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 2015 年 GDP 增速為 6.9%,25 年來首次低於 7%?

國家統計局:中國去年GDP漲6.9% 創25年新低

FT 中文網:中國GDP數據的五大看點


說幾個我的觀察點。

這是25年來第一次,GDP增速低於印度。

2015年,印度GDP增長7.3%,越南GDP增長6.5%,其他東南亞國家大多在4%-6%一線。25年來,中國的GDP增速一直壓著周邊國家在天上飛,這種奇蹟,在日本韓國身上都發生過。

日本戰後經濟開始起飛,絕大多數年份都是在8%以上,到1974年,遭遇石油危機的衝擊出現負增長為止,這個高速增長的奇蹟延續了24年(1950-1973),然後在接下來的年代裡,除了1988年的7.1%,就再也沒有回到過7%以上了。而韓國在1997年跌破7%以後,除了金融危機後的恢復那兩年,同樣再也沒有高於過7%了。

奇蹟已經過去了,那個兩位數增長的青春年代再也不會回來了,甚至7%也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高不可攀的數字。日韓在這個階段的經濟增速都是徘徊在5%上下,地球引力畢竟是不可抗衡的,或許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我們將要開始適應這樣的體驗:

工廠越來越多的搬走,中國企業出現大量的外派東南亞工作需求,「華商」成為一個流行辭彙。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地,出現大量的小東莞、小蘇州,數十萬的中華男青年被外派過來,形成社區,中文學校紛紛建立,學唱中國歌、玩中國遊戲、電視主持人學中國腔成為當地的社會流行,包二奶、紅燈區ISO文化也成為當地媒體抨擊的醜惡現象。或許中國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將由此得到平衡?

不管怎麼說,華為、小米、富士康都已經將業務重心轉向印度了,遠征海外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不得不去適應的大趨勢,世界工廠這個名詞與中國的聯繫將會越來越少了。

這是25年來第一次,服務業高於50%。

「2015年,三次產業中服務業增速遙遙領先,達到8.3%,比第二產業高2.3個百分點,這也是本世紀以來服務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幅度最大的一年。2015年服務業比重達到50.5%,比2014年提高2.4個百分點,這也是服務業比重提升幅度最高的一年。」

隨著實體經濟的萎縮,服務業的快速增長,50%的門檻終於跨過,而這個趨勢,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里,還會一步步提升至60%,70%,甚至有可能達到80%。是的,美帝現在就正接近這個水平。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大趨勢。很多人不理解,服務業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嘛,實體經濟不行了,服務業怎麼可能好的起來呢?然而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就是這樣,我們不缺「生產製造」的能力,缺的是「資源的運營」能力,缺的是「技術的創新」能力,一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增長帶來的經濟效率提升,往往是製造業的數倍以上。

可以印證的數據是: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在工業大發展的年代,兩個數字剛好是反過來的)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28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基尼係數在工業大發展年代是一直在擴大的,現在終於開始縮小了)

以前我們總是嘲笑英美經濟的空心化,然而這個世界上,居於支配地位的仍然是英美,是紐倫港的金融,是好萊塢哈利波特的文化,是矽谷劍橋的高科技,即使日本德國的汽車工業,今日也大多是在發展中國家製造,服務業的比例超過了70%。發達國家的均富,恰恰是建立在服務業的大發展之後才實現的。

這是25年來第一次,消費居於經濟增長的主導地位。

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降至10%,為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媒體上總是指責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依賴於政府印鈔票,鋼筋水泥大幹快上,馬路反反覆復的開挖。上面有點風吹草動,下面就開始批判又要來七萬億、八萬億的救市了。然而李博士終究是沉得住氣,一切都沒有發生。

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這個數字的出現,讓我相信,李博士對「市場」還是有信仰的。市場的價值發現規律,終將會把多年來我國計劃部門的亂指揮所造成的結構失衡、要素扭曲現象給糾正過來。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啟動,大量的殭屍國企被掃地出門,對消費市場敏感度更高、靈活性更強的民企將會成為市場運行的主體,這是在所有的變化趨勢中最值得鼓掌的。

這是25年來第一次,流動人口開始減少。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7.7億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0億人,減少1520萬人,城鎮 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56.1%。全國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戶分離人口)2.94億人,比上年末減少 377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47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68萬人。

過去的三十年,沿海城市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量的農民工洗腳上田,然而他們在城市裡工作,卻無法得到一個戶口,於是絕大部分人仍然選擇將家放在農村,每到過年就形成世界罕見的「春運」奇蹟。隨著這兩年城市落戶政策的大大放鬆,這種人戶分離的「流動人口」現象才終於得到抑制。

未來的十年,「農民工」將逐漸成為一個歷史名詞,「春運」還會有,但那個遠方的目的地將不再是故鄉,而只是生活在不同城市裡的家人團聚。


現在還沒有足夠的信息可以解釋6.9%的增長率意味著什麼,因為無法判斷這次經濟下行的主因是經濟周期還是增長潛力的枯竭,盲目的把經濟下行歸於「新常態」,實際上特別的不明智。

這是因為「新常態」這個詞暗示著政府主導本次經濟調整,甚至有人還急不可待的拍馬騮說今年房地產業(建築業)下降是政府的功績。實際上經濟的運行有隨機性,且是多維的,政策雖然影響經濟運行,但是在特別時期經濟波動的主因不是政策,而是自身產業的規律。在中國城市化進程有限,還有大量農民需要脫離農業進城務工的條件下,對於房地產這類周期性十分明顯的行業來說,你能肯定說房地產行業的下行不是周期性而是結構性的?

盲目的解釋經濟現象,甚至把類似於房地產行業下行這類不知對經濟到底是否有好處的現象歸結於政府功績,是政府大包大攬思維的延伸。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哪有這樣的本事。一方面,新聞報道中經常反映地方政府由於稅費的原因,不服從中央調控,典型表現就是土地調控最嚴的一線城市15年房價還是平均上漲10%。這時還把房地產的下行歸於政府調控,如此的邏輯矛盾,就怨不得百姓要求政府調控房價了,然則這麼多年了,都開始用三階導證明調控政策了,你覺得政府能調么?

對經濟現象不盲目的歸功,承認經濟運行有客觀規律,客觀上可以減少政府的輿論壓力。如果把政府塑造成萬能的,那麼經濟下行時輿論的第一反應自然是質疑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經濟運行是隨機且多維的,會有一定的周期性,政府在特定時期對經濟運行的作用有限。韓國1992-1993年增長率都跌破7%,1997-1998年又經歷了亞洲經濟危機,然而1999的其經濟增長率又回到了11%,這7年中韓國經濟的波動,有多少是政策層面造成的?

經濟運行有時候就如同投資股票,假如黑猩猩擲香蕉連續砸到漲停股,然後媒體把它稱為吉祥物並沒什麼,但如果某證券公司把它包裝成股票經濟猩,結果把股民錢虧的一塌糊塗,就怨不得人人喊打了。


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快了!馬克思的巴掌要打到矬子和修養的臉上啦!

我的知乎回答: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當你辛苦一輩子,累得沒有力氣時,卻發現階級上升仍舊無望,依舊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娃養不起老。…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9997502/answer/87557327

1. 小女孩問她爹:家裡為啥這麼冷啊?

他爹說:咱家沒有煤了啊。

小女孩又問:為啥沒有煤?

他爹答道:我失業了啊。

小女孩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又問了一句:那為什麼你失業了?

他爹回答道:因為煤太多了啊……

2.

老闆對員工說:年輕人!你在公司里上升的很快。兩年前,你從辦公員干起,幾個月之內,你就成了會計;然後又當了銷售員,助理經理,經理。你現在是這個公司的第二把手了!你有什麼感想要說嗎?

員工答道:多謝爹~

3.

問題:裝電燈泡需要多少個資本家?

答:一個都不需要

4.

資本主義好比一輛大飛機;飛行員告訴乘客們有一個好消息,有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就是飛機現在運轉良好,

壞消息就是飛機不知道在往哪兒飛。

5.

學生問校長:老師在哪裡?

校長回答:全市都鬧失業。

學生又問:我的教材呢?

校長:州政府開支緊縮了。

學生:我的助學貸款?

校長:聯邦預算也削減了。

憤怒的學生最後問道:那我怎麼接受教育啊???

校長也煩了,說道:這就是你的教育!

6. 一個資本家和他的朋友穿過資本家的工廠。

朋友問道:你剛才跟那人說啥呢?

我叫他幹活快點,資本家答。

你付他多少錢?朋友問。

資本家:一天15塊。

朋友問:那你哪裡來的錢付他?

資本家:我賣貨得來的

朋友問:誰造的貨?

資本家:他(工人)造的。

朋友問:他一天造多少錢的貨?

資本家:50塊錢的。

朋友總結道:那麼,不是你付他錢,而是反過來他付你一天35塊錢讓你叫他快點干?

「嗯…」,資本家馬上說:機器可是我的啊!

那你怎麼搞到機器的?朋友問。

資本家答:我賣貨的錢買的。

朋友繼續問:那是誰生產的貨物?

這一回資本家對著他朋友(以及媒體和學校)叫道:閉嘴!搞不好他就聽到了。

7.

一群工人進了老闆的辦公室,宣稱他們已經接管了廠子。

老闆說:你沒有權這樣做,廠子是我的。

一個工人問道:那你是怎麼擁有這個廠的?

老闆說:我老爹留給我的。

工人繼續問道:他是怎麼得到這個廠的?

老闆說,那是從他的爹那繼承的。

工人繼續:那他爹呢?

老闆說:還是從他爹的爹那裡拿來的。

工人不依不饒:他爹的爹呢?

飽含著家族榮譽感,老闆叫道:他是戰鬥得來的!

工人們都笑了,齊聲說道:是啊,我們這次也一樣。


慌什麼?

我說幾個我供應商的情況

1,A企業在寧夏,出口有粒徑要求的某產品,出現品質不穩的問題,後來工廠投入買了一台高檔粒徑儀,輔以工以參數的調整改變,成功滿足客戶需求,穩定出口,不知不覺中,工藝已經上了一個台階。

2,B企業在山東,某化工產品,全球做的三家,中日美,去年,日本的生產商退出此領域,山東工廠吃掉他的份額

3,日本市場的化工產品詢單越來越少,日本的部長告訴我們,其實是因為日本的客戶沒有足夠的利潤率去維持持續大力度的開發,因為很多產品被中國湧現的廠家拖入價格戰了

4,精細化工領域,任何一個產品,供應鏈上都有中國的影子,任何產品,sourcing先從中國發起,一般中國找不到,不是太高端,就是還在巨頭的研發部門(這個我要改一下,其實還有很多資本密集型的,中國進入太晚,被國際壟斷集團壓的很被動)

5,國內,很多縣城工業區的中等化工廠生產的產品,競爭對手都直接是BASF,杜邦,陶氏,朗勝

這些企業。一般某個產品被中國切入了,大企業基本就退出了

所以,先不用太急。

技術在一點點的積累,產業鏈在一點點的往上爬,利潤即使不變隨著年數的增長,也累積成了資本,又投入到了新的資產投資中。

日本,韓國,台灣當年都是這麼起來的。

發達國家粉碎機的名號不是隨便起的。

中國這麼大體量的增長,擠的發達國家的企業活不下去了,反過來從中國購買的自然減少了,所以,中國會發展成什麼樣,歸根到底,還是看中國本身。

外國人說的沒錯,西方為什麼陷入了這樣的危機中,就是被中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順著產業鏈爬升給擠的,利潤率沒法保證高福利了。

從上海出城,江浙一帶的廠房經常能讓人感到時代的脈搏。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輩處於現在這個時代,諸君請用心去感受,先別緊張。

80年前的今天,某黨被攆的跟狗似的,後來跟日本剛,跟美國剛,跟蘇聯剛,跟階級剛,跟學生剛,跟經濟學原理剛,甚至一度還想和生物學原理剛,什麼大場面沒見過?

第一代共產黨人,這麼拼,就是為了光腳的時候先把穿鞋敵人踹怕了,再騰出腳來穿鉚釘靴。就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後代連6.9%都嫌低,調侃「我大清藥丸」

走過了這麼多彎路才找準的方向,會走的很踏實,別太擔心。

其實,我國究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這兩三年就要見分曉了。

判斷的依據就是,房地產是否會出現系統性的崩潰

中國這次6.9,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地產去庫存ing,沒有房地產的大需求,很多上游產業自然陷入了困局,我國這次的房產調整,從2014年初開始,已經走過了整整兩年, 當時房產泡沫與購買力脫節嚴重,有突然崩盤的系統性風險!!什麼叫系統性?就是房產崩了,銀行因為壞賬太多也崩,工程公司款項被拖欠,再向上游就是材料商的材料費被拖欠,全行業發不出工資,影響消費,經濟就完蛋了。。

中國現在就是在擠泡沫,兩年來,隨著年輕人的成長婚房需求增加+群眾又多掙了兩年錢改善房需求增加,新增的購買力,已經一點點把盤子拖住了,再過兩年調整期,在房產價格不劇烈下降的情況下,就把房價穩穩拖住了,那個時候供給側改革,低端產能該退的退了,該重組的重組了,剩下的企業利潤率起來了,又能搞開發了,正循環重新建立,A股又1000多點築底了,大家輕裝上陣再出發。

兩三年之後,經過五年的調整,人們多掙了幾年money,五年時間平均一個人存個十多萬差不多吧,一個家庭就是二三十萬,數以千萬計的人脫貧,又有數以千萬計的人進入中產階級,又有數以千萬計沒受過教育的紅衛兵年過70,人口環境得到凈化,人民素質得以提升,人均生產率得到提高。。。

中等收入陷阱,就!跨!過!去!了!

雖然那之後不會有6.9了,但是6%,5%的增長也依舊是可怕的。

等到哪天我國的工程師能給我們研發新葯,生產大飛機,打造精密儀器,製造高端發動機了,產業鏈爬到頂了,我們就爬到民族應該在的位置了!

放心,只要別太作,肯定看的到!!!

所以說,別慌,要有信心!

。。。。。。。。。。。。。。。。。。。。。。。。

鄙人能多問一句么,看到評論區有好幾位在質疑「五年每個人存十多萬」的問題,我忍了兩個月了,還是想問一下。

是覺得這十多萬五年存不下,還是說覺得五年才存十多萬太少?我有點蒙了~~~

取個平均數,15萬,一年3萬,一個月存2500。覺得這個數少的,我沒什麼好說的;覺得這個數多的,抓緊時間多學點安身立命的技能吧,只有每個人的努力與提高,才是國家富強,民族蒸蒸日上的前提與保障。


終於放棄了對7%這個數字的執念。

7%只是全年目標,但無論能不能突破7%,2015的GDP增長速度都是25年以來最低。如圖所示,我國GDP增長速度自2010年以來持續下滑,2014年這個數字為7.4%。

從完成來看,四個季度當季同比分別為7%,7%,6.9%,6.8%,全年為6.9%。7%不是中國經濟的底線,我們終於不再執著於死守7%這個數字,而中國經濟也將進入6時代。

第二,各家券商研報對2015GDP預測值基本範圍在6.7%~6.9%,所以我認為,6.9%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而且是市場預期的上限,相比之下201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依然在各國中排第二,增長速度相對於全球來講也是很高的,個人覺得這其實是個不錯的成績。

第三,從產業分布看,

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

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

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41567億元,增長8.3%。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經濟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第三產業超過第一、二產業。

具體來說,工業與建築業下滑較大,例如煤炭、鋼材等能源產業,基本產能過剩、庫存過多,供過於求、價格暴跌、利潤下滑不止,工業貢獻從2.29%降低至1.92%,2015年累計增速6.1%為危機以來最低值;建築業貢獻下滑,從0.71%降至0.42%。再例如製造業,這兩年國內人工成本提高,很多工廠都轉移到了東南亞。而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同樣對零售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娛樂業、旅遊業發展迅速,將成為產業支柱。

第四,GDP數字很多時候和老百姓的實際生活並不直接對應,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數字不真實。

結合到我們的生活中,永遠覺得物價上漲的速度遠超過了升職加薪的速度。

第五,就我自己公司所處的傳媒行業來說,雖然屬於第三產業,但受到互聯網、自媒體衝擊力較大,傳統傳媒公司缺乏創新,面臨升級轉型,問題還是比較多,也許2016年會更難。


創歷史新低,本來是個壞消息。

加上符合預期,就成了好消息。

結果大盤暴漲。

你還敢看新聞炒股?


1.24有時間來更新。這次主要更新如下信息:

@彭野提出的具體GDP統計方法

關於增長我們一些認識上的錯誤:誤區一,由於2010-2014年貨幣升值,產業轉移等原因,我國產品競爭力下降導致出口下降。誤區二、第三產業增長【已經】替代第二產業,成為新的增長引擎。這兩個問題,都犯了用長期趨勢解釋短期擾動的錯誤。誤區三、對於經濟下滑,李博士很沉得住氣,並沒有實施救助。

---------------------------------------------------------------------------------------------------------

A國一共有1.3萬人,1萬勞動力,以紡紗為生。

第一年,紗布價格1000元/匹,A國共生產100萬匹,國民生產總值10億元。

工人年薪9萬元,1萬個工人,工資支出9億元。

紡紗工廠稅前盈利 10-9=1 億元。

政府抽稅30%,稅收3000萬元。

第二年,隔壁家的B國覺得A國物美價廉想多買點,沒錢怎麼辦,貸款唄。

B國增加10萬匹紗布進口,可是A國產能不夠,怎麼辦呢?

全年加班加點,生產110萬匹紗布。由於B國需求好,供給不足,紗布價格抬到1100元。這一年,國民生產總值12億元,名義增長21%,實際增長10%

工人加班了,給漲了點工資,年薪10萬元,工資支出10億元。

紡紗廠稅前盈利 12.1-10=2.1 億元。紗廠賺了錢,哎喲不錯哦,我再上點紡紗機產能,這下可以生產120萬匹了。

政府抽稅還是30%,稅收6200萬元。政府手裡有點錢了,一看哎喲不錯哦,修點路搞點基建。

A國國民極度不滿,黑心的政府,亂收稅,全被貪官貪了。紡紗廠壓榨勞動人民血汗,全是賺的血汗錢。我們國家真是low逼,出賣勞動力讓隔壁國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三年,隔壁家的B國猛然發現自個兒貸款有點多了,怎麼辦呢,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唄,少進口點紗布吧。

A國紡紗廠傻眼了,我可是有120萬匹產能啊賣不掉怎麼辦?降降價吧,越賣越賤,價格最後竟然降到了800元每匹,不過好賣歹賣,塞出去117萬匹。國民生產總值9.36億元,名義增長負22.6%,實際增長+6%(117萬匹相對於去年110萬匹還是增長了)。

紡紗廠收入降了好多,根本就給不起原來的工資,又不敢開除工人,怎麼辦,稍微降2000塊工資吧。工人年薪9.8萬元,工資支出9.8億元。

企業盈利 9.36-9.8=-0.44億元

政府收不到所得稅了,找到紡紗廠,我修路還欠著銀行錢呢。紡紗廠說:我也沒辦法啊,沒錢啊。政府沒辦法,只好把修路停了,銀行貸款也還不上了。

統計局GDP6%。人民群眾:孫子蒙誰呢?我都降薪了GDP還增長?我們廠都揭不開鍋了GDP還增長?傻逼政府,傻逼廠子!

舉了個極端例子,是為了跟大家解釋為什麼我們GDP增長還有6%,但實際上經濟還那麼差。

由於為了說明GDP問題,把計算過程簡化了。這裡只假設紡紗一個產業,假設唯一的成本是工人勞務支出,紗的原材料棉線不需要成本,購買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的產出(也應該算作GDP的一部分)被我省去,如果把這些複雜的假設加進去的話,並不影響得出的結論。

【1.24更新】根據 @彭野 私信我的內容,把GDP具體演算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影響結論:

GDP統計是分行業、分部門計算增加值。所以我在前面的例子里假設投入成本為0,這樣總產出=增加值,即GDP,但實際上在現實中,是要扣掉投入品成本的。

以生產手機的公司為例:一年內,總產出就是手機的數量*銷售價格,中間投入就是生產手機消耗的原材料,人工,設備運行費用,水電費等等,假設生產100個手機 *價格1000=100000元(就是總產出),生產投入的等等是50000元,該公司一年的增加值就是100000-50000=50000元,也可以是 該公司 一年內的 工資+稅金凈額+折舊+利潤=增加值,為了說明用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記住 增加值是新創造的價值,是新的價值,總產出裡面包含有轉移的價值,你用100元去銀行存一年,假設你拿回來120元 ,120-100=20 這個20元就相當於增加值,一定是新創造的價值,gdp是用貨幣來表示人們的勞動成果,記住是勞動成果,只是通過貨幣來表示,因為產品太多無法計量,只能用貨幣來表示,人類的勞動成果只能是比原來增加,否則人類怎麼生存,投入100萬,產出來100萬,這樣下去能行嗎,肯定要比投入的100萬要多,多出來的就是增加值,增加值是用在行業核算叫法,還叫地區生產總值(代表一個地區),用在國家 就叫國內生產總值(gdp)。

--------------------------------------

GDP增長是看可比價格啊親們。

為什麼我們實際感受更差?

1、我們終端消費的價格下降並不是很多,但我國經濟結構里,以周期性較強、偏重工業的產業為主要支撐,很多家庭供職於這樣的傳統部門。所以我們感受到物價並沒有太降低,但企業的經濟效益很差,所以覺得企業產出變少了。

從產出增長來看,周期類確實在下滑,如鋼鐵、煤炭;消費品穩中趨降,如食品、服裝等;還有一些行業呈上升趨勢,如醫藥、TMT、文娛等。只是我們冉冉上升的三產不足以彌補窮途末路的二產的下降,所以經濟增速duang的下來了。未來還會掉。

2、通縮,通縮,通縮。GDP增速下降不可怕,通縮才是大殺器啊。(請看上面例子第三年的情況,就是我們現在的情況)

1.24更新對於GDP增長,我們認識存在哪些誤區?先放GDP增長各部門貢獻(分產業和分三駕馬車),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從三駕馬車來看,外需不振是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二個圖所示);分產業來看,第二產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拖累。

好了,開始講誤區。

誤區一、由於2010-2014年貨幣升值,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我國產品競爭力下降。

實際上不是的,升值期間,我們對外出口份額仍在上升。引用招商證券的兩個圖:

我們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份額還是在上升的。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主要經濟體1-9月進口同比增速為-11.5%,而中國1-10 月出口同比增速為-2.5%,所以可見外需下滑是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低端製造業轉移至東南沿海的現象確實在發生,但中國的競爭優勢也未必就那麼快喪失。首先,相對於東南亞其他國家,我國的基建配套完善得多;第二,我國工資水平有所上漲,但並非顯著高於東南亞諸國;第三,相對來說,我國政局、市場穩定性、幣值穩定程度,都比東南亞國家要高。

誤區二、第三產業增長【已經】替代第二產業,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2015年以來,第三產業對GDP拉動由2014年3.7上升到4%,但是很遺憾,並不是你們想像的第三產業升級,而是由金融業貢獻。

看看金融業的增速圖,是不是跟某個圖很像?

對了,跟大盤走勢很像。原理在於,股市火爆時,成交量會放大,帶動券商傭金收入上升,從而提升金融業的產值。

2015年金融業單季增速分別為15.7%,19.2%,16.1%,12.9%,取平均值16%好了,比2009-2014的中樞水平大約高出了7-8個百分點。2015年,金融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為8.5%,因此,金融業拉動GDP增長大約為1.36%,與以往年份相比,大約多拉動0.6%。因此,扣除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對GDP的拉動後,實際上,第三產業對GDP的拉動較2014年是下降,而非上升。

誤區三、對於經濟下滑,李博士很沉得住氣,並沒有實施救助。

太想當然了,不是不救,是救不起來了。2015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偷摸發了不少力,可是沒什麼成效。

1、2015年置換地方政府債務3.2萬億。有人要說了,這是置換啊,置換。但是置換的錢就不是錢嗎?舉個簡單例子,2015年到期3萬億,如果不進行地方債務置換,總共融資6萬億,3萬億用於借新還舊,3萬億用於基建。和發行地方政府債務3.2萬億,另新增3萬億的平台貸款是一個效果。地方債置換,解決了資金來源的一個大問題,而且還是低息模式。

2、專項金融債。這個更狠,以前地方基建需要資本金投入,這個模式下,連資本金都不用投了。「4日,某省發改委的專項建設債券工作實施方案披露,國開行、農發行向郵儲銀行定向發行專項建設債券,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的90%給予貼息,國開行、農發行利用專項建設債券籌集資金、建立專項建設基金,主要採用股權方式投入,用於項目資本金投入、股權投資和參與地方投融資公司基金。」

新聞參見:首批3000億專項金融債將面市,8月份的新聞說是規模在萬億,沒有統計最後發了多少,回頭補充了再發上來。

你地方政府不是不願意幹活嗎?來來來給你貸款!沒有本金?來來來本金也找農姨和開姨借給你!

3、房地產政策。大家這麼關心,我就不用多說了吧。房地產政策的鬆綁,尤其是330認房不認貸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2015年一線城市房價的保障。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撒了這麼多銀子,經濟沒起來?這是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實體經濟回報率那麼差(前文講到的,通縮,回報率為負),誰去投實體?所以,央媽一放點水,就被資本市場吸走了,進入了脫實向虛的惡性循環。股災前吸金的是股市,股災後是債市,樓市也在源源不斷吸金。

本來拿了一副爛牌,去年也沒打好。好吧,還剩王炸帶了一堆小散牌,不知道最後會怎麼打。

你們說的消費轉型,你們說產業轉移,道理我都懂,但是,不要試圖用長期趨勢解釋短期波動問題。長期的東西,看趨勢,不要想當然。


還有0.1怕你驕傲……


微妙的數字


說到統計數據這個問題,我想起個事。學院去年負責上報在校生數據信息的傻逼報上去的一些數據是錯的,我們提交的數據被他匯總的時候出了錯。

今年我們把正確的數據報上去,教育局說和去年的對不上,我們說明原因後,對方要求我們「還按去年錯誤的數據報,反正沒人查。」


老頭子是統計局的,年前就跟我倒苦水說,統計工作一年比一年難做啊!又下達了各種各樣的數據指標,又對數據的真實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核查標準,一不小心就成了統計嚴重失信。

上級要數據又要「真實」的姿勢,頗有些曹操向糧官借頭的味道。

這個公布出來的6.9,既符合了廣大群眾對15年經濟下行的實際感受,也照顧了政府領導對經濟7左右的最高指示,可謂皆大歡喜。

總的來說,今年比往年更接近真實情況。如果你覺得今年是穿了內增高,那往年無疑是踩了高蹺。


統計也要按照基本法,黨不讓你破7你敢?


25年來啊!25年以來我們見證了怎樣的狂飆,怎樣的劇變。

怪不得80後生來彷徨,實在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


高中的時候成績班級倒數,於是班主任面談,諄諄教導,啊,小夥子我看你天資聰穎,骨骼驚奇,是萬中無一的考試奇才啊,維護世界和平和我班榮譽就靠你了!來,我這裡有一套祖傳秘籍五年計劃三年模擬,平時不傳男不穿女,今日特地傳授於你!好好學,日後必成大器!

從此我決心鑽研,每次月考都爭取做到成績進步10%,最差也是8%,慢慢的我成為了全校第二,但是第一那貨太強了啊!除了五三她還有民主38套好多外掛啊,門門工科都甩我幾十分啊!同學們都說我要是能超過他,我得讀到高三十幾啊!最近幾次月考我的進步空間越來越小了,老師們都說我可能每次進步要少於8%了,我從來沒有這樣啊怎麼辦!我好方啊,我要怎麼樣才能超過第一那貨!於是又去找班主任面談機密事宜!結果班主任不在辦公室,但是我在班級門口偶然聽到同學們議論我,他們都說我的成績是假的,是班主任每次故意給我拉分才讓我進步這麼多!還說班主任的給分是雙重標準,和人家都不一樣,我的分數裡面有水分!而且老師給我分的時候都不考慮我平時考試寫字過猛寫壞了好多筆啊弄壞了好多修正帶還有課桌板凳都要壞了!但是第一那貨就不一樣了,她不是我們班的啊,他們老師的給分可公平了,都是一視同仁!而且人家寫字可文靜了,墨水用的都比我少呢!


可持續的健康的6%優於不可持續的為增長而增長的7%。

2015年GDP增速破7一方面確實是宏觀經濟疲弱的反映,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決策層在要面子還是要里子上的態度。


事實上中國增長率一直都有很大的水分。從來不曾超過百分之七過,數據水分太大


26年來就不低了。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3.84%:

增速下滑,主要是煤炭鋼鐵房地產等第二產業,以及貿易下滑所致。還有6.9%的增速,這個增速在全球算很高,說明有高增長行業貢獻。之前的回答,補充了一些內容,看過的不妨多看幾遍:

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特點是:行業發生分化,有的哀鴻遍野,有的悶聲發財。一邊鋼鐵、煤炭行業、低端製造業哀鴻遍野,一邊電影娛樂、出國旅遊、移動互聯網高速增長。煤炭、鋼鐵等行業,可能這輩子在中國都無法好轉,山西、東北要幾十年才能緩過氣。

中國人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從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費。隨之而來的,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低端製造業很多倒閉,因為社會不需要了。以前你收入低,用500元的山寨機,現在都用蘋果,至少也是小米。

供給側改革,改的就是那些已經不需要的、即將不需要的行業和企業。該縮減生產的縮減生產,該破產的破產,該倒閉的倒閉。對於未來十分需要的行業和企業,叫做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生活水平提高,未來第三產業將有大發展,特別是: 娛樂旅遊業、餐飲酒店、快遞業、二手房服務、證券保險、移動互聯網。社會進入服務業階段,這沒什麼稀奇,美國日本韓國都經歷了這一過程。

2015年中國衰落明顯的行業,2016或2016~2020年都將如此

1)能源行業,尤其是煤炭,原因庫存多,相關產業冶金、焦化、電力需求乏力;

2)鋼鐵、水泥、航運業,原因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需求乏力;

3)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原因前兩年大力賣地,房子庫存多買的人少;

4)沿海低端製造業,原因需求變化,人工成本提高,紡織和手機裝配等轉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

5)銀行信託業,原因資金流向股市互聯網金融,原有第二產業大型企業及中小破產企業壞賬;

6)百貨零售業,原因成本上升,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與電商相比無競爭優勢;

7)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原因注意力向電子媒體轉移。

以上是衰落明顯的行業,也有一些新興的高增長行業。未來第三產業將有大發展,2015年已經表現出這種趨勢:

1)網路零售業

中國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萬億元

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0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網路零售額3.87萬億,同比增長33.3%.

網路零售還沒增長到頭,貝恩公司預測2020年將達10萬億元,是現在的2.5倍。

2)快遞業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破200億件 快遞業離成熟有多遠?(圖)_網易新聞中心

2015年中國快遞業業務量超過200億件,同比增長近50%;收入超過2700億元,同比增長35%.

這是與網路零售伴生的高速增長。

3)餐飲業

中國餐飲業2015年收入料超3萬億元 再現兩位數增長

2015年中國餐飲業收入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約5萬億元。

4)金融業

2015年全國保險業凈利潤增長接近73%-新聞

2015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超過2.4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凈利增長近73%.2015年,125家證券公司營業收入5751億元,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銀行業業績承壓,但是保險、證券一路上天。今後一些年都將如此。

5)二手房交易

2015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達6年巔峰 同比上漲超過90% ——鳳凰房產北京

2015北京二手房成交接近20萬套,同比增長超過90%;青島二手房成交金額超過33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1%;廈門二手住宅成交同比增長135.6%;上海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長超過85%.

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大型城市,土地越賣越少,新房尤其是市中心的新房供應逐步減少,進入二手房時代。

6)娛樂業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超過440億元,同比增長近50%.預計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超過美國,你看新聞各種IP開發、IP版權紛爭已經感受到了。

7)旅遊業特別是在線旅遊

2015年我國旅遊總收入破4萬億元 同比增長12%_經濟頻道

2015年中國旅遊業收入超過4萬億元,增長12%;其中在線旅遊交易規模超過3500億元。

攜程去哪兒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8)軟體業

2015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超過3.4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6%.

9)移動互聯網通信

2015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增長超過150%.圍繞移動互聯網的服務也在高速增長,新聞、搜索、電商、社交、廣告等等。

中國人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從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費。隨之而來的,第三產業佔比超過第二產業。以餐飲、娛樂、旅遊、金融、互聯網信息為代表的服務業,是今後希望所在。

大環境下的個人策略:盡量逃離鋼鐵煤炭等行業,向高增長行業靠攏

人就像時代汪洋中的一葉小舟,單個的人不能違抗趨勢,只能順應這種趨勢。

-------------------------------------

* 未來知識圖譜丨futureknowledge,這是一群醉心科技財經、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組成的社群。在這裡,拒絕空話套話。每周2~3篇更新,解讀未來科技,判斷前沿趨勢,思考智能產品。

* 關注後回復「投資未來」查看《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這是因為二十五年來,總理第一次說了可以低於七。如果總理說五左右,今年GDP就沒準4.9了。


要是實實在在漲幅有6.9%的話,我覺得是好消息


2014年的GDP增速就是24年來最低了:

中國2014年GDP增速為7.4% 創24年來新低

2015年無非是繼續放緩,身邊很多人說形勢不好,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盧鋒(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說:

通過各種公式計算的中國潛在經濟增速都在下降,中國政府過去用過的貨幣寬鬆、積極財政政策拉動投資的作用卻越來越小,每單位投資帶來的GDP產出已經越來越小,企業與公共部門的槓桿率已經相當高,僅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兩者配合,也已很難奏效,惟有推進深層次改革並能忍耐一定程度經濟放緩的代價,最後才能歷經風雨始見彩虹。

不過,也有幾點不悲觀的理由。

(1) 全球經濟都不好

請參考維基百科的人均GDP條目: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 per capita

除了中美,多數國家都低於2014年。

(2) 經濟周期

這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由下圖可見,中國經濟增長率存在著某種周期性。

1998年國家曾為了「保八」不遺餘力;1999年開始實施「十一黃金周」,就有刺激消費的意圖。

就這個問題,樊綱2015年8月的一個發言,說得還挺通俗易懂,大家可以看看。

中國經濟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可惜我連RBC理論都說不清楚,我何時才能不這麼學渣……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在重建製造業而中國卻反其道而行全力鼓吹互聯網呢?
「資本回報率太高,勞動回報率太低」的說法是正確的嗎?為何出現這樣的現象?
怎樣評價盧麒元以及他的經濟學觀點?
石家莊北國為什麼可以稱霸石家莊?
所謂中國古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歷史學界是否被承認?

TAG: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