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愛綠茶?

國人對綠茶的熱愛從古至今 ,柴米油鹽醬醋茶 琴棋書畫詩酒茶 不論是文人騷客 亦或是布衣百姓 都對茶有種特殊的情懷 特別是綠茶。


在回答為什麼之前,先說是不是
首先,中國的確是主要的綠茶生產、消費國,但是,對於中國這種幅員遼闊,地理跨度巨大,各地風俗習慣迥異的大國來說,在說全體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局部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綠茶在全國各地都有比較高的接受程度,但是,在中國南部,人們對於綠茶的喜愛很顯然要低於烏龍茶和普洱茶。
雖然不能僅僅通過一張樣本量並不十分充足(只有12個城市的25600多份問卷)的統計表,就否定國人對於綠茶的喜愛,但至少可以說明,對於綠茶的偏好,至少在南部地區,是沒那麼確定的。
在說完是不是之後,再來強調一下什麼是綠茶
首先,綠茶不是茶樹的種類,而是加工方法的種類,具體就是,經過攤青、殺青、揉捻、乾燥、整形加工而成的茶葉。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其實在國人飲茶的漫長歷史中,喝的絕大多數茶,就是綠茶。從唐宋的蒸青團茶,到明清的炒青散茶,都可以歸為綠茶的範疇。
和同事聊天,她說她不愛吃羊肉,是因為小時候她母親就不吃羊肉,所以家裡從來不做羊肉,以至於她現在對於羊肉一點也不吃,並且這一習慣也影響到了她的兒子。
我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國人對於綠茶的偏愛是受到了歷史沿襲的影響,但是,既然一位母親對於羊肉的好惡能夠很輕易的影響下一代,那麼當祖輩品飲過無數代的綠茶之後,我們更喜歡綠茶那種鮮爽的味覺體驗,應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吧。而且,這種生活習慣的沿襲,正好也可以解釋上面那張表中,為什麼在南部地區烏龍茶和普洱更受偏愛。
~~~~~~~~~~~~~~~~~~~~~~~~~~~~~~~~~~~~~~~~~~~~~~~~~~~~
下面說一下,為什麼中國歷史上首先發展出來的是綠茶的製作方法,而不是紅茶、黑茶或者什麼別的茶呢?
人們對於茶葉的利用,是一個逐漸了解、逐步加工的過程。最開始,只是從樹上把葉子摘下來,不做任何加工和其他的蔬菜一樣。後來才慢慢過渡到煎水飲用,成為一種飲品。在這時,人們才發現,直接煎飲生葉,味道不夠好,於是才有炙烤、蒸、炒等加工方式。但無論哪一種加工方式,都沒有對茶葉進行發酵的工藝。而其他茶類,和綠茶相比,都有一個對鮮葉進行「發酵」的過程,我認為,這一過程的發現,應該是一種歷史的偶然,在鮮葉進行採摘之後,由於沒有進行及時的殺青,而由於堆積、損傷、運輸中的搖晃等原因,使得部分鮮葉發生了某些本不應該進行的、不為人所控制的反應,由此,才在綠茶的基礎上,產生了其他的發酵類茶。
就像人們是先種豆子,後喝豆漿、再做豆腐、然後才有臭豆腐、醬豆腐、豆汁等一應的衍生品。
綠茶是人們一直孜孜以求的茶品,而其他茶類,則是在這類茶品不斷的生產加工歷史中,出現的意外情況。
另外再說一下,無論是烏龍茶還是紅茶,出現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明清之際,其實這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由於在唐宋時代,茶葉的生產系統大多為貢茶系統,民間制茶並不興盛,既然是貢茶,自然不能馬虎,品質稍有不佳的鮮葉,都會在製作過程中淘汰,這也就杜絕了發酵茶出現的可能。
而到了元朝,徹底摧毀了宋朝的貢茶系統,制茶轉向民間,既然沒有了有效的品控,那麼出現些偏差,也就很正常了,正是在這種民間制茶的前提下,各種發酵茶才得以產生。
只不過即使產生了發酵茶,在當時的流通環境下,也不能讓這種「小眾」產品在全國的範圍內流行,絕大多數人,喝的依然是沒有發生「意外」的綠茶,對於綠茶鮮爽味道的記憶,依然代代流傳。


有的人喜歡吃鹹肉,臘肉,各種肉,但大部分人應該都能接受新鮮豬肉。


屏蔽掉近兩三百年才出現的工藝,綠茶一則是種植製作最為廣泛,二來品飲感受是最為直接的鮮爽。如是而已。

默默等待各色禪茶一味文藝清新答案出籠~~~


謝邀。

茶起源於中國,茶的使用也源於中國,「神農嘗百草」。

使用茶即加工茶,最早是白茶還是綠茶有爭議。加工成綠茶如果不是最早也是第二。

中國人不僅喜歡喝綠茶,而且種茶區家家戶戶都能加工綠茶,也就是說綠茶加工最簡單便捷,綠茶加工的便捷奠定了從古至今人們喜歡喝綠茶的製作基礎。
當然綠茶因為加工工藝的精益求精、採摘標準的嚴格要求、外觀形態的精心雕琢,形成無數的歷史名茶,如龍井、碧螺春等。一泡好的綠茶其色香味還是很誘人的。

綠茶適制的茶樹品種多,易推廣。綠茶廣泛的群眾基礎,也適合廣大茶人的口味,所以喜愛的人很多。

當然,紅茶、烏龍茶這些茶類能產生,這是因為它有別於綠茶並強於綠茶的地方。

當然,茶葉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綠茶的比率會減少。世界市場紅茶依然佔主導地位。


中國人為什麼愛綠茶?


綠茶分布廣泛,北起山東,南至貴州,福建。產量高出其他茶數倍以上。
漁樵歸來,泡上杯香茶,消渴解乏;飯余酒後,泡上杯香茶,醒酒潤肺;有客來訪,泡上杯香茶,品茗聊天;長途乘車,泡上杯香茶,聊慰旅途孤寂,有益身心健康;寫詩作畫,泡上杯香茶,更能靈感大發,下筆有神。


排名第一的朋友已經從歷史和習慣方面說明了為什麼綠茶比較盛行。從另一個角度,我覺得綠茶接受率高是因為其沖泡方法簡單,容易操作以及對於器具、水溫要求不高有關係。古裝劇為例,客人來了,一般都是用蓋碗奉茶。比較工夫茶一般需要開水沖泡,小杯啜飲,喝一次茶,動則兩個小時而言,綠茶更適合用於群待客之禮,甚至對於不喝茶的人當做解渴之用。久而久之飲用綠茶的人群更加廣泛了。加之綠茶的產地主要是江浙一帶,經濟的繁榮導致了飲茶習慣的輸出。


前面的都把其他的原因說的很好了,那我就從個人方面說個原因。

綠茶苦盡甘來的感覺真是太爽了!


其實現在的六大茶類的分類是隨著現代制茶工藝的發展才產生的,所以說國人自古就愛喝綠茶,這種說法其實不太妥當。

古時候制茶技術不發達,只能進行簡單的加工,所以新鮮茶葉的製作工藝可能勉強近似於現代綠茶的製作,如果非要把那時候的新茶算做綠茶的話,那也不能說古人就愛喝綠茶,因為那時候新鮮茶葉基本都是「綠茶」,沒有太多可選擇的餘地。

到現在的話,從個人來說,喜歡綠茶主要是因為其口感鮮香,有真正的自然的味道,而且顏色黃綠清新,看著就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再加上產區範圍廣,購買方便,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就醬。


綠茶用玻璃杯泡也沒太大關係。


主要原因還是為了防輻射,主要也是茶裡面的茶多酚在起作用,但是綠茶多為新茶,也就是烘焙時間並不是很久,我們這的人說這樣的茶比較厲,也就是比較傷胃,大多人還是比較喜歡老熟茶


1.可以減肥
2.防輻射
3.喝得起
和好不好喝不搭嘎……


世代茶農,我卻沒做茶葉生意,總覺得內心太喧囂,沉澱不下來去好茶行,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茶?
第一,傳承,家裡幾代工藝幾代老樹幾代耕種的茶山。以及中國世代流傳下來和骨子裡流淌的文茶武酒,就像某國從小就茹毛飲血的牛排註定了好戰好鬥的民族性格,那樣的民族是註定喝不了茶的,華夏民族自古主張謙讓禮儀尊卑,像水一樣不咄咄逼人卻又柔能克剛的不張揚的民族,這樣的民族離得開茶嗎?脾性相同。
第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茶的緩慢清甜讓人心情舒暢。濃油烈醬的飲食加上陰陽調和的規律讓人離不開平淡似水的茶來平衡內心的和身體的喧囂。
第三,處事待客,一杯茶使雙方有種坦誠愉悅平心靜氣的感覺,一杯茶帶走滿身戾氣!這樣何愁交不到朋友談不成生意呢解決不了問題呢?
第四,止渴生津。隨性沖泡,沒有規則,和自己心境就行,上至遷客騷人,下至田野百姓,無人不會!


1.種植範圍廣,產量大,性價比相對其他茶類要高。
2.綠茶口感鮮爽回甜,能使口腔保持清新。
3.綠茶飲用方便,一個杯子就足夠了。去哪兒都可隨身攜帶。
4.綠茶飲用人群廣,家裡男女老少都可以喝。家庭常備一份,即可自用也可待客。


推薦閱讀:

相比中國大陸,各法域「婚姻法」有哪些各異的規定?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角色分別是什麼?
如何系統地區分設立在中國的非政府組織(NGO)、非營利組織(NPO)與官辦非政府組織(GoNGO)?
中國當前經濟形勢是怎樣的?
中國製造業未來出路在哪?

TAG:飲料 | | 中國 | 綠茶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