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字當下的誤讀誤用,有必要糾正嗎?
形容一個人軟弱時,慫是別字,?是本字。
慫只讀作sǒng,?只讀作sóng。慫的用法只有「慫恿」一詞,鼓動別人做事;?的本義是精液,引申義為一個人窩囊怕事、怯懦無能。另可參見從漢字的角度看,為什麼「追隨內心」就是「慫」? - 心理學然而當下很多人都用「慫」代替了「?」。 避諱粗俗字眼無可厚非,但本應讀作三聲的「慫」在這裡都被讀成了二聲。
也就是說硬生生地扳了一個字的讀音。想必是因為慫字冷僻少見所以不知本音,而上半部分的「從」又是二聲,於是秀才認字讀半邊。類似的詞還有「狗籃子」,讀作「狗lǎn子」,本字是「狗卵子」(應該不用解釋……)如何評價這種「為了避諱粗鄙用字,用同音不同調的字替代,保留原有聲調」的既有現象?應該加以鼓勵?還是必須嚴格糾正?或是聽之任之?
先回答問題:有必要。
再說看法:有必要,但是沒太大可能。
個人認為,大多數人使用「慫(慫)」而不使用「?屍從(?)①」的原因只是因為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字。
這是根本原因,以下是擴展閱讀(純私貨)。①下文為方便顯示,一率用「?」。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有不少人認識這個字去仍然不用這個字。原因我不敢妄斷,只能根據自己的認識猜測一下。
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字在輸入的時候並不方便。我們通常會在拼音輸入法中輸入song再翻上數頁,翻來找去也見不到這個字;在五筆輸入法中輸入ntwh,也同樣找不到這個字。因為在大多數的輸入法中,根本就沒有收這個字,如果實在要輸入這個字,就自己將這個字加到輸入法中。能順利地輸入這個字的輸入法並不太多(在此做個硬廣告——功能強大的rime輸入法)。 另一方面,就算我們能夠順利地輸入這個字,那也不能保證別人能夠認識。若用「?」字,通常對方並不能將他和sóng聯想在一起②;而「?屍從」字雖然能讓人能容易聯想到sóng,但是這個字連在手機上顯示出來都是問題,就更不要說輸入這個字了。認識的人少,那就註定了這個字並不能在太大的範圍內傳播,很可能還要再和人解釋一番、壞了氣氛不說,還容易遭人白眼。那麼,還不如用「慫」算了。②可能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平時接觸的大多都是簡化字,對簡化字更敏感一些。我也不認為這是為了避諱粗俗的字眼,畢竟「屌」「屄」「?」諸字大多的人也沒有避諱,甚至還有人以此為樂。
糾正的必要性,則在於——知錯當改。
只不過,我們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這一錯誤。就如「的」「地」「得」全混成「的」字的錯誤,這樣的情況已讓我不忍多看,比「?」字的情況嚴重到不知哪裡去了。但是大多數人都分不清這三字,完全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又談何改正。只能由他們了。
像這樣的情況太過常見,許多的字一世一代地流傳下來,我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所習慣的寫法是錯的。比如老趼(老繭)、指麾(指揮)、帥軍(率軍)、河魨(河豚)、掱手(扒手)、蟊賊(毛賊)、烏鰂(烏賊)、蜘蟟(知了)。這是我在大概一年之前寫的答案,沒有花多少時間,寫得很糟糕,本來一直也沒有管他,但是後來看到大家一直還在「贊同」這篇答案,感覺這答案並不值得這麼多贊同。所以我一直想找個時間重新寫一下這個答案,寫得更簡單一點。(2016年11月6日)
以下是原答案。
先回答問題:有必要。
再說看法:有必要,但是沒太大可能。個人認爲,大多數人使用「慫(慫)」而不使用「?(?屍從)」的原因在於根本不知道有「?」一字;而就算知道這個字,因前面所提到的原因,絕大多數的輸入法也是原始情況下不支持輸入的,比如我現在使用的谷歌輸入法,每當我要打這個字的時候,我只能選擇複製粘貼或者切換到百度輸入法輸入(百度輸入法原始也並不支持,我是在設置當中添加了個性短語才使得其能夠直接輸入的,可見一斑);更進一步,就算知道而且能夠正常輸入,但是別人也不一定認識(若是其簡體「?屍從」字可能結合字形和語境也能夠猜出來,只是遺憾的是,若設備沒有安裝超大字符集是不能正常顯示的,而繁體「?」字在很多設備上是可以正常顯示的,只是在以簡體字爲主的文字環境中,不易被辨識。)降低了溝通的效率,所以還不如用「慫」更方便。
所以我認爲這不是爲了避諱粗俗字眼,如「屌」字盛行就足以說明。兩字粗俗程度難分伯仲。但是我隱約也記得,在「屌絲」一詞出現之前,「屌」字在網路上竝不是太普及,當時主要用於表示某人很厲害或氣焰囂張,很多情況下被錯寫爲「叼」、「刁」、「吊」等字,原因也是如前文所說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字。而「屌絲」一詞日漸爲人所知後也常常被寫作「吊絲」(這種情況現在也存在,我想大多數情況是爲了避諱。而在當初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我猜測有這麼幾點:仍然有許多人不認識此字;當時智能手機尙未普及,許多手機並不能正常顯示此字;輸入法輸入此字仍不方便或乾脆無法輸入。)不過我也很奇怪,爲何這個字在傳播的過程中未像其他一些字詞一樣積非成是,而是被糾正了,耐人尋味。
而「?」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不知爲何被人選了一個除了聲旁相同就沒有任何關係的「慫」字替代了,或許多少有前文我所講到的因素吧。並且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地被人錯用而缺乏糾正,積非成是,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這種例子不少,比如「老趼」和「老繭(老繭)」、「指麾」和「指揮」(「麾師」和「揮師」同理)、「帥軍」和「率軍」。那爲何有必要糾正呢?因爲有錯就要認、有錯就要改——當然改不改得了就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了——這些年來因為信息傳播效率空前地髙,所以很多錯誤也被放大,很多以前不算太大問題的問題,如今也成爲了大問題,我記得前段時間知乎有問題討論過是否應該區分「的」「地」「得」,而絕大部分的知友是支持區分的——當然大多數人能否區分就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了——因爲錯了就是錯了,不能因爲大多數人區分不了「的」「地」「得」就理所當然地認爲可以不必要區分了,當然也就不能因爲大多數人以「慫」爲「?」就理所當然地認爲可以以「慫」代「?」。
當然,積非成是,歷來以錯爲對的例子竝不少見。
首先,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糾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錯了。這個問題不是不能解決,我們可以想一想,有哪些字使用頻率髙而錯用也多?我想絕對少不了「肏」「屌」「?」「屄」這一類老師不會教你的字。所以解決之法,就是讓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順便多教一下這幾個字,問題便解決了,畢竟這幾個字並不像「的」「地」「得」一樣不易區分。但是,顯而易見,沒可能,所以就只能由他們錯了。所以在一個將「逼」改正作「屄」都會被知乎管理員懲處的環境中,「屌」字被糾正就實在讓我感到疑惑了。其次,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錯多了、錯成習慣了,很多人就懶得改了;錯的更多了,絕大部份人也就認同了,也便成爲對的了;再然後就是被收入字典詞典、被官方(權威)所承認了。且就算是自己能夠認識到錯誤並且願意改正,在錯誤被普遍接受的環境下,也不一定會被別人認同。比如爲人常用的「我肏」、「裝屄」等粗口,許多人竝不認識那兩個字,可能還要非一番功夫給人解釋,實在麻煩,還不如用「我操」、「裝逼」來得方便。說不定還會被人認爲掉書袋。所以,雖有必要,但糾正的可能性不大。
針對有人提到的「訓讀」這個概念,我認爲是不成立的,「訓讀」的意思是:只借用某字或某詞的形和義,而採用本地固有的讀音。例如「靚」字本讀作jìng,而粵語人士將其借來作leng3這個音所對應的字(這個例子可能不太合適)。是形義相同而音不同。而若是音相同而形義不同就是別字了,屬錯用。
最後,我們再來辨析一下「慫」「?」二字。● 慫(慫)sǒng ㄙㄨㄥˇ1. 〔~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2. 驚,驚懼。● ?sónɡ ㄙㄨㄥˊ1. 精液的俗稱。2. 譏笑人軟弱無能。(引自「漢典」網。)通常情況下,「慫」字以詞組「慫恿(慫恿)」使用;「?」字單用(當然非要說「?屄」我也沒辦法)。
最近看的電視劇,?屍從都用了正字。截圖只找到《餘罪》的,歡迎補充。
甚至有一部電視劇,情節是一個男的勸另一個男的勇敢一些。台詞大概是「你就這麼?屍從吧!?屍從就是遵從你的心。」
很顯然台詞本來寫的是慫,後來被硬改成了?屍從。
忘了是什麼電視劇了。 但我最近只看了《漂亮的李慧珍》,可能是該劇。
我不知道這個「硬改」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但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在誤用。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字符集限制。
「?」是CJK擴展A區的字,很多使用GBK編碼的地方都不支持;而且它是「繁體字」,有強迫症的同學表示接受不了。「?」的類推簡化字在更加難被系統支持的擴展C區,unicode編碼為U+2AA0A,需要看這個字的同學請戳這裡 →戳這裡←其實從語言文字角度上來說,與「?」處境十分相似的字還有「屌」、「肏」。普通話中讀sóng、diǎo、cào的就只有三個字了,其他字都為了避諱改了聲調(如本讀去聲的「操」)或者聲母(如本讀端母的「鳥」)。
慶幸的是「屌」、「肏」都在GBK以內收錄了,所以這兩個字雖然也經常被「鳥」、「操」替代,但是其本字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甚至還誕生了網路熱詞「屌絲」。我認為沒有必要嚴格矯正,但在涉及到像引用的那種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本字。比如說網上罵人可以說操、草、日,但這只是一種約定俗成,在必要的時候是一定要堅持本字的,避諱字不應該引入辭典,或者至少另加標記。
這個意思這個音在我們這是這個字,供參考。
倯 sóng
第一,很多人讀字都是口語化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字。(或者自己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為了大家交流方便就用常見的字)
第二,約定俗成隨大流,用的人多了就傳播開來,久而久之都默認是這個字了。普羅大眾可以用來進行日常交流(口語或者網路),但是文字相關的工作者不可為之。「來,我乾了,妳隨意!妳把我看成幾成人就喝幾成吧!」
妳想當一個頭髮上沒有臭味的人嗎?那就好好洗頭吧!
妳想去矽谷當程序員嗎?那就好好學習編程和英文吧!
妳想當一個寫正字的人嗎?想的話,就寫?,不響的化,就寫慫吧!本字可能是「庸」,余封切。同聲旁的「鱅」,常庸切,湘贛一帶的熊魚就是鱅魚,sóng、熊可能都是庸。
慫還算好的,多出來的意思只是膽小怕事而已。
你們看看操。。。如果問是否「有必要」的話,回答就是沒必要。
才看見問題還有後半段=.= 題主的問題里有兩個概念:1、訓讀。2、避諱。兩個概念不一樣。訓讀是說廣大的老百姓並不認識某個本字,便用了同音或音近的另一個字代替,比如說「藨」(可以食用的野草莓)寫作「泡」;「雪裡蕻」寫作「雪裡紅」等等。避諱是有意為之,比如現在通俗寫的「屌」,本字應為「鳥」diao,指男性性器官;後「飛鳥」的「鳥」因為避諱改變了讀音,讀為niao,也約定俗成地流傳了下來,算作語言文化的一部分。
從題主的問題來說,「慫」是訓讀字,「?」是本字,我認為這個是訓讀的問題,而不是避諱造成。避諱是需要改造語音的某個部分讓這個音說起來用起來沒那麼羞恥。題中這種情況沒啥可避諱的,巴不得能用本字罵人罵得更兇狠。誤用訓讀的現象非常常見,訓讀字並不是錯字,不是因為字本身有構造錯誤,只是張冠李戴,是個應用的問題。能用本字固然好,然而大家不認識也沒辦法。況且流通已久,有逐漸代替了本字的趨勢。在約定俗成的情況下滿足使用需求就好了。題主以為認識了本字就應該跳出來把用錯字的大家批判一番也是有點naive啊。
本質上來說這屬於語文教育。你想高考考了那麼多年,有多少人連基礎的字音都還讀錯、多少常見字還寫錯、多少基礎語法還用錯?能夠認識「慫」字、並能把它寫對就已經不錯了。還是先提高了國民基礎語文水平再來說這些用字規範吧。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審定委員會也管不了使用訓讀字的事,你想怎麼管呢?你先把簡體的song2打出來,再說別的吧
我認為沒必要,甚至可以就用「慫」字。你看,首先,大家想要打這麼一個字。大家知道它念song2,有一個「從」。可是,在輸入法里這個字似乎不太好找。那怎麼辦呢?另找一個同音字吧。可是,哪裡還有念song2的字呢?這時候大家看到了一個「慫」字,雖然念song3,但是因為只會在詞語「慫恿」里出現,導致總是讀作song2。好了,念song2,有個「從」偏旁,就是它了。
對啊,那要不然還能咋辦?我來說說為什的會被誤讀
想兩個三聲的字組成的詞語比如「 螞蟻 」「 打掃 」「 整理 」「 打擾 」 第一個字會退化成二聲音同「 麻蟻 」「 達掃 」「 慫恿 」 的第一個字也退化了
而「慫」不在其他片語中出現我們都以為「慫」是二聲對比「打」有「打擊」「打嗝」「打架」
三聲的字和其他嗯聲調組合不會退化通過讀與其他聲調組合的詞語,我們在交流中可以獲得正確的聲調那麼我們最後驚奇地發現這個「慫」字原來是三聲也就不奇怪了肏,操,艹。避諱粗俗字是漢字演化的正常規律。
自古已有通假字。
類似「閾值、閥值」;「氙氣、疝氣」是標準的錯別字,有必要糾正。
但「慫」反而比「?」更望文生義了:內心服從,我認為這是文字的進步。
而「狗籃lǎn子」,是東北的粗口,普通話「卵luǎn」並沒有lǎn的讀音,看到「狗卵子」,想到的只會是母狗的卵細胞,而不是公狗的睾丸。為了不產生歧義,並表達出惡狠狠的語氣,故寫成「狗籃子」。
其實「然並卵」的「卵」,也是雄性睾丸的意思,但然並卵並非起源於東北,所以是「然並卵」。慫(3聲)恿(3聲)這個詞在使用過程中就是變換為2聲用的,一般說一個人慫(2聲),讀成這樣也無可厚非。不信,題主您試試展覽館,博物館,螞蟻這幾個詞。讀出來就是二聲的。
謝邀,
我我認為得分場合,在嚴肅的學術場合,得嚴肅對待;在日常生活中,則無傷大雅。
舉個例子,《紅樓夢》最精髓的兩個字「 」(我的觀點,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認同),在現代漢語中幾乎見不到,而以「雞巴」二字代替,在日常交流中,以「JB」,即Ji Ba二字大寫的漢語拼音縮寫表示表示其含義,不管是「雞巴」還是「JB」,在漢語的約定俗成表達中,絕大多數公眾都能夠理解其涵義。
家裡有一本中華書局的《康熙字典》,記得我第一次檢索到「 」,知道「 」指的是男性陰莖,於是我在當天午飯時,對我父親說:「爸爸爸爸,我今天學到了兩個字,叫做 ,我知道你有 !」我母親對我父親說:「下次你把那個啥收好!」然後又對我說:「吃飯啊,囡囡,你爸爸做的清燉獅子頭都快涼了,吃完快去寫作業啊!」
現在想起來都很好奇,很好奇我母親說的「那個啥」究竟是個啥。
提交回答後,發現知乎網頁版居然不能正常顯示
「 」中缺失的兩個漢字,代表
太尷尬了。
前面元旦,我在學校複習現代漢語準備第二天的考試,才知道名字里的『帆』這個字本字讀2聲。我讀了20年1聲啊!書上給的解釋是這樣的:『由於誤讀,後來大家就都念作1聲。』我想我也沒必要逢自我介紹的時候就把這個淵源給大家講一遍吧。語言其實本質上還是交流的工具,讀音語義都是隨時間慢慢發展變化的。現在所謂的正確讀音說不定都是變了多少次的。糾正我覺得沒必要,大家用著方便沒有歧義最重要。至於傳承或者學術研究還是留給字典和我們這些中文系的好了。
題主為我們普及了這個知識,非常感謝。但是考慮對策就大可不必了,是加以鼓勵?還是嚴格糾正?你不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這兩種情況都不可能,怎麼鼓勵?怎麼糾正?這就好比杞人憂天,你是著相了。語言本就不是死物,自古以來引申義和多義是怎麼來的,當一個用法被廣泛使用了,成為主流用法了,無所謂它原本應該是怎麼用,它現在就是正確的用法,就好比long time no see,這是典型的語法錯誤,然而它現在英語中被正式應用。語言這個東西,讓它自己去發展就好,你不需要去刻意約束,也不可能去約束。
0 0,難道不是因為兩個第三聲的字組合成的詞語,讀起來很拗口,第一個就改成第二聲嗎。
個人覺得這和「慫」字只有「慫恿」這麼一個用法有不小的關係當連續兩個字都是三聲的時候,前一個字在讀的時候會變成二聲,但「慫」只能和「恿」搭配,也就是說它在使用的時候根本沒有發出三聲的機會,久而久之,誰還會記得這個字原本是三聲呢?更何況在人們常用的字里,song2這個音也沒有其他字了,所以自然而然就把「慫」當做二聲字來用了
推薦閱讀:
※韓國人平時不用漢字,起名字時是如何選漢字的呢?
※有哪些漢字,它的中古、普通話、各種方言、日韓越等發音不考慮聲調都一樣?
※漢語是否曾是黏著語?
※為什麼中國護照上的姓名拼音轉寫不標註聲調?
※為什麼漢語中「二」會有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