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慢練好還是快練好?

題主學的是從慢練開始的,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快。但也有人說要一開始就快練。那麼問題來了:哪種練法能更好的練出勁來?


瀉藥。

前面回答一下題主問題,後面粘一下出勁的心路歷程吧。咱們這邊分享技法的多,分享心路歷程的少、可是練內家拳其實自己的心理問題也是相當重要,因為這決定著這你能否堅持下去。

關於快練慢練問題:

用我師父的話說,是練自然而然的力。

我這邊的要求是要用力,但是不能用蠻力,就是類似於在不努力的狀態下打出自己的力(我師父把這個叫自然力),注意,是力,不是勁,出勁了之後另說。。。

至於快慢,我們這邊是快練(快練是在動作正確熟練的基礎上,動作不對的話先調動作吧,動作熟練是基本,就不費口舌了),慢練我師父是明令禁止的,而且形意拳要稍微帶點剛勁的感覺,如果不這樣練可能以後就出不來形意的剛脆勁,容易打黏糊了。

八卦掌我就不懂了哈。

出勁的心路歷程(以前發在貼吧里的,現在轉過來,順便做個廣告):

這一段主要說說我之前的經歷。其實我從小就喜歡武術,但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多屬於套路類,所以對武術並沒有興趣,甚至覺得是花拳繡腿。初中開始練習跆拳道,練了三年左右,也拿過點市裡的小獎,後來因為中考斷了沒再練。上了大學之後,偶然聽說了還有傳統武術這種東西,非常好奇,也想看看傳統武術到底是什麼樣,於是百度了一下,找到了黃人駿老師。

我和黃老師約的下午在哈師大門口見面。我早到了一會,然後看到一個小老頭邁著大步嗖嗖地從遠處走過來,然後他說帶我進屋裡聊。我就跟著他走,我這個年輕人甚至還得小跑才能跟得住他,其實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開了胯之後走路很輕盈。

學之前,師父問我,學這個又苦又累,你能堅持住嗎?我說,黃老師,您教多久我學多久。

當晚上學了一個三體式。因為我之前經常運動,所以腿上比較有勁,身體也比較協調,所以師父比較滿意。第二天教了定步劈拳。師父一動手,勁剛脆利索,一打就有炸勁,也就是所謂的獅子抖毛勁。其實當時我並不了解什麼內不內家拳的,我一直以為師父是乾瘦但有肌肉那種類型的,所以我也拼了命的使勁,當然了,是用蠻勁。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打拳腳用最大的勁往前蹬,手也儘力打出,雖然散,但是步子又大勁也大,我當時還挺自豪的。師父說,現在這個階段也可以這樣打一打。

我問師父,怎麼從來不說上健身房練肌肉什麼的?師父說,不能去健身房,咱們這拳打人靠整勁。我問,什麼是整勁?他說,形意拳就是擰裹鑽翻,全身的勁,你沒練到很難理解。但是自以為聰明的我天真的以為自己明白了,就是腳一蹬,腰一擰,拳一打,這幾個勁疊加到一起嘛!太容易了,我學動作這麼快,很快就能學好。

學完了五行拳、五行連環和雞形四把之後,我去練拳的頻次就低了很多。我覺得反正招式都會了,剩下的自己練就好了嘛。而且練這拳,也沒發現跟跆拳道、散打有什麼不同之處,都是蹬地擰腰發力,散打出拳打得比這什麼三體式爽得多。

因為覺得形意拳也無非就是蹬地擰腰這些東西,跟之前接觸的現代搏擊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就這樣混這練,也沒怎麼上心。去學拳的目的就是把動作和招式學會。有時候想放棄了,就想起第一天跟師父說的話,您教多久我練多久,想到這話,我就咬咬牙堅持下來了。估計很多朋友也應該跟我一樣,沒有進展的日子裡,都是這麼靠著一句承諾熬過來的。

直到有一天,我練鷂形,覺得腿上有勁使不出,憋得慌。於是我把架子調低了點再打,就出胯勁了。出了胯勁差不多是一年半的時候吧。到了那年十月,我的肩關節、胯關節、脊柱、膝蓋都開始噼里啪啦得響,晚上睡個覺一翻身都渾身響一遍。我問師父怎麼回事,他說是我以前身體關節太軸太死,現在稍微松點了,響很正常。我覺得很神奇,也是從這時候起,我開始認真練的。

那年寒假,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訓練計劃,每天至少練3-4個小時。上午、下午、晚上都在外面公園裡練拳。也就是在這個寒假中的一天,我突然覺得出拳不是自己肌肉出力了,好像是拳頭自己出去的,雙腿無比輕盈,走路步子大了很多、也不費力,腰也活了,就像是抹了油的軸。後來我知道,原來這叫換勁,這是去拙力過程中的一個必經之路。換完勁之後,我的關節就很少再響了。以後再打拳,我也分不清到底是哪裡在用力,好像是手帶著身體走,也好像是身體帶著手和腿走。我問師父,我是不是出整勁了,師父說,你這練的算不錯了,但是離整勁還早著呢。真是當頭一棒,我以為我練成了呢,沒想到只是剛剛踏上正式的旅程。

後來再練,我為了找那個整勁,練得很慢,很柔,這樣的確能感受到整體的勁。但師父看到了,告訴我這樣不對,河北形意拳就是要打剛脆勁,你現在不整,時間長了就整了,但是勁不能練錯了,還是得打剛勁。這個剛脆又不是蠻力,而是一種自然力和放鬆基礎上的剛脆,這個度很難拿捏。

參加工作之後,我雖然經常工作到半夜,但是我也每天堅持練拳一小時。很多人說套路沒用,但是我認為雖然我並不能理解套路的真諦,但是這麼多老前輩把它傳下來,一定有他的用心。所以我每天是套路熱身,五行拳或十二形練功,再用大槍或者劍結尾。工作完之後,經常就半夜一點多了,我下樓練拳,星光漫天,四下寂靜,反而更容易進入狀態。練完拳之後,身體關節就像抹了油一樣,非常松、順,每每這時候我都有一種漲功夫的滿足感。

說說拳譜。剛開始練拳,我買了本孫祿堂武學錄,結果什麼都看不懂。隨著練的久了,書里的文字慢慢得就理解的多了。看拳譜更像是印證自己,等到有一天拳譜都能對上了,每一句拳譜都有了自己的體會,那說明練得也差不多了。

再說說我師父。黃人駿,現在於哈爾濱恕民武術館教學,以前叫哈爾濱第十三武館,歷史源流追溯到1936年李玉琳創立的太極拳社。李玉琳原為郝恩光的大徒弟,得到過李存義的指導,後拜孫祿堂為師,當時武林中很少有人能抬起李玉琳的胳膊,又因為李玉琳動作異常迅捷,力道異常渾厚,身體又鬆柔自如,功夫異於常人,故在武林中享有「鐵臂蒼猿」的美譽。成為孫祿 堂老先生著名的弟子之一。黃老師的父親,黃恕民,是李玉琳「四大金剛」之一。黃老師的師父是李玉琳之子李天驥,天驥老師1954年調中央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任武術班總教練,培訓了新中國第一批優秀武術運動員,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國內武術事業的骨幹。黃老師七歲開始學習少林拳,十三歲開始學習形意拳,後來又系統學習了八卦掌、孫式太極拳、武當劍、七星螳螂拳、車式形意拳甚至是拳擊,二十歲時已經可以鎮館教學了。技擊經驗豐富,當年東北踢場子的風氣很重,我師父白天就在館裡鎮場,也積累了很多實戰的經驗。師承為孫祿堂——李玉琳——李天驥——黃人駿。目前我師父的教學內容為孫氏形意拳、楊式太極拳。八卦掌和孫式太極拳等需要有一定功底之後才能繼續教學。

師父對我們要求甚嚴,架子的規矩一絲也不能錯。師父最常說的詞就是規矩和功夫。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時間,磨時間才能出功夫。形意拳雖然算是內家拳里出功夫比較快的,但是沒有耐心是練不成的。本門沒有什麼秘籍、心法,沒有氣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來到這裡,出功夫靠的就是一下一下拳,靠擰裹鑽翻,靠時間堆積。如果想走捷徑,還是不要過來。話又說回來,要說捷徑,難道一步一步紮實的練拳不是最好的捷徑嗎?

其實很多人說形意拳不好看,我並不認同。我師父七歲練拳,練到七十歲,每日勤奮不輟,七十多了體能比我們年輕人還好,比我們還勤。這樣的功力,勁可以用驚艷來形容,起碼比看過的任何動作電影都好看,勁起於地,主宰於腰,一動渾身就一炸,,如獅子抖毛;步子大且迅捷,毫不誇張的說就像是一頭獵豹。別說打炸勁,就是喝茶抽煙的動作都透著功夫,令人賞心悅目,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功夫上了身吧。兩條胳膊,就像兩條千年老藤,掰不動也化不開,一步鑽到懷裡,根本防不了。我們這一門特點就是胳膊沉、身法快。孫祿堂外號「活猴「,李玉琳老爺子外號「鐵臂蒼猿」,說的就是胳膊上勁沉,如棉裹鐵,一般人根本抬不起來;但是身法迅捷,如猿猴縱躍。不管練什麼拳,不管內家、外家練什麼勁,實戰的時候都表現在速度、力量、身法上,如果這都做不到,那練什麼功夫?

目前黃人駿老師在哈爾濱市哈師大院內教學,教學體系是老十三館的體系,學員可以體驗原汁原味的國術館教學。

最近得到指示:外地學員可以函授喲!定期去哈爾濱找他,然後平時自己練基本功,靠電話和視頻來糾正就可以!

附:⒈ 黃人駿師承:郝恩光、李景林、孫祿堂-李玉琳-李天驥、李天池、黃恕民-黃人駿。至於其他拳種,因未 正式拜師或是其他種種考慮,應先生要求,未列。

⒉ 黃人駿教拳地址:哈爾濱和興路師大院內,聯繫電方式:黃老師座機0451-86309045,黃老師手機15045866935,黃師兄13945133497,計師兄13936282640,小南(作者)18686747342(微信亦可)

⒊ 教拳內容:河北形意拳(孫祿堂改編後的河北形意拳)和楊式太極拳(山東國術館版,為1929年李景林與楊澄甫先生多次研討,其後由陳微明、李玉琳等具體修訂,修編定架的楊式81式太極拳),系統教學。另外,也教些太極拳競賽套路,但非主業。

上幾個我師父的視頻:

黃人駿老師的孫氏太極拳

http://my.tv.sohu.com/us/63273875/58839259.shtml

哈爾濱恕民武術館黃人駿老師的楊氏太極拳片段


不知道題主練的什麼,就發力練習而言,我姑且講一下我在空手道練習和教學中的體會。

總的來說,是快慢交替地練習。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開始就講腰胯彈抖之類的東西,十個里九個不懂,剩下一個道理懂了做不來。所以基本的動作練習都是一板一眼的,出拳時什麼時候開始擰拳、打到什麼位置,只要能按著要求把拳頭「伸」出去就算達標。其他的腿法也是一樣,怎麼提膝怎麼收腿,一個動作分了好幾個步驟。這個過程重在學習標準,所以得慢,了解好最基本的要點。就好像我們在坐標系裡畫曲線,找准幾個關鍵的點,點找到了,下一步才是連線。

能把這些基本點記住並連成線,接下來就要開始提速了。基本點能保證最低限度的動作準確性,不容易練傷,在練對的情況下盡量追求快而有力。按我的經驗是要練到這樣一個狀態: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彈性、軀體各部分之間的配合。從指導者的角度看,這時候學生的動作開始顯示出一些柔韌的感覺,原先不會動的腰胯也跟著動作有了一些小幅度的彈抖。我在教學時喜歡自己當沙包給學生們打,讓他們盡量大力地擊打我的軀幹,初學者通常只會用胳膊去掄,打人也就皮疼,而到了這一階段時出拳的力度和穿透性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這說明已經從原先身體的鬆散狀態,逐漸過度到了有所整合的地步。

當學生意識到自己開始在使用腰胯和下半身的力量時,可以開始引導他們慢下來了,明確細節並給他們時間自己體會,不論是練型(套路)也好,做些空擊也好,都要求他們慢慢地放鬆地把身體每個環節的配合和輕重緩急演繹出來,心裡也要明確地知道自己身體哪些部分在發力和傳導。這個過程是把整合起來的身體,再儘可能細碎地分散開來,同樣在坐標系裡畫曲線,找的點越多則曲線越精確。

等到對動作有了明晰的體感之後,又可以再快起來,當然還得打打靶子之類練習一下接觸感。畫曲線找點找得多還不夠,得把它們順滑地連起來,這就是在把這更細碎的身體狀態重新整合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勁力就更加整了。

只要練過這麼一個來回,往後的練習也就有了個大致的方向,哪裡使不上勁掉鏈子了就練哪裡,完了再串起來。這個階段我也就不敢輕易地再做人肉沙包讓人暢打了,有的悟性好的這時候打起來還真挺疼的。

綜上,我的觀點是不能一味追求快或者慢,要快慢交替,本質上是化整和打散的循環。人體運動時自身也會有能量損耗,提高動作的精度能減少自身的損耗,從而提高發力表現,也就是同樣的力量能打得更快更透。基於這個觀點,能體會和利用到的發力單元多了,配合起來使用的效率也會提高,就好像顯示器解析度上去了,顯示效果也就提升了一樣。

其他有一些動作,其實慢也慢不下來。比如一些利用重心起伏、身體慣性的動作,慢下來了不科學,但是學的時候得慢動作學動作嘛,其實也是快慢結合。


1. 看拳種要求。

2. 看階段要求。

3. 看練習目的。

快練慢練並無衝突矛盾。


謝邀

怎麼說呢,在我看來,習武並沒有快練與慢練之分。

因為兩者唯一的共同點都在於練,只要你勤於練,你自然就能學到真東西。

我師傅對我們的教導就是,不管你多聰明,多有天分,你不去下功夫琢磨與練習,你就永遠成不了材。技巧,體能,心法,這些雖然重要,但是唯有練習才是習武的「捷徑」。

在師傅那裡學習切磋只能是你學習的場所,不是練習場所,在家裡,在跟師兄弟閑暇無事的時候的練習,那才是練武,那才是訓練。

哦然後我發現我語文水平不夠。。沒看懂題主的問題。題主說的快與慢,也許是動作之快與慢吧?

那這個的話,我們是主張的不是快慢,而是放鬆。當你一開始練習招式,或者套路,都要去放鬆,這樣的時候,你才能找出招式中的旋律與節奏感。

在我師傅看來,速度是一武人最後的需求。因為在當你掌握了招式他自帶的節奏,與旋律,放鬆下來打出來的時候,往往他會比你想像中的快。尤其是在被你打的那人以及旁觀者眼中,你的招式會是行雲流水,無法插入其中的。我為什麼知道,那是因為師傅給我掩飾過。當你開始快練的時候,你的手臂以及肩膀等各處肌肉都會不由自主的壓縮壓緊,因為大腦說如果要快必須要用力。而當你放鬆下來的時候,阻礙反而就沒有了,速度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所以說,對於題主的問題快練與慢練,我感覺區別是真的沒有,只有在你練習的頻率,強度慢慢的提高,快與慢只是你對武術的熱情與思考的悟性所決定的了。


謝邀。

快和慢,在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一、從勁力來說:

一般來說,對勻勁要求非常高的拳法,要慢練,和書法類似吧,起承轉合要交代好,而且無斷點。

而對勁力分階段求,會用快練先出基本的勁力,然後再逐步完善。第一種情況相當於碩博連讀,沒有碩士學位的,如果博士沒畢業,好慘。第二種情況,相當於一級級讀下去,博士考不上,好歹還是個碩士。

二、從呼吸來說:

拳法往後要合呼吸,呼吸是隨著功夫越深而越細緩勻長,這個時候,會越練越慢。

.


謝邀 @Georgechen.自從認識了你,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哈哈~

可我不是練形意的,我練的是心意六合拳~

老前輩說的是,先練勁,動作要正確,盤上下盤,也就是肩跨.快了會失去很多有幫助的細節.

個人感覺還是要慢練,去體會發力和動作的正確性,這個是最重要的.

很多拳架要求低盤,練得太快,反而失去了整體,也容易不慎傷人傷己.

這是對初練者的要求

最後祝大家少走彎路


最近知乎上黑武術黑的厲害,我最近工作很累,時間也不多,我本身水平有限,也懶得撕,以後可能會答的很少吧。我水平有限,大家看看就好。

這個問題不在快慢,大多數初學者慢練就刻意蓄力,不是正常的蓄力,弓背縮脖子等等的形式蓄力,使勁跺地,快練就憋氣努力,或者重心不穩身形渙散,所以才會有前輩針對性的提出快練慢練來,慢練毛病多的就要求你快練,快練毛病多的就要求你先慢練。無論快練慢練最後的結果都是追求快。 我學拳的體會就是,無論快慢,一定要有節奏,所謂的節奏就是每一個要點都要做到位,而且不能刻意使勁(憋氣,縮脖子,弓背,只用大腿前側蹬地落地等等),在這個基礎上想慢想快都可以。

戳腳翻子的習練要求是要求快且要有節奏,快到極致的那種快,不刻意發力,在這種要求下糾正動作找節奏和發力,在找到正確的節奏前提下,可以加上功力訓練,功力訓練的要求仍然是快,對於專門求力量的訓練可以加長一些蓄力過程,發的時候仍然是有多快打多塊。快練的好處就是這樣出的功夫紮實,一旦上了道,快慢都能用,就是初期進步可能會慢一些。慢練的好處就是容易找到勁,蓄力,落地可以分成兩個動作來做,但是整合起來比較麻煩,相當於要改掉一個剛適應的新習慣,如果沒有外界刺激很可能就此滿足只追求蓄力發力把別的給忘了。

最後,一句話概括就是快中求穩,慢中求快,即使這樣也得在師父的指導下,師父知道什麼時候該快點,什麼時候該慢點,自己是把握不好的。

蘇克海形意八字功連拳白國棟練翻子拳【珍貴資料】遼寧武術挖掘七星螳螂拳於天路演示

這些視頻快的也好,慢的也好,動作節奏都很明顯,每個動作都很到位,發力絲毫看不出刻意蓄力來,初學者的第一目標就是先把這個學會(技術動作),學會這個後面就可以上功力訓練,打靶實戰了。


盤架子要慢,其他的看訓練要求了,不同拳種不一樣


武術當然是快練,

放慢節奏練習,在現代武學中是為了更好的體驗不同肌群肉的工作方式,動力定型、神經調控肌纖維, 如果是健身,無所謂,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防身,當然要快練,沒有速度的拳法,怎麼能進攻防守,


謝邀。在知道什麼是練對的情況下,多練!沒有快慢,只有對錯。


不同的拳種肯定有不同的練法。平時日常練的形意的話,正常速度,不快不慢,主要是有個節奏,就是那種動次打次的節奏。偶爾為了體會自身的動作會慢一下,但是基本上都不會慢的。

以劈拳為例吧,學習剛開始肯定是慢慢來,務必要做到動作準確。這裡的動作準確是指大體上做到準確,細節之處需要你花一輩子時間慢慢調整慢慢體會的。動作熟悉了,就按照老師、師兄弟的節奏來,不能太快,太快容易動作變形。再之後你按照你自己的身體節奏來。

另外從個人感覺來說吧,其實有時候還是要練練肌肉的,主要是為了個好身材。。。當然不能把自己肌肉練僵了。


習練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拳需要快練,能夠獲得良好的爆發力及協調能力。

內家拳必須要慢練。

內家拳用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方式產生並傳簇能量,就是要在周身每一個能夠活動的部位、關節都要生成壓縮旋轉的能量傳簇,讓壓縮旋轉在這些部位陰陽轉換,壓縮生成旋轉,旋轉再生成下一節的壓縮,這就是內家拳力催三節的能量傳簇方式。

這種能量傳簇方式,不是依靠大腦控制完成的,而是身體自己感覺、體會並控制的,具體控制方式就是以心行氣。

要想讓身體的每個能夠活動的部位、關節都感覺、體會並生成壓縮旋轉,就必須要慢。

所以內家三拳的基本功都是要慢打的,尤其是太極拳。

了解內家拳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


我理解的武術應該都是慢練好 演法的時候有快有慢 因為武術動作說實話不難 隨便一個智商正常的人一下午也就學會了 那說到底是在練什麼呢?這個問題涉及的方面很多 勁力只是其中之一 最多還是身體上的變化 語言表達難免會有偏差 所以為什麼要有師傅帶 你看著師父練 會受感染 所謂悟性高不高 其實是每個人能受感染的程度的體現 傳武的練習過程中的心態其實就像抽煙喝酒 抽煙喝酒誰不會 但為什麼有癮?因為受了感染 那抽煙喝酒圖的是什麼?答案是 品滋味兒 武術也是在品滋味兒,在這個過程中改變了自己 就得了好處 你在練拳,拳在練你 說白了這就是武術跟現代搏擊不同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你所掌握的工具 它會主動改變你 你在練的過程中也在改變它 互相變成適應的過程 形式什麼的其實不重要 所以 慢慢來,品滋味


如果有人要揍你,你希望他的拳頭是快呢,還是慢呢?

如果你要自衛,你希望你的拳頭是快呢,還是慢呢?

如果是為了糾正動作上的一些錯誤,有時候會採取慢動作進行解析和指導,但是訓練肯定是要快的——慢吞吞的動作大概只能打烏龜吧。


不會走就想跑 會走的時候,自己就會跑了,慢為順 勁達稍節。到一定層次,找一把快的。沒有慢,那來的快 。


姿勢和基本功有了一定程度的話,就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強度,否則沒啥用。

慢練養生,一樣是有強度的,但它的強度是「弱」性的,好像游泳里的呼吸,如果你要長游的話,呼吸越慢越平穩越好,但這並不意味這你要少做功。

養生慢練也是一樣,你要練到呼吸極慢極長,而神志安定,本身難度並不比來猛的小。


我雖然不練武但是我可以分享類似的。

我以前買了個Xbox360和Kinect,裡面有個體感拉丁舞的聯繫,我先玩前面幾個,嗯,動作的街拍和速度我能跟上。我想,原來拉丁舞那麼簡單啊。

然後我看到了最後一個,就是真實的來一段拉丁舞,將前面一些練習的動作結合起來。我想前面都那麼簡單,那麼來一點真實的吧……我艹!怎麼速度那麼快!我艹!跟不上節拍動作了!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感覺題主應該是剛學武術吧 然後應該還是學形意的(前面答案我都看了QAQ)

我不知道夠不夠格來無恥的評論一番:

我打小的時候開始練武術 武術套路 形意 器械 散打 傳

統 等等真的是太多了 我都記不清了

不知道題主要想怎麼練 我們小時候教練就和我們說「練功不練腰 到老有一遭」誰知道那時候是什麼意思啊 那時候就真的是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啊 每天日子過的都是各種煎熬 扯遠了

我的意思是 腰為功的基本:腰功是習練武術的基本功之一,如果想通過武術來強身健體,首先練好腰功非常重要。

腰呢主要可以前俯腰、甩腰、涮腰、還有下腰(剛練習武術 還是別了 頭昏眼花 藍瘦香菇)

幾個圖 做個示範:

那這三張。簡單易懂

但是題主好像是練家子 那就是說應該練過一段時間了

形意拳的概論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 我先發一段吧: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

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不論門派 當初我們是要三體式樁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一起練的然後才是形意部分(單獨的形意拳)

形意拳有分快慢形意拳之說;不知道題主知道不 當然你這麼問應該不知道了

形意拳有很多形式:

三體式形意拳:是形意拳獨有的基本功和內功訓練方式,有「萬法源於三體式」之稱。

五行拳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別為劈拳(金)、鑽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橫拳(土);

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特徵而創編的實戰技法,分別為龍形、虎形、熊形、蛇形、駘形、猴形、馬形、雞形、燕形、鼉形、鷂形、鷹形。

會了三體式 就應該知道樁快則不穩(可以考慮梅花樁,萬變不離其宗嘛)

五行拳 鑽拳不宜快 而意為鑽。教練跟我們大體意思就是說 如果快 就沒法去鑽了。動作就不好看了 殺傷力也不大了。然而這種東西還是需要題主慢慢體會。

後者如蛇形 、鼉形(龜形)、鷹形等動作如歸實在太快則無法表現出 該形態的意味(韻)所以不可說 快慢 這種說法有點不正宗 當然 我說的是傳統形意拳 現在有多種多樣的形意拳 不再此類。

我是在嵩山學武 學了5年 得到的一些簡單建議。

接下來是貼吧看到的一些乾貨:

如行雲,如流水,勁力飽滿,圓而不滯,沉而不尖,進退得矩,靈動閃變...

打多少遍都不重樣,因為壓根兒就沒有套路!

打多少遍都一個味兒,因為形意拳要領是不變的!

就說這麼多吧


都練好。


推薦閱讀:

練武的人看起來和平常人有哪些不同?
蹲馬步是否在透支身體?
穿心崩拳 是什麼原理?
如何評價 2015 年央視春晚的武術?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內家拳 | 形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