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捐助貧困山區的人,但是機構卻不收衣服?

看變形記就能看見真正山區的人是怎麼生活的,雖然捐助的衣服不是全新的,但也有八九成吧,為什麼說要幫助貧困人群的機構不收,非要收錢呢?難道非要用籌到的錢買新的?錢明明可以拿去做其他事的


你好,曾是一名支教老師,在支教期間很多人聯繫我想要捐贈衣服。有網站活動,愛心人士,朋友等。幾乎無一例外被我拒絕。除了個別友人捐贈的全新衣物,同時他們捐贈的衣物是我們這邊統計好人數,每人一套,分男女款。

我不知道你聯繫的哪裡,我在雲南,我來談一下我們那裡為什麼不要舊衣服。
原因一:民族風俗。
我支教的地方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當地少數民族朋友認為別人的舊衣物會帶來疾病,所以他們往往會咒罵那是死人穿的。早期曾出現過孩子們把分發的衣服在放學路上扔掉的情況。所以他們寧願穿自己的破衣服也不會接受別人幾乎是全新的衣物。
原因二:當地不具備接收能力。
所謂接收能力分為財力和人力。
財力:很多需要接受捐贈的地方都處於偏遠山區,這裡貧窮的最大原因往往是交通不發達。以我朋友捐贈的體育用品和書法練習帖為例,他們花幾千塊錢買了物資通過郵政郵寄到鄉里(物流最多到縣裡,但也不是所有物流都能到。),可能郵費基本上和物資是一個價。那我要去鄉里把這些東西拿回來,還要花兩百塊錢包車同時需要人來幫我拿。書籍類很沉,其他的如衣服類體積很大。這筆錢有時不是當地能承擔的,對於捐贈方而言亦是。我的兄長為了當地電腦課有電腦來上課捐贈了一百台電腦,從上海發物流運費花了好幾萬。到當地後每個完小(完全小學,指六個年級都有很多村小只有一二年級。)分發加安裝不說錢光時間花了一個多星期。軟體和交換機,線纜這些都是我重新買的,當地買不到讓朋友郵寄來又是一個月。在當地負擔不起的情況下必須有人做這件事並做徹底。事實上很多人對這種事不能理解,加上當地有難言之隱雙方信息溝通不暢就會導致很多人覺得受捐方很貪婪很矯情。我兄長給學校修了一個籃球場,用村裡人的車請村裡的工匠都是給錢的(他們的孩子都是我們學生),總之原則就是我們的幫助不應該成為他們的負擔。當然村裡的人在結算賬款時都算的比較便宜。球場劃線圍欄加固等等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加班自己乾的。

人力:很多時候接受舊衣服的不是政府,而是當地助學機構之類的NGO組織。他們的問題往往是上一個原因加人力的原因。以和我打交道的當地NGO組織永寧助學為例,他們背後有基金會,每年有撥款,但日常的工作真的很累,走訪學校不提。隨便走訪一個學生家(核實家庭實際情況然後聯繫助學金捐贈)都要一天時間,包車加徒步之後實在是沒有能力專門去鄉里取衣服。因為取來衣服之後要分類整理,儲存(不一定有地方),然後視情況分發(還得從助學工作之外抽時間)。
這些人都是義工,能做的都會做,有時是真沒辦法。我在雲南時那一期的義工是兩個女孩子,偶爾到我學校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比如很多組織規定舊衣物要消毒,但很少人會專門去做,那麼受捐方就得去消毒,其實細菌在運輸過程中也會有(雲南山區多雨,而且從發件方發貨到收件方收東西一個月是常事。),哪怕只是把衣服拿出來晒晒都不是個簡單的事情。題主這樣的是個體,當地政府或其他組織往往面對幾百個這樣的個體,很難有相應人力對接。從時間上來說我去一次鄉里來回要半天時間,基本上只能是周末。實際情況是當地往往很難隔三差五的接收個人物資。
原因三:公益是個技術活。
我們假設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當地政府(或有專門接收此類物資的NGO組織)有個專門接收物資的倉庫,受捐方也沒有什麼風俗禁忌,還有專門的人來做這件事,可以把這些舊衣服收集起來然後一次性發放。那麼我們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處理:
受捐方的尊嚴問題。捐贈者郵寄來的衣服五花八門,處理物資的人很難分發。兩件衣服兩個小孩都想要A不想要B那麼怎麼分?同理有的新點有舊點,有的合體有的不合體等等。而新衣服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這些問題。幫助他人在我看來應該是細雨和風而不是野蠻粗暴的。我自己親身經歷過某地記者前來捐贈告訴孩子這些衣服都要四五百,問孩子你們穿過這麼貴的衣服么?
捐贈方的不合格。國內公益事業剛剛起步,很多理念捐贈者往往不具備。很多人喊著幫助的口號,實際行為確是以施捨的姿態來做這件事的。還有人實際上就是不知道自己舊衣服怎麼處理然後想著捐贈了還挺高尚的。我們真收到過女士絲襪和用過的文胸。因此很多義工都說這些捐贈的衣服其實就是愛心垃圾。

我本人只是一名老師,我的職責也只是在當地教書,NGO一線義工或者當地民政工作人員可能碰到此類事情更多。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當地就要錢是題主自己聯想還是真實情況,若是真實情況也不知道處於什麼語境之下,但現實情況可能真的只能接受點錢。如果題主還想獻愛心可以聯繫靠譜的公益組織。就 @董卓瑤 所說庫存積壓的問題在我當年所在縣也存在,但分發真的是個難題。

說到這裡來和題主分享一下我支教結束後的一段感言,也有自己關於公益的一些感悟。希望能給題主另外的一些視角。

一段被通緝的時光 一個被通緝的自己

最後補充一點吧,有點偏題。關於受捐者的尊嚴問題是我們一直都強調但是做的很不到位的一個環節。延展兩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將心比心,如果你曾經很貧困,因為很自卑所以很自尊,那麼你是願意穿價值20塊錢的新衣服還是100塊錢的舊衣服,你是願意穿自己四五成的舊衣服還是別人九成新的舊衣服?那些孩子,或者暫時貧苦的人,他們是和我們一樣平等的獨立的個體。我見過太多來捐贈的人,他們給我的感覺不是做公益是在動物園喂猴子。
我曾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人說如果我窮了那我就能拉下臉如何如何,再說我不相信我一直窮。
我不想爭論真到了那天他會如何選擇,但其實窮了和窮著不是一回事,雙方心態根本不同。一個僅想著能體面的維護自尊,一個的想法是暫時的隱忍謀求日後騰達。碰到過很多看客一臉蠻橫的說飯都吃不上了還要尊嚴,就是愛面子把他們害了,窮矯情等等。我無意反駁這種語言暴力的邏輯,但在我看來尊嚴和虛榮是兩回事,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動物,是因為我們活著的意義不僅是為了維持生存。
有一次我的學生在得到我朋友捐贈之後的第二天班長交上來一沓感謝信,我很驚訝因為我根本沒讓他們寫信。我翻了一下他們的信,字裡行間熟練的套路讓我很難過。
但我並不因此而排斥商業慈善,各取所需挺好的。但商業慈善的前提是兼顧雙方利益,捐贈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尊嚴之上。而好的商業慈善在我看來就應該是影視藝術作品裡最妙的商業植入,不傷害作品的藝術性同時充分表現品牌價值。挺難的不是么?難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太少的人願意花心思做事了。
綜上,其實像題主這樣單純的想要獻點愛心的人很多,但公益真不是單純就能做到的事。捐贈當然應該量力而行,但不能一廂情願。行文倉促,想到什麼再來補充,如有冒犯之處還望海涵。


最大的原因是成本過高。

特別貧困,貧困到需要穿別人的舊衣服的地區:
1、交通不便。就如李不所說的,光拿這個包裹就得跑多少里山路去縣城拿。
2、捐贈人是否有消毒?捐贈人的對消毒的認識程度都是未知因素,因此增加消毒成本。
3、衣服分類成本高。一般貧困山區,人數不多,符合條件、願意接受捐贈衣物的人數和衣服數量、種類、厚薄的匹配會需要花更多時間,例如捐贈的都是大孩子的衣服,但是村子裡需要衣服的是小孩子,那這批衣服和付出的精力金錢全廢了。
4、衣服不是貧困山區的首要缺乏物資。一件衣服認真點穿能穿好多年,除非暴雪寒冬,否則一般不會有衣服不夠穿的情況出現,這就好像你家窮,穿10元一件的地攤貨T恤,一件穿5年直到破了才重買,這時候國外的富豪說給你一件我穿過的阿瑪尼襯衣,2千一件比你的地攤貨貴多了,你要嗎?

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通過可信賴的團體捐圖書館、體育用品、建籃球場、足球場,包含建設施工運輸費用。


推薦閱讀:

在中國是不是捐款容易,用錢難啊,為什麼會這樣?
如何看待「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眾籌醫療費的事情?

TAG:衣服 | 公益 | 慈善 | 捐款 | 慈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