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一個果位嗎?嚴格來說「菩薩」可以作為一種榮譽稱號嗎?
很多人把果位比作學位。那是不是也有榮譽學位的說法?
在上座部佛教的語境中,「菩薩」(bodhisatta)並不是一個果位,也非一種榮譽稱號,而是指一類特別的凡夫。
果位有四,分別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拉漢。一位菩薩,是凡夫之身,並不具備上述四種聖者果位。當菩薩圓滿了所有需要積累的三十種巴拉密後,會在其最後一生自己正確地證悟四聖諦,從而從凡夫成為一位阿拉漢聖者,被稱為佛陀(buddha)。
菩薩的素質非常高,惟有滿足九個條件的凡夫被稱為菩薩,即:- 獲得人身;
- 生為男性;
- 具備只需通過聽聞佛陀的簡要開示即能夠證悟阿拉漢果的能力;
- 遇見一尊在世的佛陀;
- 出家;
- 擁有八定及五神通的成就;
- 增上行;
- 想要成佛之極強善欲;
- 獲得一位在世的佛陀的授記。
一個滿足了九項嚴苛條件的凡夫才被稱為菩薩。一位菩薩就像是一位「受訓」中的見習生,從成為菩薩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巴拉密積累之旅,最終他將會證悟四聖諦,斬斷輪迴,成為佛陀。而當菩薩成為佛陀的那一世,也將是他的最後一世,久遠的輪迴終於也結束了,當佛陀壽盡後,將入滅,將般涅槃,不再有任何物質和精神的延續,不再以任何生命的形式重現世間。
佛陀的教導,緊扣「苦與苦的止息」,苦的止息即是涅槃,證悟涅槃即是達成「苦的止息」。佛陀在世時,不斷地鼓勵人們儘可能精進地脫離輪迴,乃至在入滅前的最後教導中都還在強調:「諸比庫,現在我告訴你們:『諸行法皆是滅法,應以不放逸而成就!』這是如來最後的教誡。」(Handa dāni, bhikkhave, āmantyāmi vo, vayadhammā sankhār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ā」ti. Ayam tathāgatassa pacchimā vācā.)因為諸行法(即名色法,即物質和精神的成分)是被迫生滅之法,因為被迫生滅是為「苦」,為了滅苦,就要將名色法熄滅。佛陀不斷地鼓勵人們不放逸地成就名色法的熄滅(涅槃)。所有鼓勵一個人延長輪迴不要儘可能早地證悟涅槃的說法,並不是佛陀的教導。
在極其久遠的時間之前,有一位出家的隱士,人稱善慧隱士(Isi Sumedha)。他修習禪定並成就了四禪八定,並培育了五種世間神通。當時,有一位佛陀在世,名叫燃燈佛(Dipankara Buddha)。善慧隱士前往禮敬燃燈佛,燃燈佛觀察到善慧隱士具足了前八個條件,並觀察了他的未來世,於是給予了他授記,即宣告「善慧隱士將在四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之後,成為一尊佛陀,名為喬達摩(Gotama)」。由此,善慧隱士滿足了九個條件,成為了一位菩薩。
善慧隱士那一世壽盡後,不斷地投生為不同的生命,而不論投生為何種生命,菩薩都在不斷地主動積累巴拉密。菩薩的巴拉密,可以理解為「菩薩這位凡夫自行覺悟四聖諦的資本」,倘若缺少了巴拉密,菩薩將無法自行覺悟。終於,在漫長的歲月之後,兩千五百多年前,菩薩的最後一世投生為釋迦國的太子,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太子因為耗費了久遠的時間,積累完成了自行證悟四聖諦所需要的所有巴拉密後,從菩薩成為了佛陀。
相關閱讀:
- 【緬】明昆三藏持者西亞多,《南傳菩薩道》
全班倒數第二這個稱號僅僅是一個果位?嚴格來說這個稱號可以作為一種榮譽稱號嗎?
對於倒數第一來說,當然是的!複次迦葉。名菩薩者。不但名字為菩薩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為菩薩。略說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 何謂三十二法。
常為眾生深求安樂。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心不憎惡他人智慧。破壞憍慢深樂佛道。愛敬無虛親厚究竟。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言常含笑先意問訊。所為事業終不中息。
普為眾生等行大悲。心無疲倦多聞無厭。自求己過不說他短。以菩提心行諸威儀。所行惠施不求其報。不依生處而行持戒。諸眾生中行無礙忍。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行精進。離生無色而起禪定。行方便慧。
應四攝法。善惡眾生慈心無畏。一心聽法心住遠離。心不樂著世間眾事。不貪小乘。於大乘中常見大利。離惡知識。親近善友。成四梵行。遊戲五通。
常依真智。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言常決定貴真實法。一切所作菩提為首。如是迦葉。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為菩薩。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必須是通達,即具體的能各種層次、維度知曉無我法的,如來說是真的菩薩。
圓覺經:對盡垢除,稱之為菩薩。維摩詰經:各種理解不二法的人。另有一類初發心菩薩,初發心即被稱為菩薩,因其所發心深、廣、大。
日常的譽稱,對所有生物均稱之為菩薩,如老菩薩、女菩薩、貓菩薩、狗菩薩、蛇菩薩、魚菩薩等等。有一位常不輕菩薩,發心認為每個人未來都堪能做佛。
菩薩,梵文Bodhisattva,直譯為菩提薩埵(duo3)==菩提(覺悟)+薩埵(娑婆世界人)。分為,因地菩薩和果地菩薩。因地菩薩是以自度度人為目標的修行者,而果地菩薩是成道著。也就是說,菩薩一詞,既是果位又不是果位。一個人只要有著自度度人的目標並且真實修行,那麼就是菩薩,而修成正果後又是另一種菩薩。不過一般俗稱的菩薩是後者,而前者只在對人尊稱中使用。總而言之,菩薩是大乘佛教的一員,屬於二等功果,高於羅漢,次於佛。但菩薩一詞也同時兼具類似「先生」、「君」的稱謂作用。
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謂"菩薩"指的是修行者。善男信女,悟佛法,發願心,勵志修行者,皆稱菩薩。世間一切生靈,皆可成佛。菩薩不是什麼果位,"佛"亦非果位!宗教文化為指,佛法為月,千萬不要以指為月。
看了善智的回答,大概明白了那位心理學家回答的關於菩薩羅漢的回答出處在哪了。大概是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教義區別。南傳佛教是小乘,漢傳佛教是大乘,可能對菩薩的理解各不相同。
依漢傳佛教及經文來看,菩薩是高於羅漢的,已破無明,並且誓願度眾生的人才叫菩薩,菩薩有五十一個階位,從初信到等覺差別很大,經文中的菩薩一般都是十地大菩薩。而羅漢如果想要成佛,菩薩是必經階段。
推薦閱讀:
※如果諸法無我,何來房價高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地藏經被傳得很神?
※如何進入初禪?
※如何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
※如何識別混雜在佛教里悄悄傳播外道的巫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