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知乎 Live 是怎樣一種體驗?
6月2日晚,我有幸在知乎Live 開講,話題是「音樂會是怎樣煉成的」,這也是知乎Live 首個與古典音樂相關的話題。原定1個小時的時長因為提前開始與推後結束,實際進行了1個半小時。這確實是一次很難得的體驗,我也在此略微回顧一下。
1. 前期準備
我在活動前一周左右收到了知乎工作人員發來的舉辦Live 的邀請,在欣喜之餘立即開始了準備工作。由於古典音樂的範疇十分廣泛,為了縮減話題的範圍,經過與知乎工作人員的討論,我提出三個備選的選題,並在自己的專欄「偏方樂談」(知乎live 徵集主題:我們聊聊古典音樂吧 - 偏方樂談 - 知乎專欄)中發布了預告文章,徵求知友的意見。- 歐洲夏季音樂節攻略
- 音樂會是怎樣煉成的
-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演出
由於選擇選項2與3的知友明顯更多,我隨後選用了第2個選項作為Live 的主題,但是在內容上把2與3進行了結合,盡量覆蓋更多人感興趣的話題。
2. Live 內容
在內容方面,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大塊的內容:- 音樂會的曲目是如何策劃的?在這裡我選擇了一場國內樂團的音樂會與一場國外樂團的音樂會,分別分析了曲目策劃方面的思路。
- 交響樂團的國際巡演是如何進行的?在這裡,我簡單分析了一下交響樂團出國巡演時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以及花銷成本,並順帶解釋了一個很多人關心的話題:為什麼音樂會的票那麼貴。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會曲目?我的建議是以自己熟悉或感到親切的曲目為主,同時也應該略帶挑戰,但總的原則是不應脫離自己的欣賞水平太多。此外我也提出帶小孩看音樂會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 最後,我講了一個從事藝術管理工作時遇到的故事,還提到曾經的老闆講給我的一句話:從事這個行業,說明我們不僅熱愛藝術,也同樣熱愛藝術家。
在這場Live 中,我盡量以一個從業者的角度來講述古典音樂演出策劃與管理的幾個小細節,其目的是希望音樂愛好者能對這個行業的運作有更多了解,這也是我選擇這一選題時的初衷。
3. 效果
@徐博聞 老師在他的回復中對我的謬讚實不敢當,其實我在講的時候挺緊張的,發揮也不夠好,並且也正如很多知友事後所批評我的那樣,話題有些太偏向新手了,「乾貨」並不太多。對於這些批評我也十分認同,雖然確實很難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Live 中照顧到各個層次的聽眾,但我其實可以準備得更好。另外特別出乎我意料的是,這次Live 有滿額的300位知友報名,其中不乏我上知乎以來就尊敬許久的榜樣們,這其中就包括了徐博聞老師,還有不久前也剛剛在Live 中開講的 @趙思家 等,我實在誠惶誠恐。混雜在人群里的 @黃繼新與 @周源雖然一言不發,但是由於被老大哥看著,我也因此更增添了幾分緊張感。我之前準備的講稿過長,因此在講的過程中臨時刪去了很多內容,儘管如此也依然自己唱了半個小時獨角戲;由於此後每回答一個問題就需要耗費兩分鐘左右時間,我也很遺憾地沒能回答每個人的提問,幸好也有知友在Live 結束後私信我討論問題,溝通得十分愉快。我想Live 在這方面的價值是很大的,雖然活動本身的時間有限,但是與其相關的討論卻可以持續很長時間。4. 關於門票收入
在最早確定門票價格時,得知目前Live 主講人通常最低的票價是9.99元,我也就沿用了這一票價。儘管這個價格並不高,但由於有多達300位知友報名,使得本場Live 的總收入達到了2,997元,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
拿到這樣一筆收入,我是非常惶恐的,因為以所做的準備工作的強度以及我實際付出的勞動來看,是遠遠值不上這麼多錢的;更何況,我選擇的話題對於相當一部分知友來說確實營養有限,更加深了我對將這筆費用收歸己有的不安。因此,我決定將這筆收入全部拿出來用於公益用途。今天上午,我已將2,997元捐獻給了享有盛譽的非營利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此款項將用於支持全國各地減少垃圾污染的實踐,以及為打工子弟小學安裝空氣凈化器。在此,我真誠地感謝300位購票參加此次活動的知友,謝謝你們給予我的鼓勵與信任,希望你們能夠從與我的交流中獲得新的啟發。5. 鳴謝再次感謝知乎給予我的這次機會,謝謝 @竹君與 @Zampeli Diana 兩位知乎工作人員給予我的大力幫助,謝謝 @寺主人、 @Owl of Minerva、 @SysyCode 等許許多多因為知乎而結識的朋友們幫我不遺餘力地宣傳,希望今後仍有機會來知乎Live 做客,更希望活躍在知乎上的眾多音樂家以及從業者們也能參與進來,讓更多知友通過這個平台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昨天完成了一場兩萬五千人的live,雖然是我的第四場live了,但是昨天比第一場還要緊張,手裡拿著逐字稿,還是出現一些結巴的地方。昨天在live結尾處發了一個關於live的問卷調查,我勇敢地把我目前收到的反饋(包括建議和鼓勵)分享一下。
雖然有兩萬五千人參與,但是問卷只收到93份,我自己個人感覺在live的過程中有大約200-300人在聽,也就是其實現場在聽的人數只有報名人數的1/100。
我回收的問卷就只有三道題,1.總體打分;2. 如果覺得不好,給出建議;3. 如果覺得有收穫,收穫了什麼?
不得不說,我覺得我的聽眾素質都很高,即便是覺得沒有收穫的,但是還是很耐心地給我提出了建議,並沒有惡語侮辱的情況出現,我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下面是在回答第3問時大家對自己在這場live中收穫的回答:
和這一條思維適應性模型的學習,讓我對自己的學習計劃有一個檢驗,能更加有信心學下去。對關於英語學習方法「斷言」的剖析,非常好。
還有問卷調查,讓我直觀地了解到大多數「高水平」學習者是怎麼學習的。這和看知乎答案時候的感覺是不同的。
知道了有些地方我做的沒錯,可以繼續下去
關於道的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打破了原有的錯誤認知,還有您做的調查,給了我一些參考
這樣的評論,讓我很欣慰,我能感受到自己費盡心思想要傳遞的關於正視語言學習得到了一些回應。我最怕的評論是:道理我都懂,可你能不能給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呢?
這個問題我不是沒有想過,可是如果我真的給出具體的可操作性建議,就是在我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自相矛盾了。
再來看看我收到的「建議」
總得來說可以總結為:
1. 過於理論和學術(但是也有人認為理論太淺);2. 對於一些「術語」沒有更充分的解釋。-------這一條我真的沒意識到,我回看了自己的逐字稿,我感覺和平時在知乎上的回答,已經淺顯了很多。我在live開始前,還在想要不要多加幾個實驗,後來還是放棄了,直接講了結論。3. 時間掌控問題。9點開始貌似有些太晚,因為我是11點半才真正結束,個別知友覺得時間太長。我儘力在正式live開始之前不廢話。在這第四場live結束之後,同時,在我自己也聽了很多場live後,我對live這一種新的知識傳遞和分享的工具有了更多的認識:
1. live中的語速可以比自己在講台上的語速更快一些。我自己認為自己是講課語速比較快的人,在live中又有逐字稿,但是還有人認為語速有點慢。我想這可能是因為live可以回聽,所以大家對語速快是不怕的,但是對慢很反感。我自己也有明確感受,特別慢的主講人讓我自己也很煩躁;2. live中對PPT和圖片的藉助不能太多。PPT雖然得有,但是大家不可能一直捧著手機看,所以,口語產出一定要講到所有的信息。就像我在本次live中分享一些數據信息,有一位知友覺得沒有必要,我覺得可能對於只在聽的人來說,結論、結果更重要,而分析的過程可能不是很重要。3. live對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更高。逐字稿一定是要有的,但是所要講得東西依然需要瞭然於心,既要做到娓娓道來、不像念稿子,又不能有語病、有邏輯錯誤。這一點是我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五百人的大課我講過三回,每次都是2小時,我都沒有準備過逐字稿,感覺活生生的站在講台上,可能就自帶了幾分理解度,學生通過你的手勢、表情、PPT理解你的語言,可是,對著冰冷的手機屏幕,聽者只能通過你的言語、聲調、重音來幫助理解,非常考驗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沒有太多的自信,就一定要有逐字稿。這一點,我不得不贊王路老師 @王路,他的live我聽過兩場,感覺前後邏輯縝密,每一句話都不緊不慢但是信息量都很大。不會覺得啰嗦,又不會覺得生澀。這個語言表達能力也包括普通話能力,我在聽live中遇到普通話不怎麼好的主講人,或者本身沒有做過老師、沒有講過課的老師,真的雖然知道內容乾貨滿滿,可是聽得很難受。
最後,分享一下我做live的心得,對於每一場live,我看重的不是大家花了多少錢,而是大家花了多少時間,所以當看到浪費時間的字眼,特別心痛:(。我特別喜歡王路老師的一句話,寫文章的終極目的是能看自己的文字能幫助讀者多少,我覺得對我很有啟發意義,我希望我的知識傳遞和分享能幫助到大家。
第一場live:如何科學地學英語,我的準備的時間很少(6-8小時),因為這基本是我平時讀書、學習的精鍊總結,個人感覺這一場不錯,因為收到了很多私信的好的反饋,也有知友專門在其他知乎回答里給出好的評價;
第二次live:正視雙語啟蒙。準備的時間略多(至少24小時),讀了3-5篇文獻+兩本專著+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但是自己最不滿意的一場,因為首先主題比較大,我自己覺得講了這個主題下很重要的幾點原則和道理,但是可能沒有更詳細的操作,在講得過程中也被聽眾的提問打斷帶著跑了,所以自我感覺不太好,但是也收到了很多好的私信反饋,也收到一個差的私信反饋(認為我沒有講太多理論,眾口難調啊...);
第三次live:繪本應該怎麼讀。準備的時間非常多(24小時x4天),讀了10篇文獻+4本專著(包括暢銷書)+自己平時的積累,我對該領域為數不多的幾項實驗進行了歸納總結,也去總結了國外關於早期教育的NGO和官方組織的一些建議,也幾乎看遍了微信公眾號、知乎、微博所有涉及繪本閱讀的「科普」文章,是我最滿意的一場,但是貌似比較不受重視,但是我覺得它慢慢地會受重視,我覺得這一場值得很多重視早期教育的父母關注,個人覺得乾貨很多。
第四次live:開始一門語言,需要知道什麼?這是我最花心血的一場(24小時X5天),為此我專門做了六份調查問卷,到處發紅包,「求」語言高手幫我完成問卷,費時費力,因為當看到參與的人數蹭蹭蹭上漲時,我知道如果我辜負了這一小時,那就是這兩萬人的一小時,所以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要做到全力以赴,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而不是浪費大家的一小時。
我準備live的思路基本是:
相關理論/實驗總結----根據理論/實驗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法--闡釋建議和方法背後的道理,又回到理論。分享的主要內容總結來說其實就是兩點:- 能成體系的概念理解;
- 對領域內知識的快速總結和傳遞。
感謝大家的反饋和建議,感謝大家的支持!
謝謝 @Krau Alan (前幾天的……)邀請(第一次受邀…受寵若驚!)
上面幾個答主的回答都挺好的(不過這個問題下的回答跟如何評價知乎的新產品「知乎 Live」? - 知乎 Live的回答有很多重複的呀)
作為小透明,也是聽眾,我參加了3次Live,包括 @何明科 、 @沈一冰 兩位前輩以及今晚 @magasa 前輩的Live。我也就基於這三次體驗進行回答好了。前兩次的Live都是採取『先講提綱,再回答提問』(1)的安排(其中何明科老師已經在本問題里做了詳細的回答),而第三次Live則是『先回答提問,再以提綱里的問題做總結』(2)(不過一開始magasa老師是先回答了提綱里的第一個問題的)。由於知乎Live並沒有給主講者提供『禁言』的功能,因此演講內容的順序安排就必須考慮到『聽眾的提問』這一事件對於【時間流】和【手機界面的對話流】所造成的影響(插一句,有些聽眾的吐槽即使不是針對演講者,我想也會給演講者造成不太舒服的感受,畢竟我作為聽眾都有些生氣了。。),否則就會使得Live變得很不連貫,體驗也就好不到哪裡去。
可能是因為前兩次的Live都是介紹性的,因此採取策略(1)的這兩次Live的提綱都是比較基礎性的,而這些內容大都是主講者的回答和文章的濃縮,這個就跟大學裡的學術講座差不多。在回放這兩個Live的錄音時感覺就像在聽講座錄音,不過比較娓娓道來~不過 @沈一冰 老師的那一次Live中,講提綱環節時的聽眾提問我覺得對演講過程有所拖沓了,不知道他的感覺怎麼樣。對於聽眾而言,我建議在參加這類型的Live之前,還是先把主講者的過去的回答和文章都看一下比較好(尤其是高贊回答和文章,在此安利一下 @沈一冰 老師的股權是什麼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以及一級經驗 - 「知乎 ? 鹽」系列 - 知乎出版,前一本是很好的股權知識的入門書,後一本的內容相對零散一些),這樣對於之後參加Live也才會有更好的理解,也能提出更好的問題。
採取策略(2)的這次Live,聽眾實在太多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Live還沒開始前就刷了一大堆。。。因此我建議,如果採取這一安排的話,還是稍微控制一下聽眾人數比較好(這次Live的聽眾人數上限好像一直在提高吧?)。另外,這一策略也會使得聽眾所拋出的問題實際上會遠遠偏離Live的主題(我發現有不少人確實是沖著Live主題來參加的,我想 @magasa 老師也感受到了)。
最後分享一點做聽眾的小tip吧:
1.目前知乎Live還不能直接將主講者的語音直接轉換成文字,因此要想對某一條錄音做筆記時,可以雙擊兩下錄音氣泡,顯示紅心以後之後再翻看時就會「稍微」醒目一些了。。;2.(就真的只有一點)——並不是
對於採取策略(2)的Live,如果沒有想問的問題,純粹只是對該主題感興趣的話,可以選擇報名後不參加實時互動,在Live結束後再直接拉到最頂端看主講者的回答(強烈建議知乎Live出『回到頂/底部』及/或『屏蔽聽眾發言』兩個按鈕或功能)。最後的最後,非常感謝三位前輩的分享~真是獲益良多!我應該是為數不多的在知乎做育兒和親子live中的一個。至今做過三場單次live,比如《如何培養孩子的專註力?》,還有一個系列6次live的課程中的前4次課:《優秀家長的6堂成長課》。很多感受和想法。
非常感謝在整個live過程中一直幫助我的兩位知乎運營@劉柯 和@王永。盡心儘力,考慮周到,有問必答。知乎不火都難呢!
應該是在去年6月份左右的時候,@劉柯 微信我「知乎開了live,有沒有興趣舉辦一個?」。當時因為在國內有其他事情,忙的抽不出時間認真準備課程,就推辭了。
暑假過後,我又回到美國繼續我的大學科研和教學生活。大概11月份的時候,劉珂邀請我舉辦一個關於職業生涯專題的live,建議我講講國外心理學博士的生活和職業道路等。雖然我之前不怎麼上知乎,但是斷斷續續的有不少的學生朋友私信詢問心理學以及出國留學等問題,因為時間關係,大多數不能詳細回答。想著趁這個live,能給大家解惑也不錯。
雖然自己這些年在大學講台上給大學生講了不知道多少堂課,之前也在微信群做過幾次分享,還在北京廣播電台做過現場直播,甚至在金寶貝上千人的線下講座都能鎮定自若,但是第一次做live還是有些手忙腳亂。首先不知道一條語音最多可以錄多久,還以為和微信是一樣的,一次最多一分鐘;其次,不知道怎麼來語音回復某個特定的問題,當時有個朋友提醒,不過沒能當即領會,所以對大家問題的解答沒有很好的指向性。好在我講述的內容對心理學專業的青年朋友還有些借鑒意義,所以總體評分不算差。第一次,就這樣奉獻出去啦。
第二次live也是應親愛的@劉柯 邀請,是一個關於校園欺凌的公益live,那會兒校園欺凌的討論鋪天蓋地的。定價在99分,我問劉珂既然公益能不能幹脆免費,原來live沒有免費這個設置,最低就是99分啦。因為話題的重要性,前後查看了不少資料,做了詳細整理。最後是照著手寫稿進行的live.
第三次關於培養專註力的live是自己申請的。總結了前兩次的一些經驗,這次live準備的非常充分,不但有逐字稿而且還有PPT,對大家的問題也都一一做了解答,當然時間上肯定嚴重超時。不過能幫助很多家長朋友詳細了解專註力以及一些訓練和提升的方法,內心感覺很滿足。專業,終於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想必也是舉辦Live的很多朋友的一種願望。
我的每次live定在國內周六晚上9點開始,總體感覺下來,對很多人來說比較晚。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家長可能睡得比較早。我是希望能再早些開始,但是時差的原因,我這裡周六早晨7點要開始live,大概6點就要起床。洗漱收拾,還得有充分時間讓大腦完全清醒和運轉起來,也是沒有辦法再早了。
這個學期,我休學術年假,一個學期不用上課。所以精心打造了一個關於家庭養育的live系列。因為我自身的心理學專業背景,外加在異國文化下養育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的這些年,體會到了很多東西方養育文化的衝突。格外是這幾年暑假也經常回國,有機會反觀國內的家庭養育現狀,因此又生出更多的想法。
不過想法和做法之間的這個距離,是需要去額外做很多工作的。更何況,知乎live的這種形式,是不可能做到線下講座互動的那種效果的。這就需要去動腦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想要傳遞的科學養育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傳遞給聽眾,又要考慮語速、聲調和情感等因素。
為了使聽眾單位時間內的受益最大化,所有的知識點、小案例還有實操建議等都要以非常邏輯成體系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單憑自己十幾年心理學的素養和將近十年的育兒經驗是不足夠的。
因此,每次的live的準備時間實際上是遠遠超過預期的。我的體驗是少說平均6小時*5=30小時的閱讀時間(大致3本書的閱讀量),再加上大致8小時寫近萬子的逐字稿。所以,目前為止的4次live,每次幾乎都佔用了一整周的時間來準備。特別是準備從腦科學和遺傳學等角度來進行家庭養育那一次課,因為在這個領域還沒有什麼現成的讀物,花了不少時間查找資料、閱讀論文、整理成體系。第一手資料原汁原味的分享個大家。那次課裡面談到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視頻,因為live裡面發不了視頻,英文的鏈接還得翻牆,只能課後把視頻上傳到網站,然後課內再分享鏈接。圖片為什麼這麼大:(
其實心理學的科普,或者更確切的說,基於科學研究成果的育兒課程,做起來不容易。講太深乾貨太多,聽眾會失去興趣和耐心;講太淺,聽眾覺得都是老調重彈沒有多少收穫。如何做到既科學又生動,也是我做這一系列live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再說說live進行的現場。每次live在線人數我沒有統計,不過估計超不過50人吧(有能發言的還有不能發言的)。如果我的分享有現場的回應,作為講者肯定是很開心的。有一種互動的真實感,也有種努力被認可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課里,聊到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有一位家長朋友問到【該如何幫助難過的孩子】,我回答過後,那位朋友說他聽完回答後不禁流下了眼淚,因為他想起了自己無人陪伴和理解的童年。這位朋友真的觸動了我。如果我的聲音我和言語,能夠通過網路觸動到千里之外的人,能夠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哪怕比較微小,都是鼓勵我一直踐行下去的動力!
我不得不承認,我比較有表達欲。每次課程里,我自己的分享就佔到1小時10分鐘,而且我的語速一點不慢。我分析自己的優點是聲音優美、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氣息平穩。很多朋友反映聲音好聽,不過估計溫柔太過,很多朋友聽著聽著有睡著了的可能。
問題回答部分,我努力做到有問必答。記得課程上線到第一次課開始的時候,第一次課裡面已經布滿的大家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與本次內容相關,但更多的是比較寬泛的育兒問題。我不得不把問題分不同時段來回答。即使如此,當天課程一共進行了2個半小時。加上之前和之後的問題回答,估計這次課一共進行了5個小時。其他次課程,加上所有問題回答時間,少說也有3小時。我的聽眾們很給力,不但每次課程秩序超好,而且他們真的有live結束後再回去認真聽我的回答。
如同@青格樂 老師說的,當面對這麼多要從live里獲得知識或者啟發的聽眾,最大的心愿便是對得起大家的時間。之所以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去準備去進行每次的live,的確是想要對得起大家的寶貴時間。尤其是大周末的晚上,放棄娛樂和休息時間守在手機旁聽我講,更覺得自己要對大家負責。
即使每次的live都進行了很長時間,其實我仍然覺得有很多東西因為時間關係,不能完全講給朋友們聽。雖然沒有進行過小問卷式的調查,不過從目前全是5分的情況看,大家的反響還不錯。
最後聊一下宣傳吧。因為常年在國外的原因,對國內這樣的社交媒體或者平台反應會比較遲鈍。我的微信都是國內用了兩年才開始使用的。知乎賬號建立的也很晚。那會自己在一個公號上寫一寫心理科普文章,後來就把其中的一些搬到了知乎專欄里。作為一個大學老師還有倆娃的中年大媽,知乎偶爾上一上,也沒什麼時間回答問題(真心佩服大V們,寫的又多又好)。
作為一個知乎小小小V,我自己開始的預期是大概會有300人報名,結果目前報名超過了千人,這點是出乎我意料的。那會課程上線沒多久,有天突然發現知乎CTO赫然出現在報名名單里,著實激動了呢。記得@李松蔚 老師的課程比我的上線稍晚些天,那時才知道什麼是被碾壓的感覺呢(悄悄說一句,李老師的課我也有聽)。
雖然課程內容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對於像我這樣不帶流量的講者,沒有微博也沒有其他平台的積累,踏踏實實做內容固然重要,但發揮其他渠道進行推廣還是需要的。畢竟辛辛苦苦打造的課程內容,也不希望泯然於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知乎live作為付費內容去年才開始,因此內部的推薦和推廣方式還在不斷的提高,相信會越做越好的。
我參加了一百多場live。如果平攤算10塊錢一場,算算我花了多少錢了,「求知」就是這麼一個態度[手動滑稽]~~
知乎之所以把它做成live,主要是想有一定的互動因素在裡面。但互動意味著限制 ,一是數量有限制,二是你必須按時參加。
這兩點我都做不到,比如一個live,我看到的時候已經有1千人參加了,那你肯定輪不到提問互動了。
所以主要的形式,就是拿來當講座聽。
拿來當講座聽,就要講究兩件事,一個是效率要高,另一個對內容質量有要求。這兩點,我個人的心得是,大家看看live的評分,我的看法,四星半的就是好講座。3星半以下的肯定很爛,不用聽。這是100場以上聽下來的規律。
有些人,話說不利索,沒有好好準備,就不要來開live了。有的人還順便給自己公司打廣告,打廣告可以,但你說的東西要能夠給聽眾帶來價值。這是一個小小的advice ( ?◇?)
我曾經申請辦一個live,是「如何戒煙和幫人戒煙」,我覺得這個live太積極了,太有社會意義了,造福十萬中國人,結果官方沒批准,估計是點進我資料一看,你丫不是博士也沒有去過耶魯麻省,你憑什麼辦live。這麼說來,官方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事實結果是,有些人講live水平不忍直視。ㄟ( ▔, ▔ )ㄏ
第二個選擇的依據是,你本人精通的本專業的東西,不要聽live。因為你聽了肯定要吐槽,講的太淺, live還是以迎合大眾為主。 我認識一女的花69聽了個理財的live,大吐槽,她本人是金融行業的,你花這錢就是沒必要的。
live里的聽眾,最強大動力來自於找工作。任何題目,都有一群人在問,怎麼找工作啊,怎麼實習啊。ㄟ( ▔, ▔ )ㄏㄟ( ▔, ▔ )ㄏ
然後效率這個問題,live聽來效率是比較差的。我聽一些好的live會記筆記,聽完2小時,記完筆記下來一看,只有短短一截,獲取信息的效率是比較低的。2小時如果用來閱讀,能獲取的信息至少是三倍多。
然後live還有個缺點,必須要有人守 著屏幕往下劃。不然聽著聽著就沒聲了。這導致它不方便一邊做事一邊聽。有的時候,還有PPT伴隨,這導致必須有人守著屏幕。這不是很方便。
live跟音頻不一樣,它是互動的。這是特點。但互動又必須限制數量。所以大部分人其實無法參與互動,這個矛盾如何解決,目前沒有答案。
參加了@董可人的live「量化交易大起底」,雖然49.9的定價不算低,不過我認為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價位,並且對我來說是物超所值。
之前參加過基於微信的online課程,形式上和live差別不大。不過董大提前一個多小時就開始零零散散地和知友們交流,給人第一印象是非常不錯的。後面live的正式內容就恕我不再贅述了。
我認為就live這種變現方式而言,對像我這樣本科在讀的同學來說,是比較能夠接受的,同時主講人也不至於承擔過高的時間成本(用live的收費作為彌補)。由於平時很少有機會能夠真正聽到一個行業精英的言論,所以即便所論述的東西不全是自己所感興趣或者關注的,也會有不少收穫。況且由於live的頁面可以保存,那麼其實這個東西性價比是很高的,事後再聽幾遍總會發現一些當時沒有發覺的細節。具體到參加live的感受,和平時上課區別不大,只是相比之下大學課程的收費相當低廉。
另外就是,由於在live中可以查看發言者的個人頁面,其實也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有機會在live中找到新的圈子。不過目前看來知乎似乎並沒有明確地開放這一點,至少live結束後live頁面不能夠繼續作為交流平台,也沒有所有參與者的列表之類。我想這點大概以後可能會作為一個新的突破口吧。我平時一對一小課400-500元一節課,每節課時長一小時,去別的學校講座也是四位數的酬勞。知乎LIVE每期23.33元,平均每場三小時,自己講完再集體答疑,沒時間答疑了會私信繼續答疑,自認為是對得起付費的各位的!也感謝各位的支持。講的題目很多都比較小眾,大家有這麼一些共同的愛好和關注,就都是朋友。
前兩個月做了古典時期音樂的講解,最近一段時間讓我忙下別的工作上的事,等下半年或者明年我再精講一套浪漫時期的音樂。也歡迎大家在這裡留言告訴我你的期待、意見和建議。
從沒發現我對知識如此渴望,花錢如流水...還以為自己是一個連幾十塊書都不捨得多買的人,換了個方式就...對不起辛辛苦苦寫書的人。
突然發現這個答案更適合這個題目,於是……複製過來了重新編輯了一下很幸運的被選中參加@死者代言人 。(男神大大)的法醫日常 live體驗感覺就是 灰常棒有關live板塊界面整潔,友好,乾淨(來自Pan Fan回答)表示贊同(雖然提問這一邊人多了有點亂,但秩序控制的挺好的)。而且提供主講人語音,發圖的功能,使環節進行的迅速,利落,且容易理解。
我們是不能發圖的。成功的……避免了表情包刷屏(才不會說我是怕到時候斗圖鬥不過你們……)
所以這些就不做多說了。(注意力不在這上面我也沒啥好說的……)我想談的是這個活動的內容和效果。九點鐘開始的,大家提問的激情在前幾個小時就開始了。問題千奇百怪,涉及頗多。除去專業知識還有的關於法醫就業,日常工作生活等等。這些問題對於不是法醫專業的人來說,真的是森森的困擾在腦中許久。百思不得其解。
對於對此行業有興趣的同學來說,頂過n個搜索器。(親身體驗搜索問題出來若干不相關內容時的煩躁ヽ)
(我這個問題男神都認真的回答了……當然,我是真的困擾了好久,還好沒人噴問題low……)
放點現場問題截圖(後面圖多不要嫌棄呀~~)主講人與參與者共同受益。
參與者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去了解這些生活中很難知道的事。主講人也有機會向不同年齡行業階層人的描述這份被大多電視電影無限高大上化的職業背後的普通和不易。讓更多人理解它。(賺零花錢也是一方面啦,9.9真心不貴)(另外,被那麼多人關注著的男神用語音回答你提的問題,這感覺多好~~)接下來,要開始讚美主講人了……那麼多的提問,答起來語調輕鬆,還幽默,還有趣,簡直了。(我造好多問題對於專業人士小case)但是,你看,還準備了ppt,(雖然這個顏色搭配有點大自然)但是,肯定是用了心的。
全程沒有不耐煩。沒有因為專業而對一些小白問題嗤之以鼻。感覺超好有木有。最最最暖的是。這個活動大概是只持續一個小時吧。但提問的激情真的是吃了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於是……這場討論持續到了十點三十八的樣子!!!(沒料到延遲的同學一不小心給老師強行下課了→_→)
你還要問感覺怎麼樣?一個人說了不算的話,那(貌似下面的一張圖重複了,請無視。)噢,還有一點。除去學到了這些知識以外,我還深深地明白了,學習學的好的重要性。不用什麼花哨的言語,認認真真,真才實學簡直分分鐘撩人。
猝不及防冷冷的狗糧往嘴裡胡亂的塞。
最後,心疼一下第300位剛進入就結束的同學。
以上為我個人使用live的體驗。求知慾得到滿足感覺心情很好。目前為止參加了5場,完成了4場,還有一場葛巾的live今晚開講。
最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一場live,正好特價,價格感人,聽完一場後又加了另外三場,真的有一點參加到停不下來的意思……
我是支持對知識付費的態度的,對自己合適的好的知識其實來之不易,大部分的live價格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二三十塊就當請大V喝杯茶,然後聽他分享某一領域的知識,不是很超值嘛?
最後,雖然知乎live是一個好的知識來源渠道,不過因為主講人的性格,知識儲備,準備情況等等不同,所以live的質量也是不一的,我建議還是適度參加,挑選你最感興趣的,或者你關注過的大V主講的live,同時注意時間安排,給自己消化知識的時間。
感謝知乎live,願它能越辦越好~昨晚剛剛參加了一場知乎LIVE,趁熱乎勁,這題我要答!
結論寫在最前面:沒事別看知乎live,因為那會讓你找到一個新的剁手途徑(認真臉)。
昨天晚上聽的是 @高萌Goal 的live,大致內容是給普及一下刑事法律知識。我是法學小白,從來沒有學過這些,只是對這方面感到好奇,想聽聽有沒有好玩的案例和我們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不期待能學到什麼正經東西。確切的說,我就是抱著消遣的想法買了票參加了這次live。
與之相對應的是,我真的想在裡面學點東西的另外一場live——黎貝卡小姐有關於時尚博主的live因為人滿沒報上名,遺憾的失去了一次靠近美的機會(嚶嚶嚶)。直播其實特別考驗主講人對場面的控制能力和與聽眾的互動能力,這次的主講人做的還是可以的。開場用一堆美女圖調動氣氛,還精心準備了六個直逼熱點社會新聞標題的案例讓聽眾選擇,讓我對律師這個職業有了相當大滴改觀有木有~live的過程嘛~挺熱鬧的~直播間里不停地在刷屏。有人不停的調戲 @高萌Goal我會隨便亂說?有人能借某一個話題就開起車來我會亂說?( ̄Д ̄)?
就內容上來講,這次 @高萌Goal的live主要是以普法為主,沒啥乾貨,比較水,正對我這樣法律小白的口味。淺顯易懂,講的也都是我們比較好奇的東西,比如看守所里是什麼樣的,讓萌萌最印象深刻的一次辦案是怎樣的。還是內句話,花錢買個聽著有趣吧~就跟看場電影的感覺差不多。只不過聽知乎live需要你比看電影更集中精力一些,一分神可能就跟不上節奏了。最後再寫一遍結論:沒事別看知乎live,因為那會讓你找到一個新的剁手途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周源會變成知乎er口中的周源爸爸(大誤)現在是8號的凌晨,你們都在看魔獸的首映,我是之前剛參加完 @葛巾的live。最開始的時候上限是300人,後來又增加了100人。其實前天在預告live的時候,葛大就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答疑解惑。今天是原本一個小時的live,直到差十分十一點才結束。內容很多,了解到不少,另外葛大軟軟的聲音特別好聽。
剛剛過去的周五(6月3日)晚上9:00,我做了一場Live,題目叫「投行那些事兒」。
問題徵集帖是六天前發出去的,結果同志們紛紛在下面求鏈接...呃,其實,好像,貌似,理論上,求入口要在正式的預告貼下面,才算吧?
我的正式預告貼發的比較晚,周四下午才放出去,那時候離Live開始只有三十多個小時了,而且周四晚上有 @magasa 大大、 @傅渥成 先生的兩場,周五早晨有 @張佳瑋 的,然後晚上才是我的。掐指一算,能分給我的入口推送的時間窗口並不寬裕,而且考慮票價有一丟丟的貴,因此我對參與人數的預期很低,一開始想能填滿200就不錯了,吧?
沒想到反饋極為熱烈,周四傍晚入口開放,到晚上十點多就報了150個,於是擴容到300個。睡一覺起來,周五上午,300個名額也很快報滿了。當時雪片一樣求報名的留言、私信快把我淹沒了,好在我沒有慌,鎮定的掐指一算:第一,我講的東西並不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性質的,受眾天生沒有那麼多,且我也希望能夠借這個機會和感興趣的知友分享更多乾貨;第二,已經買票的知友花了29.90元大洋,於情於理我都有責任有義務優先考慮為這些知友提供我能做到的最好的體驗;第三,第一次開Live我也擔心人太多我hold不住——雖然很多時候我也是一個很臭屁的人,但是嚴肅正經場合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於是,咬咬牙,跟熱情的同志們都說了抱歉,堅持沒有再加名額。
直到周五下午,我特意留下半天時間坐在書桌前整理資料,準備提綱,留言和私信的轟炸卻是更甚,各種渠道而來。或許是此時離開場時間更近了,我自己有點緊張,因此心境也大不相同,感覺這時候有少許慌。當時知乎問擴容到350還是400?我雖有點慌,好在還能勉強掐指一算:350吧,一方面希望能夠儘可能多的滿足廣大知友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夠讓參與的知友有個好的體驗,擔心人太多導致談話場面太混亂。然後我就一直沒看知乎APP、微博、微信公號了。梳理好陸陸續續搜集的一些素材,在腦子裡過了一遍要講的段子(不過結束後發現還有幾個沒講到...),期間悄悄打開知乎網頁給我的「陳凱西」專欄文章都設置好了讚賞功能,嘖嘖。五點做運動,在腦子裡想了一下演講的邏輯和脈絡。六點半吃了個早晚飯,七點半開始坐在電腦前噼里啪啦寫講稿——本來不想寫講稿的,後來想想還是寫一個好,畢竟第一次嘛,慎重一點總沒有錯。好在Live是音頻的,若是視頻的,運動完沖完澡還要梳妝打扮,這個下午絕對不會這麼從容,感覺賺到了很多時間,2333~~~8:59的時候手忙腳亂的把家裡的音樂關掉,9:00準時上線開始。
對於演講者,Live用起來有點像一個大微信群,不同的是演講者是這個大群里唯一的能發語音的。我講了大概40分鐘,其實比我準備的時間略長,本來預算半個小時的,原因可能是正式講的時候語速有意識的調慢了(好吧,我平時是說話比較快的人...)。後20分鐘回答了一些問題。基本上事先我提醒自己的事情都做到了,比如語速要放慢,說話要清晰,發言要有條理,適當總結、重複,等等。結束後我重放了錄音,還是發現好些瑕疵,正好在這裡檢討一下:
1)有一個問題我沒有答好:「一個項目的完整流程是怎樣的」。首先這個問題太寬泛了,不同的產品流程很不一樣,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不適合在Live裡面隨意的回答;第二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時候,我已經開始按著錄音按鈕的唄了,當時只想快快講完,不要把這個問題拉太長,因此有點草草了事。提問的這個問題的 @張三強 旁友,煩請移步我以前寫的答案,有更具體、更精確的描述,作為周五我的回答的補充:
關於港股IPO的流程,請參見公司申請 IPO 時,是怎樣給自己設定每股發行價區間的? - FantasticCathy 的回答
關於美股IPO的流程,請參見為什麼美國上市流程中會有「Research Analyst」身份的存在?主要職責是什麼?在 IPO 中起到的作用大嗎? - FantasticCathy 的回答(這個答案不是詳細講美股IPO流程的,但是有所涉及,供參考)
2)我在講的時候可能腦子有點短路,Advisory的中文沒反應過來,說了個「諮詢」,導致後來好幾個知友問「投行也做諮詢嗎?和諮詢公司的諮詢有什麼不一樣」之類的。事後想想,若是一開始說「顧問服務」就不會有這麼多誤解了。Advisory是和Underwriting相區別的一類業務,沒有承銷的概念,主要是一些MA相關的業務啦。——扯遠一點點,因為平時工作中常常中文夾著英文講,一些用慣了的英文名詞的中文確實不太熟悉,然後以前就被批評過寫中文夾英文單詞的壞習慣,因此這次Live我還特意不斷提醒自己碰到英文詞要講中文(然而我展示的幾張圖片是英文的...),結果把我自己搞的很凌亂。這裡我想分享給以後的演講者的一個心得體會是,做自己,用你最舒服的方式講,不然本來就手忙腳亂的,還要拗造型,太難為自己了...
3)雖然意猶未盡,準備的段子也沒講完,具體的美股IPO港股IPO等等的項目經驗並沒有分享完,10:01時候我仍然準時按下了結束按鈕。後來才想到,我怎麼這麼實誠啊,可以拖堂的好伐...不過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很死心眼的想要準時上線,準時下線,拖堂這個選擇根本想都沒有想。可能是潛意識裡有以前周五下午的最後一節課的回憶,這個時間,老師是不大好意思拖堂的,學生也早就心不在焉了,而我這周五大晚上的講Live的...
好的方面是,雖然人數一擴再擴,知友們的素質還是很好的,整個交流過程井然有序,並沒有我擔心的混亂場景發生。所以後來我也有點小後悔,早知道擴容到400應該也不會怎麼樣...下次吧,下次有經驗了就可以更從容了。
對於Live這個產品,幾個建議供參考:
1)最好給演講者提供一個在PC端的kit, 可以標記問題,定位問題,在問題下面打打草稿,塗塗畫畫等等。我在回答的時候遇到的一個情況是,往前翻好久才能找到之前想回答的問題,有點浪費時間。並且在手機端,因為說話的時候要按住錄音按鈕,並不能一邊講一邊看大家的發言,一條發出去了才有時間瀏覽發言,會手忙腳亂2)後來發出來的Live入口鏈接,在知乎APP打不開,必須要先用手機瀏覽器打開,然後由瀏覽器踢進知乎APP,方能進來,下次不如整一個真的可以在手機客戶端直接點開的鏈接唄
3)有很多旁友留言說,看到推送的時候已經滿了,將來能否讓大家預約感興趣的Live,有個「心愿單」之類的?
之前由於還在投行上班,對關於投行的事情,無論是科普香港、美國IPO的流程,還是吐槽投行的生活,其實都很小心翼翼的,畢竟保密是投行工作屬性所要求的基本職業素養之一。這次知乎Live的時間點恰好在我離開投行之後,現在Garden Leave也過完了,就沒有以前那麼多顧慮了。感謝參與的知友,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熱情參與,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跟大家交流這次沒有仔細講的具體產品相關內容,比如美股IPO,港股IPO等等。
後會有期!昨天聽了開復老師的live。
當時覺得價格499有些偏高,基本上可以買十幾本書了,後來回想起羅傑斯說過的,購買貴的東西是有道理的,就買了。
200個朋友參與,大家提了很多有關創業的問題,開復老師除了之前安排的話題外,挑選了一些同學的提問做了回復,很詳細。
因為回複數量太多,原本一個小時的live,拖堂了半個多小時。
結束時,大家總體的感覺是,499的價格實在是太值得了。我個人對創業的現狀和未來的計劃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今天下午,live又收到了二三十條開復老師對之前提問的回復。不得不說開復老師對待這次live非常認真負責。今天早上醒來刷知乎,有幸系統推送了我,賀煒老師聊歐洲杯和歐冠的live。本人拉瑪西亞的球迷,果斷入了坑。
聽說live這功能還是在那天bilibili直播2016知乎鹽club里,聽到這個功能,雖然一點也不清楚,但既然能放到這麼重要典禮里介紹,還挺期待的。-----------以上是背景----------首先講一下「門票」的觀點。個人認為關鍵在於你喜不喜歡這個話題。9.99元的門票對比起各種月會員充值,比起動輒30,40的電影票,已經很良心了。
接著是live里的討論,大家很早就開始向賀老師提問問題了。知友們問的都是些解說行業內的問題啊,如何看待這次歐冠啊,還有對即將的歐洲杯的預測啊之類的問題。聊天環境還是相當尊師重道的 。後來200人的坑被調整到了300,說明這個話題還是比較熱門的。不知道還有沒其他的話題限制人數能比這多。詩人來了,live瞬間就變及其熱鬧。
賀老師多是用語音的方式回答網友的問題,因為考慮的1小時直播時間。回答么當然很專業啦,畢竟央視這麼知名的解說。講了賀老師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啊,自己的經歷啊,自己雖然我的提問沒能被老師回答...小小的失望,但是想想300人的群,老師只有一小時,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地問,也是可以體諒的。(所以強烈要求live時間延長。)你要真問,這個live能給你什麼,也許是一些小小的見識,也許是漲了些知識,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內心滿足,就像電影院看完一場奧斯卡電影一樣的滿足。
至於用戶體驗,我覺得已經不錯了,知乎首次嘗試直播的功能,基本做到了體驗時的穩定,答題者和提問者能很好的交流。但我還是發現了兩個bug,希望知乎團隊能及早修補:
1.點擊很早之前的live,知乎直接閃退。2.live討論的時候,我無法對發言進行點贊,清理後台和關機後仍然不行。-------------小插曲--------------我的提問正好和樓上撞上了,提問時間間隔不超過1秒,而且極其相似,真是有緣。這也是live能提供的一種發現志同道合的人的社交方式吧。 創建於 19:51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參加了馬銳拉老師的知乎live ,真心覺得花9.9聽這一場live太值了!我不知道其他人live會不會提前開始,但是馬老師的live晚上六點半進去的發現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相對於八點開始提前了一個半小時,本來九點結束,結果大家熱情太高,馬老師又延後到了十點多,這一場live持續了約四個小時,簡直是物超所值,馬老師人也很nice,基本上有問必答,他的回答認真又透著一股幽默語氣,大家的氣氛也非常熱烈,從他關於池塘,養龜的回答里受益匪淺,期待下次馬老師的知乎live!
首次參與,體驗新鮮出爐!首先給知乎這個新功能個大寫的贊字!
今天參與的是@陳語嵐 陳老師的「好好洗個澡」,話題為皮膚科相關問題,接地氣兒,價格便宜,9.99,這個價格確實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自然人氣兒很高,報名人數500+,現場參與人數目測也得幾百,講師說話間隙,看看學生們的評論,並無冷場之感,反而有時候稍感被刷屏。整個流程下來,與期待收穫還算比較一致。總結一下,1.贊:
-點贊作為live前和live中的投票行為有用有趣,又很輕,並不影響整個消息流信息的接收。-作為一個新功能,知乎又秉承它的優良傳統,為了質量保持克制的放開,從邀請碼加入知乎,到專欄一度沒有入口,到圓桌只在pc上展現,到這次的live功能,一如以往的剋制。live只在專欄中放出消息或給強相關的用戶發推送,只有一條,置頂信息流頂部。-賺錢效果棒棒的!今晚擁有3.5萬的陳老師一個小時5000塊,至於會分成多少給知乎,不得而知,但確實是給之前一直或好奇或期待知乎盈利模式的人一個看得見的答案。-語音直播,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在於在視頻直播鋪天蓋地的此時,給很多靦腆的天生懼怕鏡頭的理工科或知識性人群一種其他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上說,語音的直播對知乎用戶還是相對匹配的。2.待改進:
-人數過多無法避免被刷屏,人多問題就容易發散,對主講的控場能力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完全照搞宣科毫無互動,也不能一直互動,節奏被觀眾打亂。-從接收主講信息的角度上說,語音直播比起視頻直播效果差太多,原因在於現在的語音直播實際是一個錄音直播,一段錄音與一段錄音之間的尷尬等待期讓人想跳走看看別的。3.其他建議:
-匿名進入功能。例如有抑鬱症的人想參與一個抑鬱症相關的live。-語音錄製live形式變為實時語音,甚至可選視頻直播-預告中可以說明參與人數上限,這好比告訴學生你要參加的課程是大班還是小班。看了下本期預告上限200,不曉得為什麼後來多到500了 。。瀉藥(第一次被邀請好激動 )本人是理工科背景,但是對經濟,金融方面還是挺有興趣的(主要是對錢感興趣 ),但也是僅限於上過的一些通識課和一些科普的書籍。這次也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參加了沈一冰的關於企業資本的知乎live,總體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收穫整體上比較基礎,語音以基礎知識點和例子為主,例子很生動,但是感覺時間太短,意猶未盡。回復問題有點雜,缺少比較良好的秩序管理,顯得比較嘈雜建議參加的朋友們還是要做好功課,會得到更多的收穫,建議主講人控制好語音的長度,掌握好整個的節奏,讓我們能更好的參與其中。
感謝Krau Alan 的 邀請
- 體驗,主要還是由演講者的講授內容和水準所決定的。本來一場活動的參與者人數比較多,知識儲備和需求會有所差別,有人可能期待較高,會覺得講授內容太過基礎,完全不了解相關領域的人又可能在live中問到過於基礎的問題。我參與了 @沈一冰 老師的live,個人感覺比較滿意,有不少內容是有所了解的,也在此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並根據講授內容做了筆記。對想要參與live的同學的小建議:在參與live之前,最好是根據演講者提前放出的提綱,對相關內容進行基礎性的了解;同時最好準備好電腦,邊看手機上的live,邊在電腦上做筆記。
- 按照規則,講授時間應該是1個小時。1個小時也可以講授不少乾貨了。當然,因為時間有限,講授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需要演講者把握。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演講者在開講前,說明所講的內容,會是基礎性的介紹,還是一個話題的深入講述。讓想要參與活動的受眾,有個預期,再決定是否參與。
- 在技術上,其實語音長度得到控制也挺好,因為短語音更利於做筆記。其實,如果每條語音都能暫停的話就更棒了,在想做筆記的時候,聽完一句話,甚至幾個字,點下就能暫停,就不用在做筆記時要重複聽取每句話。
昨晚九點我的 Live 如期上線,10點半結束,1個半小時的溝通我大概自己講了25分鐘,然後回答了20-30個問題;整體的感覺還是比較舒爽的,細化說一些感受:
1、因為我定價稍微有點高(¥99.9),所以最後購買我的 Live 的人數65個,實際在線應該在30人左右;我的感覺是這個人數其實是正好的,秩序不會太亂;後期問答環節我也基本回復了所有人的問題;(我參與了 @聞佳那場,500人,壓力太大……還好聞女神相當女神范,壓得住!) 2、我在 Live 之前提前準備了演講稿,5000字+,配圖以及幾個超鏈,然後把圖片按照順序發到手機上;可即便是這樣,在實際Live過程中我還是發錯了一張圖的順序和一個超鏈地址……所以個人建議是否可以給Live主講人一個網頁的入口或許會更好一些,手機發送圖片還是有些不方便;3、我此次 Live 將話題限制在了一個可界定的相對窄的領域:BP,所以最後問題其實控制的比較OK,沒有太過發散,當然這也要感謝參與 Live 的知友們的配合;4、因為要按住屏幕錄音,一場 Live 下來手指頭疼,而且貌似不是自己這樣,好像可以用耳機?5、關於本場知乎 Live 的內容,看這裡把:為什麼你的商業計劃書(BP)沒人理?--- Live 內容記錄 - 不吐不快 - 知乎專欄最後再次感謝參與我的 Live 的知友,也感謝知乎的邀請,希望 Live 越做越好。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