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1941年的日本除了奇襲珍珠港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辦法嗎?

首先說明僅僅是案例分析而已,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請大家也排除民族情緒僅僅當一個案例來分析。

前提條件:不考慮內部矛盾,上下一心,令行禁止。

幾個重要的條件:

1.國內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

2.英美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條件是從中國撤軍並停止擴張

3.唯一一個優勢就是有著一個強大的戰爭機器

可以做出的一些妥協:

1.從中國完全撤軍重回到一個彈丸小國的時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部分撤軍,甚至於把這些地方白送給美國都是可以的,那麼問題來了以日本當時的情況應該從哪些地方撤軍?

2.擴張肯定還會繼續,暫停或者速度放緩還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在什麼樣的時機和前提條件下可以再繼續擴張?

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遠交美國,許以重利(關內土地全給他都可以,只保留東北),相約共擊蘇聯,大家怎麼看?

PS:淞滬會戰時候是好解決的,並且有更好的方案可以不撤出華北的,現在說的就是1941年這個難題啊。


日本其實在二戰里是有機會的,最好的機會出現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吞食東三省後,已經把東三省與朝鮮半島連為一體。因為這時,國際上奉行的還是綏靖政策,經過若干年的經營後,(移民、奴化教育等)緩慢地將東三省與中國割離。(這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從後面披露的蔣介石日記來看,蔣始終認定的觀點就是謀求與日戰爭不擴大化,盡全力解決共黨的政策。)事實蔣也一直是這麼做的,東三省丟了,蔣其實是不心痛的。為什麼?因為東三省從來就沒有真正落入蔣的口袋中過,所以真失去了,蔣沒什麼痛點。

如果日本能按這樣的方式來制定外交政策,不擴大侵華戰爭的話,按後面發生的事實來推理的話,東三省很難再重回中國,很有可能就被犧牲掉了。這也是日本國內少有的清醒的戰略家石原莞爾的設想。可惜,日本這個民族精於戰術,疏於戰略。我認為他們這個民族性格與他們地狹民多這個現實的地理因素有重要的影響(這個觀點其實可以專門開一個議題好好討論一番)

當1937年77事變後,這時的蔣,其實還是不想打的。因為華北也不是蔣的勢力範圍。但是在8月13號的淞滬會戰打響後,占上海,干南京,這個對於日本來說獨佔東三省的機會就失去了,要麼他打贏整個對中國的戰爭,要麼失去一切。因為江浙一帶,可是老蔣的核心區域。

原本日本對蔣的判斷是希望打到老蔣痛了,求和,然後劃定正式的勢力範圍,把他這些年的所得固化下來。可惜,老蔣這個人,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這個人堅韌,性格極其堅韌,硬是扛著日軍一路打,一路撤。而在武漢會戰以後,日本想再發動大的會戰已經是有心無力了。而在41年求和,一是國內的輿論不答應,二是自己短淺的戰略眼光無法容忍自己吃下去的肉再吐出來。三是,國際形勢已經開始轉向,對法西斯,各國已經深切認識到,綏靖是沒有前途的。

那麼到了1941年的日本,在奇襲珍珠港之前想利益最大化的保有戰爭果實的話,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中國撤軍,這個撤軍與中國談判,撤到1937的77事變之前的狀態估計都很難談下來。我個人認為日本從中國完全撤軍,保留對一些東南亞小國(或朝鮮)的佔領,這個應該是能量化的最好結果了吧。


如不考慮政治因素,撤出華北,保留東三省,謀求與西方妥協,這是有可能的,但當時德日已結盟,諾門罕也摸了毛子屁股一把,是否會被秋後算賬是另一個問題了(日有對德反戈一擊的可能嗎?)但總的說來,如果日本把退出軸心國作為籌碼與盟國交換東三省可能性很大,九一八後國聯並沒有為中國真正出頭,而歐洲是當時盟國的重心,為了消除德國在亞洲的最重要盟友而犧牲中國利益對於盟國來說是筆有利的買賣。

其實按照石原莞爾之流最初的規劃,本來就是得到東三省後謀求自治,不去進一步入侵華北,逐步站穩腳跟又不會引發各方強烈反彈,等東北已成為日本穩定的版圖後再伺機擴張,這其實是有可能實現的(對中國也是極其兇險的),但後來日本戰車的慣性使這個規劃破產。

上面說的(包括題主假設)都是不考慮現實環境的理想狀況,實際上41年已經騎虎難下了,真正的節點在37年。


感謝楊威利的指正

==========================

個人認為沒有更好的辦法。

先來看看1941年時日本的體制。大本營直屬天皇,不受內閣管轄。大本營分「參謀本部」(陸軍)和「軍令部」(海軍),由陸海軍各自的人員拼湊而成。「參謀本部」與「軍令部」在面對同一問題時經常難以取得一致意見。

侵華的主力是陸軍。陸軍自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就養成了"下克上"的陋習,下級軍官常在天皇不知情的情況下獨自行動,天皇只能事後追認。日本天皇和內閣在戰爭初期均反對對華戰爭擴大化,但由於陸軍逐漸失去控制,天皇已不可能約束陸軍的行動。

偷襲珍珠港的主力是海軍。海軍看到陸軍在中國的行動非常眼紅,在加上國內激進分子的威脅鼓動,也坐不住了。諾門罕戰役之後基本放棄"北進",集中全力準備"南進"。

所以海軍的行動與陸軍關係不大,即使陸軍放棄在中國的行動,海軍也不會呆坐在港口。

再看1941年日本的資源儲備。美國對日本實施禁運前,日本的石油主要來自美國。如果沒記錯的話禁運之後日本的石油儲備只夠維持三個月,橡膠、有色金屬之類的物資分別夠維持一年至十年不等。如果不當機立斷進軍東南亞,日本的艦隊失去了石油就相當於一堆廢鐵,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掐死日本。

為了維持戰爭,必須佔領東南亞。

接著看1941年日本海軍的實力。按當時的觀點分析,日本海軍的實力與美國海軍相差並不大(不考慮美國軍工潛力)。日本海軍雖總噸位低於美國,但在航母數量和海軍航空兵質量上略勝一籌。且日俄戰爭已證明白種人的艦隊可以被黃種人打敗,像打敗沙俄那樣打敗美國並不是天方夜譚。

於是日本國內普遍認為,海軍是有能力與美國打一架的。

繼續接著看1941年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戰略目的。顯然,如果不先擊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而是先進軍東南亞,美軍有可能在日軍進攻東南亞時突然襲擊日本本土。假設日軍主力艦隊正在東南亞與英國法國等一波西方國家打得難解難分,突然天皇被美軍幹掉了,這仗還怎麼打下去……為了解決潛在的巨大威脅,需要優先攻擊美軍。

偷襲珍珠港是理性的,目的在於迫使美軍短期內失去阻止日軍奪取東南亞的計劃。

最後看1941年日本的侵略史和外交。自明治維新起,日本在對外戰爭中幾乎從未失敗過(諾門罕戰役敗給蘇聯,對中國的侵略尚未露出敗象),士氣高漲。外交方面,此時日本早已退出國聯,與主流西方社會基本斷絕聯繫。德軍閃擊蘇聯,義大利軍隊到處賣萌,根本沒時間顧及日本。

小結一下:偷襲珍珠港與侵華關係不大,其目的是佔領東南亞獲得戰略資源。日軍有能力與美軍一戰,且先發制人是最理性的選擇。

先寫這些,以後想起來再繼續更新。


題主提出的想法我覺得不太可行,畢竟1941年12月時蘇聯已經止住了頹勢,再者經歷了諾門罕的日本人敢不敢動蘇聯還是個未知。更何況在美英眼裡,德日蘇三家是一丘之貉,最好是都死了。

日本對美開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禁運,根本原因是爭奪太平洋的戰略資源。誠如大王派我來巡山說的,日本最好的選擇就是拖延全面侵華的時間,好好窩在那裡升三本科技樹。大慶這麼大的油田日本人屁都沒發覺,有啥臉面把天皇接過來住啊。

  • 以下是腦洞部分

設想有了東北的戰略資源,日本就不會把英美的禁運太當一會事,完全可以與英美媾和放棄太平洋,逐步撤出中國,轉而要求東南亞和朝鮮的領土。然後以東三省為基地,無後顧之憂的與德國人完成對蘇聯的夾擊。只要蘇聯倒下,之後的很多事情就都不一樣了。


其實換一種思維去想問題可能更加貼切吧。假如美國知道對日本的制裁和打擊會因為後來的珍珠港事件,美國還會制裁日本嗎?還是會縱容日本。

假如得出的答案是「仍然會」。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需要回答了。


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因為斷了他們的油,東北好多個油田,日本整個戰爭期間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竟然一個都沒找到。大慶出油的時候日本人還是根據王進喜的照片確定的地點。


長門號一聲炮響,革命的水兵衝進了皇居


日本從進攻東三省的那一刻就已經剎不住車了。日本最好就是像當年英國一樣,遠程操控中國,扶持中國軍閥,誰強就聯合其他軍閥滅他。這樣中國一直沒法統一,而日本又可以大發戰爭財。


模仿蘇聯模式。1944年到1941年能搞一次大躍進了。然後造好多好多的坦克。關鍵是石油?


看了大家的答案,你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其實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是常凱申設計引誘的哈哈,了解松滬會戰的童鞋應該都知道


加入同盟國,痛打德國佬,一戰怎麼玩的二戰接著搞


樓上考慮的都不錯,不過忘記遺漏了美國的態度。

當時的美國情況其實很糟糕,羅斯福新政並沒有完全止住經濟頹勢,到1937年-1938年,經濟下跌,勞工和產業聯合會分裂,導致1938年國會選舉的時候,共和黨贏了,1933年-1941年的時候,雖然美國經濟規模依然以高於7%的速度擴張,但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工會提高工資要求成功,但是對於勞動者的要求也提高了,導致大批的美國低素質的勞工跟不上形勢,出現高失業情況。

如果這時候有國家來攻打一下美國,自然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失業大軍瞬間找到了工作,並且軍事開支會帶來巨大的需求,帶動整個國家運轉起來

想想當年的情況真是羅斯福白日做夢,歐洲打成漿糊,哪有什麼精力去攻打美利堅?羅斯福明目張胆的借給英國人,元首都忍下來了,環視美國周圍,什麼加拿大墨西哥,不被美國胖揍都不錯了,誰還敢動美國?而且美國自1895年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到1941年前夕,經濟早就雄冠全球,按照一般邏輯,傻子才會去打美利堅。

要不然怎麼說天佑美利堅,這樣都有傻X去進攻美國

我猜羅斯福的嘴巴都要笑歪到耳朵上去-----------一口氣消滅了失業率,提振經濟,提振人心,提高個人聲望,日本人還幻想逼退美國談和,呵呵呵呵,好不容易等到你過來了,解決美國經濟的窘境,提升美國威望,解決失業率什麼的可全在你身上了,小子你別走,咱們嘮嘮


推薦閱讀:

從世界歷史看,一個大國崛起發生戰爭的概率有多高?
為什麼法國路易十二繼位後仍然叫瓦盧瓦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僥倖的成功?
中國為什麼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協約國為何沒有審判德皇威廉二世?

TAG:日本 | 歷史 | 世界歷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偷襲珍珠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