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提高 PPT 演講的能力?

我是那種一緊張就會有點結巴的人,而且一緊張就滿腦子空白。因為要經常對客戶做培訓,所以老總下了命令必須讓我克服這些缺點,提高我的演講能力。請問如何訓練或鍛煉PPT的演講能力?另外如何解決我一緊張就會結巴的問題?


演講,是PPT常用的一種形式,也是最能體現其價值的一種。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鎚子的發布會的原因,並不是大家都喜歡鎚子手機,而是大家都愛聽老羅精彩的演講。

PPT演講雖然重要,但是很多人卻做不好,有些人因為內向,不敢在公眾場合演講,有些人缺乏邏輯性,演講的時候只會對著PPT閱讀。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好PPT演講呢?我準備了18條建議,送給你。(耐心讀完,對你有用)

1、演講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投影儀的比例、軟體等都要了解清楚。

投影儀一般有三種情況,3:1、16:9、4:3,我們要確定我們使用的是哪一種。

軟體是keynote還是PowerPoint還是WPS,如果是PowerPoint,那是是office2016,還是office2007,這些都要清楚。

不同的版本,差異很多,會導致PPT出現問題。

2、演講型的PPT要做到字少、多圖、深色背景,有時候需要加適當的動畫來活躍氣氛。

PPT上只需要放經過提煉的重要信息和觀點,解釋的信息可以放在逐字稿上。

多用圖片,可以讓PPT更具有表現力和衝擊力。

深色背景,有利於觀眾的觀看和文字的識別。

3、要了解演講的目標對象

要知道我們的演講的說服對象是誰?是觀眾還是評委,是學生還是老師,受眾屬性不同,我們演講的內容也會不同。

4、演講前,準備一份PPT逐字稿

在演講前,可以事先將要說的內容寫成逐字稿,通過寫,能夠梳理我們演講的邏輯性。

5、必須事先進行排練

除了到現場排練外,在家也可以對著鏡子進行排練,鍛煉自己的語速、表情及動作。

6、克服內心的緊張

如果比較內向,乾脆就把緊張的心態和內向的性格通過自嘲的方式擺到檯面上,這會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比如一開就說「其實我不太會說話,從小比較內向,但由於今天的內容很重要,所以我來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7、別怕出錯,別把錯誤當回事

由於緊張,在演講時特別容易出錯,出錯後,別緊張。

首先,人難免都會出錯,大家都會理解的。

其次,就算出錯了,也沒有人會注意到你的錯誤,不用太當回事。

8、出錯了,不要強行解釋你的錯誤

有些人,在出錯後,喜歡解釋這個錯誤,想讓大家接受,那隻會讓觀者更加關注錯誤本身。

9、將要講的內容遷移到我們熟悉,擅長、感興趣的領域

內向的人,可能不善於講話,但這只是在某個方面來講的。比如,我一個朋友,他特別宅,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但一和他聊NBA,他馬上就活了,就像遊戲解鎖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10、避免死記硬背,避免讀PPT

有些人喜歡把PPT上面的內容一字一字的讀出來,這有什麼意思,演講就要有演講的姿態,它是一門靠語言的力量贏得好感的藝術。如果讀PPT,那還不如列印出來,人手一份。

11、準備一兩個故事,通過故事來帶出大綱和觀點

故事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通過故事來闡述觀點,更容易被觀眾理解。

12、開場後,要迅速建立觀眾對你的信任

方法有兩種,第一步,適當降低聽眾的預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第二步,藉助名人或者專業人士,不動聲色的表達自己的專業。

13、學會練習失誤

大部分的練習都是「正確練習」,但其實,我們還需要「錯誤練習」,也就是說在練習的時候忘詞或者說錯時,不要暫停,當場想辦法圓過去。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

14、設定演講的收聽率

收聽率指的是一場演講認真聽講的人佔總人數的比重,一般來講,一場普通演講收聽率有70%就很不錯了。所以,在演講時,看到有人玩手機,不要緊張焦慮,只要在收聽率之內就可以,你要知道一場演講不可能百分之百人都在認真聽,找到那些認真聽講,與他們進行目光交流

15、在演講中,精心準備一到兩個包袱

適當的幽默在演講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提升觀眾的好感度。所以在演講中,我們要巧妙的植入一些段子,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拋出去。

16、對於關鍵信息,進行多角度重複

演講是語言的傳播,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話,觀眾過一會就忘了。所以對於關鍵的信息,我們需要多角度的重複,或者事先點出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吐槽大會》中池子就喜歡在關鍵信息後說「知識點」。

17、主動留白

在演講中,有時候會出現忘詞,想不起內容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留白,準備一些讓觀眾停頓思考的詞語。比如「對不對?」 「你懂我意思嗎」,提問環節,為了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也可以準備一些話術,比如「你這個問題問的好?」,「你這個問題還真是問到我了?」。

18、真正自信的人都是敢於自嘲的

自嘲是展示自信,拉近與觀眾距離最好的方式。自嘲對象可以是體重、長相,也可以是性格上,輿論上的槽點。羅振宇喜歡自嘲自己的體重,高曉松喜歡自嘲自己的長相。

註:參考《好好讀書》《演說之禪》


排練個30遍,還緊張的話就排練50遍


文/大白(微信公眾號:跟大白學PPT演講)

我跟你說說我是如何從一個PPT演講菜鳥慢慢成長為一個做PPT演講還可以的人的。

01:衝動

記憶中我第一次聽說「演講」這個詞,是在小學二年級。

在我讀小學的那會,每周一,全校師生都要聚集在操場上,開一個早會,名字叫做「國旗下的講話」。早會一般是副校長主持,副校長先講幾句,完了就由當周值周的老師上來講幾句,最後是由一個高年級的同學上去做一個「國旗下的講話」。

有一次,副校長把「國旗下的講話」說成了「國旗下的演講」。我捕捉到了這個小細節,回家問我爸:

「什麼叫演講?」

我爸當時是怎麼回答的,我已經記不起來了,但因為有那次經歷,我第一次聽說了「演講」這個詞,也正因為那次經歷,讓我對演講形成了一種模模糊糊的理解——演講,就是一個人對著很多人說話。

自己從小就不是那種有資格「一個人對著很多人說話」的人,但是看到別人在那裡講,我有時就會羨慕,甚至還會想:如果我也能夠像他們一樣就好了。

或許我對演講一事保有的原始衝動,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滋長的。

02:刺激

老實說,我的口才天賦很一般,這個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來了。吵架吵不過人家,說話有時還顛三倒四,自己說得累,別人聽得也累。

天賦不好也就罷了,問題是後天還得不到好的訓練。我是80後,從我們這個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父母和學校會把我們學習成績看得比天都大,但對於像「語言表達和溝通」這樣的社會能力,他們就沒那麼重視了。倒也不是他們不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只是他們覺得這個事情等我們上了大學之後去學習也來得及,或者有的會認為「等孩子進了社會後自然會鍛鍊出來」。後來我學了心理學,發現大人的那些想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人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四個關鍵階段,而這四個關鍵階段,都出現在18歲前。換句話說,想要口才好,訓練得趁早。什麼時間段最好?18歲前!對於我來說,這幾個黃金階段顯然都錯過了。

不過事情也不都是壞的。我的口才天賦雖然一般,後天也沒得到好的訓練,但我卻天然地喜歡去看一些跟語言有關的節目和書籍。這裡我可以把從小到大接觸過的語言節目和書籍給盤點一下:

相聲小品

相聲小品是我接觸比較早的一類語言節目。最早是聽馮鞏牛群的相聲,看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趙本山這些人的小品。後來範圍慢慢變廣,主要是開始接觸一些傳統相聲大師的作品,像侯寶林,馬三立,馬季等等。那會是我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現在我就記得那時的我三天兩頭往音像店跑,一是買歌曲磁帶,二就是買相聲小品的磁帶。

綜藝節目

因為我家電視買得比較早,所以這個就使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機會接觸到電視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我跟其他小孩一樣,只看動畫片。但是三年級之後,我開始看一檔叫《正大綜藝》的綜藝節目。到了初中,電視里忽然可以收到一些台灣的綜藝節目,我看得比較起勁的是吳宗憲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還有就是哈林那幫人主持的《超級星期天》。到後來,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綜藝節目越來越多,比如《康熙來了》,《天天向上》等等。像這樣的一些節目,直到現在我也還有收看的習慣。

講座課程

進入大學之後,一方面我接觸到了很多的現場演講。比如新東方的一些老師就經常會來我們學校做講座,這幫人的演講能力極為出色,我挺佩服。另一方面,大學期間因為空餘時間較多,我還通過網路看了大量由口才達人做的講座和課程視頻。比如李敖,余世維,曾仕強,傅佩榮等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羅永浩,先是聽他的「老羅語錄」,後開始關注他的各大公開演講。老羅是位「現象級」的演講高手,我在讀研期間還寫過一本全面解析老羅演講的書。

網路脫口秀大學後期,我在網路和電視上發現一些類似單口相聲一樣的脫口秀節目。我追過的脫口秀節目按時間順序大致為:《大鵬嘚吧嘚》,《體育評書》,《老梁故事匯》,《老梁觀世界》,《羅輯思維》,《曉松奇談》。

語言類書籍

以上講的都是一些語言類的音頻和視頻節目,除了這些之外,我在大學期間,還閱讀了一些號稱可以提升說話能力有關的書籍。這些書當中,多數都是標題唬人,內容空洞的爛書,真正對我溝通和表達帶來較大實效的,我最後發現也就那麼幾本,這裡我說兩本親測確實不賴的溝通表達類書籍:一是麥凱的《人際溝通技巧》,二是賽爾勞《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

以上提及的這些語言節目和書籍,沒人強迫我看,都是我自動自發去接觸的,對此我是真歡喜。雖說它們並沒有從根本上逆轉我在口才上的表現(口才一定是靠說出來的,不是聽出來和看出來),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對我後期的演講表現倒是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有些幫助是我沒期待發生的,但它自然而然地就發生了。這裡我可以說個很典型的例子給你聽:

我在剛進大學那會,參加了一個跟專業學習有關的社團。一段時間之後,這個社團開始招幹事。這個幹事呢,名額不多,但是競聘的人倒是不少。競聘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進一個教室之後先做個簡短的自我介紹,然後坐在下面的社團幹部就會簡單地問你一些問題。這裡我先說結果吧,我最後競聘成功了,順利地得到了一個幹事的職位。但是你千萬別認為我在當天的表現有多出色,相反挺爛的。爛在哪裡呢?自我介紹那塊就說了一些興趣愛好之類的,沒有針對競聘職位的特點去描述自己的相關能力。現場問答那個環節就更糟了,語言空洞,邏輯不清,稀里糊塗說了一通,事後出來一想,自己講得都是什麼玩意兒嘛。後來有一次,我跟面試我的那些社團幹部在一起聊天,我說當初怎麼就把我選出來了。他們居然給出了一個統一的回答,說我這人講話的時候「氣場很強」,我的那個頂頭上司還特別補充說我講話的語氣語調讓她感覺我像一些名人,但具體像誰,她說她一時也說不上來。聽他們這麼一說,我當時就什麼都明白了。首先不得不說我的那個老大的感覺是對的,我講話的方式確實可能會像一些名人,因為我在進大學前的十幾年時間裡,接觸了那麼多名人的語言節目,雖然它們不可能顛覆我的知識和經驗體系,但是在像語音語調這樣的說話方式上,我肯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受一些影響。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外在的表現形式,才讓各位面試官們對我留下了「氣場強」的印象。

可以這麼說,我自小接觸的這些語言節目和書籍就像是一次次細微的「刺激」,刺激的結果就是讓我面對不同的說話場境時,可以迅速地判斷出自己該用什麼樣的說話方式或者說話感覺去表現。後來我發現,這個本事對我做公開演講助力蠻大,因為我們在演講的時候,經常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說話場景,比如有的時候需要去解釋一個概念,或者需要去講述一個故事,又或者需要去駁斥一個觀點。說話場景不同,你的說話感覺(像語音,語氣,語調)就得有所不同。你的說話感覺跟說話場景越對口,聽眾理解起你的演講來就越容易,也越舒服。在這個事情上我倒是一直有著不小的信心。信心來自於哪裡?想必多半就是來自於那些語言節目和書籍的刺激!

03:勇氣

跟很多人一樣,我是害怕當眾發言的。但正如我在本書開頭的時候提到,我的內心對於站在當眾發言這事又是有衝動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受困於這對矛盾。好在,我走出來了。

我在剛進大一那會,看過一些演講類的書籍,其中有好幾本都提到了「勇氣」這個事情,大體意思就是讓我們積極地去抓住各個演講機會,然後勇敢地去開口說話。我很肯定自己是受了這種觀點的影響,所以在那一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勇敢地把它抓住了。

大一的時候我在修一門叫《組織行為學》的課。有一天,任課老師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個任務——全班同學按自己的意願,任意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去選擇一個跟《組織行為學》的教學內容有關的主題,然後準備好一次PPT演講。小組內部推舉出一人,然後在指定的時間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做一次公開發言。

很快,大家都分好了組,也都選好了主題,接下來涉及到的就是小組成員的任務分配問題。在這個事情上,很多小組都出現了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出在絕大多數同學都不願被分去「做PPT」和「上台演講」。相反,大家都想去干一些輕鬆的活兒,比如搜索資料,列印文檔之類的。

然而到了我們小組,事情卻出人意料地簡單。那天下課後,我們幾個小組成員湊在一起開了個小組會議,商量任務分配的事情。我們小組有一個組長,她上來就問大家,對於即將要進行的這個PPT演講,我們小組應該由誰去講?她讓我們大家說說想法。這個問題提出之後,現場先是一片寂靜,大家都沒什麼反應。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大家當時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我肯定不想自己上去講,但我也不能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同學,那也不厚道。

不過,沉默了十幾秒之後,圍坐在一圈的小組中舉起一隻手,然後淡淡地發出一個聲音:「要不我去講好了。」

事後我驚奇地發現,舉手說話的這個,居然是自己。

小組的其他成員帶著不確定的眼神看著我,那感覺就好像是在說:really?(真的嗎)

我說我可以試試看。

大家一看我不是在開玩笑,就如釋重負。之後又是感謝,又是誇我牛X。我這人聽不了好話,幾個人朝我一通誇讚後,我的腦子再一次發熱,

「要不PPT也我來做好了,自己做的可能更容易講得好!」

說完,大家又是先一楞,然後又是感謝,又是誇我牛X。

好,故事說到這裡呢,我先暫停一下。這裡我透過我外在的行為表現,跟你來剖析一下我當時的一整個心理變化過程。其實在老師布置完這個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我的內心就激動起來了,因為我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當眾做PPT彙報的經歷,面對這個機會,我很想要。但也幾乎是與此同時,等我一想到自己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去講話,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就揪了一下,緊張焦慮怕!所以,爭取機會?還是選擇放棄?我的內心在瞬間就陷到了這對矛盾當中,一直到小組討論會的時候,這對矛盾仍然存在。

所幸的是,糾纏之下,我最後還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選擇去接受挑戰。

後來我拿下這個任務後,立即就展開了積極的準備工作。具體是什麼心理推動我去積極準備,同時我在課下又是怎麼做準備的,對於這兩個事情,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里公布,這裡我先說那次PPT彙報的結果。

那次彙報我們小組選的主題是去介紹一下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的組織結構。因為我在課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外加這個主題本身就有一定的娛樂色彩,所以我的第一次當眾PPT彙報,就在老師和同學的掌聲中順利過關了。

事後多年我曾回看那次PPT彙報,按我現在的標準看,這場彙報也算不上多少優秀,但是,我卻一點都不否認它在我整個演講生涯的意義。它的第一層意義在於當我面對那一重心理矛盾的時候,我最終選擇了勇敢地邁出去。它的第二層意義在於有了這一次的順利過關,無形之中就為我下一次的當眾說話孕育了信心。它的第三層意義在於這種類似的經歷教會我一個道理,當你面臨「想要但害怕」的心理矛盾時,突破心障,接受挑戰就是了。因為你的很多實實在在的本事,技能,就是你在接受挑戰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

04:準備

在上一節,我埋了一個很明顯的伏筆,對於我的第一次PPT彙報,我只講了結果,沒有展開講過程。接下來我就給你看看我這隻PPT演講小菜鳥,是怎麼樣去準備我的第一次當眾講話的。

我這人愛面子,臉皮薄。同時在說話這個事情上又有點自卑,總覺得說不好話。所以,在我接下那個演講任務之後,我一方面特別希望自己能夠大放異彩,但另一方面我又怕自己會在演講現場出醜,比如忘詞,比如講得索然無味,又比如讓同學們聽得雲里霧裡。

然而,也正是這種「怕」,讓我早早地就開始了對演講的準備。

按小組原先的任務分配,我負責PPT設計和現場演講,但資料收集是由其他幾位成員負責的。可是,有的成員犯了拖延症,沒有及時展開這個工作。我一看等著他們給我發資料也不是個事,索性就自己開始搜資料,然後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開始閱讀,分析和提煉,最後大致理出了整個彙報的框架,一點點地開始做PPT。

整個準備過程中,最值得拿出來講講的是排練這個環節。在做好PPT,大致搞清楚整個彙報的內容之後,我就開始了一次次的試講過程。那段時間,我一有空就會提著我那台笨重的筆記本電腦到處跑,躲到學校裡面的一些沒人的教室,打開電腦,對著PPT反覆地試講。一邊講,一邊改。大學期間,我很喜歡在一個空蕩蕩的教室準備我的公開演講,一是因為那裡安靜,我可以肆無忌憚地自言自語。另外就是我還可以站到講台上,然後對著PPT去完成我的試講。因為大學期間的很多現場彙報都是在教室進行的,所以我在教室的講台前做試講的話,就可以比較真實地模擬出正式演講時的現場環境。後來我發現,這個細節有助於緩解講前的緊張感,同時也有利於現場演講時的正常發揮。

我已經記不得從開始準備彙報到正式上台中間隔了幾個禮拜,我也已經記不得在這幾個禮拜的時間裡我對整個彙報試講了多少次。我只記得那段時間我經常一個人在教室講著講著就累了,然後趴在桌上就睡了。因為我遺傳我母親,一旦著涼,後腦勺就會痛。那段時間我就有好幾次因為趴著睡覺而著涼,最後頭痛。

等到彙報的當天,我帶著微微的緊張上台,但是由於對整個彙報的流程和內容,實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即便緊張,也都沒有影響我一一地展開我事先準備好的敘述。

我的第一次公開彙報,就這麼順利通過了。後來我還做過幾次類似的PPT彙報,一次比一次好。唯一不變的是,我在講前的準備,還是一如既往地充分,講前的排練,還是會做到近乎瘋狂的地步。

前幾年,我去大學做過一次講座,分享我做PPT演講的心得。在現場,曾經有同學問我為什麼我在講前可以不知疲倦地去排練。我的回答很直接:因為不安,因為怕!我怕失誤,怕丟臉。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想著把在現場要講的東西準備得熟練一些,出醜的幾率就會低一些。

05:歷練

我在拿到駕照後,剛開始還不太敢把車開到大街上,後來平安無恙地開了幾次後,膽子就慢慢大起來了。結婚後因為要開車回娘家,所以逢年過節就得開幾次高速。剛開始一想到高速,還是會發怵,但是成功地開了幾次後,膽子又越來越大。

我發現,當眾發言這個事情也是一模一樣的。你在沒有嘗試過之前,一想到要演講就會緊張焦慮怕,但做成幾次之後,心態和情緒就會慢慢變好。在順利地通過了第一次公開的PPT彙報之後,我發現自己再次面對類似場景的時候,雖說還是有些小緊張,但這顆心已經不會像之前那麼糾結了。所以在後來,我又主動爭取到了幾次上台說話的機會。有的是跟PPT彙報類似的課堂演講,有的是在學生組織內部的發言,還有的是在社團招新時像個賣保險的一樣去遊說別人入團。

到了研究生階段,我又把「觸角」從學校內伸到了學校外。那段時間的經歷,現在想起來,甚至還有那麼點神奇。在還沒有讀研之前,我以為研究生的生活基本就是做實驗,寫論文兩件事,但是沒想到的是,剛進去的那一年,我們有許多的專業課需要上,而且在這些課上,還有大量的當眾PPT彙報等著你去做,那種當眾彙報的頻率,遠遠不是本科階段可以比的。不過這個對我來說肯定是好事,因為我是一直從大學期間就開始受這種訓練,而且在大學畢業的那個暑假,我還專門自學了一段時間的PPT設計,所以這個一下就讓我在課堂彙報這個事情上脫穎而出了。我的表現,同學們看在眼裡,系裡的老師們也都看在眼裡。

後來,我們班有同學建議我能不能把PPT演示方面的經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欣然接受。不久後我就把組織了兩個班級的同學,跟大家去講了怎麼樣做好PPT和彙報。正是這件事情之後,神奇的事情就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跟我的同學們做了那次分享之後,我在後面的時間裡陸續地收到了很多外出講課的機會,而且有的課,還會給講課費。這些機會是誰給的呢?有的是我的同學們給我推薦的,還有的是我們系裡的老師和我自己的導師直接給我爭取來的。他們知道我願意講,也會好好講,所以一有機會,很多人就會先想到我。確實,大家給我創造的機會,我一般都不會拒絕,而且也確實會保質保量地完成,不給大家丟臉。

嚴格地來講,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是一個對心靈雞湯免疫的階段。但是一旦你的生活經歷正好印證了某些雞湯道理的時候,這就會促使你稍稍地調整一下你對它們的看法。比如我經常聽一些人生導師在跟人講「默默做好準備,心向陽光,好運自然來」之類的人生道理,原先我對這種話是沒什麼感覺的,但現在呢,你也看到了,我的上述經歷基本上就是一個「好運自然來」的故事。

研究生畢業後的某一天,我在梳理自己簡歷的時候忽然發現,我在讀研的短短几年時間裡,已經講了不少的課,心理學類的課講過,PPT演講類的課講過,人際溝通類的課講過,學習方法類的課講過,就連像《弟子規》這樣的傳統文化類的課都講過。一盤點聽過我課的人群,更刺激了,有小學生,中學生,成教生,本科生,研究生,社區里的幹部,企業里的員工和管理者,小學老師,電商創業者。我私下經常跟別人開玩笑,我說咱們中國如果要搞一個研究生在校期間授課時數排行榜的話,我搞不好會名列前茅。

前幾年,我曾經在朋友的推薦下看過一本叫《演講達人成長記》的書,這書的作者是一位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的演講者,他在書里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不會演講的人和優秀演講者的差距是50個演講,優秀演講者和高級演講者的差距是500個演講」,言下之意是什麼?演講就是靠講出來的,你只有不斷講,不斷講,你才能磨練成演講的真本事!對這樣一個觀點,I can』t agree more,像我自己這隻小菜鳥,不就是這麼一路講過來的嗎?

06:成功體驗

對於當眾說話這個事情,我的心態經歷了從「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很值得去研究一下——如果把我的心態用一條連續的直線來表示,左端是「不自信」,中間是「正常」,右端是「自信」,那麼促使我的心態從左端移向右端的那股關鍵力量是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過很多答案,最後分析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成功體驗。什麼叫成功體驗?當我做完一個演講,自己覺得滿意,現場反響也不錯,結束之後你很喜悅,有滿足感,甚至有些驕傲。這一系列的情緒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成功體驗。

我知道的,很多人在上手做演講之後,剛開始都是以失敗收場的,不過有的人心比較肥,或者說臉皮比較厚,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還是獲得了成功體驗。相比之下,我的幸運之處在於我是那種「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了」的人。我的第一次當眾演講,雖然算不上特別出彩,但在我心中,我始終是把它當作一次成功經歷來看待的。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讓我收穫了成功體驗,而這份成功體驗所產生的結果就是使我的那條「心態線」從「不自信」那一端朝右移動了那麼一點點。儘管不至於越過「正常」到達「自信」,但好歹它已經開始向右移動。

這一次向右移動,對我後面幾次演講的幫助可就大了去了。之後幾年我又面臨過一些新的演講機會,在那幾個當下,我猶豫的時間變少了,基本上一逮著機會就會上。另外,在往後幾次的演講開始前,我一來可以讓自己重新喚起之前的成功體驗,二來可以拿之前的成功經歷告訴自己:這次的演講準備跟過去一樣充分,我之前的演講成功了,這次照樣會成功。每次這麼一想,我的緊張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

所以以上講到的這些,都是第一次的成功體驗對我帶來的好處,這些好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著我走向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成功。

相反,我曾經想過另外一種可能。如果我的第一次演講以失敗告終,結果會怎樣?我想按我這種死要面子的性格來說,自己在心裡鬱悶幾天是肯定的了。我可能還會在心裡想,都做了那麼精心的準備了,結果卻仍然落敗。是不是我天生不適合這個?這樣一想,必然會讓那個不自信的自己變得更加不自信。也就是說,我的「心態線」非但沒往右移,反而悲催地往左移動了。

當然最壞的是面對下一次演講機會的時候,我遲疑的時間可能更長了,在「再來一次」和「要不就算了吧」這樣兩個念頭之間,我想我總有那麼幾次會選擇後者。本著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的原則,如果我不給自己機會,那自然也就沒辦法實現救贖。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成功之母?20歲前,我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因為這是句由小聽到大的至理名言。20歲後你再問我,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答案就變了,我會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為這是我的真實經歷告訴我的。

07:失敗

(一)第一次失敗

在做演講這個事情上,雖說我是那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幸運兒,而且我也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上這樣的價值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在演講這個事情上沒有栽過跟斗,更不意味到我會忽視失敗對於自我提升的意義。

印象中,我有過三次不大不小的失敗,在這裡我都把它說出來。令自己多一份警惕的同時,也希望大家少走些彎路。

我的第一次失敗發生在我讀研期間。那年我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全校的碩士生授課大賽。因為是比賽,所以我在講前的準備做得比平時更認真,每字每句的表達都摳得極為細緻和熟練。初賽的時候我表現得比較自如,而且評委也是偏年輕型的大學老師,所以我的講課風格還挺合他們的胃口。最後,我以絕對優勢拿下了初賽的第一。

我這人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一直都是處於中不溜的位置,很少拿第一。那會它我突然給了我個第一,當時一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好了。等我回過神來的時候,心情就複雜了:一則以喜,拿了第一自然是高興。一則以憂,在那個時候,我對最後的冠軍話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一方面覺得冠軍應該就是我了,但與此同時又產生了隱憂:萬一決賽的時候發揮失常怎麼辦?

好在後來我用了一些辦法讓自己的心情稍稍地平復了一下,然後讓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對決賽的準備上。因為決賽和初賽要講的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當時選擇做的就是繼續在各個時段去試講我的整節課。

雖然對於講課內容,已經熟練得不能再熟練,但心理衝突仍在。直到上台講課前,我都覺得對於那次決賽,我就是奔著第一去,沒有拿第一,我就覺得是失敗。可能正是這種「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使我背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心理包袱。我印象很深,決賽那天的表現有點緊,說話語氣各方面都不像初賽那麼自然了。還有一點是因為我對講課內容實在是太熟悉了,導致最後說出來的話有很重的"事先準備過"的痕迹確。聽眾有沒有這種感覺我不清楚,反正我自己是體會到了。

當所有選手都講完他們的短課之後,比賽分數很快就統計出來了。既然咱們這一part的主題是講我的失敗經歷,所以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我沒能如願拿到最後的第一,我失敗了。

事後,有一些在初賽的時候認識的朋友過來安慰我,說雖然我不是最後的冠軍,但他們依然認為還是我講得最好。他們說之所以我沒有拿第一,只是因為決賽的評委換成了一幫年紀大的老教師,他們可能不太接受我這種講課風格。

他們的安慰當然讓我很溫暖,但我知道,輸了就是輸了。不管別人怎麼樣,就決賽那天的表現是來看,自己確實不夠好。那次失敗讓我明白那時的自己是個得失心很重的人,也讓我明白不管是講課還是演講,準備充分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因太熟悉講話內容而限制了表達的自然性和語言的鮮活感。

(二)第二次失敗

我的第二次失敗發生在我做獨立培訓師不久後。有一次我受上海一家網商俱樂部的邀請去參加一個演講沙龍,就是好幾個演講嘉賓輪番上台做不同的主題演講。那次我被冠以"ppt設計專家"的頭銜上台演講的,所以我的主題就是跟PPT設計有關的。主辦方原先給我的演講時間是一小時,所以在演講的籌備階段,我就是按一小時的量去準備內容的。但是等到正式演講的那天,出現問題了。

那天我的演講順序是靠後的,而前面幾位演講者呢,一方面是講得一般,聽得人昏昏欲睡。另一方面是有些還超時。他們這麼一弄,給後面的演講者就造成被動了——因為底下的聽眾越來越不耐煩了。

等到我上場的時候,我赫然發現底下的聽眾已經走了很多。而且在我正式開講沒幾分鐘,沙龍的總負責人站起來跟我提了個建議,他希望我加快演講節奏,跳過那些理論和知識性的闡述,直接講一些實踐的操作。

到時我看到自己的演講被打斷,雖然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最後還是接受了對方的建議。我忍痛跳過了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有意思的案例,真人真事等等一切前期鋪墊,直接讓演講跳到了實操階段的講解。原先一小時的演講,最後三十分鐘沒到就匆匆收場了。演講沒出什麼大的紕漏,但也毫無亮點可言。因為那次演講在最後呈現出來的面貌跟我原先預想的大相徑庭,所以我在後面的好長一段時間裡,都對那次的演講表現耿耿於懷。

我在內心裡將那次演講定義為是一次失敗的演講。事後我曾這樣反思我道:一,雖然前面幾位演講者出現超時現象擠壓了我的演講時間,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演講者,你難道不該面對演講現象所出現的突髮狀況而隨機應變嗎?你處理不好,只能說明你還不夠成熟。

二,雖然負責人的現場打斷讓當時的我不快,但事後想想他基於當時的情形作出那樣的建議也是合情合理。在當時的情況下,但凡是為耐著性子堅持到最後的聽眾,他們不是不想走,只是不想錯過什麼。換句話說,他們在最後階段對於演講者的期待就只有一個:希望接下來的演講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東西講給我們聽就好。

在那種情況下,如果我還固執已見,執意按原先的準備講滿一小時,那真正不近人情的恐怕就是我了。聽眾的心理在我當時上台演講的時候是被我忽略的,而這也是我做演講最最不能忽略的東西,單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我那次的演講也是失敗的。

(三)第三次失敗。

那年,我已經是一位擁有豐富講課經歷的職業講師了。有經歷,有時不代表有經驗。可惜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相反我開始不自量力起來。有一次我接到一個雖然跟我的專業領域相關,但我之前並沒有系統講過的課程。我在幾個月前就接到了這個講課邀約,照理我有大量的時間去安排備課和準備,但我沒有。那段時間拖延症爆發,自己也沒能很好地剋制它。這個課呢,一直拖拖拖,被我拖到了只剩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時我才開始動手。當然,你別覺得當時我很慌。相反一點也沒有,而且時間也是有足夠,當我準備好演講內容做好PPT,我發現離開講也還有兩三天的時間。問題是在接下來的兩三天時間裡,我只對演講做了一次很隨意的試講,其他時間基本都用在了別的地方。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都久經沙場了,應該也不用像之前那樣吐血準備了。搞清楚大概,等到時去現場發揮就可以了。

可是真等到了現場,開頭就給了我一擊!當天聽課的人特別多,而且都是來自各個機關單位各個層級的公務員,女聽眾每人拿著筆記本等著你,男聽眾就表情嚴肅地看著你。我沒想到當天迎接我的是這麼一個陣勢,之前也沒見過。所以我在上台開始的時候,就有點底氣不足,接下來這種底氣不足呢,一下子就把我對課程的準備不充分給暴露出來了。整場演講,語言表達得拖泥帶水,磕磕巴巴。雖然我一直在用一些其他的演講技巧彌補表達不力,但這已經沒辦法改變我自己對於那場演講的失望。那次講課結束後,雖然下面還給我掌聲,但我卻在心底里狠狠地罵了一句:今天的課真TM爛!

那次之後,我再也沒有在講課這個事情上偷過懶。

三次失敗,次次不同,但次次有收穫。經歷一次,成熟一次。當我梳理完自己的失敗經歷後再回過頭看「成敗對於演講能力的意義」這個議題時,我依我的實踐得出了這樣一條心得:成功依然是成功之母,尤其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成功經歷和成功體驗對於演講能力的推動很關鍵。到了後面,成功體驗的推動作用會漸漸失去作用。到了這個時候,嘗點苦頭反倒有好處,吃一塹,長一智。最後總結一句:成敗一事,在不同的階段,對於演講能力的提升,都重要,都需要。

08:PPT逆襲之路

2015年我在網易雲課堂上線了一套名叫《PPT菜鳥的逆襲秘籍》的視頻課程。這課程是幹嘛的?它是教那些做不好PPT的人怎麼把PPT做好看的。你別看我今天有本事去出書開課教人做PPT設計,其實在當年,我也就是一PPT小菜鳥。我的PPT設計雖然沒有專人教,但我通過自學和實踐,最後也完成了逆襲。

我跟很多其他人一樣,是在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中第一次知道PPT這個玩意,但是那會的心思都放在高考學習,這種副科我也沒認真學。到了大學,雖然有專門的電腦課又教了一次PPT,但老師還是跟高中那會一樣只講軟體功能的操作,不講怎麼把幻燈片設計得好看。學習,沒有學到位。實操,從來沒有。這樣的結果是:當時我做出來的PPT幾乎是慘不忍睹的。

如前所說,我在大學期間講了不少的「公開課」。因為自我感覺不錯,大家反映也挺好,所以後來在給自己訂職業規劃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去大學當老師。考慮到當大學老師起碼得碩士,所以我在大三的時候開始準備考研,並在大四那會通過了研究生的初試和複試成為了一名心理學的碩士研究生。大四的下半學期,別的同學忙著找工作,我就比較清閑,因為已經完全確定要去讀研了。在那段時間裡我就在想,既然我以後是早靠講課吃飯的,那麼有兩個事情肯定得精通,一個是當眾講課,一個是PPT設計。當眾講課的話,我在當時已經頗有自信。但對於PPT設計,我就覺得還差很多。所以那會我就想到了趁那段空閑的時光強化一下PPT設計能力。

原先我是準備去網上找視頻教程來看,但找來找去也找不到合適的。不過我在搜PPT教程有關資訊的時候,偶然間搜到了一本教PPT設計的書,名叫《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作者是張志,劉俊和包翔。張志就是著名的秋葉老師,應該是國內PPT設計圈裡最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了。他們三位老師合著的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我很快就吸收了裡面的精華,然後又迫不及待地拿著這書教給我的技術去改了幾份我過去做過的PPT。這麼一改之後,我發現以前的那些慘不忍睹的PPT開始變得順眼起來。就這樣,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自學了一段時間的PPT設計。後來發生的事情反正你也都知道了,花了幾個月學的PPT很快就派上了用場,我通過PPT設計讓同學和教授注意到了我,然後我又在好幾個場合系統地分享了我對於PPT設計的經驗和方法。

當然,在我的PPT逆襲之路上,除了《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這本書之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羅永浩。我讀研那會,正是老羅《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最火的那段時間。這個演講視頻很吸引當時的我,我把它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老羅的這個演講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自那以後我做出來的PPT,文字變少了,留白變多了,圖片變酷了,字體變高級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越來越有老羅范兒了(不過後來我才知道老羅的幻燈片風格也是受喬布斯的影響,所以我的PPT也可以說是「越來越有蘋果范兒了」)。後來,因為出於對PPT演講和老羅的喜愛,我還發了個瘋,前後花了幾年的時間把老羅所有的演講視頻幾乎逐字逐句地都研究了一通,最後寫了一本名叫《羅永浩的演講之道》的書,這本書其中有一章就是專門解析老羅的幻燈片的。這書雖然還沒有出紙質版,但我已經把它的電子版放到了網易雲課堂供網友閱讀。因為這本書有別於傳統的全文字書籍,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圖文排版,而這裡面所有的設計,都是我一手完成的。當我把這本書整個做下來之後,我的設計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錘鍊。所以,老羅也是我不能忘記的一個人。

人往往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擅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認為我的PPT逆襲之路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當初在我只能做那種垃圾PPT的時候,我對做PPT這個事情是沒有什麼好感的。但是等PPT水平慢慢上去了之後,我發現自己居然有點喜歡做PPT了,這種喜歡發展到後來,我甚至有了一種「精益求精」的心理,想把PPT做得更好。為了更好,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會主動去接觸一些國內外優秀的PPT作品,對於精彩的地方,我還會把它保存在一個單獨的PPT素材文檔里,拆解它,模仿它。因為那段時間做PPT的機會很多,所以今天學到的一個PPT設計技術,明天就可能被我用到實戰中去,而「學到馬上去用」這個過程對PPT設計水平的拉升幾乎是立竿見影。當然,如果我在研究PPT的過程中發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應用,我就會把它分享到我那個名叫「PPT演講技術」的微信公眾號中。通過這樣的「繼續學習-持續分享」,我PPT設計水平確實實現了又一次提升,這個階段的提升不僅僅局限於技術操作層面,除了操作變嫻熟,技巧變多之外,我發現自己對PPT設計這個事情的理解也開始變系統,自信心也更強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從那個階段開始,我心裡就有了這樣一種想法:用途不同,PPT作品的類型也會不同。但是不管是什麼類型的PPT,不管是用PPT去做什麼作品,不管我之前有沒有做過,我想我都有能力把它做好。

在後來的設計實踐中,我就是帶著這種對PPT設計的信心,做出了大量用途不一,風格多樣的PPT作品。比如利用PPT做網路海報,比如利用PPT給女兒的周歲宴現場設計電子相冊,比如利用PPT給自己設計名片和書籍的封面等等。現在,我又在用我的PPT技術,開發在線的視頻課程,以及一檔名叫「大白讀書」的視頻節目。

跟演講一樣,我在PPT設計這個事情上,也是投入了不少的時間,折騰出了不少的東西。如果說我之前只能生產PPT垃圾的話,那我現在已經自信能夠做出令人賞心悅目的PPT作品。如果說以前做PPT是捉襟見肘,著急忙慌的話,我現在做PPT幾乎是左右逢源,手到擒來的。如果說之前做PPT是帶著完成任務的心理在做的話,那現在我基本是把PPT當成一個工具在用,帶著它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如果說以前面對一個PPT任務是不爽的,逃避的,我現在面對PPT任務是淡定的,而且我也能提前預知自己在做的過程中是會享受其中的。

以上,就是我對於PPT一事的逆襲之路。

09:輸入和輸出

首先來解釋一下這裡寫的「輸入」和「輸出」。「輸入」是指主動去接觸一些有助於提高PPT演講技術的作品,節目,書籍和培訓課程。「輸出」則是指在具備了一定的PPT演講技術之後,藉助辦講座或者寫書等等這樣的形式,系統化地將做好PPT演講的經驗心得披露出來。這兩個過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助於一個人的PPT演講水平的進一步拉升。

這裡我先簡單地說說「輸入」這個事情。在我看來,對於學好PPT演講這個事情來說,三個階段的「輸入」最為關鍵。我很慶幸這三個階段我都有所經歷。

1. 準備期

第一個關鍵的輸入階段是還沒打算專門去學PPT演講前的準備階段。像我在第二章提到的那些刺激,就是屬於準備期的輸入。這個時期的輸入對於日後演講水平的發展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2. 入門期

第二個關鍵的輸入階段是在剛剛學PPT演講的那段入門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能有個好老師帶,或者你一下就可以找到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教材或者課程,那是極好的。對於PPT而言,我遇到了那本《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對於演講而言,我在一開始就系統地看了卡耐基的演講教材,同時也聽過林偉賢老師的一套教人當眾演講的課程。雖說這些入門工具中提及的東西不見得完全適用於我在一開始做的那些PPT演講,但是那裡面的大部分內容對我都是有用的,而且它們之前給我的PPT演講成長之路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有方向,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3. 衝刺期

第三個關鍵的輸入階段是在已經沉澱了一定的PPT演講經驗和心得後的那段時期。我在前面一章寫PPT逆襲之路的時候,我為了讓PPT設計水平變得更好而主動去接觸並拆解一些優秀PPT作品,就是屬於衝刺期的輸入,它的核心功能就是讓你的技術更上一層樓。

對於PPT演講的初學者來說,你問他怎麼才能把水平提高,我估計十有八九都會想到如何去「輸入」,極少人會意識到「輸出」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對PPT演講經驗的輸出主要是通過講課和寫作完成的。比如我在讀研的時候去跟同學和老師分享把PPT做好看的方法,這就是輸出。研究生畢業開始從事培訓工作後,我又在好幾個不同的場合系統地講了一些如何做好演講的課程,這也是是輸出。後來我自己創業,在網上錄製教人PPT演講的視頻課程,包括我當年寫的那本解析老羅演講的書,以及寫現在這本書,這都是輸出的過程。不管是寫書,還是講課,都需要我在事先用腦子對自己零散的PPT演講經驗做一個系統化的整合。輸入這個事情最大的價值就在於這個「零散經驗系統化」的過程,而「零散經驗系統化」之後所發生的美妙事情,主要有這麼幾個:

當你把雜亂無章的經驗技術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地梳理出來之後,以後你再去做PPT演講的時候,各個環節的操作效率會變高,因為每個環節該做什麼,怎麼做最省力,你已經通過梳理而變得門兒清。

同時「零散經驗系統化」的過程也可以提振你對PPT演講一事的信心。我在上一章曾經提到我當年有個想法,就是「面對所有類型的PPT都有信心拿下」,我之所以有這個想法,除了已經具備大量的設計實踐之外,最關鍵的是我在那之前已經通過講課和寫作,梳理出了完整的一套做好PPT設計的方法。有了這套方法,我感覺是抓住了「萬變不離其宗」的那個「宗」,而正是這個「宗」,讓我對設計一事產生信心。

最後,我用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來說明「零散經驗系統化」的美妙之處。在我讀研那會曾經發生過這麼一個事,就是有一次我跟一些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在同一個教室聽一門叫《心理學史》的課,那天正好趕上學生在課堂上做PPT演講。那個同學講完之後,任課老師請其他的同學來點評那位演講者的PPT和演講。因為在場多數人的PPT演講水平跟演講者的水平都半斤八兩,而且大家也都沒有專門受過PPT演講的訓練,所以你讓他們去點評相互的作品,最後也只能說出一些不痛不癢的觀點和建議。後來任課老師說也請研究生同學來做一下點評,最後點到了我發言。那個時候的我,已經對PPT演講一事有比較系統的操作方法了,所以我就依照著我對PPT演講的系統理解,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評演講,再評PPT。評價演講的時候,我主要是從內容和結構入手去評價。評PPT的時候,我則是從圖片,字體,排版,文字精簡度,配色和動畫這樣幾個角度給出了我的看法。評價PPT演講表現的同時,我還結合演講者的情況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因為我坐在教室的最後面,當我講完話之後,我發現前面的很多同學都轉過頭在看我,完了任課老師也發言了,他聽完我的點評後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本科的時候是不是學教育技術的?我看你對PPT彙報這個事情很擅長」。我說我不是專門學這個的,只是平時喜歡琢磨而已。

在後來的幾次課當中,只要有現場的PPT彙報,我都會獲邀做點評。這個事對別人來說可能感覺無從下手,但對我來說這個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一切,主要就是得益於我腦子裡已經有一套關於如何做好PPT演講的系統方法。這裡我可以打個比方,這套系統化的方法就好比購物清單,我帶著這套方法去點評一個PPT演講,就相當於是帶著那張購物清單去超市購物,買到一個物品就打個勾。只要手裡有這張清單,就一定不會忘記買什麼,而且在各個階段我都知道買了哪些,還有哪些沒有買。我拿著一套相對固定的方法去點評PPT演講也是一樣的情形,你一個PPT演講哪裡做到位了,哪裡沒有做到位,我對照腦中的那套方法,很快就可以反應出來。當然,當你按方法對照出PPT演講中的不足之後,你自然就可以給出對應的整改建議。所以,這套系統化的方法除了可以讓你對PPT演講這個事做出有價值的點評,同時還有助於你去輔導別人把PPT演講做好。我後來從事PPT演講的培訓,靠的也就是這套相對固定的系統方法。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追根朔源一下了,是什麼契機讓我能夠將「零散的PPT演講經驗系統化」的?或者說我的那套系統化的PPT演講方法是怎麼來的?答案就是兩個字:「輸出」。

對於PPT演講這個事情而言,如果說「自己能做好」是一個境界的話,那麼「能夠點評和輔導別人做好」就是另外一個境界。如果說前一個境界更多跟「輸入」有關的話,那麼後一個境界靠得更多的就是「輸出」了。

10. 良性循環

我這人別的本事沒有,真正讓我自信的事就兩個。一個是做PPT演講,還有一個就是高效學習和教人高效學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目前的主業就兩個,一個是通過在線下線上的給人講課,還有一個就是給國內的高考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

我之所以可以教人學習,是因為我有高考逆襲的經歷,而且後來又通過考研成為了一名教育心理學碩士。在如何高效學習並教人高效學習這個事情上,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2014年的時候,我曾經給我的高中生學員寫過一本書,披露我個人的高考逆襲經歷。書中有一段的標題叫「可愛的良性循環」,講的是我在語文學習上曾經歷過的一段良性循環:

「如果說對於數學,我陷入的是一個惡性循環的話,那麼在語文這個科目上,我面對的則是一種良性循環——因為表現好,所以老師和家長都誇我,他們越是誇我,我越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最後我的語文成績也就越來越好。」

其實到了高中時代的後期,我通過自己在學習上的摸爬滾打,讓多數科目都進入了這種良性循環之中。沒有想到的是,後來我在PPT演講的成長道路上,又碰到了這種熟悉的感覺。

良性循環這事很美好,因為一旦你在學習一個技能的途中體驗到了這種感覺,就說明你在這個技能上已經有不錯的表現。即便暫時還不是特彆強,但離強大基本也就一步之遙。然而你想要獲得它,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是多個環節配合和發展的結果。這裡就以我個人在PPT演講這件事上的成長經歷為例,全景展示一下良性循環的整個發展過程。

我是個口才天賦一般,且生性靦腆的人,但對舞台,卻有種天然的渴望。渴望孕育勇氣,勇氣讓我在那天衝出了心理舒適區。因為臉皮薄,因為怕失敗,所以我瘋狂地去準備即將要做的PPT演講。講前充分的準備和排練,讓我收穫了一次比較成功的演講經歷,成功經歷帶來三個很有價值的東西:成功體驗,成功經驗和信心。成功體驗是一種快感,下次有演講機會,我還會想要;因為有前一次的成功經驗,對於「做什麼」和「怎麼做」比較熟悉,它讓下次的演講準備更順手;而信心則是一種鼓舞,它會讓現場的表現更從容。概括起來就一句話,成功經歷帶來成功體驗,成功經驗和信心,這三者又促使我實現了下一次的成功經歷。到這裡為止,在當中演講這件事上的良性循環就建立起來了。對於在PPT設計這件事上的良性循環,幾乎也是類似的這樣一個行程過程——先好好去做,然後成功,因為感覺成功後的感覺很好,也覺得自己可以做好,所以就繼續好好做,而這個又帶來了二次成功。二次成功實現,就算完成了一次良性循環。

縱觀整個良性循環的形成過程,最核心的環節其實就三個:第一是推動自己挑出心理舒適區的勇氣,這是後面一切事情發生的開始;第二是為了成功全情投入,這是為了成功經歷必須做出的努力;第三是成功經歷,成功經歷會帶來成功體驗,成功經驗和信心,它們是你下一次成功經歷的加速劑。

以上所講,都是在我PPT演講逆襲之路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事件和要素。按我之前一塊塊像寫書一樣的敘述方式,你可能並不能感受到那些事件與事件,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聯繫。其實別說你,我在一開始也是在孤立地看待我所取得的經驗。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良性循環這個事情,這才赫然發現,這一切原來都是可以連起來的。

http://weixin.qq.com/r/vnXSyi3EcnANrWmp9yCs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到收個問題,首先要把我的PPT三原則簡單說一下。

1.二八原則:PPT的製作只佔20%的比重,80%在於練習

2.重點原則:PPT的唯一目的在於傳達重點

3.一信息原則:一次只向觀眾展示一種信息

如果把演講者比作一個魔術師,PPT只不過是魔術師手裡的一個道具罷了。大家可能還記得劉謙和董卿在春晚合作的那個堪稱經典的魔術,用八分鐘的表演直接帶火了一個行業,同樣一個雞蛋,在普通魔術師手中也能變出類似的魔術,但是絕不能像劉謙那樣對舞台有絕對的掌控力把觀眾的情緒拿捏得恰到好處。

做PPT和魔術表演的道理類似,把台詞記住只不過是一個普通魔術師,能夠讓觀眾在演講的時候目不轉睛的看著你,在你講完以後又能深刻地記住你和你要表達的重點,才是一個讓人「見證奇蹟時刻」的魔術師。

-----------------------------------------------------------

學會和PPT「搶戲」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帶著思考並往下看:在做PPT演示的時候,你希望觀眾看著你還是看著PPT?

大家看一些產品發布會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這樣的鏡頭:給超大屏幕的PPT一個全景,讓你看清楚PPT上面的內容,然後迅速特寫給演講者。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背景屏幕太大,人們很容易把視線釘死在PPT屏幕上而忽略渺小的演講者的存在。

通過下圖你可以看一下在一個大會場演講者在觀眾眼中的樣子,和我們坐在後排看足球賽的感覺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PPT因為尺寸的優勢,會喧賓奪主,所以導播會想方設法地讓觀眾的注意力能集中到主角--演講者身上。

看下面這個例子,攝影師先是通過仰拍讓演講者顯得大一些,一個鏡頭交待好PPT,然後迅速切換到人物特寫,而喬老爺子也會有意地走幾步讓觀眾注意到他,這就是想方設法地和PPT「搶戲」。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不會在這麼大的場合演講,常見的演講環境是會議室100寸(或者再大些)的幕布。這時候雖然屏幕還是比演講者大一些,但是比例沒有那麼誇張了,從這個角度而言,演講者在較小的場合做PPT演示是比較佔便宜的,但並無法保證觀眾就一定會關注演講者。

比較最理想的狀態是:觀眾看一眼PPT上的關鍵字,然後就開始關注演講者對關鍵字的闡述。想實現這種電視導播一樣的效果,簡單兩招就能搞定。

1.巧用黑屏鍵,無縫切換「鏡頭」

這裡我們要介紹到一個神秘按鍵:PPT演示器上的黑屏鍵,這個按鍵在幾乎所有的PPT演示器上都存在,但很多人可能從來沒試過。

其實用法很簡單:先簡單介紹一下要講的點(觀眾的注意力在PPT),然後按黑屏,讓觀眾的注意力自然地轉移到你身上(我相信很少人會對著漆黑的屏幕想入非非),這一點快講完的時候亮屏(讓觀眾注意力轉回PPT回顧一下要點),結束該要點講述並進入下一張。

注意:並非每一張PPT都要用黑屏鍵!只是在你要進行比較長時間(姑且定義為30秒以上)的闡述的情況下應用這種手法來讓觀眾始終跟著你的節奏。如果是很快能講完的章節使用黑屏鍵反而會打破演講的連貫性,切記!

另外一種不建議用黑屏鍵的場合就是超大屏幕下的演示,由於屏幕過於巨大,突然一下黑了觀眾可能會有種突兀感,甚至會懷疑是屏幕壞掉了。

2.運用肢體動作放大自己

另外一種突出自己的方法就是在展示時做一些肢體動作來吸引觀眾的關注,比如用手指向PPT的內容,然後說「請大家看這張圖表」,在這個時候,你和PPT會合成一個整體,觀眾的印象是:演講者在指引我看PPT,而不是「我在看PPT(和演講者沒關係)」

在演講環境不算很大的情況下(會議室,小教室等),可以在闡述的時候走向觀眾實現「放大」自己的效果,同時也拉近和觀眾物理和心理距離。其實我們在上學時不少老師就經常運用這種方法,一邊講,一邊從講台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然後不聲不響地就把我的漫畫書沒收了)。

在走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走到投影儀前方,否則會被投影儀亮瞎眼不說,還會在身上做一個「投影紋身」,給人的觀感很差。

人們的眼睛天生就會關注動態的東西,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度,就不要做站樁式演講者,要適當地動起來(注意,是適當)。我強烈建議所有的肢體動作最好先在鏡子里演練一下,不要上台了像猴子一樣亂動,下面這位蘋果的高管老兄每次一講PPT我就頭暈,以下動圖是我把他40秒鐘左右的演講快放了一下,各位看一下這個反面教材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小結:在我們做PPT演示時一定要時刻記得我們自己才是主角,PPT只是一個多媒體手段,千萬不要讓觀眾一直盯著PPT看從而搶了我們的風頭,在演示中沒有電視轉播技術的加持的我們,運用以上簡單的幾招就可以很好地引導觀眾的注意力。

-----------------------------------------------------------

合理地在PPT中運用各種元素讓觀眾「秒懂」

為什麼我們在三原則中強調一次只向觀眾展示一種信息呢,目的就是在於不要讓他們被過多的信息淹沒,能夠快速地閱讀,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演講者身上,說白了,就是不想讓PPT「搶戲」。

有經驗的PPT演講者在製作PPT的時候就會巧妙安排文字,動畫,圖片等各種元素讓觀眾一眼就能明白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下面我就簡單地給大家分析一下常用的PPT五元素:文字,動畫,圖片,圖標,圖表的使用經驗。

1.不要小看文字的力量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小測試:請快速地從左到右說出這些字的顏色

我估計好多值友做這個測試的時候都感覺舌頭打結吧。識別這七個字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應該是一秒以下,而識別這些顏色可能需要四五秒甚至更多的時間,這就說明了文字在我們的意識里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存在,甚至比很直觀的顏色要來的強烈的多。

弄明白這一點,我們就不要怕使用純文字的PPT章節,我們常說「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但根據PPT的「傳達重點」原則,我們並不需要觀眾記住千言萬語,需要觀眾記住的只是重點而已,文字的準確表意是其他所有元素無法替代的。

比如以下這張PPT,是難以用圖片的方式準確表達的。在我們展示關鍵信息時,必須採用文字這種準確的表達的方式,避免產生歧義。

當然,文字的長度必須注意,如果做成下面這樣,觀眾只能看到很多小蝌蚪,展示文字要以最後一排觀眾能看清且三秒鐘內(最好是秒懂)能夠讀完為宜。

一句話總結:關鍵信息必須用文字表達,文字PPT必須三秒內可讀完。

2.不知道怎麼用動畫就用「出現」動畫

動畫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以後會專門開章節講,這次先講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如果對使用動畫沒有把握,那麼就只用「出現」動畫。

記得2001年我讀高中的時候參加了市裡的一個PPT比賽,當時做的PPT就是滿屏的動畫,恨不得把所有的動畫效果都放了一遍,結果得到了評委老師的賞識,得了全市第一名,現在想想不禁覺得好笑。更加好笑的是,現在是2017年了,我們仍然能見到很多人喜歡在PPT上毫無意義地堆疊動畫效果,覺得這樣比較酷,比如下面這樣的:

在實際的演示中,這種動畫的堆疊非常浪費時間,而且會帶跑觀眾的注意力,如果運用太多,會讓人產生嚴重的視覺疲勞。

很多人在堆疊動畫效果時,都忽略了一種最牛的動畫,在此我隆重向大家介紹一下,動畫之王:出現動畫(英文版為Appear)!在所有版本的PowerPoint中,該動畫都被放在第一個,軟體製作者其實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你了,這是一個最簡單好用的東西,所以把它排在第一位!

使用出現動畫可以實現最為簡潔自然的過度,從而掌握信息出現的順序,且不讓觀眾有任何的分心,完美地實現「一次一信息」。

這裡並不是說其它的動畫都沒用,但是要把它們用好是有挑戰的,如果不確定怎麼用,那就在一頁有多種信息的時候使用「出現」動畫(一頁只有一句話或者一幅圖的就沒必要用動畫)。

很多時候,最簡單最基礎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用的。

3.只在增強直觀感受時使用圖片

圖片是多媒體展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有時候說一大堆話表達不清楚的意思,一張圖片就搞定了,但圖片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

a. 圖片容易讓人產生額外的聯想,理論上說一張圖片帶有無限豐富的信息,觀眾很可能就會隨著圖片想他自己的事情了,比如說你要展示一個手機的照相質量很好而放了一張高清的泳裝美女,觀眾很可能是看著美女想入非非而忘記這是要展示手機的拍照效果好甚至忘了你的演講。

b. 不同的人看同一張圖片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下面這張圖,假設你的重點是說沙漠中那種蒼涼開闊的感覺,但很多觀眾的視線可能會放在寶馬車上。你無法控制觀眾的思緒,也不會知道觀眾是怎麼理解的。這就會形成不準確表達,不準確表達換個不客氣的說法就是:無效表達。

我們在展示圖片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避免這種副作用,簡單的來說,如果是非關鍵信息,並且圖片可以增強觀眾直觀感受的,就可以用圖片表達。

比如說我們要講公司的員工滿意度很高,可以說問卷調查員工的滿意度是99%,10年以上的老員工佔50%之類的數據,但是觀眾並沒有形成直觀感受,這時候只要放一張全家福照片,上面的員工都露出滿意的笑容就能省去我們大量的講述時間,觀眾也能從員工的笑容中感同身受。

還是要提醒一下:關鍵信息一定要用文字才能形成準確表達。用了照片最好再配一點文字說明。

4.只使用零思考成本的圖標

應用一些圖標加入PPT的設計通常能讓整個頁面更加有設計感,看起來也更加乾淨,尤其是用現在比較流行的扁平化圖標會讓PPT看起來現代感十足。

我個人也喜歡加一些圖標在PPT里,但有幾點注意事項必須要分享一下:圖標和圖片的屬性有點類似,就是存在多義性,當人們看到圖標時往往先要在腦海中轉化成文字信息才能被理解。

比如解說詞為「我公司向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創意十足的廣告文案」,PPT用以下三個圖標,觀眾第一眼看上去肯定是懵逼的。因為這三個圖標需要一定的思考成本,不配合文字難以準確地理解。

比較理想的表達方式是加入文字注釋,然後依次呈現,觀眾才可能理解。對這類有一定多義性的圖標,放進PPT只不過是增加了一點點設計感,並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

在使用圖標時,最好能使用一些有普遍社會共識的圖標,來增加觀眾的理解速度。(最具社會共識的圖標大概是男女廁所的標誌了)

比如說下面這張PPT介紹一個公司經營的鞋類產品,加入一些鞋子的圖標就會加速觀眾的閱讀速度,同時產生一種品類齊全的視覺效果,這樣就給整個的展示加分了。

一言以蔽之,使用圖標是加速觀眾的理解而非讓他們繞圈子去思考圖標的意思,我們只應考慮思考成本為0的圖標。

5.使用圖表只為強調核心數據

如果讓大家想像一下一個高大上的PPT,我估計腦中浮現出的都是各種樣式,各種顏色的圖表,類似於下圖這樣。但是請各位再仔細看一下這個案例,會發現眼睛不知道該看哪兒,因為滿屏幕都是圖表,這就很尷尬了。

在展現圖表的時候,也應該遵循「一信息」原則,一次最多展示一個圖表。

然而一次一圖表有時候也並不能最好地傳達我們的意思,比如下面這張年營業額圖標,旨在突出我公司2016年營業額是全行業最高,至於競爭對手是25也好,43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比咱們低就是了。

這個圖表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我公司的70比起邊上的56隻高那麼一丟丟,顯示不出行業老大的霸氣。

這時候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調整,把其他競爭對手的柱子換成灰色,只留我公司為彩色,並且把最低的數值25放到邊上對比出我們的柱子很高的樣子,這個圖表展示出來觀眾就很自然地把目光放在彩色的最高的柱子上了。

以上只是舉一個小例子,不一定每個圖表都要照這個方法做,只要你的展示方法能夠突出最核心的那個數據就行。

小結: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以上PPT五元素是向PPT高手邁進的重要一步,「恰到好處」這四個字需要大量的實踐和思考才能達到。

大家不妨用下面四條來一張張地過一下你的PPT:

  1. 是否符合一次展示一條信息的原則?
  2. 展示的信息是否會產生歧義?(可以找幾個朋友同事幫忙看看,聽聽他們是怎麼理解的)
  3. 觀眾是否能在3秒之內完成信息的閱讀和理解?
  4. 有沒有更好的展現方法讓觀眾「秒懂」?

-----------------------------------------------------------

用80%的時間來練習PPT演講

用20%的時間製作PPT用80%的時間練習演講是PPT三原則中的第一條,也是一個PPT演講者最基本的修養,同時是最難做到的一條。

1.模擬真實環境

練習PPT的本質是模擬真實的演講,我看到不少人喜歡在電腦前面採用默念或者小聲念稿子的方法來練習PPT,這樣顯然達不到模擬的效果。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公司的會議室打開投影儀進行練習,練習時的語速,語調和音量都要達到演講時的相同水平,並把練慣用手機錄下來。只有在回看視頻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我曾一度認為自己的PPT講得非常好,直到有一次看過自己的講話錄像才知道現實和自己的想像有很大差異,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

同時,我們錄製的影像也起到了計時器的效果,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整個演講的時間,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都會給演講規定時間,如果講話的時間大大超過了就會耽誤整個活動的進程。

順便說一下,一個簡單的帶三腳架的手機自拍桿就可以很容易的進行錄影,我自己用的是華為榮耀的自拍桿。

如果在公司不方便練習,在家用電視練習也不錯,現在家用的電視尺寸都不小,很多家庭也有投影儀,完全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擬真。如果經常需要做PPT展示而且需要在家裡練習,最好自己買一個PPT演示器放在家裡,而不要用滑鼠來代替。這裡我推薦一個我用過好幾年的Kensington演示器,價格便宜,持握感也相當好。

2.可以忘詞,但不能在關鍵處忘詞

就算我們再怎麼精心準備,到了真正演講的時候,忘詞也是難免的事情,畢竟一個PPT隨便一講就是幾千字。在上期我講到了如果容易忘詞,或者臨場經驗不夠豐富的,要避免在無遮蔽的情況下演示,最好能給自己弄個演講桌,架上電腦進入演示者模式。

即便是有演示者模式可以看著備註演講,也不要眼睛一直盯著看,看著看著整個人會不由自主的往前傾,造成一種佝僂的體態。最忌諱的是在關鍵部分(PPT的核心部分)忘詞去看提示,這就好比唱歌唱到副歌部分突然卡殼了,那樣會讓觀眾的情緒會一落千丈。在練習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幾張最關鍵的PPT反覆練,做到絕對不能忘詞。

下面我找了一個Tim Cook的例子大家參考一下這種感覺:一開始眼睛瞪大,情緒飽滿地慷慨陳詞,突然一下卡住了去看提詞器,然後可能因為是眼神不好看不清,身體往前傾的很厲害,出現這樣的場景真的是蠻尷尬的。大佬的講演一般是有專業人士幫助練習指導的,仍不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就要更加小心,用手機給自己錄影這個步驟也顯得更加重要了。

好的PPT演講者不是天生的,都是練出來的,多練未必能講好,少練則一定講不好。講的結結巴巴,經常忘詞,前言不搭後語的,還指望觀眾能相信演講人所講的任何東西么?

--------------------------------------------------------

總結

PPT演講的目的是向觀眾傳達重點,合格的PPT演講者會通過對PPT內容的巧妙安排和對觀眾注意力的調動讓觀眾能在演講過程中全程,並理解其要傳遞的信息。

但是,這還不夠,觀眾跟隨了,理解了,不代表他們會相信和接受。

真正優秀的演講者是要在短時間和觀眾建立信任,當觀眾覺得這個講話的人靠譜時,就算只是白底黑字的大字報式PPT,也足矣達到效果,令人信服。

在我做過的眾多PPT展示中,不管觀眾是幾個人,還是幾百人,我都不敢怠慢,每次都如臨大敵。我不敢浪費任何一個觀眾的寶貴時間,為了他們付出的時間,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來練習PPT,而觀眾的微笑,理解,掌聲和信任則是對一個PPT演講者最好的回報。

我的PPT演講留下不少照片,我最喜歡的這張:不是台上那個意氣風發的我,而是台下聚精會神聽我訴說的觀眾。

說到底,一個PPT演講者的自我修養無非五個字:心中有觀眾。

--------------------------------------------------------

參考練習

有興趣提高PPT水平的值友,可以做以下練習並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交流。

  1. 在下次的演講中用一次黑屏鍵,並寫下你為什麼要這樣用。
  2. 在下一次的PPT演示中,試著加入肢體動作並走近觀眾。
  3. 審視最近一次做的PPT,看看文字,圖片,圖表等要素運用的是否合理。
  4. 錄製一次自己的PPT練習,並邀請朋友一起觀看找出三處需要改進的地方。

--------------------------------------------------------

本回答來源於@什麼值得買http://SMZDM.COM|生活家 cxr83

原文鏈接:PPT實戰派的乾貨分享 篇三:PPT演講者的自我修養_生活記錄_什麼值得買

想知道更多專業購物攻略,請關注微信:什麼值得買研究所(smzdm_zhenzhidao)


教你如何利用PPT里的備註提高PPT演講能力 via清華南都

http://weixin.qq.com/r/zHVGSQjEXjYhhxkqnyD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的工作主要也是用PPT演講,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心得:

1.多練。這裡說的練習,包括很多方面:PPT的使用、內容的熟悉、PPT的使用等。最重要的是,重複做一件事,到了一定程度會有個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我個人的經歷,講了大概一年多,一直沒什麼進步,後來有個機會,在不同的場合講同樣的內容,一連8天講了16遍,而且我每天回去都去總結、修改,同時根據每次的演講時間做出調整。那次之後,感覺自己的演講能力上了一個檔次。最重要的是,已經能逐漸適應並克服當眾演講的緊張、焦慮等情緒。這個需要時間積累。至於練習,找同事聽你講,自己對著鏡子講,自己錄音,等等,方法多的是。

2.準備充分。演講之前,對內容、PPT進行充分的推敲。如果有機會,可以找同事、朋友幫你提提建議。最重要的,是對內容要特別熟悉。熟悉到隨便翻到任何一頁,馬上就能開始講。我有個習慣,在重要場合演講,會先把準備講的話,對著PPT寫一遍,寫到備註里。這樣相當於完整的思考一遍,即使講的時候內容有差異也無傷大雅。

3.善用工具。PPT本身是個很好的工具,但很多人使用不當。演講時,更多的是作為輔助演講的工具存在。所以,PPT上呈現的內容,主要是你演講的提綱、思路、以及那些言語不便於展現和理解的內容。演講練習時,主要便是練習個人的講解與PPT內容的配合。關於PPT的演講者視圖,個人不建議使用。原因在於:不利於演講能力的鍛煉;容易產生依賴;容易變成念稿。另外,如果有精力,可以在PPT設計上下些功夫。用PPT演講講究有里有面,PPT做的專業一些,會增色不少。

一家之言,歡迎斧正。


一個要點:準備充分。

兩個層面:PPT製作;演講前排練。

做PPT演講難免會緊張,尤其是在很多人面前,更尤其是自己的老闆也在其中。不過消除緊張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專心投入演講內容,不給自己緊張的機會。

第一個層面,ppt的製作。

1)PPT按照觀眾理解內容的順序來製作,比如說,從左到右排布,從上到下排布,甚至從中心到四周排布...觀眾的閱讀是有習慣的,遵照觀眾的習慣,就像你帶著一個故事,向他們娓娓道來的過程~

2)在ppt上面,適當給出一些信息點,這樣可以避免忘詞(大部分情況下,觀眾也需要看這些,如果實在不想讓觀眾看到,但自己又記不住,可以將字體顏色調整到與背景色相近,這樣基本上除了你其他人都不會注意到)

3)如果是報告類的PPT,需要對整體的信息邏輯做一個充分的梳理,保證自己很清楚每個頁面上有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和哪幾個頁面共同組成一個部分等等

4)對要講述的內容反覆推敲,經得起質疑的PPT展示,是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第二個層面,排練。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演講比賽,記得當時花了三天寫演講稿,下午比賽,上午臨時通知脫稿。我以為是自己寫的稿子,記下來大概就上場了。等到登台的時候各種忘詞、跳段落...最後華麗悲劇。

後來我養成一個習慣,但凡登台演講之前,必須事先自己排演一遍。有可能的話最好拉上兩個同學在底下試著聽一聽,看看他們的反饋和建議。

有一次學校作業,是講述一個公司的概況,產品,公司文化,戰略等展示。當時為了準備這個展示我從周日到周四每天上午對著電腦屏幕講一遍,計時。第一次是45分鐘,練到最後一次是38分鐘,省下來的7分鐘是口誤、停頓、思考等時間。後來在這次40分鐘的展示中,沒有一個口誤,停頓。經歷這樣的鍛煉之後,對ppt本身的內容已經消化得非常清楚,也不會存在因自信不足、準備不充分導致的緊張。

多經歷這樣的鍛煉之後,慢慢會發現,排練的時間和次數都可以大大縮短,而平時的表達也越來越流暢,富有表現力。

希望能有所幫助。


我只說幾條簡單的:

1. 不要想。

每個說「我一緊張腦子就一片空白」的人,其實當時根本就不是一片空白,而相反當時腦子裡還裝了很多很多的東西,比如心想:

上台好緊張——哎呀怎麼這多人,之前老闆也沒告訴我,可千萬不能講錯啊啊,要是當著這麼多人講錯了就丟死人了啊。可是——可是怎麼可能不講錯呢?我連膠片也 沒仔細看啊,只看了前二十頁,時間真的不夠啊,昨晚看到三點多呢,我只睡了四個鍾——四個鐘頭啊,腦子都木了,什麼都想不起來,我該怎麼開頭呢——哎呀, 我老闆皺眉頭了,他一定是不高興了,嫌我講得不好,等下該怎麼跟他解釋呢——哎呀我想什麼呢,現在是我在做演講,可不能胡思亂想,胡思亂想讓人看出來肯定 覺得我不尊重他們了,還是趕緊開口吧——哎呀剛才我站了這麼久沒說話是不是應該先道歉?可是怎麼道歉呢?難道說我不知道怎麼說?那人家還不笑話死了——不 行我得想個另外的理由……

你看,這都想了一籮筐了,還敢說自己腦子一片空白?這不騙人么?騙人是學不好演講的!學演講要先從認識清這個問題開始。做好演講的第一點就是:不要想!

2. 想到就說。

你可能會覺得:不要想真的好難!我每次都努力不要胡思亂想,可是稍微一下就又亂想開了。

沒錯,胡思亂想是堵不住的,你越堵越想得厲害,而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想到就說。

比如同樣上面的情況,利用想到就說的技巧就可以馬上變成你的開場白:

「大家好(這個總會說吧)!今天上台其實我很緊張:一看台下坐了這麼好多人,我就心裡想著可千萬不能講錯,萬一講錯了可就丟死人了——當然了,誰也不可能絕對不講錯,尤其我昨天還加班到三點,只睡了四個鐘頭,所以現在腦子比較木,萬一要是有什麼想不起來的,大家請多擔待。如果您有什麼聽不懂或者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歡迎隨時提出來,我們可以討論……」

你看,同樣的胡思亂想,一邊想一邊說,話就接上了,同時自己的緊張情緒也緩解了,逐步可以恢復正常的思維,接上下面的話。而最妙的是大腦在聽到自己剛說過的話,會會自動幫你組織出符合正常說話結構的下一句來。

3. 停頓

初學演講的人都害怕停頓,認為停頓意味著向觀眾承認「我忘了」或者「我思維接不上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停頓是語言中必要的組成部分,他所能傳達的信息往往比同樣時間內所能傳達的信息更多。即使它沒有傳達信息,在必要的時候,讓聽眾反芻回味之前所聽到的東西,是能讓演講效果更上一個台階的很有效的辦法。

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一個技巧,就是如果碰到「糟了,這個我忘了」或者「這張膠片我還壓根就沒看呢」的情況,你也可以應用停頓來巧妙地掩飾這種尷尬。碰到下一張膠片還沒有看過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結束上一頁的演講,然後切換到本頁,迅速掃視一下標題和內容,概括一下其中的主要內容,然後把時間留給聽眾,比如:

「好了。剛才技術要點講完了,下面我們來看看甲產品的應用場景(翻頁)。這是甲產品在建築行業的應用,字比較多我就不念了,大家可以花一兩分鐘看一下。(停頓,快速閱讀,抓住中心,然後開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場景之中,充分發揮了甲產品子、丑、寅、卯的特點……(結合你對產品的理解,組合出即興的幾個句子)」

4. 結構

演講一定要有結構,不但總體要有結構,在講每一張膠片的時候也要有結構,最簡單的結構大家上小學就學過,就是「首尾概括相呼應,中間解釋舉例子」的結構,解說膠片的時候按照這個結構來,就一般不會出大問題,比如:

「這個膠片講的某某產品的某某特性(首先概括),這個特性就是在某某時候,系統或做出某某的反應(解釋)。比如你正在上網,然後某某某事情發生了,然後你就某某了,如果採用了某某產品,那麼這個某某特性就會怎麼怎麼樣(舉例子)。這就叫某某特性(再概括呼應)。」

其它的技巧還有很多,我就不多說了,關於進階技巧當然是推薦我編輯的書了:

脫口而出,妙語連珠 是教人即興演講的好教材。十二個小時之內下載個android客戶端就可以用所贈的點數免費購得得到這本書,推薦閱讀。全學成了再來找我,我再教你幾招書上沒講的……


字多?字少?

看了不少PPT設計的案列,漂亮的PPT模板一般都字數很少,可能就是一個大標題,最多有一兩句話。有人就會說了,我的內容很多,這些模板,設計方法都套用不上,光是能騰出地方把內容都填上去就很不容易了。

問一個問題,你真的需要這麼多內容放在PPT上嗎?

PPT 一般在兩種場合使用,一是做演講的時候,二是作為電子檔的說明介紹。我對演講頗有些研究,如果要做演講式PPT,字越少越好。PPT之於演講,只是一個輔助工具。重要的是你說了什麼,而不是你放了什麼內容。如果PPT內容龐大,會容易分散聽眾的注意力。他們或有時閱讀(我這裡用的是「閱讀」,當PPT文字太多讀起來是很花時間的)就忽略了講的東西;他們或有時聽你講的東西,就忽略了你成列在PPT里的一些重要數據。這都是演講的人應該盡量避免的事情。演講人的PPT應該放的東西有:(用老羅的PPT做示範)

1. 不具任何信息量但求戲劇性的圖片。

2. 數字!重要的數字。僅僅只是數字。

3. 一句話。接下來的演講式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

這才是演講式PPT應該有的風格。不是單純的簡約簡單,而是每一頁PPT都是為你的演講服務,都是幫聽眾抓住你的重點,而不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再談文檔式PPT。這類PPT沒有人來講解,通常是郵件發送給你,需要你自己來閱讀獲取信息。如果這時你照搬演講式PPT,只寫重點,閱讀人壓根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所以PPT的內容信息會很大,文字會很多。文檔式PPT需要不懂的人能看得懂,大家可以每次反問自己一句,看得懂嗎?我先分享兩個小技巧:1.加上結論。在你繁複的分析之後,用最醒目的顏色加上一句結論。很多人在分析了一大通之後,覺得結果非常明顯,看看便知道了。殊不知,大家看PPT往往是先看結果,再來看分析。而不是分析後得到結果。這是技術人員經常犯的問題。2.在重點處標註。文檔式PPT會有很多數據,你真的覺得別人會看完所有數據,並找到最為關鍵的那一個嗎?當然不會。所以你需要把你覺得重點的地方打上明顯的標註,明顯傳達你的想法。

演講式PPT字少,文檔式PPT字多。文檔式PPT的排版,留待明天繼續說。

轉自微信公眾賬號「PPT設計實用法則」

http://weixin.qq.com/r/jkhfRxLEf08ArVYk9x2c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演講輕易不要用PPT,當你的演講技巧達到一定程度,PPT才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否則就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為新的演講者很難把握好講和看的東西。


平時經常會給客戶做ppt講解。

第一次講的時候,大概有30來個聽眾。雖然開始之前自我感覺不算很緊張,但站到台上時還是心跳加速,講的時候也還是結巴了好多次。

解決的辦法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經驗。次數多了,就習慣了,不緊張了。還有就是一定要早做準備,並學習別人的技巧。

當時我有意的觀察別人怎麼講ppt。因為有了切身經驗,所以更能體會別人的優點。語速,語調,音量等的切換和把握,表情,眼神,視線,停頓,肢體動作等的運用。那時我經常在鏡子前練習。

講一個ppt之前,一定要熟悉每一張片子,明白每張片子要闡述和說明的是什麼。片子的大致內容要能背下來,包括片子上的文字和注釋。並且用自己的語言整合串聯。這樣講的時候就不必一直看著幻燈片,避免了給人「看著屏幕讀」的感覺


PPT倒是其次,講的人比較重要,不要讓聽眾覺得看PPT比看你還好。

忌:無趣,長篇大論,自己講不顧下面人的感受。

緊張是因為不自信,不自信又因為沒幹貨,沒幹貨就不專業。

不是什麼人都能讓別人聽你在上面講,還心甘情願給你鼓掌的。

多講一些會好點的,自己拍視頻自己看,對症下藥。

練習嘛,個人覺得效果一般。


不拿稿,在心裡反覆預演,每頁PPT不超過十五個字,上台之後抓住期待你的眼睛,從容微笑。

只要這樣做我一般都會講得很好,並且能有板有眼地互動。

就好比一句諺語說的,要想翻過一座你以為不可能翻越的高牆,先把帽子扔過去。


說說我怎麼從一個上台就緊張,開口就結巴的演講小菜鳥變成一個年終述職演講最值得期待的員工吧!

從小自卑、膽子小、不敢舉手發言、被老師突然點名發言會結巴,存在感非常弱。

上大學下決心改掉這個毛病。報名參加了院的詩朗誦。身為胡建人,發音天生弱勢,不及北方學生字正腔圓,朗誦長文其實對我沒啥優勢,於是選了一首蘇軾的《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不長不短,意境優美。虧得從小學習古箏,對「時聞彈箏」很有畫面感,選了一首女子十二樂坊的《無詞》作為背景音樂。音樂緩緩響起,我靜靜地站在講台前,直到主旋律了才開始朗誦,跟隨音樂的節奏起承轉合(恩~此處感謝從小習舞,姿勢還算優美)。我院當時還沒有藝術專業,這樣的表現方式當時還算突出,輕鬆跳出選拔。完了順著掌聲我走到台下渾身還在抖個不停。

這場比賽下來我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善於營造氛圍感,然而心態還是很差勁,以至於往後的幾場演講比賽,不是準備不充分就是臨陣怯場。現在總結起大學時期的演講水平就是,有小聰明能出彩,但是不夠自信,心態不穩。

工作幾年之後當上了小主管,公司會舉辦年終總結大會。BTW,我的職位是品牌策劃,需要對公司代理的幾個品牌進行品牌策劃方面的總結。

此處拋開PPT製作介紹,這部分非我擅長,而且我超懶,不喜歡做冗雜的PPT,最喜歡時下最流行的一個PPT一句話的演講方式。當然個人喜歡是一回事,首先我是判斷了老闆可以接受這樣的方式,如果你的老闆偏好數據,那麼你還是乖乖整理圖表作分析吧;如果你的老闆喜歡聽故事,那麼不妨試試我的方式。

半個月前通知要做年終總結,我到當天早上才做完PPT。(拖延症該死,但是偶爾臨時抱佛腳的壓力還是能激發靈感)。這半個月我可沒閑著,看各種行業報告,品牌分析,競品分析等等,累積的素材都用印象筆記存起來。

演講時,我摒棄了先總結過去後展望未來的陳述方式,從整個行業的品牌矩陣引入,分析公司現有品牌的位置,目標在哪?競品在哪?我們在哪?然後引入過去一年品牌做了什麼,從哪一步爬到了哪一步,明年還要做些什麼可以達到下一個高峰。目標清晰,圖像清晰,過程也清晰,這樣老闆再也不用擔心花錢的事了。

演講還算不錯,超出我領導的預期,公司引起廣泛好評。因為在這之前內容一直對我領導保密,搞得他很緊張,怕我出糗。當然我也是有絕對的自信才敢這麼做。當然領導也是絕對相信我。這點不要輕易學喲。

總結下我的方法論,不在於ppt做多好,不在於口才多溜,在於給了他們想聽的,順便再讓他們學到了一點東西。分點如下:

1、判斷場合,受眾是誰?

目標是老闆以及全公司的中高層員工。

2、他們想聽什麼?

你這個部門做了什麼事情,跟其他部門有什麼關係,未來在公司裡面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對於年終報告,別畫大餅,也別太謙虛,客觀評價過去優劣,有力展望品牌未來。

3、用什麼的方式講?

受眾有70、80、90後,演講過程需要注意這幾類人的接受能力。內容優先考慮讓老闆聽懂,其次是跟你配合最緊密的部門,然後是公司其他部門。注意鬆弛和分寸,這個需要根據個人判斷,不做贅述。

4、有什麼方式可以豐富演講?

第一、關注行業新聞和職業相關新聞,述職時候不經意展露下,會給人專業靠譜的感覺;

第二、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讀到的知識點或者小故事,可以為你的演講增光添彩。相信我,閱讀對於任何事情都有好處,看看知乎茫茫的大神就知道。

第三、適當釋放大家都聽得懂的幽默。這點因人而異,靈活應變吧。


大學最驕傲的就是練好了PPT的演講能力,當然和大神比還是有差距的。

我覺得講PPT過關的心理素質,敏銳的洞察力和氣場超級重要。

心理素質好的人能最大程度上減少腦子發懵,口吃,忘詞的尷尬,想要改善這一點除了多練,多登台還真沒什麼捷徑。之前我做彙報也經常會結巴,甚至在一些大型評比什麼現在也會小小的忘詞,但是who care?我只要麻溜的把我想表達的意思講出來就好了,不一定按照原來的稿子。至於平時怎麼練,我想說大學期間基本我參加的小組做課堂彙報都是我上的,我還加入了一個講解為主的社團專門練講解口才和禮儀,就這麼一晃四年過去PPT也就練得麻溜了~

敏銳的洞察力,為什麼說需要洞察力,因為樓主眼神不好→_→而且做ppt的技術很爛,所以每次都是讓別人負責整理內容,樓主來做彙報。既然是彙報那必須就要把核心講出來,所以就要求你在看文本的時候第一時間抓住重心,我覺得講PPT的人很關鍵,畢竟如果一份報告有幾萬字,人家不可能從頭到尾給你看下來,那麼你在表述的時候重點在什麼地方,那就是什麼了,換句話說就是你想讓別人看到什麼那就是什麼。參加比賽的時候很多人也會選擇避重就輕,強調優勢,劣勢一帶而過。怎練其實我也不知道~

最關鍵的一點氣場來啦!從大一開始樓主就像塑造一個軟妹子的形象,奈何開學不久就走彎了, 妥妥女強人,主要就是系新生入學代表大會上樓主作報告時太強勢,結果給大家留下了森森的陰影……氣場這東西可玄乎了,他和你的語言,眼神,肢體動作,語言的邏輯甚至嗓門都息息相關。建議去看一下演講視屏啥的,每個人演講風格都不一樣,而且我也不是科班出生還是別誤人子弟,不過演講的氣場還是得有好的心理素質做鋪墊,樓主一緊張就會更加大聲

個人認為一份報告的好壞PPT的演講占很大比重,比如同樣一份報告盲審打八分,講的好的人可以有七分,講的不好全程照本宣科甚至忘詞可能就只有五分那最終結果顯而易見。

問我PPT講的好的好處有什麼 ,好想賤賤地笑一下奈何找不到表情~可以勾搭漢子,可以不用寫報告,可以營造出這個人很厲害的假象,還可以什麼都不做直接和大神組隊幫忙講PPT……


我想題主一定也知道多加練習,但可能苦於沒有好的方法。我對PPT還是有些感情的,大致談談自己的看法。

PPT2007以上版本在播放演示模式下,接上投影儀後,你的電腦會顯示備註欄,而屏幕上面不會有任何備註。不妨利用備註事先寫好自己要講的提綱,講演時不會因為怕忘詞而緊張。

你說一緊張就會結巴,那麼你平常說話如何?建議演講前多講講話,哪怕是自言自語,也許可以起到效果。


首先聲明,以下內容包括但是不止於對題主具體情況的回答。

已經有人提到了PPT製作,可是我還是想說下,PPT演講中製作和演講同樣重要。

PPT製作:

1.信息篩選

任何人看一大段文字都會覺得枯燥,所以演講者必須做好這個概括,做到簡潔明了。先選出符合PPT主題的大段,通讀後選出概括句或自行提煉,最後把這些剩下的句子精鍊。

例如:今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啊!

精鍊後:今天天氣真好。

別小看這一步,像這種「的」,很常見,但是演講者很容易讀錯,出現停頓。

2.排版,字體

排版千萬不要密密麻麻,寧願多做幾張PPT,舒服很重要。

字體加粗,重點加紅,簡潔明了。

3.意外準備

我每次做PPT的時候都會仔細思考文字內容的合理性,有疑問了馬上去瀏覽器上找答案,做多手準備,不可局限於PPT。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做新聞彙報,我還在台上講,底下一同學就問:「為什麼啊?」我淡淡地瞥了她一眼,繼續講我的稿子,講完後,淡定地說:「剛剛xxx同學講的問題我在準備的時候也有存疑,就順便找了下答案balabalabala。」反正我自我感覺逼格還挺高。

PPT演講:

1.練

要當成現場來練,不停地練,力求做到一氣呵成,自我安慰絕對要不得,練的時候都不斷出錯難道還指望講的時候通暢?

2.聲音洪亮,清晰

洪亮清晰的程度大概就是演講地距你直線最遠的角落都能完全聽清。

因為我本身聲音穿透力很強,所以演講的時候很佔優勢,這麼說吧,當別人站在上面的時候底下一群吵吵鬧鬧的聲音,當你一開口,全場安靜並且安靜到你下台,這種調調喜歡不,喜歡就去做咯!

3.氣場

請問別說自己沒有氣場,緊張也是氣場,溫柔也是氣場,但是絕對不能畏畏縮縮,害怕緊張也要大聲說出來,當你開始說的時候,你的氣場會慢慢出來的。


首先是多演練,這樣可以降低自己的緊張程度,然後要注意少用口頭_,比如嗯、然後、最後,這些詞會讓你緊張


雖然我沒機會演講,但是我很喜歡做PPT


1、考慮演講的聽眾是誰、演講的主題,據此準備你的培訓材料。簡單說,給銷售培訓和給其他人培訓不一樣,給領導講和給員工講不一樣等,即要考慮聽眾的接受情況,讓培訓效果最大化。

2、寫演講稿,脫稿背誦,同時不斷優化演講稿。在家裡對鏡子練習,自己錄音錄像,反覆練習、練習、練習,充分熟悉演講稿。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寫稿不是必須,至少要寫出講述邏輯,最簡單的邏輯都行,例如:為什麼要就某主題培訓(意義和希望達到的效果)—培訓主體內容—針對培訓的後期訓練—培訓答疑。

3、如果必要,在開頭等處增加相關性高、短小精悍的故事,這種以敘述性方式來講述的內容,接受度會高。

4、對於培訓來說,內容基本固定,你可以在公司內部試講,請同事提意見。

多數人都不是風趣幽默、隨機應變的,但是反覆練習可以逐漸幫助你縮小差距。


就像喝酒吹牛逼一樣,找到聊天的感覺,放鬆。不行就先整點再講!


推薦閱讀:

怯於表達自己怎麼辦?
一個沒有演講經驗的人,怎樣迅速提升演講能力?
如何評價《我是演說家》第三季?
如何提高演講能力?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演講主題?

TAG:演講 |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