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就是想問問。。。。
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是80後,出生於浙江舟山。2003年來到美國,2009年獲得美國國籍。
來美國是因為姑姑
我的姑姑在美國住了40多年,是她為我爸爸申請的移民。由於我是單親家庭,就隨爸爸一起來到美國。一開始知道說要來的時候,我覺得朋友家人都在國內,來到這邊人生地不熟,覺得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我帶著家鄉的文化來到異國
來美國的時候,我的包裹里放著四樣東西:紅包、相片、潤膚油和一把洗碗刷。
紅包是奶奶包的,裡面放著家鄉的泥土。奶奶說,人到了其他地方會水土不服,喝了家鄉泥土泡的水就會緩解。姑姑的解釋說,帶著把祖國的泥土放在身邊,寓意不能忘本。
相片是我和爸爸的合照以及到紐約後和好朋友的合影,提醒著我在異國並不孤單。
潤膚油是從家裡帶來的,我家在海邊,空氣比較濕潤。家裡人說紐約空氣乾燥,尤其開暖氣會更嚴重,所以我隨身帶著。
在美國求學的經歷
來了美國之後,開始在這裡的雙語高中上高三。我來了之後就覺得,這邊的課程太簡單了。老師不會像在國內一樣給你劃重點,讓你背記很多東西。我上的這個高中,亞洲學生多,中國來的福建和廣東的多。我那個時候是主要和中國的人玩。
我們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爸爸在超市做工,掙得很少,付了房租都沒有剩什麼,所以我下課之後就去打工。所以高中時期一直很忙。爸爸並不同意,他覺得要好好讀書,其他的不要愁。但是我堅持去。現在看,覺得也是個很好的閱歷。
爸爸不懂英文,選大學學校是我自己做的決定。當時拿到了康納爾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去Union College。當時我覺得,上大學的我想把英文口語練好,學到美國的東西。我很喜歡我的大學,生活過得很開心。在大二大三的時候,我做中文助教,薪水很可觀,另外在亞裔學生會做公關職位。我在學校也免費修了陶藝、鋼琴的課程。
移民之後我感受到一些相同與不同
雖然我隨爸爸遷到美國,戶籍是美國,但我認為自己還是100%純中國人。我的護照上沒有改成英文名稱,還是用的中文。
對於中美文化的差異,我回國之後會感覺很明顯。比方說吃飯的事情,我們這裡朋友出去都會AA制,或者很偶爾的,你請一次我請一次。但國內就特別客氣,習慣了,一定是你來了大家都要請你。習慣上這邊(美國)相對於更自由一些,就不會讓人家管很多,自己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國內,相對於外界的束縛就更多一些。
在中國,家的感覺比較重;在美國,比較自由。我喜歡中國的地方在於,回去之後發現和中國那邊的家人感情還在。在美國人情世故比較淡,什麼都靠自己,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有關我現在的生活
我的正職是護士,負責醫療評估工作,但開一個小店是我的夢想,所以去年,我投資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主打中式麵條的小型餐館,店名叫「BAO BAO Cafe」。
店的門口有個小黑板,上面改編了「北京人在紐約」的名句:「如果你愛他,帶他來這裡,這裡有紐約最好的面,如果你恨他,也帶他來這裡,這裡有最辣的湯」。
原本我的爸爸並不同意,但現在他常常自豪地跟親戚們我的小店和成就。
世界說 庄巧禕 齊林
發自 美國
移民美國和來美生活是兩個概念,很多事情只要來美留學就能做的其實算不上移民後的感觸。比如不用再被催著相親結婚,比如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比如好空氣… 但是單說移民後我生活的轉變,最顯而易見的是旅行方便多了,不用走哪都辦簽證,不用被海關盯著防範我好像會滯留在那個國家,(開個玩笑)然後就是找工作,入籍的時候我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但是作為一個前留學生我太明白差這一紙公民在美國找份正兒八經體面的工作有多難。其次是選舉,說到選舉其實不是選舉本身,而是一個心態。因為身份的轉變,終於你不再是一個異鄉客,你可以留在這生活在這,這片土地變成了你的家,你不需要擔心有一天被迫離開,而這片土地上誰做總統,發生了什麼大事都與你有關,你開始變成一種主人心態融入到這個社會,不再是個飄忽不定的客旅的。
瀉藥。其實都是普普通通的日子,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一個地方生活久了會習慣,會有感情。象我的個人簡介里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直接覺得很難,之後覺得不過如此。
看到這問題純屬運氣。筆者1984年出生於上海,2005年11月29日移民美國,符合回答問題的條件。但不太可能一口氣打完回答,還是選擇占樓連載的方式吧。
本回答將分為三個階段來講述:
1、移民之前的故事
2、移民排期的故事3、移民之後的故事那麼,讓故事開始吧。
--------------------------------------
以下內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第一章:移民之前的故事
先大致說說我的家世:
我外公的父親是民國時期留學美國後研究生畢業回國的高級知識分子,精通英法日三門外語以及古漢語,是物理化學家、法語英語文學翻譯家、文言文翻譯家、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高中校長、認識民國最早一批化學先驅,中國化學會第一批成員之一,是中國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譯法的幾位制定者之一,撰寫和翻譯了多本有機、無機和實驗化學學術專著和教材,翻譯過數本法國名著(後因不可抗力未能出版),為大量文言文古籍添加標點符號(懂古漢語的都清楚增加標點對普及文言閱讀的重要性)……寫出這麼多頭銜是為了在開頭就形成足夠的氣勢,以增加大家對後續連載的期待。
他有3個女兒,2個兒子。我外公排行老二,所以他有1個姐姐,2個妹妹,1個弟弟。由於家庭經濟和文化條件極佳,3個女兒全部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3個不同的工科專業。老大40年代赴香港工作,解放前直接移民美國,其兩個妹妹則在60年代相繼輾轉香港最後也到達美國。我外公畢業於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參加過包括錢塘江大橋在內的數個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曾因加入某黨之事幾乎與父親斷絕關係,後關係緩和。他弟弟則是他家唯一一個走藝術生涯路線的,退休前是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和大提琴(具體頭銜記不清),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榮譽教授。
我外公外婆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就是我舅舅和我媽媽。舅舅同濟大學德語和計算機雙學士,80年代初畢業後留學美國,重新讀了新的本科和研究生,並從此和外公的其他幾個兄妹居住在舊金山灣區的不同城市。我外公是他家唯一一個堅持到90年代才移民美國的人。由於他國家二級工程師職稱的待遇豐厚,加之外婆是上海某著名國家單位的會計師,人緣也極好,我媽媽全家的生活即便在50-70年代最困難時期也依然豐衣足食。到退休前,外公一直都相信自己為某個黨奉獻了大半輩子總會有所回報(離休待遇),可惜因大量的海外關係,最後他什麼都沒得到。於是1995年他和外婆還是選擇了親屬移民。
我家的情況大致介紹至此,如有人對其中任何涉及到的人物和歷史細節感興趣,請評論或私信。
總算說到我自己家了。
1990年我剛進小學,當時的上海的發展剛剛起步,90年從我盧灣區的家22樓朝東的陽台望出去,從我馬當路的家到黃浦江,完全是一片低矮平房,浦東更是塊一望無際的齊人高的荒草(那麼高的草是我腦補的,可以參考《一步之遙》。那時我從未去過浦東,但能大約看到荒草地)一眼就能從盧灣區看到浦東的地平線。要知道當年並不存在「浦西、浦東」的說法,浦東並不屬於上海市,浦東人要來上海,都是說「今天我去上海一次」。唯一能看得上眼的建築是在建的東方明珠電視塔,我是看著它一個一個球地拔地而起的。面對這樣的一副景象,我們全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當然是非常強烈的。我父親是80年代自考業餘大學得文憑,專業英語,80年代末起在上海的日企工作,後因工作關係頻繁接觸海外,對美國自然也充滿了嚮往。而我媽媽不用說,從小接受的就是反動思想的熏陶,這就是為什麼我家做出了移民的決定。
1993年,我家申請親屬移民,身份是兄妹關係:F4類簽證。也就是說,是我舅舅在美國做擔保人,以他和我媽媽的兄妹關係,為我們全家三口申請移民。
理論排期等待時間:約8-10年。
------7月19日2點更新------
第二章:移民排期的故事
我是在漫長的等待移民排期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其實早在這長得令我無法忍受的等待開始之前,成為美國公民多年的舅舅和其他親人就已經開始不斷地寄來或帶來一些美國的生活用品、書籍,以及大量能讓我們提前熟悉矽谷人文、地理環境的資料,甚至有不少他們自己錄製的生活錄像帶,這些資料是如此之多而豐富,以至於每次到外公家玩我都會以為自己到了國外。「移民美國」四個字,在這場彷彿與人類歷史一樣悠長的等待中,於我腦中從一個絕對抽象的概念,逐漸轉化,最後在我高中階段成為了一個清晰具體的目標。同時,我的價值觀也是在這麼一場曠日持久的期盼中形成的,因此我在我的中學階段表現出了不少異於常人(並非優於)的言行。
小學的5年還算平靜,但從初中開始,我就在同學中時不時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令人厭惡的崇洋媚外,甚至經常發表非常敏感的政治傾向言論,並因此與數位同學和老師產生過不愉快的衝突;閱讀的書籍基本都是美國作家所著,譯著和原版都有;看的影視劇自然也偏向於美國製造,高中三年(00-03年)內我看了超過3000部電影,其中有一半是相對較輕鬆的高三看的,可是其中大約有80%來自美國,其餘則來自歐洲和日本,完全不碰港台片,極偶爾接觸八九十年代的大陸電影。理論上這種嚴重偏科的做法對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生活來說是非常容易造成衝突、不合群甚至被孤立的。好在,更多的同學還是對我表示出了理解,中學時代我有了幾位至今都非常要好的朋友,這讓我感到無比慶幸,也讓我為自己之前的許多言行感到慚愧。
等待是煎熬,但實際上除了那些心情上的起伏和多愁善感外,有整整8年都是風調雨順的。直到2001年9月11日之前,我對自己能成功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從未有過絲毫的懷疑。
------7月19日22點更新------
關於我對9月11日那噩夢般的詳盡回憶,請務必看我的這篇回答:得知9/11恐怖襲擊的第一時間你在做什麼?第一反應是什麼?有什麼感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幸運的是,最終9/11給我家的移民進程帶來的只是大約3年的延滯,而不是毀滅性的影響。
但3年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數字了,因為只要超過2005年9月,我就年滿21周歲了,而F4簽證對攜帶後代的年齡限制就是21周歲。美國政府認為21歲應該能實現完全獨立,不再需要依靠父母,如果需要移民,就得重新申請直系親屬移民,那可能就是又一個至少5年的等待。也就是說如果在拿到綠卡前我年齡過了21歲,我就得一個人留在國內了。好吧這其實是說說的,因為如果我沒法去,我爸媽也就不會去了。
可是……可是我當時怎麼會知道?!我們得到的通知只是排期暫停而已。這簡直就是一場最大的噩夢,把我從對未來的美好幻想中拉回現實。在接下來的高中階段我一直提心弔膽,但是依然自作鎮定,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7月24日1點更新------
如果你仔細看了我那篇關於9/11的回憶,你應該能從那麼多細節中看出我對那次事件的記憶是多麼刻骨銘心。世界貿易中心幾乎是我美國夢的開端,但幸好,它們的倒塌沒有成為這個夢的終結。
美國夢還在繼續,生活還在繼續。接下來發生的大事就是第二次海灣戰爭了(美軍之前在阿富汗的報復反而沒引起我太大的關注)。2003年我對互聯網的依賴還沒到現在這樣無可挽回的程度,所以除了每天2-3部歐美電影外,我還是看電視的,好像張召忠張少將就是那會兒開始火的。我從小就是個矛盾體,喜歡看以復仇為導火線的故事,可又反對戰爭,所以我很羨慕那些整天叫囂要殺光日本人的瘋子,但同時也羨慕那些能義正言辭反對戰爭的聖母。美國對伊拉克展開「斬首行動」的新聞我是在學校午間的電視機里看到的。那段日子每天中午,除了教室里極少數幾個軍迷外,只有我一個人在那裡認真看新聞,即便是從這些已經被中國媒體過濾了無數層的新聞中,我也彷彿能感受到一個準美國人的「正義感」,以及表現出「對自己國家命運的擔憂」。(是的,中二氣充滿了整個教室)
在看著CCTV里美軍幾乎全程未遭到抵抗地順利佔領巴格達並拉倒了薩達姆像後,我對這次戰爭的興趣就降到了谷底,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原來支持這次戰爭的美國人的感受。此後的N年就像是一場曠日持久卻漫無目的武器測試。
------7月25日22點更新------
說到軍事,我之前忘了提一件事。我外公大妹妹的丈夫(我媽叫他姑丈,我叫他舅公)曾是上海交大高材生,也是上海交大籃球隊隊員之一。而我外公大妹妹曾是交大校花,交大壘球隊隊長。移民美國後,舅公任職於美國xxx公司(與美國國防部有著幾十年的合作關係),從事裝甲車相關的研製工作。90年代初,我入小學不久,他們回國探親時給我帶來了一盒美國版Tamiya(田宮)拼裝模型,那是一輛美軍M3布萊德利騎兵戰車(M3 Bradley CFV),這是舅公的公司發給員工的小福利之一。我當時並不知道田宮這個品牌,所以我一直叫這個牌子「雙星」。第一次在上海看到田宮模型店已經是93年以後的事了。當時外公說我還太小,這輛布萊德利最好等我大一點再拼裝,於是我一直期待著和外公一起組裝的那一天。1995年我如願以償,和外公一起裝好了布萊德利,不久後外公外婆就先移民了。可以說,如果沒有舅公的這輛騎兵戰車,我就很可能不會入田宮模型這個坑。
扯遠了,趕緊剎車。
我的高中生活結束於高考,但我喜歡戲劇化一些——結束於一場非常特殊的全國範圍的生物災難:SARS,非典型肺炎。記得高三寒假剛過,在全國還沒有公開疫情的情況下, 非典的消息已經在「消息靈通者」之間開始傳播,當然主要是在與醫院有關的人之間。所以我媽早早開始讓我戴口罩上學了,而我自己也出於從小貪生怕死的性格,非常自覺地每天戴上口罩進入校門。
對於標新立異,我並不是特別熱衷的,我的態度僅僅是當我的行為與別人不同時,只要我沒有干涉他人的自由,就不要干擾我的行為,尤其是在我的行為對我自己有利的情況下。可惜,這是一個中國的學校做不到的,即便像我的高中那樣的上海市市重點。
我戴著口罩開始上課後,不可避免地,上午四節課的老師全部注意到了我的口罩,其中有兩位老師只是提到了一下,類似「咦,你戴口罩幹嗎?」。另兩位在我解釋原因後依然「建議」我脫掉,被我拒絕。於是我就為我的堅持付出了代價。第三節課下課,有個老師進來告訴我有位美女在門口找我,我頓時心情大好,出門一看,真有一位年輕(但依然比當時的我大不少)漂亮的女士靠在牆上等我。沒等我開口她就問:"是xx同學嗎?我叫yyy。」事實上,儘管我只見了她這一面,12年來她的名字我至今都記得,一是因為她確實挺漂亮,二是因為下面發生的事確實TMD令人難忘。
------8月1日13點更新------
「我是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要是你中午有時間,可以來一下我的辦公室,我們隨便聊聊。」
心理諮詢?這個詞雖然經常在電影里見到,但生活中真的從未接觸過,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們學校居然有這麼一種老師或者……服務?我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沒什麼事,只是隨便聊聊。無所謂,反正中午沒什麼事,去了可以豐富一下人生,說不定還能……嗯,對吧?(……當時我沒這麼想)我便答應了。吃完飯後,我按她的指示來到另一幢教學樓一間鮮有人知道的辦公室。她已經在那裡等我了,非常友好地讓我坐下,叫我放鬆,隨便一點。這一招果然靈,我立刻就緊張起來了。
------8月13日15點更新------
談話是在一個只能坐得下3個人超小圓桌上進行的。她告訴我她「課間從我年級的老師辦公室路過」,「無意中」聽到幾個老師把我上課戴口罩的事當笑談,於是她純粹「出於好奇」覺得想找我「隨便聊聊」。即便是我這麼單純的人也能聽出她是在維護那個(些)向她「揭發」我古怪行為的老師,好一個心理專業的高才生。接著我就把整個事情的起因和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她。有時候,即便在中國這樣的國家,我依然相信全盤說實話也能起到化解不利局面的作用。可惜現實的力量再一次勝利了,它還是把正要起身走人的我拉回了座位上:她非常真誠地教育我了一些話,大致意思是我要考慮上課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心情,像戴口罩這種在多數人眼中的特殊行為是會干擾正常秩序的。最後我和她都很疲勞,為了讓大家都好過一些,我選擇了誠懇接受虛心認「錯」,20分鐘後,在她的要求下交出了我的MSN Messenger賬號後,我順利離開了這個此後再也沒有踏足的房間。
寫到這裡,可能大家已經能大致看出我流水賬寫這段故事的意圖了。如果沒看出來,我還是願意解釋一下的:在這個奇怪國家目前的這個奇怪階段里,即便是在教書育人的學校里,對錯都是不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態度」和「成績」,學校教育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張張雖然長得不一樣但表情和它後面的思想卻一模一樣的面孔。我之所以用這麼直白的老生常談來抨擊這個早就被噴了N年的現象,不是因為我覺得這有多重要,而僅僅是因為……
大概1個月後,我們全班,不,是全年級的幾大部分同學,包括部分老師,全都戴上了口罩。而我就不太戴口罩了,畢竟全班45人有40人都戴口罩的話,這效果跟只有我一個人戴口罩已經沒啥區別了。
------8月15日23點更新------
有人私信我說讓我別太流水賬了,好的,我會把去美國前我認為必須提的內容壓縮到最少。
我喜歡上了博客,blogcn這個服務當時在初入博客世界的我看來相當不錯,很快我就因為和如今社交網路一般的『友情鏈接』功能在那博客上因為對電影的共同愛好和兩個上海女生先後聊上了——我的第一和第二個女友。
初戀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甚至有男人誇張到把初戀女友說成是一生最好的,可惜這玩意兒對我來說只是增加了一個審視他人和自己價值觀的機會而已。拿我的這個例子來說,儘管有相似的電影欣賞和審美能力,但我的初戀只持續了半年就因為價值觀和生活圈子的差異而黃了。如果一定要說初戀對我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我對自己的價值觀更自信了。但是第二個女友(取代號H)和我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我到美國的兩年之後。那真是一段……我不忍心去回憶的美好過去。
------10月1日23點更新----
雖然8月最後一次更新時我說不忍回憶H,可由於她與我移民的最初階段息息相關,所以不得不提她。
2004年,9/11事件過去的三年後,我的移民排期重新開始重新恢復正常,甚至略有加速,我YY這是美國政府在彌補之前延期的一種措施。這對幾乎放棄夢想的我是個震撼性的驚喜,害得我在大三階段都不再有心思繼續上學了。此時舅舅的擔保人手續也已經到位,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靜待消息。
然而就在這時,我結識了第二個女友(下文簡稱H)。我不必把整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都寫出來,大家只需知道我和她確實已經到了無法分開的地步。好吧,幾乎無法。
2005年中,我家接到了美國移民局的通知,F4移民的申請已經通過,接下來要進行其他方面的審核,例如我的年齡問題,最後是廣州領事館的面試。此時我家一切材料都已準備充足,這次面試就是我與移民之間最後的一道關卡。
------ 抱歉又過了一個月才來更新 2015年11月3日 ------
廣領館移民申請面簽的過程,是我畢生頭一次與英語世界的人進行E-mail交流,也是我頭一次把E-mail作為正式溝通工具使用。舅舅工作忙無暇幫我們辦理預約手續,我爸本來可以干,但他說這事情對我比對他們重要得多,所以放手讓我自己搞定。於是我只能硬著頭皮跟領館人員溝通,好在申請過程比較順利,面試時間是2005年9月29日。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期。
關鍵內容要特殊待遇,這裡首次在本回答中上圖。以下三張圖是當時我、舅舅和廣領館之間多封往來信函中的3封信的內容,都來自廣州領事館,時間是2005年7月19日,由於時間久遠,hotmail服務對老郵件格式的存檔出了點問題,見諒。
第一封:
第二封:
註:信中提到的CSPA就是我前文提到的針對超過21歲後代能否移民的情況。
第三封,這封是轉發自我舅舅的:
按順序讀這三封信,不難看出當時的情況還是有點緊張的。好在一切都順利。
說到英文,我從未比其他同學多費過哪怕一分鐘時間去學英語,上海的中學英語教育水平一直領先全國,但教學大綱里的內容對一個即將移民的人來說顯然還是不夠的,唯一能讓我在課餘提高英文水平的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幾千部電影以及電腦遊戲了。所以整體而言,我的英語學習是相當不系統的,但那些電影和遊戲確實在無意中為我自己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代製造了珍貴的英語環境。我在2003年進大一後參加了一次托福考試,想測試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記得那是美國ETS在大陸最後一次紙考,也就是最後一次總分677分的托福考,此後全部改為了電腦考試,總分也變了。最後我發揮一般,分數502,剛過夠資格申請公立大學的分數線,然而比較好的私立大學分數要求都在550分以上。好在對我這樣的移民來說,托福考試並不是必要的,決定讀哪個大學對我這種不愛上進的學生來說,也並不是什麼當務之急,一切都要去了再說。
去廣州領事館前,我是在訂機票那一刻才跟爸媽提出要帶H一起去廣州的,爸媽看我當時死去活來的樣子,於是幫她也買了05年8月28日的機票。
------ 11月19日11點更新 ------
我對那次廣州之行的記憶並不像這次移民的其他一些重要事件那麼完整,只剩下一些零星片段。我一直懷疑是我對廣州這個城市印象太差的緣故(廣州的朋友請諒解)。我們一家三口帶著H剛下飛機上計程車,司機就給了我們一個震撼教育:他警告我們不要接近廣州火車站,因為飛車砍手黨不是傳說,所以出租公司要求司機提醒每一個從機場上車的外地人。他說前幾天還有個女人為了搶回自己的包被砍掉了兩隻手……你要知道,在上海的火車站一般只需擔心新疆小偷悄悄從你褲兜里偷走手機(新疆的朋友請原諒)。
提前一天飛到廣州是為了確保第二天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面對這場面試,所以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在廣州遊覽了一下,沒有玩得太累,我和H也利用了這次機會開心了一把。
------ 2015年12月7日12點更新 ------
面簽時間是28日當天下午,需要提前半小時到總領館開始排隊。準備好的一大堆材料剛好塞滿我爸的一個公文包,4個人到了美領館門口,門口是烏壓壓一片圍觀的人群,我不知道這裡是一直如此還是只有特定日期才這樣。領館規定只有申請人才能進入領館排隊,陪同的無關人員必須在領館外等候。領館內的手機是全部沒收的,進入領館的申請者完全沒有與外界聯絡的可能,而排隊時間無法預計,所以我們讓H到附近的餐館或者超市逛逛,等我們出來後再打電話找她。
沒想到她這一等就是5個小時。
進入後先要排站隊,隊伍的長龍在裡面樓上樓下繞來繞去,沒有盡頭。這是一種沒有尊嚴可言的排隊,但為了自己的未來,還是值得的。
------ 2016年2月3日22點更新 ------
在等待最後階段的大約1小時里,我們3個人是有座位的,那座位和普通醫院或者車站候車室的沒什麼兩樣,雖然是塑料但依然又硬又冷。這大廳里光線昏暗,加上夏天人類那種懶散的坐姿和各種對付炎熱的動作,不細看會以為這裡是難民營。我們的左側就是一排簽證櫃檯,那一扇扇防彈玻璃後面坐著的有的是白人,有的是黃種人,就是他們在決定每一個來面試的人的命運。
我發現前去面試的每個人面談時間都不一樣,短的2-3分鐘,長的超過10分鐘。他們在面簽後都會拿到一份顏色不一的材料,聽周圍的人說,如果拒簽,給的是藍色紙(具體是不是藍色已經記不清了),如果是材料不足需要回去補辦,則是橙色紙(同樣記不清了),如果成功,則是普通的白色紙。1小時里我看著無數人默默從面試座上起來走開,有的人興奮地和親人擁抱,有的人甚至因為拒簽而嚎啕大哭……可惜沒人打電話,因為都被收走了,否則大廳絕不會像當時那麼安靜。記憶中,我當時看到的這些景象並沒有對我造成什麼影響,因為我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根本沒有去考慮輪到自己後應該如何應對,或者要是萬一拒簽怎麼繼續生活,更沒心思去想要是成功了如何慶祝等等——我緊張得幾乎小便失禁,因為我10多年來最大的夢想能否實現,竟然已經就要見分曉了。
------ 2016年5月12日10點更新 ------
排號輪到我家的時候,我精神已臨近崩潰邊緣,勉強站起來跟著爸媽走向面試窗口,我媽反覆輕聲提醒我「不要緊張,不要緊張,讓爸爸先回答問題」,可之前我腦中曾反覆默背的針對為什麼要移民美國,準備去美國幹什麼等問題的英文回答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坦率地說,儘管我從小對美國的印象一向是近乎滿分,並且對自己國家的教育嗤之以鼻,可在這個我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刻,那被動接受了十多年的思想教育還是像石縫裡鑽出的野草一樣,起到了一定的消極作用:我開始幻想一些影視劇(比如《北京人在紐約》、《刮痧》)里華人被各種美國人歧視和無禮對待的情景,隨後各種居高臨下、不可一世、蠻橫無理的面簽官形象像肥皂泡一樣從我可悲的狹隘思想中噴涌而出,事後每每想起這段心理活動時,總是感慨萬千。
來到窗口前遞上材料後,我站在中間,爸媽站在左右兩側。此時我的過度緊張甚至導致了耳鳴。當然,我沒讓任何人看出這些毫無意義的多愁善感,面簽官看到的是一張鎮定自若、面帶微笑、略帶帥氣和稚嫩的21歲面孔。
我敢用我一年的收入打賭當時我們三人的表情是完全一致的。
這位白人青年女面試官和我們互相問了個好後,用了幾秒鐘時間低頭翻看了幾眼材料,抬頭把我們三人輪流看一遍,微笑著用中文問(只記得大意,具體用詞肯定有區別):「你們到美國來的目的是什麼?」我爸回答移民定居。她點頭後接著問:「你們是要定居到哪裡?」 我爸回答加州矽谷。她又點點頭,又翻看了幾眼材料,揚起眉毛,抬起頭深吸了一口氣笑著說:
「歡迎你們來到美國。」
————公告線————
非常感謝大家的等待,為了更具體詳細地講述我的整個移民過程,我將在我的專欄中繼續連載。屆時歡迎捧場。
一開始覺得很興奮,覺得一切都不一樣,不會很想念國內但是會抱怨,屬於比較神經質的時期
「哎呀這裡街道好乾凈呀」「為什麼吃的都甜膩膩的黃油那麼多」「天啦這裡的中餐好難吃!」「我好想回國吃燒烤喲,這裡的燒烤為什麼是甜的!」抱歉我抱怨的大多是吃的,但對於有一個中國胃的人來說確實剛來非常不適應走街上下意識地會讓車,會表現得很rude(禮貌用語不會時常掛嘴邊,不會幫後面的人開門),去餐館吃飯會不知所措,覺得每個人都過分的熱情,抱怨這裡怎麼不能看搜狐,很多時候還保持著在國內的作風適應期過了慢慢的開始融入社會,開始有了grateful attitude,更多的為別人著想,慢慢覺得其實有些美國食物不是那麼難以下咽了,開始感覺到寂寞,覺得好山好水好無聊,喜歡在社交網站上尋找和自己相同的群體,一起聊天,抱怨。發現美國沒有一開始的那麼好了,其實街道也沒有那麼乾淨,其實每個人也沒有那麼熱情,當被homeless people yell at的時候會很委屈
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雖然還是很討厭美國的燒烤,也大概永遠不會喜歡吃漢堡了,但是抱怨少了,開始把這裡當成了家,對國內的大小新聞也不怎麼關注了,很多時候不理解他們說的梗是什麼。B站成了大多數影視劇觀看地,不再非法下載音樂,樂意為自己喜歡的歌付錢,更加尊重文化產權。去餐館可以自如的點單還可以和服務員聊聊天。被homeless調戲的時候也很淡定的不理會,走在街上心安理得的不避讓車輛了。不再計較別人把我當成Chinese外的其他亞裔,心變軟了,人越來越自信。不再覺得自己胖以健美為美,不再覺得白是美反而開始嫌棄自己不夠tan,覺得日韓花美男完全不能看,覺得淘寶模特風的女子一點也不美(個人觀點哈)。和國內的親朋好友說話會下意識地夾雜英文,但和他們聯繫也不是特別勤了
總的來說感覺移民後的我更愛生活,感覺自己也在往好的方向走。移民體驗因人而異,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出來後沒有過得更糟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要先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是以何種方式移民到美國去的。方式不一樣,所衍生出來的後續很多體驗和隨之會產生的問題都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籠統的回答說移民美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移民美國的方式,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這十幾年在美國的耳聞目染,我覺得分為幾種:
下面以一個虛擬的人物Joe來分類別的講一下:
1,Joe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而Joe是出生在美國的ABC,屬於第二代移民。
2,Joe是自己通過留學,工作,申請綠卡在美國留下的,Joe屬於第一代移民。
3,Joe是通過已經移民了的家裡親戚為其辦理了親屬移民,而在成年後,16-18歲拿到綠卡,來到美國的。基於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之間。
4,Joe是很多年前偷渡到美國的,隨後在美國非法停留,打黑工,賺足一筆錢,一半用來支付蛇頭,一半用來請移民律師,把身份由黑轉白,最終取得美國綠卡。
5,以其他方式移民美國的:婚姻移民,政治庇護,假結婚。
所以,移民體驗要先看Joe是以哪一種方式移民的。每一種方式所獲得的移民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有時候可以是千差萬別的。
有時間的時候,我再來繼續講講這幾種移民方式的不同移民體驗是什麼。
2016-6-29 更新
不好意思。各位朋友,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來這裡的時間不多。不過,我會努力抽時間來更新的。
今天說說 「1,Joe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而Joe是出生在美國的ABC,屬於第二代移民。」
Joe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作為老一輩第一代移民,都是比較苦的。幾十年前,很多是通過勞務輸出,或者是親屬移民,也或者是偷渡去的美國。剛到美國完全要靠自己的勞力來生存,一分錢掰成兩分錢來用。尤其是偷渡去美國的。屬於美國社會很底層的一個群體了。偷渡者基本上要辛苦工作6-10年,用打工掙來的錢,找律師把自己的身份變白,最終拿到美國綠卡。當然,如果運氣好,遇到美國總統大赦,也會取得身份。那麼,在這樣的家庭成長的Joe,不說一定,但是80%會有一些心理的缺陷,包括對社會的不滿,對自己群體的歧視,對有錢人的憎恨,對物質的過渡渴望等等。但是,Joe也會有優點:吃苦耐勞,節約,懂得如何高效的生計。
大部分的老一輩第一代移民基本上都只會生活在華人圈裡面。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過去了,還說不出幾句流利的英文。而Joe,會被送去社區大學讀書,會和一幫土生土長的老美在一起學習,生活,做朋友。Joe的起點比他的父母輩高很多。最後成材的也有很多。但,即便如此,身上還是會有上一輩的影子,會受上一輩的固定思維模式的影響,也就促成了Joe的一些局限性。具體是哪方面的局限性,很不好說,這是因人而異的。我是女性,感受的好處:上廁所不用帶紙, 買護膚品化妝品沒有帶進口稅,有房有車的生活很普遍, 買名牌更便宜更容易(但我不看牌子,所以對我沒太大影響),空氣不錯(至少不會出去臉上一層灰), 只要會英文喜歡看書可以看好多書(這個中國也可以做到,不過這裡買英文書方便),各國各式餐館食物(中國大城市也有,不知道有這裡全么),動物多(大城市也沒有),開車鳴喇叭少,各色人種可以觀察, 不能隨便抽煙(不過中國城就會隨便抽,從此我再不去,被熏),可以買槍,電子產品便宜些(相機,IPad 等)。。。
不好處: 大家都可以有槍(碰到瘋子慘),法律太多了, 人種多(文化不同,這個是好也有不好), 食品安全化妝品安全也一樣堪憂(買有機的,多看看成分吧),不能隨便打鴨子吃(保護),這裡的法律保護孩子太厲害了(打孩子不能)
就說這麼多吧。肯定還很多。總體覺得,你要不會英文,來這裡不好。 會英文,有open mind ,也不錯。不過不管如何,到處走走,看看別人怎麼生活,不是很好么? 至少不會那麼narrow mind。
來更新一下,這次回國覺得好不方便。我沒有支付寶,網上訂票不行。買個上網卡吧,需要身份證!打個車,看人家用滴滴,我用不了。還有各種共享單車,用不了。去商場逛街,同樣的牌子質量,價格虛高。 好吃的還是很多!國內是越來越方便了,對於當地居民來說。 順便吐糟一下,以前我在廣州南方醫院 治療痘痘,用什麼激光啥的,醫生推薦我做的,結果是差點把臉毀了,我花了好長時間來恢復。在國內整牙,很辛苦,結果還很不好,是來美國,美國醫生把我的臉恢復了,牙弄整齊了,都不貴(當然有保險才不貴,沒保險可能會貴)。所以我對國內的醫療很恐懼,一點都不相信他們,花了很多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還把我搞更糟了。不可以原諒,花樣的年紀遭遇如此,怎麼找男朋友。說到醫,美國也不是天堂,沒良心的醫生使勁給你開貴的新葯, 或者有副作用。醫療保險一年比一年貴,不過藥品安全是全世界共同的問題。 美國 買其他東西真的超級實惠啊,護膚品化妝品,電子產品,衣服包包 很好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很好的質量,女孩子好樂啊,不過國內衣服也很多花樣啊!吃的,沒有國內方便!但有各國餐館,看你吃得慣不? 義大利 ,日本,泰國我還可以。。中東的吃不下。。房子現在一樣也貴,又來一個泡沫了,我買房子在早些時候,所以不管它。車子也便宜!有什麼不好么? 不好的也很多。 醫療保險貴,葯貴,稅很高,修車修房子的人工貴,動不動就幾百上千刀的,你要會修就最好了,我反正不會。大家都有槍吧。。。。。。不過到處都一樣了,都有瘋子。 我這次回去吃了楊梅,樹上新鮮摘的,還吃了土雞,山上亂跑的那種。 美國我這裡沒看到過楊梅,更別說吃了。土雞。。。有機雞?這個也許可以取代。食品安全也是個世界問題, 不然美國那麼多胖子? 好吧,我現在覺得其實兩個國家沒啥不同了。我繼續吐糟, 這次回去在桂林火車站買點水果,結果啥,稱重的時候當著我的面給我搞小動作啊。。我不買了,大媽(北方口音)就罵罵咧咧說 翻來翻去那麼久,還不買。。我直接走人了。 在泰國的時候 也有同樣的遭遇,小販子太可惡了。。我在美國其他城市暴走的時候,問路什麼的,反而遇到很多好孩子。。一直笑容甜甜帶我教我坐地鐵的 帥哥(可惜了)。。。正在跑步給我攔下問路的大叔。。我就從自身體驗說事啊。對了,談到福利好啥, 我知道一部分來是為了領窮人救濟或者啥的。貌似新總統正在關閉這些福利的漏洞。。自己養好自己,再能夠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就是我的人生目標了。
首先美國的空氣很好,食物安全即便脂肪含量有點恐怖。美國的酒吧夜店裡有毒品流入,奉勸大家特別小心。美國購物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人來人往都是幾張華人面孔。
美國交通不夠發達,我們的高鐵動車在這些方面比他們領先,而且按速度相比票價也不貴。美國老年人比較閑適,喜歡在公園裡漫步看書,我們國內一般是太極廣場舞有時比較喧鬧。美國的年輕人比較獨立但也比較冷漠,走路都面無表情沒有笑容。
美國當地人有點看不起中國人,問個路另一邊帶著嘲諷口氣講髒話,以為我們大陸個個英語聽不懂……呵呵……洛杉磯一帶的華人比較多,完全不必擔心語言問題。但在其他中小城市就會有問題。美國人很高高在上,由於國人太過於崇拜美國貨導致店員服務態度非常傲慢。在費城的便利超市,我同行的一位阿姨不會流利表達英語,服務員就急不可耐說next one……
我覺得如果是要去偶爾旅遊是一次不錯的體驗,但如果說是去移民,我覺得前幾年一定會非常痛苦,這幾年移民美國趨勢很不錯,我不覺得有些人標榜自由人權這些去拿張綠卡各種炫有任何意義,幸福在於自己的感受,沒必要為所謂的名利而活……中美文化差異很大。美國人很嚴謹不會變通,有點鐵面無私。也許部分易友說鐵面無私挺好的,但太沒有人情味了。由於擔心偷渡,美國警察對於中國人 印度人這些審查的很嚴格,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走一個。
總之,美國是個不錯的國家,有生之年,能去感受一下還是不錯的,不過不要太妖魔化或者說動不動就帶有朝聖啊美利堅人類希望啊這些?只能說跟國內比各有利弊,關鍵看個人。
美國的土木工程很發達,也很掙錢,有機會的話可以在國內好好學習下excavator ,美國掙錢第一。
移民美國後,想要維持體面的生活,每年大概需要多少生活費呢?眾所周知,美國紐約市和舊金山的生活費十分高昂,但據美國廣播公司(NBC)對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的最新數據分析,馬薩諸塞州,包括南塔克特島(Nantucket Island)和瑪莎葡萄園(Martha"s Vineyard)等風景名勝在內的南塔克特(Nantucket)和杜克斯(Dukes)縣才是最貴:那裡三口之家一年生活費高達85163美元(沒有儲蓄或隨意性開支)!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利用家庭預算計算器,衡量人們維持安全但溫和的標準所需的費用。家庭預算計算器統計了包括全美600多個都市地區的住房、食品、照料兒童、醫療、交通和納稅等開銷。
該研究所政策主任拜文斯(Josh Bivens)說,住房開支通常是家庭預算的最大部分,照料兒童是有小孩子家庭的第二大開支。而商業房租則通常是生活費開支的最可靠指標。拜文斯舉例說,「如果商家要交納高房租,他們就要增加食品或商品價格,將開支轉嫁給顧客。」
移民美國NBC列出了全美三口之家生活費開支最高的十大都市區:
1、馬薩諸塞州南塔克特-杜克斯縣:85163美元;
2、華盛頓 D.C.:81783美元;
3、康涅狄格州斯坦福-諾沃克(Stamford-Norwalk):79496美元;
4、紐約市:78518美元;
5、夏威夷檀香山:78423美元;
6、紐約州納蘇-蘇福克縣(Nassau-Suffolk):78301美元;
7、維吉尼亞州阿靈頓-亞歷山大(Arlington-Alexandria):78094美元;
8、舊金山:77819美元;
9、波士頓:77466美元;
10、紐約州維切斯特:75992美元。
有計劃移民美國的人士,最好在出國前預留好前兩年的生活開支,以便讓自己從容地度過移民美國後最初的適應期。回國的時候帶一堆美國特產回去,返美的時候帶一堆家鄉特產回來。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具體哪裡好就是會帶來帶去。
在美國生活,擁有一張美國綠卡,可謂「終身受益」
1.孩子出生
任何在美人士(含非法入境者)在美出生的孩子被視為美國公民,持有美國護照,不論年齡多大的人也不被限制在美國境外的居留時間,終身自由進出美國。18歲公民宣誓後即從法律上享有美國公民的一切權益,21歲即可為配偶、子女、父母辦理美國移民。
2.中小學學費
在18歲上大學之前美國全部中小學實行義務制教育,即零學費(「貴族」、私立寄宿學校除外)。相比之下,目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有關機構辦理中小學生赴美留學一年都在三萬美金以上。
3.大學學費
美國大學優先錄取,且上大學(含研究生、博士生)只交本地人學費。以加州為例,水平中等的加州公立大學,外籍學生一年交兩萬美金以上學費,而「本地人」一年只需交納三千多美金的學費。
4.獎學金
對於有意申請美國大學獎學金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只能和來自全世界的優秀人士競爭數量極為有限的對外籍人士開放的獎學金。但對於有綠卡的人,能享有獎學金的範圍,遠遠超過一個外國人所能申請的。
而其競爭對手也只是美國本地人。因為美國很多發放獎學金的機構限定獎學金只適用於「美國人」(含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
5.學生貸款
18歲以上的綠卡持有者,可以在拿到綠卡的當年申請各類學生貸款,如上美國優秀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多達四萬美金以上,當綠卡人士想讀一個兩年碩士時,六七萬美金可一筆貸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可不還貸款,找到工作後分年還清,通常每月只拿工資的五至十分之一還貸款。在美國,國家政策保證沒有因經濟困難而上不了學的人。
6.直系親屬受益
綠卡持有者與外藉人士結婚後,即可辦理配偶及配偶的21歲以下未成年子女的綠卡申請。
7.政府幫助找工作
美國政府在各地設有專門機構免費為本國人找工作。綠卡持有者只要到此部門登記自己的技能、專長和興趣,該部門就會免費為登記者尋找工作。同時,該部門還免費培訓等待就業人員的基本技能(如電腦、英文等)以協助他們就業。
8.實習、就業自由
持有綠卡者在美國工作是不受限制,提高了入職世界500強競爭力。為保護本國人的利益,美國很多工作(高科技、生化、軍事等研究、生產、保衛工作)都不對外國人開放,即使外國人具備相應的知識與專長。這種情況使得外國學生在大學畢業找工作時,與美國學生處於極不平等的競爭狀態。而綠卡持有者則無需為此擔憂,他可以從「劣勢方」轉為「優勢方」。
9.勞動力價值的改變
同一種技能的人才在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價值因有無「綠卡」而有明顯不同,其差距從50%到百分之幾百不等。譬如,我公司申請成功的一位教練員,沒有綠卡時,她的起薪為年薪4.5萬美金,而她有綠卡時起薪變為8.5萬美金。還有一位熟練使用統計軟體的IT人才,沒有綠卡時只有7萬年薪,而這個職位對有綠卡的人是12.5萬年薪。
10.辦公司優惠
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同,在美國外籍人開辦的公司要受到較多的限制,而當地人(綠卡或公民)辦公司卻可以享受很多優惠的政策,如:公司種類、貸款、稅收、經營項目等等。
11.週遊世界
美國綠卡持有者享受全球172個國家免簽,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幾乎所有歐美國家)可以免除被拒簽的煩惱,拿著綠卡和「白皮書」就可以實現「全球通」。這使得你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在全世界範圍內規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且美國綠卡持有者可自由出入加拿大探親、旅遊。
12.回國投資
拿到美國綠卡即被中國政府視為華僑,回中國註冊公司,公司為美國公司,合資公司為中美合資,投入資金被視為外資,並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如投資在國外受欺詐,還可找當地美國領使館協調解決。美國綠卡持有人在中國經商因地區不同還可享有其他一些特權。
13.項目基金
美國許多政府和公共基金的運作項目都要求執行人、受益人具有「綠卡」身份,作為「外國人」無權享用。譬如,舊金山市政府有一筆五十萬美金的經費在海邊建一個藝術雕塑。一位傑出的中國雕塑家的方案被選中,但最後由於他本人沒有「綠卡」而不能接受這筆錢。
14.退休福利
綠卡持有人在一生累積十年交稅紀錄後(底線為每月$50左右的實交稅金即可),便可在退休後(通常為65歲)終身領取美國聯邦政府發的退休金(每月$700~$1200)。對很多移民來講,領取退休金的年數比交稅工作的年數還要多。
15.失業救濟
申請人及配偶甚至孩子在轉綠卡後沒有工作時,政府免費給你找工作。有正常收入並交稅不少於六個月以後失業時,到美國當地有關部門報失業並辦理相關手續就可按月領取政府救濟金(額度從每月$600~$1200不等)。
16.享受高水平的醫療
美國的醫療水平是當今世界最高的。很多中國還沒有的葯在美國就有(如治療青光眼的特效藥);很多在中國做不了的手術在美國可以做(如高度燒傷的美容整容);很多在美國被淘汰了的設備在中國正在用(如激光治療近視眼,美國已普及了第四代產品時,中國才開始用第二代產品)。
17.貸款
有綠卡後在美買車、買房可輕鬆獲得政府、銀行等有關機構提供的各類貸款。同時,購置房地產的每年還貸的利息部分還可用來抵交個人所得稅。
18.人壽與基金
綠卡持有者可以享受一些在中國沒有,只在美國有的一些人壽與基金掛鉤的保險險種,使本人退休後能夠有較多的收入。也可用與中國相比低廉很多的保費來獲得保額很高的保險。
19.老年醫療保險
在美國醫療費用相當高,但任何「低收入」的綠卡持有者(無需交稅紀錄)可在退休之後,辦理「醫療卡」,持卡看任何病不用花錢。這一點徹底解除了身患疾病的老人後顧之憂。對於不屬於低收入的人,只要有累積十年的交稅記錄,退休後只要再付很少的保險費,絕大多數醫療費用也就不用自己承擔了。
20.購房補貼
綠卡持有人在退休後即可申請購買低收入老年人公寓住房。可用大約市場價格的35%左右的款項,購買由國家補貼興建的在美國屬於自己的住房。無錢購房的人也可用市場價格1/3至1/4的價格申請政府的廉租房。
21.免費娛樂
符合條件的一經申請即可進入各個社區的老年中心。中心的各種遊藝項目、健身、學習、醫療養護等項目都是免費開放的,活動中心的飯也是免費提供的,從家裡接送到活動中心的專車也是免費的。
22.政府補貼
綠卡持有者在退休前沒有累積十年的交稅紀錄時,只要轉成美國公民,退休(65歲)後政府直接發放生活補貼(每月$600多,另外糧食劵等)。
仔細看完所有回答,有幾個寫的真是蠻不錯,也為他們的分享點贊~~
但是,基於大家移民途徑的不同,多數還是以工作/家庭團聚/配偶等為主,商業類的基本沒有人回答,那我就簡單說一點供考慮商業類移民美國的小夥伴參考:
美國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全球徵稅政策,即無論你移民與否,如果一年之前在美國住滿XXX天(我記憶中是130天左右,有待查詢確認),從法理上你就是美國納稅人了,無論你在美國的,中國的,或世界任何地方的收入都需要納稅,即便你在中國的收入已經繳納了中國的稅賦,但美國政府還要對你的剩餘所得進行徵稅。
我想,在中國有較大生意和較多資產的朋友,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知乎專欄更新:
【探店】美國不是一個以美食見長的過度,CALIFORNIOS 除外
「」我和H也利用了這次機會開心了一把「」 請樓主詳細就「開心」進行解釋。
除了微笑什麼都要帶走
想聽樓主移民美國後的生活。。。(一個想盡一切辦法想移民的人。。。)
什麼時候再更新?想移民米國的菜鳥路過
美國比中國發達,但中國老話說,貨離鄉貴,人離鄉賤。其實有本事和有錢人在那都過的好,尤其是巨富級的,外國更好。但是有專業的未必了,全看自己發展了。我同學有上完學留下的,在大公司工作,收入也不錯,他自己說也很滿意,但也有同學在國內,原來學習還比他差點,現在在不錯的大學也是博導,院長級別了,還是政協委員,過的不要太好。同學聚會時,說實話,覺的移民的同學好像經濟上不是很寬裕,買個小單都不痛快,不過也可能是觀念問題。對國內家人父母的幫助上,移民同學明顯不給力,老讓原來處的好的同學盡義務,次數多了有的同學背後都有些小話了。還有就是小孩,我接觸過覺得都不太會說漢語了,就是個純外國人,過幾代怕是連姓也沒了,我老腦子,覺的不值。
移民美國現在來說的話主要考慮了幾個方面,第一就是美國移民現在局勢不明朗啊,第二選擇投資項目的話,資金要求先不說了,大家都知道要漲價了嘛,主要的就是在項目選擇上面了,要選擇靠譜的項目,風險的話多多少少都是有的。第二就是排期問題,但是不管是走什麼政策移民美國都是需要排期的。
至於說美國移民政策具體是個什麼樣的情況的話,大家到不放去美國移民條件申請者背景要求?現今美國移民政策如何?_美國移民吧_百度貼吧帖子上看看。了解一點是一點。晚上過了九點再也不敢在路邊擼串了。。。
可能我雖然人不老但思想陳腐落後,還是有點覺得各位堂而皇之侃侃其談未免有些無恥,尤其是隨意翻到的這兩位和一位近視兄。
推薦閱讀:
※美國在商業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 領域最好的公司是哪個?
※想要移民到美國?
※在美國,成為一名律所 Partner 是非常難的事嗎?
※如何評價扎克伯格在一名員工修改標語後的態度?
※在紐約如何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