給予用戶太多的選擇,魅族是成是敗?

魅族從M9時代開始,就備受爭議,黃章強硬的態度和在論壇上罵人的事件能看出,當年的魅族一直堅持著自己心中所想的最好的東西,定製的系統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魅族替用戶做出的選擇。而到flyme4.0發布之時,發現魅族越來越在嘗試新的東西,不斷地吸取用戶的建議,比如MX4Pro上熄滅屏幕就有幾個方法,懸浮球操作,長觸主鍵,按關機鍵。並且在懸浮球的影響下,SmartBar出現的情形越來越少,有時,smartbar消失,功能鍵都顯示不出來。用戶希望smartbar消失,於是就有了智能smartbar功能,用戶希望懸浮球能夠定製,於是就有了定製的懸浮球功能,面對不同的定製,使用邏輯也儼然不同,魅族一貫的替用戶做決定的態度,也逐漸演變成了讓用戶做決定。這到底是一招好棋還是一招爛棋,還是在面對如此之大的手機市場,為了做大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呢?


糾正一下,確切的說應該是Flyme的問題。
當然開發部肯定也是跟魅族整個公司的決策層息息相關的。
就我個人使用了魅族手機以來,跟隨了Flyme的誕生至今,經歷過內部外部,我發現了不少問題。
1.管理混亂,執行力低下。一般來說處理bug肯定排有優先順序,但是就我一個外人看來,這個所謂的優先順序在每個決策層甚至員工心裡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優先順序的劃分:
低——&>中——&>高——&>緊急
延遲處理——&>正常排隊——&>優先處理——&>緊急處理
我不知道關於通訊問題是屬於什麼優先順序,如果我是決策層,我堅定不移的會把所有跟通訊搭邊的bug全部列為優先處理和緊急處理這一塊,緊急發個固件怎麼了?OK,找不到重現方法需要單獨溝通,其實我真的想說很多bug的重現方法只要你們自己當作主力機來用了,是絕對隨手可以發現的,所以工作的時候,麻煩扔掉iPhone。
2.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樓主說的Flyme給用戶太多選擇,甚至列舉了當年黃章時代的固執來說明Flyme的改變。我想說時至今日,魅族的本質沒有變,固執的依舊固執,甚至可以叫做迂腐。所謂今年的開放策略,依舊沒有把決策層開放。我根本沒有覺得魅族是讓用戶做了決定,如果真的聽取用戶需求,那麼不應該在整個Flyme社區在需求板塊提出建議的時候工程師集體來個敷衍的回復:說得不錯哦~蓋個「已解答」圖章完事。
3.Smartbar和懸浮球云云,我再列舉個吧,Flyme 3時代在發布會重點宣傳的桌面圖標擴展功能,到了Flyme 4一聲不響全部砍掉,再說Smartbar,發布之初十分積極,甚至到了MX3還出現了智能Smartbar 2.0,大屏手機和單手操作的矛盾日益激烈,正在我們期待Smartbar能夠出現質的飛躍的時候,砍掉了,懸浮球又是個什麼鬼!先是智能隱藏Smartbar,我以為只是一個暫時妥協的方案,現在的最新固件,不開啟隱藏Smartbar的情況下,很多app(比如QQ、千牛)都已經沒有了低欄。這算什麼?當初堅持的美好理想,然後就放棄了嗎?這裡我不說懸浮球的優點之類的,我只是單分析決策層的思維,明明有一個很好的點子,隨著系統和市場需求的迭代,那麼這個功能理應升級迭代才對,而不是砍掉然後出個新的!桌面圖標擴展你不去思考怎麼讓它變的更方便整理桌面,卻直接砍掉了,那你好歹出個代替方案啊?沒有!Smartbar這個飽受爭議的東西,你不是很固執嗎,固執你就堅持下去啊,思考怎麼把他變得更好而不是砍掉出個懸浮球代替!這種思維我不禁對懸浮球未來的命運擔憂!你魅族不是開始做市場了嗎?知名度上升,出貨量大,你堅持把Smartbar研發下去,我就不信沒有一個大廠商不正兒八經的好好適配這個低欄把體驗做好!
4.樓主問魅族是成是敗,這個真不一定,互聯網節奏很快,是成是敗看不出來,只是做手機的企業,你要市場就要放棄極致,你要專註手機就要無視市場的動蕩,在中國,很明顯一個專註手機的企業是活不下去的,魅族以前就是這麼過來的,如今它在變,沒問題,哪怕罵的人很多,就我個人而言我很興奮也很理解,因為過段時間魅族就要屌的飛去了。
5.但是我最怕什麼你知道嗎?
魅族就像李楠,多年後終於長肥了,但是李楠肥到一定程度還會有動力去練就一身肌肉嗎?


魅族做廣告的手段真是花樣翻新


首先不是不同意題主的問題。
但在SB和懸浮球的取捨上,有個人的意見。
SB的問題在於,用戶還在習慣底欄進行返回和菜單操作的時候,它兼容性不夠好;到手機屏幕都大了的時候,因為魅族一直在追求單手操作,而用戶只能在雙手操作時才用上底欄,因此它已經成雞肋了。
但假如直接不用SB,那難道要恢復底欄嗎?flyme也不至於蠢到這程度吧,於是為了能保持單手操作,5.5寸屏上有了懸浮球(5寸屏也有,但我覺得5寸屏可以不用,直接用SB就好),在懸浮球出現的時候,SB是不會顯示返回鍵的,屏蔽懸浮球時才會有。
這種選擇可以讓手掌大小不同的人更好地單手操作手機的吧?舉的例子,pro上息屏的方式也是這個問題,手指夠長的人就按原mx3的方式,可以用電源鍵或home鍵,手指不夠長的,就用懸浮球。

另外說說同意題主而不同意笪屹超人說的話題,給予用戶太多的選擇,雖然題主舉例是flyme里的例子,但其實卻不僅限於flyme,硬體上,魅族同樣給予了用戶太多選擇。這明顯是為了與小米在手機上全面抗衡,但有沒有必要呢?這真是見仁見智了。我個人也覺得沒有必要咯,至少沒有必要這麼急,一急,魅族本身資源又有限,產品軟硬體和服務優化沒做好,到處找罵,的確有點失格。


現在的魅族活脫脫就是山寨小米,,,,

產品,營銷,定價,都是模仿小米,所以現在的魅族是轉型期,以後什麼樣子還不確定,不要下結論。
等到魅族能成為第二個小米的時候,在討論這些也不遲。


首先,太多選擇是好是壞的問題,除去產品交互的角度,其實涉及到用戶調研和消費者認知方面的問題。

用戶調研的層面,涉及到根本的問題,就是對於用戶的反饋如何接受和轉化為產品的改進,相信魅族也有專門的用研部門做這方面的工作,用「讓用戶做決定」來一言蔽之,可能不太合適。任何企業都是會做用戶調研(差的填幾份問捲走個形式,好的成立專門的用研部門持續做相關研究),用心去做用研不管結果如何(無法用好棋還是爛棋來評價),本身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對魅族我早已粉轉黑)。

從營銷的角度,魅族選擇逐漸增多不僅是表現在Flyme上,在型號上更是表露無遺——一年一新品到恨不得一月一新品。我這裡就說一下用戶選擇過多、多到甚至引發選擇恐懼症時(當你作為一個小白屌絲用戶放眼整個國產機市場時),這其中的原因:

1. 對自身沒有明確的把握感,你很容易會迷失於「一切皆有可能」的幻覺中——你沒有一個選擇自己喜歡系統、型號的標準(可能大多數魅族用戶是這樣的,只要便宜、快就是王道;而不會像搞機的去看各種酷炫交互和人性設計等);

2. 很多時候「我要選擇什麼?」和「我在什麼情況下更幸福?」,在我們的頭腦中是兩個不一樣的問題(比如我覺得看到iOS的懸浮球體驗很好,但讓我真的選擇時我可能並不想要——自己用起來好像很雞肋)。

3. 誤以為想要。就像剛吃飽的時候去超市買食物容易買少,很餓的時候去買則容易買多。比如當年傻X如我2013年花快3000買了MX2,就是看中外表而已,實際想想自己可能真的不需要。如果當年有那麼多選擇,我會選擇MX2么?

4. 認知負擔:過多的選項造成了對認知過大的需求,使我們感受到認知的負擔,從而降低了去做選擇的動力。太多手機,看多了我不會再去比較參數,甚至導致我決策癱瘓。

5. 不理性地計算了機會成本:非理性的人們,往往會把所有看似存在的備選項全都計為機會成本,因此當他們看到許多可能的選項時,他們不但不會覺得開心,反而會為自己將要失去如此之多感到難過——比如你買了一個MX4 PRO,你會和鎚子、小米、一加等比上一番——走極端的可能就會覺得買了個MX4 PRO失去了全世界…….

所以,你說給予用戶太多選擇,是好還是壞呢?


至少這個轉型上量的決定是正確的。即使有一些瑕疵,目前看來
充銷量的結果還不錯。


這大概就是所謂受虐心理吧。當奴隸當久了,忽然獲得了自由,就開始思考這個自由是不是會出事,是不是還是當奴隸好一點了。


推薦閱讀:

怎樣學慣用Flash做一個交互型的課件/學件?
為什麼 OS X Lion 滾動手勢的方向反過來了?
如何看待OS X Yosemite中UI不統一的問題?
為什麼中國的甲方都不願意為設計付出高額費用?
打電話的時候臉蛋總是會碰到手機屏幕上的「結束通話」按鈕怎麼辦?

TAG:魅族科技 | 交互設計 | Flyme | 魅族MX4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