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歲男孩在幼兒園被欺負,只會生氣。怎麼辦?
別人搶他的座位,他換一個,對方就又來搶他這個。然後他只會自己生氣,氣的跺腳,也不去搶回來。
大人應該怎樣引導,才能慢慢地好起來。昨天還冒了一句「我真沒用」 ,我們從來不說這話的,不知道誰說他了。現在剛好在執拗期。
昨天剛學的,賣弄一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天生的。氣質有九個維度:
1,活動水平:在活動中身體活動的數量。2,節律性:反覆性生理功能的規律性。飢餓,睡眠,大小便。
3,趨避性,初始反應:對新刺激性的初始反應。4,適應性:對新刺激性的適應過程快慢。是初始反應後的向積極方面轉化的難易程度。5,反應強度:包括正性和負性情緒反應。6,情緒本質,心境:情緒的積極和消極。7,堅持度:不顧外界干擾而堅持。8,注意分散度:是否容易從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轉移。9,反應閾,敏感性:引起反應需要的外在刺激的強度這個問題應該針對的是孩子的"趨避性"。孩子在面對外界」欺負「時選擇躲避,這應該不是問題,偉大的甘地和馬丁路德不都提倡」非暴力「嘛?
在」適應性「」反應強度「上似乎也沒什麼問題。孩子會生氣,這是他對」欺負「的適應性(?)。這也正常吧,誰能遇到壓迫還不生氣?誰還能不遇到壓迫?孩子生氣的強度也不過是跺跺腳。(在這裡面,家長更關心的可能是孩子被欺負了。實際上,孩子被欺負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也許可以關注的是」情緒本質「 ,就是孩子最後的總結是」我真沒用「。問題不能歸結到自己。這是家長必須要關注的:別人搶你的座位,是他不對,不是你的錯。
以上是理論派。
~~~~~~~~~~~~~~~~~~下面是實踐篇~~~~~~~~~~~~~~~~~~~回到被搶這個問題,我的孩子也是類似的個性,小時候在小區里玩的時候經常被搶被打,我們當時綜合了我和她爸的方法,給她是列出了幾個選擇:1)搶回來。如果對方出手,就對打。2)放棄,換一個東西玩。3)堅持不走,並且大聲說:這是我先玩的,你搶我的是不對的。孩子開始總是選擇2),有時候其實沒什麼,換個玩也很開心(大人看著難過),有時候會躲在我懷裡哭,我就安慰她,並且一直說是那個小朋友不對,但是媽媽是大人,不能幫你,否則就是欺負小朋友了。後來估計是不行了,她開始選擇3)。但是,聲音很小,人家根本就不搭理她。繼續以哭泣收場。(因為這個,有一段時間,我很是難過。因為我自己並不支持1),所以覺得是自己的個性影響了孩子的選擇。)
但是,上幼兒園後,我有一次在錄像中,發現她很好的運用了3),並且在好朋友的幫助下保住了自己的座位。所以,我現在一直堅信:家長教給孩子各種可行的方法,孩子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ps,我一直覺得成人的心理問題來源於在孩提時期被父母強製做其本性不願意的行為而導致的。(個人感覺,無理論依據)我們教孩子處理類似情況(前提是玩具是共享的)的步驟是
一,表明自己的立場,說「不」,語氣可能強或弱,沒關係,要認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意願。
同時,說,你不經允許搶走XX,我很難過/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能避免孩子陷入情緒中。此處我們引導孩子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說對方「不對」,評價對方容易陷入爭執。二,提要求,交還玩具或一起分享,分享可以是一起玩,也可以是輪流玩,後玩的孩子決定交換時間,如我數到5你就下來。三,向老師求助。自己不能處理時,向成人尋求幫助是一種解決方式,不是無能的表現。老師要做的,第一,讓孩子們面對面,要求認真聽對方說話,第二,說出孩子想說但說不清楚的話,由孩子重複,讓孩子告訴對方,兩位小孩都應得到尊重,並充分表達各自的意願。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解決方案供孩子參考。第三,如果孩子無法達成和解,由老師做出比較公平的裁定。在此過程中,應就事論事,孩子都想要同一樣玩具,都是正常和應該的,方法不對需要換,但不應受指責。告訴孩子他們可以選擇求助,也可以自己解決,未經孩子要求,老師不介入,但老師應持續關注,超出孩子能控制的情形時應立即插手。
運用暴力不是選項,長遠來看,在孩子未來要加入的群體中,這是不受歡迎的方式。
我感覺有點像在法院解決問題的步驟。目前為止,在3到9歲的孩子身上實踐過,都比較有效。
我是一名正在學習中的幼兒教師,如您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我很樂意了解。謝謝。我覺得,如果受欺負沒有嚴重到受傷的程度,家長還是不宜過多摻和到孩子與同伴的關係中,教他以牙還牙也不太合適。因為是在幼兒園裡被欺負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大聲求援,一來是讓教師阻止欺負他人的行為(如果類似行為在這個孩子身上是常見的,那麼好一些的教師也會在今後的觀察中多留意這個孩子,引導他不再欺負別人),二來是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不要讓自己產生孤立無援的感覺。
當然,方法可能只是一時的解決策略,歸根結底我覺得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對方搶座位這個行為,我認為不算太大的事兒,有可能只是小孩子之間互相打鬧的一種正常表現。但是孩子自己生悶氣,有了「我被欺負了」的感覺,不敢予以「反擊」(這種反擊也並非是惡意的),甚至產生「我很沒用」的念頭,是不是他平時就比較內向甚至自卑呢?
從培養自信心這個角度來解決根本問題才是王道。我覺得這樣的問題就是大人的失職了。
首先孩子不具備能力去處理這樣的問題,他不具備足夠的生活經驗。作為老師要把這樣的事看在眼裡並幫助孩子。如果大人不管不顧,孩子要麼下次也學搶別人的東西(因為他會發現搶很管用),或者自己痛苦難過。
如果有別的孩子要攻擊自己的孩子時,大人及時的引導很必要。當我們教給孩子搶玩具不對的同時也要教給孩子下次再發生類似情況如何保護自己,比如告訴孩子:大聲跺腳說:Stop! 我就是這麼教育孩子的,我的孩子會很恰當的保護自己。 3歲的孩子說自己沒用,看的我都難受。親,趕緊和老師溝通一下,幫一下孩子吧。在家庭里對他的行為是否有太多限制,比如文明懂禮貌,叫人微笑之類的。幼兒有自己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而壓制對外表達憤怒、厭惡等情緒,只希望他「乖巧可愛」,結果也許就是現在這樣將這些情緒投射向自己,無法對外爭取最終的結果就是覺得「是自己不好」。可以培養一些孩子的「爭取」慾望吧,另外,我注意到是男孩,那父親是否是過於強勢的狀態,母親是否也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呢?
幼兒的行為大多數是為了「取悅」父母,因為「愛」是他必須的營養,而如何能獲得父母的「愛」,行為就如何發展,這個和養貓貓狗狗是一樣的,不同的主人出來的寵物性格差異很大,就是原理。大人應該做出表率,帶著孩子到外面吵一架,當然必須得贏。想辦法讓他揮出第一拳,不是提倡打架,但孩子不應該生活在鬱悶中,打架是小事,如果因此荒廢了他的童年可是大罪。他會知道維護自己的東西並不難。當然這種性格家長是難辭其咎的,估計你們在家裡對他的東西也經常是說拿走就拿走,而且絲毫不給他反駁的機會把?
你還要他會什麼,會哭還是會打嗎?-_-#
忍讓是美德,但要有限度。不是說要去搶回來。而是對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要能夠保護住,這種時候態度要強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出來吧。但要注意訓練方式,太直接的話不好。
我小時候也這樣,被小朋友在幼兒園欺負只知道哭。但是!!!
我回家爸媽知道以後,會揍我一頓!!!說什麼只有哭的本事啊啥的,叫我第二天去揍欺負我的人,並且以後再有人欺負我我就要還擊!!!!如果還被欺負的話,回家還得挨揍!!!(這是後來我媽和別人講我成長經歷,我聽到的)
後來我就照做了,一直到幼兒園畢業,小學畢業,只要有人欺負我,我必定不會再吃虧了!簡單,粗暴吧……當然,你不一定得這麼教你家孩子,不小心成暴力狂咋整。
而且請放心,我現在很健康,我不是暴力狂,只是隨便說說我自己的事情。孩子還小還沒到這個年齡,先學習下。感覺氣勢很重要,至少可以高聲先譴責,引起周圍的注意。
不用說什麼既然是男孩,如果有一個火爆脾氣,土匪一樣的爹,那麼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們怎樣對他,他就會產生怎樣的自我認知。
這麼小的孩子,需要從父母的對他的態度中獲取安全感,如果你們能給到他肯定,讚揚,認可,鼓勵,一直持續穩定的愛,他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比較安全的感覺,會對自己有積極的態度,會敢於表達自己,能感受到周圍的美好。
可遺憾的是,我們上一代父母習慣性的否定,指責,譏諷,喝斥孩子,讓我們自卑,自我否定的標籤一直跟隨長大,如果有了孩子,會延續父母同樣的態度到自己小孩身上,直至某一代的突然覺醒,和做出強有力的改變。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解決問題,就要從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開始。要經常用肯定的語氣讚揚他,溫暖他,幫他樹立一個堅強、勇敢、積極的形象。
推薦閱讀:
※如何對布置過多作業的老師說一些讓他反思自己的話?
※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易烊千璽那樣優秀?
※看到孩子爭搶玩具時總讓自己孩子讓步對不對?
※該不該取消《刑法》中對未成年人減免的規定?
※孩子半歲,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選擇什麼樣的早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