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中的黃烷醇氧化後的功效是怎樣的?

書中說紅茶有促進黃烷醇氧化的渥紅工序;綠茶有制止黃烷醇氧化的殺青過程。

黃烷醇氧化之後還和之前一樣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嗎?

究竟是像紅茶一樣促進其氧化對我們身體更好,還是像綠茶一樣抑制其氧化對我們身體更好?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理清幾個概念,茶多酚、黃酮類化合物、黃烷醇、兒茶素,在說茶葉相關問題時,這幾個詞可能會經常聽到,但是大多數人恐怕未必能明白他們的概念是什麼。其實這幾個概念,是人們對於茶葉研究不斷深化而逐漸出現的,就所指的範圍而言:

多酚類>黃酮類化合物>黃烷醇(其實確切說應該是黃烷-3-醇)>兒茶素(在描述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時,這個幾個詞在歷史上出現的順序大致也是如此)

一般來說,我們將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統稱為茶多酚Tea Polyphenols,這個東西在茶葉研究早期,也被稱為茶鞣質或者茶鞣酸,是茶葉中所有多酚類物質的總稱,類似的物質還有葡萄中的葡萄多酚

茶多酚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所有茶葉中含有兩個以上酚基團的物質,都可以被稱為茶多酚,而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就是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在近代茶葉研究中,由於對於茶葉中多酚物質的提取方法研究有限,很難分別提取茶多酚中的各種含量微小的物質,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將黃酮類化合物等同於茶多酚的概念使用,如果看建國初期的文獻,會看到許多關於黃酮類化合物的表述。

在茶多酚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題主提到的黃烷醇類物質Flavanols

當然了,黃烷醇類並不是研究的終點,這個時候兒茶素Catechin 的概念才開始出現。而隨著兒茶素這類物質的出現,人們對於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探索終於接近了終點,四種主要的兒茶素被發現,他們由簡單到複雜分別是

兒茶素Catechin C

表兒茶素 Epicatechin EC

表沒食子兒茶素 Epigallocatechin EGC

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catechin gallate ECG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其中的沒食子醯基較少的被稱為簡單兒茶素或者非酯型兒茶素(比如C、EC),而和沒食子醯基結合較多的,則被稱為複雜兒茶素或者酯型兒茶素(比如EGCG、ECG)

其中抗氧化性能最強的,目前認為就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簡稱EGCG

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消耗最多的,就是抗氧化性能最強的EGCG,在大多數紅茶成品中幾乎檢測不到EGCG的存在。但有一部分簡單兒茶素會被保留下來(也有一部分是複雜兒茶素分解後產物)。

而這部分兒茶素轉化後首先形成的穩定產物,就是茶黃素Theaflavins TF,而如果繼續轉化則會形成茶紅素Thearubigins TR,而最終產物,則是茶褐素Theabrownin TB

就抗氧化性能而言,EGCG>TF>TR>TB

但是,目前有研究認為,雖然TF、TR、TB的抗氧化性能不如EGCG,但是對於降低血脂進而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要優於EGCG。

因此,簡單比較兩種茶對於身體的優劣時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因為本身就是不同的物質去完成不同的任務,沒辦法說誰更優於誰。

另外說一下,目前西方主流觀點,對於茶葉的功效,能得到絕大多數科研機構認可的,僅僅是EGCG有抗氧化作用,TF/TR/TB的降血脂作用,以及多糖類物質的降低血糖作用,但大多數研究,大多停留在體外實驗階段(細胞級別或者動物級別)

對於某種物質是否能夠有效的預防某種疾病,需要大範圍的流行病學觀察,但對於飲茶習慣與疾病發生幾率的流行病學研究,大多數是在中國進行,而中國的科研現狀,你懂的……

在SCI上用tea或者TP、epidemiology等關鍵詞搜索,如果排除掉作者是中國人的研究,其實已經剩不下什麼了,而其中還有不少是日本和印度做的研究,作為傳統的產茶國家,對於他們的研究結果,其實我也多少是有些懷疑的。而在西方做的流行病學觀察,真正是鳳毛麟角。

能夠在的醫學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在柳葉刀上我只找到了這麼一篇Green tea and cancer

順便搜了一下bmj的資料庫,除了上面兩篇中國人寫的文章(一篇是說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一篇是說血壓的),隨便點開一篇寫茶與咖啡消費和冠心病關係的文章(因為用的是之前單位的反向代理,我就不貼鏈接了,只把文章題目列出來,有興趣的可以搜索)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results from the Scottish Heart Health Study

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ffee or tea consump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is British study where most coffee

另外一項全球範圍關於紅茶消費與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癌症關係的研究發現,除了紅茶消費與糖尿病發生有線性負相關之外,與其他疾病沒有相關性。Relationships between 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key health indicators
in the world: an ecological stud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stablished a
very high contribution of the black tea consumption
parameter on the third axis (81%). The correlation
circle confirmed that the 『black tea』 vecto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abetes vector and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other four health
indicators. A linear correlation model then confirmed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low diabetes prevalence

補一張這篇文章中的一個表,八個國家中各種疾病發病率與紅茶消費情況

如果經常喝太燙的茶,還有可能會增加食道癌風險

Tea drinking habits and oesophageal cancer in a high risk area in northern Iran: 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Conclusion Drinking hot tea, a habit common in Golestan province,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oesophageal cancer.

我沒再搜索JAMA和NEJM,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試試,我相信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對於醫學問題,我覺得還是Lancet、BMJ這些國際核心期刊比較靠譜,不知道諸位是否也這麼認為。

因此,我覺得說喝茶有益於健康或者不能算錯,但如果說喝茶能具體預防甚至治療某一種疾病,恐怕就有些過分了

至於說是未發酵的綠茶對人身體好,還是發酵的紅茶對人身體好,我覺得,你覺得好喝的,就好


看著大家都是長篇大論的,看著就緊張。

還是談談我的看法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黃烷醇,這個東西太生化氣了,大家估計沒有聽過,但是一說兒茶素,估計大家就明白了,對的,這個東西就是傳說中的兒茶素。

再來,兒茶素的功效很強大,如上面的各種描述,可以抗癌,抗氧化,抗各種各種,所以自然是好的,也是茶中的核心功能成分,對茶湯的滋味也是有影響的,具體點可以表現為澀~

其次,綠茶中殺青的目的就是控制兒茶素的氧化,傳統上我們講控制茶多酚的氧化(兒茶素屬於茶多酚中的一類),目的在於保持綠茶的特點(三綠:干茶綠,茶湯綠,葉底也綠),是最大化的利用了茶中的營養素;那麼自然是好的,綠茶的口感也表現為澀(回甘)。

最後,紅茶中的促進兒茶素的氧化(促進茶多酚的氧化)也就在於將兒茶素氧化為另一種成分,問題來了,這種氧化後的成分是什麼?對我們人體有沒有益處呢?回答是肯定的。氧化後的物質,叫茶黃素或者是茶紅素(紅茶中茶黃素多,黑茶中茶紅素多)。茶黃素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的,自然也是對人體有好處了。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不錯,可關注我的微信號:ruochacy,通俗的語言來普及茶葉化學以及茶文化。

綜上所述:不管兒茶素是氧化了,還是沒有氧化,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只是作用點有所改變。


1,黃烷醇被破壞肯定是不好的。

2,可是紅茶的釀造,並非是氧化黃烷醇,你理解錯了。

下邊給你多酚類變化與紅茶品質的關係:

紅茶初制過程中,多酚類總量減少。兒茶素是多酚類的主體,多酚類的變化,主要是兒茶素類。在兒茶素的組成中,L-EGCG和L-EGC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L-ECG,其他兒茶素變化量較少。這種量變化從萎凋過程就已開始。從揉捻(切)一開始,葉細胞損傷,多酚類隨茶汁流出,酶促反應速度快,到「發酵」結束,多酚類減少量更多,而且茶黃素、茶紅素檢出量也較高。

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多酚類總量、各兒茶素、水溶性多酚類、茶黃素減少量增多;茶紅素、水不溶性多酚類含量增加,TR/TF值增大。因此,控制揉捻(切)、「發酵」時間對紅茶品質形成有很大意義。兒茶素氧化的次級產物有茶黃素類(TF)、茶紅素類(TR),以它們為主體構成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

揉捻一開始,葉細胞損傷,茶汁與酶混合,L-表沒食兒茶素及其沒食子酸酯,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生成鄰醌。在上列反應中,鄰醌Ⅰ可命名為3』,4』-二氧沒食子兒茶醌;鄰醌Ⅱ可命名為3』,4』-二氧沒食子兒茶醌沒食子酸酯。該反應進行的同時,其他兒茶素也都能被酶促氧化而生成多種鄰醌。鄰醌類物質一般呈黃色,但是它們極不穩定,分子結構中的羰基(>C=O),能被蛋白南或谷胱甘肽的遊離氨基(—NH2)、巰基(—SH)還原,形成蛋白質兒茶素,或谷胱甘肽兒茶素化合物,沖泡時仍含在葉底內,構成葉底紅色。同時還能氧化其他物質,形成紅茶品質,如破壞葉綠素、花青素等,使綠葉變色,苦澀味降低;若與氨基酸結合,發展茶葉香氣等。b』-氨基-L-表沒食子兒茶素使紅茶具有水果香氣,而且湯色也變得紅色。醌類還能被葡萄糖、維生素C還原,重新形成兒茶素。

但是,在「發酵」過程中,由於鄰醌類物質的積累,還原性物質的消耗,易發生二聚合用用,生成三種中間產物——聯苯酚醌類(又稱二酚醌類)。

聯苯酚類化合物不穩定,能進一步發生變化。但有還原和繼續氧化兩條歧路。其還原途徑是以兒茶素為遞氫體,將一部分聯苯酚醌類還原成三種雙黃烷醇,稱為物質A、B、C。雙黃烷醇無色,溶於水,具有一定的鮮味,含量一般占茶葉乾重的1%—2%,是構成茶湯的鮮度、強度和濃度的綜合因素之一。

在一部分聯苯酚醌被還原成雙黃烷醇的同時,一部分聯苯酚醌則進一步氧化,縮合成茶黃素類(簡稱TF)。到目前為止,根據實驗研究,TF的形成過程中:設想在一個聯苯酚醌中間產物中的一個能被水解的沒食子醯基,脫下後再經脫羧,跟連苯三酚鄰醌基進行氧化縮合,形成一個苯駢草酚酮結構核。茶黃素的水溶液呈橙黃色,含量一般為0.3%—1.5%,高可達1.7%以上,它們是紅茶茶湯的主要黃色色素。滋味鮮爽,具有強烈的收斂性。

茶黃素進一步轉化,產物為茶紅素(簡稱TR)。其轉化過程,較多的看法是:在有載體D,L-C,L-EC和L-ECG的鄰醌存在時,首先分子中連接在苯駢 酚酮基的連苯三酚核被氧化成鄰醌,隨後該醌型環被打開,並斷脫一個羰基(形成CO2),再經一定的結構變化而形成茶紅素。茶紅素色棕紅,顯酸性,刺激性和收斂性較茶黃素弱,含量一般為干物質總量的5%—11%,大部分呈可溶性遊離狀態,沖泡時進入茶湯,使紅茶湯色紅濃;一部分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棕紅色物質,留在葉底內,使紅茶葉底棕紅。但是,茶紅素能進一步氧化成茶褐素(簡稱TB)。它能溶於水,呈暗褐色,因此沖泡時進入茶湯,使湯色變暗;同時,茶褐素能與蛋白質結合而含在葉底內,使葉底色暗。茶紅素還可與其他化合物發生聚合、縮合,形成結構更複雜的暗褐色複合物,對茶湯、葉底均有不利影響。黃酮類物質色黃,氧化產物橙黃以到棕紅,這對紅茶湯色、滋味有一定影響。而黃酮醇類和間雙沒食子酸變化較小。


推薦閱讀:

遇到這樣買茶的該怎麼辦???
中國十分有名怪異的茶和出產地?
經常泡茶喝,普通的塑料杯很容易有茶垢,懶得清理,請問有什麼品牌的杯子推薦?
為什麼有些茶葉能那麼便宜?有些綠茶10幾塊錢一斤,有些普洱10塊錢一餅
對茶葉不太懂 現在想從事茶葉 剛開始要準備些什麼?

TAG: |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