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開悟前的修行。?

該……


蟹邀

這個時代,我們嚴重缺乏的是腳踏實地講經說法的弘法者,而不是冠冕堂皇的大殿和神廟。所以我只給你推薦一個師父: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其他的人師,說的和佛一樣你可以尊他為師,信仰真理直至開悟。否則勸你轉身離開,不要跟風。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再換言之,其實能幫助你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大家都知道,科學是求真,宗教是求善,藝術是求美,而人文是求愛。

但宗教的大道所言善並非小善,而是無我方為善。你看民間可以曲解真意百千倍,你還從什麼眾,隨什麼大流。

我對你的提法也頗有微詞:關於開悟前的修行?你就直奔開悟去就是了,不要給自己設限制,無論遇到的是陽春白雪,或是挑戰磨礪,都不局限自己。什麼前中後。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你需要做的是想想所謂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風雲雨霧都是怎麼來的呢。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樹木花草、風雲雨霧,這些有什麼區別和共性呢。

千百年來高僧大德一致承認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不是沒有道理的。

《楞嚴經》雲【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我想和大家分享第三個視角(它來自瑪雅曆法),它就是「Everything is perfect.」 一切都是完美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件事情都被貼上各種二元對立的標籤,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成功的失敗的等等。其實經歷無所謂好壞,就像我們為了學會騎自行車而摔過的那些跟頭一樣,所有的發生和安排都是必要的道途,所有的經歷和體驗最後都是靈魂成長的祝福和禮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白居易 &<放言&>


找個靠譜的師父,比啥都重要。

都覺得自學考不上清華北大,但為什麼都覺得自學能成佛???


就像一盆渾水,要讓渾水變清唯一的方法就是靜靜地放置,因為水性本來無雜無染,其性本清,泥沙與水本來不溶,因動而渾濁,因靜而水泥分離,現出水性。放下一切修六度萬行,才能窺見心性。一切有所求都是將水攪渾的波動,包括求開悟。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謝邀。

開悟前修行,積功累德,等待開悟。

開悟後修行,積功累德,等待成佛。

如何積功累德?

「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摘自《佛說大乘金剛心論》)

如何修行?

坐禪,誦經。

修行的核心:戒、定、慧三無漏學。

修行的目的:斷煩惱,成佛。


謝邀。

無病保養,有病修。

知道自己哪有病不?

有聖崇仰,無病改。

知道照誰改啥樣不?

記得知乎曾經好像有這麼一題:什麼是開悟,開悟以後還修不修?

嗯,不知道啥是開悟,所以不知道開悟以後還修不修。

答:我沒有這個問題。


去看蕭平實的《禪——悟前與悟後》,網上有下載的。


推薦閱讀:

魔王波旬去哪兒了,還在他化自在天么?
心經給你帶來的最大幫助是什麼?
如何科學的解釋長期念金剛經帶來的好處?
打坐時出現邏輯思維,對不對?
世界是由貪嗔痴組成的嗎?

TAG: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