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存在屈折嗎?
12-29
聽說上古漢語有屈折語的影子,那是怎樣的曲折呢?和拉丁語一樣有人稱詞尾嗎?
求例子
這個目前是不能肯定的,還存在很大爭議,因為上古音系還是未知數。
現在對於上古漢語中一些「屈折現象」的解釋,也都是猜測。
比如「登」和「升」的例子,是參照了同樣是漢藏語系的嘉絨語,嘉絨語中也存在s-使動前綴。
但是,這個理論需要上古漢語複輔音理論的支持,而後者尚存在很大爭議。
因為1、由諧聲偏旁構擬的複輔音十分複雜,甚至有不止兩個輔音的現象。
2、難以說明複輔音是如何分化為不同單輔音的。
——————————————————————————————
況且,「屈折」的概念,主要是變化詞形以導致語法功能改變,詞義的改變是跟隨語法功能改變而改變的。比如拉丁語videre,看(現在時不定式),videt,他看(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而「登」、「升」的變化類似加前綴變化詞義,類似派生。
——————————————————————————————
不過上古漢語是屈折語還是有可能的,比如「我,吾」的例子。
上古漢語的曲折可以舉兩個例子
1 我和吾
現代漢語中,沒有格的概念,但是上古漢語有。
上古漢語中,「我」既可以做主語,也可以做賓語,還可以做定語;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賓語。即只能用作施動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2 登和升
這個例子是從現代漢語中仍然可以依稀看出來的。他們有著相同的韻母,這在古漢語中仍然如是,但是古漢語中,
登(端母登韻)上古漢語*t???,升(精母登韻)*s-t??? ,意思分別代表主動和被動態。類似於日語的自動詞和他動詞。但是因為漢字相對獨立的緣故分離了。成為單獨的詞語。
————————————————————————————————————————————
其實可以看出,一種語言在其早期的時候,都是或者接近曲折語。語言中包含了大量的無用信息。數量,陰陽,時態等等,本來不表述都能理解,但是還是要加上去。特別是採用記錄讀音的書寫系統的語言更是如此,占絕大多數都是曲折語,而且都還保留了特別多的無用信息。而漢字因為是採用記錄意思的書寫系統,時態,數量,性都在書寫過程中大量簡化,我認為在這種意義上講文言文在漢語進化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存在是肯定存在的,就是成不成體系,
連普通話都有殘餘一些屈折 ,比如
王wáng,wàng。飲yǐn,yìn。衣yī,yì。見jiàn,xiàn(今作「現」)。食shí,sì(今作「飼」)……
以及已經被審音斃掉的
騎qí,jì……
屈折不一定是人稱才屈折。屈折的含義就是通過詞性變換來表示不同的含義。
上古漢語的屈折主要有指小和家屬的後綴g,清濁交替,m g h s等有語法意義的前綴。
不清楚,不專業。你可以參看一下這個答案。
為什麼漢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XXYQ。No._066
「語言中包含了大量的無用信息。數量,陰陽,時態等等」
這句話惹惱了無數屈折語狂魔。
推薦閱讀:
※「混沌」和「糊塗」是同源詞嗎?
※有外國人研究中國古漢語,並且有所成就么?
※「毐」字的本意是什麼?
※請問如何怎麼增加自己閱讀古文的能力,無障礙或最小阻礙的讀懂古文?
※「句讀」有無明確的產生時間,產生於於何時,歷史沿革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