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漢字,它的中古、普通話、各種方言、日韓越等發音不考慮聲調都一樣?
比如「怡」這個字,中古、普通話、粵語、日語、韓語發音都是[ji]。那麼有沒有一個漢字,其中古、普通話、漢語方言、日韓越發音都一樣,不考慮聲調?如果沒有,有沒有一個漢字儘可能多的發音都相同?
這個問題好玩!
漢語的「各種方言」範圍太廣,各地念得都一樣的可能性太低。
不妨先只考慮題主提到的普通話和粵語。下面我們就依次考慮聲母和韻母,慢慢排除唄。
========== 聲母 ==========
首先排除中古的全濁聲母,因為普通話沒有。
幫組聲母(幫、滂、並、明):幫、滂日語變成了h,排除。並是全濁,排除。明可以考慮。
端組聲母(端、透、定、泥、來):端日語為t(認為是送氣吧),越南語為?(濁音),排除。定是全濁,排除。透、泥可以考慮。來的話……日語、韓語那個音其實真不是l,不過姑且也先考慮著吧。
知組聲母(知、徹、澄、娘):中古的捲舌音比較奇葩,這幾種現代語言都沒有,排除。
精組聲母(精、清、從、心、邪):越南語變成了t或th,排除。
莊組聲母(莊、初、崇、生、俟):中古為捲舌音,而粵語、日語、韓語都沒有捲舌音,排除。
章組聲母(章、昌、常、書、船):中古為舌面音,普通話為捲舌音,排除。
見組聲母(見、谿、群、疑、曉、匣):見日語為k(認為送氣),排除。谿,韓語那個?送氣太弱,也排除。群是全濁,排除。疑普通話沒有,排除。曉、匣日語為k或g,排除。
還剩下影、雲、以。雲在越南語中會變成v或h,排除。影、以可以考慮(越南語必須按西貢腔算,河內腔以母發音為[z])。
========== 韻母 ==========
韻母分為陰聲韻(無韻尾)、陽聲韻(有鼻音韻尾)、入聲韻(有入聲韻尾)。
入聲韻首先排除,普通話沒有。
其次排除陽聲韻中的m尾(普通話沒有)和ng尾(日語沒有)。然後再來按等呼排除。
首先排除所有合口韻,日語沒有。然後排除二等韻——中古二等介音[?]在這些現代語言中都沒有。一、四等開口各韻,粵語中母音變化都較大,只有咍、泰韻(ai)和寒韻(an)部分字保持原貌。但韓語沒有保持咍、泰韻的ai。寒韻可以考慮。
三等開口各韻,僅考慮普通話,就只剩下戈三開、脂(不是之)、仙、真、臻了。
戈三開總共沒幾個字,還都跟見組聲母相拼,普通話會發生齶化,排除。脂可以考慮。仙粵語變成in,排除。
真、臻粵語變成an或eun,也排除。========== 組合 ==========
現在聲母剩下:明、透、泥、(來)、影、以;
韻母只剩下:寒、脂。寒韻和各個聲母相拼:
明母:明母不能拼開口韻,但其實是不分開合口的,如果允許拼合口的桓韻,其實有以「曼」為聲旁的一系列字可以選。透母:攤、灘、癱、坦、嘆、炭、碳。泥母:難。來母:闌(以及以它為聲旁的一系列字)。影母:可惜沒有(「安」系列字粵語韻母變成on了)。
以母:以母不能拼一等韻。脂韻和各個聲母相拼:
明母:普通話韻母變成ei了。透、泥母:不能拼三等韻。來母:粵語韻母變成ei了。影母:韓語一般變成?[?i]了。(評論區 @Seirios 補充:韓語變?的是脂韻重紐B類,而重紐A類的伊、咿、蛜、黟字是符合要求的)以母:夷(以及以它為聲旁的一系列字)、彝、肄。========== 聲調 ==========
如果再考慮聲調的話,除去日語、韓語這兩種沒有聲調的語言,只有陰平調在各種語言中是(基本)一樣的。
這樣,就只剩下攤、灘、癱 以及 伊、咿、蛜、黟這兩組字了。========== 瞎扯 ==========
我突然想到,給小孩兒起名的時候,用上面找出來的這些字,可以在各種語言中發音都一樣。可惜裡面適合起名的字並不多。如果稍微放寬一點兒要求,把題主說的「怡」字(之韻)也算進來的話(除了中古音其它語言發音都一樣),那麼「怡蘭」倒是個不錯的名字。(經評論區 @Seirios 補充後,「伊蘭」應該就是最佳的了)如下圖,數字1到10中,可以說「三」的變化是最小的了。「四」「六」「七」也還行。
阿?
實際發音其實很多細節,比如粵語短a長a跟普通話的a算不算一樣?日語的n-跟普通話的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對應(實際上據說這個鼻音的位置是跟著後一個輔音跑的)?越南語的nh*能跟普通話的ni*對應么?粵語的zcs其實發音介於普通話zcs和jqx之間,對應哪一個?韓語的l韻尾能跟普通話的兒化音對應么【滾】a的發音還有前後咧【這邊很多方言的單a就是後開不圓唇母音,後到難以置信
匿
補充:
http://homepage3.nifty.com/jgrammar/ja/data/ksoundc.htmhttp://homepage3.nifty.com/jgrammar/ja/data/ksoundk.htm大爺做的普對日、韓對日發音轉換表,可以參考。再更新:又找到一個:異(異)「媽」
「丹」感覺廣東話(粵語,潮汕話)、普通話、韓語、日語里這個字的發音都很像啊
果斷答「沒有」啊。
我名字里的一部分,通字。目前來說,在我知道的漢語中都是一樣的
後者的韻母才和普通話的更接近些(雖然很早二者可能已經都混同作/ji/了)
就拿樓主的例子而言,中古和普通話就不一樣。怡的中古發音可擬作/ji?/或/j?/,和夷(擬作/ji/或/ji?/)不同音。後者的韻母才和普通話的更接近些(雖然很早二者可能已經都混同作/ji/了)。更別提聲母音位的問題(影母≠以母)。
現代方言里還有別的差得較遠的讀法。
我想只有"哈哈"了.
冬瓜
數字吧,感覺亞洲這邊韓語、漢語發音都相近,就算是再難懂的方言數字也能猜出來
推薦閱讀:
※漢語是否曾是黏著語?
※為什麼中國護照上的姓名拼音轉寫不標註聲調?
※為什麼漢語中「二」會有蠢的意思?
※為什麼有人說普通話時會使用某些明顯不屬於普通話的方言詞?
※父母來自不同方言區,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方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