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炮射出的炮彈不在炮管里爆炸?

什麼炮彈不在火炮發射過程中爆炸,炸藥不是很怕高溫高壓嗎?


題主要問的應該是,為什麼火炮射出的炮彈在發射瞬間不會被發射葯一起引爆,但是命中目標時又能爆炸。樓主需要的是關於炮彈引信的相關知識。

這是一個極簡單的彈頭引信示意圖。說它是極簡單的,是因為它只描述了彈頭落地時,引信里的擊針撞擊雷管,引爆炮彈的過程。當然這是引信的基本功能,但是它太簡單了,連引信的保險機構、發射時怎麼解除保險、如何做到瞬發、慣性、延期都沒有體現出來。

所以這裡試舉幾例典型的引信,解釋一下引信是如何在平時不爆炸、在發射時也不爆炸、但是落地就爆炸的,這裡需要讀者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先說說彈頭觸發引信:

這是蘇聯KTM-1式彈頭引信的剖面圖,這種引信在二戰中廣泛配用在45毫米、76毫米加農炮榴彈上。我國在50年代也仿製過這種引信,叫做卡-1式引信或者榴-3式引信。

這種引信是鋼製的,頭部有一個保險帽(1),保險帽下面有一層薄膜(22),薄膜下是擊針體(21)。為了保證落地觸發的敏感性,擊針體由木或者塑料做的擊針座(紅色)和比較細的擊針組成。擊針外面,纏繞著擊針簧(20)。在平時因為擊針簧頂著,擊針是戳不到火帽(18)的。

火帽(18)裝在一個沉重的慣性體(8)上,這個慣性體外面被慣性筒(7)和保險爪(17)擋著,不能向上運動,和擊針隔開了一段距離。所以,這個引信在發射前,擊針戳不到火帽,是安全的。

保險爪(17)的形狀如下:

它有四個向外伸出的抓鉤。記住這個形狀,之後的動作,和這四個抓鉤有關。

當炮彈發射時,慣性筒(7)克服彈簧(6)後坐,被保險爪向外伸出的抓鉤掛住。炮彈出膛後,慣性筒、保險爪和火帽所在的慣性體連成一個整體被彈簧(6)抬起。此時,引信的保險就解除了。

這種KTM-1引信有兩種起爆方式——瞬發和慣性。瞬發是一觸及目標就爆炸,大部分彈片會飛散出來,用於殺傷步兵;慣性是有一個很短暫的延期,讓炮彈侵入目標內爆炸,用於爆破破壞。

如果需要瞬發,在發射前需要把頭部的保險帽拿掉,落地後地面直接衝擊擊針體,擊針戳擊火帽,火帽爆燃產生的火焰點燃雷管(10),引爆炮彈。

如果需要慣性,發射前把保險帽留著,落地後地面不會直接衝擊擊針體,而是裝火帽的慣性體在慣性作用下向前沖,撞擊擊針,引燃火帽引爆炮彈。

所以,炮彈引信在平時有保險,發火組件是隔開的,不會爆炸,要通過發射時的衝擊慣性打開保險,引信才會進入待髮狀態,落地時的撞擊才會讓引信爆炸。

上面這張圖展示的就是KTM-1引信擊發瞬間、飛行中、瞬髮狀態和慣性狀態的動作原理。

也有一些炮彈,引信的保險是用彈體旋轉的離心力解除保險的:

比如這個B-37引信,這是蘇37毫米高射炮殺傷榴彈用的引信,國內仿製的型號叫榴-1引信。

它的雷管(左上角的特寫)裝在一個半圓形的底座上,平時是偏過一定角度的,這個半圓形底座左右被兩個銷子固定(圖中只能看到一個銷子端頭的圓型,在半圓形雷管座上)。炮彈出膛後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兩個銷子被甩出去,這個半圓形雷管座失去固定,就自動轉正,雷管就對準了擊針,只要一撞擊目標就引爆了。

-------------------------------------------------9月25日更新-------------------------------------------------------

評論區里有人問,高射炮彈在空中沒有擊中目標會不會掉下來傷人。這個問題是通過延期自毀裝置解決的,這張圖左下角的截面就是延期自毀裝置,發射時有一個撞針在慣性作用下打擊一個火帽點火,把延期葯盤(那一圈)點燃,延期葯盤沿著這一個圈燒,如果炮彈沒有撞擊到目標,飛行一段距離後點燃中間的雷管引爆炮彈自毀。

還有人問,紀錄片電影里轟炸機飛過,旁邊炸開一個個高射炮彈爆炸的煙圈,這是怎麼回事?這個部分我將放到後面的時間引信里介紹。

沒想到這個答案引起那麼多人點贊,謝謝大家!

還有人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有沒有延期爆炸的引信?裝KTM-1引信的炮彈如果受到外力撞擊、跌落,會不會解脫保險?破甲彈頭部的探桿是不是引信?迫擊炮彈能不能在硬物上撞過後當手榴彈扔出去?我覺得這些問題都非常好,所以在介紹時間引信之前,我先試著解答一下這些問題吧。

評論區里 @依然很准 朋友提到,KTM-1引信僅僅用一個徑向的力就解脫保險,太不安全,現在的引信起碼要兩個不同的力解脫,這個評論非常專業。所以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個更完善的彈頭觸發引信——榴-5引信。

榴-5引信的原型是蘇聯B-239。這種引信用在大中口徑加農炮榴彈上。還有一種引信叫榴-4,結構和它基本一樣,就是彈簧機構的抗力較小,用在初速較低的榴彈炮炮彈上。

這種引信的擊針是用一個滑套、一個滑套簧和三顆保險鋼珠固定的。在平時,兩顆鋼珠卡在擊針腰部,外面又被滑套罩住,這兩顆鋼珠無法滾出,擊針被固定住了。而罩住鋼珠的滑套,頂部又被第三顆鋼珠卡住,不能向上抬。只有當發射瞬間,滑套在慣性作用下壓滑套簧後坐,頂部的一顆鋼珠才會滾落,發射瞬間的衝擊過後,在炮彈飛行中,滑套上抬,因為這次沒有頂部鋼珠限位,能充分抬起,就把下面卡住擊針的兩顆鋼珠釋放了。此時,擊針就失去固定,進入了待髮狀態。這個由滑套罩住保險鋼珠、頂部又被一顆鋼珠卡住的擊針保險結構在很多蘇聯彈藥引信中能見到,是一個比較成熟可靠的設計。

而榴-5比之前介紹的KTM-1更完善的一個地方就是,除了擊針有保險,它的雷管也有隔離保險。注意看右下角的AA剖視,有一根粉紅色的法條樣的盤簧,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原來榴-5引信的雷管平時是和底下的傳爆葯錯開隔離的,平時,雷管不對著傳爆管,只有當發射後,一個被鋼珠(又是鋼珠)卡住的彈簧銷抬起,雷管底座才會在盤簧作用下轉過來,此時雷管才和傳爆管對準,才能引爆炮彈。這個設計的好處是,及時在運輸中,雷管收到外力作用(比如砸打、跌落)爆炸了,因為沒有對準傳爆管,最多就是雷管自己炸了,厚實的雷管座和引信殼體能阻止爆炸力引爆傳爆葯。

這個彈簧銷在哪裡呢?

就是圖中這個部分,我放大了一下。圖中紫色的、釘子樣的銷子就是。頂部有個鋼珠。只有發射時的慣性讓這個銷子後坐,頂部的鋼珠才能滾出來,然後銷子被彈簧抬起,雷管底座才能轉過來。

在榴-5上,也能解決另一個評論區里的問題:能不能讓炮彈延遲爆炸。

在KTM-1中,起爆方式只有兩種,要麼瞬發,要麼慣性(也叫短延期),操作區別就是戴不戴引信頭部保險帽。在榴-5中,這個保險帽也被保留了,但還多了一種引信起爆方式——延期。在瞬發和慣性模式下,火帽爆燃的火焰是直接點燃雷管的。在延期模式下,則是通過一小段延期葯(可以理解成一段燃燒時間很短的導火索)再點燃雷管,這個延期時間是0.035-0.09秒。能讓炮彈鑽入目標深處爆炸,用來破壞掩體和建築物。

這個調整瞬發還是延期的開關,就是這兩張圖裡,引信體中央那個黃色的圓形。其實這是一個圓柱形銷子。左圖是瞬發、慣性狀態,銷子中間的通道是打通的,火焰直接傳導下去;右圖是延期狀態,注意看這個銷子轉了90°,通道被封死了,火焰只能通過銷子左側的延期葯管傳遞下去。

所以榴-5有三種起爆模式:

瞬發——發射前這個轉換銷轉到「瞬」,取掉引信頭部保險帽。

慣性——轉換銷轉到「瞬」,保留引信頭部保險帽。

延時——轉換銷轉到「延」,保留引信頭部保險帽。

使用延時功能,除了剛才說的,讓炮彈鑽入目標深處爆炸外,還有個功能就是在小角度彈著的時候,讓炮彈像打水漂一樣跳起來在空中爆炸,增大破片殺傷效果。這叫「跳彈射擊」。

還有個問題就是好幾個人問,迫擊炮彈能不能用力墩一下後當手榴彈扔出去。這個主要來自《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情,具體行不行就要看引信,如果這種迫擊炮彈引信只需要發射時的慣性就能解除保險,那麼就是可以的。比如下面這個二戰時期的美製M52B1迫擊炮彈引信舉例子:

左邊是平時狀態,外面有一個鋼絲運輸保險銷,保險銷栓住了零件A。發射前,拿掉鋼絲運輸保險銷,發射瞬間的慣性讓A後坐,A後坐後零件B在彈簧的作用下從側面彈出去,釋放了C也就是火帽座。火帽座C順著尖頭方向滑動,紅色的火帽就對準了擊針。落地後擊針擊發火帽,引爆底下的雷管E。

那麼就能看出來,即使沒有在迫擊炮管內發射,僅僅是用力墩一下,只要力量足夠大讓A後坐釋放零件B,引信就能進入待髮狀態,投出去後落地就能爆炸。所以這個劇情設計是完全合理的。

下面說說破甲彈的壓電引信 @田日先Mk.II:

破甲彈是靠錐形裝葯爆炸、把葯型罩匯聚成高溫高壓金屬射流來擊穿裝甲的,它對爆炸的時機、炸高非常敏感,普通的機械觸發引信因為沒有那麼靈敏,會有一定的延遲,所以不適合做破甲彈引信,破甲彈一般用的是壓電引信。

破甲彈頭部往往有一個探桿,探桿頭部裝著一塊壓電陶瓷,壓電陶瓷在撞擊時會產生一個脈衝電流,電流順著彈體里的導線(也可以不用導線,用彈體金屬殼作為導電體)傳遞到彈體尾部的引信,引爆一個電雷管再起爆炸藥。

比如這個蘇制125毫米BK-14M破甲彈,用在T-64、T-72、T-80、T-90的125毫米坦克炮上。

頭部探桿里,零件3就是壓電陶瓷,受撞擊後就能產生電流,順著彈體、葯型罩構成的電路迴路引爆彈體尾部的電雷管。

今天要說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否存在各個角度撞擊都能爆炸的引信。普通的炮彈、火箭彈、導彈、航空炸彈要麼是旋轉穩定,要麼是尾翼穩定,所以彈著時的姿態是相對穩定的,都是頭部先撞擊,引爆引信只需要考慮徑向的力。但是手榴彈這樣的彈藥是人力投擲的,彈體在飛行中是任意滾動的,落地的姿態也是不可控的,大部分手榴彈使用的都是延期引信,但也有個別手榴彈使用了碰炸引信,這個時候就要使用萬向碰炸引信了。比如下面這個英國№69手榴彈。

這是英國在二戰中使用的一種殺傷手榴彈,彈體是塑料做的,沒有金屬破片,屬於進攻手榴彈。它就使用了一個萬向碰炸引信:

這個引信外面有一個塑料的保護帽,使用前擰掉,然後投出手榴彈。出手後手榴彈引信上繞著的一條布帶就被甩出去,把保險銷也帶走了,此時引信保險就解脫了。萬向碰炸結構的核心就是那個金屬重球,這個金屬重球是裝在錐形空間里的,四周都是斜面。如果手榴彈直著落地,重球就直接擠壓下面的擊針擊發火帽;如果手榴彈是斜著歪著滾動著落地的,落地時重球向旁邊運動,因為旁邊都是斜面,一樣會把擊針朝下擠擊發火帽。

使用碰炸引信的手榴彈優點是能向屋頂、上坡、移動目標投擲不怕滾下來彈開,因為一碰到就炸了;缺點是碰炸引信的可靠性不是很好,如果遇到瞎火彈,排除起來非常危險,因為任意方向的衝擊晃動都有可能引爆。

今天更新了不少,主要是針對評論區的提問進行的解答,下一回更新我就說時間引信……

--------------------------9月29日更新-----------------------------

今天來說說時間引信

其實最早的前裝滑膛炮榴彈,用的就是最原始的時間引信

球形炮彈上留一個小孔,插上一根信管,信管里是一根導火索,開炮時發射葯燃氣點燃延期信管里的導火索,導火索開始燃燒,等飛了一定距離,導火索點燃炮彈內部的黑火藥,炮彈爆炸。這就是最原始的時間引信。

但是這種時間引信極其原始,無法調節時間,打近的目標時炮彈落地彈起來滾了老遠才爆炸;打遠的目標時炮彈還沒落地就在空中炸掉了。所以這種原始的延期葯管很不好用。

一直到19世紀中後期,能調節延期時間的引信才出現,最初這種引信不是用在高射炮上的,當時還沒有高射炮,是配用於榴霰彈。就是下面這個東西:

榴霰彈彈體里大部分填充了鉛彈丸,底部空間里填充了拋射葯,頭部就安裝了時間引信。

這種時間引信是用延期火藥盤燃燒長度來調節延期時間的,所以也叫葯盤時間引信。延期葯盤可以想像成一盤蚊香,這盤蚊香裝在一個可以旋轉的金屬圓盤上,就是圖中有刻度的這個環。發射前,根據射擊距離查表得知需要留多少延期時間,用一個專門的扳手旋轉這個刻度盤,調整到需要的刻度上,這個動作相當於讓蚊香不是從頭燒起,而是從中間某一段開始燒起,留下的燃燒時間就是延期時間。

發射瞬間,擊針5後坐撞擊火帽點火,火帽的火焰點燃下面的時間葯盤,因為引信被裝定在某個刻度上,這個葯盤是從中間某一段開始燒起的,經過規定的時間最後點燃下面的傳火藥4。在榴霰彈上,傳火藥4被點燃後,火焰通過榴霰彈中部的一根傳火管,如下圖

點燃尾部的拋射葯。榴霰彈和今天的殺傷榴彈、爆破榴彈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它不是靠彈體炸藥爆炸把外殼炸碎,靠彈片殺傷目標的,它是用少量拋射葯把彈體內的鉛彈丸向前拋出,讓鉛彈丸呈一個喇叭形向前拋散,形成一個喇叭形殺傷區。

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步兵戰術還是線列陣,就是所謂排隊槍斃戰術,當密集的步兵橫隊突然遭到榴霰彈的射擊,大量鉛彈丸劈頭蓋臉噴過來,造成的傷亡會有多大可以想像。所以當時各國炮兵都很重視榴霰彈。但是隨著一戰的爆發,陸戰很快陷入到塹壕戰當中,在塹壕、有頂蓋掩體的保護下,榴霰彈對步兵的殺傷效果就小多了:

所以一戰開始後,榴霰彈的作用迅速下降,大中口徑榴彈炮的地位迅速上升,這也是炮兵武器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變化。

然後我們回到最初大家提問的高射炮上。首先要說明一下,中小口徑的高射炮除了現在時髦的可編程彈藥外(其實這就是一種高科技榴霰彈),絕大多數小口徑高射炮榴彈都是用碰炸引信的,靠直接命中飛機爆炸毀傷的,只有75毫米以上的大中口徑高射炮,才用空炸榴彈射擊敵機。空炸榴彈發射後飛到一定的高度爆炸,靠炸開的彈片毀傷敵機,而讓高射炮空炸榴彈在規定的高度爆炸的技術絕不是一些人說的什麼大氣氣壓引信,而是時間引信!

早期的高射炮空炸榴彈用的就是榴霰彈類似的葯盤時間引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藥盤時間引信的高射炮對空榴彈還很多。但是對空射擊和榴霰彈對地射擊不同,對空射擊時炮彈高度快速上升,大氣壓力快速變小,會影響葯盤引信燃燒的均勻性甚至會熄滅;而且葯盤時間引信里的延期火藥害怕受潮,受潮後就可能變質,燃燒速度就發生變化,對平時儲存的要求也比較高。取代它的是更精密、更精確的鐘錶時間引信。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克虜伯公司就開始生產一種鐘錶時間引信,用在高射炮對空榴彈上。這種引信可以理解成一個機械鬧鐘,只不過鬧鐘到點後釋放鬧鈴響鈴,鐘錶時間引信到點後機械結構釋放擊針擊發雷管引爆炮彈。這種引信時間更精確,不受高度大氣壓影響,也不用擔心火藥盤受潮,所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逐步取代了葯盤時間引信成為大中口徑高射炮對空榴彈的主用引信,直到戰爭末期,美國才研發了更先進的無線電近炸引信開始取代鐘錶時間引信。

這是二戰中德國使用的88毫米高炮對空榴彈,它配用的就是一個鐘錶時間引信。

這是這種引信的特寫,充滿了機械美感!這種鐘錶時間引信的裝定時間方式和葯盤引信是一樣的,轉動引信中間的裝定環,就是圖中引信體上灰色的這個圈。

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國裝備過蘇制52-k 85毫米高炮,還生產了仿蘇的59式100毫米高炮,其中85毫米高炮早期用過仿蘇的T-5葯盤時間引信,而後期,則和100毫米高炮榴彈一起,使用仿蘇BM-30鐘錶時間引信,國內把這種引信命名為時-5鐘錶時間引信。

在最後,我想介紹一下高射炮對空榴彈時間引信是如何裝定的。在早期,高射炮對空榴彈裝定時間引信和裝定榴霰彈引信一樣,依靠人工用一個扳手轉動時間裝定環來裝定。這個扳手的樣子是這樣的:

這是二戰時蘇軍52-k 85毫米高炮,注意右側一個士兵,他就在用扳手裝定引信。

使用扳手裝定引信時,高炮陣地上的指揮儀(一台機械計算機,把測距手用光學儀器測出的目標高度、速度、航向等參數輸入進去,就能計算出高射炮射擊的方位角、仰角、裝定表尺以及時間引信需要裝定的延期時間),指揮儀操作手把這些數據大聲喊出來,炮位上的彈藥手就用扳手人工裝定。但是,這種方式又慢又不準確,等指揮儀操作手喊出射擊諸元,彈藥手裝定引信,飛機的位置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後來就出現了自動的引信裝定裝置——引信測合機。

引信測合機裝在高射炮上,用電纜和炮陣地的射擊指揮儀連接,射擊指揮儀測出目標諸元和引信裝定時間後,炮手只要把高射炮彈彈頭插到引信測合機里,電機就會自動旋轉引信裝定環,給炮彈裝定需要的延期時間,這就比人工裝定快速準確多了。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算結束了,以後有機會我再介紹關於彈藥和引信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我是個多年搞裝備老本行的坦克兵,盧溝橋拖拉學院畢業,目前已脫下心愛軍裝,先回答問題:炮彈是有可能在炮膛內爆炸的,但可能性很小,一般出現炮膛較臟或者炮管磨損嚴重的情況下,在膛內一般不會有太大危險,真正危險的是啞彈。順便說說我經歷的啞彈事故吧。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訓練場,我在現場負責裝備、彈藥保障工作,現場全是打的125mm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坦克型號xx,要說這麼多年的裝甲兵,還沒有遇到過炮彈在膛內出問題,大多是榴彈打出去不炸(一般是達到鬆軟土地上未能觸發引信)。

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打炮,指揮樓上傳來領導罵人聲音響徹全場:「你這個鳥炮長,打哪兒去了?要領都忘了?眼珠子被狗吃了?」「一萬來塊的炮彈給你打,還不如拿去賣廢鐵喂狗」「俯卧撐100個」xxx

突然一輛坦克停在了射擊地線前方100米,停了好幾分鐘,還沒響,電台里傳來聲音「報告,炮彈多次擊發不響!」指揮樓上沒有了國罵:「305,回到左側跑道出發位置」

於是,這倆倒霉的坦克帶著遮天蔽日的塵土往回開著,指揮樓上又傳來國罵「你們他媽的找死啊,炮管朝哪兒呢!!」原來這倆坦克因為往回開,炮管直直的正對指揮樓,按照規定,炮管應始終朝向射擊方向,不知是坦克乘員粗心還是嚇傻了,被罵了之後才把。

回到指定地點後,裝備保障人員就該上了,我帶了一倆保障人員,還有這個連隊的技術骨幹,上到坦克上,從來沒幹過坦克兵的參謀長三胖同學也在附近好奇的觀望。炮長是個年輕的連長,我問他咋了,這大兄弟已經嚇傻了,哆哆嗦嗦說不明白,於是我問了問坐在旁邊的車子,一個一等兵,那個小伙明確的告訴我,擊發三次,聽見三次撞擊聲,都沒有響,我又把內容向連長大兄弟重複了一遍,他點了點頭,臉都綠了。

「我靠,原來是炮彈已擊發,膛內啞火!」我說用對講機向指揮樓彙報,正準備讓其他人撤離,其他人就已經四散奔逃,就剩下我一個陪著嚇傻的連長,淡定的義務兵,以及一個暗無天日的駕駛員,另外還有一無所知的參謀長同學好奇的觀望這我們。

(出現這種情況,方法就是先擊發幾次,然後等待炮彈在膛內靜止5分鐘,再取出炮彈。取出的炮彈銷毀或者重新裝填擊發,最危險的就是取出炮彈的過程,因為這種時候炮彈隨時可能引燃,但是沒有在炮膛內引燃,那車內人員必死無疑,各國坦克兵都出現過這樣的事故,後果特別慘烈)

這個時候,因為危險迫近,自己也感到腎上腺素分泌急劇升高,我讓那個新兵開炮栓取炮彈,因為現在的炮彈都是分裝式,就是彈頭一部分,葯筒一部分,而彈頭已經卡進炮膛,所以只能取出後部葯筒。小夥子抱著這個葯筒,我接了過來,檢查了下底火,上面果然有三個撞擊痕迹,有兩種可能,一是撞針撞擊量不夠,一是底火有問題,排除故障首先就要檢查是否撞針問題。

我呼叫來了負責炮專業的修理工,這時候,對講機傳來指示,領導讓小夥子抱著葯筒撤離到10米以外的地方,這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如果在車上引燃,至少我們車上幾個人都要玩完,目前讓他一個人抱著,既不會因為接觸地面而發生碰撞,又不會因為萬一發生問題而造成多人傷亡。但是看著那個小夥子淡定的眼神,我除了言語上安慰他,讓他淡定以外,對他的心理素質也很是敬佩,望著他,有點兒悲壯的感覺。

車內該幹啥還要幹啥,修理工拿專用工具檢查後,發現炮閂、擊針沒問題,那就是底火問題,這下就危險了,如果是撞擊量不夠,調一下就能好,但現在底火有問題,就不知道底火還能不能擊發,特別是往炮膛送彈那一下,誰知道這炮彈會不會響呢?但是炮膛內的彈頭上也有裝葯,和指揮樓溝通後,決定炮彈繼續靜置10分鐘後重新裝彈射擊。

於是,這小伙又抱著炮彈進了坦克,除了三個坦克乘員,所有人員撤離,哐當一聲,葯筒入膛,終於沒有出事,過了一會兒,伴隨震耳欲聾的炮響,這發臭蛋終於順利打出去了。


附:類似事故:

某日,某型老型號步戰車的害死人炮炮彈打出後掉地上,某幹部排彈,爆炸,殉職。
某日,某坦克和我經歷的一模一樣的事故,但是他們命不好,3人殉職
某日,某坦克射擊場,某學員被火炮后座擊中頭部,身亡。
。。。。。

當兵的平時其實也是拿著命在拼,希望大家支撐大兵們。


傳統的爆炸一般都是把火藥被放在密閉的空間內,然後引燃,讓它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比如說這種炸彈

哎呀發錯了,應該是下面這種。

傳統的子彈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當你扣了扳機,槍里的擊針Duang的一下捅進子彈的菊花(底火),本來子彈君脾氣就非常的大——換誰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捅了了菊花都會有更大的脾氣,於是它一肚子的氣就要找個地方發泄出來。

可是子彈的內部是被密封了的,火藥釋放的能量就只好把彈頭給擠出去。

這個時候子彈君來到一個又粗又長的管子里。

槍管有一前一後兩個出口,後邊那個出口一般是被閉鎖機構安全地關閉,防止火藥氣體向後泄出,如果括約肌,噢不對,閉鎖機構失效了,後庭大開,於是那一股惡氣就會從菊花出來造成炸膛。

後邊堵好了,但是前邊那個出口也被堵上了,子彈君那一腔無處釋放的荷爾蒙也會把管子漲爆。

子彈型號裝錯了也要炸膛——你把籃球往高爾夫球洞里塞,當然要脹破了。

還有兩種情況,現在很少發生的。

一是彈殼破了。子彈銹出了疤痕、不合格產品、人為的破壞都有可能發生。

二是火藥裝得太多。早些年間,人們都是自己裝火藥,有時候一糊塗裝了兩次,加上當年槍管沒那麼牢固。子彈君脾氣大了一倍,但是管子沒變大。

當戰士遇見敵人掏槍來準備強擼一發時,Duang,就灰飛煙滅了。

不過現代每發子彈都會經過嚴格的檢查才能出廠的,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若你的槍一切正常,彈君就不用在膛里粉身碎骨來昭顯自己的存在,當它衝出槍膛的那一刻,就是自由身了。

以上主要是講的傳統的子彈和坦克穿甲彈這一類彈頭沒有裝葯,純靠動能殺敵的武器。

下邊說點正經的:

現代炮彈里一般都裝的是安全炸藥,你用火燒,從樓上往下摔都不會出事。

彈頭裡穿了葯的一般是榴彈或者多用途彈,它們是靠引信引爆雷管再引爆炸藥的,引信一般有兩三道保險,保證在炮彈不會亂炸。


有的保險是炮彈出膛後才解開;

有的保險是彈頭碰擊到目標才解開;

有的保險是要炮彈旋轉了多少圈才解開;

有的保險是靠飛行時的慣性來解開;

還有要靠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來校正內部撞針的位置來解開保險;

總之,保險的安全性比你想像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在保險沒有被完全解開時,炮彈就不會爆炸,如果保險出了問題,會形成"啞彈」,便會讓囂張的敵人慾求不滿…這些就不在這裡展開說了。

已加入收藏夾:天下之水的坎坷人生


也不是沒有嘛


現代的炮彈引信不是簡單的接觸就爆炸,它通常還要實現這幾個功能:

  • 運輸保險,在運輸過程中不會擊發。這可以通過一個手工的保險銷實現,發射前人工拔除。
  • 發射保險,在承受發射的過載後解除。
  • 出膛飛行保險,在出膛飛行一段時間之後解除。

這些保險都解除之後,引信才處於可以擊發的狀態。
===================================
@劉冬冬提到了國內現役的迫擊炮引信。這個引信前兩年在某雜誌上提到過,主要結構是這樣的:

  • 沒有運輸保險銷,與發射保險合一。
  • 發射保險是一個配重的銷,插在頭部的氣動渦輪里。發射時隨慣性向後移動,解除對渦輪的鎖定。這個機構作為運輸保險與發射保險(運輸時的震動、跌落不會產生足夠解除的過載)。
  • 炮彈飛行時,氣動渦輪受氣流衝擊旋轉。旋轉一定圈數之後,解除對擊發機構的限制。這作為出膛延時保險,防止剛一出膛就因為接觸到樹叉什麼的,在自己腦袋頂上爆炸。

這個引信還可以在瞬發與延時模式間切換,發射前擰個角度就行,非常易用。總體技術水平比較先進。只是因為是純機械引信,沒有空爆模式。
===================================
另外,炮彈早炸也可能是由於裝葯變質引起的。有些類型的裝葯會自己逐漸壞掉,析出敏感度很高的液體成分。這時候如果使用,發射時的高過載可能直接引爆裝葯。


據《印度斯坦時報》9月12日報道,印度陸軍斥重金剛從美國購買的M777超輕型榴彈炮在日前的試射中發生炸膛事故。目前這門炮已經損毀,無法使用,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此次發生事故的榴彈炮是5月首批運抵印度的兩門炮之一。2016年11月,印度與BAE公司(美國)簽訂軍購合同,斥資7.5億美元購買145門十分先進的美製M777超輕型榴彈炮,用於裝備其新組建的山地打擊軍。

《印度經濟時報》13日報道稱,首批抵印的兩門炮一直在拉賈斯坦邦博克蘭靶場(Pokhran range)進行試射,以編製射表。但是,其中一門炮在9月2日發射時,一發155毫米炮彈啞火併在炮膛中爆炸。儘管事故無人傷亡,但有些尷尬的是,這發炮彈並非美製炮彈,而是印度國產。

印度陸軍一名軍官12日表示,故障發生當天火炮正在進行第五輪試射,但爆炸把炮膛炸碎。印度軍方將與BAE公司成立一個聯合調查組對事件進行評估與調查。 但是,BAE公司的發言人雖然承諾會配合印度方面進行調查,但稱已注意到在使用記錄中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

美國《國際財經時報》13日消息顯示, 這發炮彈是由印度國有委員會(OFB)生產的印度國產155毫米炮彈——這也是四個月來第三次由OFB生產的炮彈造成的事故。

此前兩次事故中,印軍使用的是仿製自瑞典博福斯公司Haubits FH77的「丹努什」榴彈炮。實際上,圍繞這型火炮引發的貪腐事件也是印度陸軍近30年未加換裝,炮兵發展長期落後的重要原因。

上世紀80年代,印度計劃採購的博福斯公司的Haubits FH77榴彈炮,替代其當時已顯老舊的火炮。但是,在採購過程中爆出的受賄醜聞案導致相關採購擱淺,印度轉而走向仿製Haubits FH77的道路。

不過,儘管印度軍方對這一火炮傾注大筆資金,但仿製進程並不順利,直至2016年7月印度陸軍才接收了3門「丹努什」榴彈炮。更糟糕的是,印媒8月爆出來自印度軍方的消息,稱「丹努什」榴彈炮在過去數個月已經3次試射失敗。

莫迪政府上台後,將山地部隊建設置於重中之重,並組建了一支新的規模近10萬人的山地打擊軍(raised in West Bengal』s Panagarh,)。因此,非常適于山地戰的輕型火炮則被視為首要的採購目標。鑒於印度自製火炮的能力有限,以及莫迪政府著力推動旨在振興印度製造業的「印度製造」計劃,印美兩國遂達成採購美製榴彈炮的協議。據悉,這批火炮中的前25門由美國生產,餘下的120門將根據「印度製造」的相關計劃,由BAE公司和印度私營馬辛德拉公司在印度國內進行組裝。

M777榴彈炮全重不到4.3噸,是世界上第一種在設計中大規模採用鈦和鋁合金材料的火炮系統,比普通牽引式榴彈炮輕一半以上。這使M777在直升機的配合下,可在山地中具備超強的機動性。因此,美軍中的快速反應部隊如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均已大量裝備。但是,由於該炮造價很高,即便是美軍也有不少重裝部隊使用原有的M198榴彈炮。


看起來題主的意思是膛內的高溫高壓為什麼不會引燃裝葯

因為有彈殼啊,裝葯不直接接觸發射葯,一般還都有密封環保證氣體密封,發射氣體不會溢到炮彈周圍。不會直接接觸引爆。


而且軍用惰性炸藥不是那麼好點燃的,不是你以為的扔根火柴,打發子彈,往地上一扔踩一腳就能爆的。要有足夠的壓力和溫度才可以,一般都需要雷管才行。當然雷管是敏感炸藥,一個嚴重的撞擊和磕碰都有可能起爆。設計炸藥的時候都考慮到了。


另外是有保險的。
一重保險,在運輸過程中的保險。
多半是人工保險,有的是一個環,一根繩什麼的,跟手雷拉環一個道理,不拉開不可能爆。有的直接把引信拆下來,用的時候再裝上。
二重保險,發射的保險
裝入炮膛發射,靠發射時的後坐力解鎖。平時的磕碰沒那麼大的加速度。
三重保險,飛行過程中的保險
發射出去之後,飛行一段時間,才會解鎖,防止發射葯有問題,炮彈滑出炮管直接落到地面爆炸。


只有這三個保險同時打開,引信才可能被引爆。
當然,特殊情況,啞火,炸膛除外。

二戰有用迫擊炮彈當手榴彈使的例子,為了克服這三個保險,要先拔掉手動保險環,拿起迫擊炮彈,尾部朝下使勁磕一下解鎖第二個保險,然後使勁扔出去保證第三道保險的時間解鎖,然後——
duang


關於這個問題,要牽扯到彈藥知識和裝備知識。所謂發射的炮彈不在膛內爆炸的問題,現做如下分析。
常規火炮是利用發射葯在點燃瞬間產生的高壓氣體將彈丸推出身管,達到投射目的裝置。也就是說如果,身管前端(炮口位置)沒有堵塞的情況下,彈丸是火藥氣體推著走的,前面沒阻礙的話,當然也就順利的跑了出去。如果炮口位置有阻塞的話,你們可以想像某個一直在加溫加壓的罐子最後的結果。
回到炮彈為什麼不在身管內爆炸這個問題上,我們知道一發炮彈的大致組成無外乎:引信,彈丸,彈帶,葯筒,底火等。(具體結構不展開講),之前有說了葯筒內的發射葯是為了把彈丸推出去而存在,真正的戰鬥部分應該是彈丸,。對,彈丸便是「老子就是要乾死你」而存在的,那又是誰控制讓它炸的呢?是的,就要炮彈最前端的引信。
一般來說,引信分為撞擊式引信和延時式引信。撞擊式就是發射後碰到你就炸(當然了有一定的作用力強度),延時式就是發射後我要什麼時候(距離)炸就什麼時候(距離)炸。當然,這只是大致分類。
綜上所述,對於撞擊式的,只要不作死在炮口前堵東西,就算髮不出去也沒法炸。延時類的就有點複雜了,一般來說延時類用在高炮比較多,特別是帶隨動系統的高炮,這樣以便更好的擊落目標。而帶有隨動的火炮必然需要將所設定的時間參數裝定於引信,這樣就能保證彈丸爆炸的時間了。
可是問題來了,比如已經裝定好的引信,可是因為其他原因彈丸沒有發射出去,裝定時間到了,不就炸了嗎?
其實不會,這類引信的前端有一個被稱為風帽的保險裝置,只有當彈丸出膛後,風帽在螺旋力的作用力下打開,推動後續機構執行計時作業,直至引爆。具體結構和運行方式就不展開了,有點算涉密吧。
所以沒出膛的延時類其實也不會炸。
另外,無線電引信原理不同,不再擴展。
以上只是基本火炮及彈藥原理來闡述不炸的原因,如果你的身管上有裂紋,鏽蝕,坑窪等問題的話,不炸就是上蒼保佑了!&>o
手機碼字,不喜勿噴,以後再補充其他基本原理吧!ㄟ(≧◇≦)ㄏ


第一,炮彈彈頭前端或彈頭內某處設有引信,大多數是碰炸引信(彈頭擊中目標就會引爆),有的是延時引信(比如一些空爆型的防空炮炮彈,或XM25使用的智能空爆榴彈),沒有達到或觸發引信的起爆機制,引信就不會起作用(引爆彈頭內的炸藥)。

第二,彈頭和彈殼並不是一體化的,這是兩個緊密結合的獨立區域,彈頭的戰鬥部內置軍規級炸藥,彈殼內內置發射葯,彈頭的底部是密封的,彈殼內的發射葯起爆後,火花並不會直接傳導進彈頭內。

第三,彈頭的引信設有一道或多重保險,比如美製40×46mm低速榴彈的彈頭使用的就是旋轉保險,即彈頭離膛後旋轉圈數達到一定數量保險就會解除,40×46mm低速榴彈使用的是碰炸引信,引信保險解除後,彈頭前端碰觸到任何物體都會激發引信引爆彈頭。

第四,軍規級炸藥並不怕高溫,軍規級炸藥不是民間開山用的氮肥,軍規級炸藥,比如C4炸藥,在製作過程中會在炸藥內混入鈍化劑,鈍化劑會大幅度降低炸藥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高溫、衝擊甚至短暫的明火燒灼都不會導致炸藥起爆,並且因為鈍化劑的存在,即便彈殼內的發射葯在炮膛里發生了不正常爆炸,彈頭內的炸藥也很難跟著起爆。

(P.S:硅藻土炸藥就是最早利用填充物降低爆炸物質敏感度的例子,硅藻土炸藥其實就是在硝化甘油里按比例混入硅藻土,對於硝化甘油這種受到輕微晃動和衝擊就會起爆的烈性炸藥來說,硅藻土就是鈍化劑。)

至於軍規級炸藥的穩定性……還是以C4為例,流言終結者中有一期就專門講C4的穩定性,C4的穩定性相當好,子彈衝擊、高溫烘烤、微波爐都不能將其引爆,明火長時間燒灼也只能點燃C4,C4被點燃後也不會爆炸,而是安靜穩定的燃燒,美軍經常在沒燃料的時候用C4應急生火,順帶一提,引爆C4的方法只有高壓電脈衝(電子雷管)。

雖然炮彈彈頭裡的炸藥不是C4,但軍規級炸藥的製作工序都是一樣的,可以說,鈍化劑的存在極大保障了彈藥運輸和使用的安全。

以上。


以前應該有這種設計的,然後設計師都死在現場了,導致這個思路並沒有流傳下來

可能是正文的部分

一、把彈丸發射出去的那部分,叫做葯筒或者什麼的,裝著發射葯,這裡主要靠厚實的炮尾和炮閂保證安全
二、彈丸部分,首先裝葯也是在一個厚實彈體裡面,基本接觸不到後面發射葯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其次各種火工品都需要達到一定條件才能爆炸,極其敏感的不用來做炮彈就妥了
三、引信部分,現在的引信通常都有數道保險裝置,其中有個慣性解鎖的,需要彈丸飛出去以後,高速旋轉一定時間再解脫保險,在膛內一直處於保險狀態
四、炮身足夠厚


炮彈的主裝炸藥很鈍的,比如廢炸藥銷毀都是用火燒,不會爆炸的,要起爆需要引信工作產生爆轟才行,而引信都是有保險的,引信的工作時機根據各炮彈功能有所差異
發射葯採用的是多孔結構,以達到短時劇烈燃燒的效果,產生高壓推送炮彈,主裝葯和發射葯之間是隔著炮彈殼的!
不過說到炸膛,很危險的,例如炮彈結構設計大了,導致卡彈,內部發射高壓就能炸膛了,我們曾經炸掉過一門炮!另外例如引信問題導致提前起爆更不要說了


發動機葯和戰鬥部葯是分開的,而且觸發條件不同,發動機燃燒室一般是鈦合金,能承受極高溫度不變形,戰鬥部部分在被引信觸發前很安全,甚至偶爾引信都觸不發。。。。


1炸藥不同 像TNT你錘成粉燒成水都不炸
2擊針和定時器在彈頭前部,撞到東西或者超過預定延時才會擊發雷管
3火炮工程師不傻


TNT拿火燒是燒不炸的。。


TNT炸藥是一種烈性炸藥,由J·威爾勃蘭德發明,呈黃色粉末或魚鱗片狀,難溶於水,可用於水下爆破。由於威力大,常用來做副起爆葯。爆炸後呈負氧平,產生有毒氣體 。性質穩定,不易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彈擊中也不會引爆。需要雷管進行引爆。


這個功能主要取決於引信,本人就是引信行業技術人員,而炸藥想要起爆可不是簡單的高溫高壓,一般需要很強烈的爆炸衝擊波(爆轟波)才能起爆炸藥,如果在開房空間直接用火點炸藥是不會炸的,但用雷管去炸炸藥就會爆炸。
下面說引信。

引信的作用就是控制彈丸的起爆時間,比如說瞬發(一碰就炸),延期(碰擊後過一段時間再炸,一般是為了穿過碰擊物如牆,鐵皮等,使彈丸完全穿過後再屋、車、飛機等內部爆炸達到最大效果)等等。

關於以上是引信的戰術指標(怎麼才能更好的炸死別人)。

一般而言更重要的是引信的安全指標(不管炸不炸得死別人,不能把自己炸死)。

引信引爆彈丸一般是先引發火帽,然後引發雷管,然後引發傳爆葯,最後引發主裝葯(殺傷作用的炸藥),因為主裝葯其實是很難引爆的,所以要這樣一級一級把能量放大來點著使彈丸爆炸,就發射時候那點壓力溫度簡直就是毛毛雨啦。

保險一般是使中間一段被隔離,就是使之無法傳遞到下一級引爆步驟。

國內的GJB573A(現行國軍標)要求引信必須具有兩道完全獨立的保險。

一般而言是后座和離心兩道保險。
后座就是彈丸在發射的時候會有巨大的的後坐力,設計一個只會在巨大的加速度下才能解除的保險,以此保證彈丸只有發射時候才能解除后座保險。

離心保險就是利用彈丸自旋產生的離心力來解除保險,設計一個只有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才會解除的保險來保證彈丸被發射後才會解除離心保險。
這兩道保險相互獨立,只要有一道沒有解除,彈丸即使碰到目標也不會爆炸(沒錯就是瞎火彈,啞彈)。

還有就是需要有炮口保險(一般以離心保險延時解除來實現),就是在彈丸出了炮口後,多少米內不能發火(例如如果炮口保險是20m,那麼你打20m以內的東西保險還沒有解除,即使打中了炮彈也也不會響)。所以對準眼前的牆開炮是不會炸的(想要胸口堵炮口的就閃一邊去吧,沒用~)。
保證不會膛炸的其實主要就是炮口保險,當然還有靈敏度(只有打中多硬的東西才會炸,在炮膛內沒打中東西當然不會炸了)。


引信的安全性其實還包括有自毀(沒打中過一段時間自爆),絕火(啞彈失去起爆能力)等為後續戰爭結束時做準備的功能。


所以只要合格的彈都是應該(為什麼是應該呢因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啊)不會膛炸、早炸的。就算對準眼前的牆壁開炮也不會炸,拿著直接往地上摔也不會炸,從樓上往地上扔也不會炸(普通的榴彈炮,普通的樓),拿火燒也不會炸(一般來說是的)。安全性是一般沒有問題的。

當然引信還有更多功能,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引信的作用就是控制彈丸何時爆炸的。
手機碼字夠累,也沒有圖來說明,寫的也雜得很,也說的很少不系統,不過就先這樣吧。


首先你要知道炮彈結構是啥樣的

在火炮發射時候點花燃燒的是下面的發射葯,發射葯正常情況下會穩定燃燒(速度比普通的燃燒快很多),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藥運動。所謂的炸膛也是主要因為火藥,火藥的異常燃燒,產生氣體速度過快,彈丸運動不及,膛內壓力超過炮管所能承受最大壓力,發生爆炸。 真正的戰鬥部(含有炸藥)在1那個位置,兩個部分不是在一起而且火藥和炸藥也不一定遇到熱或者火就炸的。一般戰鬥部裝葯都具有很低的感度,一般不會炸的,有的甚至雷管都引爆不了的。
戰鬥部爆炸,只有到了特定的時候,引信點火才能爆炸,一般情況不會爆炸,炸藥其實也不那麼危險。


有一種東西叫引信!!!
想讓他什麼時候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炸都可以,故障除外T^T
在炮管就炸的話,那我大炮兵豈不是時時刻刻要人命啊!!!!

訓練彈
---------------打完實彈回來貼張實彈------------


這種情況,俗稱炸膛~
眾多原因的一種


先拿步槍子彈來說(相對來說更簡單一些),從扣動扳機到命中目標,子彈經歷內彈道和外彈道兩個過程,現在著重講內彈道的過程,從扣動扳機引發擊針撞擊底火(俗稱的黑火藥),黑火藥燃燒點燃發射葯,發射葯燃燒引起葯室壓強突然增大,要是壓強泄不了保證炸了,但是彈頭在壓力的推動下和彈殼脫離,經過膛線擠壓高速自旋的發射出去。
第二種情況是火炮,也就是常見的影視劇里看到發射出去,duang的一下就炸了那種,內彈道和槍支是一樣的,這裡有同學就會有疑問為什麼高溫不會炸呢?這裡就涉及TNT DNT還有引信的安全性設計了。有人看再接著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九二式步兵炮?

TAG:軍事 | 含能材料 | 軍事裝備 | 炮彈 | 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