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普通人怎麼看中國?


「嗯...你不要不高興哈...緬甸人...是有些討厭中國人的...」
當我第一次問我的緬甸同學這個問題時,他是這麼跟我說的。他是個非常客氣友好的人,所以雖然他說的是「有些討厭」,但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為很討厭的。

聽到這個回答時,我挺驚訝的,我問他為什麼?
他跟我說,因為中國有很多企業去緬甸開礦,還壓死了本地人,所以他們都很討厭中國人。

「壓死人?」
「是的。有一個中國企業要開礦,但佔用了農民的土地,農民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無家可歸,所以就擋在運輸車面前不讓車子過去。那時候是晚上,車子有可能沒看見,於是就把他壓死了...」

我聽了之後十分震驚,在feel sorry for那個人之後,潛意識地認為中國公司在國外應該不會這樣做事。「佔用土地」「不給賠償」「無家可歸」「壓死」...現在在國內稍微正規一些的地方,這種事情都應該不太會發生的,何況是中國公司在外國。

於是我問他:「地是政府賣給中國公司的嗎?」
「對的。」
「那...政府有給農民任何補償嗎?」
「沒有...政府就只是通知了農民,跟他們說他們的地要給中國企業開礦,所以他們不能住這裡了。」
「那政府有安置那些人了嗎?」
「沒有,那些人都變成無家可歸的人了。」

聽到這裡,我倒吸了一口涼氣...我非常驚訝,現在居然還有這樣一個政府堂而皇之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不給一絲絲補償,讓他們一夜之間無家可歸。同時,也很佩服緬甸政府的輿論引導,其實緬甸軍政府在國內臭名昭著,但在這件明顯是政府做錯了的事件里,輿論居然能把大家的憤怒都引導到了中國公司的身上。

我跟他說:「也許我是中國人,我才想為自己的國人辯護。不過在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是政府的錯。在我的家鄉,常見的流程是政府先征地,付搬遷費,也許還送安置房,然後把地賣給商人。也就是說,政府是這件買賣的中間人。所以,在緬甸的這件事情里,安置農民補償農民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因為中國公司在買採礦權的時候,已經給政府錢了。如果沒有政府的同意,中國公司也不可能有權開礦。中國公司也許是這樣理解這個流程的,所以才會沒有給農民補償。」

在我的眼裡,中國公司除了在黑夜中壓死了農民這件事應該有法律判決外,沒有補償農民這一項實在不是中國公司的錯,我也想不通為什麼要中國公司來做這件事。但我的緬甸同學彷彿從來沒有從這方面來看這件事,在他的思想里,這一切都是中國公司的錯。

其實,那次談話結束後,我有些後悔跟他說那麼多。緬甸國內現在其實都是一團糟,讓他們有個精神上可以發泄的外國對象,也許對他們來說會快樂一些。我對這個同學說的這番話也無法改變大多數人的想法,但也許會讓我的同學自己很難受,所以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再找他聊過政治上的話題了。

大約半個月之後,他過來找到我說:「我查了一些新聞,知道後來中國公司賠償了出事人的家屬,也出錢安置了剩下的人。不好意思,我之前誤解了,國內的媒體也沒怎麼提到過後來的事情。」

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


正文


緬甸人是討厭中國人的。從我個人跟緬甸同學那麼多次的聊天中,我認為緬甸人討厭中國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輿論的引導,很多的緬甸同學跟我說的中國公司做的「惡事」其實都應該算到軍政府頭上,但緬甸人還是認為就是中國人的錯。看過知乎一個答案說過,緬甸政府製造輿論讓緬甸群眾討厭中國人,以增加自己與中國公司談判的籌碼,便於坐地起價(不好意思我忘記在哪裡看到的了)。我認為這個答案是完全可信的。

其實對比一下其他的國家,中國人被緬甸人討厭是有一些「冤」的。英國殖民緬甸時極其殘忍,但緬甸人現在並不討厭他們。我的這位同學非常希望昂山素季做總統,雖然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是英國國籍。緬甸人對日本人也不討厭,雖然日本人的作為也一樣的殘忍,但我的同學跟我說:「我們國內就是不會提這件事情,歷史課的時候也不太會講。」所以緬甸國內只有一些老人討厭日本,年輕一代的人對殖民主並不反感,畢竟很多年輕人的學校都還是殖民時期建的。

緬甸現在國內非常混亂,大家都忙著討厭軍政府,忙著學生運動,忙著希望得到真正的民主,對那些殖民歷史的暴行實施者反而不會提起,也不會討厭。但中國公司其實也沒有做很殘忍的事情,我同學說的上來的也只有那一件事,但討厭中國還是緬甸人心中的主流想法,這也許是受了輿論的影響。畢竟,偶爾爆出些中國公司的負面新聞,讓大家討厭中國,還是能稍微轉移一些些國內的矛盾的。只是對中國人的討厭也許會一直在緬甸人的心裡,變成了一個默認設置,雖然其實有時候是中國公司在幫軍政府背黑鍋。

文化上,上個世紀末期,緬甸人還經常看中文的電視劇(有可能是台灣出品)。但現在只看韓國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了,所以正常的緬甸人對中國還是陌生+討厭的心理。


註明:以上所有信息均來自於我的緬甸同學,雖然他的家人都在緬甸,但他自己已經出國三四年了,所以也許只能代表三四年前的緬甸人對中國的印象。

PS:雖然我的緬甸同學在緬甸國內絕對算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他並不知道果敢問題。這次邊境事件,他也是我問他了之後,他從英文媒體上得到了信息,才知道了這件事。不過緬甸的互聯網媒體十分不發達,他身在國外也很難follow國內的新聞,所以也許緬甸人是知道這件事情的。

他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很恐慌。


我緬甸華人,土生土長,在中國待過4年半,工作3年,所以對緬甸人如何看中國這一問題,我想說說個人見解。

1. 緬甸人覺得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低劣。
我知道也體驗過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一級棒的有很多,也知道中國是很大一部分國家的生產商,但由於緬甸大多數人都窮困潦倒,貧富差距甚大,買不起高檔產品,所以貿易商僅能進口中國的「便宜貨」,大多數由雲南瑞麗市進口緬北,由緬甸木姐市一路向南銷至全國各地。而同時,也有一部分專做質量產品貿易的貿易商,通過海運從泰國、日本、台灣、新加坡甚至美國、德國、法國直接進口產品,由仰光卸櫃銷至全國,當然價格也是相當地高。
因為大部分人貧窮,使用的是中國製造,所以在大多數的口耳相傳影響下,就導致了今天的「中國產品低劣」的現狀。
很簡單,只要是中國製造,價格就絕對不能高於其他國同等產品。同樣價格,同等產品,大多數人不選中國製造。

2. 緬甸人覺得中國過於開放。
相對於中國來說,緬甸還是比較傳統的。(以下例舉的都是基於大多數情況下。)
在中國,進寺廟女人男人可以穿短裙五分七分褲背心,緬甸禁止!
在中國,互聯網普及得較早,色情網路泛濫,約炮「盛行」,緬甸互聯網剛開放幾年,人們才剛開始學壞!
在中國,男女情侶大庭廣眾下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摟摟抱抱,緬甸男女,就拿我老家緬北臘戌市來說吧,我沒有見過一對情侶是牽著手逛大街的。
在中國,公開相親,緬甸尚需媒人私下偷偷介紹!
在中國,非誠勿擾、非常完美、百里挑一一類節目現已被人們接受,甚至越來越火!在緬甸,用老一輩人的話說,那就是 傷風敗俗。
在中國,婚後不願與父母同居的比比皆是,在緬甸,要是哪家兒女那樣說,一定被周圍的人唾棄咒罵不孝!
與緬甸相比之下,中國離婚率那是相當地高。你也許會說中國的人口多嘛!其實不然!我問你一句。你想想啊。你認識的人里有沒有是離過婚的,或父母離異的? 我認識的緬甸人中就一個也沒有。
還有許多例子就不一一例舉了,要是有機會,來緬甸體驗體驗,不用體驗,看一看也就知道了。

備註:開放並不一定是絕對的不好,傳統也可以被理解為」落後「。


請微信掃描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號:緬甸消息, 了解更真實的緬甸。

http://www.mdxiaoxi.com 24小時滾動發布緬甸最新消息 | 經濟、社會、商業、房產、翡翠、文化、緬語學習等全方位信息。|| 論壇版塊:求職招聘、商家商品、房屋土地、尋人尋物等等,應有盡有!


最近朋友結婚來邊境玩,以前翡翠價格還正常的時候,我一年會來個2,3次。算算有5,6年沒來了。有種故地重遊的感覺

言歸正傳,緬甸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喜歡中國。不是因為勤勞,中國人搶不了緬甸人的工作,這個後面說。中國人在緬甸是這麼做的:地面上樹砍光,運回來賣了,然後山有礦的採礦,沒礦的賣沙土。中國人開發完後,留下的就是一個一個大坑,和國界對面中國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鮮明對比。如果你是緬甸人,你會喜歡么?


緬甸太亂,上面說緬甸人善良的,呵呵噠,邊境賭場那些事情就不說了。一些中國老闆被忽悠過去投資,投著投著就發現東西不是自己的了,能活著回來就算不錯的。還有一些工人,去那邊打工,正規渠道還好,非正規渠道出去的最後不給工錢的,給你毒品抵工錢的,被打死的……如果幹不動了想逃跑,被抓住關水牢的,要家人交贖金的,交了贖金還要給你來一針的…這些你如果去旅遊,不會有人告訴你。一個內戰不斷,軍隊毒品泛濫的國家,基本不要指望太多了。


問這個國,那個國怎麼看中國,在我看來就是一種low比心理。

緬甸人怎麼看中國?其實和其他所有國家怎麼看中國能有多少差別?肯定來過中國和沒來過的看法天差地別啊,普通百姓和精英階層的看法天差地別啊。

你怎麼看古巴,怎麼看印度,怎麼看越南,怎麼看菲律賓?人家就怎麼看你。

對於其他國家普通人來說,不管富國還是窮國能怎麼看中國? 一個體量龐大,比朝鮮好一點點,經濟軍事暴發戶,但是污染嚴重腐敗遍地貧富分化嚴重,普通老百姓沒自由沒人權水深火熱的專制集權國家唄。 你們以為還能怎麼看?

問題是別人怎麼看我們很重要嗎?弱者才在乎別人喜歡與否,強者只需要讓人羨慕嫉妒恨就行了。

在人均gdp沒有進入全球前40名時不要指望別人的偏見會有多少改變。其實也不是偏見,一個普通外國人接觸的信息只有這麼多,能怎麼看?

所以這種問題沒意義。你很弱小的話別人就會無視你(你問我怎麼看剛果,怎麼看烏拉圭,我真說不出啥)。你體量夠大又不夠強大時別人不可能無視你,但是會藐視你,鄙夷你,嘲諷你,討厭你。你足夠強大了,別人就會仰望你,羨慕你,跪舔你或恨你,罵你,詛咒你,嫉妒你(但絕對不會藐視你,請參考眾多網友對美日德的看法)。

總而言之,一個普通外國人永遠不會客觀中性看待你,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帶著「偏見」在看你。

所以沒任何必要管別人怎麼看你,還是悶聲發大財,苦練內功才是最吼的。


2016/7/28更新:
只答了一個這個問題,連續數月各種東南亞相關的問題邀請就來了。小的不了解那些沒法回答,不謝邀。對不住先匿了,就醬。

——————無厘頭的原答案分割線———————


我是中國籍,1/4緬甸,3/4中國血緣。然後我的好朋友是緬甸籍,1/4中國和3/4緬甸血緣。就這個談談我們的看法。因為看了前面的高票回答很多都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立場回答的,我這邊只是想補充一些除此之外的以 家庭 和 朋友 為出發點的觀點。希望回答能有一點點幫助,來完善這個題目的涵蓋面。(噴子們請看清楚,我只是代表我個人和家人觀點,和我周圍朋友的態度,不要映射其他。什麼不客觀不全面的勞煩自己另開答案自己回答。他們對你們什麼態度與我的答案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也是緬甸普通人,從來不是代表所有緬甸人的大眾群體,他們的看法也是屬於題目中提到的緬甸普通人的態度)


先談談我自己這邊,我外婆是緬甸出生長大的當地人,因抗日戰爭爆發逃亡去香港而結識外公遂結婚定居國內。作為一個不會說中文的緬甸人,她成功在會英語和緬甸語的基礎上,硬生生學會了粵語和浙江話。這是對於中國文化的極大認可。從小到大,我在她的言語中,從來沒有對中國的厭惡。只是說中國社會會有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不如緬甸那麼親和善意(東南亞國家的人比如泰國,緬甸很多都喜歡微笑,而且說話很輕很柔和,緬甸人與人之間待人也很溫和)中國生活節奏比較快,哪怕是南方普通的二三線城市的節奏也比緬甸首都仰光或者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快,中國人太拼太勤勞,不知休息和疲倦,也有些地方沒有信仰,所以人心難測,緬甸大部分人都是信仰佛教,從善心慈。

年輕時溫柔端莊的正妹一個。
(′???`)喏,這就是外婆。穿上中國人的衣服也是很好看呢。


然後我的朋友是緬甸出生長大的緬甸人,目前在國內讀研學醫。他對於中國人的態度是很友好的,而且言行舉止比國人更加包容一些比如看到街上一些不文明的現象的時候。有次我們出去,騎車被後面違規掉頭的汽車狂按喇叭趕的時候,我很生氣覺得司機很沒道德,但是他更多的表現了寬容還勸我說不要生氣啦。平時不會說任何貶損中國的言論,相當客觀,對於一些在學校體制上的弊端,以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他只是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或者調節自己,並且去努力適應。這點比很多時候國人那些無謂的抱怨更高明。留學生是一個喜歡抱團的團體,我所接觸的緬甸留學生中大多對於中國的評價都還是很客觀的,也許是建立在他們了解中國文化或者身在中國的基礎上,但是至少我接觸的這個受過良好教育(本科到博士都有)的群體內,沒有感受到對中國的極大敵意。並且考慮在中國發展工作或者經商的大有人在。

兩個萌萌噠緬甸留學生朋友性格超好,善良溫柔爆棚啊。現在還與中國小夥伴合夥在學校附近開了開了仰光餐廳。很有東南亞

緬菜挺好吃的,真的很清爽鮮甜。緬甸奶茶也是贊!

話說中國人早年,福建廣東沿海一帶不少人去緬甸淘金,憑藉中國人本身的勤勞和吃苦精神,確實撈的大把金錢。所以相對較為生活慢節奏,愛花錢的,每個月都過節放假又多的緬甸人來說,確實是比較大的一個衝擊。比如中國人喜歡緬甸玉石,大量的開採對於當地的商業和資源都是比較大的破壞,所以這樣的情況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對待中國人的情緒都是一樣的。而且一些當地運作的報道在國內是看不到的,確實會有被歸結在中國人身上的情況存在。這會讓一些緬甸當地人會因這個而對中國印象比較偏激。現在許多緬甸人一樣把目光轉移到中國南方沿海來這邊發展,開餐廳或者從事整形醫生行業什麼的都有,所以還是那句話,風水輪流轉,哪裡有錢賺,哪裡有發展人就會往哪裡鑽,中國人緬甸人在這個問題上都一樣的。既有當年跑出國門在在外面定居的南方人,也有今天來中國南方沿海的緬甸人。為了生存,其實都一樣。只是在資本輸出的時候,越來越趨向於更人性,更科技化會逐漸改變緬甸當地對於中國的印象。畢竟那邊中國人還是很多的,華人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


緬甸與中國關係貌似從來沒有好過。歷史上,看看他們如何對待南明王室就曉得。


緬甸有著世界上最長命的軍政府。
在西方的長期封鎖中,軍政府為什麼能蹦躂這麼長時間?
因為我大天朝給他撐腰。

緬甸的知識分子(緬族)清一色的親西方,因為如果不是緬共挑頭作亂,緬甸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四分五裂。長期被英國統治,緬甸知識階層和學生在意識形態上一邊倒的認同西方,看看昂山素季的影響力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天朝支持,軍政府早就垮台了,但緬甸人民痛恨軍政府,而對軍政府的總後台---天朝,那是恨屋及烏。

另外,雖然公開場合不承認,但一個統一而強大的緬甸顯然是不利於中國戰略利益的,也會東南亞的地緣平衡——故而,我政府肯定在緬北四處下蛆,明裡暗裡拉一把各家民地武。各家武裝開會,緬甸政府參與不了,中國特使竟然是座上賓·······緬甸人又不傻,恨得牙痒痒,但弔詭的是,他們有求於中國,只能裝瞎子。


大多數國人了解自己的國家是通過媒體和書籍

大多數外國人了解某個國家也是通過自己能接觸到的傳播媒介

大多數緬甸人了解的中國是通過他們日常能接觸到的媒體所發布的消息!

大多數緬甸普通人眼裡的中國就是他們這群普通人天天接觸的媒體所報道的消息

而我所知大多數緬甸媒體報到的中國政府似乎都不怎麼太客觀 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一樣一樣的

而且大多數緬甸人也不會去偽存真

所以大多數緬甸普通人對中國印象並不好

有些答主回答的是緬甸的普通人么?

別說緬甸這樣的國家
就中國人出國留學的也要有比較大的經濟條件和學習能力吧

然後你拿你身邊的留學生說事
讓留學生來代替緬甸大多數普通人
還有人給那麼多贊!

我身邊有兩個緬甸的朋友
他們都是在北京華文學院學習

我不會緬甸話
他們告訴我緬甸人也有的不會說緬甸話
會說的也不是母語的
以緬甸話為母語的能有一半多就
(此消息存疑 但是他們倆的確是這麼說的)

既然在北京華文學院上學

你猜對了

他們是緬甸的華人

但是人家祖國認同還是緬甸好不好

人家的祖國是緬甸
人家的祖國是緬甸
人家的祖國是緬甸

他們不是中國人
他們來中國要簽證的
他們去敘利亞被抓了
也是人家祖國緬甸出面解決
和中國沒什麼事

他們緬甸華人「棄漢改緬」之舉,引起過不少非議,被部分國內網民噴子指責為「數典忘祖」。

他們看到之後是不舒服的!
是欲哭無淚的!
是累覺不愛的!

中國延邊朝鮮族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族同胞祖國認同是中國!他們是中國人!!即使他們上朝族學校!即使他們生活的土地上面都是以朝鮮語為主!甚至他們在朝鮮和韓國會有親屬!但是他們去韓國勞務輸出 ,發生勞資糾紛。那就是跨國勞動仲裁。嚴重的話中國駐韓大使館是可能會出面的。

如果你認為上面是合理的

怎麼到了緬甸的華人就雙標準了呢?
即使他們在緬甸的地位遠遠不如咱們國家的少數民族在祖國的地位!
再說人家數典忘祖
對中國印象不好就算了
對中國人印象不好似乎隔閡會更深!

下面文字轉自騰訊網

緬甸華人為何放棄「漢族」身份?
2016-03-30476 期
這批華人在1991年被緬甸當局特批成為「勐穩族」;如今則集體以「緬族」身份入籍,成為「百分百」緬甸公民。

緬甸身份證有多種,持有粉色身份證的人才是「真正的緬甸公民」


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世代保持漢族的習俗的華人,以「緬族」身份加入緬甸籍。這一「棄漢改緬」之舉,引起了不少非議,被部分國內網民指責為「數典忘祖」。


如果了解華人在緬甸的歷史遭遇及現實境況,大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非議了。


緬甸朝野對 華人心存成見,有複雜的歷史、軍事、經濟、政治原因
歷史原因:國軍殘部入緬、1967年排華事件等,讓緬甸對華僑心存芥蒂

1950年2月,李彌率領的國軍殘部從雲南退入緬甸,在內憂外困時,依靠當地華僑的捐款生存下來。緬甸政府為此逐戶搜查華僑,以私藏武器為名,逮捕了一批華僑。後來李彌為圖發展,還同反對緬甸政府的克倫軍,以及撣邦土司有過合作,緬甸甚至出動國防軍進攻李彌所部。迫於國際壓力,李彌所部才於1954年、1961年先後撤回台灣。這支國軍的活動,是導致緬甸政府防範華僑的第一個歷史原因。①


及至「文革」爆發,緬甸不少親大陸的華僑學生不顧禁令,佩戴毛澤東像章。奈溫領導的軍政府為轉移民眾對當局的不滿,藉機煽動民眾「反華」,釀成1967年「6.26」排華事件。同時由於緬共支持華僑,更使緬甸政府憎惡華僑。受事件影響,大批華僑離開緬甸,留下的人則在語言、服裝、風俗習慣等方面加速向當地同化,並儘可能入籍緬甸。②


軍事原因:緬共問題,一度使緬甸軍政府對中國、華僑極不信任

中緬至1971年實現關係正常化。但緬甸高層對中國依舊充滿不信任。他們傾向於將自己的對緬共的平叛戰爭視為「反對外來及其代理人的戰爭」。緬甸的丹頂准將即在回憶錄說,「因為得到某個鄰國的掩護,我們面對的叛亂者可以得到他們需要的任何幫助,包括人力、武器、軍事訓練,以及戰場指揮的顧問。」③在這種兩國關係下,華僑依舊還是被猜忌的對象。


經濟原因:1988年後,華人經濟地位上升,緬族人因落差而心生怨念

進入80年代,緬共失勢,中緬關係得到根本改善。緬甸新軍政府這時由於受到西方制裁,在推行市場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後,只能向中國靠攏,加大對華貿易。以雲南籍、福建籍為主的華人藉助語言等優勢,主導了中緬邊境貿易,經濟地位得到迅速提升,以至有緬族學者說,「中國人對曼德勒和緬甸北部的控制, 事實上是在重複殖民時期英國人殖民緬甸的經濟後果」。④90年代以後, 華人經濟在緬甸私營經濟中, 已和緬甸人、印度人持平,各佔1/3左右。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裡就有約100萬來自雲南等地的非法移民,約佔總人口的30%,因此有人說,「過去只有第80大街是唐人街,現在幾乎曼得勒都是唐人街了。」這種貧富差距,以及華人數量的增多,都加大了緬甸民間對華人的不滿。


政治原因:民主化後,民眾不滿緬甸軍政府的外交政策,遷怒於中資項目和華人

緬甸實現民主化後,民選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開放私營媒體和自由結社。緬甸媒體第一次對政府政策發出批評,即針對中緬合作的密松水電站,指其破壞環境,使該項目被迫擱置。這並非一個孤立事件,由於中國對緬甸的210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水電、油氣、礦產等能源領域,給緬甸人造成了如下印象:大量征地、移民,讓一些緬甸農民失去土地;緬甸生態被破壞,獲得的資源、電力卻大量輸往中國,以及懷疑中國企業大肆賄賂緬甸官員,滋生了腐敗。⑤


另外,新成立的很多政黨、社團也嚴重受西方影響,對中國抱有成見,認為1988年後,「中國是緬甸軍政府最重要的支持者,所以部分民眾把中國政府等同於軍政府,把對軍政府的不滿轉嫁到中國頭上」。在一些緬甸在野黨看來,軍政府簽訂的項目,都是暗箱操作,要求「搞掉中國與緬甸前軍政府簽訂的所有合同項目」。在這種輿論引導,緬甸民眾愈發「反華」,對華人、華僑自然不會有太多善意。⑥

自60年代至今,緬甸長期用法律政策限制華人成為「百分百公民」
華人在政治上是二等公民,沒有被選舉權,不能合法成立社團

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消除緬甸政府和民間的這種「反華」情緒。如對緬甸華僑問題,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1985年訪緬時承認,「中緬關係曾經一度受到我國內部問題的波及」,重申「文革」前的僑務政策,「鼓勵僑胞自願加入所在國國籍」,那麼凡是入籍緬甸的華僑,「就是緬甸公民,應該效忠緬甸,盡到緬甸公民的職責」。⑦到1988年奈溫倒台時,官方統計的80多萬華僑大多數都已入籍,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只還有73272 人。


雖然華僑獲得了緬甸國籍,成為緬甸公民,但並不能享受和原住民一樣的權利。1982年頒布的《緬甸公民法》,將緬甸公民分為「真正的緬甸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三類。其中客籍公民指的是「在獨立前移居緬甸,根據1948年頒布的法律申請過入籍,並符合該法律規定的條件者」;而歸化公民指此前沒有申請過入籍者。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他們本身及其兒子和孫子三代人保持安分守己」,才有可能成為擁有完全公民權利的「真正的緬甸公民」。⑧此後緬甸政權幾經變更,但這一公民法被一直沿用。1989年緬甸使用的新身份證有粉色、藍色和綠色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公民類型。


在緬甸,對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最大的不公表現在政治權利上,他們只有議會選舉權,而沒有被選舉權,不能出任議員及高級公務員。同時,印度人和華人不被包括在緬甸政府承認的135個少數民族內,公民權利被進一步壓縮。如緬甸2008年憲法規定,占緬甸人口總數千分之一以上的少數民族,可推選一名代表到省、邦議會中,而華人無此權利。華人成立社團也被嚴格限制,只能用「寺廟」的名義申請,因此很多緬甸華人的同鄉會等對外稱鳳山寺、武帝廟、財神廟等。⑨


華人在經濟上也沒有安全保障,隨時可能被剝奪財產

數十年來,緬甸一旦在經濟政策上有變化,華人也往往首當其衝。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緬甸政府實行國有化政策,華人主要經營的碾米業、針織業、制油業、制帽業、香煙業等都受到很大打擊;仰光廣東大街上有數百家華人開的商店,有數千人從業的攤檔,都被收歸國有;90%以上華僑所有的酒樓、飯店,被禁止繼續經營;有298所華人學校被收歸國有,上千名中國教師被解僱;華僑律師、醫生也被禁止營業。


後來緬甸放開私營經濟,華人依舊面臨朝不保夕的困境。1979年,很多華人經營的土產店和土產交易所收到通知,說他們雖然是緬甸公民,但不是三代正統緬族,拒絕給他們更新執照,要求下個月起停業。後來在聯合國,以及中國駐緬大使的干預下,緬甸政府才取消了這個強制措施。⑩


緬甸對華人的歧視是毫不隱晦的。在奈溫看來,那些離開緬甸後,並沒有回國的印度人和華人,在新加坡、香港、美國等地,會和留緬的親屬「互相串通,非法偷運我國商品出鏡,搞走私活動」。因為知道「他們有這種唯利是圖的毛病」,所以「不能讓他們留在能左右國家命運的機構里」「不能允許他們成為百分之百公民」,只能給印僑、華僑謀生的基本權利。


綜而言之,自50年代至今,華人、華僑在緬甸長期處境艱難。惟有通過改變身份,才有可能獲得政治上的平等權利,讓經濟利益有所保障。這也是大勐穩華人選擇以「緬族」身份入籍的核心原因。

汶川地震後,緬甸華人踴躍捐款


注釋


①覃怡輝:《李彌部隊退入緬甸期間(1950—1954)所引起的幾項國際事件》,(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第4期;②范宏偉:《1967年緬甸「6.26」排華事件與緬華社會研究》,(台)《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2期;③(緬)敏辛:《緬甸人對中國人的態度:中國人在當代緬甸文化和媒體中的形象》,《南洋資料譯叢》2014年第4期;④范宏偉:《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及其前景》,《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⑤宋清潤:《當前緬甸對華認知分析》,《國際研究參考》2013年第6期;⑥閆德華:《緬甸政治轉型以來的對外關係》,雲南大學2015年;⑦范宏偉:《癒合的中緬關係:1972-1988年》,《南洋問題研究》2009年第3期;⑧(緬)吳奈溫:《緬甸政府對非原住民的政策》,《世界民族》1985年第5期;⑨范宏偉:《淺析緬甸華人的公民資格問題》,《世界民族》2012年第3期;⑩林錫星:《奈溫政權與現政權下緬甸華人經濟比較》,《世界民族》2000年第1期。


很多中國人總是用一種趾高氣揚的態度看周邊小國,特別是這十幾年來中國慢慢富裕起來之後。他們似乎都忘了當年周總理提出五項原則時的苦心和意義。以前毛時代周邊國家對中國人和當地華人是恐懼加鄙視,恐懼是因為輸出革命,鄙視就是因為窮;現在是畏懼加厭惡,畏懼是因為實力確實強大,厭惡則是因為他們從中國人身上看到了一兩百年前西方殖民者的影子。

不展開說,就說對緬甸吧。中國資本對緬甸的滲透很厲害,中國很多商會在當地簡直就是南霸天,過去緬甸民間就對中國和中國人很不爽,但由於軍政府和和發會吃著中國的奶,人們為了和諧不敢發聲。後來緬政府與美關係緩和後,有意無意地放出些抱怨中國的聲音,這樣民間就炸開鍋了。

在我國官方媒體上總會提到什麼中緬胞波情誼,殊不知現在「胞波」一詞成了貶義詞,就像我們說洋鬼子一樣。還有一首這幾年流行的歌,大意是某某占我們的土地搶我們錢侮辱我們的祖先真不要臉。這裡面的「某某」指的是誰緬甸人心知肚明。

說實話,我接觸的一些涉緬事務中,聽那些人吹牛逼怎麼怎麼欺負緬甸人,如何如何占緬甸政府的便宜,還說緬甸妹紙倒貼跟他們來中國,其實作為一個現實主義流派的國政專業人來說心裡還是蠻爽的。但是,但是啊,這樣下去真的好嗎?我們才擺脫被人凌辱的日子幾年?現在就開始變成我們曾經討厭的人了?


感覺世界上討厭中國人的地方几乎都是因為中國人太勤奮搶了他們的工作…


現在在韓國留學,班裡有好幾個緬甸同學,人都很好很和善,會非常主動的幫助中國留學生,不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而且都是學霸…

歪了

班裡有一個27歲的緬甸大師兄和我關係很好(我21,他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留的學)。我們平時聊的很開,他對中國大概就是很強大很繁榮的印象吧,平時手機什麼的都買中國貨,而且我說我們不能用 「飛死不可」的時候表示很驚訝。

唯一有一點的抱怨就是,在緬甸的中國人太多了,打工的也有,開店的也有,很影響他們當地人做生意(☆_☆)

附一張合影


以下情況在南緬而非北緬。情況中或許只屬特例。希望每一個人都被世界溫柔相待。

1.哈,緬甸人「不喜歡」中國人。
2.千萬不要相信華僑華人(並不黑某一個團體)對中國人會比較好,當你去到緬甸你就會發現,如果會講緬語的話買東西向緬甸人買和緬甸人向緬甸人買東西的價格可能相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操著一口普通話和華人買,呵呵。孩子注意你的錢包。

3.皮膚白皙,多數人會認為你是韓國人,會和你打招呼。但你用中文說個你好試試。
4.日本人竟然比中國人更容易得到認同。
5.知識份子說香港台灣人比大陸人好。
6.他們竟然說我們普通話太吵?!!!這個問題我曾經不止一次和某些胞波撕逼。
7.外面有英語和緬語補習班。曾聽過有同學說他去的補習班裡的老師直接罵他stupid,並且說hate Chinese?!!!也是那位脾氣好,換做是我,早用英文罵回去了。
8.坐taxi的話,大部分師傅比較熱情,有些直接拽著你聊天。但是不友好的情況至少我只遇到過一例:他和她媳婦打電話,竟然說(德佑高)!?!WTF!
9.資本主義國家,你有錢去哪都會受到尊重,如果沒錢,去哪都會被貶低。
10.請允許我匿名,畢竟本人已不碰緬甸語很多年了。

補一個-----------------
背景:雲南與緬甸交界處局勢不穩,時常爆發小型戰役。
前不久邊境又爆發了武裝衝突。那時我在仰光。跟一位緬甸小哥吹牛他問我啥時候回國?我說不清楚,要等安排。他就說邊境上又打起來了,和中國。。我一臉懵啊,我反問和中國打???他說是的。我說中緬兩國要是交戰狀態,我們應該收到大使館的通知的呀。結果他說民地武都是中國支持的,不然他們早就收復了。。。。
我的內心。。。。。。。。
(只做陳述,不做任何討論,天佑中國。個人擁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


緬甸三分之一是少數民族,三分之二是緬族。
北部少數民族經濟依賴中國,對中國比較親善。很多緬甸人在瑞麗工作,我在昆明遇到過一個臘戍的緬族小伙,他是做翻譯的,賺的比較多。很羨慕中國的生活。緬北少數民族不少人講漢語,國家認同有點矛盾(我認為是因為中國經濟比緬甸好,比較和平,還有文化認同)。。。
南部的人不清楚,沒接觸過。


有看中國人像暴發戶、討厭又不得不笑著跟中國人打交道的
有痛恨中國去緬甸開礦、建發電廠掠奪他們資源,大喊中國滾出緬甸的
有痛惜自己國家活在大中國(沒錯,他們就是這樣形容中國,強大的鄰國)陰影下的
有每次看到中國發生天災人禍就興高采烈慶祝中國狗多死一點的
也有就算知道你是中國人,還是不計回報地幫助你的


我的感覺是得分人來看。1.精英階層是很防備中國的,中國威脅論很有市場,這很正常,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給鄰居帶來恐懼和不安是很正常的。2.學者 文人和教育工作者受西方輿論影響較大,對中國的看法是國內公知給我們洗腦的那套及西方媒體報道的那套。3.平民不太關心中國好壞,但偶爾也羨慕中國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如果他們恰好來中緬邊境逛過或在電視上看到過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的話),偶爾也會因為知識分子或商人的鼓動或蠱惑認為中國是壞蛋。4.商人們(不是大富豪那種)都認為中國人又壞又蠢且中國人的錢很好騙,他們和中國人做生意完全沒有底線,覺得怎麼騙中國人的錢都是理所應當的。


以上回答針對緬甸的緬族,至於少數民族,太難回答了,什麼都有,太複雜!


我來寫下我的感受吧 我在撣幫(shan state)有一位從小認識的緬甸女孩 。後來我家搬到了緬甸中部曼德勒 。今年春節回去撣幫過年 順便見了那位緬甸女孩。跟她回憶各種童年趣事 和現在種種 和她交談中 總能聽出 各種對中國人華人 不滿不屑的情緒。她的民族國家激情澎湃,不過我好悲傷。
這是當地的一個沙灘附近遺留下來的建築吧 是英國殖民時期的 二戰日本也在這建工廠

現在這裡來了一個「中國公司」吧。不知是什麼工廠了。那個緬甸女孩說總之那個沙灘廢了 沙灘都沒有了沙子 到處是大坑小坑 都是因為中國公司 把這裡的自然資源都扒光了 本來「中國公司」沒來前 也差不多快廢了吧。
這就是大部分緬甸人對中國的看法
比如 緬甸北部的玉石 ,木材 水電 種種
他們眼裡 都是掠奪資源 所以恨中國

從另外一面講 也許他們都覺得中國人沒禮貌 傲慢 粗魯 。有很多偏見 。可以說中國與緬甸的 傲慢與偏見呢 哈哈
為什麼有這樣的偏見 主觀 客觀 其他人都寫過啦


抄一篇文章


幾個發達城市的消費水平極高,特別是房價,仰光的相對房價要比上海還要讓人懵逼!年輕人普遍不存錢,買手機,買摩托,買衣服撩妹兒…到時滿大街都有人看報紙,這一點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


這就是一種不服,中國的仁其實很多時候是不適用的,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打仗就必須要狠。你看看東南亞什麼時候討厭過日本美國,反倒喜歡的不得了這就是內心的折服。反倒中國一會幫別人干點這個救濟那個這些小國刁民完全不放在眼裡。我有個緬甸同事,每天罵中國人不好,誰撞了她一下還要故意加上Chinese 真是噁心到爆,不知道還以為中國人挖她祖墳了嘛。所以對於這些見識短又窮的小國就需要戰爭打到服為止!


我在那邊呆了很久,還在緬甸官方學校上學。

在學校里,grade6~9,沒有一個老師不在公開場合說中國華裔學生是白蟑螂的。可以是面對面,可以是私底下,可以是當著全班的面。

部分老師以為我有錢,多次向我索取禮品

在緬甸人家裡(上補習班聽到)一般關於中國的話題就是挖礦,水電站,砍樹伐木。

在華人家裡,一般關於緬甸人的教育是:千萬不要和他們結婚。

在學校里,歧視鏈是這樣的
1.華人看不起緬甸人和印度人。
2.緬甸人看不起華人和印度人。
3.印度人抱團取暖。

至於@劉點點說的,不是假話,但那些事不會發生在正常市區,那些事是發生在三不管地區,比如金三角,佤邦。以及中國華人除了少部分奸商,不會坑自己人。(奸商哪都有)


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政府輿論導向作用、當然在這樣的佛教大國里,一些心懷不軌的僧人的言論導向也有很大作用。總體感覺,學歷較高接觸外界信息較多的群體比什麼都不懂容易被他人左右的群體小,so……


二戰時期,緬甸人是幫著日軍打中國遠征軍的


很多人都是外國人歧視中國人,對中國人有偏見,我只能說:活該!中國人自己搞地域歧視比國外歧視中國人嚴重100倍!中國人自己是怎麼歧視河南人的?中國的媒體為了幾個點擊量是怎麼引導地域歧視的輿論的?


推薦閱讀:

最近的緬甸內戰是怎麼回事?又為何升溫?
目前金三角的現狀是怎樣的?
緬甸有什麼風光和飲食?中國人過去旅遊需要注意什麼?

TAG:東南亞 | 緬甸 | 2015緬甸軍機侵入雲南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