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中 want to 被縮寫為 wanna,而 went to 並不被縮寫為 wenna ?

為什麼英語中 want to 被縮寫為 wanna,going to 被縮寫為 gonna,而 went to 並不被縮寫為 wenna?


首先的首先,有人認為本題只能從語音而不能從語法上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為什麼英語中 want to 被縮寫為 wanna,而 went to 並不被縮寫為 wenna ? - Lemon.H 的回答:

看到其它幾個答案里竟然在用語法知識解釋 wanna,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以下的用法全部來自於基於讀音的簡化,跟任何語法無關,僅僅是因為發音發黏糊了/口音太重了所形成的歷史使用習慣。跟語法無關!不要再用語法來解釋了!以下用法只可以在歌詞/口語情景下用,絕對禁止在書面寫作中出現!

wanna = want to / Do you want to

gonna = going to

gotta = got to / Have you got a

kinda = kind of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沒有 wenna 呢?因為歷史上沒養成這個習慣用法。僅此而已。

最後一遍:不要再用語法知識來解釋了!英語中很多用法都是無厘頭和無理由的!

(順便指一個小錯:gotta=got to,而不是got a,那個可能連讀,但是不會在拼寫中體現為gotta)

貌似語音、語法是完全分離的兩樣東西,但是其實語音、語義、語法是相輔相成的。從下面的分析能看出來,「went to」之所以沒有簡化為「wenna」的確是因為其發音的特點,而其發音的特點則深深地植根於其接續的用法,所謂接續的用法自然就是語法了。

誠然,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語言是任意的,也就是說語言的音、形、義是互相獨立的,比如著名的例子「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再比如父母給你取名的時候,其實是在各種名字當中人為選的,而不是你真的天生必須叫這個名字。但是語言的任意性是從語言的發生學的角度來說,一旦「rose」或你的名字選定之後,就成為約定俗成的一種既定存在,其音、形、義三個方面的關係也就大致固定下來,這時候「rose」就應該叫「rose」而非「lily」或「cherry」,別人換個名字喊你你也不會答應。

所以語言的音、形、義是相連的,本題從語音、語法上解釋都是通的,而且是相互支持的。

大家都知道這是「語音的簡化」(也就是「弱讀」),但是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want to」可以簡化「went to」不能簡化。我來深入一兩個層次回答一下。

首先,「語音的簡化」是對的,但是「弱讀/簡化」的前提是讀音的連貫。按照意群劃分,「I want to go home.」應該讀成「I --- want to --- go home.」(其中---表示停頓),可見「want to」是連貫的,所以能簡化為「wanna」。而「I went to China.」應該讀成「I --- went --- to China.」,至少應該是「I --- went -- to -- China.」(其中--表示略短的停頓),其中「went to」是分裂的,所以不能簡化成「wenna」。

當然,「went to」也有「went to do sth.」的用法,比如「I went to work in China.」應讀成「I --- went to --- work -- in China.」這種情況下,「went to」地連貫的,理論上可以簡化,但是這種情況畢竟少,而且「went to」是「go」的過去式形式,就更少了。總而言之,「went to」理論上能簡化為「wenna」的情形實在是太不常用了,因而失去了簡化的基礎。

其次,「want」的用法就兩種,即「want sth.」和「want to do sth.」,可見「want to」具有唯一性,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具備簡化的基礎。但是「went」的語法太多樣了,後面可以接「to do sth.」(其中to為不定式的標誌),也可以接「to sth.」(其中to為介詞);除了「to」這個介詞外,還可以接其他介詞;除了介詞外,還可以接副詞。比如:

  • went to China
  • went to work in China
  • went on holiday
  • went about town
  • went across the river
  • went after her
  • went against my mom
  • went ahead
  • went along this road
  • went at his prey
  • went away
  • went before Parliament
  • went by
  • went down
  • went for sth.
  • went forward
  • went in
  • went in for sth.
  • went into sth.

……

「went」用法的多樣性,使得「went to」其實出現的時候也不具備唯一性,因而「to」的發音需要發清晰以與其他介詞、副詞相區分,因而進一步喪失了簡化的條件。

第三,「want/went to do sth.」和「went to sth.」中的「to」在語法上的意義上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不定式的標誌,除了在語法上對不定式起標誌作用,在語義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語音上也無須特彆強調,因而可以隨意弱讀——這種「弱讀」就是前文所謂「簡化」的實質。而後者是介詞,介詞是有語義的,比如這裡的「to」就表示方向性,而「went」可以接的其他介詞(見上面的例子)則表示其他不同的語義,因而「to」是需要讀清楚以與其他介詞進行區分的——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不具備唯一性」,因而「went to」中的「to」不能隨意弱讀,也就是不能「簡化」。

總結一下:

1)「went to」只有在「went to do sth.」中存在理論上的「弱讀/簡化」的可能性;

2)「went to」的這種「弱讀/簡化」的可能性因為「went」和「went to」後接成分的多樣性而失去了「唯一性」,所以從實際使用中喪失了「弱讀/簡化」的可能性。

另外,wenna的讀音真的好奇怪啊,有點像teeny wenny的感覺~


want to簡說成wanna僅僅是在want帶一個不定式作補足語的時候,或者說是表示want to do這種結構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在如果往want和to之間插入一個假想的人稱代詞來展示to do的主語,而(發現)to do的主語跟want的一致的情況下,才行。其餘的情況,比如Which athlete does Lee want to win?(i.e. Lee wants which athlete to win? Lee希望/想要哪個運動員贏?)的want to就絕對不能縮約成wanna。

發音上的機理就是/?wɑnt?/&>/?wɑn?/。不定式的to這種位置通常都是弱讀。此處音標美音。

went to沒有縮約的原因就是went to不符合上述條件。這裡的to和不定式的to是兩碼事,這個to是介詞to,後邊跟的是名詞。可以認為英語的「不定式標記to」跟介詞to僅僅是同音而寫成同形而已。兩個是共時而言毫無關聯的詞。


want to, be going to 後面緊跟的是VP(動詞短語)。這兩個表達是用來引出情態的。(一個是意願情態,一個是時間情態,兩者都是通往可能世界的鑰匙,而非表達現實世界的事態)。went to中的to是一個介詞,後面跟的是NP(名詞短語),而且to和後面的名詞短語的關係更為緊密。


want to中to不是重音節, wɑnt.t?&>wɑn.t?&>wɑ.???&>wɑ.n?.

而went to中to是介詞, 不弱讀.

類似的有going to簡化為gonna. 但是表示去某處時to作為介詞, 不弱讀, 就不能簡化為gonna. *I』m gonna the mall.


好幾個答案都說了這是因為發音而形成的,這個沒錯,但具體到wanna和gonna到底是基於怎樣的發音規則呢?

t這個音說起來簡直是發音界的奇葩,放到語流中會產生各種變化,不過這裡只重點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果發音t出現在了發音n之後,那麼通常省略t的發音,這樣的t被稱為silent t.

比如winter, rental, internet, interview, center的音發出來,就變成了winner, rennal, innernet, innerview, cenner. 回到want to和going to,放到快速的自然語流中,加上t置於詞尾的略讀原則和「ing」音變「in」音的casual讀法,want to變成了wanto,再進一步就變成了wanno,再弱讀尾音就成了wanna,而對於going to, 它則先變成了gointo,再進一步變成了goinno,再弱讀尾音就成了gonna.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規則,當然並不是先有規則人們才去這麼說,而是隨著說的「偷懶」過程,逐漸形成了這些規則。雖然是顯而易見的事,但防止有人抬扛還是放到這兒。

那麼,從發音「偷懶」演變的角度細說完之後,問題來了:went to放在快速的語流中明顯沒有任何原因會變成一個單獨的例外,但在形成silent t這一規則的過程中,它怎麼就成了例外,沒有「進化」成wenna呢?簡單粗暴說成是發音簡化、歷史原因而沒有語法的原因能讓人信服?

單純因發音簡化而導致的音變只能用於解釋類似「ing」的發音變「in」的發音,以及wanno和goinno最終演化成wanna和gonna的原因。讀一下就明白了,/?/和/n/發音非常相似,人們自然逐漸傾向於去讀明顯更易讀的後者,而wanno尾音/u/很自然的弱讀就成了wanna(事實上在to的很多音標標註中,一般都會直接給出其弱讀讀法[t?])。至於語法的原因,請直接參考此問題下@Arjuna的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所以,總結一下,want to和going to變成wanna和gonna的確最終是因為發音過程中的簡化、懶和隨意,而正是因為語法的存在,want to和went to才會在最初走上不同的發音演變之路。


就是音素的assimilation,但的確也可以從語法角度來解釋為什麼wanna比別的「縮寫」普遍。

先說wanna。

在表達想要做某事的時候,want to是不可分的,有want必有to,所以在語流中兩者可以視作一個單詞。

然後,懶是人之本性,說話也一樣。一方面,t在很多口音中都很容易弱化,在美音中容易變成閃音,在某些英音中甚至會省略(letter變成le"er,matter變成ma"er);另一方面,非重讀音節的母音也容易弱化成schwa,即?(這在英語單詞就體現得非常明顯,aeiou在非重讀音節都有很多讀?,如about/taken/pencil/memory/supply,更別說帶ar/er/ir/or/ur的音節了),而介詞、代詞、冠詞這些在語流中基本是非重讀的。

to也不例外,不少時候就會變成t?,再加上前面那樣t的弱讀,就可以變成?,與want的主要音節一連上,就會變成wanna/w?n?/。

而且,由於wanna是want跟to縮合而成,所以多見於現在時單數第一二人稱和否定式,因為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是wants呀,跟to沒那麼容易合體……過去式是wanted,也多出來了一個音節。

再來說went to為什麼少見縮略。

如果是went to do sth,「做某事去了」,平時說這種內容的頻率遠遠比「想要做某事」少得多;如果是went to somewhere,「去了某地」,跟前者類似,也不如want to出現得頻繁。

與going to對比也是類似,going to幾乎是主觀意志和肯定將來發生的固定表達,張口就來,比went to常用多了。

還有,在語流中,went to由於t和to的弱化,是可能變成wennu或者wenna的,但是不覺得在開口音後的schwa比閉口音後的schwa順口些咩

樓主自己讀讀看,wanna和wenna哪個說起來更順暢?

總結一句,語言的各方面特徵都是由繁入簡的,語音也好、語法也好,除非有官方機構來維持這種穩定(比如各種正字法、造詞、標準語推進機構),不然惰性的力量就會推動語言朝著最舒服的方向發展。英語單詞發音與拼寫不對應、陰陽性消亡、動詞變位大大簡化都是這個道理。而這些,會從最常用的表達開始,說不定哪天want to真會變成wanna呢


謝邀!

「wanna」的出現,是從一些「不標準」發音來的,就像我們會說「醬紫」一樣。

--同樣的還有「gonna」、「gotta」、「kinda」等。

而「went to」則沒有那麼連著念的,所以就沒有類似寫法。


看到其它幾個答案里竟然在用語法知識解釋 wanna,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以下的用法全部來自於基於讀音的簡化,跟任何語法無關,僅僅是因為發音發黏糊了/口音太重了所形成的歷史使用習慣。跟語法無關!不要再用語法來解釋了!以下用法只可以在歌詞/口語情景下用,絕對禁止在書面寫作中出現!

wanna = want to / Do you want to

gonna = going to

gotta = got to / Have you got a

kinda = kind of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沒有 wenna 呢?因為歷史上沒養成這個習慣用法。僅此而已。

最後一遍:不要再用語法知識來解釋了!英語中很多用法都是無厘頭和無理由的!


就算有也應該是wentta吧


之前有個教語文的老師跟我們講。中文裡面「這」字有時候念作zhei,其實是「這一」連起來讀。

接下來的是我舉一反三也不知道對不對哈,同樣的還有「那」字念作「內」,其實也是「那一」。

這跟wanna,gonna,應該是差不多的意思吧。我覺得跟出現頻率有關係。太常用了,所以人工石就叫砼了。而went to,跟wanna gonna kinda的頻率比起來,還是低一些吧。

工科狗強答英語題,會顯得很滑稽吧。

滑稽就滑稽。


其實英文是非常口語化的語言, 小朋友是從生活中學習的這就註定了不嚴謹,沒有不一定說就有特定規律。

你去用英文點早餐就懂了,

其實就是,

I want 呃… (選擇困難不知道想吃什麼),

但聽來就變成了 wanna。


我高中時候一女同學,學習超刻苦認真,數學物理超強。英語一般。

有一次,她向我訴苦,說她花了一節課的時間研究為什麼 appreciate 後面要加 doing sth,結果還是沒有搞明白,然後向我請教。。。

It"s a true story.


難道不是因為說話吞音連讀造成的嘛?並沒有語法對錯之分,wanna等也絕不會用於書面語。好多時候一些詞語或者用法或者發音的出現只是因為有趣或者能有效表達情緒。

拿中文舉個栗子:「媽蛋」並沒有實際意義…你懂我在講神馬么……


1、t在n,m,ng等後面的詞,如want,can"t,如果以正常語速讀這些詞,通常會省去t的音,而僅僅留下讀這個音的時間。

2、實際上,所有爆破音字母在母音和n,m,ng後,這些爆破音都省讀,而只留下時間空隙。

3、can與can"t的正常語速讀音一致,區別靠語義、表情、手勢等自行判斷,而且霉果人當表達can的意思時,有時也會刻意的發""肯""的音,所以不會誤會。

4、以want to為例,t省讀,o是母音,直接就連讀成了wano,約定俗成寫為wanna,大概是約定俗成的,這點本人不是很確定。

5、wanna這類詞僅用於口語和非正式書面語。

6、至於went to,口語可以讀成weno,一點問題沒有,霉果人絕對聽得懂.但是""wenna""用的實在太少,無法約定俗成,因此沒有wenna的寫法。

大概就醬。


其實是這樣的...went to裡面的to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用作介詞的,而不是標誌不定式。小部分情況下可能可以標誌不定式,但是這種情況太少,因此很難形成一種廣泛接受的改寫,如gonna,wanna等。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講就是,當went to後面接地點的時候,是不能讀成(因此當然也不能寫成)wenna的,而大多數情況下went to後面跟的就是地點。

這一點在gonna上面體現的其實很明顯了。gonna是going to的簡寫,但是不是所有的going to都可以讀成(並寫成)gonna的。

我們可以說:

I"m gonna buy some books.

We"re gonna visit Singapore.

但是不能說:

I"m gonna the bookshop.

We"re gonna Singapore.

也就是說當這個going to的to作介詞用,後面跟地點,就不能在讀音中弱化掉。

同理,類似We wenna a restaurant.之類的本身就不存在,因為首先就不能這樣發音。

We wenna eat.這種發音方法倒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表達方式相對於gotta或者gonna實在是用得不多,沒必要形成一個這樣的簡寫。大部分都直接就說We ate at a McDonald"s./We ate some pie.大部分是直接用動詞的過去式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需用went。但是gonna就不一樣了,將來時很多時候都要用到。gotta類似都屬於常用的表達方式。


這真的是……就像我們漢語里的倆,仨,我們倆,就是一些地區口語化確定下來的,還有北京話裡面的兒發音,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題主有沒有試過發wanna和wenna這兩個詞,明顯感覺前者很輕鬆對吧,口型都不帶變的對吧。所以這就是人家的語言習慣罷了,每個語言都有的,

第一次回答,說的好像有點亂,想噴就噴吧,反正不會理會。但是我鄙視那些用語法解釋的答案。


請想想語法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有「然並卵」而沒有「然並蛋」?


說順嘴說出來的唄。。。


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表達情緒要用「卧槽」這兩個字一樣。


推薦閱讀:

「就是這樣」用英語怎麼說?
想把英語辭彙量擴到2萬左右,如何挑選詞典?
為什麼枇杷的英文名是「loquat」,枇杷在廣東有別稱嗎?
中古時期,諾曼征服後,為什麼英語開始由綜合性的語言向分析型的語言發展?
essay、paper和dissertation的區別?

TAG:語言 | 英語 | 英語辭彙 | 辭彙 | 英語單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