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和心理學兩門學科下的人機交互有什麼區別?

目前很多研究生院都設有人機交互實驗室,但有的是在心理學下有的是在計算機下,請問這人機交互在兩個學科下都有什麼區別?

我的原題沒有講清楚,有兩位前輩講了一下美國和英國高校的相關課程安排,但是我想知乎上大多數人想了解的還是國內高校的情況,所以請了解的為大家科普一下,謝謝。


從課程設施等角度可能差別不大,但研究方向肯定有差別。對於碩士生,博士生,和教授來說,其中的差異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

在美國,人機交互的碩士項目可能在計算機系(computer science),信息科學系(ischool),少部分的傳播學習(communication)和心理學系(psychology)也會有相關的項目。對於想要成為交互設計師的碩士生,HCI的項目課程設置和要求應該差別不大,都會包含設計實踐,社會科學的理論,基本的程序設計課程。在不同的院系下可能會稍微有所側重,招生的要求也略有不同,比如在美國CMU總體偏設計和技術,IUB偏設計,UM比較均衡,這可能和授課老師的專業有關。

對於博士生和研究人員來說,不同的院系會決定你的研究方向,博士的訓練,和未來就業(placement)。但人機交互本來就是一個交叉學科,所以類似像CS畢業去ischool就職的也不在少數。總體來說心理系的體系較為封閉,而CS,ischool,communication這些相對新興學科之間的交流更多。


瀉藥 @劉柯。第一次被邀請,感覺甚是榮幸。
先說一下背景,本科浙江大學,能源環境系統工程與工業設計雙學位。能源是傳統工業,本人因為更喜歡創新思維和高科技的那種酷酷拽拽的感覺,博士就投入了人機交互的懷抱。目前新加坡人機交互博士在讀。
對於樓主的問題,坦白說我沒有辦法回答,因為我沒有在心理系學習過。但是下面我會就我的所見所知來給樓主參考,你大概也能猜到兩者的區別。為了好理解,我就用大白話說了。
首先,人機交互的範圍是非常非常廣的。人機交互會議裡面發表的一些文章甚至有去研究人機交互究竟是什麼東西的。從這點上你就可以看出,人機交互的概念非常模糊。目前,我個人比較贊同的是Antti的HCI Research as Problem-Solving(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人機交互是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關於這篇文章我就不深入了,但是,這裡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研究人機交互的話,並不是特別限定了你必須研究什麼,所以你會發現人機交互領域的文章各式各樣,有硬體的,有軟體的,有界面設計的,有虛擬現實的,有技術的,也有純理論研究人類行為的。但是研究的東西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不同的知識之間建立連接,用已知的知識點來建立新的知識架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人機交互。這也是為什麼人機交互綜合了那麼多領域的原因,因為本身它就不限制領域。
再回到你的問題,那麼心理學和計算機兩個方向上的人機交互的區別。其實明白了人機交互的本質,這也就可以去想了。先說說我們實驗室,我們實驗室是純種的工科實驗室,裡面呆著一群做硬體和軟體的人,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一群人能做什麼?或者說,在人機交互領域能做什麼?很明顯,只能開發新硬體新軟體,大方向肯定是基於硬體軟體結合的新的交互方式。所以我們實驗室做的是可穿戴設備。你讓我們一群工科的去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對不起,不懂~同樣的道理,計算機系也有細分的方向,對於軟體寫的好的,他們研究的就有可能是電腦上某一個工具的使用方式或者界面排版是否可以提升效率。當然,計算機的做軟體硬體方面的人機交互也是非常多的。再來,那麼心理學如果有人機交互實驗室,他們會去寫代碼搞硬體嗎?絕對不會啊。他們要做人機交互,那麼必然只能做他們擅長的,比如說人類行為的分析之類的。我不能說每個實驗室都一定做的是我說的這樣,但是每個實驗室都會做自己擅長的,這是最最基本的道理,這個我想應該不難理解吧。因此,如果說要問這兩者最根本的差別,那麼就太簡單了,一個肯定是以技術為基礎的,另一個肯定是以理論為基礎的。計算機的人機交互的成果很有可能出現某些新的觸控技術,識別技術,可穿戴設備這樣的東西。而心理學的人機交互,他們的成果最有可能就是一套理論系統,而不是技術。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劉柯,榮幸榮幸。由於本人在日本,不了解國內情況,只能給題主一個參考。
心理學方向的人機交互偏向的是認知,或者說探尋原因。從人與人的交流中尋找到某些可以應用在人機交流中的規律。
比如,說話人的非言語信息(表情、動作、聲調等)會對聽者造成怎樣的心理影響。一個具體的例子:研究發現,商店導購員保持微笑、聲音細膩溫柔可以引起消費者的好感,進而提高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可能。那麼今後的導購機器人就做成表情微笑聲音甜美的樣子。
該方向的論文會以cognitive science、psychology 為主,human-robot interac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次。
計算機方向的人機交互偏向的是建模,或者說解決問題。把上述規律用數學模型建立出來。
同樣的例子,機器人導購員什麼時候該微笑呢?看到有消費者接近商店,速度緩慢,並且在看向店裡的時候。這就要用到機器視覺,把距離、消費者行走速度、目光方向等等信息建立模型,讓系統可以判斷什麼時候微笑。
該方向論文以human-robot interac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speech、vision等計算機領域為主,基本不會有cognitive和psychology。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瀉藥 @劉柯。 樓里居然有同學。我也是英國的人機交互專業。我本科是工業設計,算是交互設計方向所以人機交互算是對口,申請的時候也是知道主要大陸還幾乎沒有學校開設這個專業,當然香港理工,和台灣有交互設計專業。

我覺得不同可以從學校開設這個專業的角度說起。一般一個學校要開設一個新專業,一般是在原有專業和學院的基礎之上開設專業。據我所知,一般有計算機(樓上說的聖安德魯斯),心理學(UCL),還有設計類(代爾夫特理工)分支。

所以他們的不同就非常的明顯了,
1.計算機學院下面的人機交互是從計算機,軟體,硬體相關出發,如何更好使用。我的相關課程主要包括軟硬體學習,相關工具學習(統計,數據分析,研究方法),拓展學習(根據你未來的方向,企業系統,數據分析,機器人等等),最後是綜合project, topic等。
工作主要還是是計算機專業性強的交互,研究,研發等。

2. 心理學院,我沒具體上過,不過我之前老師是這方面的。從心理學出發,基礎學科(心理學),工具學科(同計算機),拓展和綜合。學習期間更多用戶的實驗,心理方面。其實我是在計算機學院下面,不過目前老師也有各種背景,所以我們老師也有很多項目是心理學下面的,比如,我們老師特愛做,用戶行為改變這個課題(@王豪同學就是這個課題,記得不錯吧),這個老師就是UCL(心理學方向)畢業的。
主要工作方向是用戶研究。就是傳說中的用鹽。

3.設計類。這個比較熟悉,類似交互設計。不同就是更偏向設計,會學習一些美學,和計算機有些遠,和心理學近一些。工作主要做UI。

附一張,我們院長Andrew上課的ppt。


看了另一位答主的回答,才想起來說我的背景
我所講到的是在英國讀碩士的情況~
-------------
我當初申請的UCL的人機交互是在語言和心理學院,而另一份offer是聖安德魯斯的計算機學院,最終我上的約克大學的人機交互也是在計算機學院的。

然而我們專業唯一有關編程的是網頁設計課程(2016入學的已經取消了,所以即使在計算機學院,這個專業也是零編程)

所以我覺得僅僅是分類方式不同,具體側重還是要看課程內容,這個資料就可以在專業頁面看到很完整清晰的介紹,要勤快點找。比如UCL的課程設置鏈接如下。
Studying HCI

每個大學的課程頁面都是有課程簡介,科目,時長,學位等重要資料的,一是努力去找,二是不要怵英語,三是自己做筆記之類進行橫向比較,就沒錯了。一手資料永遠好過聽意見。

對了,我們專業有實驗室。


感謝 @劉柯 邀請。要讓題主失望的是我的經驗也不是國內高校的,就當作補充吧~

我是UCL(倫敦大學學院)的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Ergonomics(HCI-E)專業的碩士,不過每年這個專業的課程都會進行更新,甚至2017年的專業名稱都把最後的E給去掉了,大概是相比之前要更不那麼偏向人體工程或人因方面。我們這個專業是在大Dept of Brian Science下面的Division of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Sciences. 所以我們專業和心理學關係很密切,但是同時我們也從屬Dept of Computer Science。所以乾脆成立了一個新組織叫UCL Interaction Centre。在專業設置上就可以看出來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叉學科了,課程方面既有心理學傾向的,也會有計算機傾向的。

由於我們的老師也是來自不同分支的,在教學上的側重點會不同。比如有的老師會非常注重設計實踐方面,他會有一些課程是希望你的原型會更偏可操作化,如果你能做一些硬體類編程老師會比較喜歡,我們有一門選修課就是關於physical computing的,這門課是我們這一屆剛剛出來的,算是試點課程,因為對於編程能力有一些要求,而且第一批的學生名額比較少,因為我更想多學一些設計理論知識所以當時並沒有選這門課,但是根據同學反饋,這門課就是會用類似Arduino來進行一些硬體類編程並完成一個設計項目(自己設想問題場景和解決方案),然後學校也有地方供你去做3D printing,所以是要做一出來一個能真正有真實數據輸入或者能在真實場景進行試用的實體模型,這和我們日常的用戶體驗設計項目所使用的測試原型(只要假設場景就行)就大不同了,可以說是超高保真了。

我們大部分的課程還是更偏心理學角度解釋人機交互理論,會涉及到大量知識的補充。比如有一門課程叫做Interaction Science,最初的幾節課都是關於如何科學進行研究實驗設計的,當初我們班上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鬆,因為可以說是他們的基礎內容吧;這部分介紹完以後,後面就是介紹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幾個和人機交互相關的話題,比如多任務理論、分散式認知、點擊位移理論、查找理論、認知錯誤類型等等,其實是作為我們思維知識拓展來介紹的,包括考試的內容也是給定一個和這些主題相關的一個實驗問題,讓你去做實驗設計然後看你的如何進行假設和驗證假設的,如何分析,過程是否科學合理。相當於就是一個在人機交互領域做研究的初級版本,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之後其實就可以按著這樣一個雛形來更深入研究你感興趣的高級課題了。

有一些課程計算機和心理學會深度融合,例如有一門課程Affective Interaction,看名稱就知道是關於情感化交互的,其實介紹「情感」的時候很多心理學方面的術語就出來了,這裡面也有談到大家都比較熟悉的Norman的情感化設計的理論,還有其他人提出來的各類model幫助我們來分析如何針對正負情感來做設計,而「交互」方面既會有人類情感的感知和系統的交互過程,也會有如何利用科技交互設計來促使某些情感和行為改變,甚至介紹了檢驗「情感」方面的生理數據的測量,也會有目前已有的從情感方面出發的社交機器人的介紹,這裡就是計算機工具方面的研究和應用。

其實看到有時候學的一個知識已經不太能分清到底是計算機領域還是心理學領域,因為我們會利用計算機或者心理學手段或兩者結合的方式來研究人機交互的問題,從而層層剖析,這就是人機交互的迷人之處。


心理系:用計算機手段研究心理學問題。
計算機系:用心理學知識指導程序實現。


瀉藥。

國內不太了解。題主這個問題還是問廣一點吧,知乎是個分享信息給更多人的平台。

Georgia Tech的HCI招4 個track,有心理學也有計算機,還有工業設計和多媒體。HCI核心課程會在一起上,學習HCI整個Research, Design, Prototype, Evaluation的流程。

第一個學期之後,方向會有比較大的不同。心理學進來的同學大部分會上很多心理學方向的課程,按興趣選修CS或者Design的課程,深入學習Research Methodology的較多;同樣的,計算機進來的同學會選比較多CS的課,按興趣選修一些Design或者心理學的課,選擇面相對更廣一些。

分享一下心理學和計算機的課表,可以一窺「這兩個學科下的HCI」有什麼區別。

CS, Design還有茫茫多的課可以選,有興趣可以看我們專業官網,下面附上鏈接。

Georgia Tech Master』s Program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如果對設計、交互、用戶體驗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設計醍醐 - 知乎專欄

對怎樣應對ux面試有疑惑?

請移步【UX面試篇1】從拒信一籮筐到Uber實習offer,我學到了什麼 - 知乎專欄

設計練習/設計挑戰面試不知從何下手?

請移步【UX面試篇2】設計挑戰解題及面試思路--框架vs創造力 - 知乎專欄


國內最早涉足這塊的是大連海事大學吧(可用性研究)?你去看看他們的課程設計。

坦白的告訴你沒啥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很多在CS研究HCI的人都有心理學背景,很多甚至是對計算機技術一竅不通的,特別是搞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s)的一批人。但我也知道有計算機背景去心理學呆著的。

心理學出身的和CS出身的對HC I的認識最多是側重點不同,大方向還是殊途同歸的(比如都是研究交互)。喜歡依靠現有技術做實驗驗證理論的(比如說比較三種現有同類應用來找用戶認識差異的),實驗做的好的,統計分析做的好的一般都不是CS的。能出設計或者原型從而解決實際交互問題的,一般都不是心理學的。

這也會導致一個結果,在課程設計上兩個專業還是有一些專業烙印的。心理學偏理論,偏實驗分析,而CS不可能一點技術都不講。

宏觀上來看,從心理學這塊進入HCI的中國人,不多。


第一次收到邀請,希望能夠提供國內一方面的參考吧。先說下本人情況,剛保研至國內某研究所碩士,所在實驗室研究方向為人機交互(計算機方向),通過大四提前實習的幾個月,對計算機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的人機交互有了一點淺薄的見解:(以下只是本人當前的認識,日後在學習中若有新的見解再更新)
1、計算機下的人機交互主要是研究如何通過計算技術提升人機交互體驗,改善人機交互效率,或者挖掘新的人機交互方式等,也包括將人機交互技術應用於其他領域以提高用戶體驗或者生產效率。
2、雖然我所學的是計算機方向,但是我們做的一些項目也與心理學研究單位合作。個人理解心理學下的人機交互主要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感知等心理要素來推進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發展。
綜上:我認為研究人機交互,主要是以「人」為核心,涉及到的技術或者知識領域都要優先考慮人(即用戶)的因素。無論是心理學還是計算機,雖然是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但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人機交互的發展。


在瑞典KTH讀人機交互中,世界的角落的偏門的學校... 只是說說我們專業的情況吧,不代表大多數情況xD

我們學校有兩個項目,一個是計算機學院的HCI,一個是ICTLab的HCID,我在第一個項目裡面。HCID並不完全是我們學校的項目,我也不是很了解,主要說說我學的。

我的項目分成三個小track:Interaction Design, Visualization, Multimodal interaction Technology, 我選的課又大部分是Visualization的... Interaction Design大家應該已經很了解了,就是那個交互設計啦,概念跟國內的也差不多,這裡跳過。Visualization很有趣,第一年學了基本的圖形學,第二年主要就在寫遊戲,VR和AR的遊戲都寫過,圖形學+人機交互還是做遊戲最有趣。第三個概念比較玄乎,課程比較偏硬體,比如自己用Arduino搭小東西,有一個老師研究電子音樂,還有一個研究怎麼把衣服變成可交互的媒介。

第一年學了點心理認知方面的課程,大概比較一下計算機和心理學下面的人機交互吧。我猜這兩個人機交互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一般來說都會有一個project,計算機的HCI會花更多時間在做project上面,然後從effectiveness,satisfaction和efficiency三個角度做evaluation。舉一個栗子,我一個學姐做的項目,是研究用戶玩Oculus Rift遊戲的疲勞度,她得先把Oculus Rift的遊戲改出來,然後再設計evaluation,最後得出結論。跟心理學不一樣,我們的evaluation點到為止,不會深究為什麼人會這樣。還是用之前的栗子,學姐的結論大約是這種類型的遊戲玩多久會疲勞,是哪種疲勞。但是如果是心理學,肯定會研究的更深,比如從大腦活動,眼部活動之類的,而且估計會上專業的儀器,得出超級科學的人類有關的數據。(我想像中跟生物學實驗的研究方法很像,但是不太了解,請指正...)

抱歉用了一些英文,怕中文詞語翻譯的不準確,就直接用英文代替了:P

@劉柯 謝邀:)我想到什麼再補充


HCI這個專業本身就很新,不同學校開課方向各有側重,並且HCI研究生院一般都很樂意招收各種背景的學生,所以光說計算機/心理學院這個挺很難回答的。

個人感覺,計算機背景的話會更注重從定量分析的角度衡量GUI界面的效率、可用性等等;而心理學視角的話可能更靠近用戶研究?

PS: 這個樓里炸出來好多本科/研究生校友。。。


謝邀@劉柯, 題主想了解不同學科下的研究室區別的話,建議直接調查該研究室導師的論文及發表學會,這樣應該能很直觀地看到不同。畢竟就算同為計算機類下面的研究室,側重點也會不一樣。
人機交互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在計算機院系下的話,一般是從計算機出發,開發新交互方式,同時使用心理學的實驗方法評估系統。而這裡牽連到的心理學通常是精神物理學的(Psychophysical)內容。在心理學下的人機交互研究室就不太了解了,沒有注意到過,只知道有相關研究是注重於怎樣使用與計算機的交互來影響人的感情,行為等。

我是在日本讀的研究科,對於國內研究室的具體分布情況也不太了解,不過據觀察,國內設計類院校也有相關研究室,畢竟交叉學科跨度廣。


建議自己去學校的課程設置裡面看一下,同樣在計算機學院的交互設計,不同學校的課程設計也會有區別。


看到題主問的是國內,不過我並不了解國內的情況。兩年內申請了兩個申請季了,一次碩士一次博士,只能根據我選校時收集的信息提供一下美國人機交互的大概情況。

大部分成熟的研究生項目都是在cs或者ischool下的。兩年前看到有個SUNY還是哪裡的在心理學系下,只有兩位老師做這個方向。感覺不夠成熟,沒有申。

上學期上了一門心理學概覽的課,把心理學裡面對人機交互有關係的概念和理論過了一遍,比如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等等等。個人認為心理學上的內容太偏理論,對人機交互的發展暫時沒有特別突出的幫助,反而是技術上的成熟和機會讓人機交互有了更多發展的方向和課題。


依我理解,計算機下的人機交互是通過某種演算法時實現人機對話,達到人與計算機的實時溝通,比如通過語音或者動作或者表情等方式,側重編程與演算法。而心理學的人機交互更多的是側重人的行為學研究,通過研究行為來對人類實現預測或者判斷,比如你高興了聲音表情動作等會發生相應變化。至於二者關係,可以說心理學人機交互研究的是基礎,是為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提供研究對象和行為判別方式,而計算機的人機交互就是一種實現方式,是的計算機程序化表達。舉個例子,人臉表情識別,心理學有AU組合,而計算機可以通過AU組合用深度學習編程來實現。以上拙見。


推薦閱讀:

數據可視化現在在市場上重不重要?
豆瓣對初級用戶門檻高嗎?豆瓣怎麼快速幫助新用戶帶來認同感?
為什麼有些軟體公司會限制訪問互聯網,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
為什麼每次知乎給我發私信的時候,都說回復私信就會有人來跟我溝通,但是我回復了卻永遠石沉大海呢?
網路大電影怎麼盈利?

TAG:互聯網 | 心理學 | 人機交互 | 計算機 | 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