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胖最新一期《羅輯思維》中談到的教育分層和認知升級?

羅胖在羅輯思維185期中主要講了即將到了的階級分層,還提到了人工智慧可能導致的社會分化; 決策在精英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認知升級的重要性。如何評價這些觀點。


羅胖把國內一直遮蓋的教育逐步階級分層的現實給說出來了罷了.

對於國內教育以及美國教育熟悉的朋友對於這期節目的看法就是,他說的我們早就知道了.

  美國社會階級的分明的表象是種族和社區劃分,而本質是不同社區種族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迥異的結果.中國社會由於長期以來科舉文化的影響,統治者一直不敢對教育公平做任何的手腳.但是近些年或者說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我們必然會看見一個由教育分層而產生的巨大的階級分層社會.

  學區房的高價的出發點就是一種由市場經濟形成的社會等級劃分,不同的學區的學習資金由其學區的土地財政供給,房價高的社區的孩子從小就會接受優質的師資力量,在重點中學和大學錄取的過程中,進行所謂特長生的招生也是如此.低房價的社區由於其師資力量薄弱,不可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接受任何奧數訓練/機器人比賽自然從遊戲規則上就會把他們排除在外.教育分層的結果到了社會上就會產生更為明顯的階級分層.中國國內的985/211和其他高校無論是在師資科研經費上都有著天壤之別,一邊是光明的前途一邊則是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很多人寄希望於互聯網教育,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個人知識結構以及世界觀的形成不僅來自於所謂課堂教育還有周圍人的潛移默化,一個窮小子如果從一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打架鬥毆,升學率極差的民工子弟學校,終其一生他都很有可能無法理解上流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發家致富的路徑.即使你給他一部手機告訴他互聯網上有優質的教育,他可能首先就信了微信朋友圈上的心靈雞湯和各路的馬雲說/白岩松說.舉例來說,我曾經捐過十部kindle給了某山區的學校,並且給他們充值了unlimited會員以及綁定了一張一萬元的信用卡.一開始我的希望是他們會獲取大量的電子圖書開拓自己的視野,但是有一天我打開賬戶看看他們都閱覽過哪些書時:&<花千骨&>,&<步步驚心&>,&<成功女人十二點&>,&<微商是如何煉成的&>.........當看到這些書名的時候那種內心崩潰是洪荒之力的,那不是我要捐贈的初衷,甚至我會認為自己因此給予他們不正確的世界觀.有時你不得不承認,周遭環境才是真正會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決定性因素.而作為個體的我們其實無能為力.


我和老公在美國拿了碩士學位,讀書期間帶著孩子從daycare到preschool一直到公立小學,對美國教育有一些體會,羅胖所說屬實,但這是以中國人的思維來理解西方教育。如果同樣的教育問題問美國中產和平民,他們會反問,為什麼我的孩子一定要上斯坦福哈佛?為什麼我們要住在富人隔壁?
美國社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多樣化,一個普通中產平民家的孩子,一路上公立學校,畢業了也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好社區(注意不是富人區)買個房子周末去海邊曬太陽衝浪。而我們國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窮人的利益被富人大量侵佔,導致窮人如果不努力奮鬥進入上層階級,根本沒有辦法獲得好的生活,這才是更令人絕望的。
另外羅胖例子中拿palo alto 窮富人區來做例子有點極端了,美國大部分好的社區居住的都是本地平民,一般來說,如果不是黑人區,社區治安就好,社區居民普遍素質就很高(沒有歧視的意思,我只是描述普遍情況),每天早上在學校附近4,5個路口,都會有社區居民自願拿著stop牌子護送孩子過馬路上學,他們也很喜歡給學校捐錢,就算自己家裡沒孩子上學,也有很多人去學校當義工。
像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都是排名前10的好的公立大學,尤其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這些都不亞於上面幾所出名的私立大學。這些公立學校有一個最大的好是,如果你在本州居住,交夠3年的稅,你的子女就能以州內學費(相當於半價學費)入讀,前提是學校給你發offer。一般情況下學習不是特別差,又是本州內的居民,學校都會發offer。我自己是搞it的,周圍很多好公司的朋友同事,包括美國人,很多都不是名校畢業的,他們也不追求這些。面試google,facebook這些公司,學校名氣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主要看面試表現證明你夠聰明。
我自己個人的看法,一個好的社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平民有平民的活路,富人有富人的活法。你如果想跨越階級,不管在哪個社會都會碰到所謂的公平和融入問題,怨不得社會,是你自己的選擇。而很多美國長大的孩子,沒有上名校,不會打冰球高爾夫球,但他們非常自信陽光,對生活的態度很積極,不輕易被別人一句話或者挫折打敗,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教育更迫切改變的地方,而不是在互相攀比誰進了常青藤誰又進了上流社會。


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國內不會出現非常激烈的分層。直接出國即可。

以科舉打通門閥的中國,大概不會有想進行教育分層的動力。


教育從來就是有錢人+天才的舞台。
從未改變,無論是昨天,今天,又或者明天,皆不會改變。

記得海倫嗎。沒錯,那個身殘志堅的楷模,她的老師莎莉文可以量產嗎?如果不能,我就想問,那樣的老師多少錢一個月?那是一個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消費?
記得吳官正嗎。沒錯,那個高官,家窮的學費交不起,甚至吃不上飯,還能考上清華大學,記得那是1959年,全國有幾個大學生?這樣的人不是天才是什麼呢?能量產嗎。

教育,接受平均教育,不會改變命運。只有金字塔的頂部才能改變命運。其實質就是義務教育的升級版。試問有用嗎?
類似,素質教育學器樂,考級,很牛似的,可是國外很多乞丐,流浪者器樂也玩的很好啊。那改變命運了嗎?

全國好幾億大學生,如果去掉背景,健康,運氣等,僅拼實力,很顯然金字塔頂上的能改變命運嗎。其他的就只能是農民工,暴發戶=待宰的羔羊。。。。。。


教育本來就是要分層的,要不有「因材施教」的說法?
贊同上面一個答主的說法,「教育從來就是有錢人+天才的舞台。」
對於一二線城市中產以下的大部分孩子來說,再怎麼折騰也升不了兩個階級(升個一個階級,也不靠學生時代吃多少苦,而看像各種事業編、公務員等職業的考試能否考上),在學術時代少受沒意義的折騰是最重要的。


財商教育才是當下社會教育最需要的,

一點淺見,


國內的教育一直我關注的話題,去年年初搞了個線上教育平台,結果是沒有融到資夭折了。
我是昨天才看羅胖新的這一期視頻,說實話看完之後我覺得很沉重,因為羅胖一口咬死中國肯定會走向分層教育的道路。羅胖他們自然有自己高瞻遠矚的見解,但我個人不敢苟同。
1、不同層級或許會有互斥現象。比如上層會蔑視下層的低俗,殊不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下層也會嘲笑上層矯情,殊不知其意識形態之高遠。但這種現象畢竟佔少數,中國崛起的時間短,分層並未穩固,下層時刻鎖定著上層的地位,上層也在時刻關注下層的動態,都在疲於奔命,就看誰付出的多了。
2、互聯網及其他尖端科技不斷的縮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往造成分層的信息不對等已經很難再奏效了。按照現在的狀況的確可能出現分層,因為大量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在隔代教育,不過科技在繼續發展,智能手機把網路帶到了山溝里,現狀就變成了至少有90%的留守兒童都能接觸到網路。一旦思維在虛擬世界中得到了歷練,未來如何就很難想像了。


家庭教育的軍備競賽,導致目前的現狀,有人為了改變階層而加入,有人放棄。但是這個是現實!
現代教育可以簡單地分三個層次,對應三個階層:
1。貧民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為目的。
2。中產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為目的。
3。上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為目的。
現代流水線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層,想要進入第二層,家庭必須出力,然後你還得去精英大學而第三層,則幾乎完全是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學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羅胖把美國教育作為教育分層的例子和中國教育未來的走向。
對教育分層的結果總結如下:最底層人民智力低下,不學無術;底層人民適合應試教育,成為工具;中產砸錢進行素質教育,是工藝品;資本主義學習決策。

目前為止,我們確實能看到中產在身體力行地實施素質教育(學高爾夫,花樣滑冰,可能也有人工智慧)。

資本和我黨要為誰代言,是否完全順應中產的要求,目前也沒明顯的教育改革(也可能是我自己孤陋寡聞),現在還看不出來。

但是,我們國家還遠遠沒有像美國那麼發達的工具。不要忘記撒德一旦安裝,把我們的底褲都扒得不剩了。不要忘記,我們的農業,多少還是人工播種。

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固然重要。但現在還不是讓素質教育全部替代應試教育的時候。如果大部分人都被鼓勵通過高爾夫等獲得名校offer,會帶來很多問題。你知道,有些教條且盲從的人,他們會把高爾夫等同於化學課、考駕照那樣,將這些素質淪為一門死板的課程。那樣不僅沒有找到孩子的天賦,反而只是量產工藝品。


明明只是一個觀點的預測,居然在節目開始言之鑿鑿的說是事實。也真實奇葩啊。

我的觀點是是老羅的這個趨勢預測相反,中國短期內如30-100年不會出現美國的教育分層現象。

原因是國內權貴沒有美國精英那樣的遠見,正如很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早該崩潰了一樣。

拋開幾千年的儒教文化這個因素,談論經濟,教育會朝美國的方向發展是可笑的。

但是不分層,不意味著一些事實的不存在,如小部分精英會讓孩子參加私立學堂的教育。


推薦閱讀:

客觀公證的評價下早稻田亞洲太平洋研究科?
「只學專業的學生就是狗」這句話對嗎? ?
參加北辰青年YES GO行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教育行業該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深化發展?

TAG:教育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