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國人懷疑歐洲古代歷史的真實性?


我在本問題下看到一個胡說八道的答案,看上去來自震驚部。

竟然有三百多個贊同,一群人跟著他震驚:胡仙君:為什麼部分中國人懷疑歐洲古代歷史的真實性?

原文:

很多人還不知道吧!

認同危機已經在這一代的歷史教科書里爆發了,五年後就不存在「我是中國人」和「為西方而戰」之間的矛盾了!

我表弟讀高中,有次問我:林俊傑的歌里唱的曹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跟他解釋了半天,最後發現,他的歷史教科書里沒學過三國!

中國現在的小孩學的歷史課本根本沒有三國!不止三國而已,學中國的篇幅遠遠少於西方!這就是@lbq 這種剛上大學的小孩沒有中國認同的核心原因了,他們受的就是這種教育,他們的教科書里看的是西方,背的是西方,吹的是西方,日思夜想的是西方,但罵的就是中國!

……

看完9本書,果然沒有曹操!沒有三國!沒有劉備關羽諸葛亮!沒有魏晉!沒有宋齊梁陳!沒有隋朝!南北朝只有為「民族融合」提了一下北魏孝文帝!你就說這算不算包藏反華禍心吧!也沒有東漢!西漢從漢武帝以後的全都沒有!唐朝只有唐太宗,沒有五代十國!宋朝除了吹變法提一下王安石以外全都沒有!

印度沒有,波斯沒有,阿拉伯沒有,對弱小民族的歧視,可謂至矣盡矣,蔑以加矣!相反吹捧西方、吹捧希臘羅馬,從頭吹到尾!敢問學這種課本長大的小孩,對中國能有多少了解?根本不了解談何認同?!他們對中國的認同估計不及對希臘羅馬的十分之一!

我不知道這位答主是真不懂,還是假裝不懂。

通史是初中歷史的內容,而高中歷史的主題是專題史。

因此在上高中歷史時,是默認學生已經掌握了中國古代史基本朝代脈絡的。

而且每一冊都是「介紹一下古代中國,介紹一下西方,然後大部分篇幅用來寫中國近現代的探索」。這位答主把後面部分全部截掉,給人一種「後面全是在說西方」的誤導。

這種噴法,就好像是說:

高中數學課本里沒有十以內加減法!也沒有九九乘法表!更沒有正方形面積公式!全是集合數列!全是不等式和立體幾何!全是導數和圓錐曲線!從頭吹到尾!

學這種課本長大的小孩,以後還識數嗎?怎麼上街買菜?


部分答案真的是讓人瞠目結舌。雖然對希臘羅馬歷史完全是外行,但這應該不妨礙順手為母校出版社做個安利。比如說,希臘文獻怎麼傳下來的?《抄工與學者》,這麼好的中譯本,後面245-298頁全部都是相關的參考文獻,順藤摸瓜挖一下不可以嗎?紙草怎麼可以保存?《冊子本起源考》也不厚呀,第7頁開始,這麼多關於紙草和皮紙的文獻,是不是可以找來翻一下呢?這兩本書都是比較早就出了的。同一個系列裡還有影印的《希臘羅馬史料集》,至少也該有那麼一點點參考價值。

把範圍擴大到英文著作。哪怕只是稍微翻過幾本新一點的研究著作的外行,也應該了解所謂「史料整體造假」的說法有多麼荒誕不經。因為,你的任務不是假造幾本書,幾塊石頭,而是憑空想像出一整個社會。隨手揀幾本最近翻過的書,如果你要整體造假,是不是要把公民大會開會的記錄造一下?釋放奴隸的名單和個人信息呢?劇本、配套的表演設施和時人觀感呢?航海、漁獲和傾覆的記錄呢?銀行家交際、借貸和辦理繼承的過程呢?看起來,還是有一點難度的吧。

反過來說,當時的社會究竟有多麼豐富多彩呢?生在這個年代真的很幸運,Blackwell出了一整套伴侶,時間上覆蓋希臘羅馬,題材上收羅甚廣。每本書都是數百頁,有幾十個小題目,每個題目請這個方向的學者來寫自己的研究。如果對「希臘」這個概念感興趣,就讀《古希臘世界手冊》,如果對更細的專題感興趣,還有《藝術手冊》《宗教手冊》《修辭學手冊》等等在等著你。在每本手冊的每個小話題裡面,又可以找到數十篇乃至上百篇參考文獻,都是可以深入追溯的。

總之,說一部分證據——無論文獻還是實物——是假的,當然有可能。辨認這些證據本身就是古典學者的研究內容。但是,至於說希臘文明整個是假的,這個就真的過頭了。至於「二里頭是不是夏」這種問題,不知許宏教授在《何以中國》第四節末尾的論述,是不是所謂的「跪久了站不起來呢」?說實話,這種知乎題,舉證責任的不均等這個問題,恐怕要比所謂雙重標準來得大。亂說的,上唇碰下唇,幾句話的事;可想要認真的回應,再小的細節,說清楚也真是要老命了。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大多數人缺乏閱讀外文原始材料的能力……

目前翻譯回來的大都是通史類著作,只能讓人囫圇吞棗懂個大概,在討論過程中自然是比不上中文隨時用原始材料更能讓人信服。

而且大量的歐洲歷史原始記錄是拉丁語和希臘語,更是提高了入門門檻。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歐美還有不少人懷疑中國歷史的真實性,他們的質疑邏輯和國內這些質疑歐洲歷史的人是一樣的——同樣是無法接觸和理解原始記錄惹的禍。雙方都只能通過轉述者在通史里乾巴巴的一段文字得知發生過什麼,即便有興趣深入了解也會因為語言問題受到阻礙,長此以往,自然對這種霧裡看花的歷史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


其實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板塊下胡說八道的人更多。關鍵並不在於歐洲歷史本身有什麼特殊性,或者有什麼特別容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而是因為有不少人本身就不具有參與討論的能力。

任何一個學術領域都有其學術發展脈絡和學術研究規範。學習的過程就是逐步了解應該用什麼方法來進行研究和討論;應該閱讀哪些重要的作品、了解哪些重要的理論;哪些理論是存在爭議的,這些有爭議的觀點又是如何被質疑和被捍衛的等等,有些學科門檻比較高,有些學科門檻低一些,但無論哪個學科都需要一個認真學習的過程。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學習的過程,那麼提出何種荒誕不經的觀點都不令人意外,也不值得被嚴肅的對待和討論。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的教育里,「歷史」首先不是學術,而是政治,是一種話語權和精神信仰。這裡面既有傳統史學中「華夷」政治觀念的繼承,也有自辛亥革命之後政權對於合法性的強烈需要。如果你在一篇歷史文章或者一個歷史節目里看見通篇以「中西」、「中外」為對比,不用懷疑,這一般來說都不會是一個嚴謹的歷史學術的研究,它的主要目的通常是政治訴求。比如,中央台的某科教節目中,鼓吹人類學上缺乏依據的「中國起源說」而斥學界共識的「非洲起源說」為「西方中心論」,又比如最近興起的女德班、鼓勵西醫轉行入中醫等等,這都無關學術,而是政治需求使然。

以何新等人為代表的「西方質疑論」是歷史學「中國情緒」的一種極端典型。他們所說的「西方」並非一個地理範疇,而是一個政治範疇,所用來劃歸「西方」陣營的標準也不是史學範疇的標準,而是「今天是不是發達國家」,同樣的,他們口中的「中國」也不是一個嚴謹的史學、地理學概念,其標準簡單說是「今天或歷史上曾在中國境內的土地」。

葛兆光先生有一篇頗有意思的文章,裡面提到:

在我們的課堂里,也有著各式各樣以中國為單位的課程,像中國社會、中國經濟、中國政治、中國文化等等。通常,這個「中國」從來都不是問題,大家習以為常地在各種論述裡面,使用著「中國」這一名詞,並把它作為歷史與文明的基礎單位和論述的基本前提。

可是如今,有人卻質疑說,有這樣一個具有同一性的「中國」嗎?這個「中國」是想像的政治共同體,還是一個具有同一性的歷史單位?它能夠有效涵蓋這個曾經包含了各個民族、各朝歷史的空間嗎?各個區域的差異性能夠被簡單地劃在同一的「中國」里嗎?

正是因為自小有了【「中國」是史學論述中的基本單位】這一理念,才有了【「西方」是與「中國」對應的論述單位】這一理解上的誤差。它是一種多年政治教育下的產物。

其實,至少我們現在知道,從20世紀之後,西方社會已經出現了很多反西方中心論的研究,比如費正清學派的柯文的「中國中心主義」,弗蘭科潘的「中東中心主義」,斯賓格勒的「西方沒落說」,以及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流行的全球史理論(當然全球史的研究也是一種政治反應)。在今天,你已經很難在歐洲看到以民族主義為基本論述的史學著作,更不用說這些國家哪來的同一性齊心協力大規模造假。但是在中國人的眼裡,卻很容易認為這是可能的一件事,因為彼此所處的環境對於「歷史」的概念都很不一樣,很多中國人認為「西方」是一個利益完全和中國對立的統一體,而「西方」的歷史研究也和中國一脈相承,都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因此完全有理由成為「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粉刷器。

所以光翼同學這個提問的立場首先就很「西方」了。就像最近搞的這個大英博物展,副標題甚至都是:濃縮的世界史,在史學界看來,簡直政治正確的不能再正確了吧?然並卵,「西方中心論」的帽子一樣扣得虎虎生風——沒辦法啊,大部分人看到「大英」二字聯想到的就是八國聯軍圓明園,認知上的反感與生俱來,誰會關注到展出的文物里中國文物甚至是最多的了呢(好吧這可能還迎來一頂「炫耀殖民征服戰利品」的新帽子)?

因此,討論真正的歷史在中國其實是沒什麼市場的,大家熱衷的其實還是現實政治。但客觀說這也不是中國一家的潮流,土耳其、韓國、印度也很熱衷搞這一套。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真是萬能金句啊。

———————————更新大家最愛看的小故事———————————

因為評論區有些堅決捍衛我國歷史教材正確性的朋友,有點慘不忍睹,我老人家只好給大家update一個小故事: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無論普通民眾還是高層領導而言,他們獲得歷史常識最基本甚至是唯一的來源,就是教科書。因此我們有很多錯誤和片面的概念,甚至在學術界也很難消除。其實我本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也得益於我的研究生導師譚其驤教授,他當時在主持修訂《中國歷史地圖集》,主張歷史考證要實事求是。舉個例子,過去的歷史教科書都強調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派衛溫、諸葛直到了台灣,以此證明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卻從未講到衛溫、諸葛直去的目的是什麼。老師讓我們查閱史料,一看才知道他們是去擄掠人口的。書本以此證明大陸跟台灣從那時起就是友好往來,這一方面是歪曲歷史,另外對促進兩岸統一也沒好處。1986年我參加了美國的亞洲學會年會,會上一些台灣的學者跟大陸學者發生了爭執,台灣學者質問:如果這是中國的土地,為何還派人去擄掠人口?當時的大陸學者一臉茫然。所以某些我們自以為正確的概念,有時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當然,任何國家的教科書跟學術研究還是有別,它體現的是國家意志,為了符合主流的意識,也都會有所選擇、有詳有略,但這裡有個前提,即不能歪曲事實,不能片面地戲說歷史,這是教科書的「底線」。」

—————— 葛劍雄,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博導,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因為二者的傳統史觀的確具有不同。

二者的共同點(「可相提並論性」)在於二者都形成了文化圈

二者的不同點(「不可相提並論性」)在於中國有一個主體民族,中華文明史、政治史就是以其為中心的歷史。即使中國有回滿蒙等少數民族,但他們中華文明圈中的地位,「很顯然」和英法德等等民族在歐洲文明圈中的地位不是一樣的概念

因此,歐洲歷史出現了怪象:英國人講歷史不從森林之子的巨石陣開始講起,要從古希臘開始講起?德國人講歷史不從內布拉星象盤開始講起呢?俄國人人講歷史不從棺槨假說(Kurgan hypothesis)開始講起呢?

學啥古希臘語啊,德國人為啥不學前日耳曼語底層(pre-Germanic substratum),俄國人不學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之類的?為啥德國凈出些研究古希臘的學者?

總結下來就是,中華文明的擴張是文明和民族的雙重擴張。而「歐洲文明」的擴張,僅僅是文明的擴張,擴張到了不同民族中。

所以光翼君,你現在應該理解中國網民質疑歐洲歷史,是在質疑啥了。他們在質疑英法德俄等民族論及自己的歷史時要談論古希臘,在他們眼裡這種行為屬於「認爹」

細深究的話,還有更要命的內容。比如以下兩點

1,「小亞細亞」是不是歐洲?

2,「歐洲古典文明」是怎麼來的?是「歐洲遠古文明」發展而來的嗎?並不是,歐洲古典文明的先民是歐洲遠古文明的毀滅者,他們的誕生更多地受到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

退一萬步說,即使是歐洲古典文明時代,歐洲文明就沒有受到中東影響嗎?不是吧,基督教是怎麼來的呢?

但是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已經是打死都不屬於歐洲的東西了。

聰明的你肯定發現貓膩了,我上文說中國有主體民族和大一統帝國,歐洲沒有。

有人說歐洲有羅馬呀?關鍵就在於羅馬,tm的就沒打算統一歐洲,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代表全歐的帝國啊。從羅馬到歐洲,從「重心在歐洲的環地中海文明」到「歐洲文明」,已經有一次概念的偷換了。

這已經不是「歷史之爭「了,這背後已經是濃濃的意識形態之爭。歐洲人自己都莫衷一是,也就沒有必要在乎中國網民的意見了吧


吃瓜群眾隨便扯幾句

先說下「假文物」的事情吧。文物造假哪裡都有,《鑒寶》都多少看過些吧,裡面假文物不少吧,但總不能因為出了些上周造的「西周文物」,就把西周史一棍子全打死吧。

再說文獻的事

首先說下文獻的流傳問題吧,這點上我和 @lbq @Manolo 一樣,推薦大家去讀《抄工與學者》.

再說下史料性質問題。有人說,你看希羅多德寫得如何如何不靠譜,靠他的書研究出的歷史,怎麼會站的住呢。希羅多德寫東西不靠譜?那當然,這點不僅你知道,學術界也知道,不僅近現代學術界知道,古代文人圈就已經這麼覺得了。古典時代,大家就已經開始將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對比,認為相對於後者,前者就是個文人罷了。

學術界一直對希羅多德的文字保持警惕,用各種方法為其著作的史實做糾正的工作也一直都有。懷疑派是不是以為,歷史學就是對著史料照抄?懷疑派批評西方學界如何如何,那西方學界圍繞希羅多德的《歷史》展開的各種研究,懷疑派到底了解多少?是不是讀了點希羅多德,聽說了些關於希羅多德的不可靠的傳聞,就可以連帶著把整個西方歷史學界都否定了。我不知道只因為一個古典作家的記載有些不著調,就把整個的古典世界史與古典歷史研究界全否定,這種論斷是否恰當。

再者說,古典史家那麼多,這個問題底下懷疑派死揪著人希羅多德不放幹嘛?波利比阿呢?修昔底德呢?塔西佗呢?

《史記》的靠譜程度都有所耳聞吧,蘇秦張儀來自兩個時代的有趣靈魂都能在太史公筆下撞到一塊去,其他槽點也不少。《竹書紀年》也真偽存疑吧,《戰國策》的可信度也值得警惕吧。但總不能因此吧周秦歷史給否定掉吧。大家一直都在很努力的梳理史料,考定史實,中國學界如此,外國也如此,只是國人了解的比較少罷了。

當然,有人也可以繼續質疑,我們的古代史有大量的地下文物佐證,然而——外國也是啊。各種的古代遺迹不勝枚舉。

有人會說,你肯定要說那些出土的紙草文獻了吧,幾千年過去了,那東西怎麼可能保存下來。面對這些質疑者,我到想反問,對於這些文物的出土環境,出土過程,你們有過多少了解?

如果僅從年代久遠和材料脆弱,就想當然的認為文物造假,那同理,包山楚簡,長沙子彈庫帛書,里耶秦簡是不是也是假的呢?可不是所有的簡帛的保存環境,都像懸泉置那樣

有人會說:紙草文獻造假這事確實出過。沒錯,當然出過。但因為幾次造假事件,把所有出土紙草文獻全部否定,不合適吧。我國也出過簡牘造假的事情,但因此就把所有的出土簡牘都說成假的?肯定不行吧。

如果你還不信,那好,只能祭出碳十四大法。如果你覺得檢測結果是假的,請拿出證據。

再者,文物史料很豐富,又不是只有紙草文獻,還有很豐富的碑銘啊。這是一直很重要的文獻,而我似乎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有人在這個問題下面質疑這個,我來冒昧的揣測下,質疑派是不是讀書少,不知道碑銘文獻的存在?

這也就牽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懷疑派張口閉口「西方學界」,可是,他們對西方學界到底有多少了解?懷疑派的標靶是西方學界,可懷疑派拿出的「敵人肖像」,要麼些是地攤理論,要麼就是在學術界內部早已過時的,被人反駁,拋棄的成果。我在底下的答案里,竟然看到了古典時代以色列地區歸希臘人統治的神論。每次看到這些,我都想問:你們真的在反對西方學術界?認錯人了吧?人家可真沒說過這些。

在懷疑派眼中,古典時代的歷史似乎已經被「西方學術界」清楚,連貫的「研究」了出來。可根據我的閱讀經歷,學者們說「對於……,現有的材料很匱乏,我們只能知道……」以及類似的話,實在太多,如羅馬的王政時代和希臘的黑暗時代,學界對此一直了解極少,也從來直言不諱。

建議那些懷疑派在寫答案時,先把自己閱讀過的古典歷史的學院派著作列一下。

有人或許會問:你們這些「學院派的徒子徒孫」,怎麼不拿些乾貨上來啊?可問題是,要把古典文獻的流傳過程講清,把現在比較重要的考古遺迹介紹下,把各種史料的研究成果講清,這工作量換算成紙質書,能寫大半本牛津字典那麼厚是可以的,然而——我懶啊。

大家愛好各有不同,不能強求大家都對古典歷史有多深的了解,但還是請大家對學術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最後,與大家分享下高老師反駁何新的《學術義和團的勝利》。現在市面上對希臘古史的質疑,大都出自何新,對於對希臘歷史缺少了解,而又沒有太多時間與興趣學習希臘古史的朋友,可以花點時間把這個讀完,全當學些行走江湖,學一兩招簡單的「防身之術」了

http://m.aisixiang.com/data/98659.html


@胡仙君

你給我過來好好看清楚,這一頁罵的是張義潮?

哦原來用一張圖就是罵,那你中國不是被罵了無數遍?

然後我一條一條來,我特么真的看不下去,你就放你的黑屁吧。

來來來,冉閔是吧。

冉閔你也吹?

言盡於此。

這是我截的人教版必修二的歷史書:

這叫沒講?這叫沒講?

這可是你的原話:不給史實,洗腦嚴重。

來,這是你原話

這是高中歷史必修①希臘民主的結論:

這是高中歷史必修②關於經濟危機:

你臉呢?

先更新到這裡,我現在沒空,有空再更。


@AlgorithmBird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12887/answer/202342160

哈哈,這段答案和下面評論簡直亦可賽艇。答主看來學識不少,但恐怕也很難解釋通透目前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於西方文明和歷史的輕視,只能用一部分人沒法建立情感上的認同來解釋。我來打個圓場吧…

我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中國的資產階級目前處於上升期。」高的利潤回報率和對於資本更廣闊的市場的貪婪渴求,使整個社會都對中國的資本主義充滿信心,相應地也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明充滿信心。我在很多回答下表明過,資本主義和現代民族國家就是一體兩面的有機整體,現代民族國家不過是資產階級對內建立統一穩定國內市場,對外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的暴力工具,若要強化資產階級在社會的統治地位,那麼去階級敘事和強調超階級民族統一體就是必須的。而超階級民族的歸屬感來源於對本民族血統上的和文化上的回歸。尤其在壟斷資本主義初期,市場資本利潤率依然很高,資本擴張前景依舊巨大,那麼在「貿易跟隨旗幟」的指導下,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必然在社會層面上誕生出對本民族的高度自信和由此產生出的對民族文化甚至血統上的高度自信,民族主義和資本帝國兩者相輔相成。德二如此,昭和亦如此,美帝?哈哈,美帝沒去過,但美帝高中歷史教的是啥,還用說嗎…

有人會不認同我說的,那麼我們來點簡單的——看反例。20世紀初的中國知識界和最普遍的文人階層,對於中華文明的看法,恐怕和今天下面評論里的「中華文明最優論」的小年輕們態度一致,只不過內容反過來——「什麼?你敢說西方(尤其是盎撒)文明不優秀?你是睜眼瞎嗎?」今天——「什麼,你說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不應統治世界?你是漢奸吧!」有人可能會講那時中國行將亡國,但說實在的還是中國的資產階沒有發展起來嘛,再讓我舉例,80年代的「河殤」,中國依舊對包括華夏文明在內的大河文明嗤之以鼻,這時可不是亡國哦,人們聞到了8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快速發展的味道,聞到了利潤的氣息,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蠢蠢欲動了,但資產階級依舊沒在本國發展起來,所以還是會產生西方文明優越論。

第二個反例,一共期間,我們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進行階級解構,因此儘管國家發展欣欣向榮,但從未產生過對任何一個民族,哪怕是很小很弱的民族的貶低,也從未產生過對本民族的自豪,我們自豪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而不是什麼孔家店裡的儒學正統。

所以民族主義(或者叫民族自豪感?)的抬頭並不取決於國家發展強弱,它只取決於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強弱。

所以這位答主我是很認同你的姿勢水平的,但說實在的,感情認同是表面的東西,文化思想也是表面的東西,只有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才是根本的內涵。

此處再補上一段中東中亞歷史的問題,中國民眾對此的看法不過是一群綠綠殺來殺去,尤其是當下反綠情緒高漲,中東西亞歷史更是除了少數愛好者和專業研究人員沒有人去碰的都東西,誰會去關心雅爾穆克河谷戰役和卡迪西亞戰役?誰會去關心曼奇科特戰役?誰會去關注安卡拉戰役?又有誰會去了解古蘭經和它背後的貝都因部落經濟構成和社會結構?至於提到中東歷史,人們下意識的就是綠綠,而實際上誰會知道伊斯蘭文明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它是兩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猶太文明以及希臘化和拜占庭的共同糅合的後代?伊克塔制和西歐分封制有多少類似?地中海文明圈互相影響有多深?沒人在意,對中國普遍民眾來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史和外國史,外國史只有英國史和美國史,然後現在西方歷史又不存在了,那麼世界上就只有我中華文明是文明人了,其他民族都是野蠻人。這話是不是聽著耳熟?沒錯,不止一位西方文人或政客表示過,東方或亞洲野蠻人是沒有歷史的。呵呵,民族主義或部落主義啊…也就是這樣了,烏鴉站在豬身上,光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社會的普遍認知取決於社會的發展階段。用馬列主義的觀點來說就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即為社會的整體意志。」

說這麼多呢,並不是為了雙方各打20大板,而是在說,現代工業文明是脫離各個傳統文明的全新事物,由此基礎上的馬列主義更是碾壓所有東西方傳統價值——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中華傳統文明和西方傳統文明,都是垃圾。

這一波的資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看來已經發展到頭了,保守力量和民族主義都在抬頭,這一點近些年的政治和經濟走向已經明確了。而這也說明了,資產階級的國際主義是根本行不通的,資本主義內在固有矛盾解決不了,早晚這套體系會出問題。而回到傳統的民族主義和保守的「部落主義」肯定是倒車,這也是不行的,那麼剩下的只有一條路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關於這一點我很多答案也有講,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關鍵詞就是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生產資料公有制、階級鬥爭和世界革命。

(本來想寫個評論,一不小心寫多了,那就當是答案吧,有點跑題,各位將就著看。)


因為近代以來一些人把歐洲古代歷史吹上了天,而且也確實抓到了一些造假的案例

比如克里特島上的克諾索斯宮,這是現代人假想的復原圖:

這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遺址景象:

看起來比同時代那個二里頭遺址的宮殿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這經常被人用來論證西方文明在三四千年前就遠遠超過了中國

可問題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克諾索斯宮遺址,很大程度是近代人充滿想像力的復原,給遺址加了許多自己想像出來的元素,比如上面的紅色柱子和壁畫

米諾斯悖論

而且同時代的中國也是有巨大的石質建築的,比如石峁古城:

也有發現過壁畫殘片:

並且,古典希臘之前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本質上也是受埃及和西亞影響的衍生文明,站在了埃及和西亞兩個巨人的肩上,而中華文明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是外來文明創建的

又比如在中國網路上知名度比較高的《魚鷹社》復原的一系列古代軍隊形象,其中也有許多蛋疼的錯誤,舉兩個最極端的例子:

1 有關古代中國軍隊的一幅紅巾軍大戰蒙元騎兵的復原圖:

D:紅巾軍起義,約1350年

D1:蒙古騎兵

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中保存的一幅明朝繪畫展現了這身蒙古人的裝束,相比於傳統的毛皮服裝它更能適應中國中部的潮濕夏季。後來,明朝皇帝們要求他們的蒙古臣服者採用漢族服裝的法令並沒有完全得到執行。裝飾著紅纓穗的馬具也與明朝時期使用的樣式類似。

D2:紅巾軍的起義者

由大量農民組成的紅巾軍在最初作為區別自己身份的標誌只有他們的紅色頭飾。圖中這名男子沒有任何武器,不得不依靠各個秘密社團中傳授的武術技藝來保護自己。一些權威人士相信中國北方徒手武術中著名的高踢腿最初是為了對付蒙古騎兵而發展起來的,由於蒙古人騎馬時採用短馬鐙,所以在受到重擊時非常容易從馬上摔下來,進而成為步兵們的靶子而很難逃脫。

這是中國功夫的腦殘粉啊,你相信元末起義軍大部分人都是空手的,就靠武術把蒙古人趕回老家么?

而且元末的軍隊也不至於寒酸成這樣啊,這個蒙古騎兵的原圖是一幅狩獵圖,狩獵的時候當然不用穿盔甲和重武器,但不代表上了戰場也不需要

2 《羅馬的敵人們:西班牙的軍隊》

裡面有這樣一幅復原圖:

注意右上角那個騎兵,以近戰的方式拿著短矛,後面還掛了一面盾,馬身上有鎖子甲,甚至包裹到了馬腿外側,然而頭部卻沒有鎖子甲防護;騎手的腰部也有鎖子甲防護

相關說明(注意關於騎士的粗體字):

B1、B2和B3:伊比利亞武士,公元前2世紀末

這些人物的形象復原依據了一些來自位於巴倫西亞的利里亞的陶制碗型瓶上所顯示的證據。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瓶子上描繪的複合式胸甲在軀幹部位採用了鱗甲,其下端則為青銅環或鐵環製成的鎖子甲,或者可能代表的是用細莖針草織成的難以戳破的厚墊子。所有這些人物中只有B1人物使用了帶羽冠裝飾的頭盔,這可能意味著他是名隊長。我們將他描繪成攜帶一支鐵制重標槍(soliferrum)的形象:瓶子上的繪畫還清楚的顯示了長矛、falcata(類似於反曲刀的一種武器,譯者注)和傳統的凱爾特式scutum盾的存在(參見圖B2)。許多古代繪畫中都表現了與圖B2人物使用頭盔盔頂類似的「鋸齒狀」或「梳子狀」盔頂,圖中描繪它為用鱗甲片製成的或是覆蓋其上的,當然其材質是屬於臆測。圖B1還提示我們和許多同時代的歐洲文化一樣,西班牙人也會取走敵人的頭顱作為戰利品。圖B3騎士所騎的馬匹裝備的鎧甲應該類似鎖子甲,馬前額則佩戴具有標誌作用的裝飾物(可能是彩色的毛料製成的);馬腿護甲的細節也保留在了陶瓶繪畫中。

這組人物應當代表了當時的精銳武士,無論鎧甲還是裝備的水平都是如此,而他們很有可能是作為「輔兵」(auxilia)在駐紮於西班牙的羅馬軍隊中服役的。當然他們也可能代表的是地理範疇上的那些埃德塔尼(Edetani)或Contestani部落的武士。

然後,我們看看這個騎兵在陶器上的原畫是什麼樣的:

首先,原畫中騎兵是以投擲標槍的手勢拿著短矛的,在復原圖中卻成了用近戰的手勢拿著;原畫中騎手兩腿都在馬的一側,不利於近戰,但利於快速下馬,復原圖中騎手兩腿在馬的兩側;原畫中沒有盾牌,復原圖中卻悄悄在馬背上掛了一面。種種改變刻意在營造一種「這是近戰騎兵,不是投擲騎兵」的氣氛

其次,原畫中騎手腰部的防護,我覺得應該是織物,而不是鎖子甲,因為一方面,這是分層的,每層紋理不同,而鎖子甲是連成一體的,各部位紋理應該一致;另一方面,下面有流蘇,而鎖子甲不可能作出流蘇來。可能復原者也發現了流蘇的問題,於是復原圖裡騎手先穿了一件有流蘇的織物裙子,外面再套一件鎖甲裙。這件鎖甲裙完全是空穴來風,而且仍然沒有解釋原畫中的分層問題

然後最大的槽點來了:關於復原圖中馬身上的鎖子甲。復原者認為馬身上的紋理是鎖子甲(就跟人物腰部的紋理一樣),可能他也意識到如果把馬腿整個包上鎖子甲,馬就沒法跑了,所以在復原圖中,只讓馬腿外側有鎖子甲,馬腿內側和馬的腹部沒有(事實上馬的下半部分利用了另外兩個人物的遮擋,故意做得很隱蔽,含糊其辭,比如馬的小腿外側我也不能確定有沒有鎖子甲)

可是這樣一來就和原圖不符了,因為原圖中馬左側的兩條腿,腿內側的紋理和身上的紋理是一樣的,也就是這紋理如果是鎖子甲,那麼應該是緊緊包在整條馬腿上,而事實上這樣是不現實的,所以這紋理並不是鎖子甲,我認為就是馬的皮毛,這匹馬是光著身子的,唯獨頭部有個面罩,並且這個面罩我認為也是軟質面罩(布、皮)而非硬質面罩(銅、鐵),證據是面罩在連接馬額頭上的花朵裝飾的地方有凸起

於是,原本一個腰部只有織物防護,騎著光著身子,就有個面罩的馬,手持標槍,兩腿在馬的一側,說不定扔完標槍就要下馬近戰的輕裝騎兵,愣是被複原成一個腰部和馬身上都有鎖子甲防護,拿著近戰用的短矛和盾牌的重裝騎兵,比同時代馬光著身子,人沒有頭盔,穿著僅僅保護胸背的,看顏色疑似皮甲的西漢騎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也是魚鷹社的圖):

再上一張抗戰游擊隊風格的戚家軍的復原圖

B:戚繼光的部隊,約1560年

以戚繼光自己的手繪說明畫冊為基礎繪製的這幅圖展現了一組在戚繼光的領導下擊敗侵擾南中國地區的倭寇的農民軍的形象。他們沒有盔甲,穿的實際上是中國貧下階級日常穿著的服裝。圖B1人物的武器只是簡單的竹木,但保留了上端的分叉。它的作用是絆倒敵人,隨後跟上的長矛手會立刻上來解決敵人。至於戚繼光部隊的旗幟圖案則都是來源於民間傳說和占卜術中的一些元素。

圖B2人物顯示了基於戚繼光自己設計的一個特例。早期的明朝軍隊規定紅色服裝是精銳部隊和騎手穿著的,但如圖所示,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堅決地執行。

幾年前火過一陣的關於羅馬年產鐵量82500噸的梗,當時我也是探究這個問題的參與者之一

再議羅馬鐵年產量82500噸【歷史吧】_百度貼吧

維基百科上說古羅馬年產鐵量82500噸 - 歷史討論區 - 騎馬與砍殺中文站論壇 -

The invention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mining, namely hushing and ground-sluicing, aided by the ability of the Romans to plan and execute mining operations on a large scale, allowed various base and precious metals to be extracted on a proto-industrial scale.[78]

The annual total iron output is estimated at 82,500 t,[79] assuming a productive capacity of c. 1.5 kg per capita.[80] Copper was produced at an annual rate of 15,000 t,[81] and lead at 80,000 t,[82] both production levels not to be paralled unti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83] Spain alone had a 40% share in world lead production.[84] The high lead output was a by-product of extensive silver mining which reached an amount of 200 t per annum.[85] At its peak around the mid-2nd century AD, the Roman silver stock is estimated at 10,000 t,

這是某個外國學者的結論,演算法是從羅馬控制的英格蘭地區的產鐵量和人口數量推斷出英格蘭地區的人均耗鐵量1.5KG,然後拿這個標準套到整個羅馬帝國5500萬人頭上,所以推斷出82500噸

多麼不靠譜的推斷方式啊


不說多的

有幾個國人可以不去百度能回答以下問題

啥是銀板協定?為啥要簽這個?

海上民族是啥,他們幹了啥?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因為啥打起來的?

馬其頓人是希臘人嗎?後來他們擊敗了什麼軍團統一了愛琴海?

亞歷山大和波斯開戰原因是啥?

繼業者是啥?有幾個?

皮洛士為啥要西征?皮洛士勝利啥意思

羅馬的同盟者是啥?同盟者戰爭為啥打的?

迦太基是希臘人嗎? 新迦太基和迦太基啥關係?

啥是費邊戰術?

亞洲的凱爾特人咋來的?

埃及托勒密王國是個啥樣的王國?

羅馬的蘇拉和馬略的矛盾是啥?為啥他們互相會打起來?

最後

中國人最早見到的希臘人政權是哪支?

這種對於西方古代史愛好者幾乎常識的問題,對於普通人簡直是陌生了不能再陌生了,再被某種情緒化語言帶下,就真覺得啥都是假的咯。


民科群體多樣化乃是廣大民眾文化水平提高的表現,不能理科生天天跟民科打嘴仗讓你們文科生看笑話,你們也要活動活動。


先拋開何新先生這樣的投機家之流,這種人基本上是帶著目的去做這件事情的。

然後我們來看「真實性」這個詞,你要如何定義。首先,不存在絕對的真實,即便是一手材料,也不能保證絕對的真實。所以這個真實性就只好落到了歷史邏輯上面的合理性與否。那麼就這一點而言,質疑這點的人大部分反而是缺乏了解,要麼被逆向民族主義者忽悠過,要麼正在被何新之流忽悠。這種人不光可能在西史問題上被忽悠,照樣可能在其他的問題上被忽悠。

說到底:不看學術著作,不思考邏輯上的合理性,最後反而得到了南轅北轍的效果。

(謝謝 @伏里阿兄對於何新觀點的講解)

(解釋一下:下面一段重點是在諷刺知乎上有些類似回答抽忽視了希臘化的地中海世界這個關鍵點,而他們不承認這點,就無法解釋羅馬統治下的地中海世界,自然也就會無法解釋後面的一系列東西)

比如,按照一些人的觀點來推算:羅馬帝國豈不是宛如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然後瞬間達到我強漢的水準?如果繼續「考證」寫本《羅馬偽史考》,那麼我們是不是又該討論,西方為啥又是像從天上掉下來一樣瞬間達到/超過了東方的水準?豈不是又要寫本《西洋中古史偽史考》,然後。。。。。。。然後由這種邏輯推算出來的發展速度的「巨大」差異,該歸結於啥?我想,他們才是最辱華的人吧。

@M3小蘑菇 兄說的也是一個方面,就是八十年代的很多思潮裡面,對西方鼓吹過度,對古典文明與文化鼓吹過度,帶來的這種反彈。

關於上面 @王言和YahyaShah 兄所說的情況,其實是一個理解上的誤區,就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現在的這種地理上的歐亞非的劃分,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毫無意義。還有一點,談論他們的歷史其實是追溯到羅馬的影響,然後再由羅馬談到希臘,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明明很好理解的。


疑古是幌子,背後並非出於治學的居心才是問題需要關注的。

散養的野生國師仁波切們需要滿足某些自詡「人民」地日益增長的民粹主義星辰大海需求唄。

「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當代史就是在輸出ZZ價值觀。群體克奇的癲狂氛圍里,政治投機掮客用一些外界看起來驚世駭俗的觀點來博取青睞,歷史上有跡可尋的也太多了。遠不消春化的玉米,近點還有甲申三百年和海瑞罷官。

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跟准上面的步調被"欽點",呵呵。


我有幾點要說的:一西方沒有連續性且高可靠性的史書,尤其是官方史書欠缺,二西方考古中,很多考古遺迹中連文字都沒有挖掘出來,而西方歷史學家將現在各種已知的或猜想的歷史牽強附會到上面去,顯然先射箭再樹靶!三現在的西方歷史關於古代的記載往往可靠性存疑,如中世紀沒有提到過的任何東西,文藝復興後立馬湧現出來了!四現在西方考古往往是挖到什麼東西然後貼標籤,而很多挖到的東西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西方學者的猜測!


你以為只對西方歷史下手?乃易污。疑古派、古史辨派等等,連中國的歷史都要解構、質疑、重新詮釋的。放心,他們不是只跟你英國過不去。


事實上我們不是懷疑歐洲的古代史,我們懷疑的是一切除了中國之外的古代史。

打個比方吧,一家公司賬目清晰,有專門的會計部門和賬本管理,每一天的現金流水都一清二楚科目明確;另一家公司想起來就記一筆,還不一定是誰記的記在哪裡,可能是門衛記在歌詞本里的。要是你只接觸過第二種公司也就罷了,你一直在跟第一種公司打交道,忽然給你第二種公司的賬本,你也懷疑這玩意的靠譜程度吧?

中國的歷史發達到什麼程度呢,至少從公元前403年起,每年每個月發生的大事我們都有明確記載,每個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卒籍貫履歷職位都一清二楚,甚至他們寫的重要的信的內容都能讓中學生原文背出來。這是一個連貫的、相互佐證的、自我標明以記載真實為使命的完整體系。你可以質疑某個歷史細節,但你無法質疑整體的邏輯。

你閉著眼挑個數字,我們就知道那年中國發生了啥,往前往後因果影響人物言行,前233,111,678,1234;隨便挑隨便選不限制。公元前500年前的東西沒有精確記載,但有這一個體系做參考我們可以很好的做個估計。在這種網狀結構下,大部分事物至少是表面精確的。

而歐洲史或者說中國之外的一切史都太過單薄了,孤立片面而偶然。我們不清楚之前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只知道據稱某年發生了某事。恕我直言,中國歷史上有太多把自己異想天開的玩意宣稱成古代秘密記載的人物了,多懷疑國外幾個也不費事。

忽然某個地方就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文明幾個偉大的人物,還沒過去一百年呢,這個文明又銷聲匿跡不再主導地區發展了。我們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是怎麼沒的,那我們只能懷疑這個記載是有問題的。


歐洲對文明的標準就是文字,所以歐洲文明的根基就是古希臘羅馬那些典籍,

列舉一堆近代人寫的綜述封面,就能說明古希臘的典籍是真的?

大多數中國人『讀外文資料少』,就能說明古希臘的典籍是真的?

何新是蜥蜴人,就能說明古希臘的典籍是真的?

中國義和團多,民族主義泛濫,就能說明古希臘的典籍是真的?

貼一大堆鋼筋修復過的所謂古建築圖片,就能說明古希臘的典籍是真的?

中國假如二戰戰敗被日本亡國,就能說明古希臘典籍都是真的?

還有些人,冠冕堂皇羅列幾大條『幼稚病』『純屬讀書太少』『跟風黑』『把歷史當政治』,這些和古希臘典籍是真是假有毛線關係??

顧左右言他很有意思?

此問題下面大多數答案到底答的是什麼?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因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大作公元前後的遺迹很難尋覓,於是很多人便退而求其次搬出來《沉思錄》這類公元初的羅馬著作。看看據說公元180年著的《沉思錄》是怎麼出現的:

公元後180年到900年,一片空白,提及此書的一個字都找不到。此書怎麼流傳,手抄本還是羊皮卷還是紙草,由誰保存一概未知。更不用說多少卷這類更細節的問題了。

約公元900年,一位拜占庭學者Arethas of Caesarea,發現了此書的手抄本,並且愛不釋手。雖然此人說在他之前有人提過此書,但所有今天能看到的拜占庭關於此書的記載都在此人之後。

約公元1300年,《沉思錄》的殘片開始大量出現在西方

1559年,沉思錄印刷版出現。

除此以外就是一堆19世紀埃及的垃圾堆里翻出來的紙草。

古希臘羅馬典籍的特徵是什麼:1,大多都是公元八九百年才有提及。2,只有二戰前發掘出的幾片殘片或者是古董商購買的紙草,幾乎都沒有進行過C14檢測,並且發掘地點都極其詭異(好,我就退一萬步承認有殘片的書都是真的,那看看有多少書連殘片都沒有的)。

典籍和文物不同。典籍最重要的是流傳軌跡,就是某本書在某個年代是以什麼樣的形式什麼樣的版本存在,這些版本是由誰編纂整理保存或者什麼機構維護的,版本之間的區別等等。

因為書籍不是金子做的,埋在地下不可能千年不朽,放在圖書館不可能千年沒人見過沒人傳抄。中間隔了900年沒人提及,然後突然冒出來,這是什麼神書??

相信這種能夠穿越時空的『神書』存在,和相信王林的氣功有什麼區別?怪不得中國各種大師那麼有市場。

另外,八九百年憑空冒出來的某書上署名柏拉圖就是柏拉圖寫的?按這種邏輯《黃帝內經》還署名黃帝寫的,那就是黃帝寫的了?還爭什麼夏朝?黃帝時代的書都有了,還用扯夏朝?

作為對比:

  • 《戰國策》據說西漢劉向採集先秦資料編訂(公元前50年左右),馬王堆漢墓(公元前170年左右)出土的戰國策所依據的底本有11篇和今天的《戰國策》相近。今本共33卷(北宋曾鞏所訪求校訂)
  • 《老子,是新出文獻中出土次數較多的書之一。簡帛古書中已有四種《老子》:抄寫於戰國中期的郭店《老子》簡(以下簡稱「郭簡」)、抄寫於西漢初年的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以下簡稱「帛甲」)、抄寫於西漢早期(約在文帝時)的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以下簡稱「帛乙」)、抄寫於西漢中期的北大本《老子》(以下簡稱「北《老》」)。西漢末期嚴遵所著《老子指歸》分為七十二章。八十一章的格局大概是在東漢時代形成的。就篇內各章的次序來說,帛甲、帛乙跟今本有三處不同。
  • 《史記》東漢漢書藝文志上多少章多少卷寫得清清楚楚。更何況,史記里的一大半根本就不是司馬遷原創,都是抄自春秋,國語等書,都能對得上號。抄本也有六朝的抄本殘卷(《史記集解張丞相列傳》殘卷、《史記集解酈生陸賈列傳》一卷)(公元四五百年)。之後的唐宋抄本記載等等更不用說了。逐字逐句對比都不成問題。希臘那些典籍在公元四五百年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多少章多少卷?拉丁文還是希臘文?誰能說得清?
  • 《莊子》張家山漢墓(前180年左右)阜陽雙古堆漢墓均有出土(漢朝初年離戰國只差十幾年,而莊子的斷代就在戰國)。《漢書·藝文志》載當時存有52篇。魏晉時代,《莊子》一書除了孟氏、司馬彪註解的五十二篇本外(孟氏注已佚),還有崔譔和向秀註解的二十七篇本,郭象的三十三篇修訂本,以及李頤集解的三十篇本。《隋書·經籍志》記載:《莊子》三十卷、目一卷晉太傅主簿郭象注。之後的唐宋,略。

古希臘的任意一部哲學著作在羅馬時代是多少卷,在拜占庭時代是多少卷,保存到現在的版本和歷史上哪個版本最接近?

整天就在那講西方抄工的故事,就這麼幾個最基本的問題,此樓里有誰回答了???


先問是不是。哪些人疑了?疑的是哪塊歷史?

什麼都不說,你到底想知道什麼呢?


個人主觀觀點,不一定正確。

因為歐洲歷史的發展規律非常的不同於中國歷史,所以對中國文化有喜愛,信任和崇拜的人,缺乏對歐洲歷史情感上的認同,理解和接受。而且很多發此言論的學者,很多其實水平真的不咋的,就拿何新來說,你真的覺得一個幾年間之內,就說能博古通今,經濟,歷史,各種領域,都掌握的人,值得信任嗎?說句老實話,不是我以愚笨者的心態揣度聰明人,我真的覺得這就是一種高度的自我膨脹和本質上的無知。而且那些人並沒有真正的歷史學素養,過度看重歷史的情節和事件,但是本身上來說,歷史學的核心還是對除此之外的經濟,社會,時代背景下的思想之類各種東西的研究,而很多中國人脫離這些歷史的本質,去追究歷史事件的細節,覺得故事講得通和精細,就是有歷史,實在是落了下乘。另外,一部分人有一種追求功利和名與欲的心理,渴望搞個大新聞,盲目相信自己的智慧和理解,覺得自己能夠靠著詭辯式的邏輯推導主流的理性的觀點,然後一朝成名天下知,開宗立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在生活中得不到自我的滿足和快樂,尋求精神上的自我價值的認可,追求標新立異,希望能夠憑藉「自己和別人不同」這樣的態度來滿足自己,也並不是很少見。但是無論怎麼樣,這世界上有人不相信疫苗,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圓的,最後也是人類多樣性必然的結果啊,那些不相信西方歷史的人,不見得就冷漠,或者性格惡劣,沒必要因為一個地方觀點的不同,就催生厭惡和仇恨。


推薦閱讀:

你看到的同時代美國的青年與中國青年有哪些不同?兩個提供給社會給於年輕人的機會與空間、活力與文化存在哪些差異與差距?
為什麼不同意識形態國家存在對立?
人類處於物種危機時,該如何對待LGBT、丁克、獨身主義群體,尤其是有生育能力卻長期單身的人?
科學和政治有什麼聯繫,到底誰在影響誰?
女權主義/女性主義有哪些流派?

TAG:歷史 | 社會學 | 歐洲歷史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