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哪些功能?怎樣的家庭算是「功能失調」了?
彷彿看到了我的畢業論文題目:)
簡單來說,家庭的功能包括:性愛功能、生育功能、感情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保障功能。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提出「家庭功能」概念以來,有關家庭功能的定義和理論就非常豐富。
有研究者認為家庭功能體現於家庭的具體特徵。例如家庭的關係結構、反應靈活性、家庭成員交往質量和家庭親密度、適應性(應對外部事件的能力和有效性)。也有研究者家庭功能體現於家庭完成的任務。例如如,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社會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環境條件。為實現這一基本功能,家庭系統必須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如滿足個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需要,適應並促進家庭及其成員的發展,應付和處理各種家庭突發事件等等。
=======================================================================
怎樣的家庭算是「功能失調」呢?
W. Robert Beavers在1982年劃分了三類家庭:健康家庭、中間家庭和失功能家庭。
失功能家庭具有以下特點:
- 不能有效應對壓力和發展之間的矛盾,權力結構沒有很好的區分。
- 家庭成員之間存在混亂、無效的溝通。家庭成員之間的界限很有問題。
- 家庭成員缺乏協商技能,家庭氛圍比較壓抑或者存在懷疑的氛圍。
失功能家庭又分為兩種:
1. 失功能向心型家庭(Severely Dysfunctional Centripetal Families)
- 家庭與外界間的界限極其僵硬;
- 家庭成員被期望擁有相同的想法和思維;
- 孩子幾乎接受不到清楚的信息,很多信息都很模糊;
- 父母總是替孩子說話;
- 家庭成員不能體驗或者表達個性。
2. 失功能離心型家庭(Severely Dysfunctional Centrifugal Families)
- 家庭與外界間的界限混亂不堪,家庭成員的構成經常不清楚;
- 家庭成員間的交往充滿競爭、取笑和永遠得不到解決的矛盾;
- 家庭成員的交往很有限,以至於他們長大後,即使非常需要家庭也很少返回尋求家庭的幫助;
- 家長經常通過威脅進行懲罰,但是效果不佳;
- 家庭成員間對對方溝通的嘗試不予理睬,也缺乏同情心;
- 家庭成員之間經常表達敵意,但卻很難公開承認孤獨和情緒不快。
========================================================================
儘管總結了很多特點,但事實上不同的家庭可能存在很不相同的模式,也希望大家可以辯證的看待家庭的穩定與變化~
參考文獻:
方曉義, 徐潔, 孫莉, 張錦濤. (2004). 家庭功能: 理論、影響因素及其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係. 心理科學進展, 12(4), 544-553.
Beavers, W. R., Hampson, R. (2000). 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2(2), 128-143.
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家庭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人要組建家庭?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但是我想顛倒一下回答的順序,我想先談談為什麼人要組建家庭。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想首先簡單的歸納一下我所見過得關於為什麼要組建家庭的理由。粗略的說可以分為四大類:
1、 組建家庭不是很正常嘛?(因為慣例)
我記得前幾年央視有個採訪,一個老人希望立法認定 35 歲以後不結婚的都是不孝。在我們的生活常識中,談戀愛、結婚、生孩子、過日子好像已經是非常正統的一條流水線。「大家都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結婚是什麼?不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嗎?」「不結婚幹嘛?」家庭婚姻存在的意義好像成為了一個必須要做的慣例,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慣例進而組建了家庭。
不得不說,這個觀點很有他的道理。可以想像當你從 20 歲走向 30 歲的時候,從前聚會聊天侃地的男男女女們都開始清一色的變成了曬娃狂魔,或者秀恩愛達人時,你一定會在內心默默地念叨著,是不是我也應該組建個家庭什麼的。社會慣例是一種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盲從,但是又強有力的約束著我們的規則。但是如果你真的只是因為這個而組建家庭的話,那麼很遺憾,你可能很難真的在家庭中體會到幸福的感覺。因為這是避害選擇而不是趨利選擇,也就是說你對家庭的期待基本是沒有或者局限於和別人一樣上。我想這樣的家庭是很難真的讓人很享受的。
2、 希望能和她生活在一起(因為愛情)
愛情是推動家庭組建的正常活動,我相信大部分人組建家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個。我愛她,我想念她。因此想在我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有她,我希望把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東西都與她一起分享,我希望我們生活未來的每一個精彩畫面都是我們兩個人一起觀看。在這種理由推動下,從愛情走入婚姻,組建家庭是一個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每個人都能嚮往的事情。
由愛情推動的家庭組建可以說相當於三歲能識千字的神童,有著很好的天賦。但是如果你組建家庭的理由僅僅是愛情的話,那麼這個神通是長成曹植還是呂秀才就很不好說了。因為現實生活可不是電視童話,倒數第二個鏡頭是婚禮幸福的畫面,然後直接就跳到了 60 年以後相濡以沫溫馨陪伴一生的結局。愛情是婚姻、家庭的地基,但絕不能替代婚姻和家庭組建、發展的牆壁和支柱。別急,關於這個支柱和牆壁,我會在後面慢慢道來。
3、 現在不結婚以後會不會後悔啊(避免後悔)
我想對於「大齡未婚青年」下面的這些表述應該是非常不陌生的,「愛情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傳說中的東西,你看大家年齡都大了,趕緊差不多就結婚了吧」。「你現在不結婚,以後等你年紀再大一些就根本找不到對象啦。」年齡、身體條件、父母狀況,種種因素總會讓人在不經意間想起,哎是不是我差不多也該組建個家庭了。這種組建家庭的理由和第一種略有類似,也是一種弊害性的理由。事實上,人們不僅在婚姻中有這樣的想法,在其他方面人們偶爾也會如此,比如說為了防止以後不後悔,現在要加倍努力工作等。
這種想法確實符合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大局觀意識,但如果過分依賴這種避免後悔的理由來組建家庭,甚至構成生活的話,會讓生活、家庭變成一種機械性的任務,很容易讓人喪失在其中的興趣。
4、 一個人生活下去很辛苦啊(避免孤獨)
每次看到關於如何和女朋友相處的話題帖子時,總有一群網友保持隊型的回復到「首先你要先有個女朋友啊,混蛋」雖然是調侃性質的談話,但是確實能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心酸。「每天一個人好孤獨啊,我希望我的世界被人看到,我希望我的生活不再如此的寂寞。」因為這種寂寞的感受,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相組成家庭。就如同范曉萱早期的一首歌中所唱「好想談戀愛,不管那個人是誰。」
孤獨確實是人最難以忍受的情感,短時間的孤獨會讓人感到異常難受,而長時間的孤獨會逐漸的影響人的自我功能。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避免孤獨的而選擇組成家庭的話,很難想像這個家庭真的變得讓人舒適,因為不孤獨只是幸福的一小部分。
我並不是在批判上面的四種組建家庭的原因,事實上他們都很重要,只不過只有他們的話,對於構建一個穩定的家庭並不足夠。每個人都源自一個有局限性的家庭,因此我們在成長中勢必會有一些我們有局限性的部分。每個人都是被父母從孩子的狀態教育成青年的,因此我們都有一些關於成人、獨立個體的迷茫。這些局限性的部分、和關於繼續成長的迷茫部分。正是組建家庭最重要的原因,讓我們能繼續發展成為更好的人。
對於孩子的世界來說,遊戲和快樂就是一切,對於少年的世界來說,努力和愛情就是一切,對於成年人的世界呢?努力的構建家庭、通過家庭了解、發展、豐富自己則是這個階段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難在他沒有唯一的答案,卻需要你不斷地更多的努力。這就好比你要一下子從單機遊戲變成了一個不斷需要你花費精力跟著版本走的網路遊戲一樣,你將不再單純的以勝利為目標,你要考慮如何組隊,裝備分配,攻略探索,職業規劃,等一系列的問題。而家庭則恰恰是應對這一問題的重要資源。
這也就涉及到了第一個問題,家庭對人的功能是什麼?家庭對於個體最大的功能在於能為人提供一個繼續發展的平台和支持。家庭讓我們更有動力和方向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成長,真正的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如果你真的願意用心去經營家庭,用心去體會家庭、面對家庭帶來的困難,你會發現,組建家庭會帶給你下面幾種新的成長和體驗:
1、學會作為能夠照顧別人的完整人
在小的時候,父母是照顧我們生活成長的人。隨著成長,我們要逐漸的學會照顧自己,洗衣服、做飯、收拾房間等等。這些是我們學著從一個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轉變成完整個體的必然過程,然而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完整個體意味著你不僅僅能將將好的照顧好你自己,還要做到你能夠真的有餘力的照顧好你自己。這不僅僅是生活技能方面的要求,還就涉及到我們是否真的能在內心成長成一個能夠從心裏面完整的不需要別人過分照顧,且能有多餘的愛釋放到周圍人身上的完整人。完整人指的不是雖然內心委屈,但是外在總是表現的對周圍人很照顧的犧牲者,也不是內心總是感到很空虛,外在也總是需要別人照顧的飢餓者。而是一個真正內心充盈,可以給與自己足夠的愛,且有餘力給予他人的完整人。這一點可以從家庭中如何擺正位置,學會如何既展現真實的自我,又不過分依賴伴侶而照顧好自己的內心。學會如何發自真心的對伴侶,對孩子的需求有真實的理解,進而慢慢得到發展和成長。
2、學會做能夠掌控自己生活的獨立人
小的時候,大多數的決定都市社會和家長替我們完成的。在青年期間,我們可以通過特立獨行、大膽嘗試來嘗試構建自己的生活和世界。但是這一點還需要繼續通過家庭的平台進行成長。我們要開始學會真的為自己的生活,制定下規劃,我希望我的生活要沿著什麼樣的情況發展,我希望我的家庭要沿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你需要真正的通過應對家庭生活中的煩惱,來逐漸的找到這個感覺。也許是每個月都催命而來的信用卡賬單,也許是需要跑來跑去的准生證手續,這些真實存在的,曾經被父母所遮擋的困難,要開始真正的回到你的手上,讓你去面對,讓你去掌控。這是一件非常苦難的事情,但是真的也是一個能讓你成為獨立人的過程。
3、學會做心理上穩定、溫暖的成熟個體
你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是喜歡隨意的和親近的人發邪火?還是喜歡自己憋著?坦白說這兩種狀態都不是一個成熟個體應該有的心理狀態,因為他們一個是沒有自主承接情緒能力的孩子,而另一個則是忽略自己內心情感的屏蔽者。由於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原生家庭,關於心理成長,每個人都屬於自己的盲點與遺憾。也許你總是覺得沒有安全感,也許你總是不能確定自己不會被人拋棄,也許你總是無法讓自己享受不需要辛苦努力的自在感,也許你總是無法擺脫對未來的不確定焦慮。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家庭中重新體驗和成長的。我們需要通過總結調整和愛人的互動,重新理解自己內心真切的情感需要和我們過去習得的實現他們的方法,嘗試去尋找關於這些需求更好,更自在的實現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可以讓你在情感上感到自己的存在,在情感上找到自己,並體驗被他人理解的感覺。同時我們可以學會如何用心理解他人,學會做更溫暖,更穩定的自己。
4、 學會做信念上自由、方法上靈活的自己
你想成為誰?生活的什麼最讓你開心?你希望自己在未來以什麼為自己的驕傲?這些問題對於青年人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了。很多人認為解決這些的答案就是工作,只要有了成績有了好的 title,就能找到自己,做自由的自己。說實話我見過很多希望更自由而更努力,結果變得更不自由的例子。自由並不是工作的附屬品,而是真正需要在我們內心被發掘出來的。這點需要我們在家庭中重新通過和愛人的互動,和生活的追求去發掘。去嘗試找到自由的自己,這種自由指的不是現實中的無法無天,而是一種在信念上自由,在實現方法上靈活的狀態。我們要學會成為既不是別人的影子,也不是別人的掌控者,只是我們自己。
家庭的根本功能是繼續發展,我想或許這一點也應該是家庭為什麼會存在的基本原因。
很多人認為家庭的功能在於穩定和維持,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一成不變的穩定並不是最正確的,事物都是變化的,人也是變化,對於家庭來更是如此。從結婚、到有孩子、再到孩子長大、再到孩子離開、再到面臨退休,家庭的狀況是不斷地變化的,因此家庭成員也是需要不斷發展。
總而言之,家庭是一個滋養人的地方,家庭滋養著家庭中的人,被滋養的人反過來用獲得的力量讓家庭變得更好。這才能讓家庭不斷的強大發展下去。
下面就是來說一下失調
你可能會發現,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種功能失調的類型。儘管如此,仍有一些共通的大分類。雖然每件個案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大多數家庭都可以納入這些大類別中。讓我們簡略地瀏覽一下。
1 孤島型就某方面來說,這類家庭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家庭」,因其中的成員彼此太沒有聯繫。他們就像是南太平洋上的群島一般。假使你從遠距離觀察這些島嶼——比如從外層空間,透過衛星拍照——你會認出它們是屬於「同一群」的。若是你站在其中一個島上,你會以為這是大海中央的孤島。其他島嶼顯得極其遙遠,在地平在線甚至無影無蹤。
有些家庭正是如此。從姓氏和地址上來看,他們是一家人。但是,就家庭內在生活的互動而言,他們幾乎毫無瓜葛。
這可說是功能失調家庭中最棘手的一種類型,對家庭成員有相當負面的影響。來自這類家庭的人就像孤島一般,鮮少與人聯繫。就算是有關係,也只是互相利用,缺乏情感的內涵。
賴瑞在五歲時被父母遺棄,由姑媽一家代為撫養。在這之前,他在情感上就遭受父母的冷落與忽視了。他的新家與舊家沒有什麼不同,雖然姑媽一家「待他很好」,讓他有床可睡,三餐不虞。但是,在情感的滿足上,卻是一片真空。
在內心深處,賴瑞渴望情感上的呵護和交流,但這個願望只能深藏心中。別說付諸行動了,光是要讓這個渴望浮出檯面,就足以令人驚訝,連他的妻子、孩子都難以想像。直到他沮喪的情形日益嚴重,甚至威脅到他的生命時,賴瑞才跨出戰兢的一步,開始嘗試與人交流——從他這座孤島搭起橋樑,通向周遭的世界。
2 代溝型
這類家庭的特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意義的溝通——不僅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兩代之間而已,同樣情形也發生在父母和他們的父母之間。有意義的溝通只出現在同輩之間。
有趣的是,在這類型家庭中,情感或關係上的聯繫常是隔代進行。舉例來說,孩子在家中和父母的關係十分疏離,然而卻從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得到許多關愛和照顧。當這些孩子長大成家後,他們自己的父母——過去大多數時候忽略他們——卻對孫兒輩產生極大的興趣。就這樣,代代循環下去。
雷克和貝絲就是一例。他們很少花時間在三個女兒身上,多數時候是他們夫妻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他們一同從事房地產生意,也結伴旅遊——不帶孩子同行。造成的結果是,他們的三個女兒變得非常親密。不明就裡的人用讚賞的眼光看她們,因為她們表現得十分團結,又相親相愛。豈知這是不得已的,因為她們缺乏父母的支持,才轉而尋求彼此的肯定。當她們還小時,外祖父母常陪伴她們。等他們去世後,就由雷克和貝絲許多的朋友們填補空缺,直到她們無需大人照顧為止。
多年後,三個女兒都結婚了。雷克和貝絲目前有四個外孫還在陸續增加中。他們非常喜歡孫子,牆上貼滿了照片。貝絲減少工作量以照顧孫兒。現在,當她和雷克旅行時,都會帶著孫兒們同行。至於他們的三個女兒,現在則忙著丈夫與事業,根本無暇和自己的孩子們在一起。同樣的模式又重複出現了。
3 性別劃分型
這類型和代溝型十分近似,不同的是鴻溝出現於家庭里的兩性之間。男性和女性分別形成一個小團體。整個家庭雖然生活作息都在一起,但是兩性之間在情感上卻極少有意義的交流。
這種模式經常發生於男女角色壁壘分明的家庭中。不僅有「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之別,且有「男人世界」和「女人世界」之別。女人有屬於她們的「地方」(通常是廚房,女人被期望聚集的所在);而男人一起出現的場所通常有較多的選擇(他們通常遠離廚房,因為那是公認屬於女人的地方)。
我成長的家庭就屬於這類型。即使同桌吃飯,我父親與我總是坐一邊,而我母親和姊妹們則坐另一邊。開車出遊時,男的坐前頭,女的則坐後頭。
有與自己同性別的父母作為認同的對象,有許多好處,對性別傾向上的發展尤為重要。但是,孩子也需要認識與自己不同性別的父母和手足。若缺乏這方面的接觸,長大後就會對異性產生懼怕或輕視的態度。
4 小圈子型
在這類家庭中,兩個家人刻意形成一個小圈子,與其他家人分隔開來。這個小圈子像是家庭的核心,其他的家人則像是周圍的遊離分子。
馬媞,就是來自這樣的家庭。在馬媞成長的過程中,她母親與她連成一氣。從很早開始,她母親就否認她父親在家中的地位,因她父親「在道德上失職」。之後,她母親便將全副心力都放在馬媞身上,想建立別人無法取代的關係。她對馬媞的父親和她的兩個妹妹不聞不問。與母親緊密聯繫的馬媞產生兩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是怨恨苦毒,另一方面卻又不願意成為「叛徒」。
在這樣的體系中,其他的家人感到極端的疏離,就像在「孤島型」家庭成長的人一般;而聯繫在一起的兩個人又像是處在牽絆過深的家庭里。這類家庭同時具備了依附尺度的兩個極端。
5 山寨女王型
此類家庭完全由一人掌管。絕大多時候,這個角色是母親。凡事都需經過她的批准。無論需要什麼或想做什麼事,都要向她交代得清清楚楚。若出現問題,就帶到母親面前,沒有第二個選擇。
在一些大家族中,祖母是整個家族的統領者。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就像其他人一般只是臣屬。但她曉得有一天會換她登上寶座,她只需耐心等待就好。
女孩瑪麗,就是身在這種家庭。雖然她母親經常外出,但掌管家庭的無疑是她。瑪麗的父親就像孩子般,毫無權柄。當瑪麗說出哥哥的惡行,而她母親拒不相信時,就沒有再討論的餘地。無人質疑她母親的決定。
6 幕後操縱型
在某些方面,這類家庭和「山寨女王型」有點類似。但這類型在掌管的方式上更為巧妙靈活。「山寨女王型」的統領方法十分直接、專制;而此類型卻是在幕後靜悄悄地牽絲拉索,操縱其他人的情緒。
對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而言,要分辨出誰是幕後操縱者並非難事。通常這個人會拒絕接受輔導;即使出席了,不是扯開話題,就是索性拒不作答。當輔導提出一個敏感的話題時,其他成員不自覺地就將眼光轉向這個人,以尋求指示。
這類家庭在適應尺度和依附尺度上的分數都很高,不但極端僵化嚴厲,而且牽絆極深。家庭中有一套清楚嚴格的紀律,人人都需貫徹執行。
7 家庭的代罪羔羊
家庭常有一種傾向,便是認定一個成員作為代罪羔羊的角色——承擔一切的罪咎。
我們曾提及,代罪羔羊的比喻是出自聖經。在舊約聖經中,當猶太人想恢復他們與神的關係時,就會選一隻羊,然後象徵性地將他們的罪歸在這隻羊身上。接著,這隻羊不是被獻為祭,就是被放逐到曠野,永不得歸回。
你可以想像,作為代罪羔羊,是何等不愉快的經驗。我還記得艾迪初次來我們診所的情形。當我們請他邀請家人來參加「家庭日」時,他有些猶豫,問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這麼做。我們問他有什麼顧慮,他說:「他們全都跟我作對,根本把我當外人看。」
儘管如此,兩個禮拜後的「家庭日」,艾迪還是把全家人都帶來了。一切看起來似乎很完美——至少剛開始時是如此。之後,我們當中一位協談人員開始引領一個討論小組,目的是要發掘每個家庭成員真正的想法及感受。當時,艾迪的姊姊忍不住衝口而出,說艾迪「總是自絕於外」。她還說,家裡其他人「都很團結」,「但只要艾迪在場,氣氛就很緊張」。說完,她鬆了一口氣地靠回座位,好像終於可以把一個見不得人的秘密公諸於世。
我們的協談人員越了解這個家庭,事情的真相就越明顯,原來艾迪一直是典型的「家庭的代罪羔羊」。你若單獨和艾迪交談,你會覺得他是討人喜歡、正常的人;和他的家人個別談,他們好像也是很和氣、正常的人。但是,一旦把他們找來一起談,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表面上看來很好,實際上也只是表面而已。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而艾迪,在其他家人的心目中,正是罪魁禍首。不可避免地,艾迪自己也開始接受大家對這種情況的認定,並且全然忠於別人所派定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正常及功能失調家庭的討論,一直是偏向分析性的,屬於「觀念」、「運作」及「一般理論」的層面。但實際上你的家庭如何呢?它是如何運作的?有什麼獨特的優缺點?這樣的特質對你有何影響?
轉載摘自《回家學饒恕》台灣校園出版社北京康培思文化
家庭的功能
1.經濟功能
經濟是家庭功能的重要基礎,包括家庭的各種經濟活動,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理財等。
2.性的功能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關係的生物學基礎,夫妻之間的性關係是社會(法律、倫理與道德)認可的性關係。
3.生育功能
家庭是社會的生育單位,種族繁衍的重要保證。
4.撫養與贍養功能
撫養與贍養功能具體表現為家庭代際關係中的雙向的義務與責任。撫養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撫育、培養;贍養是下一代對上一代的供養、幫助。
5.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教育,其中前者最為重要。
6.感情交流功能
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影響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7.休閑與娛樂功能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與娛樂從單一型向多元型發展,日趨豐富。
1.記得武志紅先生提過一種說法:中國式家庭=確實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其實留守的情況這樣的多見
2.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中提到一種,孩子反哺的情況。孩子與父母位置顛倒,原本還在被養育的階段卻要養育父母。
3.家庭三角二對一,鬥地主模式在家庭中的應用。倆對付一個,不管是父母一方與子女結盟,還是父母結盟對付子女,家庭系統都會特別動蕩。
喪偶式育兒,就是現在中國家庭的一種明顯功能失調
借用」功能失調」這個詞來形容一些家庭,我已經見過太多這樣的家庭,有些人,已經沒有尋找伴侶的興趣,沒有性趣,雖然想有孩子卻沒有能力,沒有娛樂,沒有興趣,沒有目的,這也算是一種吧。
家庭的功能很多,包括經濟、性與情感、贍養與撫養、教育、社會化等功能。現實社會中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臨時夫妻等問題的出現都屬於家庭功能失調
推薦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4條)以及刑法(第17條)到底保護的是誰?是在縱容未成年人犯罪嗎?
※下跪求婚符合現代價值倫理嗎?
※為什麼沒有人重複做一次「斯坦福監獄實驗」?
※聽別人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學會咽下"。我想問這句話對嗎? 還有,對於20歲的年輕人,變成熟真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