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早喝茶的那個人是怎麼想的會用水煮樹葉?


事物的發展過程而已,先人們喝過很多樹的葉子,最終茶葉脫穎而出。。


以前茶葉是當中藥來用的吧。


這樣吧,我來講個簡單版的故事。

最早的傳說是【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這群人就是神農部落的首領,他還有一個稱號叫做炎帝,也就是那個打仗輸給了黃帝的炎帝。但是這個嘗百草的不是輸給的黃帝的那個,因為最後他,亂吃東西死了。。。

這個喜歡遊山玩水的炎帝到處吃,結果一天吃了很多東西之後毒發了,廢話,也不看看《神農百草經》上面有多少有毒的東西。然後摸到了一個叫荼的植物,把葉片嚼著吃了,之後解毒了。這個叫做荼的解毒草我們一般認為就是茶。

而後期這個荼也慢慢的變成了茶的寫法。

這個故事記載在《神農百草經》中,後世的《淮南子》、《搜神記》、《史記·補三皇本紀》都有相關記載,應該算是比較可信的。

那麼,我們的先祖,或者說我們一部分人,炎帝後代的先祖就是用這種品嘗的方式找到了茶。

實物出土我印象中最早是漢景帝陽陵出土的茶葉,既然能作為陪葬,也就意味著茶和中國人的這種關係是在更早的時候就有了的。

圖片我放一下吧。

然後,我們從一些文獻中知道,具體哪些我懶得列了。。。

大約在漢到唐的這段時間裡,茶都是以煮的方式進行使用的。

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出土文物中,就包含了一組總重80兩的金銀茶具。

這套茶具,圖片如下。

這套茶具包含了從烘焙到 研磨、過篩、貯藏到烹煮、飲用的整個過程。

由於這套茶具的封存年代為873年末,也就是在陸羽死後69年之後,所以我們認為這套茶具是基於陸羽的《茶經》而發展出來的。

目前館藏於法門寺博物館。傳說何作如老師手裡有一套複製品,找機會當面證實一下。

那麼也就是說,不論之前有多早,在唐代,茶已經作為宮廷供奉,並且皇帝們都挺喜歡。

而這套茶具中缺少的風爐等茶具則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當時的宮廷已經開始使用點茶法來玩了,這也即是說興盛於宋代的點茶法這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

接下來宋就玩到了極致。

具體玩法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小文。

茗戰

之後就到了明朝,朱重八是個窮苦人家出身,當時國家經濟又不好,覺得鬥茶這事兒太勞民傷財,就改了。「罷造龍團,唯采芽茶以進」上行下效,就開始沖茶喝了。

然後就六大茶類分別出現,直到現在。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說這個煮茶葉的事兒。

新石器時代的龍山遺迹就出土了一個巨大的陶鬲(li),這就是用來煮東西的器皿。

之前忘了放圖片了。

那麼中國人有了煮這個烹飪方法,自然是平時吃的都往裡面丟,煮肉,煮菜,那麼煮茶也未嘗不可。

當然,那個時候的煮茶絕逼是把茶葉葉子直接丟進去。我曾經試過,沒啥味兒。

但是確實喝下去是茶的感覺,苦澀明顯。

而當時作為藥用的茶葉,我們的還不怎麼會聊天兒的祖先一定不會在意。

大致應該是這樣的對話:

噢噢噢噢,哦,好吃!

第一個丟進去的哥們應該是這樣想的。

這葉子嚼著不錯,丟進去試試吧。

就是這樣一個機緣巧合,一個二貨,把不知道吃了會怎樣,煮了會不會吃死人的茶葉丟進去了。然後吃了感覺還行,於是大家開始紛紛嘗試。

後來才有了我們現在的茶。雖然經過了大約4500年。

所以我們這些做茶的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

萬一我們的先祖不那麼二,萬一他不喜歡這個味道,萬一這貨吃錯了然後拉肚子,就沒我們什麼事兒了。

看來,作為一個吃貨,才是對祖先最大的尊敬!


關於茶葉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中「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起源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如今已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之一。

茶在中國的應用歷程中分為三個相承啟的階段:藥用、食用和飲用。藥用為其開啟之門,食用次之,飲用則為最後發展階段。三者有先後承啟的關係,又不是絕對的劃分,現在主要以品飲為主,但同時又有茶之藥用和食用。在我國茶用早期,藥用和食用難以進行明確劃分,古人有「葯食同源」之說,可見茶的藥用階段與食用階段是交織在一起的,只不過相對而言,人們所最早認識的是藥用而已,因而切不可將三者孤立開來看。

1 藥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是中國上古時代一位被神話的人物,與伏羲、燧人氏並稱為三皇。傳說他不僅是中國農業、醫藥和其他很多事物的發明者,也是中國茶葉利用的創始人。神農不僅教老百姓農業知識,還教會老百姓識別可食用的植物和藥物。

經後人長期實踐,發現茶葉不僅能解毒,而且配合其他中草藥,可醫治多種疾病。【神農本草】記載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卧、輕身、明目。東漢神醫華佗在【食論】中也說茶味道較苦,但經常服食的話則有利於頭腦清醒、思維敏捷。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陸羽的【茶經】更是全面論述了茶的功效: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對於邊疆少數民族而言,茶的藥用功能更為突出。「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因為住在高寒地區,日常主食都是牛羊等肉食,不易消化,而茶的促消化功能對他們而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

2 食用 食用茶葉,就是把茶葉作為實物充饑,或者做菜吃。早期的茶,除了作為藥物之外,很大程度上還是作為食物用品出現的。【晏子春秋】中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廣雅】中提到用蔥、姜、橘子等佐料與茶一起烹煮,宋朝【太平預覽】:茶叢生,真煮飲為茗茶,茱萸 子之屬。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胃汁,謂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無酒茶。可以看出煮茶的方法在唐朝以前古人用茶之一斑,即將茶葉和其他佐料混在一起,煮熟後食用。

流傳至今的,除了品飲之外,還有一些原生態的茶食仍在食用。如食用擂茶,將生薑、生米、生茶葉做成,故又名「三生湯」。

3 飲用 飲用就是把茶當作飲料來品飲。我國飲茶方式先後經過烹茶點茶泡茶以及當代飲法幾個階段。一直到唐代,我國飲茶的方法主要採用烹茶法,宋代開始出現了許多變化,盛行點茶,且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熱衷與鬥茶,茶道大興。後來朱元璋廢團茶興散茶,開始流行蓋碗泡茶法,時至今日,蓋碗茶仍受大家的喜愛,並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泡茶方法。


最早是生嚼,然後是煎茶(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煲湯但是更重口味一點),最後才學會了炒茶。


直接把鮮葉拿水煮……

別問我感覺怎麼樣?


推薦閱讀:

天福茗茶是中國第一個在主板上市的茶業公司,為什麼他能做到呢?
隔夜茶能喝嗎?隔夜的茶葉能再次沖泡嗎?
鐵觀音和台灣茶有什麼不同?有哪些品質不錯的鐵觀音或者台灣茶推薦么?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磚茶浸水發霉後為什麼更好喝了?
普洱茶是散的好還是餅的好?

TAG: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