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中「二」會有蠢的意思?

最近在玩2b小姐姐。突然覺得非常奇怪,為何漢語中「二」在一些詞或句子里會有蠢的意思?比如:二逼,二貨,二愣子,中二病;和句子:你是不是二?之類的。這種現象的來源是哪?怎麼發展成現在這樣子的


謝邀。

『二』應該是『二百五』的簡稱,常見於北方口語,指「傻頭傻腦,不諳世事,又莽撞倔強的人」。出自清·吳趼人的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至於其詞義來源有好幾個說法,一說來源於戰國故事。蘇秦是戰國時的一個大說客,在齊國被人殺了,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齊王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說:「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的人可得黃金千兩。」榜文一貼出,就有四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說:「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分啊?」四人回答說:「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而起:「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這個故事應該是民間杜撰的,《史記·蘇秦列傳》是這樣記載的:齊王不知而厚之。齊諸大夫妒其獲寵,乃命刺客刺之。刺客刺蘇秦未死。齊王通輯刺客,多日不得。蘇秦垂死時,「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於是如其言,殺蘇秦者果自出。」這段是說,齊國的大夫嫉妒蘇秦,派刺客刺殺他。然而,刺客沒能一擊殺死蘇秦,蘇秦死前就跟齊王說:「只要說我是燕國的姦細,對我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定能找出刺客。」齊王按他的話做了以後,刺客果然自己就站出來承認了。然而,對這一段歷史《資治通鑒,周紀三》裡面只說:「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秦,殺之。」 沒有提到後面的那些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暫且存疑吧。

另外一個說法與推牌九有關,牌九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後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么五)這個詞來戲稱什麼都做不好,又什麼都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二板五」被說成了「二百五」。

「中二病」里的『二』跟其他的那幾個不一樣。「中二病」是一個日語的漢字詞,原意是「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的病(病態意識)」,指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等等。


「二」即「貳」。在先秦文獻中「貳」作為「貣」、「忒」的異文有多則例,以下為《漢語大詞典》「貳」詞條截圖:

再奉上蔣禮鴻先生《義府續貂》書影:

——————————清《尚書集注音疏》江聲:

「二」的「傻」義是否是在這些通例中產生的呢?值得學人三思!


是不是源自貳心、貳臣。


用著用著很多詞義就慢慢變了,成了現在很二的樣子。知乎里要是有研究說文解字的就好了,那個脈絡很清楚。

@下河佬 那個不錯,不過看著太累。歪樓師繼續歪理邪說:

二和一對應。一除了數字一外,還有一致,一貫,一樣……等一大溜含義。那麼二自然就有不一致,不一貫,不一樣……等一大溜意思。一個栗子:「言行一致,說一不二」。

只有一個價格,叫不二價。

說一次就行,叫沒二話。

如果一個人智商言行舉止和別人不一樣(超低)一樣,這個人自然就有點二了。

該它出場了……


另外,中二病是日語借詞,與其他二的詞源並不相同


二,北方方言。

除了表示數量意外,剩下的意思都是不太好的。

陝西關中方言里有,「二貨」、「二?」、「二sóng貨」、「二杆子」、「二胒子」都是罵人的話,程度輕重不一,且用於男性身上,因為要是哪個男性長了兩個生殖器,那肯定是「與眾不同」,就是所謂的「不一」,即「二」。由於上面的這些帶「二」字的詞「臟」且「刺耳」,所以人們也常省略為「二」。

現在單說一個「二」字,罵人的意思就沒有那麼重了,偏向於形容行為魯莽、粗笨,傻得可愛,也可用於形容記憶錯亂等。如果一個人說自己很「二」,那意思就是說「蠢萌」,反而略帶褒義,形容性格豪爽、大大咧咧。


大家都說是因爲「二百五」,那我也說下吧。

「二百五」似乎是來源於「半吊子」。

「半吊子」的來源:「舊時代一吊錢是一千個,半吊子就是五百個。五百個錢不能滿串,用以形容所知所學不足卻滿心滿意以為足的人。」

「半吊子」是五百錢,「二百五」就是比「半吊子」還「半吊子」了。

這是我小時候爺爺告訴我的。那時候應該是 2000 年左右吧。家裏都沒電腦也沒人上網,所以肯定不是來源於網路的說法。


怕只是近代口中以訛傳訛罷了


不是因為日漫中

日語諧音「二貨」(笨蛋)

才延時出來的么


我第一次聽到是闖關東里,李幼斌兩口說老大傳文媳婦兒的。


不是因為有部電影,台詞說「不三不四」,然後二就開始成為流行用語了麽?


記得小時候背論語的時候,有這麼一件事,講的是衛靈公向孔子還是誰來著問東西,那人先回了一句「二」,然後才繼續說。也許是別的意思。

跑題了,權當是玩笑吧

(記得這是我媽提醒的,說:這孔子怎麼還罵人啊,直接說人家「二」)


同反對 @下河佬 ,我是南方人,至少西南無此說法,考證一下也知道最早出處年代,猜測北方使用此詞不會早於改革開放,且近年不知道因為網路語言,還是重回多用本土方言,「二」用來形容人也越來越少了,前幾年那個對比圖,普通青年,文藝青年,二逼青年這個梗才讓這個形容詞發散全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普通話時會使用某些明顯不屬於普通話的方言詞?
父母來自不同方言區,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方言教育?
方言以後會走向滅絕嗎?本地的方言會在有生之年走向滅絕嗎?
古代人上朝,語言不通怎麼開會的?那時候有同一語言嗎?
為什麼中文在互聯網的使用率才排在第七?

TAG: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語辭彙 | 現代漢語 | 語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