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有些大 V 不反對少數民族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卻反對漢族人學習自己的方言?

廣東出了地方母語教材,這不是好事嗎,這應該算最政治正確的事了,多元化,包容不是知乎上最多人說的嗎。怎麼到了漢族這就又區別對待了,外忍內殘?
(別想扣我帽子,我是北方人不是廣東人)

註:其實可以引申出的一個問題是,漢語各大方言與中國各少數民族語言是否具有同等地位,或者應該享有同等權利,令人思考。


從知乎目前的形勢來看,主流觀點似乎是廢方言。持該觀點旳,一部分是田園工業黨,希望把人類變成機器人,統一一切標準,出發點是 (自以為) 有利於全國或全世界;另一部分是一勞永逸黨,出發點是消滅方言後,能免除潛在的 (可能根本遇不到的) 麻煩。

為什麼是「可能根本遇不到」,是因為我們當然會通過中介語來彌合語言不通所帶來的溝通問題,無論是一國之內靠法律規定的,還是國際上形成共識的。然而,倘若妄圖以中介語來消滅並取代原本多元的語言……彷彿嗅到了東郭先生與狼的氣味。就像樓下某位把「保護方言」腦補成「文化隔離」(非此即彼: 將方言與中介語對立,認為保護方言等同於取消中介語; 滑坡推演: 取消中介語導致無法溝通,無法溝通導致文化隔離; 傀儡觀點: 保護方言就是想大搞文化隔離,想秀優越,不是愚蠢就是流氓) 的友善度一樣,口口聲聲說著本末倒置,其實真正本末倒置的就是他自己。

兩類人的共同點是沒有正確認識文化多元的意義。這種語言的「大一統」只適合在人類語言初萌且尚未成型、未承載除交流以外意義的階段完成。語言與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語言既是當前文化的表徵,也是文化繼續自我更新發展的基礎。

與自然環境不同,環境也許可以靠科技進步先污染,後治理 (即便如此,人們也仍然有少走彎路,盡量降低污染程度,縮短污染期間的意願,因為與其相匹配的是很基本的健康層次的需求) ,語言一旦滅絕消失,就沒法再恢復了。我們不想像某些人說的,為語言搞個書面記錄或錄音,就扔到博物館裡,當成擺設供起來 (當然,也有這麼一類人可能覺得這些瀕危語言連放進博物館的資格都沒有) ,一如我們不想任瀕危物種自生自滅,而是努力為他們提供繁衍生息的有利環境。

靠消滅方言來達到一統,無異於靠種族屠殺來維持自民族的純潔性,靠殺死窮人來提髙總體富裕程度。

而題主所描述的現象,是這類人中的特例,本質相同,只不過是聖母心戰勝後的體現而已。這類人所提倡的少數民族學母語,是站在同情施捨的出發點上所提出的,而非對文化多元有所覺悟 (不排除也許還有一部分是純粹想借語言問題挑起民族對立,有特殊目的的) 。


提倡保護和發揚地方方言不代表反對普及普通話,由於大部分中國人處於歷史上處於相對單一的政權和體制管理下,所以想當然地認為「書同文」等於消滅地方語音,是違背客觀事實的。
此外某些答主應該對人類學習語言的能力提高一些信心,你們8歲以後學英語很困難,不意味著幼兒處於方言+普通話的環境下「習得」語言也很困難。很多事情不是單純追求效率的問題。


你用啥 咋 甭 等字沒事 我用咩 點 冇卻被說分裂祖國。


一、語言學習衝突:

很奇怪為什麼要對立起來,正常人的腦容量是足夠接受兩三門地方語言的。

注意,承德話也是方言,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
中國人母語講的都是漢語方言。

二、文化衝突:
開宗明義,
中國文化=全中國的文化
文化衝突不存在於「中國VS中國各地「
文化衝突只存在於「1、官方VS地方」和「2、地方VS地方」

1、官方VS地方
官方自當有他的文化自信,假如濫用權法打壓任何語言,該語言使用者自當有言論自由和民主監督權。
切記,官話方言區不等於官方語言區,中國官方語言是漢語,官方標準語是漢語普通話。
a.官話方言區佔據五分之三中國,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
b.官方語言區覆蓋全中國,包括少數民族區域;

所有認為「官話方言=官方語言」的人(除去狐假虎威的),其本意實都是地方與地方的衝突(文化/意識形態),這種人請看下一條;

2、地方VS地方
只要是喜歡挑撥地方間文化衝突的人,不是指哪一位,
在座的各位,都是「一丘之貉」。


因為港獨講粵語
所以講粵語的就會鬧獨立
(兩廣:??)

大家都學普通話
你們學粵語就是想鬧獨立
(本地人:??)

我們都沒有地方母語教材
為什麼就你們有?你們就是想鬧獨立
(五羊小學:我們就是幹了點實事)


有些人不是反對普通話而是反對「我說的方言不是普通話」


一個人,如果狂熱地喜歡方言,或者狂熱地抨擊方言,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他的個人經歷導致的。

事實上,大部分人對方言與通用語的爭執是漠不關心的。就靜靜看你們鬧。

我的習慣是,面對爭執時,先考慮一個問題:這是喜惡,還是是非?

因為個人經歷產生的情感,我覺得是喜惡的問題。除非他是政策的制定者,又因為這種情感的影響,做出了不夠客觀的決策。

只談個人體驗的時候,我覺得,沒有誰對,沒有誰錯。

我觀察到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方言狂熱者大致有這樣幾種。

1、普通話說得不好,所以更加珍愛方言。(一般喜歡強調政府壓迫)

2、作為小眾方言的使用者,尤其是那種「外地人聽不懂的方言」的使用者,會產生一種驕傲。(一般喜歡強調「我們的方言就是古漢語」)

3、(尤其是)小時候作為外地「移民」,到了一個有強勢方言的地區,在融入當地的過程中為了獲得社群認同,對這種強勢方言產生了強烈的情感。(一般會特別在意「我是本地人」的身份認同)

通用語狂熱者大致有這樣幾種。

1、不會方言,所以反感別人在自己面前不說普通話。(一般喜歡強調大一統的效率優勢)

2、作為方言環境里長大的人,在大城市裡習慣了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現代社會生活之後,覺得方言「好土」,會產生一種自卑。(一般喜歡在回老家時還說普通話,或者說方言時使用大量文讀音)

3、(尤其是)小時候作為外地「移民」,到了一個有強勢方言的地區,在融入當地的過程中受到了排擠,對方言更加深惡痛絕。(一般會伴隨對某些大城市排外現象的駁斥)

不過很多人發展到後來,因為通過學習對自己排斥的東西增進了了解,或者又添加了新的個人經歷,觀念又會發生改變。

所以有時候,你看到兩個人為了該不該廢方言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雖然表面上看,他們爭的是國家政策或者學術觀點,其實,他們只是在努力封存一段不願記起的過去。


多元而統一,保護方言同時也保護普通話。

而然很多人卻故意將兩者對立,以此來反對方言。


我精通客家話,白話,普通話,對於推廣普通話我是沒意見的,但打壓方言我就看不過眼了,方言消失的速度比那些要打壓方言的人想像還快。比如我認識的一些小孩子家裡人是講客家話的,但幼兒園小學,電視,同學交流都是用普通話,他們回到家裡也是用普通話跟家人交流,家人也只能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這樣的結果對於打壓方言的人就很滿意了,但我覺得心痛,方言一旦消失了就沒什麼可能恢復的,儘管我知道方言會慢慢消失,只是消失的速度也太快了,再過幾十年可能中國就只有普通話,沒有方言的存在,世界可能也就是幾種語言用得比較多。所以那些意圖打壓方言的人不用費盡心思了,方言的生存空間其實很小的,普通話隨處可見,小孩子也更願意用普通話,到時方言都瀕臨滅絕了再來拯救那不是很悲哀?


你學習的是「自己的方言」還是「另一個層次的標準語」?

怕是鼓吹前者的人,其實內心裡想的都是後者呢。

利益申報:非官話區,普通話母語,漢語言學初心者,部分漢語方言講的比家鄉話好


反對只出粵語普通話教材,漠視各種各樣粵語方言的存在,這個簡直是廣州話文化沙文主義。


廣府話不等於廣東話!普通話也不是北方話!

在廣州上學的小孩子的母語也不都是廣州話!

(數據顯示廣州市近半小學生父母非本地戶籍)


很多人不了解真實情況,其實我們平常聽歌和看tvb裡面的粵語是粵語裡面的其中一種方言的其中一種口音,廣府話裡面的港澳口音。粵語本身就有各種各樣的方言,雖然應該過半人口能聽懂廣府話,但是統計上看大部分廣東省人的母語不是廣府話。現實情況是,廣東省的語言非常複雜,就算是廣府話之中,廣州中心,佛山中心,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順德區這四個相隔二三十公里的地方的口音就有比較獨特的不同而且單詞不同。

譬如小欖話,(這個還是屬於廣府話,小欖鎮坐城際列車到廣州番禺才27分鐘)
廣州話九個音調,小欖只有八個,不一樣好不好。詞的發音也不同,例如「八」,廣州是[ba],小欖大致是[biah]
單詞也不同,如小欖人叫梯子為「撐橫」[??a??22ua?21],叫廚房為「下間」[ha21k?n?33],房頂為「屋背頭」[ok?pui?22t??u?22],洗澡為「洗身」[sai32?s?n?33]。強行推廣廣式普通話是什麼意思?


在譬如,往西一點的江門市下面的縣級市台山。

在美國,台山話都被某些美國人分類為和cantonese是不同的語言了。


再譬如大湛江,遂溪縣白話和坡頭區白話是比較獨特的。再細化到坡頭區白話,龍頭鎮官渡鎮和南三等等也是不同的。再細化到官渡鎮,不同的村也有可以分辨得出來的區別。真正的老湛江人,能夠從口音聽得出對方的出身地,可以精確到村。本來大家平時用方言母語,萬一用上了廣式普通話教材,肯定破壞大湛江的語言文化多樣性。


再譬如大廣東裡面,還有客家人,雷州人,潮汕人等,他們的母語,公認不是廣東話。如果你讓他們上課用粵語教材是怎麼個意思?就算在廣州的小學,讀書的也不全是本地人。

真正需要保護,真正需要記錄,真正在瀕臨消失的方言,不在廣州,而在粵西粵東粵北,在華北的角落,在四川盆地,在南嶺的山區。


誰來先編輯一下小欖話字典,茂名電白話字典,湛江遂溪話字典,那才叫保護方言。
一個國際普通話英語,再加一個中國普通話都夠學的了,粵語標準話這個東西我表示不需要。

講真,廣府話憑什麼自認為自己是珍稀的熊貓,需要大眾靜心呵護保育了?上億人通曉,北方人很多也能唱上兩句的方言,明明就是家貓的身份。現在好了,這個家貓還要出外捕食野外真正需要保護的小動物了。

事實上,作為全國語言最複雜的省份,廣東省是最需要一個共同語言的省份。既然已經有了一個虛擬的,法定的普通話擔當這個職責,那就無須也不應該再設立省級公用語,市級公用語,縣級公用語,等等。

如果推行各地小學採用本地語言文字教育的話,將會出現以下的悲劇。

假設有一個不幸的客家人,他出生在陸豐市的某個小鎮。

在陸豐上小學的時候會因為自己母語不是福佬話而受到排擠

後來到了揭陽上中學又會因為自己母語不是潮汕話而受到排擠

再後來到了廣州上大學又雙因為自己母語不是廣府話而受到排擠

再再後來到了上海又雙叒因為自己不會說上海話,在北京又雙叒叕因為自己不會京片兒,在美國又雙叒叕因為自己的Chinese和米國人學的Chinese(Mandarin)不一樣而收到排擠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大部分廣東人或多或少有過的經驗。


去年的時候,把一直留守在老家(粵西地區)的兒子接到深圳來幼兒園,大概一兩個月後,小孩再也不會說粵語了(平時這邊大人還是說粵語多),但還是基本會聽。回到老家跟爺爺奶奶都只說普通話,只是老人家也只能馬虎聽懂普通話,爺孫倆的正常交流都成障礙了。。。說狹隘也好,自私也罷,我還是希望方言不要在我有生之年消失掉。但不爭的事實卻是,方言的消失速度,確實比我們想像中要快得多。
試想一下,若干年以後,再也沒有人唱粵語(或其他方言)歌了,那粵語歌就只能漸漸被封存在網路某角落裡,以後某人不小心翻出播放,卻再沒人能聽懂了。想想我是覺得挺悲哀的。
我一小市民,不懂那麼多大道理,但如果說一門語言就能上升到國家分裂,那就真是莫須有了。語言不統一不可怕,那些唯恐天下不亂,見風就是雨一心挑撥離間製造矛盾的人才可怕。說多也沒用,人類本來就是互相傷害進化過來的。
最後跟那些支持廢方言的人說一句:請你好好放低!


坦白講,誰在乎知乎大V說啥呢?誰?


你窮鄉僻壤,進個縣城要走一天山路,窮的小孩學都上不起,飯都吃不飽,老百姓斗大的字不識一車。然後你信巫婆神佛,出生性別比畸高,不講普通話,我不能指責你,因為這首先是政府失職,不能不教而誅。
你GDP全國第一,首府是國際大都市,全國拿你做標杆。然後你各路關帝媽祖還香火旺盛,出生性別比還畸高,還不講普通話。說真的,不合適吧。稍微有點不合適吧。


方言不僅不需要學習,還已經流行化了,比如近期流行的mmp,作為一個四川人覺得輸出四川髒話讓我臉紅。


方言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許多地區的方言典型的有江浙,閩,粵等地區的方言都保留著古漢語的痕迹,對於研究古漢語,研究地區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參考作用。既然目前沒有哪種方言被定義為「去粗取精」中的「粗」,那至少就不應該受到打壓。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句話用方言說出來會讓人感到很舒暢,然而切換成普通話卻倍感彆扭,而這中間的差異,就是方言無可取代的「意」。這種「意」是經過長年累月,在無數勞動人民的實踐下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它一旦消失,很難再恢復或者是重新形成它的原版。

看到了有些朋友的回答,說到方言消失的速度遠比那些打壓方言的人想像的要快的多。後者的速度我不得而知,但是前者的速度從我的經歷看來的確是驚人的。

我小的時候家裡人和周圍的朋友都說的是武漢話(答主並不是武漢人而是湖南人,這有一段神奇的歷史),普通話只在學校裡面用得到。一來可能也是當時的普通話的教育和普及並沒有那麼全面,二是和長輩們都是用方言交流。十多年以後的今天,偶然傳來一些小朋友的嬉戲聲,仔細一聽,內容和我小時候的可能並沒有兩樣,只是方言換成了普通話。一次,找到了和這些00後(10後?)的孩子們聊天的機會,

我:你們為什麼不說方言呢?
孩子1:我不會說。
我:為什麼不會說呢?爸爸媽媽不教你們嗎?
孩子1:他們讓我說普通話,不讓我說方言。

這只是其中一次而已。之後的體驗次數越來越多,這種感覺也越來越明顯:(我們那兒的)方言的確是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消失枯萎。說不定再過十幾年,我們那兒的小孩子連「方言」二字是什麼可能都不知道了。

其他地區我沒有去過,不能絕對的說這個問題有這麼嚴重。但我能夠絕對肯定的說,一定存在這種問題:方言受到了人為的打壓,正在快速消失。

曾經有句環保標語是: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我做一個不是那麼好的改編:
不要讓字典里的方言,成為人類最後的方言。


如果少數民族的偏遠地區也冒出一群憤青,成天叫罵標準民族語是受漢語影響的雜種話,只有他家的土話才是純血高貴音,每村每寨都要開展土話教學,公交都要加入土話報站,影視劇要創作土話版本,還要編輯土話版維基百科,爭取讓土話和洋人的語言平起平坐,最後不忘飆一句:土話是語種不是方言!那才會有人反對啊。


方言就跟地方民俗一樣,靜靜擺在那裡,愛用不用,用的人多,則代替了一些小眾民俗;用的人少了,自然也就掛了。掛掉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廣東境內的漢文化就把人家壯侗、苗瑤等的文化給續了,人家掛掉但你存活。

然而民俗每家各有各的,所謂「十里不同音」中的「十里」,其實是一個宗族勢力的最大範圍。但你突然搞出一套「標準」來幹啥呢?是想用這個「標準」消滅其他宗族?在今天好說,嘴上放炮互噴居多,擱在民國晚清、甚至更古早之前,這可是分分鐘械鬥的事情。


利益相關:東莞話石龍口音(去年習得)使用者【逃】


因為一些方言使用區學到了國家推普的方式,在自己的小區域推自己的普,廣東不止有粵語吧?上海不是每個區發音都一樣吧,就北京這麼大地方還略有不同呢,這就有點不能服人了

大V們可能不太了解少民語言,支持少民區別於漢族也是國家的一貫政策和政治正確,他們也就不說什麼了


因為漢族佔中國人口的大多數,是生產階級,學方言又學普通話會拖累生產效率,不如直接學普通話

就好像一個部門裡,其他員工每小時生產10件產品,有個員工每小時要生產20件產品,那麼部門主管對這個員工的要求就會特別高,因為這個員工如果偷懶6分鐘,將會少生產2件商品,而其他員工偷懶6分鐘,只少生產1件商品


推薦閱讀:

關中話(陝西話)是不是已經滅絕了?
沒有推廣普通話前,人類是怎樣溝通的?
如何看待許多小孩子不會說方言,只會說普通話的現象?
北京話有哪些特點?
如何保護縉雲話?

TAG:方言 | 漢語方言 | 推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