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種女多男少的城市是否會從男追女男方買房的局面變成女追男女方買房的局面?

有新聞說上海適齡單身男女比例是1:4,不糾結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女多男少的局面是肯定的,如果長期如此的話,是否會讓男方在局部城市的婚戀市場上慢慢佔據主動,從而出現大量的女追男,甚至是女方買房的局面?

-討論這題的時候大家考慮一下政策好嗎?討論時把在滬非上海戶籍年輕人也討論進去好嗎?單身要持有七年居住證才能買房的問題考慮一下吧。


歐洲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 因為戰爭和大航海等因素,男丁消耗的很快。

而隨著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社會上受過教育的女性卻越來越多。

有一大批出身不高的女性,上了各種女校,擁有了新的知識和思想,但是出身低微,嫁不了貴族。甚至沒地方去工作。

你以為他們就甘心回去嫁給農民和工人了嗎?

沒有。

她們之中一部分人嫁給了軍人,因為軍人是當時底層青年向上的幾乎唯一通道。運氣好的拿到爵位完成階層躍升,運氣差的男的送命,女的守寡。

而另一部分,以及一部分守了寡的知識女青年,她們基本上都去了各個貴族家庭,做家庭女教師,期間或者跟主人,或者跟主人的兒子,糾纏不清。

少數的會嫁給主人或者主人的兒子,完成階級飛躍。 少數的可以拿到養老錢。大多數,也就是作為比較高級的家僕,就此孤獨終老。

簡愛就是其中一員,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屌絲要少做夢,多感謝一夫一妻制。


請不要把因果關係弄反了。大城市女多男少正是男方買房的結果。因為男的買不起房在大城市找不到老婆,只能回家。而女的買不起房還有可能找到有房的,所以會選擇留下來碰運氣。所以大城市女多男少絕非意味著男性擇偶更容易,相反是女性擇偶更容易所以才導致大城市女多男少的局面!


中國人高嫁低娶的習慣造成的,有人科普過:A男娶B女,B男娶C女,C男娶D女。所以A女和D男就被單著了。所以大城市高學歷高顏值有房的土著A女,和廣大山區光棍村土著D男都符合這個定理。

大家就不用為A女操心呀,人家是缺老公,不是缺男人。大城市的大齡未婚A女往多里算加起來也不過百萬級。D男呢?幾千萬!A女的話,人家一高興還可以嫁B男,C男,D男。D男呢,沒得選呀……

大家新聞見過賣給光棍山民當媳婦的婦女。有見過被賣到上海給剩女當老公的漢子么?

至於倒追?上海公園的相親角倒是女多男少,你去逛一圈,看有沒有岳父岳母追上來送房送女兒的?

閑扯一句,被老泰山追著送女兒送嫁妝的,歷史上還真有過。大宋榜下捉婿是也,不過人家那是進土是真值錢呀。有達人科普過,一榜進士只要站隊正確不作死,壽數又夠長的話。致仕時保底都能混個副部級。


說個身邊的例子吧…(沒想到我也有說這話的時候)不是上海,不過有一定參考性。

我表姐研究生畢業以後去了鄭州的一家醫院,月薪一萬多,這在鄭州已經是相當高的工資了。

如果用傳統婚姻的視角來看的話,她算是「娶」了現在的姐夫。姐夫高,白,帥,走在街上很多女人回頭看的那種。他人很好,但可能因為是獨生子,從小家裡比較寵著,性格有點不太成熟,喜歡耍小脾氣。姐夫在鐵路工作,工資大概是表姐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表姐自己攢錢按揭買的,貸款估計也是她自己在還。

我表姐絕對不醜,但是僅看外貌的話跟姐夫差距還是蠻大的。能「娶」到姐夫,很大程度還得歸功於她有錢。而且,表姐家是農村的。要是把表姐的性別反過來,那就是有些女人喜聞樂見,口誅筆伐的鳳凰男逆襲。

但我覺得他們的婚姻挺好的,完全稱得上是幸福美滿。

所以說,我覺得將來男貌女才的婚姻會越來越多。有錢女人看上自己中意的男人,花錢買房買車討好之,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樣的婚姻多起來了,那才是性別平權的大勝利。

而且這樣的婚姻多起來的話,男人也不必非得賺很多錢才能娶到好老婆,打扮一番等把自己嫁出去也是一條靠譜的路線,能活得輕鬆一些。


本著知乎嚴謹的回答習慣,特意去查了一下男女比例失衡的越南,原文如下:

家庭中的卑微地位令女人抬不起頭,經過多年的戰亂(抗日,抗法,抗美),越南的人口長期男女失衡。後果之一就是婦女地位的下降(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所以「越南女人天生吃苦耐勞,而男人就懶得多」似乎就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有外國企業家進到越南開廠時居然發現,很長時間都不能招聘到足夠數量的男工,很多當地男子寧願呆在家裡遊手好閒而讓自己的老婆或者姐妹去賺錢養家糊口。

男女性別失衡的另一個後果卻是一夫多妻現象的出現。雖然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一夫一妻制,但因受近一個世紀的戰爭因素,使國內男人與女人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調,有關政府部門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也因此,越南民間便有了一些特殊的代名詞,比如說稱大老婆為「大米飯」,二老婆為「麵條」,三老婆為「米粉」,四老婆為「饅頭」。至於這些「家常便飯」在越南是否很多,事實上卻是極少極少的。因為在越南一個男人討上幾個老婆那是要有豐厚的家產做前提的。

至於老婆娶多了,男人是否應付得過來就要個案分析了。不過,越南男人是絕對不會像中國男人那樣擔心綠帽子的問題。進入越南,很少看見不戴綠帽子的男人,無論在鄉間小道還是在都市小鎮,隨處可見用氈布做成近似於中國草帽大小的綠帽子。

原來,綠帽子在越南得含義是有別於中國的,越南男人戴綠帽子就是要向外人表明自己家庭盛旺,多子多孫,甚至有錢有勢多妻。或許是受這個觀念的影響,越南市場的綠帽子的價格都要比其他帽子貴得多。

問題要上升到國家的層面談,才有意義,單說一個上海,沒意思。上海的婚戀市場如果像題主說的那麼好,肯定會有大波人來上海碰運氣,就跟淘金熱一樣,可能會出現個討媳熱啥的也說不定,畢竟國內去哪個城市也就是一張機票的事。所以先放結論,就現在的情況看,不會出現大規模女追男然後把房子給你買好了這種事。但是如果全國的男女比例像越南俄羅斯那樣,1:4,勢必社會會變化,物以稀為貴嘛。

但是也別想的太美好,沒有經濟基礎的時候,屌絲從來都不受待見。。。

我們看看,美國大蕭條時期女性的婚姻觀念

在大蕭條衝擊下,美國婦女的婚姻出現新的變化。此時性觀念趨向於保守,大學校園不再是性解放和新道德的先鋒與實驗場所。1936年《好運》雜誌對大學校園的調查發現,節儉取代了嗜酒和性關係,宗教成為校園裡辯論的主要問題。女大學生對婚姻的期望值上升,每5個女大學生中就有3個渴望在畢業後立即結婚。「她們大批地進入大學,但是羞於被看作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她們學習專業,但把巨大的精力放在社交活動上,似乎正在把興趣投入到一種女性全力以赴的事物中——結婚和做母親。」(21) 經濟的蕭條,社會的動蕩,使愛情成了「抵擋孤獨的屏障」(22)。

  大蕭條時期結婚率下降,到1934年才逐漸上升。經濟問題是大蕭條時期婚姻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年輕女性慎重考慮婚姻,有的不得不推遲結婚或不結婚。調查顯示,在從來未曾結婚的婦女中,1935年年齡在25至30歲婦女的比例比5年前的同類者高30%(23)。芝加哥的一位女教師埃爾莎·龐斯利曾經有一個從事商業藝術的男朋友,但「失業就像一塊磚頭擊中了他,而他絕望了」。她辛酸地問:「你知道我這一代有多少人沒有結婚嗎?」(24) 作家梅莉戴爾·勒素爾指出男性失業和經濟困境使許多年輕女性對婚姻失望:「我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她們都這麼說。不要孩子,不結婚,她們自己照顧自己,保持單身。男人現在沒用了,他無法養家。如果他生育後代,他也無法養活他們,他手中沒錢。所以她們單身,自尋快樂。現在生活的風險太可怕了,失敗清楚地擺在生活面前。」(25) 與20世紀20年代鼓勵結婚相反,大蕭條時期社會不再歧視獨身女性,報刊雜誌上刊登了一些婦女在沒有丈夫的生活中找到了幸福的文章,諸如《獨自生活並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之類的書成為暢銷書。大蕭條時期離婚也同樣費用高昂,而且時世艱難使夫婦必須共渡難關,維持家庭更易於獲得政府救濟,此時離婚率普遍呈下降趨勢。林德父女對米德爾敦的調查發現,離婚率從1928年到1933年下降了43%。全國的趨勢也相同,離婚率從1929年每1000人中的1.66下降到1932年的1.28(26)。

  大蕭條對美國婦女的婚姻生活產生了顯著影響。男性失業對家庭是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男性與女性不僅對外的社交在縮減,婚內性活動也在縮減。社會學家米勒·凱莫洛夫斯基對受到大蕭條打擊的中產階級家庭樣本的研究顯示,只有1/59的個案性活動提高。社會學家埃利·金茲伯格觀察到,當丈夫證明不能養家糊口時,「妻子常常失去平衡」。伍爾夫太太的個案顯示了女性在性關係中的典型態度:「當丈夫工作和供養她時,她認為有性關係是他的權利,於是默認。現在她則儘力避免。她把性關係限制到一周一次,甚至儘力擺脫……她認為沒有理由就為了丈夫的快樂而(要利用)避孕。」(27) 女性性心理的這種變化顯示了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心理失衡,這對婚姻和兩性關係無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大蕭條所造成的經濟困境使控制生育不僅是家庭、也是國家的當務之急,公眾對避孕的態度已經從譴責懷疑轉變為完全接受。「在大蕭條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生育節制」,一位父親告訴米勒·凱莫洛夫斯基,「如果我們能預見大蕭條,就不會對此覺得困難」(28)。生育節制支持者強調限制生育的必要性,特別是那些無力養育孩子的家庭限制生育更有必要。社會輿論也越來越支持節制生育,1936年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63%的人接受生育控制的教育與實踐(29);1937年,美國醫學協會正式放棄了反對節制生育的立場;1938年,《婦女之家雜誌》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79%的美國婦女同意採取避孕措施(30)。不僅社會輿論越來越支持避孕與節育,越來越多的州政府由於害怕家庭撫養不起孩子或害怕子女多的貧困家庭依賴政府的救濟,轉而支持避孕節育,聯邦政府更是大力支持。生育節制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後逐漸合法化,聯邦法院消除了所有對生育節制的限制。到1940年,除了馬塞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聯邦各州都把散發控制生育宣傳材料視為合法行為。隨著公眾與政府對避孕態度的轉變,生育節制運動在20世紀30年代有了較大發展,節制生育診所數量迅速增長,到1938年達500多所,1941年達746個,其中近1/3診所得到政府的協助(31)。節制生育診所在20世紀30年代期間對美國人的避孕節育產生了重要影響,此時避孕已經成為美國社會普遍接受的事實,已婚婦女的避孕已經從中產階級擴大到工人階級。

  生育節制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醫療機構開避孕藥具不僅有種種限制和不便,且價格昂貴。例如子宮托價格為4至6美元,只有一部分經濟富裕的婦女才能負擔,而且需要專業醫生安放,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婦女的節制生育需要,所以她們轉向避孕品市場以達到節育目的。大蕭條時期避孕產品市場興旺發達,避孕產品種類繁多,價格低廉,1美元可以買12個栓劑、10片發泡片劑,而且根據不同品牌最多可以買到3套陰道沖洗器(32)。這些產品使用方便且適合大多數婦女的購買力,非常暢銷。隨著婦女避孕品消費市場的形成,其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產業利潤不斷攀升。1938年,避孕產品銷售量超過2.5億美元,《財富》雜誌宣布節制生育是10年來最為紅火的產業之一(33)。女性是避孕產品最主要的消費群體,避孕產品廠家充分利用美國人在經濟蕭條時期希望縮小家庭規模的心理,以「婦女衛生用品」名義在《麥考爾》、《婦女之家雜誌》等各種婦女雜誌上刊登廣告,以「保護」、「安全」、「可靠」之類動聽的言辭向急需避孕的女性作出承諾,強調不期而至的懷孕所帶來的危險與煩惱,強調只有市場才能「解除心中種種對健康的憂慮,給她們以安康、身心愉快和精神安詳的感覺。對為妻者的安全來說,這一切至關重要」(34)。百貨商店是婦女避孕用品的主要銷售場所,商家開闢了單獨的「個人衛生用品」銷售部,自成一體,婦女可以在這裡大大方方挑選購買避孕用品和其他衛生用品。這裡的售貨員都是訓練有素的女性,她們「關懷備至,向顧客提供私下秘密的個人建議」(35)。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些全國連鎖店也可以買到婦女衛生用品;避孕套之類的用品則在藥店、報攤、理髮店、加油站等地唾手可得,主要是男性消費。

  在越來越多的人採取避孕措施的同時,墮胎的數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弗雷德·J. 陶西格博士在《美國產科和婦科醫學雜誌》上估計每年墮胎的數量在70萬例,一年死於墮胎的婦女在1.5萬人左右。20世紀30年代初,女性越來越多地因墮胎失敗前來診所就診。1935年,紐約哈萊姆醫院開設單獨的病房專門治療這種病人,1939年,芝加哥庫克縣醫院治療了1,000多位因墮胎而導致併發症的婦女。歷史學家萊斯列·J. 里根調查了墮胎專家約瑟芬·加伯爾博士的行醫情況後發現,其診所1932至1941年間共實施1.8萬例墮胎手術,其中80%為已婚婦女(36)。墮胎的風險很高,大蕭條時期有許多婦女由於沒有錢或沒有就醫渠道無法及時得到相應的醫治,醫生髮出墮胎合法化呼籲,但墮胎仍然是一個引起社會爭議的問題。

  大蕭條時期生育率也在下降,尤其在大蕭條的早期,下降得更快,1933年生育率降到歷史最低點,育齡婦女每1,000人的生育率從97.4下降到75.7。1935年《哈帕斯》月刊宣布,「下降是急劇的」(37)。不過,不同階層、不同種族群體的生育率有所不同。性行為研究的先驅多蘿西·頓巴·布盧姆利引用了米爾班克基金會的調查成果發現,沒有就業成員的家庭的生育率比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就業成員的家庭的生育率高48%,其中1929年就貧困、並在1932年繼續貧困的人生育率最高,營養不良、疾病、公共救濟在這些家庭中比任何其他家庭更普遍(38)。生育率的高低基本與經濟狀況成反比,這也是促使美國社會改變對生育節制態度、積極推進避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經濟困境中的家庭生活

  大蕭條改變了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美國人的家庭生活。「我看到恐懼控制了霍爾樓的鄰居」,1931年簡·亞當斯寫道:「那些看到小額積蓄消失的男女;看到和預見孩子們將要挨餓的一家之主。冰冷的恐懼的控制改變了家庭生活,不僅改變了諸如莫根鎮礦工那樣在1933年失業的25%的工人家庭的生活,而且也改變了那些由於收入急劇下降、使他們從相對安全跌入到不確定和恐慌的地獄邊緣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39)

  在經濟危機衝擊下,20世紀20年代消費型的家庭消失,社會開始強調家庭主婦的勤儉持家,生存成了日常生活的關鍵詞。1929年到1933年期間,美國人平均家庭收入下降了40%,經濟拮据所造成的食品匱乏和居住空間的逼仄是家庭主婦所面臨的主要問題(40)。一位社會工作者描述了費城的一個家庭在大蕭條中的生活:「一個婦女沿著碼頭走,撿起一顆從車上掉下來的菜。有時一天結束時魚販給她一條魚。家庭有一天半的時間裡沒有食物。另一家已有兩天時間沒有食物,丈夫出去採集蒲公英,全家以此為食。」另一名社會工作者指出,有一個10口之家剛搬進一個3個房間的公寓,而這個公寓中已經住了一個5口之家,「這幾乎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實」(41)。不過統計數據顯示,大蕭條時期富裕與赤貧的女性只是極少數,一半以上的家庭年收入在500美元到1,500美元之間。1935至1936年,家庭平均收入為1,160美元;年收入2,500美元則可以使家庭躋身於最高的12.6%的行列,保證一個非常舒適的生活方式(參見表2)(42)。制定家庭預算對大多數的美國家庭很有必要,政府建議留出35%的家庭收入購買食品,33%為房租,0.4%納稅(43)。

國內某地的種種情形,像極了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的選擇根本不是你自己真實的選擇,而是政府希望你是什麼樣,你就變成什麼樣。打個比方,如果國家通過某些手段把你們的房產騙走,然後宣布鼓勵結婚生育,結婚的家庭會配給男方一套房,生二胎再送一套,那你們又如何選擇?況且現在還不送你房子,某些人為了買房婚都離了(笑

不要灰心,我們男同胞還是有翻身的機會的。來看看日本的現狀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日本女性對男性有哪些要求?」、「日本的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日本女性心中的理想男性什麼樣?」
  最近,有中國男性經常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高興地想,或許是日本女性越來越受歡迎了吧,同時開始尋找答案……,哎呀,答案有了改變。在最近20多年裡,日本女性的理想男性標準發生了180度改變,我對此再次感到驚訝。
  回想起來,在泡沫經濟時代,作為理想的男性標準,「3高」受到大力推崇。所謂「3高」即「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高」。
  高學歷指的是畢業於知名大學,或者知名研究生院。高收入指的是年收入在1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以上。高身高指的是175厘米以上。但是,符合「3高」條件的男性當然是鳳毛麟角,於是在女性們之間就展開了激烈競爭。
  故此,成功俘獲「3高」男性的女性們都會炫耀自己的戰利品。那是結婚典禮最簡單的辦法。這是因為必須舉行盛大的結婚典禮,以向親戚和朋友炫耀,在這個時代,結婚典禮也非常華麗。新郎新娘乘坐吊籃從天而降、換服裝3次以上等形式獨出心裁的結婚典禮受到追捧。
  而在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進入了漫長的經濟低迷時代。
  作為時代的反映,女性們的理想也轉向了與「3高」完全相反的「3平」。「3平」指的是「平均化的年收入、平凡的外表、平穩的性格」等。對「3高」男性爭奪戰感到疲憊或者產生疑問的女性們的「人生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或許就是下面這種原因。即使在大型知名企業工作,也不知道何時被解僱,但如果是樸實無華但穩定性好的公司,只要年收入達到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元)左右,基本的生活將能維持。如果不夠用,還可以夫妻一起工作。
  個子高、引人注目的外表對於婚後生活毫無意義。如果丈夫具有像木村拓哉那樣的外表,總會讓人擔心其有外遇,讓人感到疲憊。
  要維持平穩的生活,最好與性格平穩的男人結婚。爭吵不斷的家庭會讓壓力不斷累積。完全如此。
  結婚典禮也不再流行大排場,「一家人在度假地親手布置的結婚典禮」、「朋友們舉行的小型聚會」開始受到推崇。
  日本女性的理想男性標準過去從「3高」轉變為「3平」,而如今竟然進入了「4低」的時代。據歐力士生命保險進行的「有關節約生活和小奢侈的情況調查」顯示,4低指的是「低姿態、低風險、低依賴、低燃耗」。低姿態指的是「不對女性擺架子」,低依賴指的是「家務不依賴女性」,低風險是「不會遭到裁員」,而低燃耗指的是「懂得節約的男人」。
  滿足「3高」標準的男性非常稀少。而滿足「3平」和「4低」標準的男性則出乎意料地比比皆是。過去的「結婚對象爭奪戰」也得以緩解,因參加「婚活」(相親活動)而精神疲憊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下面重新看本文開頭的問題。「日本女性的理想男性標準是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即使平凡、但能帶來平穩生活的男性最為理想」

就目前國家經濟狀況來看,還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但是一旦房地產經紀泡沫破裂,國內經濟陷入低迷,廣大男性的福利沒準就來了。你手裡的房子不值錢的時候,又有什麼資本了?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也就是說,社會現在的擇偶觀念,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房價極高的產物。自然正用一隻無形的手,控制著人口數量和比例。那些不婚的男女,正在為人類的大和諧默默做著自己的貢獻。人類的適應能力還是蠻強的,不需要擔心滅絕的危險,畢竟人的觀念也是會變的嘛。10年前誰又會想到今天這個局面呢?


知乎上有好多女性說絕對不會接受拉低自己生活水準的婚姻,其中不乏獨立自強、努力打拚、聲稱男女要平等的平權主義者。由此可見,不因為結婚導致自己物質生活受損,是多數女性的底線。

知乎從來沒有一個男的說只要結婚讓他物質生活水準下降他就拒絕結婚。無論該男士是直男癌還是平權主義者,都不這麼說。

————————————

香港也是女多男少。但是,你啥時候見過香港剩女降低標準的?真相是港男娶內地女遠遠多過港女嫁內地男。

如果看答案的你還沒有聽說過進化心理學,請去弄一本華東師大版的《進化心理學》看看。


你必須承認男女事實上不平等,至少鄙視鏈上不平等,不是我這麼以為,是這個答案下幾乎所有女生都這麼以為。

所以直男不適用於物以稀為貴這個市場規律,多了你是三千萬不穩定因素該個個閹割。少了的稀也是稀屎的稀。

==========

多說兩句,就現在的房價而言,能在上海或者北京有一套房的女生,確實已經不必考慮養老的問題,那種很貴很高級的療養院她們是住得起的,不會碰到諸如此類的情況https://twitter.com/zhakunchi1984/status/849169860693172225

她們確實站在食物鏈鄙視鏈的最頂端了,有資格選擇任何生活方式,年輕的時候負責享受人生就行,性資源也不會缺。

不過顯然不可能上海的女的個個有房,大部分還是沒房但是工作尚可月入過萬顏值身材尚可拾掇拾掇就是美女的小家碧玉,這種女生二十八歲之前眼睛都是往天上看的。年薪七十萬都未必看得上。現在的男性是否普遍不再對女性展開追求了?為什麼? - 知乎


容易被大多數人忽略的一個事實是,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分裂程度正在不斷的增大。

隨著整個社會複雜度的上升,每個人的思想也更加複雜,逐漸分化出無數個不同的維度。任何兩個人的思想都可能在某個維度是反向的。即大家常說的三觀不合。

如果說三觀不合的兩人不應該結婚,那麼婚姻家庭的數量可能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還要少很多。

所以,大城市龐大的未婚人群是這個社會意識意識形態分裂的必然結果。

如果未婚女性數量遠大於未婚男性(未經證實,請題主提供資料來源),似乎可以用廣義的「二八定律」來解釋——

20%的男性吸引80%的女性,80%的男性只能吸引20%的女性。

大城市女性眼光不會很低,自然屬於那80%。如果無法跟20%的男性中的某一個在一起,更傾向於選擇單身而非跟80%的男性中的某一個在一起。

而大城市男性在全體男性中屬於較為優秀的存在,屬於男性中的20%。他們有一定的吸引女性的資本,從而單身率不高。

注意,若將性別倒置,「二八定律」不一定適用,因為目前婚戀市場中女性佔主動地位(見此問題@熊熊熊 答案中的分析)。

現在回到原問題,是否會出現女方買房追男方的局面?

答案是,會有個例,但不會形成局面。

個例是因為,足夠優秀的單身男性必然存在,他們在面對眾多追求者時,有房是一個加分項。

不會形成局面是因為,足夠優秀的單身男性數量之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女性就算有能力買房,也不一定能遇到這種人。


你要把動因搞清楚啊,是什麼原因導致上海男女比例不匹配,女生遠遠多於男生的?

前年,我去上海找我同學玩,他帶我去了外灘,說實話,那裡的漂亮女孩真多,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青春靚麗,上海不僅是女生比男生多,美女所佔的比例也比全國其他地方高。

長相這種分布,基本上是正態分布,就全國範圍而言,美女的比例大概在15%左右,醜女的比例大概也在15%左右,剩下70%左右的女孩是普通長相。而上海的女孩,分布是嚴重右偏的,美女比例能佔到40%以上,醜女比例也少於15%。

再說男女比例,本來也應該是等比例分布,然而在上海這座城市,女生要遠多於男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眾所周知,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是國際化大都市,相較於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的經濟、金融中心更適合人們奮鬥發展。

相較於北京的千年古都,上海其實是一座比較年輕的城市,全國的優秀人才都想去上海發展,然而上海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容納不了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員,那就得淘汰掉那些相對不那麼優秀的,留下相對優秀的。

這個優秀,不光指的是人格優秀,更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背景資源,社會中的人在競爭時,是全方位競爭的。

那麼,以什麼門檻去篩掉那些相對不那麼優秀的人呢?房價就成為了天然的門檻,並且由於房價是受市場供求影響的,更把這一篩選機制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套房子賣五百萬,我能買得起,而你買不起,那你就不能在上海安家落戶,那麼你想娶妻生子就很困難,你終究只能是這座城市的過客,因為你在這裡沒有家。

去大城市奮鬥,最終目標就是留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有恆產才能有恆心,如果連房子都沒有,那麼你在漂泊幾年後就不得不離開這座城市,然後去另一座城市漂泊,或者回家。

所以很多男生在上海待了三五年後,發現自己實在是無力買房,眼看三十歲就要到來,在這裡成家立業更是看不到方向,那還不如離開這座城市,去往一個能實現自己目標的地方重新奮鬥。

能夠留在上海的都是未來有能力買房的男生,離開上海的是在這裡看不到希望的男生。

再說女生,在中國的傳統婚戀觀念里,女方在經濟上的付出要小於男方,一般都是男方出首付,婚後兩人一起還貸。

所以,女生要想留在這座城市,只需要找到一個能夠出首付的男生作對象就可以了,自己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收入就可以。

女生的門檻要比男生低的多,但也沒那麼容易實現,因為你得先讓能出首付的男生看上你才行。

男生找對象看什麼?第一因素就是長相,至於性格好、會做家務、溫柔體貼,全是1後面的那個0,沒有前面的那個1,你有再多的0都沒用。

婚戀市場,本來就是男女雙向選擇的過程,女生對男生有要求,男生對女生也有要求,女生對男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買房的實力,男生對女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外貌形象好,當然還會有其他要求,不過那都是在基本要求之上的,基本要求達不到,其他的那些要求就不用看了。

所以在上海這座城市,不僅女生多,漂亮女生也多,因為那些相對不漂亮的女生都被淘汰出局了,就跟那些相對不優秀的男生一樣。

當然,由於比例嚴重失調,即使那些漂亮的女生也依然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最終可能還是要離開上海這座城市。

鐵打的上海灘,流水的年輕人,多少人把青春留在了這裡,多少人把未來寄托在了這裡,你的淚水不住流淌,黃浦江看不到你的眼淚。


見不得某些高票答案總愛拿女人的年齡說事。

我絕對認同年齡是個大問題,女人的生育價值毫無疑問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削弱,女人不用拿林心如40歲嫁了霍建華,林志玲40歲大把人追來自我安慰,那些40歲還能挑的,不是因為缺人追才單到40。

只是男人都以為自己老了有錢就能逆襲,也太幼稚了好嗎。二十多歲的女孩子,誰不願意找個能一夜七次的人解鎖各種姿勢?張愛玲的名言送給你「通往女人的心的最近的路是XX。」當然,同樣意思的話男性版本是「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你確定你老了只要有錢就有女人真心愛你?出軌這種事從來都不是男人的專利,只不過男人睡了老婆以外的女人喜歡跟哥們炫耀,女人睡了老公以外的男人多數不願意別人知道;女人抓姦後會到處哭訴,跟公公婆婆親戚朋友告狀向男人施加壓力;男人發現自己頭頂綠帽多數忍氣吞聲或隨便找個別的理由離婚;才造成了看似男人更喜歡出軌的表象。

身邊有個美女,標準綠茶長相綠茶性格那種,嫁了個大她二十一歲的有錢人,整個朋友圈沒有人不知道她老公撐不過三分鐘的事。時間久了,男人總是被踹下床,就憑著大把錢到別的20歲美女那裡尋找慰藉去了。這姐們想辦法把這事鬧得人盡皆知,然後可憐兮兮惹人憐愛地發朋友圈「對待感情,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覆水難收,即使愛得再深,也不願意卑微跟別人分享你。」然後毅然決然地離婚了,這一套戲做了下來,老公也覺得很對不住她,分了一套房子一輛車和幾百萬。如此純潔貞烈的女子,自然也贏得了身邊顏值爆表的小鮮肉的尊敬和憐愛,一年後順利再婚,嫁了她一窮二白時高攀不上的男人。因為沒有孩子,又有千萬身家,公公婆婆對她客客氣氣。

這美女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旅遊,朋友圈裡刷屏的照片配上文字「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下面一堆男人跪舔。知道真相是什麼嗎?人家要跑遠一點才能找到跟自己生活圈子沒有交集的男人解解饞啊!

拿三四年的時間委屈一點陪個肌肉鬆弛牙齒髮黃大腹便便的男人睡,掙夠一千萬後順利解套改嫁一米八帥哥,再利用那三四年陪富豪積累的人脈開拓自己的事業,妥妥人生贏家。不要以為人家這叫倒貼,只不過是「老娘被包了幾年,現在終於掙夠錢包養別人了。」她老早放出話來,如果她老公有膽子出軌被她抓到,她有得是本事叫他分不到一毛錢。

這個故事,在男人們那裡的版本是:女神因為太單純,被有心機的老男人欺騙,耽誤了幾年青春,還好老天眷顧,最終自強不息人財兩得事業有成又嫁得男神。

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多,我認識的讀醫的人太多了,某個好朋友幫她補了三次膜。事實上知道真相的人也不少,只不過這美眉太漂亮了,無論哪個女人說她壞話,男人們都認為是在妒忌造謠。

男人們別以為劉強東娶個奶茶妹那叫逆襲,人家小夥子可不是沒本事娶媳婦才單到一把年紀。不要以為現在到處被嫌棄的你以後有了錢,有才有貌有人品的女神就會後悔得痛哭流涕。頂多就是等你有了錢,恭喜你終於嫖得起以前消費不起的檔次了。也別心疼王寶強,你比他慘多了。

女人買房買車這種事肯定也不少,不過大多數不叫倒貼,叫包養。養個寵物狗狗糧寵物衣服洗澡美容按摩之類的一個月也花上千,養個八塊腹肌的男人只要多備一雙拖鞋就行。這年頭誰傻。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灰姑娘飛上枝頭,窮小子迎娶公主。有個人高富帥白富美卻不計較你的家世學歷房車存款相貌年齡甚至是性別,求著你給他(她)倒貼的機會。

那個叫做愛情,聽過的人多,見過的人少。


其實男生從生理來說很可憐的,性衝動貫穿大半輩子,從青春期開始為了吸引異性注意就開始和同性競爭,從開始的學習外貌上身材幽默到進入社會的資歷談吐收入車房,這些都像雄孔雀的羽毛,吸引異性釋放自己的性能量。女生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性慾望,古代的婚姻更多是為了找個伴侶一起養育孩子有穩定的生活。但到了現代社會,女性通過自己活得不錯的生活,也不需要像在亂世需要男性保護安全,從這點上說,婚姻對女性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強了。性格完整獨立,能養活自己的女性,獲得性滿足也比同檔次男性更容易。從這麼幾點說起來,他們為什麼需要競爭來吸引一個不咋地的男性呢。

單身男性性能量得不到釋放是個很大的問題,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強姦動亂等等。所以新中國是為了安撫這些底層男性才實施的一夫一妻制,讓更多的男性有機會娶上老婆。


畸形的男權產物下的問題就是

一個女孩帶著婚房去追求一個沒有房子的男性,帶給他的不是感動而是壓力,多的是那些結婚後心裡憋著一口氣,丈人丈母娘說點什麼就覺得別人看不起他的人。如果提個孩子要和女方姓,他心裡那種屈辱感簡直要衝破天際,一個不注意就是恨。女方家庭以為我們家出房出力來幫助小夫妻,不嫌棄你無房無車,怎麼著也要感恩吧,結果最後男方發達了回來羞辱女方家都有可能。記得港囧里的男主角么,這種樣子的中年男人多的很。

所以吧,現在我是不主張女方全款提供房車的,首付可以雙方一起來,貸款也可以一起還。如果男方沒什麼錢首付,我家就多出點,貸款男方多還點,我個人覺得這樣男生心裡會好受點,他也會覺得我是這個家,這個房子的擁有者。

然後,其實我也很不喜歡男方直接全款買一套房子。因為他們往往就往自己家附近甚至同一個小區買一套,完全不考慮未來工作和夫妻住得情況,理所當然覺得覺得兒子媳婦住得離自己要近一點,早八百年前就定好這是婚房,所以一定是兩居室,早早把錢用掉了還覺得自己房子買好萬事無憂了

我姐男朋友是嘉定的,他爸媽啥都不說,老早在嘉定買了一套房子,結果現在要結婚了,這房子賣了嘛畢竟是人家婚前財產我舅開不了口,不賣嘛,根本沒錢再買一套離我姐我姐夫工作近的房子,最後想來想去只能住進我舅舅家……

還有一個同事住在某地鐵線終點站還要乘公交車的小區,匡一下又買了一套二居室的所謂婚房。

卧槽,我住在金山我也不會在金山再買一套房啊!!!

我沒結婚又缺錢的情況下,我也不會錢全部投進去買一套這麼大的二居室啊,交通不便利租都租不出去啊,租出去也沒幾個錢,以後再買房子家裡一分錢都沒有啊!!!

再說這別人看好的房子,朝向,小區,交通,裝修,鄰居,位置都沒有想過徵求未來媳婦的意見吧,心裡難道想的不是我出錢買的房子我說了算么,男女都一樣,出了婚房的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當然如果是內環好小區大房子當我沒說,無可挑剔的環境只能感謝,不過我這輩子估計碰不到這樣瞎了眼的高富帥……)

有人要說,因為房價年年漲啊,要乘早下手啊!

所以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是在盡量靠近市中心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買一居室么,一方面可以升值,一方面你孩子工作便利,一方面租金還高。最後結婚買婚房就可以和女方家一起挑雙方都喜歡的房子,同樣這點錢是不是對你兒子媳婦好多了?那為什麼不呢?與其說怕麻煩,懶,還不是怕吃虧,還不是私心覺得要和兒子住得近?

人人都有私心。


這個問題的確值得考慮啊!

前段時間我朋友托我給她介紹男朋友。

我朋友30多,已買房,國企,除了年齡大點,其他都挺好。我身邊未婚小伙沒有,幸好有個剛離婚不久的同事,40多,收入當然比我高很多。我問朋友是否歧視離異人士?她經過一番掙扎後說只要不做後媽,離婚也可以。我給他們牽線拉橋後,倆人一起吃個飯。朋友對離異同事比較滿意,想確定關係,可惜我同事卻拒絕了,真實原因不知。雖然我朋友比他年輕十來歲,還有房。

另外我身邊有房的單身姑娘,至少還有兩人。上海的優秀小姑娘,實在太多了……

所以作為一個岳母,我有點焦慮啊!有房也不能保證娃能遇到那個對的人啊!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等我家娃長大後,身邊有房的小姑娘更多了!所以一方面要早早給她準備好房子,另一方面,必須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

乖婿,不許騙人啊!


這個可以參考日本的例子,男的35歲以前,想結又結不了婚的,很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結婚了。

人民網東京4月6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道,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日前公布的「終生未婚率」調查數據顯示。

日本2015年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男性比例為23.37%,女性比例為14.06%。該數字與上一次(2010年)的調查數據相比均增加了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18歲至34歲未婚者中有「早晚要結婚」想法的男性比例為85.7%,女性為89.3%,其中認為「結婚資金」以及「結婚住所」是主要困難的人較多。

有意願結婚的人數比例,顯著高於實際結婚的比例。
普通經濟狀況的男女,都高估了自己未來能結婚的可能性。

這是日本可以看見的數據,男人沒錢,是結不了婚的。不是一時,不是所謂的3000萬底層。而是整個人口當中四分之一的男士終生未婚。

女性未婚率相對男性未婚率低了很多,可以明確的得出一個結論,女性寧願選擇離過婚,經濟條件更好的大叔,也不會選擇經濟條件差,而從未結婚的同齡人。

日本東京男士終生未婚率26.06%;女性終生未婚率19.2%。日本的大城市,同樣有著中國大城市類似的女多男少,但並不存在所謂女生倒追窮男。
女生倒追男士很普遍,但即使倒追,也是倒追的那部分經濟條件好,哪怕離異過的男的。

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的預測,上海這種女多男少的城市,未來也是這樣。

男的35前沒結婚,最大的可能是終生未婚。
女的在同齡人當中找不到,也不用急,可以等待離異的大叔。

當然,不管哪種選擇,最後都會有非常大一部分人終生未婚。


憑什麼呀!

吃飯的時候,問了問幾個上海姑娘,她們眼眸一轉,說,再女多男少,我也不可能倒貼的。就算做一輩子剩女,也絕不倒貼,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笑話死的,腦子瓦特了。

又問了幾個非滬籍的姑娘,觀點也是出奇的一致。

她們都認為,女人再多,男人再少,找不到合適的,寧願先這麼單著。男朋友窮一點沒關係,買不起房也沒太大關係,最低程度只能接受裸婚。

男朋友足夠有魅力,可以倒追,但是,倒貼還是不要多想了。就算自己願意,爹媽也不願意,就算自己和爹媽都願意,被外人知道了,也會被笑話死,朋友圈都不要混了。

與其倒追加倒貼,還不如優雅地單著!至少當別人提起這件事時,後者比前者體面得多。

我有個男同學,身高181,五官和吳彥祖很像,大帥哥一枚。畢業後去了上海,找了個本地小姑娘談戀愛。

小姑娘條件一般,家裡有一套小房子,三代人住裡面。她年輕沒什麼想法,覺得愛情至上嘛。兩人感情也挺好的。

過了幾年,姑娘到了再不結婚就剩下的年紀了,兩個人開始談論婚嫁。

男同學家裡就算賣了老家的房子,也買不起上海的房子。小姑娘被父母逼得沒了辦法,瞞著他去相親了。而相親對象,大多數都有房子,條件也還不錯。

小姑娘又去參加了幾場同學、鄰居的婚禮,對小姑娘的衝擊很大。回來沒多久就跟男同學吹了,跟某個相親對象結婚了。男同學傷心了很久。

有時,愛情真的干不過赤裸裸的生活現實

顏值這東西也當不了房子用。即便姑娘自己年輕沒什麼想法,但是,在燈紅酒綠、出門就是錢的魔都,想不現實都難。心疼同學五秒鐘。

退一萬步講,就算人家姑娘願意倒追男人,並主動貼房子,她們也不可能逮著個男人就追、就倒貼的。人家姑娘是找老公,又不是去搶男勞動力。

能在上海有房、或者買得起房的姑娘,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她們是會選擇追求對象的。

女方放棄了房子,男方總得有跟房子等價值的東西來交換。或是人品長相,或是精明能幹,或是對女方及家人都特別好,或是兩人感情好到爆表,離了對方活不下去,總得有那麼一些條件和價值吸引女方。女方不可能什麼歪瓜裂棗都往自己口袋裡塞。

男人也好,女人也罷,戀愛也好,婚姻也罷,我們都需要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啥都沒有,什麼都不想付出,就憑一個女多男少,就想女人上趕著追求,上趕著貼房子,這種夢,做做就好。醒來後,該怎麼著還得怎麼著。

PS,評論區有些人真的很可愛。哈哈哈。他們認為帥哥就是人生贏家。帥確實是不缺人追的,找個妹子談個戀愛也容易,想跟自己理想的對象結婚卻很難。

美貌、帥氣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才能、內涵等東西加持,很快就會產生邊際效應遞減,讓人覺得就那麼回事。

沒有美貌的人,總覺得有了美貌就有一切,好可愛呢。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日好。這句話男女通用。

【end】

公眾號:柳柳心理

心理情感、職場社交,傾聽心聲。


我思考了很久,實在不知道娶個男人回來有啥意義……所以還是算了。


上海人有一個種族天賦,叫寧死不吃虧。你想去算計上海人是不可能的。

在上海買房的女生有兩種,一種是來得早的外地人,這種女生,能嫁的基本都嫁了,不能嫁的也不指望嫁了,現在外地女生幾乎已經沒辦法在上海獨立買房了。

現在還活躍在婚姻市場上的有房女性,多半是早年爹媽給買的本地人。你猜她們會不會吃虧?

就算自己願意,爹媽也不願意,就算爹媽願意,七大姑八大姨也不願意啊……

我反正是寧死不娶上海女生,給什麼條件都不娶。

說得人家就看得上我一樣……


為什麼一定要結婚??

結婚的目的是什麼??

婚姻只是生活的一種選擇,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的情況下,又可以經濟獨立,一個人生活有什麼問題。


評論區出現了抨擊批判,說京城魔都有房女壓迫底層男性了云云。把我的回答貼到前面給大家點評下:

首先,我的評論是說了一個現象和事實。人家上海北京的女孩沒偷沒搶沒騙,只是不嫁,壓迫誰了? 顏值,家世,智商,才華,情商,人品,性格。這些古今中外都是擇偶綜合考慮的因素。不是今天才有,更不是我規定的。顏值只是第一印象和敲門磚,性格,人品,才華才是長久相處的動力。即使肥皂劇里,那種只有臉的壞人也沒有好下場。金城武學歷低,但是通曉五國語言,背後的努力可見一斑。

至於家世,富二代的,也許他父輩祖輩都有才華且努力。拆遷戶的,人家祖上正好就住那裡了,跟有人生美國有人生非洲一個道理,挺正常的,不招恨。您看不慣得找老天爺說理去。顏值,家世和天賦是天生,可是絕代佳人富二代天才在生活中真的是少數。略顯平常的我們,能提高的只有自己的情商,包括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工作,待人有禮,不貪婪,不嫉妒。

我有個遠房表弟,非常帥,內向,自幼單親家貧,靠親戚資助上了個三本,在二線海濱城市找了個很普通的工作。然後他跟一位溫柔美麗的大學同學結婚了。那姑娘也沒家世沒房,是個自幼寄人籬下的孤女。人家倆人都努力工作,租房住,一起攢首付。我們親友說起來無不稱道他倆的踏實勤奮,還有羨煞旁人的愛情。我跟老公大二相遇於北京,房子也是自己買的。我們從來沒想過去貪占別人的東西。

生而沒錢沒房沒有錯,可是後天無才無德無貌無好脾氣不努力還想讓人家姑娘帶房追著嫁自己,生個孩子還是男方的冠姓權。我這個不男權不女權只知道人權的人,真的看不懂。我不知道你們為何一口一個底層男性,我從不歧視任何男性,相信人人平等,無論是外賣快遞小哥還是同事領導現實中都是禮貌客氣以待。因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用自己的勤奮勞動獲得自己的尊嚴。算了,就當我out了,真的不會再回復這種懟來懟去的人。以下為原答案:

……………………………………………………………………………

北京公立醫院中專大專學歷的本地小護士們,自己長相身高不論,擇偶標準要麼是碩士及以上學歷,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工作體制內穩定,或者高薪的外地男;要麼是外形家境相當的北京本地男生。別說北京姑娘都是拆遷戶,人家父母在四環內有套兩居室學區舊房還能幫忙看孩子,自己是獨生女有唯一繼承權也是資本啊。憑什麼不能高標準嚴要求?姐怎麼知道的?第一,我的外地女博士醫生同學曾經試圖給其表弟找本院護士,人家幾位本地姑娘集體給她上了一課。第二,我有兩位外地博士學歷,身高一米七八以上顏值不錯的男同學的老婆就是這種情況,他們直接就不用買房了。有丈母娘看孩子做飯,他們下班刷刷碗嘴甜點就行啦。

條件更好的,我的校友,北京本地海歸女碩士,父母二環有房,自己在二環有套三居新學區房,身高長相中上的姑娘。她爸爸催婚,說相親的男方只要人品脾氣好,拎包入住就行。這姑娘說:"既然姐提供車房掙錢養家,他也得貌美如花啊。長成金城武那樣的,立馬拎包入住!"姐喜歡,霸氣!

放心,上述這些姑娘,即使不嫁一輩子也過得妥妥的,總比倒貼一個沒錢沒顏沒人品沒好脾氣還對女人要求多多的男人強。

……………………………………………………………………………

鍵盤俠們,你們要是非得心理平衡,就當我沒見識。您可以移步那些灌雞湯的帖子里去,在那裡,總有一天,大批有房有貌有才華的女生都排著隊,駕著五色祥雲去搶著嫁給您哈。


凈資產優秀的投資現金流優秀的企業不就是現在各種pe vc的理念嘛。

適齡男女的競爭力可以類比為五項,1固定資產(房子,首飾,積蓄),2無形資產(長相,性格),3現金流(基本就是自身能力的體現),4商譽(戶口,家庭關係網,父母在婚後的幫襯),5企業文化(家庭習慣)

傳統上說男方屬於是製造業(重資產),女方算是服務業(輕資產,重無形)。

本地人的結合一般145都是達標的,然後著重挑23就好了,所以股東(父母)更傾向於找本地企業併購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要說各方面都優秀的去追一個只有一項或者完全沒有優秀的,那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兩三項優秀的和一兩項優秀的在一起也是互補啊。

一般來上海打拚的大多都是在固定資產和商譽有所欠缺的,那在現金流和無形資產上可以努力一下。

最後說一句,注會考試又開始報名了,小夥伴們加油吼


推薦閱讀:

中國跟日本的經濟差距有多大, 跟日本的科技差距有多大?
上海和紐約有多少差距?
如何解讀 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為什麼有的茶葉價值上萬?
我國今年製造業現狀怎麼樣,有沒有從事這方面或者是比較了解的?

TAG:上海 | 經濟 | 生活方式 | 社會 | 婚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