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資金充足還要上市?
最近在做公司財務分析,發現很多公司資金充足,比如傢具類的金牌櫥櫃和志邦股份,剛上市不久就將一部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業績也非常好。還有很多公司賬面上有大量貨幣資金並且無任何付息負債。所以對於這些公司,上市有什麼好處,會給公司帶了什麼資源優勢。
最近分析了兩家公司的招股書,一家是華大基因,一家是寧德時代。
二者無論是從行業方向還是營收規模來講,都差異巨大,但二者都有相同點:股權結構複雜。
而複雜的股權往往使投資者有企業經營目標之外的訴求,那就是通過上市實現投資增值、套現。
先說華大基因
上學的時候,筆者有個好朋友,滿口大漢族主義,言必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後來我給他推薦了一款基因檢測盒,檢測後發現他有少數民族血統—當年跟著匈奴屁股後面騷擾強漢的鮮卑族,看著他懷疑人生的表情,我一邊偷著樂一邊感慨基因產品的快速普及,短短几年內,還在實驗室里的概念就成了普通老百姓能夠受益的產品。
而華大基因,正是一家積極把高大上的基因產品做成大眾化都能接受的公司,基因檢測盒甚至做到了只有幾百元的價位。
一、華大基因的IPO歷程
華大基因的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華大醫學,註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分別為華大控股(貨幣出資 950 萬元,占公司註冊資本的 95%)和華大三生園(貨幣出資 50 萬元,占公司註冊資本的 5%)。
根據招股書提供的歷年財務數據,註冊資本在2012年到位僅200萬,直至2013年才全面到位。
2013年底,華大醫學的註冊資金增加到6000萬,而股權結構並未發生變化。
2014年3月,華大三生園將5%的股權轉讓給華大控股,轉讓價格為626萬(之前累計投入300萬)。華大控股累計付出6326萬的成本,成為華大醫學的唯一股東,此時的華大醫學估值1.25億。
2014年5月12日,華大控股將華大醫學的32%的股份以448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華大投資,華大醫學的股權結構變更為華大控股、華大投資兩個股東,比例分別為62%和38%。此時,華大控股累計付出的成本縮減為1846萬元。
兩天後的5月14日,深創投等8家機構投資者以29,500萬元的價格向華大醫學增資,增加註冊資本 208.2353 萬元,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3.3542%。又過了兩天,5月16日,華大醫學再次被增資,4家機構投資者以30,500萬元增加 華大醫學註冊資本 183.9254 萬元,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2.8774%。一個月後的6月13日,華大控股向機構投資者轉讓13.2076%的股權,價格是14億。而華大控股全部股份的成本只有1846萬元。
搶購般的增資並未就此結束,一直到2015年6月,共有超過50家機構投資者(含中途退出)累計向華大醫藥投資72億元。在此過程中,創始股東總共套現42.96億,並最終持有華大醫學67%的股份。
2017年7月14日,華大基因上市交易,隨後而來的是12個漲停板。公司市值在225億左右,遠超上市前的55億估值。截止2017年11月15日,華大基因股價接近250元,市值已經逼近1000億元,成為A股最貴的股票之一。
二、華大基因的歷年營收和資產情況
根據華大基因2017年半年報,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生育健康、基礎科研、複雜疾病、藥物研發和其他業務。
1、其中生育健康類服務是華大基因的核心業務,佔總營收的54%。該項業務是利用先進的多組學和生物信息學技術對胎兒及其父母進行檢測和分析,建立了基於孕婦外周血進行無創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技術體系,並延伸至孕前夫婦遺傳病攜帶者篩查、孕中流產查因、胎兒宮內異常查因、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單基因病診斷等領域,形成了貫穿婚前、孕前、產前、新生兒等整個生育過程的檢測系列產品。主要客戶為各地婦幼保健院等。
2、基礎科學研究服務。為生物、農業和醫學等領域研究者提供從基因測序到生物信息分析的一整套基因組學解決方案,以及基於非測序技術的科研解決方案,例如基因分型、蛋白質組學和寡核苷酸合成服務。主要客戶為中國煙草等。
3、複雜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對各類複雜疾病的致病機理和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協助疾病研究者充分認識各類複雜疾病的遺傳機制,並依據這些研究結果,指導醫生更好地開展針對不同人群的疾病預防、診斷、預後以及用藥指導,幫助醫療機構實現臨床複雜疾病的防控。主要客戶為大型體檢中心等。
4、藥物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針對傳統上漫長而又艱難的新葯研發流程,擴展開發了致病機理髮現、生物標記開發、藥物靶位確認和藥物風險管控等全套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業務,可以有效幫助製藥公司客戶縮短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周期,提高藥物的臨床批准率,減少藥物研究與開發的風險。主要客戶為製藥公司等。
需要留意的是,公司成立以來,其他幾項業務的銷售額幾乎無太大變化,只有生育健康類服務從2012年的9200萬增加到2017年半年報的9.29億,五年來增幅500%。
據招股書提供的歷年財報,近五年來,華大基因的營收和凈利潤增幅較為平緩,與大多數新上市公司相比,並無太強的增長性。2016年全年營收17億,凈利潤為3.5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58.44%和20.45%,在醫藥類企業里,屬於正常的水平。
儘管華大基因的營收從2012年的7.9億增長到了2016年的17.1億,增加了9個多億,翻了一番。但是分項目對比主營收入和應收款的情況,會發現營收的增長是存疑的
歷年主營收入與應收賬款增長情況見下圖:
一般情況下,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增長是相關的。按照這個邏輯,單純從華大基因的營收、應收賬款對比趨勢圖上看似乎沒有異常。但是查閱華大基因招股書提供的歷年財報,會發現應收賬款的增加主要和生育健康類服務營收增加有關,生育健康類服務增加的收入和應收賬款的增加額非常接近。
由於2017年半年報的客戶明細隱去了名字,可以根據華大基因招股書提供的2016年年報找到客戶名,應收賬款餘額前五名的客戶分別為西南醫院、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無錫市婦幼保健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以其中的西南醫院為例,欠款餘額從2014年的658萬逐步遞增到了2016年的2375萬。2017年半年報中,排名第一的客戶欠款餘額為2875萬元,並計提了35%的壞賬準備,按照往年的數據,該客戶大概率是西南醫院。可見生育健康類服務的回款效率相對較低,且壞賬風險較大。
三、華大基因與同行的市值對比
如今,華達基金已經站在千億市值的門檻上,這意味著什麼呢?A股市場超過千億市值的企業共有78家(以2017年11月15日收盤價計算),與華大基因市值差不多的醫藥類企業有雲南白藥(1039億)和復星醫藥(989億)。
我們看一下三家企業的基本財務數據對比。
總資產、營收和凈利潤:
不難看出,無論是資產還是營收、凈利潤,雲南白藥和復星醫藥都有足夠的實力匹配1000億的市值。而華大基因的規模和營收凈利潤,都以巨大數量級的差異遠遠落後於同等市值的同行。
雲南白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葯企之一,有著超強的品牌護城河。擁有40條生產線,生產370多種藥品,其核心產品—雲南白藥在國內可謂家喻戶曉,2017年上半年營收119.6億,同比增幅接近15%,是同期華大基因營收的13倍之多。通過歷年財報,我們看到雲南白藥的營收增長曲線一點都不比華大基因差,如此龐大的營收基數依舊能保持高增長。
復星醫藥也是如此,作為1998年就在A股上市的老牌葯企,研發實力雄厚,每年僅投入研發的資金就是華大基因全年凈利潤的兩倍,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曲線非常強勢。
那麼,總資產和營收只有雲南白藥和復星醫藥幾十分之一的華大基因依靠什麼來支撐和雲南白藥、復星醫藥平起平坐的千億市值呢?對此,華大基因在公告中這樣回復投資者:近期公司股價漲幅較大,我公司推測可能因為投資者認可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看好公司的長遠發展。
四、令人擔憂的非經常性損益
在並不算絢麗的凈利潤背後,還隱藏著比例不低的非經常性損益。2016年,華大基因實現了3.5億的凈利潤,然而非經常性損益卻高達1.19億,超過凈利潤的三分之一。
其中投資收益8410萬元,主要為7248萬的理財收益和1432萬的處置子公司收益。由於上市前就經歷了多輪融資,華大基因賬面現金非常充裕,賬面7億現金的情況下,拿17億購買理財產品。從這個角度看,華大基因融資上市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
營業外收入3498萬元,主要由3441萬政府補助構成。2015年,正廳級幹部、濟寧市長梅永紅辭職事件紅遍網路,辭職三天後,梅永紅就加入華大基因。從此事可以了解到華大基因與各地政府的密切程度非同一般,2014年來每年都能從政府獲取數千萬的補助,並且補助金額連年增加。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2016年的凈利潤僅2.3億元。據未經審計的2017年三季度季報,華大基因2017年1-9月份累計實現凈利潤3.35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0.47億元。考慮到政府補助年底到位較多,預計2017年全年非經常性損益仍然會超過1億元。如此高額的非經常性損益給華大基因的成長性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家營收20億左右,4億左右凈利潤的上市公司,無疑是質地不錯的。但是,在A股市場上,這樣的業績能夠支撐千億市值嗎?當數十家參與融資的資本套利散盡後,誰會來接起這龐大的市值呢?
再說寧德時代
2017年12月16日,中國的「特斯拉」蔚來電動車ES8終於量產上市。其宣傳方式與當年的特斯拉如出一轍:耗資8000萬租用了中國最好的體育館之一--五棵松體育館--召開發布會,邀請了5000人ES8選號車主,包了九架飛機,五棵松周邊的五星賓館爆滿。
邀眾大佬站台,各路資本進場,先預定,再小範圍交貨,再逐漸大規模交貨。這種互聯網銷售的玩法,已經蔚然成風,蔚來似乎學到了特斯拉的精髓。
補貼前44.8萬的價格比特斯拉便宜了一半還多,續航公里數雖然比特斯拉低了一些,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不過,雖然從營銷到推廣都很特斯拉,也不是說完全抄襲特斯拉,與特斯拉不同的是,蔚來是由江淮代工的,電池將採用換電池模式,蔚來將為之建立完整的生態鏈。
蔚來董事長李斌聲稱,除了加電站換電站,蔚來還要在3年內發展2000多輛充電車,汽油車能到的地方,蔚來都能到。
我沉思了兩秒,找出當年我自駕去西藏浪的照片。
如果我開一輛蔚來去浪,看來充電車要跟一路了。那麼問題來了,這8000公里,他到哪兒給自己充電呢?
國外曾有大神拆解了特斯拉,並得出結論,特斯拉60%的成本是電池。特斯拉選擇的電池合作夥伴是松下,目前松下是全球第一大電池生產廠商。而特斯拉本質上,就是一款移動的松下電池包裝盒。
有分析推測,蔚來的電池系統採用了三元鋰電池,成本應該在8-9萬元。而蔚來的電池商,正是最近正準備IPO的寧德時代。就像特斯拉一樣,蔚來其實就是寧德的電池包裝殼。
成立於2011年的寧德時代,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排在其前面的分別是松下和比亞迪。
松下電池最大的客戶是特斯拉,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產量與之相差不大,而緊隨其後的寧德時代(CATL)預計很快成為第二大甚至第一大電池廠商。
從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對比,我們可以清醒的發現,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並未像宣傳的那樣火爆,僅僅是幾個巨頭在玩過家家的遊戲。
但是儘管如此,帶來的供應鏈的商機依然是巨大的。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寧德時代的年銷售額已過百億元,有分析師預測,上市成功後,有可能輕鬆突破千億市值。
作為普通的吃瓜群眾,如何在這場資本的饕餮盛宴中分一杯羹呢?
一、動力電池的機遇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寧德時代的電池業務就算是超過比亞迪,也不見得其市值能超過1600億的比亞迪。因為比亞迪的主營業務中,電池業務不是全部,而寧德時代的主營業務幾乎只有動力電池,2016年全年營收為148億。
作為對照組,1600億市值的比亞迪,2016的年全部銷售收入可是1000億。
其次我們通過招股書的內容,梳理一下寧德時代的產業鏈。
大客戶部分: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 1-6 月,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1.91%、82.62%、79.49%和 60.50%。2017年半年報中,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比例均高於 60%,可見寧德時代對大客戶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
以2017年半年報數據為準,這五大客戶均為上市公司,其中吉利汽車(0175)、中車時代(3898)為港股,宇通客車(60066)、東風汽車(600006)為A股,普萊德已經被東方精工(002611)收購。
供應商部分:
在五大供應商中,先導智能(300450)、科達利(002850)是A股上市公司,另外,杉杉股份(600884)也曾是寧德時代的五大供應商之一,目前應該依舊是供應商,只是份額變化導致沒有出現在五大。德方納米70%的營收來自寧德時代,目前正在創業板申請IPO。
合作夥伴:
除了五大客戶和供應商,寧德時代還與幾家公司保持深度合作。
上汽集團,雙方斥資上百億進行新能源電池領域的合作。
星源材質,合作夥伴。
華自科技,寧德時代的客戶。
華西股份,持有寧德時代0.2%的股份。
北方華創,設備供應商。
創新股份,供應商。
二、新能源市場的隱憂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40%的傳聞一步步坐實,整個行業的進入了新的周期,野蠻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電動汽車資源網顯示,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安凱客車和比亞迪等上市客車企業上半年凈利同比有明顯下滑,而造成企業業績下滑的原因中,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重要原因之一。
而這些受影響的企業,大多都是寧德時代的訂單大戶。
從寧德時代招股書的財務數據也能發現,毛利率自2016年以來,開始悄然下滑。
在政策紅利不斷縮水的情況下,寧德時代的招股書拋出了擴產3倍的計劃,這樣的計劃有多大的可行性,還是個未知數。
最讓人心驚膽戰的是,松下將在中國江蘇興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生產的正是特斯拉使用的18650型三元鋰電池。
三、層層包裝後的資本盛宴
根據招股書,寧德時代共有42位股東,公司管理層瑞庭投資和黃世霖合計持股42.57%,其餘股份基本上均為財務投資者。
其中,上市公司寧波聯合(600051) 持有發行前股份8.50%,為公司第三大股東,上海雲鋒持有發行前股份1.18%;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持有發行前股份0.35%;深創投持有發行前股份0.22%;七匹狼基金持有發行前股份0.18%;中國平安實控的平安置業持有發行前股份0.59%;長安汽車作為有限合伙人之一的德茂海潤持有發行前股份1.18%。上文提到的華西股份持有0.2%。
好面熟的操作。
上次見到這麼花里胡哨的投資人,還是在華大基因的招股書上。
按照寧德時代的招股書里的表述,上市圈錢是為了建兩個項目:
一個是湖西鋰電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一個是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我想都可以理解,尤其是儲能項目,現在特斯拉也在做,剛在澳大利亞投產了一個,好評如潮。
這兩個項目需要花多少錢呢?131億。
而寧德時代賬面上光理財產品就有117億,現金18億... ...
所以,寧德時代的上市目的是存疑的,或者說,並非為了籌錢而上市,而是為了上市而上市。
上市之後把市值做大,然後眾投資者排隊分果果。
初看寧德時代背後的投資者,基本上都是傳統資本和傳統車企。但是蔚來亮相後,其背後的路線豁然開朗。作為寧德時代的包裝殼產品,蔚來背後是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等互聯網資本... ...
看到這裡,我才想明白,厲害了,寧德時代。
千億市值的資本泡沫,哦,不,資本盛宴,你準備好了么?
====================
公眾號:詩與星空
古人有句話叫 花無百日紅。
諾基亞,摩托羅拉在手機市場大展拳腳的時候,三星蘋果都還處在未入行抑或仰望巨人的時候。
然而,科技的無聲革命挑戰著巨人曾經的榮耀,巨人的倒下也就在幾年之間。
諾基亞3210採用了內置天線的設計,同時也支持更換手機殼,而且機身前後的塑料都支持更換,為此,諾基亞推出了「銀灰、隕黃、深紅、鋯綠、湖藍、普藍」等多種顏色以及具有各色奇幻圖案的外殼供用戶選擇。而且諾基亞3210還是手機史上最暢銷的機型之一,共售出1.6億台,是歷史上銷量第二高的手機。
上市有如下優點
1 改善財政狀況
通過股票上市得到的資金是不必在一定限期內償還的,另一方面,這些資金能夠立即改善公司的資本結構,這樣就可以允許公司借利息較低的貸款。此外,如果新股上市獲得很大成功,以後在市場上的走勢也非常之強,那麼公司就有可能今後以更好的價格增發股票。
2 利用股票來收購其他公司
(1)上市公司通常通過其股票(而不是付現金)的形式來購買其他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在股市上公開交易,那麼其他公司的股東在出售股份時會樂意接受你的股票以代替現金。股票市場上的頻繁買進賣出為這些股東提供了靈活性。需要時,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出賣股票,或用股票做抵押來借貸。
(2)股票市場也會使估計股份價格方便許多。如果你的公司是非上市公司,那麼你必須自己估價,並且希望買方同意你的估算;如果他們不同意,你就必須討價還價來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價錢,這樣的價錢很有可能低於你公司的實際價值。然而,如果股票公開交易,公司的價值則由股票的市場價格來決定。
3 利用股票激勵員工
公司常常會通過認股權或股本性質的得利來吸引高質量的員工。這些安排往往會使員工對企業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因為他們能夠從公司的發展中得利。上市公司股票對於員工有更大的吸引力,因為股票市場能夠獨立地確定股票價格從而保證了員工利益的兌現。
4 提高公司聲望
(1)公開上市可以幫助公司提高其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通過新聞發布會和其他公眾渠道以及公司股票每日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商業界、投資者、新聞界甚至一般大眾都會注意到你的公司。
(2)投資者會根據好壞兩方面的消息才做出決定。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經營完善,充滿希望,那麼這個公司就會有第一流的聲譽,這會為公司提供各種各樣不可估量的好處。如果一個公司的商標和產品名聲在外,不僅僅投資者注意到,消費者和其他企業也會樂意和這樣的公司做生意。
上市目的之個人理解:上市之後能迅速套現
馬雲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對於擁有上百億資產的人,光理財的收入足以豐衣足食,承擔一個企業運營的風險會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壓力。
大企業家表面是風光無限的,可是背後的壓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今年年初樂視CEO身價曾高達400億人民幣,現今連家都回不了,嗚呼哀哉。
聽說,點贊是一種美德。
中小股東有套現需求,相對控股的大股東如果不上市的話,會被其它股東聯合起來搞下台。
況且上市也沒什麼大壞處。
公司的未來,前景是不確定的。現在資金充足,不代表今後會一直充足。上市起碼多了融資手段,融資渠道太單一地依賴銀行貸款。是會 有風險的。今後業績不佳怎麼搞?銀行限貸怎麼搞?未雨綢繆。
公司治理是需要監督的,不上市當然可以,但要保證公司的效率,還是需要公眾的監督,鞭策。
而且上市關聯很多人的利益,比如員工。不上市他們的利益,如期權等就兌現不了,不能自由買賣。很多公司上市,其員工由此飛黃騰達。他們是需要公司上市的。
對公司的投資人來說,風險投資要求博取大的收益。資金充足不代表它的未來預期就依舊潛力巨大。所以需要及時拍屁股走入。他們是有要求公司上市的硬性要求的。就是在收益最大時退出。資金充足,哪怕利潤穩定增長。這不符合風險資本的風險嗜好,走為上計。
上市引進戰略資本,還能得到安全預警。就是有些背景深厚的國際資本或者國內資本入局。這能夠當做靠山。某些巨無霸動不得,因為牽連的利益太廣。那麼它就能穩坐釣魚台,各種裝逼。而某些公司不上市,也拒絕邀約,如快播。被幹掉的不也是它么?它自己沒實力撐場子,沒辦法。
最後,市盈率的概念非常重要。一個沒有上市概念的公司,一切擴張都需要自籌資金,至多是用銀行的貸款槓桿。這樣雖然資金充足,但擴張也極慢。而有了上市,那麼參照盈利預期,可以把幾十年的利潤一併折現在股價上。也就相當於增加了幾十倍的槓桿——都算作了自有資本。這樣自己立即就有錢了,可以併購了,實現更大的野心了。公司上市市值達千億,僅需一代人時間。而沒有上市體系,公司單靠自我積累達到這個數字,幾輩子也不行。所以上市是個資本權力放大器。只要控股權在手,何樂而不為?
當然很多企業還是不為。可能是因為其內部敏感,不知道藏了多少貓膩,不願意將公司秘密大白於天下。可能是股權太分散,一旦上市很容易喪失控股權。如華為。也有一些公司是避免資本勢力指手畫腳,資本只關心利潤。但理想主義者並不看重。資本再強勢的話,就很矛盾了。
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上市優點:1名氣,上市公司跟非上市公司的名氣自然是不同的,上市後開拓市場更好。
2融資方便,很多公司不缺錢,是現在不缺錢,未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說不定哪天未來缺錢了,缺錢就需要融資,一般企業融資只有銀行貸款這個渠道,上市了多開闢一個渠道,未雨綢繆,可以更加融資便利。
3實現股東價值,股東投資公司做什麼,大多數就是賺錢啊,不排除有要實現某某理想的。大多數就是為了賺錢。你說你一個公司不上市,光分紅,要多少年才能把股東的投入分回去?以20倍pe就是20年啊,這收益率才5%呢,還趕不上人家買理財。你只有上市了,股東才有機會通過股市來實現回報。
好處太多了數不過來,首先上市看在哪裡,你是什麼行業,一般來說,企業上市地點是美股,港股,A股,以我看,對於99%的傳統企業來說A股的價值是最高的,首先A股是審核制,不同於港股和美股的註冊制,所謂審核制就是門檻很高,你這企業要得到黨國特派員發審會的認可,才能進來玩,圈散戶的錢,經驗告訴我們,門檻較高的生態系統,如果能進去,那好處肯定大大的有,要不然誰傻。
而發審會的特派員權力真的太大了,一家企業能不能上市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就幾個人投票出來的,也往往成了腐敗的重災區,前段時間樂視發審會很多官員被一鍋端了。
我聽同學說到一件事,他學金融的某位同學,當時找工作時候有幾個候選職位,分別面試了私募投行(給的很高),和面試證監會某職位(待遇一般),面試官送她出來後,他看到一些券商大佬,企業高層在發審會幾個官員面前點頭哈腰,意識到了權力的魅力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說到底,中國優質資源還是掌握在政府手裡,比如房地產,銀行貸款,證券融資這3塊最容易來錢的行業,都是高門檻,而審批權都掌握在有關部門手裡。
A股上市好處隨便想想就有很多。
1 創始人身價的暴漲帶來的快感,比如一家企業年利潤5000萬,創始人占股40%,那IPO上市市值算25億,就是身價10億,等3年解禁真的可以套現哦,真的來不及等也不要緊,可以馬上股權質押,打個對摺換5億,上市公司高層股權質押率超過80%大有人在。
如果沒上市,那老闆就是一年賺個2000多萬,而且花無百日紅,以後行業不行了還要虧本了,干一輩子也不一定有1億。
2 可以玩各種資本運作實現資產大幅度增長,許多剛上市老闆,根本不關心主營業務,就是增發,融資,低價收購同行業優質資產。打個比方,A股世紀華通,以10倍PE收購手游公司點點互動增加業績,A股手游PE平均30倍,這不業績長了嗎,股價必須要長,這種穩賺的生意太好做了。
3 拿散戶的錢跨行業投資,非經營性利潤大幅增加,比如華誼兄弟,一家經營虧損的公司或者利潤很薄的企業,本來面臨退市的st股,今年投資利潤10億,維持著百億的市值。試想,如果華誼兄弟沒有上市,那這家公司10年累計利潤都沒多少,能不能存活都是問題,但現在老闆都是身價幾十億活的很滋潤。
4 業績太差也不要緊,有的A股上市公司一年利潤就幾百萬還不如網紅賺的多,但是如果被大公司借殼了馬上身價漲N倍.
5 講故事維持著高市盈率,市盈率幾百倍的股到處都是,反正到時套現走人,散戶接盤。一年賺30萬白領,說你身價一億,隨時可以套現千萬你信嗎,A股就是這麼爽。
有了上面N多好處,所以A股到處都是黑幕,違規套現,假賬,奇葩的無關痛癢懲罰制度,定格罰款就是百萬簡直就是鼓勵違法。
許多專家學者意識到了A股之所以這麼亂,是獨特的審核制,國家還提出了註冊制改革,不過目前看幾乎流產了,A股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套現方便啊。比如以前你是某公司的老總,但是你除了工資和報銷之外,拿不出錢來。就算能拿出,也是以借貸方式抽出,還不合法。上市以後,股份賣了十億元,我本來就有十分之一股權,就等於擁有了一億元。而且我還可以定向增發啊,我每年給自己增發1%股份,相當於多了多少錢?(忽略股份稀釋導致的跌價)。比你什麼董事長,CEO掙錢快多了,還不用上班,豈不是美滋滋?
最近一個朋友的公司正準備啟動IPO,剛好另一個朋友是在證券公司投行部門專門做IPO輔導的,所以幫忙中間撮合了一下。幾次接觸下來對IPO的流程以及上市的各種利弊也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剛好朋友的公司現金流非常好,負債率也非常低,就是題主所說的不差錢的那種,所以來強答一波。
1、答主和答主朋友公司所在地是一個四五線小縣城,高層次人才匱乏。公司上市之後想必能對公司在人才引進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畢竟上市公司對於人才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2、公司所在的行業從稅務到市場競爭,這些年有越來越規範的趨勢。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一定是要走向規範化管理的道路(員工多了需要靠規範的制度化管理才能管的過來),所以老總想說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不管上不上市,三五年內公司也得在各方面自行規範起來,那不如現在借IPO的機會來倒逼一下,讓自己的公司管理更早地規範起來。
3、公司上市後會給老闆帶來社會地位及政治資源上很大的提升。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老總的頭銜比非上市公司還是要響亮一點的(請不要拿娃哈哈宗慶後之類的特例來反駁這點)
4、目前本地政府非常支持企業上市,並且給出了很多實質性的鼓勵政策,譬如啟動IPO程序後增值稅的地方留成和地稅全部返還給企業,上市成功後獎勵500萬元現金等。雖然說朋友的公司不差錢,但政府無償給的錢,不要白不要啊。
5、接上一條,地方政府一方面給了很優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給了企業無形的壓力。市裡將朋友的公司列為上市重點扶持企業名錄,分管工業的副市長、經信局局長、金融辦主任等領導,經常時不時地來企業視察,關注一下企業的發展之類的,市委書記也多次開會點名要支持公司上市。作為土生土長在本地發展起來的企業,朋友也不能不給這些父母官一點面子吧。小時候家裡在爺爺家已經吃飽了,還是會管爸媽要錢說餓了。
上市發行價多少一股?要知道原始股東都是一兩塊一股拿的,基本上等於面值。不排除上市後有公司是爆發增長期拿了錢擴充經營,不過很多是上市一下子溢價十幾倍幾十倍,大股東雖然有限售期,但你覺得辛苦做生意幾年翻番幾年十番呢甚至幾十番?很多小股東上市賣股票直接退休了,大股東過限售期拋一點套現滋潤下生活也不影響他控制權。要是非上市公司你要錢,那分紅啊,分一分扣稅20%,上了市要錢可以賣股票,當然也可分紅,不過扣稅10%。
用貨銀老師的話來講,沒上市前你只是個廠長,穩紮穩打的經營著自己的公司。
而上市之後,你就是一個玩轉資本的資本家啦。。。。。
emmmm,上市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通過發行有價證券(如股票,公司債券等)來融資。。。
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用別人的錢,裝滿自己的口袋。
猜的出有獎。
「上市有什麼好處「這種問題已經說很多了
簡而言之,就是,上市之後,企業可以印股票,拿股票當錢花。
妥妥的印鈔權啊有木有。
1. 前期投資者有回報要求,需要上市退出變現,公司現金無太大關係。
2. 公司求名,有名有生意,上市公司的抬頭在國內你幾乎可以比小企業方便100倍的得到貸款,投資,應收款賬期等融資渠道。
3. 於主營業務無關的真正賺錢的行當可以做了,大股東可以通過股價操控獲利,可以通過賣殼確保收益底線,可以通過增發補充現金,可以借著券商渠道多點發展自己的業務。誰也不嫌錢錢多啊
抵押股票啊發債啊 就這麼簡單~什麼名氣啊都是後來事了
沒人嫌錢多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信息量很大,學習到了。
IPO算是2017年的熱詞了,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公司層面
- 股票上市發行後,公司估值、企業價值都會迅速upupup。公司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達到更好的盈利效果,還可以提升股價的效果;
- 上市有利於規範公司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這時公司會受公眾監督,更有利於科學化管理,對公司發展來說大有益處;
- 擴大知名度。上市可以增加在同類競品中的優勢,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 獲得持續融資的能力。上市後公司能獲取大量低成本資金做企業想做的事。萬一,企業資金短缺了,還可以通過增發的手段獲得大量的資金,緩解公司短期困境。
二、創始人及投資方層面
- 資產迅速增值。上市後,由於企業估值提升,股東憑藉手中的股份都實現了手中資產迅速增值。
- 資金快速流通,實現錢生錢。上市後,股票的流動性從以往較低的狀態迅速轉換成無限制性的快速流通,可以簡單地將手中的股票折現。對於創始人來說,實現個人財富的巨大增長,對於投資人來說,套現的巨大收益再轉向下一個投資目標,這就是槓桿賺錢,普通人口中所謂的錢生錢。
三、政府層面
提高地方綜合競爭力。
四、員工層面
求職者更願意去上市公司上班,招聘人才更方便。
五、消費者層面
消費者更願意購買上市公司的產品,大眾更喜歡談論上市公司的情況。
公眾號:啟明星智能投顧平台
1. 最大化股東利益
2. 優化企業資金成本(WACC)推薦閱讀:
※什麼是商譽?
※併購時不同行業分析公司經營狀況使用的指標都有什麼不同?原因是什麼?
※招行循環利息如何計算?
※做財務分析一般都有哪些維度和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