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不在乎你兒子不知道戚繼光是誰?
最不能認同的 觀點是, 都知道一點總是好的, 或者 知道總比不知道好。
==================================================2014/12/12 雙十二更新:隨便吐得一句槽,沒想到突然變成熱門問題了。看了大家的答案, 覺得和我的原意有悖, 所以做一些補充。答案中@楊木 等幾位的主流觀點 均在於 討論 【戚繼光是誰】 這一歷史問題 是否在小學生適合學習的內容範疇之內, 換句話說, 對小學生來說,不知道戚繼光是誰是否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 更甚如 @何北航 的觀點 在討論 【戚繼光是誰】 這一問題 本身如何理解, 是只要知道 他是抗倭英雄即可, 還是必須要深入了解其背後的史實。這些顯然不是我的原意。所以對問題做這樣的補充, 假設你兒子學歷在初中以上(這意味著即使他知道戚繼光是誰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仍然對此一無所知, 並且沒有對該問題深入學習和了解的慾望, 仍然對此一無所知, 你會認為這是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么?==================================================2014/12/13 再更: 答@白頭公子:謝謝討論, 您提到了 作為一個初中以上, 具有一定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人,【不知道戚繼光是誰且不想知道】 反映出 其 基本常識有所欠缺, 且更重要的是 【其求知慾的喪失】, 這恰恰是 我提出這個問題想表達的核心觀點, 在我看來, 對於【不知道戚繼光是誰且不想知道】 就得到 【求知慾喪失】 的結論 並進行批判甚至放大 是 主流觀點中一個比較龐大的聲音, 也恰恰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論點, 我認為, 這恰恰表現了 其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已, 知道不知道 【戚繼光是誰】 是無關緊要 且沒有價值的, 而 在有限的時間內 【放棄價值更低 的 活動】, 把有限的精力 集中在 真正自己感興趣的 有價值的 事情上去, 哪怕是 玩耍放鬆(誰說玩耍放鬆就比思考來的不重要?), 也比浪費時間 去了解 【戚繼光是誰】 來的有價值, 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 至少在我看來 是 明智的。還是 重申下我的立場, 【知不知道戚繼光是誰】 根本無所謂, 更重要的是, 因為【不知道戚繼光是誰】就得到【不愛國, 常識喪失,甚至是求知慾喪失】 更是不能接受, 在我看來, 這是一種 【有所選擇】的 有效率的事情, 偏激一點說, 【我不知道我自豪】。
本來想說不在乎,抗美援朝都什麼時候的事了,但覺得有點心虛,查了一下才意識到名字記錯了,那位是黃繼光。戚繼光是打倭寇的。
別管兒子了,我要先去去問問我爸在不在乎。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檢驗出來了一大群唯目的論者,因為是萱萱說的,所以一定是一個政治風向標,至於歷史人物是否應該具備最基礎的常識性了解,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能受到強大邪惡的專政工具的迫害;因為我最珍視「天賦人權基本自由」,所以我的孩子就當然地必須有絕對自由的選擇權,他不願意聽,那就乾脆別聽,至於這種所謂絕對自由在群體行為中會造成什麼困擾與影響,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孩子要「快快樂樂地成長」,什麼社會責任,什麼共同契約,死一邊去;因為我淵博有識,所以我的孩子也必然地不能低於我的高度,別人怎麼樣我不管(沒錯就是這麼自私你咬我啊),但我的孩子必須得能夠在別人僅僅能說出「抗倭英雄」這洗腦定論的時候,自豪地提出一二三等等的反思,然後做出很有獨立之精神的樣子來,至於這種獨立之精神究竟為何而存在,其大者於人類社會小者於家國友鄰之意義如何,那都不重要,只要看起來很獨立的樣子就行了。以上。
————————————————————————————————
P.S. 因為看到樓上有些答主的回答非常不客觀,除了抖機靈濫加嘲諷以及秀優越之外,別無它用,故作此答案;單純就歷史常識而言,這是每一個合格的共和國公民的必修課,中小學時很多成績遠遠不如的朋友,都有這些基本的了解,也不知道知乎何時冒出來了這麼多三觀堪虞的答案。對理不對人,如有冒犯,請多多包涵。其實我是一點都不在乎的,但是作為一個福建人,你不知道的話。。。。。
光餅都白吃了嗎!!!!!以後吃一塊光餅寫100遍戚繼光!!!!!真是夠了。
前兩天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被日軍追殺,哭得那叫一個撕心裂肺。醒來之後想了下,那些「民族恥辱」、「國家記憶」,到底是所謂的「一代一代傳承的精神」,還是前代卸給後代的沉重精神負擔。小學時看了一部抗戰電影《紫日》,那些日軍用人練刺刀,活埋平民的血腥畫面,讓那時才6歲的我看後哭了好久好久。(很多電影被禁是因為暴力血腥,但我目前覺得最血腥的就是抗戰題材...)現在想想,那不就是對幼小心靈的一種折磨么。我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到有小孩子被抱著進來,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承受這些?這樣會讓他們更愛國嗎?愛國有多重要?重要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一種「仇恨」?
我這些年來接受的愛國歷史教育,似乎曾經讓我為這個國家熱血沸騰,但我現在開始思考,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立,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政治集團利用歷史來達到內部團結、一致對外的效果,對我們平民百姓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好處我承認,但我也看到一個民族承擔的沉重精神壓力。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活在這種歷史記憶中。他還沒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就已經知道「我們曾經被欺負過」「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難道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嗎?
歷史確實不該被遺忘,但如果它逐漸變成民族受壓迫的集體潛意識,逐漸變成一代代人被迫承受的精神壓力和負擔,甚至僅僅淪為政治集團煽動民眾情緒的工具,那我看不到什麼意義。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歷史,但我不希望「戚繼光」這個名字帶給他任何的仇日情緒、任何的精神壓力。我希望他會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生活的土地,但我不希望他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別的民族,侵犯別人熱愛的土地。如果一定會這樣,我寧可他什麼都不知道,也不要因為這些所謂的「記憶」留下任何偏見和心理陰影。最近有人在這回答下留言,藉此機會對這個回答進行一些修訂,刪掉一些容易引起誤解的修辭表述。
先聲明一下,我不贊同題主有了答案再提出問題的態度,事實上題主的觀點是「有一些問題不是必須知道的常識」,有些人的觀點是「知道戚繼光是誰不是小學生的知識範圍內」,而我想說的是「問題不該有固定的答案」
在乎,但是如果我兒子只是鸚鵡學舌一般說戚繼光是抗倭英雄,這不叫「知道」,這叫「聽說」。
我會問他幾個問題:
- 倭寇都是日本人嗎?早期倭寇與後期倭寇有什麼區別?
- 後期倭寇現象與明朝的海禁政策有什麼關係?明朝的海禁政策對福建沿海等地的商業發展造成了什麼影響?
- 自稱五峰船主的倭寇領袖王直,與明朝政府有什麼關係,有哪些來往,提出過哪些要求,結果又如何?
- 王直對日本的影響是什麼,對中國的影響又是什麼,兩國如何評價,而從這些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 從自由市場主義的角度分析明政府和王直的行為。
如果想知道這些答案去查資料,從中得出自己的判斷,有獨立思考意識而不是盲從權威和所謂「官方」。
================================================================
統一回答一下各位的疑問:
1.「戚繼光是抗倭英雄」是常識啊,知道常識就行了。
我覺得價值判斷這種因人而異的主觀思想不是常識這件事,才是常識。常識應該具有普適性,各位口口聲聲說常識,自己真的了解常識么?」戚繼光是抗日英雄「這種很明顯的價值判斷,算哪門子常識?
2.普通老百姓誰有空查這些?
所以你們永遠只能是普通老百姓,剛買了股票股票就賠了,買了房子房價就跌了,人傻反而覺得自己不去學習理所當然,不騙你騙誰啊。
3.你首先得拿準問題的答案。
研究得越深,越會發現很多問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我自己當然有一個自己的答案,但是直接說出去就沒意義了。
==============================================================
看過題主的補充更新後,談談自己的看法,不知道題主是誰,誰能幫我@ 一下?
假如題主說的是自己的兒子,那麼題主要明白為什麼令郎不知道戚繼光,而且不願意去深入學習了解戚繼光。
這就要追溯到令郎小時候,他問你問題的時候你的態度是什麼?你有好好引導他產生對知識的渴求么,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了么。你也許覺得他長大就會懂了而忽視他,慢慢一個孩子最寶貴的求知慾就被你扼殺在搖籃中了。
可能題主覺得我跑題,其實我的回答中已經蘊含了解答。
===============================================================
對題主2014/12/13 再更的回復:
我們先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討論只能在論題有限的範圍內進行,不能隨意增減條件。
首先,題主預設的是」戚繼光是抗倭英雄「這個話題,那麼我們可以推出兩個可能:一,題主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二,令郎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那麼,題主後來又說自己和令郎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覺得這個話題【沒有價值】,就是惡意增加條件。我推測,題主並不是對問題存在疑問而希望得到回答,而是希望通過增減問題條件引導知乎用戶回答出自己滿意的答案,得出【知不知道戚繼光無所謂】的結論。我認為這與知乎的精神是相悖的。
知不知道戚繼光是不是無所謂?是的,就像你問我,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對我當然是無所謂。但是對於研究語言學的同學而言,就很有所謂。那麼你能不負責任地斷言,研究茴字有幾種寫法是無價值的么?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愛好和想法,樓主不該把自己的判斷強加給別人。
最後說一句,如果樓主這樣說,會減少很多誤會:你在不在乎你熱愛量子物理的兒子不知道戚繼光是誰?
嚇得我馬上去查戚繼光是誰,不然我爸不要我就完了
我當然在乎,如果我的兒子不知道戚繼光是誰,這說明他的歷史知識恐怕有點欠缺。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在乎?我認為不是這樣。我在乎,是我個人的經歷和教育背景決定的,我受過高等教育,平時也喜歡看書,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這完全是我私人的事情,這是我個人擁有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的權利,完全用不著黨報操心。如果別的父母,不是很在乎這個,我認為完全沒問題。知不知道戚繼光不重要,但是知道萱萱為什麼要強調戚繼光,這個很重要。
前者只是一個小知識,一分鐘可以在網上查到的知識。
後者是一種思考方式和生活技能。得需要對社會,政治,歷史有觀察思考才能成型的。我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宣傳部門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說這個意圖如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如何規避傷害?
那我兒子一定不知道詩魔是白居易。碎片化的知識點真的意義不大。我要去好好讀書了。
我還知道巴爾德拉馬是誰呢,你知道?
(ノ=Д=)ノ┻━┻這個世界知識那多,為什麼要知道所有的知識呢?知道戚繼光是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或者經濟成功的人,的充要條件嗎?顯然不是!因此可證得,他是誰關我屁事,下面討論第二個問題,你知道巴爾德拉馬是誰嗎?好吧,你不知道,你攤上大事了,你學習能力缺失!生活大爆炸里有這樣的場景,謝耳朵經常講帶物理梗的笑話,基本只有他們四個人會笑,因為別人聽不懂,可是絲毫沒有影響佩妮做服務員,影響艾米成為神經學家,也沒有影響伯納黛特成為微生物學家,拿著比霍華德高的薪水,
綜上所述,我沒興趣知道!所以我不想知道!再套用一句話,術業有專攻!我覺得我不會在乎,但是我會希望我的兒子接受一些文化教育。現在中國的問題是一百年重理輕文,有很多人有高學歷但是沒文化。其實最後能推動自身和國家前進還是要靠文化,事實證明,技術是否領先,要追上不是很難,但文化上落後,要追上是要花很久的。現代中國有理化沒文化的人太多,其實長遠不利國家發展。人不可以忽略科學技術,但也不能忽略與社會的交流能力。學不學戚繼光不重要,但學文化很重要。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教訓已經在那裡了,所謂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不學是要重蹈覆轍的。
只有排名第一的答案說到點子上了,這根本不是個文化問題,純粹9政治風向標而已。不過是借人民日報這個喉舌告訴大家,廣電開始要對日漫動手了。
中國又一次意識形態的風潮即將來襲。可以感到,黨這幾個月的落子還是很小心的,先藝人,再電影,再美劇,再網路用語,再日漫,這是個試探?溫水煮青蛙的過程,讓你不小心哪天就開始看樣板戲了。
不過其實根本不用如此小心,我朝順民無數,頂多在網上罵罵,現實生活中屁都不敢放一個,你就是全國現在禁網,電視只能看新聞聯播,只要還有兩口飽飯吃,是絕不敢真搞出什麼幺蛾子的,放心吧。不光我兒子不知道,我爹也不知道。我要是說我在乎,你們信嗎?
看孩子年齡。
我一直認為,人再各個年齡段,就該干那個年齡段該乾的事兒。小學二三年級是玩的時候,是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不需要識記一些那個年齡段不必知道的東西——數學會背乘法表,語文認識常用漢字,英語會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就好了。
但若到了初中還不知道,那比較糟糕了。孩子的成長需要全方面的培養,以養成健全的素質和能力。不需要把孩子培養成歷史學家,但基本的歷史常識也是該有的。
舉個個人的例子。我小學時看過《海底兩萬里》的同名動畫片。當然,因為受眾的需要,動畫片里的主人公都成了少男少女,又有一點愛情故事。課間休息是同學們展示逼格的最佳時間,班裡兩個小夥伴有模有樣地討論《海底兩萬里》,我湊上前去說:「我很喜歡XX,他和XX真的很配啊」。兩個小夥伴像看傻逼似的看我,後來我才知道,人家討論的是原著啊!
這是我童年發生過的一個片段,但這並不影響我長大後知道儒勒凡爾納是誰,不會在我看原著時產生迷茫,只會讓我會心一笑,回憶起童年的時光。我當然不在乎╮(╯_╰)╭,因為我只是對黃繼光耳熟,戚繼光?對不起,你哪位?
人對事物的好奇心反映出生活中的最大困惑,過去的事情就像是過期的蛋糕,我們很難知道它原本是什麼味道,時間越久遠,變質越厲害,未來的事情從邏輯上推斷不出來,哲學家已經證明,從現在的知識無法推斷出未來的知識。
既然是生活之外的困惑,那有必要好奇么?╮(╯_╰)╭沒有,那麼處在這段困惑的人說,我很好奇,我想知道,是理所當然,那麼困惑之外的人有權利拒絕這是理所當然,如果說考試,那是另一回事兒了。
關於意識形態,我們不能把它當成中性詞來看待,就我的理解而言它至少具有雙重性質,即在不同的語境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對社會/國家層面來說,這可能是好的,僅僅是可能,因為代表我們相處有一定「共識」,這個「共識」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否公平公正,我們不知道,在生活層面而言,意識形態消解了生活問題,把一些生活問題變成了潛在背景,讓我們習以為常不再關注(暗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不要懷疑和反抗),再者,意識形態又是宗教的產物,它把生活問他轉化成了宗教知識,即替換生活語境為特殊的宗教塑造語境,無法證明的宗教知識回答了宗教問題,生活問題被視而不見了。
所以意識形態是一種反對生活反思的,但除了喜歡在精神上冒險的哲學家和思考者沒人喜歡精神上長久的不安定,意識形態和宗教就給出了這麼一個答案,即使我們知道這不是真的,不願意去接受,既然有人說了,我們吐槽就好了。
生活沒有了反思就是危險的,但太過激進的問題也會使生活變得太過糟糕,當初古希臘哲學家們揭露出了太多危險的問題而無法解答,這可能就是當初基督教簡單勝利法成功取而代之的原因。
基督教發明了「個人」這種意識形態,每個人都獨立鏈接於上帝,所以個人由此形成(以前的個人概念雖然存在但依舊是模糊的,行為決策上要為群體考慮),後來尼採的《悲劇的誕生》(沒看,猜的)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沒看完,看了一部分訃告了),結合「上帝已死」(歐洲意識形態危機)的背景,似乎就是在直播,失去了生活的反思之後,宗教信仰崩潰之後,群體墮落帶來的悲劇。
大道門前修羅場啊……
所以,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我們需要知道什麼,而且我們能夠想到什麼,人們不相信看到的也不相信聽到的只相信想到的╮(╯_╰)╭,意識形態可以是枷鎖也可以是保護層,就看到時候小孩子想過什麼生活了。余秋雨在青歌賽當評委時最被人詬病的點評之一就是,「這個你應該知道的呀。」
這個你應該知道的呀。我女兒說,這貨就是編寫「辛酉刀法」的那個人吧?過幾年我就會擺那些架子了。問題是,說起孫中山,她老是大喝一聲「鐵拳無敵孫中山」,怎麼破。。。
不在乎。我個人比較在乎ta們知不知道愛因斯坦是誰。不過不代表其他人啊,人都有選擇在乎和不在乎的事情的權力。子女教育問題,我認為分成兩部分,學校/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般國家都會有義務教育,目的是就是保證公民都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那麼這部分應該主要是由國家教育系統來掌握的(公民需要學什麼應該由公民集體意願來參與決定,公民也應該有投票改變它的權力)。另外一部分就是家庭教育,在這方面就應該由父母來決定了。所以不懂這個問題的背景到底是怎樣,是什麼政府機構拿小孩兒不知道戚繼光來抵制什麼別的文化產品了嗎?我認為如果政府覺得大家都該知道戚繼光,那在九年義務教育裡面教就不就好了嗎(我上學的時候好像確實就是這樣啊)?關別的文化產品什麼事情呢。另外,「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知道總比不知道好」這個邏輯,真的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吧。
然後他說 就是給張居正送春藥的那個? 你會不會一巴掌打過去
黨報首先應該批的不該是教育部么?你們把歷史書當政治書整,卻要求電視劇動畫片來進行歷史教育,你特么不是來搞笑的么?
另外看到這個題目,首先反應過來的是兒子多大了。。。。如果上了高中還不知道,我想我會反省他的教育在哪一環節出了問題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