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是否保守、偏嚮應試?與美國相比呢?如果說日本的教育是偏向傳統和應試,那麼他們與我們的教育模式有什麼差別?

據說日本的教育還是比較保守和偏嚮應試,不知是否真實?


應試教育一般也就存在於中學階段吧,我不說高等教育了。

應試教育在日語里好像叫詰め込み教育(つめこみきょういく),總所周知以中國為代表的教育模式。日本一般教育普遍採用的是ゆとり教育(ゆとりきょういく),譯寬裕教育、悠閑教育、寬鬆教育,是相對於應試教育,將授課時間與內容縮減的教育辦法。

寬裕教育在1972年就被提出了(所以日本以前也是應試教育的,據說非常嚴格,所以也出了這麼多人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緩慢改革,在實質上正式展開寬裕教育是從2002年開始(可以理解為之前是應試)。反對應試教育的日教組與教育者雖然得到財界人士等的支持,但學力低下的問題受到指摘及批判。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要求中央教育審議會重新審視學習指導要領,在安倍內閣的主導下,更著手改革寬裕教育政策。2008年公布了和過去刪減內容的作法相反,增加學習內容,但更強調學校與家庭、地域相結合及學生思考、分析、應用及統整能力培養,非議填鴨式教育的新學習指導要領方案,被日本媒體稱為「脫ゆとり教育」。

可見日本人早就深知應試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但是應試教育又確實是出人才的有效手段。日本人自己也很矛盾,一直在不斷改善教育。很多中國家長其實也是這樣,明明希望孩子開開心心的玩,但是看著別人家孩子成績好,or去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按耐不住啊。

東亞的教育整體都是比較應試的,至少和歐美比起來是。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都有一定程度應試教育。

但和中國最大不同是各種環境和價值觀導致沒有像中國人那麼多地覺得要走上社會必須讀書怎麼怎麼的。選擇不深入讀書是個很正常的事。

環境因素主要/至少包括:

  • 發達國家的非義務教育不便宜,直接說貴也行;
  • 貧富差距小,干任何工作都能養家糊口,尤其在日本,大部分工作的入職起始工資幾乎是一樣的;
  • 任何工作都能得到尊重

所以讀大學不是那麼必要的事。一般根據家裡期望和個人志願,可以決定考大學考研,or讀到高中畢業為止。

因為前面說到的寬裕教育,日本的義務教育是只提供一些基本的教育的。上下學時間都比中國要短很多,課程相對國內也比較豐富有趣作業壓力不大,看上去確實輕鬆。我小學低年級時的感覺是日常作業少的跟沒有一樣,一份小卷子,圖文並茂,彩打的,插畫好漂亮哦,好大的字型大小,一般5-10分鐘就做完了,做完就是玩啊,玩到睡覺,有時候我剛到家,個別同學就已經做好作業來找我玩了( ̄▽ ̄")。小時候是完全不在意成績啊,我腦子裡甚至連成績的概念都沒。因為沒有分數這個概念……考得好就是個小紅花,很好就是個大紅花,超級好就是超大紅花or好多紅花? ???????????????(自重)。我回國時的第一感覺就是作業好多=。=經常做到睡覺啊昏,雖然我做的不快也是個因素……但我好歹也是個成績好的同學了,現在想想是不是一般的同學都比我睡得晚……

如果想要個硬性對比,可以再這裡看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授課時間要求: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3/30/1304407_002.pdf

如果要得到高端學歷,那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要努力讀書的。日本大多數人也還是選擇這個當主線的,因為日本是一個偏重高學歷的社會。誰的孩子能進入名牌中小學,進而升入名牌大學、步入有名望的大企業或政府重要部門,對於主要承擔孩子教育責任的家庭主婦來說是非常榮耀的事。

但是僅僅靠學校里那點學習要考上一個好學校是有點難度的,(腦袋超級好的當然例外),因為考大學終究還是要參加競爭激烈的考試的,雖然日本的高等教育招生比國內要靈活得多,但沒有時間花下去何談知識的熟練運用呢。如果決定今後靠知識過日子、拿一個好學歷,那基本上就是主動去投入到應試教育了。日本高中流行一個說法:「四當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當:考上),要是睡五個小時,就要「落榜」了。 日本學生的壓力巨大,甚至從上小學、上幼兒園起,就開始上大量的課外輔導班,以進入名牌小學,名牌中學;而考高中的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要超過考大學(這點中國也差不多吧不過)。我平日在電車上看到的日本中學生,基本只會有2種狀態:打盹睡覺、看書做作業。因為學校的教育不太夠,要考大學的孩子普遍就得參加補習班,在日本叫「塾」,都是私立的,一點都不便宜。有的家長不管家境如何,節衣縮食也要把孩子送進收費很高的塾。在00年的時候就大約有150萬名小學生和200萬名中學生在塾走讀。塾已成為一種年營業額高達幾千億日元的文化產業。家教和塾老師的時薪,基本都是一般打工的2倍,招老濕的工作在找工作的網站上超多,可能至今還有點供不應求。日本孩子比較自立,下課後自己去補習啊,回家吃個飯後繼續去補習啊,補到九十點回家也很正常。有些孩子還要打工賺點零花錢的話就更忙了。

順便再說說日本大學的招生考試。

從國內的視點的話,日本大學的招生就是「全面自主招生」。高考成績固然重要不過不是唯一,還要面試、小論文·作文、其他有關能力·適性等檢查。獨立入學考試由各個大學自主決定,形式多種多樣。多數大學的考試內容包括筆試及面試。筆試內容以小論文居多,因此面試和小論文有時候會成為能否進入所報考大學的關鍵環節。

小論文根據各學系不同,內容完全不一樣,專業針對性較強,且具體化,抽象內容比較少。此外,即使是相同的大學相同的系,也會根據主修專業不同「小論文」題目不一樣。

  • 2011年度日本上智大學歷史系「小論文」考題:

    現存多數都市的歷史為再建歷史,以此為題,闡述超越時代的都市再生與變化。
  • 2011年度日本上智大學法文系「小論文」考題:

    下面的法文文章詳細描繪了離開法國後,在美國所渡過的與母國不同的日常生活,請將法文翻譯成日文。
  • 廣島大學法學部政治經濟專業2011年入學「小論文」考題:

    根據介紹憲法和立憲主義特色的文章,說明立憲憲法的特色、法的支配、以及立憲主義的變遷。

  • 廣島大學法學部英文專業入學考試題:

    根據貿易對於人權保護所作出的貢獻的英文演說,說明和闡述由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社會性成本對應法。

可見對自己專業沒點理解/想法/知識還真的挺難寫下去的,我的個人感覺是很多題目都和社會相關。研究生招生也基本都有面試和小論文,附加的一個重要點就是研究課題的問題,研究課題得和你的指導老師合得來,最好是一致的;想做的課題是否符合學校的環境。所以日本想轉專業是挺有難度難的事,也一定程度保證了學生的專業質量。我是藝術工學研究科的,就是字面上的藝術x工學的交叉專業,有個之前一直搞軟體的中國學生,也想跟我的導師,他第一次考試落榜了,老濕跟我說因為大部分老濕認為他的課題太偏編程而缺少藝術了,不太適合我們學校……既然說到自己專業了,再說下自己當時的小論文好了,其實已經略微記不清了,好像是n選1,大致是:關於自己今後的研究課題,可以給老齡化社會、少子化社會、社會福利、社會富裕、信息化社會帶來什麼影響,有什麼關係。選其中一個具體闡述……現在的有個同學是做cg的鏡頭校正/逆校正課題的……我很好奇她是怎麼寫的……

再順便,日本大學考試很貴……碩士考試基本兩三萬日元一次啊……還要自己找住宿和路費等問題……不是你想考,想考就能考~~~~~~(毆飛)考上後還要學費,公立學校學費低點但數量少也難考,考上個私立學校的話學費就非常吃緊了,像美國的話好像高等教育學費貸款成為了最熱門貸款項目……很多學生畢業後還得辛苦工作還債……日本大學生也基本是自立的,家長頂多每月給點房租/生活費資助。我導師下的另外一個研究生同學,天天打工、做設計活,平均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偶爾睡個懶覺幾個小時。而導師又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少打工專心做研究的。萬一有個時間衝突or打工地點碰到老濕,尷尬。中國學生以為自己應試教育壓力多大,其實和日本比起來弱爆了。扯遠了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雖然和中國一樣有著應試的高考,但是高考不是唯一。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試作為第二層濾紙,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教育導向作用,和應試教育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高等教育比較看中一個人適不適合/喜不喜歡這個專業。有點像找工作時日本人更看重的是一個人適不適合這項工作,而不是簡單的能力/學歷問題。

當然,日本也有教育產業化的問題,水的大學越來越多,有錢就能讀的大學也越來越多,都是私立嘛,學費也賺的high。不過這個全球問題全球都有反正。

上面在說道應試教育的同時也說到了不少錢的問題。非義務教育,其實是一種投資,在日本這個貧富差距小的過度,還是個實際效應不見得這麼大的投資,這點和中國有點類似(雖然原因不一樣)。所以自然也有選擇高中後就工作的孩子。尤其在郊區的孩子會走這個支線的比較多。or不富裕的家卻有好多孩子,沒法全部供養讀大學的,只能選擇最有天賦的一個孩子讀大學,其他的就只好高中畢業就工作,這個設定好像一些狗血drama里也會有……為了供弟弟讀大學啊,姐姐/哥哥怎麼樣辛苦賺錢什麼的……

學歷高的人自然在哪裡都能被人捧,東京大學的自然哪裡都找得到工作,就算實際能力一般,收著也給公司添面子(工資還是一般人水平……)。學歷低的也不至於被人bs,因為大家都理解,也很正常。日本人工作也都超級認真,真的是做到了行行出狀元。這麼說吧,買東西,收銀台,你看到一個比較冷、不元氣的員工,那十有八九就是中國留學生打工的……研究生比大學生的起始月薪也就高了1成的樣子,大部分正式工的工資基本都是20w左右的,和學歷無關,只要你幹得好~那何必每個人都去讀大學呢。

其實考大學不輕鬆,不考大學也有走進社會的不輕鬆。作為一般人活著,誰都一樣。

-------------------------------------------------------------------------------------

關於美國教育,可以看看這篇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82104 同樣是面向高端,但是歐美和東亞的努力/學習方式挺不一樣

中國人其實大家也都知道應試教育的問題,大人們也都普遍共識學歷/知識不是唯一,但中國那麼大,資源極度不平均,很難改革。任重道遠

REF:

ゆとり教育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2%86%E3%81%A8%E3%82%8A%E6%95%99%E8%82%B2

脫ゆとり教育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84%B1%E3%82%86%E3%81%A8%E3%82%8A%E6%95%99%E8%82%B2

應試教育 http://baike.baidu.com/view/7746.htm

小論文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7/07/content_1433853.htm


日本的教育在小孩子的那個時代比較注重素質教育,到了初中之後也都會去補習班,然後開始應試教育,但是也有很多高中念完就不讀的直接就去工作的,說到底社會比較健全了,學歷不是最重的,都可以正常安定生活,不過要走到精英層還是很重學歷的,因為社會中間層比較大,所以個人的選擇會多一點,不會特別被限制在只有考學這一條路上。


現在日本的初等教育比較推崇學校地域和社會的連攜教育, 建設開放型的學校以及有特色的學校。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和社會也承擔著相應的責任以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現在的開放型學校,就是推崇從地域社會吸取各種資源來貢獻於學校,比如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就人力資源來說,比如可以招納地域社會上的有才能及各種技能的人來應用於學校的課程教育,彌補老師的不足等等,當然也可以構建學生和地域人的和諧關係,從中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培養學生和社會人相處的能力。這個說起來是在是範圍太廣了。

當然,還有一方面就是學校貢獻於社會,培養孩子從小熱愛自己生活的街道及地域, 長大後貢獻自己的力量於這個社會。。。。。好多啊。。


對日本的教育來自動漫和日劇。

我覺得日本的教育是有區分的吧?高中生畢業之後可以選擇就業或者考大學。如果選擇考大學方向就要偏應試一些,也是要做題好好學習的;如果選擇就業的話,那就可以盡情培養能力咯。

個人感覺日本的高中教育更像是中國高中和大學的結合,每個人按照自己發展方向的不同可以有所選擇。


推薦閱讀:

國外的年輕人是面對一個怎樣的買房環境?
瑞士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阿巴斯的作品能真正反映伊朗的電影水平和社會文化真實狀況嗎?
越南改國名意味著什麼?
哥倫比亞是個怎樣的國家?首都波哥大是個怎樣的城市?哥倫比亞人有什麼比較普遍的特點?

TAG:應試教育 | 知天下知乎欄目 | 日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