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15 年之後二十年經濟發展方向、行業趨勢會是怎樣的?
補:答主今年上大學,回頭看看當初青澀的想法和回答,也挺有趣。
我來講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
鄉村。
我認為廣大的農村將成為我國未來二十年的重要發展極。首先我要講一些和鄉村沒多大關係的東西。大家都知道,GDP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先說出口,出口在中國是這三者中佔比最少的,兩會期間公布的數據,二月份PPI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連續36個月回落,雖然出口相比進口已經實現了高增長,但其增長點仍在機電(其中關鍵是中低端能手機)和服裝這種利潤率不算高的行業。事實上,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正逐漸下降。把視野拉倒更廣更遠,不說20年,就是未來10年,外部環境下美國的重振製造業正如火如荼,德國工業4.0也將在未來10-20年之內佔據技術上的絕對優勢;而內部環境,一方面是經歷了劉易斯拐點後勞動力將越來越不足越來越貴,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債務危機將迎來頂峰,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大規模的增稅。出口將越來越難。
再說投資,中國進入21世紀飛速發展的十年,最大的動力就是投資,而投資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地產。借用一下西南財大展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中國的房屋住宅自有率為90.8%,而根據NAHB的數據,美國是69%,英國71%,法國63%,你當然可以說巨大的反差是由於傳統觀念的不同所造成的,但你能否認房地產接近飽和了嗎?
最後說消費。自從前兩年消費超過投資成為GDP拉動率最高的一項,消費就成了我們的最重要的一根稻草。的的確確,拉動內需是當前經濟增長的最有效的辦法。但你靠什麼去拉動?都存著錢買一線城市的天價房子呢,難道所有消費都得靠政府來補貼?依靠補貼的消費增長是不健康的消費增長,正如十年前我們依靠政府找銀行借錢的投資一樣,最終也只是延緩了末日到來的那一天。
這樣看來,似乎中國經濟已無藥可救,病入膏肓,用某環保紀錄片中中石化官員形容國企的話來形容咱們的經濟,再恰當不過:「胖,但虛胖。」
但等等,咱們前面講了那麼多,好像一直忽略了我們曾賴以生存賴以發展的農村。沒錯,大城市住房飽和了,咱可以往三線城市四線城市發展,甚至是鄉村,雖然鄉村的住房大多都有保障,但出於改善住房條件的商品房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咱們招農民工越來越難,你試一試把勞動密集型產業直接搬到鄉村,看行不行?(我的構想是,中國未來的工業會呈現多層次的特點,需要高質量產品的將在大城市完成產業升級,工業3.0之後是工業4.0,而中端產業在無數中小城市,僅僅是自動化機器的輔助生產就已足夠,而無數的低端產業就深入全國大大小小的農村,沒有升級必要的何須升級?)
咱們改革開放也是從農村改起的嘛,如果說習李政權將繼續深化改革,農村不能被忘記,也不會被忘記。
-------------------------------------3.12重要更新--------------------------------------
時間有限,我們講農村未來發展的第一點:農村互聯網。
不知道各位看客在這裡是否會驚訝?我講的第一點,不是農業,不是低端製造業,而是農村互聯網產業。我自以為,農村互聯網產業包括兩個最重要的部分:農村移動互聯網和農村電商。先說農村移動互聯網。前段時間我在寫假期論文《棋逢對手——微信與支付寶的紅包大戰》(別查了,窮學生沒錢出版面費)時,意外的發現了農村移動互聯網的巨大發展前景。
先看一下我論文里的兩張表格。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國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是不斷降低的,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網民佔比還能穩重有升,是很不錯的了。雖然與城鎮網民數量還有明顯差距,但那個差距的缺口,正式未來最大的潛力之所在。上網門檻的不斷降低,將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接觸到互聯網。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第二張圖表,農村居民手機上網比例居然比城鎮還高?!其實很好理解。在PC互聯網時代,接觸網路的門檻相對較高,一台電腦怎麼樣也有幾千塊,更何況很多村莊是不通有線網路的, 上網變得異常困難,而當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門檻大大降低,中低端手機很適合中國農村巨大的消費市場,運營商的無線網路也大大方便了上網。正是因為起步晚,讓農村互聯網有了城鎮所不具有的優勢——移動設備佔比高。如果說2000-2010的十年是PC互聯網的十年,那麼2010-2020將一定是移動互聯網的十年。未來的O2O產業,移動支付產業,大數據的產業,都需要移動平台的支撐。因此,各大互聯網企業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的引導他們原本在PC互聯網的客戶進入移動端,而農村無需破舊,直接立新即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部下降21.9%。隨著手機持有量的逐漸飽和,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運營商,亦或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會去搶佔還未完全開發的農村市場。
對農村的改革,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今天是知識上山下鄉,如果真做對,用移動互聯網,用大數據,改變整個中國農村的面貌,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常大,至於能不能掙錢,我自己這麼覺得,只要你做對了,只要農民真開使用了,一定能掙錢。 ——馬雲
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在浙江縣域電商峰會上宣布將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全面進入中國農村。
五年前馬雲義無反顧的創立阿里雲搞大數據和雲計算遭到很多人的質疑,現在當大數據像一輪朝陽冉冉升起時,他用智慧和遠見打了質疑者的臉,而今天他進入農村,同樣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時間會給你答案。於是我們的話題來到了農村電商。從買和賣兩個角度來說。買:實際上農村居民更適合在電商上購物,只是信任上的心理障礙還未完全消除。當大型連鎖賣場還未進入廣大三四線城市以致農村時,它們似乎已經被電商衝擊的有點受不住了。相對於城市居民出門即到的購物體驗,農村居民想要進入大的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是非常麻煩的。而電子商務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長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接受了較好的基礎教育後,對於購物的需求是尤為旺盛的。賣:其實賣也許才是關鍵。大家都知道,我國農產品價格相對較貴的重要因素是中間的流通環節太多了,每個流通環節都要賺錢,到最後在城市的菜場或超市裡賣給你的時候也就自然貴了。但是有了農村電商後就不一樣了,在物流業和冷鏈技術的支持下,剛採摘的蔬菜水果可能就知道通過物流發到你家,方便,新鮮,便宜,這個太關鍵了,一旦物流業進一步成熟,農村的電商建立起來以後,很多農產品經銷商都要丟掉飯碗,依靠生蔬的家樂福也將無以為繼。當然,這只是未來的目標和方向,中國農村廣布全國每一個角落,要想實現農場和消費者的無縫對接,對大數據,物流等核心技術要求很高,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3.16重要更新--------------------------------------2.農業現代化帶來的連鎖效應。①農業機械化
一方面我們的農業實現了連年豐收,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生產方式、結構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重要的就是農業自然資源已經到了嚴重透支的地步,水資源、土地資源,還有其他的相關資源。確確實實,我們的農業到了要減壓、減負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候,在這樣一個時點上,我們國家提出推動農業現代化必須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擺到重要位置,也就是基於這些考慮。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全國兩會上的講話說的很對。國內糧食雖然產量穩定在10000億斤以上,但我們糧食的成本相對較高。兩會上農業部負責人被問到為什麼糧食11連增的情況下我們仍大量進口糧食,進口增速特別快的問題時,他一針見血:「因為國際糧價比國內糧價低」
我們的農業到底如何?來自FAO的數據。(下列圖片第一張中國,第二張美國)
這是人均農業增加值,第一張圖是中國,第二張圖是美國。高下立判。為什麼呢?是美國耕地多一些嗎?這是可利用土地。
幾乎沒有差別,甚至他們比咱還少。
是因為農業人數嗎?更不可能。真正的原因,是農業機械化。我們的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啊。
(來自知乎數據帝 chenqin的數據,特以感謝)
2012年,中國每生產一公斤小麥,總成本約為2.17元。美國只需要1.51元成本。而他們的大多數成本來自農機(這也是為什麼油價上漲時美國農產品價格也會上漲),而我們則是赤裸裸的勞動。難道我們因為人口紅利不需要農業機械化嗎?不是,是因為我們前一階段的人口勞動成本比機械成本還低!但我們的成本依然比美國高!從市場角度,當勞動力價格上漲,國際糧價繼續走低,我們的農業不得不改了!毫無競爭力的農業將潛伏巨大危機。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產農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機械效率大幅提高,農機價格也會相對降低,農業機械化的成本也在降低。兩方面共同作用,會使市場自己做出選擇。從政府角度,加大對農機的補貼一方面會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另一方面也能照顧一下受傷嚴重的機械行業。我認為在對農業的補貼方式上會由以種子補貼為主逐漸發展至補貼農機和補貼種子並重的模式。要知道,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發展不僅僅是對農業的發展,還有機械,科研等等等等。②農村道路修建
(暫未完成)
三.農村金融
(暫未完成)--------------------------------------未完待續----------------------------------本人因近期學業繁忙,後續的想法會逐漸補上。多謝各位,歡迎討論--------------------------------------分割線---------------------------------------------------這是一個知友與我的討論,很切題也很有現實意義,相比很多人都想這樣問,就加進來以供參考。范建輝:數千年,古今中外,農業永遠在最低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資需求和精神需求」,請問: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溫飽屬於第幾層次?高端服務業才是方向。羅偉豪(作者) 回復 范建輝
你好。 第一,我所講的農村戰略絕非簡單的發展農業,我的想法有點像當初的鄉鎮企業,但我更期待的是大企業把大量的中低端產業轉移到農村,這種意義上更強調的是工業發展。因為文章還沒寫完,對您造成的誤解是我沒有解釋清楚,不好意思。 第二,既然你講到農業。並非中國一個國家重視農業,我們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講農業,第三產業最發達美國呢?它用了20%的土地,去搞僅僅2%GDP佔比的農業,長期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在大的戰略全局角度佔據了有利地位。 第三,高端服務業的確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但並非可以取代一切,更重要的是,美國為它第三產業的巔峰已經鋪墊了幾百年,而中國50年前才剛剛成為工業國。單選取金融業來說吧,美國1792年就有了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就有了道瓊斯指數,美國從殖民地時期就有市場競爭的銀行,中國呢?股票更像是賭場,而體量巨大的銀行,在國際上毫無競爭力,甚至競爭不過餘額寶。除了金融,科技,醫療,服務, 教育,物流我們差的更是很遠。唯一聊以慰藉的互聯網產業,我們的大公司唯一的優勢仍然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而不是它的技術。 我不是妄自菲薄,我覺得 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本,看到我們的優勢,而非盲目的去追隨其他國家的發展方式。 謝謝。
農業,金融,教育,醫療。第一,預測未來二十年行業,我在想二十年前什麼樣。過去相比其他行業變革,這幾個沒多大變化;第二,關係國計民生,政府執政愈來愈成熟,推動是必然;同時居民知識水平的提高覺醒第三,科學技術推動行業變革:互聯網,電子信息,自動化可能深化應用在這幾個產業,生產力大前進。互聯網,電力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在各行業,是全社會進步的工具,肯定也是發展的,只是相較而言,與過去二十年發展速度差不多。----------------------------------------------補充詳細分割線---------------------------------------------------------------社會發展的根本是發展生產力。對比過去,同時考慮發展生產力需要改變哪些傳統不適宜的,需要較大改變以適應目前需要的的行業。一是農業。農業糧食建設是不變的根本因素。如何提高單位農業的生產效率,在保證糧食生產正常的同時,減少農業束縛人口,將農業人口釋放出來,補充用於城市建設。發展農業是政府保證糧食安全的選擇,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城市衝擊下農民自我覺醒的需要,也出於考慮城鎮化建設下將農民從田間驅趕至城市的需要。農業發展形式是府主推下的農業基本設施建設,農業的規模化生產農業產品的銷售方式變革。與過去發展速度相比,預計未來二十年,是農業的大發展。
二是金融。過去金融太傳統了,目前發展形式大好。一是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理解更成熟,二是科技發展逼迫傳統金融的變革,三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改變下的金融變革需要,以適應和服務經濟發展模式變化。教育和醫療。以前的模式太傳統單一了,不適應目前的人民需要。老一輩的人爺爺奶奶級別,對於教育的理解是上大學,馬上的80後90後成為家長對於教育的理解是什麼樣的,我們的社會教育不是僅僅靠一個高考就能解決所有人了。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還在考慮生存上的衣食問題,沒怎麼考慮生病到醫院的事情,現在的你要是生病了,沒有醫保的前提下你還是會聽之任之嗎。平時有個疼痛的話你的爺爺奶奶怎麼處理的,你會怎麼處理呢。教育醫療是基本需求下的消費升級。以前的模式肯定發生重大變革。看到有人提及農村是重大發展極。這個太遠了。。。。。。重大發展極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的發展的,就像以前的城鎮化發展,慢慢的侵蝕轉化農村。農村的教育,科技,意識轉變都是需要慢慢的時間轉化,農村是後知後覺的,是跟在城市後的學習發展。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的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四個轉化,分別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我們分別從國民第一、二、三產業的角度來解析這四個轉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發展基礎日益雄厚,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宏觀調控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念,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2015政府工作報告首先,以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為主的國民第一產業作為立國之本,將有大規模的改革和創新,傳統農業將向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邁進。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大量現代化的農林機械逐步取代傳統農業生成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新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解決了大規模農村人口進城帶來的勞動力短缺,解放的勞動力結合國家大規模城鎮化戰略的推進,形成的新的人口紅利。
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式
——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其次,以工業和製造業為主的國民第二產業,在08年經濟危機後的4萬億投資中得到大規模過量的發展,形成了現在所面臨的大量工業產品產能過剩的局面。今後,以投資拉動國民經濟的策略將不可持續,從國家層面將大力度推動的淘汰過剩產能,並且勢必大力扶持真正有技術水平的裝備製造和高科技製造。這裡要講到一點就是今年兩會,中央還是下不了決心讓過剩的產能都破產,所以國家現階段將推薦城鎮化進程,一方面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另一方面逐步對落後的產業產能進行淘汰。
國民第三產業的流通部門,一方面,高鐵的投資將會持續,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電商帶動的快遞行業,將繼續發展壯大。 服務部門,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各類自貿區建設的腳步,金融業。在這裡說一下環保的問題,總結未來經濟發展方面, 第一農業和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第二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創業創新不斷對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產品進行豐富,形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第三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路、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2015政府工作報告發現我回答經濟金融類問題幾乎都沒有人贊,好歹這與我的專業還是有一點點關係嘛……無所謂啦,剛好有空就啰嗦幾句。
--------------今後20年,也就是2015-2035,這是個很有趣的時間段。先說說這幾年
傳統意義上,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2001年中國加入WTO,2005年匯率改革,中國廉價成本的優勢迅速佔領了國際市場。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於是,以2001年與2005年為兩個關鍵時間點,一直到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的國際貿易與順差形成了這樣的情形: 三駕馬車中,出口這一駕已經騰飛,但這還遠遠達不到朱總理的要求。在WTO與匯率改革之前,朱總理還做了兩件大事,一件事國企改革,一件是分稅制改革。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持續了20年,正在向第三個十年邁進。分稅制改革之前,中央財政被稱為討飯財政,中央部門的工資都發不起,更不要說什麼有力度的宏觀調控。簡單地說,分稅制改革就是把地方財政抽到中央上來,讓中央有錢。造成了三大影響:1.地方沒錢,於是用土地財政伴隨著商品房的開放政策,房地產行業成為了2001-2010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帶動了水泥、鋼鐵等十幾個產業的發展。2.地方確實沒錢,於是又有了地方融資平台,地方債務的膨脹。3.中央有錢,中央如何花了呢?---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第三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開了經濟發展的第二道引擎。 1998-2008,中國就是如此,出口加基建投資的雙輪拉動模式。大多數人應該對於WTO、匯改、貿易順差不會有太多抨擊,而對於基礎設施建設似乎是存在爭議的。中國到底需不需要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中國才完成了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話;2008年,中國人均鐵路里程世界排名第200名。2014年,中國賬面城鎮化率54%,但真實城鎮化率才43%,而日本超過70%。所以我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會是個承載。之後呢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溫總理四萬億一攬子計劃救市。2011年,所有經濟刺激計劃退出,中國經濟準時準點進入下降通道,GDP增速從07年14.5%的高點下降到2014年的7.4%,2015年李總理提出了7%左右的增長目標。雖然宏觀經濟如此不景氣,但2009-2014年這六年間依然不乏亮點。比如網路零售 比如電影這些行業能否支撐起中國的未來呢?我的看法是這些都是作料。
比如互聯網零售。2014年互聯網零售的增速43%,似乎是非常好看,但實際上已經是低於預期。2008年,網路零售行業增長132%,之後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圖表中看出來,增速是一個明顯的下台階過程。高增長不可持續。原因是,中國網路零售市場佔總零售市場的份額已經不低了,2014年達到11%,未來一定會更高,但是增速的大幅下滑而市場參與者熱情不減,這幾乎會註定在未來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發生嚴重的踩踏事件。以20年眼光看,互聯網已經離紅海不遠了。而對於以電影為主力的傳媒行業來說,行業天花板也同樣臨近,他們的好時光可能比互聯網行業更短。-------------那麼,在2015年,一直到2035年,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哪?2013年李克強新政的部分內容:國企改革(朱總理)、自貿區(鄧老大)、城鎮化加財政赤字(朱總理)、「一帶一路」(朱總理)、鼓勵創業(鄧老大)、簡政放權(鄧老大)李克強新政就是一個朱總理加鄧老大的改革方案,所以西方人說陽光下沒有新鮮事。未來中國的發展依然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出口。基建不用累述,那麼出口呢?不論出口還是內需消費,其核心還是在製造業。2008-2014年「新經濟」的崛起讓很多人對於所謂的朝陽行業「趨之若鶩」,製造業卻被嚴重低估了。然而,你去看任何一個發展了幾十年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是有核心製造業的。人類文明至今,只有兩個時代,一個是農業時代,一個是工業時代。至於互聯網零售,不管是如何新潮如何朝陽,它存在的意義還是在於為產品交易搭建平台。絕大多數的指向,都是製造業。可是,2015年環境已經與2001年差太多,中國不再有廉價土地、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中國能如何發展?核心技術。舉三個例子,可以表現出中國製造業的落後,同時也是製造業的機遇。例1,如果你用中性筆,2元以上的筆,其筆頭多數為瑞士原裝進口。墨水還很可能是日本進口。例2,取錢時在ATM機列印了票據,其印表機80%來自於日本與歐洲各國,而國產龍頭的核心生產設備也多數為進口設備。例3,中國國產車龍頭企業比亞迪,研發雨刮器失敗,被迫購買德國博世雨刮器。中國的中端製造,是未來20年我認為發展空間最大的。除了各種產品線,以機床為代表的基礎工業也同樣是重中之重。沒有機床,就沒有多少中端製造。
第二個是金融業。
一會兒有事,簡單說兩句。李總理在逐漸放開民間金融市場,那麼民營銀行、保險,未來20年都會有機會。其次,中國股市中的散戶70%,全球一般情況是30%,私募基金規模還很小,未來私人理財的空間很大。第三個是農業。務農人口會繼續減少,而農業生產效率卻提升緩慢,這是機遇。中國人不能不吃糧食,周圍十多個鄰國,也不能不為戰爭考慮。
在知乎上偶然知道一件不愉快的事,心情激蕩之下不免文字銳利,行事張狂。夜來自省,蒙童時,先父慎獨教導猶在耳邊。雖然互聯網上沒有人認識,如此乖張的文字也愧對先聖了。回顧以往答案也發現中和氣相越來越少。所以不得已刪除所以答案,退出知乎以免誤人。謝謝大家曾經讀過我的答案
未來的趨勢,還是城鎮化使然。更多的可能會是二線、三線城市往一線城市看齊。 醫療汽車產業可能會繼續高歌猛進,教育機構更是遍地開花。這是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所以,各行的競爭都會異常慘烈,連京東都開始布局農村電商物流,感覺開發未開發的地方,會是主流。 至於你想要變革,那動力的有無,還得看科技如何發展。說不定會是物聯網引導的智能家具行業,也可能是蘋果、特斯拉等引導的汽車產業。 國家層面趨勢的變化,還得看看我大天朝的《十年規劃綱要》。?﹏?簡單歸納一下關於未來發展趨勢良好的行業:
一.以風投為導向:互聯網(主要集中在O2O電子商務)、金融(主要的電子金融以及私人理財方向)、醫療健康(生物科學、預防)、新能源、在線旅遊、在線培訓、智能家居、農業
二.近期國家政策:互聯網+、金融、醫療、農業
1. 互聯網:根據主要的風投和國家政策走向,互聯網作為一個基礎,是行業,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更大程度上是充當一個平台工具來進行使用,也就是兩會上面提出的「互聯網+」說法的初步執行;
2. 金融:國家對於民間金融的逐步放寬,對小額金融機構、個人理財之類的產品會有一個較好的觸動;
3. 醫療:醫療事業主要先發展的是生物科技,而目前正在逐步進入狀態的健康體檢行業,應該還有一段3-5年的潛伏路程要走;
4.新能源:新能源方向,國家會有相應的手段掌控;
5.在線旅遊:在線旅遊和在線培訓從前兩年開始已經在迸發,而且有部分的平台做的比較出色,接下來應該會面臨一波新機構不斷冒出,而優質機構不斷壯大并吞並、擊垮較弱的平台;
6.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根據發展的情況,智能家居正在走上坡路,但是目前的智能家居僅僅停留在追求「智能」的層面,而「家居」才是其應該最終回歸的本質,產品和思路目前還有待發展;
7.農業:農業這塊絕對是重中之重,隨著務農人員的逐步減少,而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較慢,這塊還是人才稀缺的,並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食品安全、農產品跨域營銷、農產品電商等方面必然會有一個穩定崛起的過程。
感覺房地產在回歸理性,互聯網在泡沫,銀行的日子依然好過。搭車同問,希望看到別的高見。
基本上未來20年的趨勢要看80,90,00年這30年國家重點培養了什麼方向的人才,就會這個方向有大發展。個人認為,農業的發展會比現在好,但真正大發展還是在機械,汽車,電子,機器人等高新裝備製造業為主,一切發展離不開機器和軟體。中國想彎道超車也需要大力普及自動化。人力密集型產業會佔比越來越少。手工操作行業的工資待遇會越來越高。例如城市的清潔工,水電維修工等。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基本上什麼國產化了,什麼就便宜了一半以上。所以當這次世界經濟危機復甦時間越久,西方賣給我們的高新科技就越多,我們國產化的高新設備就會越多,生產率就會越快。而我們在7,80年代,重點培養了很多理工科人才,正是這些人,現在主導著我們國家,再過十年吧,90,00畢業的人開始主導我們國家,這批人,以管理,金融,文科,應用科學為主。估計十年後會在金融,諮詢,等產業會有更大的爆發。而如無意外,到時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已經發展到世界第一,滿世界的收購和併購會在那時候出現。現在每年收購幾百億,估計十年後不知是什麼水平了。全都是泡沫 只一剎的花火
你所有承諾 全部都太脆弱股市 -》金融
環保產業是未來第一產業,隨著人口增多和環境惡化,環境監測行業和環境治理行業必將是是第一黃金產業,大有可為。
目前經濟在轉型中,第一第二產業走向衰落,第三產業(服務型)在發展。另外我不太看好未來的經濟,也不太看好近10年的綜合形勢。畢竟反腐反出了很多億萬級的隱形的官富豪,而且近十年來環境資本流失;富人的集體移民,貪官的外逃,帶走了大量的資本;社會福利也不是很好。另外,那4萬億就是個錯誤,除了引起物價上漲,造成鬼城之外,都是定向流入某些人的口袋裡去了。
從中國,僅僅是中國的角度來說。就一個發展趨勢一定會在20年後不斷向前地產業——電子遊戲產業。我只用一句來說服別人:二十年後是三代人一起玩電子遊戲。=====其餘的,醫療,教育(成人的和幼兒的),材料,能源,人工智慧,運輸,這些都不錯。二十年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虛擬現實技術,相信這項技術能改變很多事。=====突然又想到一點。比較冒險的假設。人們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現代人類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互聯網上的時間太長了。互聯網這個東西,無論是怎麼互動,還是那麼的充滿獨立性。所以最終人們還是會真正的聚集到一起。比如現在的「約炮熱」其實也出現了一種新文化「約嗎」?不僅僅只是約炮,將來會涉及到更多互動。人們也越來越喜歡一種網上約,網下見的生活。那麼究竟哪個行業能把握住機會呢?
買本鄧小平的經濟發展策略的書,從頭到位認真研讀,具體書去豆瓣什麼的看吧。中國前幾次的造富運動都是根據鄧小平的思想延續發展的。毛搞政治革命有一套,搞經濟要看鄧小平。
重工業、互聯網虛擬技術。個人感覺這兩項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會得到突出的發展。另外二十年內可能有大的局部動亂和戰爭。(一家之言 不多解釋)二十年不敢說,只說說未來10年的前五大趨勢吧!
①:健康產業(救治於後,不若攝養於先)②:高科技行業(人工智慧等)③:直銷行業④:連鎖店(沃爾瑪等)⑤:保險行業未來人們購買東西都是在家下訂單,並送貨上門。類似於淘寶。傳統行業會越來越少和越來越困難!
個人感覺未來養老相關的,生物製藥和金融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搭車同問~
我對未來10年國家的經濟感到悲觀,從這個大背景出發,更對自己的前景感到希望渺茫。 首先,國家人力資源、土地資源的廉價性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就逼迫中小企業要轉型升級(大型國企壟斷行業、財大氣粗,當然感受不明顯)就困難了,一是要資金、二是要技術、三是要人才,現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只能旱澇保收,根本沒有能力去做這樣的事情,況且他們也不願意這樣做,一是成本高,二是風險大。在這樣的基礎上,必然有一大部分工廠倒閉,那這些老闆們估計是不會再進入製造行業了,他們更有可能進入傳統的餐飲、服務等行業,增加行業的競爭性,那更小的創業者(比如我)想進入這些行業就面臨大的競爭困境。 再說農業,農業要哪些人去創新發展?本來中國的耕地就很少,實現規模化是否現實?如果可以實現規模化,就要大量的資金,普通農民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去搞農業創新的。這隻有需要大資本參與,最終的結果是農民不能利用農業發家致富,財富都會被資本家賺取。比如BAT都是巨無霸,會在各行各業撈取利潤,這會給社會帶來太多的不安定因素。
個體戶,股票,房地產,電子商務,xxxx。
20年,不敢說不好說,總之不會是房地產時代,5年到8年的話,看好農業和金融,看看,聯想都去做農業了及去年金融一系列的改革都說明這兩個行業前景無限
推薦閱讀:
※公司被員工到勞動局投訴該怎麼辦?
※為什麼知乎上的人炒股都特別厲害?
※如何評價《羅輯思維》第170期:杜月笙的代價?
※實體茶葉店利潤有多少?
※最近一百年,全球湧現過哪些最頂尖的、最賺錢的公司?它們的共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