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請問《菊與刀》和《日本論》對於日本人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描述是不是正確無誤的?

備註:《菊與刀》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女性人類學家魯思●本妮迪克特女士,而《日本論》的作者則是中華民國國民黨著名元老戴季陶先生。

附錄:以下是《菊與刀》和《日本論》的書封插圖:


謝邀 @貝努鳥輝火

關於《菊與刀》的一些謬誤,個人有過一些整理,但是還沒有更新完全。還是時間上沒有安排過來。評價什麼的,在這裡:怎樣評價《菊與刀》? - 須盡歡的回答以及《菊與刀》具體的謬誤有哪些? - 須盡歡的回答 所以在這裡不多說。但其實,不需要去過分追究這些書的錯誤的,畢竟不是專門的學術著作。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歷史,文化。非常豐富。單純憑藉一兩本書是看不出來的。即便同樣是兩個日本學者,在他們的眼裡,日本都是不一樣的,都是能相互指摘對方著作的謬誤和不當之處,更何況其他國家民族對這個國家民族的認知和理解呢?所以有錯誤是正常的,沒有錯誤才是不正常的。

說到《日本論》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是給那時候的國人帶來很多新鮮感的。在序中,戴季陶先生就說了大概的情況。

但是我十幾年來,總抱著一個希望,想要把「日本」這一個題目,從歷史的研究上,把他的哲學、文學、宗教、政治、風俗以及構成這種種東西的動力材料,用我的思索評判的能力,在中國人的面前,清清楚楚的解剖開來,再一絲不亂的裝置起來。但是我心有餘而力不足,講古代的研究呢?讀過日本書,既然不多,對於東方民族語言學,毫無所知,中國的歷史,尚且一些沒有用過功夫,研究日本古籍的力量,自然是不夠。

戴先生是很謙遜的,在序中就料想到會有讀者把書中的內容奉為圭皋,所以早就提前說明了。很顯然,戴先生和本尼迪克特的不足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於日本文化的了解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界限。不能完完全全去剖析。即便如此的去剖析,也不一定能全面的去了解。

所謂的日本四書《菊與刀》《日本論》《日本人》《武士道》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日本論 (豆瓣),武士道 (豆瓣),日本人 (豆瓣),菊與刀(插圖評註版) (豆瓣)如果你想去真正發現他們的謬誤,或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自然是去精研日語,去看一系列著作,從而進行總結。單說《日本論》即便80多年過去了,裡面的很多內容都還是值得肯定和借鑒的。所以,不用去過分盯著那些謬誤。因為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值得借鑒的。畢竟咱們不能日夜身在日本,即便如此,感受到的日本就真是最最真實的嗎?只能說無限接近而已。另外,我看的那個《日本論》就是我放上去的豆瓣鏈接,是豎體排版和繁體字,看的很有感覺。

除了剛剛說的日本四書較為經典外,推薦一本書《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這是內藤湖南所著的一部在很多人看來都比較經典的書籍。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 (豆瓣)首先內藤本人是日本人,不用懷疑,再其次,他有學習中國文化,是日本近代中國學的重要學者。在他的書中,有很多中日的比較。例如日本很多文化都來源於中國或者受中國的影響是他很不願意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東西,也都寫進了書中。和戴先生的《日本論》成書時間也相近。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當然咯,除了我剛剛說的最為有名的日本四書,以及剛剛推薦內藤的《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外,建議答主可以去品讀一些日本文學、歷史著作,從而感受到更多視角的日本文化。不過如果答主不是專門研究日本歷史和文化的話,單純的日本四書彼此互補,加上我剛剛說的《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基本就夠了,也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望答案滿意。


在這件事上,也許沒人能做到準確無誤。民族與文化是個大命題,其中涵蓋著這群人千百年來的行為、思考、改變。通過對其歷史中具有典型性的事件的整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定的結論,但沒人能確保這些結論的100%正確。要了解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還是去和他們更多的接觸和交流。


謝邀。

抱歉我沒看過《日本論》,我就說說《菊與刀》。

首先《菊與刀》的作者根本沒去過日本,也也對日本的部分文化不怎麼理解,所以這本書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而且戰後至今,日本其實算是拋棄了戰後帶來的陰影(當然我們別看老揪著過去要日本道歉的那一兩個國家),成為了亞洲最文明的國家,如果用過去的標準衡量日本的話,我覺得很難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其實只能算是「老美看日本」,雖然她的某些觀點很尖銳,人也很睿智,但是畢竟不能全信,當做參考會更好。說句不客氣的,學生時代我有個老師看了菊與刀以後對日本的國民性大發議論,然後覺得我「比較了解日本」就叫我再補充,被我上台就對他批判一通。所以千萬別以為看了這本書就覺得很了解日本,什麼一手持菊一手持刀……

如果想了解武士道的話,我向你推薦《葉隱聞書》。我一直覺得葉隱派武士才是真正的武士


有一定價值,但畢竟是早期研究成果,況且完全精準的社會研究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菊與刀》看薩蘇評註版比較好,畢竟本尼迪克特是在美國的日本人居住區裡面研究日本移民,而薩蘇本人長期旅日居日,第一手經驗更靠譜。

再者,今天的日本也不是多半個世紀前的日本了。日本自衛隊現在都是公務員老爺兵了,武士道和效忠天皇基本上只剩下二次元的梗可以用了。如果不考慮戰後多半個世紀日本人的精神面貌發展,得出的結論會是非常離譜的。


謝邀

關於日本人的民族性和文化,這個命題過於龐大,不可能是一兩本書就可以概述得了的,無論是戴老還是本尼迪克特都無法給出一個完整全面的答案。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兩本書提供的關於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信息都是相對準確和客觀的,能讓非日本人對日本有一定的了解。

本尼迪克特說要戴上日本的眼鏡看日本,不過她本身是外國人,也沒去過日本,都是根據她接觸的文獻,外籍日人,日本戰俘來了解日本的,菊與刀成書是在1943年,目的是分析作為敵人的日本人本身的。

對於日本人來說,是給了他們一個外國人的視角,但從菊與刀在日本的所受到的推崇來看,本尼迪克特的分析還是很準確的。

當然想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不能只讀外國人的書,甚至不能只讀書,要到日本去,到日本人身邊去,才能有切身的體會。


用一本書去試圖描述一億多其中實際上大多是具有獨立人格、世界觀的人,甚至乃至這一億多人的國家、民族、歷史、風物等等等等,那不管怎麼詳盡的去描述、闡述,我個人以為這都是極為主觀、狂妄、狹隘的做法,因為哪怕用一億個字,那每個人才分配到一個字的一字評語?作者又是怎麼了解那一億人口的每個人的呢?難道作者是上帝嗎?用一個字就能把一個人的人生、生活、感情等各種人生乃至生命說完?更何況這兩本書實際上也都沒有一億字,那這種書顯然是不可能得出什麼客觀結論的,只能得出極為主觀、偏狹的我以為怎麼怎麼,和盲人摸象、井底之蛙沒啥本質區別,說到底看了和沒看一樣。


謝邀 @貝努鳥輝火

樓上有同學說,看《菊與刀》像「看動物園,老實講那本書比較符合戰時美國人把日本人當怪物看的恐慌心理」,我只想說呵呵噠。這種觀念我說實話都懶得評。只說兩點:

1.這本書並不是金字塔里的學術著作,它的寫作是有很強的實用目的的。二戰末期日本敗局已定,就是死不投降。美國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決策,日本會不會投降?應該怎樣促使日本投降?投降後美國是否應當武裝佔領?這本書的寫作,是要為這樣的重大決策提供依據。事實上後來的事實,與本尼迪克特的預測很大程度上若合符節。依據偏見和主觀臆測,你寫一本書來為美國政府及美軍提供決策依據試試?

2.這本書到現在已經70年了,學術影響非常大,後來幾乎所有研究日本的作品,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會受到它的影響。日本人性格「菊與刀」的兩面性,現在幾乎人人都會說,一個普通宅男也會說。這難道不正說明了本尼迪克特研究的巨大傳播力,關於日本的一些論斷,已經成為了基礎的常識,已經深入人心?

無知不是罪,對學術而言,狂妄自大才是。保持謙卑不是說叫你沒有批判精神,而是叫你肚子里沒有二兩貨,就不要亂喳喳。

————————————————————————

我忘了是誰,本雅明?等我回去查一查。在研究盧梭《懺悔錄》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補充」理論。意思是:我們永遠不能窮盡歷史的真相,歷史的真相永遠有待於補充。歷史的親歷者,缺少了跳出歷史的宏觀視角,而後代的研究者,又缺少了對史實的親歷。每一個人都只能經歷自身的那一部分,所以每個人敘述的歷史,都只是歷史真相的一部分,歷史真相,永遠需要補充。

我覺得社會科學的研究同樣是如此,身處文化中者,或多或少會囿於文化,而無法做到完全跳出文化的審視;異文化者的第三人稱視角和比較眼光是天生優勢,但無論如何都難以做到如本民族人那樣的深度體驗。所以所有的這一類研究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待於補充。

一本社會科學的研究著作,其觀點要完全「正確無誤」是不可能的。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任何一本著作都無法做到精確無誤地展現真相和真理,都帶有自己的視野局限、文化局限和論題局限。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現象會發生變化,當時無誤的論斷,數十年後也可能不再能符合社會事實。

但並不是說,這些研究就是無謂的東西。恰恰相反,這正是學術的魅力所在。正因為如此,每個人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切入點去研究文化,闡述自己的觀點。在社會科學中沒有絕對正確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問題的提出和對自己觀點的思考和闡釋。學術因此才展現出如鑽石切面那樣豐富而燦爛的光芒。

----------------------------------------------------------------------

我曾經在另外一個知乎回答里,說到我認為的《菊與刀》的局限。

1.對日本人的雙重性的分析,還欠缺深度,更多的是一種表面現象的總結和解釋,還缺乏比較深入的體悟和分析。日本民族的實用主義觀念,以及強烈的死亡意識,貫穿於日本文化方方面面,我認為是日本文化性格雙重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覺得對這一點的分析在《菊與刀》里是欠缺的。

2.恥感文化、等級社會、人情世界,其實是整個東方文化的特徵,而不僅僅是日本文化的特徵。本尼迪克特對「恥感文化」、「罪感文化」的分析非常有洞察力,但她卻常常將東方文化的普遍特徵當成了日本文化的獨有。欠缺基於整個東方文化的辨析。

另外,70年過去,有許多社會現象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日本的現代化更加深刻,也暴露出更多的文化特性,是本尼迪克特未能見到與了解到的。

不過《菊與刀》能夠在70年前有這樣的洞見,已經很了不起。到現在為止,要了解日本文化,它仍是不能跳過的一本書。當然希望通過這本書去完全了解日本,還是會顯得不足,需要多看,多想。

《日本論》,為了答題我又翻了一遍,但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作評判。政治和歷史的領域非我所長,就這麼翻翻看不出什麼來。有空我再仔細看一遍吧。


日本文化的奇特之處在於其無與倫比1的實用主義作風。當然,別的國家也是有實用的部分,但是像日本這樣能了生存,不惜把自己從頭到位都改造一遍的國家還是很少的。從頭到尾改造以後,還能改造成功,就更加稀少了。無論是古代日本像唐代的學習和近代日本像西方的學習,都是很成功的。以至於人們普遍把她當作「西方列強」。

為什麼會這樣呢。 日本文化最核心的東西是空的,看似包裝華麗,但是打開後是空的。無論中國,印度多少問題,都是總有自己原創的獨居特色得東西。但是日本沒有自己的靈魂,猶如一個幼稚的孩童,總要模仿別的大人。也因為沒有自己的原則,所以什麼都能拿過來,七扭八扭,搞得還很像樣。

但是這種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非洲拉美也是沒有原創的文明,也希望學習西方改變自己使自己儘快富強。但是最後都失敗了。為啥呢?證明日本的實用主義真是實用,非常務實的實用,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拋棄什麼。菊與刀裡面說的日本的極端矛盾性就是他實用性的表現,該裝孫子的時候真是孫子,該是爺爺的時候真是爺爺。什麼體面尊嚴,什麼正義良知,什麼宏偉目標都沒有。當然這種極端實用主義風格會使他長久的生存下去,但也註定她成為不了偉大的國家。


不是。

《日本論》是一個曾在日本留學的國民黨委員寫的一本書,跟大家普及一下日本的歷史文化和政治。但他是站在三民主義的角度去寫的這本書,是有目的的一本「實用書」,除去主義的傾向還是有參考性的。

《菊與刀》是一個沒到過日本的美國作家根據戰後的日本和搜集的資料寫的「日本文化」簡介,其參考性不如《日本論》,勉強做到自圓其說。

題主問的是歷史文化,如果是如今的日本文化,則要更加多了解御宅文化,性文化等。


總之不那麼靠譜…菊與刀不過是外國人的一己之見…

關鍵我大一的時候同寢有個笨蛋信誓旦旦地說「我讀過菊與刀我可了解日本了…」越發討厭這書了。講道理,就是從文筆來看,也是看什麼源氏物語,枕草子啥的書更推薦。

好多人盛讚菊與刀,在我看來,不過是因為這本書迎合了西方的思維方式滿足了西方人的歐美本位的視角。

看一個姑娘(帥哥)長什麼樣想些什麼,哪有不去自己看看認識,而問個外人的道理?


真要研究日本,還不如去看看關於他們最普遍的信仰————神道教有關的作品。或者看看他們每年最流行的文娛作品是什麼,最愛討論的話題是什麼。怎麼都比《菊與刀》《日本論》這種過期的「通俗」讀物要有意義。


推薦閱讀:

《百年孤獨》究竟講了些什麼?為什麼讀起來如此晦澀。
如何評價柴靜的書《看見》?
如何評價饒平如《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的內容?裝幀又如何?
如何評價ONE一個 ?
目前為止,紅學研究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TAG:日本文化 | 日本人 | 菊與刀書籍 | 書籍評價 | 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