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你讀的哪些書值得推薦?
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這一年研究重點從政治制度史轉移到了書籍史/閱讀史與政治史的結合,所以讀的書也非常雜。挑幾本拿出來講講吧。
白彬菊(Beatrice Bartlett):《君主與大臣: 清中期的軍機處(1723~1820)》這應該是今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書了吧!本書探討清代軍機處的誕生和它在清中葉的運行情況。作者分別考察了康熙後期到乾隆前期的多個「小班子」,根據清宮檔案中這些「小班子」所留下的文件處理痕迹判斷其性質,最終釐清了後來的「軍機處」的源流並非單純是軍機房,也並不只是雍正朝的若干大臣,而是由數種內廷班底彙集於乾隆初年總理事務王大臣,再由總理事務王大臣發育而來。該書對清宮檔案的運用,是其史學方法上的重要成就;而書中展現出國家高級權力中樞在許可權與工作能力上彼此犬牙交錯的情景, 又不禁令讀者對政治制度史的風貌提起興趣。
賴惠敏:《乾隆皇帝的荷包》也是今年讀到的好書。這本書上半部探討乾隆帝如何動用行政權力,通過內務府伸展到國家經濟活動各領域的財源,給自己的「小金庫」斂財;下半部則計算皇上在京城和熱河建造寺廟、招徠喇嘛無休無止做法事的花銷。前者展現的是長城以內的「漢地」如何竭盡所能地為皇上輸血,而後者則提示了皇帝如何利用聚斂的巨大財富控制了蒙古人。作者特地指出了皇上的布施是有代價的:皇上資助的是建造寺廟,但他不管養喇嘛,要靠蒙古人養。在這一過程中,蒙古社會的負擔越來越大,其政治上的自主性也就逐漸狹窄。這一提示,無疑為「清朝為什麼能綏服蒙古」這一重大問題提供了新的看法。
曹新宇:《祖師的族譜: 明清白蓮教社會歷史調查之一》近距離研究明清秘密社會的論著。以前我們對於明清華北秘密社會的研究,往往偏重於農民戰爭的一面。而曹新宇老師的研究則獨樹一幟地把目光投向了經卷、廟宇、傳教者等社會文化實體存在上。曹老師多年來一直在做這方面口述,收集了不少經卷等秘密教門文本,所以這本書其實包括了不少在正規文獻里看不到的「乾貨」。我對明清白蓮教史所知不多,但這部書里所記載的社會底層圖景非常吸引人。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明清鄉村社會中的底層風貌,那麼黃天道等秘密教門可以成為很好的切入點。
張仲民:《種瓜得豆: 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感覺應該是目前中國近代閱讀史里做得最出色的一本吧!作者顯然對現代性議題非常諳熟,選取了極具近代特色的切入點如精英-大眾關係、身體的觀看、啟蒙思想的傳入與利用等等,探討20世紀初出版業的繁榮、閱讀活動的興起及其與身份政治之間的關聯。其中第二章探討「淫書」的出版和閱讀,指出生理衛生書籍本意是宣傳關於身體的知識、但卻被當成淫穢讀物廣為流傳;第四章展示古騰堡印刷術在中國落地生根的過程,都很有看頭。
高彥頤(Dorothy Ko):《纏足: 「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對纏足的文化解析。作者從纏足作為被改造的對象、作為守舊的象徵、作為性慾的化身、作為女性社會生活一部分等角度,展現纏足這一文化現象在近代中國的複雜涵義。事實上在這一敘事中,纏足暗示的是女性在近代史中所呈現的多重而又難於自主的形象,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關於X光機展示出扭曲的身體這一「呈現身體的手段」在當時引發的震動,作者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科學的媒介中,身體的改造與痛苦被明白無誤地展示了出來,較之文獻更有力量。
孔祥吉:《驚雷十年夢未醒:檔案中的晚清史事與人物》檔案證史的重要作品。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清史初學者來熟悉檔案史料運用的方法,如果讀者只是關心晚清人物事迹,也不要錯過本書。感覺作者就像一個魔法師,隨手變出各路人馬的檔案、函札、日記等等,直奔主題地解開傳主的人生之謎。
米華健:(James Millward)《嘉峪關外: 1759–1864年新疆的經濟、民族和清帝國 》十分高興地告訴各位這本書的中文版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了解清代新疆史的必讀書。全書結尾引用耶律楚材的一首詩:「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蒲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飽啖雞舌肉,分餐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礙過流沙。」作者指出范長江在新疆時非常喜歡這首詩,它撫慰了20世紀初戰亂中受傷的民族主義情懷,也提示我們新疆對中華民族形成的意義。
戴聯斌:《從書籍史到閱讀史: 閱讀史研究理論與方法 》閱讀史的入門讀物,特別點明了閱讀史基本問題如讀者是誰、如何界定閱讀行為等。並且給出了這些問題在歷史學、文獻學和文學批評等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解答思路。如果對閱讀史感興趣的年輕學人,務必找一本來看看。書很薄,很快就能看完。
蘇精:《鑄以代刻:傳教士與中文印刷變局》非常棒的近代印刷術傳播史入門讀物,追蹤19世紀中葉以前在南洋、香港和上海活動的傳教士們如何步步為營地將近代印刷術應用於中文,怎樣在中國生根發芽。作者曾在歐洲抄錄過大量的傳教士資料,講述這段歷史時娓娓道來,對於新手來講十分友好。
既然是推薦書,就主要從今年讀的近一年來出版的新書中挑了一些。今年的老書讀的更多,但以前出版過的老書肯定有人寫過了,沒有必要再寫。
1. 查爾斯?埃默森:《1913,一戰前的世界》,中信出版社,2017年;
作者不僅僅是別出心裁地圍繞著代表一戰前那個時代文明巔峰的各大城市來敘述一戰前世界的光明,美好與混亂,而且不住地誘發我們對歷史研究的拷問。這本書提醒我們,輝格史觀的影響至深,我們太習慣於從結果去回溯過程,費盡心機地倒推於1913年,卻只將目光駐足於那些與戰爭興起可能有關的因素,將偶然當作必然,必然線索外的歷史畫面則全部拋棄亦或扭曲,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歷史被如此忽視了?
2.常建華主編:《中國日常生活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自己中心主任的書,當然要鼎力推薦。近年來以常老師為代表提倡的「日常生活史」研究路徑已經逐漸成形,成為社會史中不可小覷的環節。這部集子更多的是近年來日常生活史領域優秀成果的總結,對於想涉獵日常生活史的讀者來說,是絕對應該認真閱讀的一部書。雖然史學界莫不強調對社會下層的視角轉移,但觀念的進步與實踐的停步,往往只能駐足於皮相之見。日常生活史理論的生成,對歷史研究面向的擴展、深度的提升、理論的開拓,都貢獻良多。同時,裡面的佳作給我們更大的提醒是:做好社會史研究的基本功是熟練掌握政治制度史,否則研究將是無本之源。
3.陳寶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我自己的明史學養完全沒有資格評價這部書,只能說對陳老師的傾心更加一分。面對晚明士大夫這個學界成果豐碩的課題,陳老師能不拘陳見,在充分佔有史料的基礎上噴涌而出。同時對這一問題及其相關史料的深入洞見,使得這本書旁徵博引卻無堆砌之感。作者同時兼具思想、文學、歷史方面的深厚學養,在思想與歷史兩個領域之間自由馳騁,既能充分剖析明代士大夫群體的思想世界,又能以歷史學家的眼光,完美融合其與社會的作用和反作用。實在是明史研究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4.福井紳一:《重讀日本戰後史 : 駿台預備學校講義錄》,三聯書店,2016年;
這是一個日本左翼歷史學者給高考考生寫的講義,短小精悍,很適合日本當代史的入門。了解戰後日本史的發展歷程,是能用客觀視角看待現下日本的根本。日本當代史,國內研究成果比較豐碩,但是通史著作往往學院派太深,大量黨派和經濟數據堆砌,不太易讀。而這部書以二十萬字的篇幅,將日本戰後史的各個方面,流暢的描繪而出,既能保證歷史線索的脈絡清晰,又能涉及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讀性極強。
5.葛兆光等:《殊方未遠:古代中國的疆域、民族與認同》,中西書局,2016年;
這是《上海書評》關於民族史研究的一些文章的集子,關鍵點是全部收入了2015年汪榮祖與姚大力關於新清史的長篇撕逼。全書雖不系統,但對近年來頗熱門的「中國」內涵、「內亞」概念、「新清史」等民族史話題,都有關照。且因為大眾媒體的原因,這些專家學者行文流暢,通俗易懂,概念簡潔,不失為我等局外人了解近年民族史、新清史發展情況的一扇窗戶。
6.姜士彬:《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中西書局,2016年;
當一代又一代史家投入到中古士族研究的洪流中去窮盡心力時,卻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真正搞明白一個定義概念:什麼是士族?這個概念問題不搞清楚,士族研究恐怕很難能深入到內核地帶。而這部書,就是目前來說,對「士族」定義最精當的作品。作者緊緊抓住「譜牒」這一概念,以其為核心,熟練運用中古時代的各種資料,從長時段描繪「士族」的形態與命運。同時,兼有美國史學社科化的方法之長,資料運用還是相當有說服力,結論也能令人耳目一新。在我看來,迄今為止,歐美學界對中國中古「士族」的研究,無可出其右者。
7.賴瑞和:《唐代高層文官》,聯經出版,2016年;
等了這麼多年,賴先生的三部曲終於迎來了尾聲。行文還是一如既往的輕鬆易讀,當然,也還是比較啰嗦(賴瑞和先生大可不必把讀者都當成白痴)。這本書的取向其實和前兩部不太一樣,作者放棄了全景式勾勒唐代某一層次官員的整體圖像,而是選取認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五類官員,試圖開闢唐代使職化進程研究的新範式。大膽性地提出了「使職」的新定義,對於史官「使職」性質的一節分析尤為典型。「使職化」是唐宋官制演進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從唐代找答案,恐怕也無法真正全面地理解宋代官制。本書雖然論證仍有空疏之處,但無疑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路徑。
8.李伯重:《火槍與賬簿 : 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三聯書店,2017年;
我一直堅信,史學普及是歷史學家無可推卸的責任,李伯重先生的這部書就是以通俗流暢、可為社會大眾接受的語言而傳遞史學研究前沿成果的一部力作。李伯重先生的學養自不待言,他在中國經濟史領域的實證性研究碩果累累,西方史學理論的素養也相當深厚,加州學派的烙印隨處可見。而這些生澀的學術成果流暢自如地表達出來,可以告訴我們,在目前歷史學的前沿視野中,晚明史研究是如何被納入全球史的關懷之下的。
9.李新峰:《明代衛所政區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絕對是明代歷史地理研究的一部里程碑著作,作者具有的理科思維和地理學背景果然非同一般,理論利用非常嫻熟。雖然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在一片提倡「動態」聲之中為「靜態」研究搖旗,並試圖用簡潔而抽象的定理直接概括明代行政區劃的特性。不過此書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搞清楚了沿海衛所和邊疆衛所的實際形態,令人耳目一新。但最後一章提出的直隸/分管模式,雖然氣勢宏大,但均略顯突兀而單薄。如果能像本書前幾章一樣,對這一問題,再來一本書,以州為單位做一些紮實的個案研討,恐怕說服力會強得多,總的來說,這一理論的生命力看起來還是相當旺盛的
10.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德國人的戰爭:1939-1945納粹統治下的全民意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年;
研究二戰時候國民群體心態與表現的成果,似乎國內能接觸到的,都集中於日本史。對德國民眾,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部書帶給我的更多是全新知識的衝擊,裡面的事情我基本聞所未聞,個人史書寫也帶來了很強的可讀性,鮮活的人物形象更能讓人理解納粹統治下的國民集體狂歡。本書並未做理論性拔高,但對於我這種對德國現代史一無所知的讀者來說,只是能愉悅地了解那段歷史,也是極為酣暢淋漓的事。
11.王貞平:《唐代賓禮研究:亞洲視域中的外交信息傳遞》,中西書局,2017年;
一部新的唐代外交史專著,對於重新理解東亞國際秩序很有啟發。這部書更多地是在考量「名實之間」的差異,作者認為賓禮制約下的唐代外交原則,在形式和實踐操作上出現了巨大脫節,而這種脫節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導致所謂的「朝貢體系」可能與歷史的真相相去甚遠,而可行的方法就是「就事論事」,就禮儀來看賓禮。雖然我對本書的論證過程和結論還有不少疑問,但的確給唐代國際關係提供了新的思考。
12.韋慶遠:《暮日耀光 : 張居正與明代中後期政局》,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
其實是老書再版。張居正研究是明史的一個持續熱點,成果豐碩,而本書則是目前最全面的張居正傳記。其實書名已經透露的很明確,這部書是將張居正放在嘉隆萬政局下去全面理解,此時明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朝局,在此書中均有極其詳細、醇厚的分析,四平八穩之中,張居正的所作所為,其動機也就容易理解。想要理解一個完整的張居正很難,本書提供了一條較為容易達到的路徑,供讀者選擇。是書也是理解明中期向晚明轉軌的一個絕佳選擇。
我讀書一般都是在圖書館泛讀,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專業書。這些專業書既有機械的和電氣的,也有數學和物理的,還有化工的。這些書很少仔細讀,目的很明確,就是檢索其中的某些觀點而已,一年下來,幾百本書是有的。
不過,2017年里倒是認真讀過幾本非理工類的書籍。
第一本書是《蘇東坡傳》:
這本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蘇東坡,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學家。但他的生平如何?我們一般人卻不一定知道。我通過這本書既了解了蘇東坡的生平,也知曉了他的藝術創作的源泉,領略了他發明東坡肉的前後因緣,以及杭州西湖蘇堤春曉的由來。
尤其是他逝世前的一段對話,很令人感悟:
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地衰弱下去,呼吸已覺氣短。根據風俗,家人要在他鼻尖上方一塊兒棉花,好看見他的呼吸。這時全家都在屋裡。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里說:「現在,要想來生!」
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錢世雄這時站在一旁,對蘇東坡說:「現在,你最好還是要做如是想。」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作者寫道:
在讀蘇東坡的生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經逝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第二本書是《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從這本書里我才意識到第一次數學危機與第二次數學危機之間的關係。
記得在讀中學時,讀到數軸、有理數和無理數。那時我只知道無限不循環小數就是無理數,但有理數與無理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卻毫不知情。
終於有一天,我捧起來《數學分析》,這本書的一開頭就講到了 的問題,接著就是極限論,以及作為附件的實數理論。從這裡,我才明白原來無理數是有理數列的極限。
引起了第一次數學危機,其核心就是無理數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東方和西方的態度完全不同。這本書里是這樣說的:
對無理數是否是數這一問題,在古代東方包括我國根本就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關注。然而,古希臘人卻費盡心思地去思考,並困惑於一個讓東方各民族不怎麼感興趣的問題: 是無理數意味著沒有任何有理數的平方能精確地等於2。取近似值,並不是給出無理數的精確處理。如果數學能稱作一門精確的科學,那麼就必須發展出一套研究無理數的方法,而不是僅取近似值。在希臘人看來,這是讓人感到頭疼的真正難題,並引發了一場危機。他們正視這其中的邏輯困難,並最終以幾何方法精確處理了無理量。
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從它的出現在東西方產生的完全不同的影響中,從東西方通過不同途徑認識和發展無理數理論的對照中,可以一窺東西方古代在傳統、文化、數學觀等諸方面的差別。
有理數是可數的,而無理數卻是不可數的。這一點,在這本書里科普得淋漓盡致。
在古人眼裡,無理數只是幾何的產物而已。由於古希臘人認為幾何是高於數值的,因此他們從幾何的觀點來理解和解釋數值之間的關係。
例如描寫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是這樣描寫的:
「如果一條線段被分成兩部分,則以整個線段為邊的正方形等於分別以這兩部分為邊的正方形以及這兩部分為邊的矩形的兩倍之和。」如此拗口。
書中寫道:
討論正方形的邊長和對角線之比是可行的,因為這已經建立在嚴格的歐多克索斯比例理論基礎之上了。但若像我們通常所做的那樣,設正方形的邊長為1,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求得對角線長度為 ,從而引入 這樣的數,在古希臘就是非法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由無理數的發現導致的第一次數學危機並不算是真正解決了。
圓滿解決這場危機,還有待於無理數地位在數學中的牢固確立,而這還需要經歷極為漫長的時間。
受古希臘人對邏輯完美性追求的影響,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缺乏嚴格基礎的無理數持否定或懷疑態度,無理數是否可以看作數一直受到質疑。直到18世紀,仍有許多數學家對無理數表示出一種矛盾的心態。他們一方面隨意使用無理數進行各種計算,另一方面卻懷疑它們的意義和存在的真實性。作為一種典型反映,不把無理數看作真正的數,而是把它當作一種依附於幾何量的形式上的符號的觀點,在很晚的時代仍然在許多數學家中非常流行。直到19世紀下半葉,處理無理數的棘手問題,才在精確的純算術基礎上被解決,無理數嚴密的邏輯基礎才最終建立起來,無理數的本質才被徹底搞清,無理數在數學園地中才真正紮下根,確立起在數學中合法的地位。直到此時,第一次數學危機被真正徹底、圓滿地解決了。
我特別喜歡分劃理論來描述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一體——實數,用它來解決實數問題顯得方便和快捷。Patrick Zhang:如何證明 若兩個實數 a·b=0,則 a=0 或者 b=0?。
第三本書是《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其實是講科學巨匠的軼事及趣聞。並且,這本書是電子工業出版社送給我的,作為我寫科普書的範本。
不過,這本書是跳著看的,沒有辦法逐頁閱讀,耐不下性子。
裡面有一段麥克斯韋談戀愛的故事:
麥克斯韋到馬銳斯凱爾學院上任,主持一個「自然哲學」的講座。
不想這麥克斯韋雖滿腹學問,卻極不善辭令,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他第一次登台,說起話來如機槍掃射一般,一堂課的內容半節課就講完了,他以為已經講清的問題,學生卻瞪目搖頭。他再講一次,學生的思維還是趕不上他的舌頭。第一堂課就這樣草草而過。他滿頭大汗,學生滿肚子意見,校方雖還不好意思說什麼,卻也露出不滿。麥克斯韋從小學習拔尖,一直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何曾嘗過這種為人恥笑的滋味。第二天一早他就夾著幾頁講義,跑到校園的小花園裡,對著一棵高大的刺玫瑰,兩腳抓地,雙目平視,一手持稿,一手斜舉,清清嗓子,便嘟嚕嘟嚕地開始練習演講。
正當他進入角色之時,忽聽得後面一串銀鈴般的笑聲。他一回頭不見人影,又靜下心來對花上課,後面笑聲又起。立時,昨天羞愧未退,今時惱怒又生。他大喝一聲: 「誰家女子,如此無禮!」
樹後閃出一個姑娘,白衣綠裙,豐臂細腰,臉生紅雲,目含秋波,就如這眼前的玫瑰,體態輕盈又似園中的新柳。姑娘手中拿著一本書,趨前幾步,輕輕說聲:「先生,對不起!」雖只幾個字,卻伶牙俐齒,抑揚頓挫,而又表情得體,麥克斯韋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家閨秀,反倒覺得自己剛才不該粗魯。
姑娘問道:「您起得這麼早,一人在這裡和誰講話呢?」
「我是剛來的教師,不會講課,一講起話來就緊張得收不住舌頭,因此趁早起無人,自己多練習練習。」
「這並不難,我教你一個妙法。你自己覺得快時,就馬上咬住自己的舌頭 尖,話頭自然就可以收住。靜靜神,理理思路再慢慢說就是。如果你不見怪,我就來做你的學生,陪你練一次,總比那沒有表情的刺玫瑰強吧!」
麥克斯韋這樣試了一次果然見效。他詢問姑娘大名,原來她叫瑪麗,正是院長的女兒,就更生敬意。自此,麥克斯韋天天起早,來這花園裡練講演,瑪麗也天天來這裡看書陪練,三日兩月,兩人便漸生愛慕之心,指花為媒,暗訂終身。院長愛麥克斯韋的才,事後也就欣然同意招他為婿。
有點意思吧!
我在學校上課時,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準備好了2節課的內容,講起來收不住口,結果一節課不到就講完了。等我意識到沒內容了,會急得滿身汗,只好把已經講過的內容用習題課的形式再次講解一遍,加以彌補。
後來我發現,提問是最好的辦法:既可以拖時間,還可以知曉學生們到底學會了多少。笑!
書中還有一段講法拉第與麥克斯韋見面的故事:
閑話擱過,冬去春來,轉眼到了1860年,麥克斯韋來這裡已經四個年頭了,他關於土星光環、氣體力學的研究也已取得兩項重要成果,只是無暇光顧他時刻挂念的電磁學。而這時又趕上馬銳斯凱爾學院和另一家學院合併,他主持的講座也被撤銷,新的飯碗還不知在哪裡。於是,麥克斯韋只好帶著妻子又來倫敦投靠皇家學院。但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他萬沒想到在愛丁堡落選,卻成就了他的一番事業。
再說法拉第自從讀了麥克斯韋的那篇文章後,就每天留心有無類似的文章問世,同時也打聽麥克斯韋的消息,誰知就如彗星划過天空一樣,知音來得快,走得也快,歲月流逝,杳無消息。而他也一天天地老了,到1860年,他已是一個79歲的龍鍾老人,越發悲傷自己懷抱卞和之玉不為人知,莫非那地下室里的文件真要到幾百年後才去兌現嗎?
這天早晨,他拄著拐杖在自己門前的草坪上散步,還在想那件放不下的心事,這時遠處走來一男一女,男的年輕瀟洒,女的恬靜美麗,他看著這兩個人忽然覺得那就是40年前自己和妻子薩拉的影子。
這樣想著,那對男女已經走到眼前,女的手中提著花花綠綠的大堆禮品,男的趨身近前彎了一下腰,恭敬地問道:「您可是尊敬的法拉第先生?」
「是的,我就是那個普普通通的邁克爾·法拉第。」法拉第最怕人對他恭維,所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總要加這個定語。
「我是您的忠實的學生麥克斯韋。」
「你就是寫論文談我的力線的麥克斯韋先生嗎?」
「是的。我在您的面前,在您的學識面前,不過是個小孩子。」麥克斯韋整整小法拉第40歲呢。
當法拉第證實在他面前的就是麥克斯韋時,他一把甩掉拐杖,眼裡頓時放出光芒,麥克斯韋也一下撲上去,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一個實驗大師,一個數學天才,這是物理和數學的擁抱,是物理學的大幸!
法拉第又喊:「薩拉,來貴客了!」薩拉一見瑪麗立即就從心裡生出一種由衷的親熱。這兩個女性,在科學史上無數科學家的妻子中,她們是少有的美麗、溫柔,終身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地支持丈夫的研究。兩位夫人一見如故,便到客廳里敘話,又到廚房裡弄菜。法拉第早拉著麥克斯韋進了書房。
法拉第說:「我等你等得好苦,你終於回倫敦來了。」
「是你身上的磁場太大了,終於把我又吸引回來。這回不但回到倫敦,還回到皇家學院,回到您的身邊。」
法拉第謙虛地笑了一笑說:「可惜我老了,不過還來得及。第谷向開普勒交班時,生命只剩下一年。上帝能再給我一年也就夠了。」
「老師您會長壽的。」
「祝我們的新理論長壽吧!」
兩人都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
好溫馨好動人的一段文字。
還有一本書是《麵包製作的科學》。這本書給我的體會頗深。
麵包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我們對它精心製作,它就能給我們可口的回報。一分辛苦一分甜,非常直接。
麵包製作需要有精確的計量,配方多一克少一克,結果就有細微的差別。這也是區別於中餐饅頭麵食的製作。
以前做麵包都是按照配方做,但為何要採用這種配方比例,沒有太多的研究。例如在麵粉中加糖,我總認為是給麵包烘烤時著色,所以糖可加可不加。送人的麵包就加糖,自己食用的麵包就不加糖。
女兒送給我這本書。她說,此書講的是做麵包的基本原理,值得一看。
果然,書中對於是否加糖,有如下說法:
酵母在添加了砂糖(蔗糖)的生麵糰中發揮的作用:
在加入麵粉量2%~ 3%的砂糖的生麵糰中,就需要使用適用於加糖生麵糰(高蔗糖型)的酵母。轉化酶素的活性一旦增強,生麵糰中的蔗糖就會更快地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產生二氧化碳。並且,只要生麵糰中存在蔗糖,轉化酶素的活性就會持續發揮作用,源源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
酵母在不添加砂糖(蔗糖)的生麵糰中發揮的作用:
如果是未添加蔗糖的生麵糰,則需要使用適用於無糖生麵糰(低蔗糖型)的酵母。因為不含有蔗糖,所以轉化酶素不會發揮作用,而是必須通過麥芽糖酶的作用,將生麵糰中的澱粉分解為單糖類葡萄糖。
因此,酵母需要利用自身的麥芽糖分解酶將麥芽糖分解為單糖類的葡萄糖。酵母獲得葡萄糖後進行發酵,開始產生二氧化碳。
經過這樣複雜的過程和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最終起到促進發酵的作用。這也是製作原料簡單的麵包需要的發酵時間比較長的原因。
原來,糖參與了發酵過程,真是始料不及。
2017年事神奇的一年,這一年我從開發崗轉到了數據分析崗位,這轉崗期間我看了不少數據分析的書籍,下面推薦一些我看過的書籍說不定對於想學習數據分析的你有一些幫助。
1、《深入淺出統計學》
這是我想轉崗做數據分析之後,看的第一本書。數據分析的一項基礎技能就是:統計學,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數據分析崗很多都是數學相關專業的小夥伴。深入淺出統計學這本書非常的淺顯易懂,以生活中的案例講解統計學中的知識,看完這本書基本上就能了解基礎的統計學知識了。
當然深入淺出系列的書籍都是非常棒的,我們所熟知的《Head First Python》以及《深入淺出設計模式》都是屬於深入淺出系列。
2、《深入淺出數據分析》
和上面的深入淺出統計學類似,這本書通過實際的案例,數據分析師必備基本步驟、實驗方法、最優化方法、假設檢驗方法、貝葉斯統計方法、主觀概率法、啟發法、直方圖法、回歸法、誤差處理、相關資料庫、數據整理技巧,等等技能,在書中娓娓道來。
這本書不管你是數據分析師還是想成為數據分析師,都是不一本非常棒的讀物。
3、《增長黑客》
增長黑客這本書其實我早就有耳聞,不過一直沒看,這本書的作者一直以來是我學習的榜樣。今年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仔細讀了兩遍,也做了不少的讀書筆記。這本書裡面很多企業運用數據產生價值的實例,通過這本書能知道企業是怎麼運用數據的,也能通過這本書知道一些核心的增長概念。
4、《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
教材式的一本書籍,講解了數據挖掘的概念與技術,說實話如果不是大學學這門課程根本看不下這本書,這本書我只讀了前幾張,理論知識收穫頗深,但是至今這些知識並沒有真正的作用到工作中。如果你對數據挖掘非常感興趣或者以後你想從事數據挖掘方向的工作,那麼這本書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5、《Python for Data Analysis》
很慚愧這本書我看的電子版本的,這是一本純技術的書籍,作者也是開源Python庫Pandas的作者。這本書不像前三本那樣用故事來闡述概念,而是直接單刀切入。本書主要從基礎主要講解了下面幾大知識塊:iPython/NumPy/pandas/matpotlib
如果你對Python比較熟悉的話,強烈建議去看一下這本書,當然你也可以看看這個嘗嘗鮮:10 Minutes to pandas
6、《浪潮之巔》
浪潮之巔這本書看似與數據分析領域沒什麼關係,但是這本書我也一直在研究,書中對互聯網發展史的解讀倒是給我數據分析拓寬了思路。所有的分析都是離不開行業知識、歷史背景的。
可能還有其他一些書籍,類似非常難啃的 MarkLutz 的《Python編程》、《黑客與畫家》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保持閱讀習慣吧!
感謝點贊的知友,希望在2018年能讀更多的書與大家分享。收藏得小夥伴順手點贊啦!
謝老幾位邀。
今年讀書不太多,後半年庶務冗雜,更沒時間專心讀書,上周湊了湊,發了公號,也發在這裡吧。
- 《波峰與波谷》(第二版) 閻步克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算是一本較好的歷史普及類讀物,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從先秦到唐代帝國官僚體制的演變過程。我個人的收穫,主要是對於魏晉六朝時代門閥政治這一所謂「變態」階段,有了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是在其全景式的視野之下,對政治體制流變的脈絡把握更為精準。
- 《莊子哲學》(第二版) 王博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寫《莊子》內七篇,但沒有按照原書的順序,而是自己給出了一套體系整飭的邏輯,本書體量不大,想要迅速對莊子有一個宏觀把握的朋友們可以買來讀讀看。不過作為綱領可矣,莊周的文字汪洋恣意,讀原典才是最有趣的。
- 《現代詩歌的結構》 胡戈·弗里德里希 著 譯林出版社
今年讓我收穫最大的一本書。去年年底,我詩歌方面的老師南華前輩推薦給我之後,如獲至寶,讀的過程也暢快無比。通過本書,我迅速釐清了現代抒情詩歌的基本邏輯、審美旨趣,對於「現代性」的理解也更為深入,對自己的詩歌寫作也作用極大。可惜的是,本書市面上基本已經買不到了,kindle上有電子版,大家可以選擇入電子書。
- 《我們的中國》系列 李零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今年四月份入手的一套書,其中最有價值的是第一部《茫茫禹跡》和最後一本《思想地圖》,第一部關於上古史的一些材料很有意義,闡發也很新鮮;最後一部最有意思的是關於先秦諸子在地理上的流變、發展順序,形成了一條脈絡。
- 《我們的經典》系列 李零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同樣是李零的著作,比上一套書更有價值一些,具體闡釋《論語》《老子》《孫子》《周易》四部著作。關於《論語》的一冊,與《喪家狗》相差不多,今年我著力讀的是《人往低處走》這一冊,以馬王堆帛書本《老子》為底本進行闡發,時有灼見,非常有趣。
- 《李賀詩歌淵源及影響研究》 李德輝 著 鳳凰出版社
關於李賀的一本專著,各方面觀點均比較陳舊,但時有一些新鮮的材料,比如關於李賀可能是患馬凡氏綜合征這種說法,就是在讀此書時看到的。對李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一讀。
- 《李賀詩選評》 陳允吉 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今年收的一本李賀的選集,陳允吉先生的選評很精到老辣,也納入了很多日本治李賀的學者的意見,總體讀來很有收穫。但形式上可以挖掘的餘地還有很大,細節上小毛病也有很多,如《蘇小小墓》的詩評中武斷地認為蘇小小是南齊時人等。另,作者對於長吉總有種不太讓人舒服的批評態度。
- 《海昏侯劉賀》 辛德勇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去年看了首博海昏侯墓文物展,後來看到這本書就買了回來,可讀性很強,結合文物闡發歷史很有趣味。
- 《晉書》 (唐)房玄齡 等著 中華書局
今年總有些末世之感,中夜驚醒,並無雞鳴,無劉琨,無長鋏,忽然覺得很有必要複習一下祖逖的故事。另一方面,《晉書》虛荒誕幻之處也著實令人著迷。
- 《六朝文絜》 許槤 評選 / 黎經浩 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市面上已經沒了,只有從舊書網淘八十年代的老版了。這部沒啥好說的,平時沒事兒看著玩,繼續培養文言語感。
一點微小的經驗。
你們別光收藏不點贊啊,至少贊在知乎也等於轉發了。
今年丟掉了網文剛開始讀正經的學術著作,以一個初級歷史愛好者的身份給今年看的比較完整的書列一個單子吧。
彼得·伯克《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1989》(1990/2016)
我的年鑒派入門作,也是歷史學入門著作。了解年鑒學派,或者用作者的話說,「這不是一個學派,而是一場運動」的最佳入門手冊,清晰易懂,簡潔明快。
已經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作為一位通俗導論作者的彼得伯克。以及我個人認為,多看導論綜述是相當有效的速成裝B手段,至少在歷史學話題下是這樣。
同類推薦:
安托萬?普羅斯特《歷史學十二講》
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歷史學:從「年鑒」到「新史學」》
德蘭迪/伊辛《歷史社會學手冊》(2003)
包羅萬象的諸章節拼湊而成的歷史社會學綜述,偏重社會史/文化史方向,優點在於全面和相對較新,缺點是略難讀……不過從中每個人都可以各取所需。
個人喜好:第10章「文化史死了」,第16章「近期歷史社會學中的階級與民族」,第20章:「民族主義的持續:現代性與民族話語」,第21章:「塑造現代民族:建築與國家」
同類推薦:
西達·斯考切波《歷史社會學的視野與方法》(不過不建議入門讀)
丹尼斯·史密斯《歷史社會學的興起》
彼得·伯克《歷史學與社會理論》(1991)
歷史社會學如果要我推薦入門向的導論,那肯定不是上面那三本而是這本了。只用了兩百頁的正文就能把歷史學與社會學/人類學理論交融貫通的學術史梳理清楚實為不易。
彼得·伯克《什麼是文化史》(2004)
彼得伯克小冊子專場(滑稽)。如題,以一個專業新文化史學家的身份描述從前文化史到新文化史的崛起,文化史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它將何去何從?
朱迪斯·本內特/沃倫·霍利斯特《歐洲中世紀史》(2001)
不多說,最佳學術向中世紀入門讀物。
同類推薦:
羅伯特·福西耶《劍橋插圖中世紀史》
布萊恩·蒂尓尼《西歐中世紀史》
喬治·杜比《法國史》
年鑒派筆下的法國通史。
但是我至今還沒有遇到同等水準的英國通史……
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2001)
民族主義研究的入門綜述小冊子。族群、民族、民族主義的概念,民族主義的範式與意識形態,後現代敘事下的民族主義。在民族主義思潮復興的當下值得閱讀,作為綜述至少要推薦一下第三章與第四章。
PS:作者去年剛剛過世。
同類推薦:
蓋爾納《民族與民族主義》:民族主義的功能導向/結構主義,「工業社會發展需要民族國家培養民族主義」
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傳統的發明》:建構主義,基於動員的民族主義與民族特質的「被發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文化認同,「如果人們認為它是真實的,那它就是真實的」
(正好是民族主義理論研究的三條主流範式)
赫伯特·巴特菲爾德《歷史的輝格解釋》(1931)
對單線程輝格史觀「以當下的立場描述過去」以及「跳大神」「辦公室政治」式影射史學的有力批判,歷史研究應該存在於歷史的進程之中。
考慮到成書年代較早,立論部分值得商榷;不過考慮到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甚至是歷史學研究領域的水平,還是有諸多可讀之處的。
巴里·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學》(1985)
科學知識學的最佳入門讀物,比《科學知識學》《科學知識與社會學理論》更易讀。科學的專業化,科學研究作為一類活動的特點,以及「這是科學權威說的」「科學權威與有關科學的決策在社會範圍內是如何產生的」。推薦三四五章。
同類推薦:
R.K.默頓《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史蒂文·夏平《真理的社會史:17世紀英國的文明與科學》(不過這本並不好讀)
自己前兩天剛寫過的粗糙的讀書筆記:
近代科學的「紳士」屬性
愛德華·格蘭特《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1996)
以庫恩的範式對中世紀的社會、宗教、自然哲學與近代科學的興起做了很好的解讀,讀了這本書至少能讓你無視科學史話題下一系列關於李約瑟問題的亂七八糟不忍卒讀的答案了。
同類推薦:
弗洛里斯·科恩《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可能是目前為止最好最全面的19世紀以來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綜述。豆瓣評分9.8(雖然只有33個評分)。
另外張卜天先生翻譯的一整套《科學源流譯叢》都相當值得推薦:
《西方科學的起源》
《現代性的神學起源》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雅各布·克萊因思想史文集》
《重構世界》
《中世紀的自由七藝》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
《無限與視角》
《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
《世界的重新創造》
《新物理學的誕生》
還有一些讀得比較瑣碎的書,我就只列書名了:
霍布斯鮑姆《傳統的發明》《非凡的小人物 : 反抗、造反及爵士樂》
基思·托馬斯《巫術的興衰》《人類與自然世界 : 1500-1800年間英國觀念的變化》
勞倫斯·斯通《貴族的危機 : 1558-1641年》
羅伯特·達恩頓《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
約翰·埃姆斯利《致命元素:毒藥的歷史》
約翰·布魯克《科學與宗教》
這一年我讀由原先原典部分轉移到了語言學塊,旁涉歷史學。現總結如下:
古籍整理之屬(15選2):
李崇智《人物誌校箋》:本書系魏晉諸子學之一種,通覽全書,儘管後來目録學的書或有把其列入子部名家類者,實則乃儒學産物。其根柢思想在於政治中需要選擇人才這一元命題展開論述。因此,後來歸類,不是很恰如其分。李氏校箋中規中矩,就目前來説,較爲優良的本子。可惜並沒有搜得日本岡村繁先生之《人物誌校箋》(收入氏著《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岡村氏之書,台灣學者郭模《人物誌及注校證》一書多所因襲。
張傳官《急就篇校理》:本書系針對小學書《急就篇》的校理,專就《急就篇》各版本中的字形一項進行疏證。體例純而斬獲大。實在爲研究「小學」到「蒙學」之演變,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參考資料。觀覽《急就篇》,能知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的文獻範式有所根本。
訓詁音韻字書之屬(16選4)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此書之前也曾讀過,本書今年系重讀。讀一字考一字,聯繫王氏所分卷的諸字,把聲、韻、等、呼、清濁聯繫,做了一個疏證,而有新得。本書乃窺清代小學門徑之一,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雖然是重讀,還在此做推薦。
賈海生《説文解字音證》:清代索考音韻的方法,至於章太炎、黃季剛而爲窮盡。章門音韻學術,略分兩途,一者:章太炎→黃季剛→劉賾(著有《説文古音譜》);一者:章太炎→曾運乾→郭晉稀(著有《聲類疏證》)→賈海生(著有《説文解字音證》)。可謂章門音韻學術兩條路均有了總結。當然此書值得推薦處還不僅僅於此,賈海生教授此書,對於專心於出土文字研究者,有大裨益。
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此書最值得推薦處,在「右文説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一文,陳寅恪目其爲語根學之一種,可謂有中的。衆所周知,歷來説漢字者,都謂漢字重形,而不切音。沈氏此文則只重音,字形無非作爲詞根之一種看待。這種突破性的研究,對後來的研究實在啟發極大。李方桂去沈兼士信中言「中國文字最古也不過有五六千年的歷史,而中國語言要比文字古遠的多。從文字上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古時語言的大概,但是想要知道文字未發生以前的語言如何引申演變成文字中的語言,以及語根上的各種研究,我們就非拋開字形,而用語音作根據不可。」正恰如其理,讀此文則大可以明白音如何主導語義的索求的。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戰國文字字典》:何琳儀先生是研究古文字大家,當年抱病授課,結果倒在講台上。因此何先生之書,有「人梯」之譽。《通論》一書是何先生關於戰國文字研究的理論,而《字典》則是何先生的實踐。《通論》重視起從審音與國別去考釋文字,《字典》分國別與音系去著録戰國古文字。這正如李學勤序文中指出的那樣,「(兩書)如能合觀,讀者必有左右逢源之感」。索聲而後明求字,何儀琳先生能夠破開研究漢字重形的傳統,轉而利用聲韻之學問去追究字義,此最值得推薦。
語音語言之屬(20選3)
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俞敏先生是老北京,寫文章極其好玩,語言活潑俏皮,令人很難想像這是一篇學術性質的論文集。如此書首篇《後漢三國梵漢對音譜》。學術史意義上,可謂是直接上繼汪榮寶《歌戈魚模古讀考》一文而超越其文的作品。讀完此文,除了結論耳目一新,結尾也令人印象深刻,今抄如下:
「要是都不願意,請來吧!咱們合起來,發掘新材料,創造新見解,哪怕『泥沙俱下』,也鑿出一條萬里長河來!少吹點兒!百里也罷。可是自己的,不依傍別人門戶!
高本漢、趙元任……這些位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也沒人想磨滅他們。問題是不能讓他們限制住了,零修碎補。聽說譚鑫培有一回演《打棍出箱》,一出場把鞋甩掉一隻。他趕緊作了個身段,讓鞋落到頭頂上。台下轟地一聲叫好。從那以後,再不想掉鞋都不行了。後人沒武功,只好伸手剝鞋。音韻學的叫天兒不少,等韻圖就是那隻鞋。我這個人討人嫌的地方挺多,就有一條兒敢自信:既不迷信叫天兒,更不信鞋。」
朱曉農《方法:語言學的靈魂》:這是今年語言類中讀到最好的專著,沒有之一。整本書從西方科學主義入手,談到對於漢語音韻的研究,給予我個人的感覺是顛覆性的。在西方中,語言學是屬於理科,它是生理的,有心理的因素,還帶了社會文化的因素。但是在鴻蒙之中,總能尋到不少規律去推演。這是科學主義研究下的必然主張。作者在此書中推闡,史語所那群大師們在20世紀時,運用的是最前沿的理論(如傅斯年《史語所工作之旨趣》文,貫穿其中的正是實證主義),那麼他們如果生在現代,照樣會自願選取現在最前沿的理論(作者之意,是科學主義必然被選擇),語言學固然是科學之一種,然而史學研究如何貫徹科學主義?讀者可求此書一讀。
鄧曉華 王士元《中國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人往往對越熟知的東西越無知。日常的語言就是那樣一種的東西。在普通人的眼裡,日常的語言是一種均質的東西,他在一個人出生之前如此,在一個人死後如此。因此日常的語言就是一種靜態。很多xx語(註:可代入任何一個詞)的狂熱分子正是如此看待他們所接受的日常的語言的(唯有這樣,他們才能與他人有一個除開的分類標準)。但是如果讀過本書,你就可以發現,語言是動態的,他不靜止;甚至是同一族群的人(註:這裡是人類學意義上的族群,而絶非文化學意義上的族群),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語言(方言)。這些語言(方言)之間永遠遵循自然界最理性的規律,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從而誕生混血兒。本書揭示的此點,可以讓人發現最熟知的東西中最神秘的一面。
歷史研究之屬
先秦史類: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本書與其説系一本上古史研究,不如説是神話研究。楊先生本書把先秦各類神話一一分析論證,從紛紜的傳奇中勾勒出一條較爲明晰的發展線索。也是楊先生本書的自序中,啟發了對於現存的中國民間故事、民間傳説的研究思路。以俗證史,所關注的,不僅僅再是一個單純的政權,而更進一步,關注社會基層關如何去塑造他們對於統治他們的關係與認知。當然,這屬於副產品。本書對於先秦各類神話人物的考證,中其肯綮,而揭示出一條存在文獻上的先夏(註:由於是文獻,所以自然認爲夏存在。這裡是一種看待角度,與考古角度系兩種角度)政治史脈絡。這是本書最值得推薦之處。
許倬雲《求古編》:許氏本書系其一本論文集,個人推薦前十八篇,是許氏對於先秦史的研究。在這部分中,許氏極其關注,或者説根本性的觀點在於想去揭露先秦時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去復原出先民的日常生活,從而構建先秦的社會史,從而爲先秦的思想史與政治史提供研究幫助。然而在這些文章中,需要考證一點是,文獻上(包括考古上)所體現先民,是否涵蓋了整個社會的所有成員。正如本書最後一篇文章《在史學領域漫步》提及的那樣「歷史上無數人物爲了一己小利掙扎終生,煩惱嗔怒。到頭來。他們在歷史的大畫面上,連一點影子也沒有」,先秦社會中,能留下記録者,必然有保證留下記録之先決條件,如連先決條件都不滿足者,應該如何去構建他們?總之,本書在各類史料上的選擇與運用是足以好好研究分析的。本書所推薦的,也正是在此。
秦漢史類: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本書系重版。周氏此書可以視爲《漢書·地理志》的一種圖註疏證形式。此本最大價值在於是一本簡明西漢行政區劃沿革手冊,而且較爲易得。然後,讀過本書之人,自然會願意去入《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這個大坑的:p
魏晉南北史類:
高二旺《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論語》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因此在中國古代,喪服一直是很大課題。《隋書經籍志》中,禮類著録一百三十六部,通計亡書二百十一部。而僅僅喪服類存書五十一部,亡書二十二部,總共七十三部,前者大比爲37.5%,後者大比爲34.5%,遠遠超過禮類其他類型著作。對於喪服的重視,是魏晉南北朝社會文化的一個大特徵。高氏本書針對魏晉南北朝喪禮展開,探討和分析「死」事在魏晉南北朝社會的展開,是反映魏晉南北朝社會史的一面大鏡子。
魏宏利《北朝關中地區造像記整理與研究》:《造像記》是研究南北朝史值得很好發掘的史料。本書是校注類型的書,但不僅僅限制於校注,也是展開了不少討論的。讀此書,如果配合侯旭東教授《近觀中古史——侯旭東自選集》中造像記研究相關部分去思考,那麼對於北朝的村社組織以及村社同政治實體的關係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另外推薦一部《北魏開國史探》,當本塊只選擇兩本,此書不展開述評。
隋唐五代史類:(暫無)
宋遼金元史類:(暫無,讀了幾篇北師教授張帆的論文,極其好。推薦。)
明清史類: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本書系17年1月左右讀過,所以姑且列入進來):在社會傳播中所形成的中國歷史朝代的刻板印象里,明代是以「王學」、「心學」這樣被標籤的。這樣標籤,固然很快幫人掌握一個歷史時代的思想面貌,但是同時也抹殺了這個歷史時代中文化多元性的特徵。本書的展開,通過對明代經學的研究展開,兼關懷明代道學的發展。最後在清晰的脈絡里,把清代學術史的萌芽,上推至明代嘉靖年間。這個結論的意義在於,明清學術思想史是一體的,而關外入主中原這一歷史事件,在整個學術思想史中是催化作用(加快了學術思想的發展),絶非是後來社會傳播中所摹刻的那樣,是一種歧化作用。這正是本書推薦價值最大所在。
陳清慧《明代藩府刻書研究》:推薦此書,最最重要之處在於,他替我們展開了明代藩府的另外一面,作爲地方性的文化機構的作用。儘管這非作者所考慮處。作者摹刻的明代藩府的刻書圖景,向我們昭示了明代藩王們的生活價值取向。而這種生活價值取向,深深與明代政局相互聯繫(儘管作者在這方面拓展很少)。這是研究明代政治史、思想史、社會史極好的切入角度。
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本書是何氏較爲重要的著作。在本書中,何氏就明清社會中社會階層流動展開了分析。所運用的理論與分析手段,完全是西方式的手法,而得出一種異乎西方的結論。其中,何氏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學派一樣,利用了「階級」、「階層」這些個術語去推闡明清社會史的變動(當然也可能是譯者所用),但是完全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學派的運用方式不同,這令人不得不產生另外一種思考。在本書中,大量的統計數據隨處可見,聯繫「史學和科學之結合」的觀點,我們是否可以設想何氏此書,正是科學主義引導下的史學研究?靜待讀者研究。另外還有一個推薦點是,本書的立意所在,亦即何氏本人的關懷所在。
近代史類:
汪榮祖《從傳統中求變》:重點翻閱了本書的卷中與卷下,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康有爲」和「章太炎」。在以往的敘事中,康有爲和章太炎二者,是兩種相互對立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但是本書揭示出康有爲與章太炎兩人的共性。並把這個共性放到整個時代大環境中去考察。這種處理,引發的是對於清末民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與心態轉變的整理思考。同時推薦汪氏《章太炎對現代性的迎拒與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一文。
王汎森《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在近代社會思想史方面,劇烈的變動是該時代的最重大的特徵。如何表徵這種變動?王氏選取了史語所創辦人傅斯年作爲鏡子,描寫他在近代學術史的發展過程中的迎拒。這種處理的手段無疑很成功,並且在近代社會思想史的表徵中,也把其最重要的關鍵都予以了捋清,順帶,刻畫了近代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群像,甚至是這群人的群體生命。這是推薦本書的原因之一。順帶推薦一篇書評:《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個人最爲欣賞本篇書評對於王氏最後一個觀點的回答:
最後說一個個人小小的感受,王汎森最後寫到,傅斯年晚年反思自己,放棄了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結合體這一形象,不再鼓吹經濟平等,他更徹底地堅持自由主義。雖然由於其遽然過世,這些思想沒有得到系統性的表達。 但我個人看來,如果沒有了經濟平等,自由是什麼人的自由,是什麼形式的自由,什麼程度的自由?這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問題。可能也正是此造成了傅斯年1948年對著去北平搶救學人空載而歸的飛機大哭的原因,因為對於那時的大部分學人來講,重要的不是國民政府允諾的自由,反而是經濟的平等。
這個平等,是我們今天要嚴峻面對的問題。
社會文化之屬(5選3)
吳飛《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文化解讀》:生死從來是個大問題,吳氏此書取死中最爲特殊的方式「自殺」予以了研究。這個研究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是兩個方面,第一,對於普通人來説,能夠了解「自殺」是什麼,「自殺」爲什麼,「自殺」時心理怎麼樣——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因爲相通這些,才能幫助你更好的面對生活,面對自殺。第二,對於相關研究者來説,這裡揭示了一個新的研究切入點——「關注平民,關注基層」。在傳統社會中,自我救贖的權力爲士大夫們所掌握,自我救贖的構建,基層平民是無法參與的。而前者,在文獻上留下了後來可以清晰追尋的痕跡,後者卻沒有,——他存在於民間故事、民間神話、民間傳奇、各種社會道門的活動、所謂平民性質的文娛活動裡面。而這些,往往很難介入到檯面上的史學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留待讀者解答。
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性關係作爲社會關係中的一種,牽扯最大,牽涉最廣,但與此同時,研究力度卻局限在女性研究中——這對於女性研究和男性研究兩方面來説,都是比較遺憾的事情。高氏此書雖然距今天已經很久了,但是在研究上,還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單就歷史來説,高氏對於明代整個性文化環境的摹寫,恰恰從另外一個層面折射出明代社會的一種異質。文娛活動形式、文娛活動內容與性文化的關係是如此的纏綿,以至於我們對於明代「世風」的評述,產生了兩種如同水火的評價。先鋒者稱譽這是文化解放,保守者斥責這是「淫褻」、「不古」,這種現狀,都恰恰是對某一時代性文化在該時代史研究中地位重要的折射。這是本書推薦的重點原因之一。
潘星輝《返魅之旅——中國古代美術異史》:本書在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上,完全顛覆了舊有的敘述的模式。衆所周知,我們美術史的展開,採用的方式與評述的角度,極大程度都是對西方範式的移植與改造。但是此書完全拋開西方範式的角度,直接回溯於古典社會中人物(老祖宗)的視角,這種視角結合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帶給讀者是一場不一樣的古代美術旅程。
總結:
本次推薦,共推薦書23部,算是擇精以述了。今年讀書偏重語言學,歷史類在關注原典基礎上,偏重中國歷史的兩頭,對於隋唐-元代有所輕。希望來年在這塊努力。社會文化的關注應該説正在展開,但是不強,明年應當繼續。另外,希望明年也要對哲學類、文學類予以關注。
以上,感謝閱讀。
擴展閱讀:
天瀧叔燏:讀了吳飛先生寫的《浮生取義》這本書後,你有那些想說的?
謝妖。
今年依然是艱苦的一年,為了寫文章和備課,流水經過手邊的書太多了,真正看閑書的時間反而非常少……
看下來比較喜歡的有川合康三《中國的戀歌》、繆鉞《詩詞散論》、約翰·杜翰姆·彼得斯 《對空言說》、鄭騫《永嘉室雜文》、韓起瀾《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高友工《唐詩三論》、歐麗娟《詩論紅樓夢》、《唐詩的多維視野》、朗格 《上海故事》、樋口一葉《青梅竹馬》、奧威爾《在巨鯨肚子里》、林文月《人物速寫》……
我基本只看漢晉部份,勿怪。
《走馬樓吳簡佃田、賦稅詞語研究》吳簡初出時,太多首見於史的新詞,加上公布的材料不多,眾人對名詞解釋自然是眾說紛紜。隨著公布的材料越多,史家也開始大規模整理並嘗試找出共通點,這本算是二十年的小總結,作者整理了諸說並嘗試找出最可信的解釋,算一本不錯的字典。最後還小結本書的研究價值。
《秦漢土地賦役制度研究》臧知非在研究多年的基礎上,再參考新出土的簡牘與專著,也有維持自己想法的的最新綜合性專著,方向也是那些老話題:授田、田租、算賦、更役與更賦、戶籍、什伍,當中,較前人更多用墨嘗,藉助吳簡嘗試找出東漢制與西漢之異。最後的餘論淺議秦唐賦役與農民的命運,挺發人深醒。
《中古時期清濁官制研究》 如同作者所言,至今沒有一部系統性整理分析魏晉至唐時的清官與濁官,這就是其賣點。魏晉作為萌芽時期,起初除了曹丕設的散騎外,還不算明顯,但司馬氏開始掌權後,黃散、秘著郎、王國等漸受高等士族偏愛,繼而被攏斷。也分析了九品中正被控制後所造成的士庶之分、尚書郎從清顯變為不受高等士族垂青的演變、無員的員外散騎等設立之因等,從這角度了解兩晉的門閥政治。同時也略提及他對鄉品與起官的官品關係(可詳見其在以前三本論述九品的著作)。
《官品的起源》陳長琦是其中一位資深研究九品的學者,可能有別於傳統觀念,但也不失擴闊新思維。運用大量史料實例並加以詳細講解,包括運作模式、資品概念等,當中官品起初不等同官階、賜位制度算是較冷門的範疇。其實也涉及察舉、太學、襲爵等,是一本綜合談魏晉南北朝人才選拔制度之書,值得一看。
《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喪禮是孝的一種表現,但在戰亂中又引申出一些折衝應對,本書結合喪服、法令、習俗、思想,系統性分析喪禮的整體簡化、諸多喪禮的規格(如故事、贈謚等)、某某引領了新風氣(如曹操的薄葬)、心喪與居喪、與其他四禮的關係等,確是一本全方位研究的斷代喪禮之作(墓葬這些考古範疇很難全面兼顧的)。
《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2017年版)再版也就每章結尾可能增加一些新的參考文章,故與初版差別不大。留學日本的徐沖融入不少那裡的觀點,視野角度也相當創新,分析漢唐史書各種區別並所體現出時人的思考,選取了四個單元:國史禪讓(分析了魏晉時人取哪年為斷代的原因)、開國群雄傳(沒有臣屬關係的割據群雄附於魏吳書之因)、外戚皇后傳(如何從兩漢的外戚世家變成單論皇后傳,期中士人的思想轉變)和隱逸傳(曹丕表彰東漢二十四賢抗宦官和外戚,隱含代漢的正統性)。同時也大篇幅深入探討二重君主觀並節選文獻和金石的相關史料,最後附上《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的書評。
《曹操高陵》系統性整理與精選研究文章,首先交代了發現與發掘過程,然後是墓的構造與詳盡記錄出土文物,最後當然是論證是曹操墓的理由,以及一些爭論的熱點。
按時間順序來吧。
預告哈,我愛讀老書而且題材雜……
《張光宇集(共四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5
設計和美術泰斗,中國現代主義開路人,亞洲的驕傲。張先生這幾年終於是相對火了一些,然而按我看,設計界對他的關注還不夠。
設計同學們,有圖書館的話,找到它把它翻爛吧。
范長江,《中國的西北角》 (新華出版社,1980版)
作為一個甘肅+四川孩子,范先生走過的每一個地名本來都是非常熟悉閉著眼就能聞到味道的。
讀這本書,驚訝於我自己熟悉的那些山山水水在80年前如此凋敝,那個時候的人們是那麼容易填溝壑。不寒而慄。和平果然是奢侈品。
和平時代該讀的書。
Chris Wickham, Early Medieval Italy ,Central Power and Local Society 400-1000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對古典晚期義大利和紛亂年代裡人們野蠻生長方式的所有好奇,幾乎都能在一本書里得到滿足。大概是今年讀得最幸福的一本書吧~
間宮林藏 ,《東韃紀行》 商務印書館, 1974
間宮寫東西簡明扼要。莽荒的東北亞太美太有趣。
漢譯本出版社行業良心,70年代的書,附帶大量作者全彩插圖。
奧爾罕·帕慕克,《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很溫柔的伊斯坦布爾城市史。我喜愛它勝過前幾年讀的【紅】。
魏良弢,《西遼史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
簡明清晰,舒服而結實的歷史書。
楊鴻勛,《江南園林論》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
講園林的書里的最佳。好就好在毫不玩玄虛,也不付諸主觀描述。這是一本江南園林的語法書,從設計者角度來說,透徹到令人驚嘆,後面附所有園林的案例分析,適合當工具書一遍一遍地讀。
Peter Frankopan , 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 2015
貿易史的入手點不錯,而且東羅和中東大帝國之間持續千年的此消彼長周而復始寫出來了,就這點就足夠刷新不少人歷史觀。
榮新江,《歸義軍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經典之作,不用多說。讀來是享受。
Isaac Asimov, Foundation, 1991年版
最喜歡第一部,後來類似的套路用太多。現在看40年代的作品會覺得粗糙。而且第一部居然沒女性角色。還啥都用核能來設定,真是濃濃的40年代原子時代風。不過這個已經不像科幻了,這明明是本史書嘛。
傅熹年,《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二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郭黛姮,《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三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細節極為詳盡,大量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支持,非常多的細節帶來很多打破平時認知的見解,而且還難得地鮮活。以傅先生的第二卷為佳。
李玉明, 《山西古建築通覽》,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八十年代的老圖,大規模開發之前的原生態形象。
還有不少別的覺得很好的,最近寫摩訶契丹國家地理系列讀的中亞和印度的書,由於都還在進行中所以不貼了。
還有些好的圖冊,由於是圖冊所以實在羞於貼出。
今年也就夏秋好好讀了一段時間書……見笑了~
2017年,我的閱讀方向開始慢慢轉到生活史方面,因為我的小說《行路難》涉及到還原古代生活場景的問題,所以就購買了一套《中國古代生活》系列叢書,這是豆瓣鏈接https://book.douban.com/series/10275,喜歡的朋友可以入手一套,這裡面涉及到古代的判案、飲酒、傢具、師爺、青樓、鏢局、婚喪嫁娶、道士生活等知識,這套叢書一共40本,每本都很薄,對於想要快速了解古代生活的朋友可謂大有裨益,下面是我閱讀時做的標籤。
上面的中國古代生活系列叢書偏向於百姓日用,如果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貴胄公子高逼格的生活,那麼中華書局的這套《中華生活經典》,https://book.douban.com/series/10769(豆瓣鏈接,一共32本)一定會滿足你的要求的,這裡面講的是古人的插花、下棋、收藏古董,《隨園食單》也被這套叢書收入囊中,每一本書均有注釋與翻譯,以及必要的文化層面的解讀
(這個標籤的作用是將書中某一段凝練的概括一下,方便下次閱讀的時候快速尋找想要的知識點,就像是小狗在電線杆上撒了一泡尿,做個標記,好認)
以上是閱讀的生活史方面的書籍,讀的時候算是開了眼,古人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跟大部分電視劇里演的一點都不一樣,反正讀完這兩套書,大家再去看古裝劇,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哦,下面是閱讀的文學類的書籍,先是西方文學,今年特別喜歡讀的是《迪倫馬特喜劇選》,豆瓣鏈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2227/
(迪倫馬特玉照)
這本書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婦還鄉》跟《羅慕路斯大帝》,前者講了一個戲劇版的馬歇爾計劃,有錢幹啥都行,看得人毛骨悚然,後者講了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化身哲人,看透了權力的本質,通篇妙語連珠,特別是那句「報來的消息從來推翻不了世界,只有我們無力改變的事實才能推翻世界。如果消息已經送到,那麼事實已經發生了。消息只能激動世界,因此還是盡量戒掉愛聽稟報的癖好吧。 」我還專門記載了本本上,要是能活的像羅慕洛斯大帝一樣那就太美了。
這個是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殘酷與柔情完美的結合,卻給人的是溫暖的力量,主人公忙前忙後只是希望能有一塊自己的地,小人物的掙扎被斯坦貝克描摹得淋漓盡致,豆瓣鏈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98807/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天書無疑,每天看不能超過十頁,不然就會氣血倒流,倒地而亡,放兩個鏈接,裡面是我閱讀《尤利西斯》的讀書筆記
單立人:天書?Yo!不要怕,跟單立人一起讀(一)zhuanlan.zhihu.com單立人:天書?Yo!不要怕,跟單立人一起讀(二)zhuanlan.zhihu.com這還有好幾袋書呢,今天晚了,湊空再答吧,各位晚安。
慣例,每年年底要寫一篇讀書指北,今年的在這裡:2017年讀書指北,因為這一篇是自己一整年的讀書回顧,不符合本題,所以抽出來講講自己覺得特別值得的看的。
對於開放性的、面向大眾的話題,我會避免推薦專業文本,雖然指北,但也不可脫離人民群眾,顯得自己逼格滿滿,那就沒意思了,讀書是眾樂樂,非自以為是也。所以以下,都是你、我、他可以無門檻閱讀的一些好書。
今年最早一本好書當屬《論可計算數 : 圖靈與現代計算的誕生》,這應該算是一本圖靈思想導論。如果說2017年有什麼書讓讓「痛苦但痛快」的話,那就是這本。此書讀來有難度,但好在作者「微小的」工作卻起了很大的作品。圖示的合理應用將抽象化為具象,有助於很好地理解現代「計算」的本質,此書可讀,可精讀。BTW,如果想進一步認識「計算」,尚有一本《計算進化史》可推薦給各位,全是硬通貨,但是有些燒腦。
今年春節的時候,所讀兩本小說也印象頗為深刻,分別是《戶口本》和《豹》。
我是稍後才知道《戶口本》的作者是被北師大開除的梁惠王同學(史傑鵬),可惜雖可惜,不過若從此史先生可以專事寫字,也挺好。在這本書中,史先生對日常生活語言的拿捏堪稱精妙,讀來一股江西市井味兒,上一本那麼好的方言小說應該是滬語小說《繁花》,此外《戶口本》的斷章式主題也十分真實,真實到我能在書中看到我們自己的舊時光,如果能改編成電影,恐怕會是非常好的,要姜文導演。
和《戶口本》一樣,《豹》也是一本描寫舊時光的小說,作者蘭佩杜薩親王的文筆太讓人舒服了,誰能在波瀾不驚中(甚至是失意中)寫出過去的輝煌,歲哀卻不傷?普魯斯特可能算一個。今天看完了《豹》,那麼可以說,蘭佩杜薩親王也算一個(翻譯也好極了)。《豹》到底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我的答案是遺老回憶錄,但是即便美好時光已逝,卻也是從容已寫入了藍色的血液,芳華仍在。
方法論的書,有幾本也值得一薦。
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和耕望師的《治史三書》,兩位寫東西都不矯情、文字應用樸素之下是寫文章和做學問的根本道理,如君所見,這兩樣東西都不主要是靠什麼天賦秉異,而是實打實的寫、繼續寫、不斷寫、背下來、時時回顧,日日多思、絕不自以為是。大家風範當然不是奇技淫巧的堆砌,所謂大道至簡,誠然。還有李萬中先生的《思維的利劍》也好,雖然文筆不甚佳,但是作者極為用心,不長的篇幅中,把認知科學、分析哲學、非形式邏輯、數理邏輯、統計學、修辭學等用平實語言介紹了一遍,很好地完成了工具啟蒙。
順著閱讀《思維的利劍》的餘熱,可以讀吳國盛老師的《技術哲學講演錄》和《什麼是科學》。吳老師就是接地氣,要我說,一個老師,他的目的一定是激發興趣,而絕不能用術語打壓學生。吳老師的兩本書做到了,無論是闡述還是論證都很流暢,十分推薦缺乏邏輯論述能力的人一讀。
《人類的誤測 : 智商歧視的科學史》也算二刷,新版更加精美了。如果說吳國盛老師用邏輯來論證假設,那麼本書就是用數據來駁斥謬論。作者古爾德的方法論功底著實了得。除了數據下的邏輯力量,本書中的的科學大無畏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落伍,這種精神甚至也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最為缺乏的東西。
今年還二刷了閻雲翔師的《禮物的流動》和《私人生活的變革》,我並非因為內容推薦諸位這兩本書(雖然內容本身也足夠有意思,值得讀),而是閻師的田野調查和邏輯構建方法,堪稱社會學研究典範,值得我們好好學。
我不知道《癌症思辨——癌症研究中的悖論》是否適合推薦。這本書是對既有腫瘤研究範式的批判性思維實踐,但是寫得太硬了(可能是翻譯問題),作者提出的問題,大白話就是:在腫瘤研究的方法論上進行改進,是否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腫瘤?這個問題顯然非常價值,值得專業人士思考。
社會人文方面每年都是閱讀重頭,發現了這幾本好書,書小但內容多,可以做廣泛閱讀的引子。
《污名》也是真大神年少時候的小作品,講的是集體中少數異類身份的標識,它的核心倒是可以用來解構電影《芳華》和一系列存在於我們當中的現象,推薦閱讀;《帝國定型》比我想像的好很多,作為國人的一本政治經濟學效書,相當精當,全書不廢話,(美)帝國成長的前因後果很清晰,一度讓我讀出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推薦閱讀。
《櫻園沉思》和《世界的聲音》,一個寫文學一個寫音樂,都是專論好書,對我們非專業讀者來說,內容剛剛好,正好用來熟悉一些知識了解一下背景,特別是後者,甚至寫了現代音樂的鑒賞,自然很親民。
《當呼吸化為空氣》這本書,我特地用專欄寫了一篇評論,於是是少見的,作者卡拉尼什醫生的勇氣和真心讓人觸動,有興趣的同學請移步讀書:當呼吸化為空氣。《競爭的藝術》是當然的好書,有八卦有藝術史還有藝術家作為普通人的白描,妥當的人物思想傳記。《流聲》則是中華姓名學入門導讀好書,不媚俗不庸俗有文化有深度還有科學前沿,作者不愧是長江學者,說唱逗笑樣樣行,推薦讀。
待續。
1萬+的長文預警;多圖片流量預警。對2017年所讀的書做個人總結,拿來分享。
一更:100多點的贊,收藏竟然好幾百了。感謝點贊的知友,2018年一起讀書分享。
二更:很多人覺得本回答推薦的書沒什麼意思,因為本回答是緊扣題目限定的範圍---2017年讀的書。如果想要精選中的精選,請參閱小禿子:大學裡用什麼學習方法才能成為學霸?,這裡邊的書籍才是從各角度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而且部分書2017年我又拿出來看了一遍,因為以前讀的時候沒做筆記,算是補做筆記和感悟吧。
------------------------------------------------------------
如下原文: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7年,收穫還是比較欣慰:看書37本,記錄學習筆記及學習感悟18萬字,寫作文章85篇(其中知乎發表60篇,涉及敏感辭彙、思想不成熟未發表的文章25篇),共12.7萬字。平均8.5天看完一本書(2017.2.15正式開始以讀書筆記+讀書感悟+寫作文章的方式閱讀),4天寫作一篇文章。書讀的再多,如果沒有反思感悟和知識輸出,也只是過眼煙雲。希望讀者拿到好的書籍推薦後,能做到反思和輸出,謹記。
如下將對37本書稍做總結,並附閱讀中所思所想所感而寫作的文章鏈接。書籍的推薦程度由推薦指數表示,指數越高,書籍越值得閱讀,相同指數的書籍重要性不分先後。此外,對於低指數的書籍,並不是不適合讀,每本書能夠出版都有其合理性,必定有讀者去賞閱,也一定能從中收穫知識,只是不一定代表該書適合所有的人閱讀。相信認真看完這篇文章的知友,會從我表達的文字及情感中找出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
1、《愛的藝術》---艾里希.弗洛姆
推薦指數:5
愛的問題不僅是一個對象問題,更是能力問題,愛是一門藝術。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並非通過磨練增進技巧即可獲得。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並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成熟的愛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在愛情中不要以被動姿態接受,要學會奉獻,主動,愛人與自愛。書比較薄,但是對愛的闡述很深刻,非常適合那些不懂愛、把愛當做要挾、性愛不分的、不能領會愛的真諦的人閱讀。最好每個人都能掌握愛的能力和藝術,對以後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幫助。我一直認為家庭是第一位的,維繫家庭的重要部分就是愛。如下鏈接為自己的生活經歷及對書中觀點的感悟:
小禿子:一個人能無恥到什麼地步 ?:對家庭的思考,深度反思自己的責任感。
小禿子:什麼叫成熟?:對成熟的關係思考,對家人愛的行動。
小禿子: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對家人擔當的感悟。
2、《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推薦指數:5
再一次讀這本書,感觸還是很大的,不愧為經典書籍。認識自我,引導自我,改變舊習慣,培養新的健康習慣,全面掌控自己的感知,思維,行為和心智。了解自己的情緒和大腦,糾正自己無意識中陷入的失控狀態,科學「鍛煉」,集中注意力,做到掌控自己的人生。拖延,刺激的誘惑,破罐子破摔,品讀後能夠得到很好的自我剖析。該書就不多說了,非常實用,希望人人都能閱讀一番,時時把玩最好。
小禿子:高度自律是種怎樣的體驗?:對自律自控和習慣的理解和感悟。
小禿子:為什麼感覺上了大學靜下心讀書成為一種奢侈?:對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的三種模式的思考。
小禿子:如何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對自控力的誘惑的轉換與應用。
小禿子: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學習任務?:對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兩個角度的看待。
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推薦指數:5
從個人成功的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到人際交往的成功習慣(雙贏思維,知己解彼,統合綜效),再利用「不斷更新」貫穿始終,由內而外全方位塑造自己。對現代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對比和反思,與《自控力》一起應用,效果巨大。作者講解的七個習慣可以算是普世的原則,你可能都了解,但是沒有匯總而已。但是,知道與做到要很大的路程要走,希望每個人都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學習,生活和工作將會更加美好。如果個人概括這七個習慣,可能用「德智體美勞」最合適不過。強烈建議學生,職場人士閱讀。此外,該書也可以看做是一本塑造價值觀的書籍,做好一件事的首要原則是如何做好一個人。
小禿子:很努力地奮鬥,卻總是很焦慮,無法堅持下去該怎麼辦?:對習慣與目標的深度反思,七個習慣是普世的價值觀。
4、《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推薦指數:5
分析了容易上當受騙以及被人說服的多種原因,揭示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交際潛藏的六大原理: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人在社會飄,哪能不碰坑,本書就是帶讀者了解各種坑,及坑背後運行的原理機制,也能夠讓讀者接受一次人際溝通方面的價值洗禮。非常經典的書籍,適合各類人群,不一定用這些方法去害別人,但知道這些方法卻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很多陷阱,即便你入坑很久,也不一定自知的。
小禿子:大學的人脈很重要嗎?:對本書中思維陷阱的理解與應用。
5、《學會提問》---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
推薦指數:5
利用批判性的思維,反思日常熟知事情的認知,發現諸多盲點,讓我們能用深刻的思維認知來解讀那些價值觀與我們不一致的人的推理方式,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得出更準確更理性的結論。本書可以作為獨立思考的入門進階書反覆閱讀,教會大家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維理解世界,捍衛觀點,破解不嚴密的論證。這本書的內容很乾貨,但是需要內化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當你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對照如下思路:論題和結論是什麼;理由是什麼;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什麼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推理過程中有沒有謬誤;證據的效力如何;有沒有替代原因;數據有沒有欺騙性;有什麼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這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批判性思維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思考方式,很可惜真的難以擁有。
小禿子:如何通過碎片化學習以真正提高水平?:對批判性思維的應用,避免自己的過度防禦思維的出現。
6、《談修養》---朱光潛
推薦指數:5
關於人生諸般極精微又極精明的見解,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蔽障,引導人生趨往康莊與豐盈。靜靜地品味,對比現代的社會污濁,你的心靈會得到一次洗禮。作者所處的年代背景殷切希望國人能重拾修養,而且作者所闡述的修養並不僅僅是個人的素養,可以說是大修養,涵蓋立志、意志力、倫理觀、合群、治學讀書等等。修養是中國的道德傳統,在動亂年代丟失,在現在亦在丟失,物慾橫流的社會,道德的淪喪,何其悲哀。特別適合修鍊者,文學愛好者,大中學生細細閱讀,希望能跟隨作者闡述的人生修養途徑,內化自身的修為。
7、《美的歷程》---李澤厚
推薦指數:5
中國各個時期的美,令人窒息。把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展現出來,中華傳統之美,藝術之美,會給你無盡的人生境界,生命體會。總覺得「美」是一個特別抽象的概念,只存在於我們看到某種事物時瞬間產生的感受。但本書提供了全新的審美角度,即從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結構、社會觀念、經濟情況、政治情形等角度出發,去審視不同時期不同的「美」,以及它們之間的演化關係。2008年BBC拍攝了一部記錄篇《美麗中國》,展現的是當前的中國地貌之美。如同此書,會給你美的感覺,無窮的韻味。本書適合所有希望享受美的讀者閱讀,需要靜靜地閱讀、慢慢地品味,無以言說的舒服與享受。
8、《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
推薦指數:5
人是沒有辦法管理時間的,「管理時間」是一廂情願的說法,能管的只有自己。改變了自己就意味著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改變,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會煥然一新。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自我積累。打開心智,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從而開啟人生的成功旅程。本人讀完該書,有醍醐灌頂之感,看似紛雜的問題背後,其實是簡單不過的解決方法和原理。針對現狀下工夫,毫無疑懼地涉入其中。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也是因為這本書使我下功夫寫下這篇需要艱難總結和回顧的萬餘字的讀書推薦。非常適合各階段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距考研還剩一周,突然不想考了怎麼辦?:未知的,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們的安全感,釐清對未知的看法。
小禿子:怎樣才能有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與時間做朋友,過充實的大學生活。
9、《好好學習》---成甲
推薦指數:5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大多數人都掉進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我們讀了很多書,卻只是讀到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並沒有構建底層認知,打通知識的底層結構。為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學、如何應用是文章的主線,看似簡單,但每一章節都對問題的深層本質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學習的道理大家都懂的不少,如何運用這些道理來和實際工作關聯起來,如何使我們對道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是這本書試圖讓我們知道的內容。這本書對我的想法改變較大,我本人是強烈推薦的。很多理論你都知道,但卻無法與學習結合起來應用,這是我們的缺陷,也是作者的強項。你可以認為是一本雞湯書,但卻熬得很濃,即便你不喝,也能聞味入心。適合有學習需求、追求學習效率、希望提升自我的讀者,但我更希望每人都能賞閱一番。
小禿子:大學裡用什麼學習方法才能成為學霸?:關於大學學習的方向及對基礎課、專業課、人生課的理解。
小禿子:如何通過碎片化學習以真正提高水平?:對數據、信息、知識的轉換過程的深度思考。
小禿子: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是什麼?:對學習的底層思維的反思,閱讀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
10、《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采銅
推薦指數:5
本書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成功七個方面闡述精進的路徑,只要依循書中的方法反覆磨練,便可以日益精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找到實現自我成功之道。在每一條路徑之前,作者會把各種心理現象解釋得深入淺出、非常清晰,這樣的對比能讓你意識到問題根結,進而去嘗試做出改變,實現精進。本書是一本關於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長的勵志書籍,理論闡述深刻,實踐指導可操作。作者本是知乎大V,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拿出來作為一篇精彩的回答。非常適合有些潛力、時常懶散,卻依然嚮往「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閱讀。
小禿子:在大學,怎樣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對遊戲理論「假裝相信」的知識遷移與應用。
小禿子:怎樣才能有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對收益值--收益半衰期的理解與應用。
11、《十九札,一個北大教授給學生的信》---朱青生
針對學生:推薦指數:5
針對學生提出的學習疑問,朱教授關於治學問道、治學態度、做學問等疑惑一一作答,希望學生遵從科學的規範和辦法,完成大學作為理性保證的目標,建構並鞏固自己的理性,同時認識並克服科學的局限,成為一個趨向完善的個人。說實話,大學的時候拜讀過一次,但是感悟並不深,現在細細回想,還是自己的閱歷不夠,導致大學並沒有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之中,但是好在研究生的時候,著實體驗了學術的感覺,算是彌補了一點遺憾吧。本書針對性很強,特別適合還處在大學時代的學生細細品讀,希望你們能真切感受朱教授的殷切關懷和希望。
12、《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
針對學生:推薦指數:5
對學習背後的原理進行深刻闡述,了解專註模式和發散模式,對抗拖延,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明智地對待大腦的優勢和弱點。書中講解了很多科學的學習方法,用上巧勁,讓努力更加有效。是一本關於初高中和大學學習方法的書,非常適合還是學生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為什麼老師上課講的都懂,可作業卻不會做?:對知識體系的構建、思維專註與發散及知識遷移的反思。
小禿子:如何在一個月內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結合本人的經驗及本書方法在四六級上的反思與應用。
小禿子:為什麼我一放假回家就變得很懶一點都不想學習?:對學習方法的歸納總結。
13、《看不見的大猩猩》--- 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丹尼爾.西蒙斯
推薦指數:4
講述了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6大錯覺:看見不等於看到;記得不等於記得准;自信不代表能力強;知道不代表明白;相關不代表因果;潛力並不是無限的。人們時常會陷入上述的思維局限,本書就是對你原有的認知進行顛覆,能讓你對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進行觀察和反思,甚至帶來重構。讀過之後,會讓你另眼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但是對於如何應對和解決錯覺,給出的方法並不是很有見地。該書可以看作是對內「自我欺騙」的自省,與《影響力》外界設置的「外在欺騙」相對,可以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非常適合心理學及心高氣傲、自信滿滿的人閱讀。
小禿子: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錯覺---看到不等於看見在開車打電話方面的深度應用。
14、《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喬納森.海特
推薦指數:4
人的心理有兩套系統:一套是自動化系統(象),另一套是控制化系統(騎象人)。當我們騎在大象背上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大象。但其實,我們只能在大象願意的範圍內做出行動。大部分時間,我們只能與大象合作。這兩套系統,使得人們常常陷於理性與非理性的思想爭戰之中,而這種爭戰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也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象和騎象人就是我們本身,我們心理健康取決於兩者的協調合作、互取所長。結論很簡單:幸福之道在平衡之道(中庸)。讀本書和以前讀的書不同,我讀起來有些吃力,儘管我一字一句的讀,總覺得讀時清楚讀後又講不出來。細細歸咎,其實象、騎象人與真我、小我(《遇見未知的自己》里的定義);潛意識,顯意識(《心理暗示力》里的定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本書給出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普世的價值原則,藉助象與騎象人的說法進行闡述,比較晦澀難懂。適合心理學專業、追求幸福方法和提升自我處世能力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考研要怎樣堅持下去?怎樣準備?:認知療法的作用與應用。
15、《學習心理學》---簡妮.愛麗絲.奧姆羅德
推薦指數:4,(教材很枯燥,建議沒耐心的就算了)
從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行為主義的觀點、社會認知理論、學習的認知觀點、發展和背景視角、複雜的學習和認知、動機等方面做了總體闡述。這是一本心理學的大學教材,我差不多花了二十多天的時間才看完,講解了學習的各種理論,這就是《好好學習》裡面提到的底層認知,打通底層認知結構,就能很好解釋學習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知乎上有關學習方面好的回答,幾乎可以從中找到相應的理論支撐。強烈推薦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者(老師)、心理學入門和想要了解有關學習的各方面問題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考研黨如何在短期內自律起來?:對學習理論的內驅力、習慣、誘因的深度概括和分析,以把握考研的成功性。
16、《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推薦指數:4
以萬曆十五年(1587年)前後的人物命運為出發點,大局觀地對萬曆乃至整個明朝的文化政治制度進行刨析。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技術之不及。皇帝、能臣、清官,都試圖去追尋他們心中的理想,但都付諸東流,像是被主宰的悲哀命運。我對明史接觸較少,此書算是我的明史啟蒙書吧,對此不過多置評。此書一直很火,尤其今年《人民的名義》中多次提及該書,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閱讀的。適合喜歡歷史、了解權術的人閱讀。
17、《心理暗示力》---埃米爾.庫埃
推薦指數:4
這本書2013年就讀過,之後陸續讀了幾遍,還是很有感悟的。因為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大學時的一次生病,心理暗示真的會影響健康。比較「玄學」的一本書,如果你從根本上否認自我暗示、潛意識的作用,那麼可以不用看這本書了。信則有,不信則受苦。是關於治癒、力量、教育與成功的心理學實踐書,實踐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易行。你的心理好比是一個花園,你是一個園丁,你每天都在你的潛意識中根據你的思維習慣播種(你的思想),所以你的身體和你的環境所收穫的就是你在潛意識中所播下種子的果實。非常經典的一本書,非常適合想要了解心理學、心理運行的讀者閱讀。有一種無法言明的感覺,但感覺總是有用的。
小禿子: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學習任務?:假喜真乾的作用。
小禿子:讀的書很快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讀書的作用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內化於心。
小禿子:你是否有五年來一直堅持的事?為什麼?:心理暗示的作用,負能量的同頻共振同質相吸。
小禿子:有什麼可以保持每天好心情的方法?:對改善心情方法的應用。
18、《拖延心理學》---簡.博克;萊諾拉.袁
推薦指數:4
拖延從根本上說不是時間管理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是複雜的心理問題,關乎人的自尊,涉及個人與自身和諧相處的複雜心理。從拖延的原因、根源和征服三方面闡述拖延症。針對拖延現象,做出自己的選擇,了解拖延的運行機理,並積極行動。書籍比較晦澀枯燥,由於乾貨和水貨並存,所以很多人難以繼續閱讀。但是,拖延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主要問題之一,要想徹底根治,的確需要好好了解拖延的心理運行機制。非常適合拖延患者閱讀,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癒,只能一步步去改善拖延的行為。
19、《孤獨六講》---蔣勛
推薦指數:4
還有《生活十講》,《品味四講》,這是一系列的叢書。從文學、美學的角度闡述孤獨,包含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作者比較欣賞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孤獨其實是美的本質。文章看似比較溫潤,但是細品,總覺得後面還有未展現的話語,帶有哲學的意味,讀起來很舒服。和現代人眼中的孤獨不是一回事,寂寞會發慌,但孤獨是飽滿的。將書中的一段段融合到生活中去,將會漸漸的變得平靜,開始有了不合年齡的成熟。適合心靜、細品的人去閱讀,可以當文學或美學作品去讀,如果真的想找到解救孤獨的良藥,還是歇歇吧,因為作者認為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反而有種從人群中走出來的特意孤獨。
小禿子:朋友很少是種怎樣的體驗?:對孤獨的反思。
小禿子:部分網民的內心可以有多陰暗?:對暴力的一種形式--網路暴力的反思。
20、《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推薦指數:4
描述了很多產品與事件流行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引發流行三要素: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環境威力法則。本書闡述的觀點極為明確,傳播的手段也頗有藝術。要想發起流行潮,就必須做到把優先的資源集中到關鍵方面;世界並非是我們一廂情願認為的我們直覺中的世界;成功發起流行潮必須具備一個基本的信念:製造變化是可能的,人們是能夠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驅使下,驟然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觀念的。寫到這,突然反思現在有很多東西突然就流行起來,其中或多或少暗含著流行三要素。這是一本很有營銷和商業價值的書。非常適合營銷學、追求時尚流行、商業人士、銷售人員閱讀。
21、《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安德斯艾利克森; 羅伯特.普爾
推薦指數:4
刻意練習不同於一味重複的天真練習,而是有目的的練習,具有明確的目標、專註、反饋、需要走出舒適區的練習。但又不同於其他類型有目的的練習。刻意練習需要合理髮展的行業領域,在這個行業領域,最傑出的從業者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水平,能夠和那些剛剛入門的新手明顯地區分開來,還需要能夠布置練習的導師,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水平。本書指出「1萬小時定律」的不嚴謹性,需要在「刻意練習」的條件下才有用。作者也指出刻意練習並非適用於所有領域,最適合的像是體育、音樂等有正確標準,可以根據行為來判斷練習方法是否是正確的領域。適合學生高效學習,想要找到練習方法、練習某項具體技能的人閱讀。
小禿子:哪些心態是你刻意練習的?:刻意練習方法的應用。
小禿子:喜歡一個人就會想要和他/她有身體接觸嗎?:心理表徵的理解與闡述。
22、《意志力:關於專註、自控與效率的心理學》---羅伊.鮑邁斯特;蒂爾尼
推薦指數:4
意志力是存在的,也是有限的,用了一次就損耗了一部分,而且人們做不同的事情所依賴的意志力是來自於同一個賬戶。本書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研究,並提供了簡單的技巧,以幫助我們鍛煉和增強意志力。通過吃、意志力鍛煉、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形成習慣和自動化行為、轉移注意力,立足長遠、警惕「去他的效應」、確立明確清晰簡單的明線規則、自我獎勵等方式鍛煉和提升意志力。可以結合《自控力》、《精力管理》一起看,很多知識都是穿插的。適合想要專註、自控和追求效率的讀者閱讀。
23、《摸著石頭過河》---楊石頭
針對職場人士:推薦指數:4
作者是職來職往裡的楊老師,把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成精鍊的語言,希望初入職場人士能夠跟隨作者從心、智、習、性四個方面去修鍊。心:心態,你成為不了心態的主人,必然會淪為情緒的奴隸;智:頭腦,沒人在乎你長得如何,人們在乎的是你有沒有頭腦;習:習慣,職業化的第一步是職業感,你的工作習慣就是你的工作血統;性:性格,專註、堅忍、縝密等工作性格才是你的核心內在價值。本書算是一本職場勵志書,淺顯易懂地講解職場心得體會。但終歸紙上得來終覺淺,真正要踐行,還是需要努力、毅力和心力的配合,才能真正完成職場的升級。如果是職場人士來看此書,還是能引起共鳴的,畢竟自己已經踏入了不少的坑。適合即將入職、初入職場和想要在職場有所改變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如果有機會讓現在的你遇到剛畢業初入職場的你,你會對他說什麼?:結合本書,對自己工作五年的回顧與反思。
24、《精力管理》---吉姆.洛爾;托尼.施瓦茨
推薦指數:3
從身體,情感,思想和精神四個方面闡述,使用過度及使用不足都會消耗精力,需要不時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建立積極的精力儀式,鍛煉身體,明確目標,做好時間管理和規劃,保持心態平衡,為陷在滿滿日程表中茫然若失的讀者指明出路。算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作者以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年輕人可能還不能體會精力不濟是怎樣的狀況,當你真的精力不夠了,其實身體已經出現很大的狀況了。所以防患於未然總是好事。這是一本實用書,做出改變的方法觸手可得,只要你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就可以一步一步開始實踐。適合精力不濟者,生活混亂者,時間管理者閱讀。
小禿子: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對精力管理中的三個維度的反思與總結。
25、《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
推薦指數:3
作者捕獲在跑步過程中產生的極其細微、明白存在又稍縱即逝的想法,有人生的哲理,也有詼諧和幽默。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成功離不開堅持和自律。日復一日的跑步,強健的體魄,有足夠的體力支撐自己的思維和情感,不斷與自己對話,擁有強大的內心抵抗孤獨。本書可以看成是作者的多篇跑步日記的綜合集,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平鋪的描述和感受。我看到的是作者的堅持和毅力,內心真的很強大。對於鍛煉的人,我一向保持好感,更何況年年參加馬拉松的作者。適合運動者、寫作者、缺乏毅力者閱讀。
小禿子:長期健身是種怎樣的體驗?:對健身的感悟和體驗。
26、《思考致富》---拿破崙.希爾
推薦指數:3
致富之路看似玄妙,實則有法可循。但若沒有思考,成功便是無稽之談。想要擁有財富,需要強烈的致富決心和成功意願;還需要正確的思考模式:慾望、信念、自我暗示、專業知識、想像力、精心策劃、決心、毅力、智囊團的力量、性轉換奧秘、潛意識思維、大腦、第六感、戰勝恐懼。當然,我也比較認同作者的觀點,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之後,一切該怎樣還是怎樣。反思了下自己,還是覺得自己的思維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用小農的思想去思考問題,當然難以取得巨大的財富。我認為本書和《心理暗示力》有些相像,是心理暗示的財富版本。每一種思考模式都很有價值的,但是和財富聯繫起來,總覺得不是太過密切,也許是正相關,不是因果關係的緣故吧。推薦:適合思想強大的人閱讀。
27、《羅輯思維》---羅振宇
推薦指數:3
羅振宇的「歪理邪說」,他的思維理念能夠給你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並且把這許多看似沒有關聯的知識和思維結合起來,擦出思維的火花。儘管書中許多理論和看法都顯得頗為大膽,而且有時候太過片面化,然而正是這種思維理念才能迸發出新的靈感,也許其中某個知識點或者故事就能讓你的想法徹底改變。本書能摘抄很多有趣和新穎的話語,最主要是對你思維的衝擊,是好是壞,各自評說。適合學生、職場人士的閑暇時間賞閱,頗為輕鬆。
28、《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李尚龍
推薦指數:3
主要記錄作者的生活,同時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很多時候,你努力了,但是情況還是那麼糟,也許你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努力的坑有很多,總有一款適合你。裡面有很多較為簡短精闢的語句,很多都可以拿來當「無病呻吟」的口頭語。但是,共鳴之後難以引發讀者的思考,因為你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同時,書中不乏有很多啟發性的觀點,有很多可取之處。因此,我希望讀者在讀完之後能啟發自己,認識自己,清晰判斷,拿出更有效的努力方式去行動。此書比較青春雞湯勵志,適合學生們暢讀,聊以慰藉。
小禿子:在大學裡怎樣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對大學常見的合群和學習的討論與反思。
小禿子:為什麼越努力就越焦慮,為什麼努力不能帶來快樂?:努力的坑不少,有一種是看上去很努力。
小禿子:被排擠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對合群危害的闡述,對自我奮進的激勵。
29、《這樣讀書就夠了:拆書幫職場能力提升課》---趙周
推薦指數:3
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看書要耐心玩味,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選擇性閱讀,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的精華「拆為己用」。分析了職場人士的生存餘力模型,讀書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讀書分為初級學習者,高級學習者,和學習促進者。使用RIA學習法講解拆書閱讀的步驟。還創有學習愛好者組織--拆書幫。主要以成人學習為主,讀書的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致用。本書是實用的工具書,當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方便查找。但我還是比較認同作者認為的讀書的幾個層次,絕大部分人還處在初級學習者的層面---傾向於把書本當做權威,認為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從所呈現的材料中找出正確的答案。用最熟悉的方式(考試)去解決變化中遇到的新問題。想要成為更高級的學習者,就跟著作者一塊去實操吧。
小禿子:為什麼越努力就越焦慮,為什麼努力不能帶來快樂?:對生命餘力、生命負載的反思,努力要有目標的去做。
30、《思維導圖》---東尼.博贊
推薦指數:3
思維導圖可以讓複雜的事物變的一目了然,方便管理和記憶。本書結合了心理學、大腦神經、思維、信息等知識,將發散性思維與開拓性筆記技巧結合在一起。思維導圖偏重於實踐性,本書從理論上闡述了思維導圖如何製作,所以還需要讀者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轉化結合,知道如何製作和使用即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記錄方式,多掌握一門工具並不是壞事,適合需要構建學習體系,提升大腦思維能力、記憶力的讀者。網上有很多思維導圖製作視頻和軟體,實操+理論效果會更好,本書可以算作是一本工具書。
31、《結構思考力》---李忠秋
推薦指數:3
該書內容的核心來自金字塔原理---Why--What--How。從「結構思考」的角度向讀者以更通俗的方式傳遞結構思考力在思考和表達方面的理念和方法。結構思考力是什麼:先總後分的立體化思考方式;先總後分主要表現在先框架後細節,先總結後具體、先結論後原因、先重要後次要;有點類似小學語文老師教的總分總結構。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適合職場培訓或職場人士的寫作文案,諸如PPT展示;word總結等,讓表達更簡潔更有說服力。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
32、《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
推薦指數:3
人有兩個我,小我和真我,作者以小說的方式講解小我如何才能聯結真我。小我認同於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真我則是愛、喜悅、和平。因此需要做到身體---聯結;情緒---臣服;思想---定靜;身份認同---覺察。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當外界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要往內看,先在內在層面做調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本書主要的思想來自《當下的力量》,只不過以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心靈修行、內心不平靜的讀者閱讀。
小禿子: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受害人角色的認同,我們不能駕馭情緒,而是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認同。
小禿子:如何把握同家人溝通的分寸?:與家人溝通方式的不合常規的溝通技巧。
33、《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阿城
推薦指數:3
圍繞著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這兩個題目「閑話」,將專業術語和理論以聊天雜談的形式表現出來,作者時常拿自己開刀自謔,話里話外帶有點痞子的氣息。適合消遣時間的讀者閱讀。
34、《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 齋藤孝
推薦指數:2
學習需要配合自己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感興趣的知識。介紹了多位名人及作者本人的學習方法,方法很多,但並不一定適合你,這就需要自己明確學習目的,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學習方法。本書主要是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但怎樣去學會這種方法,著墨很少,需要自己去甄別。所以會讓讀者認為該書是一本學習方法介紹,而不是引導讀者如何去學習的書。書名很有力道,內容可能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震撼。適合想要掌握學習方法和泛讀的讀者。
35、《哈佛幸福課:實操版:每日high三次,可製造的幸福》---佛羅倫斯.賽爾萬.施萊柏
推薦指數:2
是「哈佛大學幸福課」的實踐版。「把積極心理學搬回家」,將其具體應用於生活。作者獨創「每日high三次」來提升幸福感:即找到每天感到愜意的三種時刻、三個情景、三種感受、三個想法或三個瞬間。「high」是一種積極、美好的東西,積極去發現「high」,主動去創造「high」,會讓我們更接近真實的幸福。作者關於幸福的理論和幸福的操作方式淺顯易懂,但都是實用有效的,也許幸福就在身邊的點滴吧。這不是網路的哈佛公開課,肯定沒有網路公開課有力道。生活本就平淡無奇,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多樣多彩的,此書不適合閱讀。當然該書的理論和方法很多人都了解,只是沒有親自實踐而已,因此很多人讀完會失望,因為本書沒有提供更新穎更驚奇的幸福方法。適合追求簡單幸福、想要創建儀式感的人閱讀。
小禿子:怎樣才能有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每天的三個high的遷移---每天做三件有意義的事。
36、《強者思維:讓我們做事更高效,生活更快樂,內心更平靜的思考方式》---諾亞.布魯門塔爾
推薦指數:2
以故事的形式來闡述,對待同一件事,可以從他人、自我的角度去看待,多數人把角色定位於「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的受害者;而強者則是把注意力從「糟糕」、「無奈」逐漸拉回到如何「增長功力」。強者不是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而是每日踐行強者思維--對你認為討厭的人換位思考、以感恩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問題、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付諸行動。本書是教你如何從受害者思維轉向強者思維。其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看待問題的角度,積極地或消極的。只不過以故事的形式去闡述,讀起來不枯燥而已,書名太有誘惑力了。適合消極的人或者悲觀的人閱讀,有意識轉變自己的思維。
37、素描的訣竅
推薦指數:2
藝術學習不應該只有一種範式和套路,畫畫並不是神秘的,只要喜歡就可以畫,這是一本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繪畫指導書籍。適合繪畫愛好者 素描初學者、培養藝術細胞、凈化內心平靜的人閱讀並參與繪畫。當然,本人是零基礎繪畫,主要是等孩子以後上學,能陪她做做手工課,現在孩子上學,也就等於家長上學,而且還需要家長十八般武藝樣樣通一點。附上本人學習間隙的拙作:
上圖為2017年所看書籍,極少數書籍為電子版列印。經歷了北京公寓治理運動,帶著這些書搬家,實在是捨不得扔掉自己的學習筆跡。
本回答是本人嘗試以閱讀筆記+閱讀感悟+創作文章的新形式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總體對2017年的學習歷程較為滿意,也算是開啟了2018年的學習之旅,並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動力。同時,本回答也可以看做是學習推薦的索引,當你想要找到合適的書籍時,也許能夠提供一絲絲的幫助。
之前我們給大家推薦過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傳送門:有哪些可以讓人的心智變得成熟的書籍?;有哪些年輕人可能需要看的優秀書籍?),大多都是前些年出版的,這次盤點就來推薦幾本讓我們印象深刻的2017年出版的新書。編輯部的小夥伴們紛紛分享了一些年度閱讀,我們挑選出一些,在心理學相關書籍之外,也包含了幾本其他領域的書,歡迎大家來討論~
1.
《選擇理論》
是什麼造成了生活中的各類困境,是我們的能力不足,是別人的惡行相向,還是命運的無常?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給出了一個重要原因:人們總是想著控制別人。
這種心理來自於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的獎懲機制:懲罰做錯事的人,讓他們做我們認為對的事 ;獎賞他們,讓他們繼續聽從我們。用這種潛在的心理進行生活時,人們會逐漸發現自己很難控制周圍的一切來符合自己的心意,由此可能引發憤怒、挫敗、失落、抑鬱等情緒,危害身心健康。
威廉·格拉瑟對此提倡一種選擇理論,即「我們能且只能選擇自己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他人,能向他人提供的只有信息。」他試圖讓我們明白,控制本身沒有錯,關鍵在於控制的方向,向內的控制才是更積極的方式。人努力控制自己,做出有利於解決問題的選擇,盡量減少對已然事實的關注,這樣人才能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2.
《冷暴力》
說起虐待,人們想到的常常是身體上的虐待,實際上精神虐待也十分常見,無論是在婚姻里,在親子關係中,還是職場上。這本書就是關注「精神虐待」的經典書籍。
相對於身體上的虐待,精神施虐具有更強的隱蔽性,施虐者往往不願直接溝通,而是用言語歪曲、諷刺、嘲笑、輕蔑、否定人格等手段對施虐者進行欺凌和控制。精神虐待的危險在於,施虐者利用這些手段在逐漸改變受虐者的思維方式,一味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使這種關係持續下去,讓受虐者無法逃脫。
作者在書中非常詳細地探討了不同場合下的精神虐待,虐待的不同階段和主要手段,並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如果你在承受精神虐待,或是對此有所懷疑,這本書將會是非常好的參考。
3.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這本社科類書籍與心理學有一定的聯繫。漢娜·阿倫特作為《紐約客》的記者,詳細報道了以色列當局對納粹戰犯艾希曼的審判過程,後結集成書。
阿倫特對艾希曼進行自我辯護時的心理狀態非常關注。他參與了對千萬猶太人的迫害,但他覺得自己並非罪惡深重,自己只是在遵守上級的命令而已。他的言談舉止就和普通人一樣,很難將他與他犯下的罪行直接聯繫在一起。
那麼,罪惡的發生就是因為什麼呢?阿倫特覺得,艾希曼走上罪惡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對思考的放棄,不思考自己的行為,不思考行為帶來的後果,他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只有執行作用的零件,這是他的罪惡,一種平庸的惡。
4.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村上春樹總會無辜地被網友們拉出來開玩笑,提名多年,總是陪跑。村上春樹會在乎這些事情嗎?他對文學獎究竟有什麼態度?這本自傳性的散文集會提供答案。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不是讓我理解了小說家的創作狀態,明白了他們對待文學和現實世界的不同態度,而是它能讓你看到一個人對自己的事業抱持的誠懇態度和務實精神。
5.
《散步去》
這兩年圖畫書很火,和常規的漫畫書關注的題材不同,這類書關注的東西和傳統文學非常相似。為了趕時髦,我也讀了一些圖畫書,對這本《散步去》感覺很好。書用一幅幅舒服的畫面呈現了一個中年男人搬到小鎮生活後的散步生活。讀這本書就想和主人翁一起愜意地散步,穿過安靜的街道,欣賞偶爾邂逅的風景,能讓人卸下日常生活的疲憊。
6.
《一隻狼在放哨》
這是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詩集。如果看過阿巴斯的電影,你肯定會被他電影里的詩意所吸引。他本人就是一位詩人。這本詩集很好讀,都是畫面感很強的短詩,和很多古詩的氛圍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
7.
《荒野之歌》
這是一本關於野生動物的攝影集。聽到這介紹,你可能想到的都是那些非常注重寫實的畫面,比如灰熊在溪流邊捕魚的瞬間,比如一隻鷹犀利的眼神,等等。我拿到這本書也是這樣的想法,但翻來這本書就刷新了對自然攝影的認識。書里有幾位攝影師非常注重寫意風格,呈現出動物在大自然中優美、神秘的一面,極具感染力。
8.彩蛋: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
最後來推薦一下我們在今年出版的新書哈哈。書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原生家庭、親密關係、自我認識等各個方面的專業文章,具有不錯的實操價值,歡迎想要認識自己的你們來讀~(??????)
以上。有你喜歡的嗎?
想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問題,請關注KY心理課:【KnowYourself】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跟誰學官網
點擊查看過往高贊回答:
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實則聰明的行為?
戀愛中不合適就分手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一部分女性不喜歡生孩子?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
《眾生之路》。所有苦學生和對原生家庭憤恨的人,都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共鳴,獲得啟發,得到寬慰。假如你在工作以後才看到這本書,你可能會不甘心的大呼為什麼相見恨晚,不然你可以更好的選擇走出的自己的路
說是眾生之路,其實是一個人的路,也就是作者本人的自傳。這很像毛姆的《人生的枷鎖》,雖名為小說,實質就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稍作藝術化。越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經歷越能打動人,這麼做自然有它的好處。眾生之路的意思也就是說,通過作者本人「痛苦悲慘」的童年少年青年經歷,引起同齡人的共鳴,控訴腐朽僵化的教育體制和打著愛你的旗號出發點也是真的愛你但所作所為全都是毀了你的家庭教育模式。
對,看到這,應該會引起不少讀者的興趣了吧?如果說中國的科技,工業水平落後西方20-40年,那中國的教育,家庭模式落後西方100年。我們國家的學生現在「享受」的,和西方19世紀也是一樣的。任何陳舊的社會都有類似的弊病。
除了這本,還有《抑鬱,癥狀和焦慮》《性學三論》《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正在被這個強調「你腦子裡缺了多巴胺,吃藥,運動,曬太陽就好了」的治療方案的時代束之高閣,變成被斥為唯心的糊弄人的玩意。
確實,因人而異,我認為對愚鈍的人來說,精神分析是無用的,因為他們無法接受,理解那些試圖對他們進行分析的東西。簡而言之,對牛彈琴。
而假如你的精神上了一定台階,你會發現精神分析學說,這些著作中闡述的一套理論(即使不完整)能對你找到最本質的壓力源起到很大幫助。找到根源,本身就是一種解放和治療。
資本主義從萌芽到興盛是和基督教改革,新教興起同步的。作為對社會影響最大的因素——宗教,假如它和關於經濟的上層建築不可調和,當然會壓制經濟的發展。是啊,假如控制社會的還是要求個人不應該擁有財產,然後讓教會把錢都撈走的虛偽的天主教,資本主義如何發展呢?
所以,路德的改革,新教的倫理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一定有關係。這本書從新教為引擎的角度切入,想說是新教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內生的關聯。
算是馬克思主義之外的對資本主義的難得的另一種解讀之聲。韋伯的社會學本來就是經典,必讀。
讓人能當小說讀的西方通史類書籍。有褒有貶,有人說這本書視角狹隘,私貨太多。這是偏見。沒有書能面面俱到,尤其是歷史,不可能不含有主觀構建。作者雅克?巴爾贊,他用50年的時間寫出了這部《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從1500年至今》,868頁,西方文化生活的縮影。從這部書的結構來說,不是按照明顯的時間順序,而是按照四大革命—宗教革命,君主製革命,自由革命,社會革命的順序寫的,,著重於作家作品,著重於文化的變革,突出文化在歷史過程中的意義。從內容上,文化本身就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這部書的內容包括了宗教,改革,戰爭,政治,文化,藝術,建築,科學,社會的意識形態等等。
第一部分是宗教革命---《 從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到玻意耳的「無形的學院」》,在此部分主要的代表人物:1. 路德,新宗教改革的發起人,他的改革終止了中世紀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獨一地位。代表作:《九十五條論綱》2. 伊拉斯謨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批判路德。代表作:《論自由意志》《愚人頌》《新約》。3. 加爾文,16世紀傑出的思想家,改革運動的改革者,主要成就是把路德關於基督徒自由的兩大聲明結合在一起,通過信仰得到個人的拯救;為抵制無政府主義而服從社會。之後西方文化開始復興,16,17世紀的義大利文藝,誕生了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塔索等多位傑出的藝術家,包括畫家,詩人,音樂等。
第二部分君主製革命---《從凡爾賽的沼澤、沙地到網球場》,主要人物:1. 路易十四,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2. 克倫威爾,信仰清教徒,英國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政治家和軍事家。在英國內戰中打敗了保皇黨軍隊。他是英國議會民主制的奠基人。
第三部分自由革命---從《浮士德》第一部到《走下樓梯的裸女》第二號。個人覺得這個部分是讀起來比較有意思的一章,從浪漫主義開始,到思想的解放,女性的自由解放都在這章得到體現,文化,教育,音樂,歌劇,建築等也都在這裡開始大規模,豐富的發展。
第四部分社會革命從「大幻想」到「西方文明不能要」,其實在一步步在把過去的歷史文化變化和現代社會的意識鏈接在一起。謝邀。2017年至今讀完的書190+,年底應該可以突破200。以先秦秦漢史專著為主,其他類別看得不多。有的歷史專著很有價值,但因為研究比較細化,大部分讀者未必感興趣,所以不打算在這裡推薦太多,而是另行寫介紹斷代史的回答再推薦。這裡就只推薦十部我認為最值得向大眾推薦的文史類書籍。
01、《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全十三冊)
過去幾年陸陸續續看過不少顧老的著作,比如《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古史辨自序》等等,當時就淪為顧老鐵粉。今年終於把全十三冊的《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完完整整翻了一遍,其中就包括以前讀過的各種單行本。顧老的著作給人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多的是思維上的啟發;不只是歷史思維的啟發,而是看待問題方式的升華,或者說是三觀重塑了。
這套書的前四冊是「古史辨」,五六冊是「古地辨」,最後一冊是通史和史學,其餘的是「古書辨」。這套啃下來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古書辨」涉及尚書的內容相對晦澀。大家要讀的話,還是可以從各種單行本入手。顧老不少書淺顯易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走在歷史的路上》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秦漢的方士與儒生》是不錯的入門選本。
02、《劉慈欣科幻作品典藏》(全八冊)
這個系列是大劉一個不錯的選集,包括《三體》等長篇小說五冊、短篇小說集兩冊、評論隨筆集一冊。之前買過《三體》三卷本的一個合集,質量像草紙;現在又出了精裝,感覺也不實用。這個系列性價比算是不錯了。《三體》講什麼無需贅言,值得一提的是那本評論隨筆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講的是科幻小說的一些理論性的東西,對於開發腦洞很有幫助;特別是有志於進軍科幻小說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了。
03、李天飛:《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全二冊)
在吳閑雲之流陰謀論大行市場的今天,這樣一部這樣針鋒相對的著作顯得太重要了。而且@李天飛既是為《西遊記》作過注的專業人士,又是80後的自媒體人。這套書不但靠譜,而且也很好看。網路版的《李天飛大話西遊》相信不少朋友也都看過。其實老一輩學者介紹《西遊記》的通俗讀物也不少,比如林庚先生《西遊記漫話》、劉蔭柏先生的《西遊洞天》都不錯,但相對來說沒有這套書這麼全面和有趣。話說回來,如果想短平快,《西遊記漫話》倒是首選。
04、《名家講〈史記〉》
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編的一本小冊子,收錄了梁啟超等十多位大佬關於《史記》的評說。這些文章或從文學角度、或從史學角度對《史記》整體闡述;或介紹《史記》及三家注、或概述太史公生平;或講內容、或講語法;或將《史記》與《漢書》對比,或講述《史記》在日韓的流傳。總之這本書雖然內容不多,但分量絕對不輕,有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全面《史記》。可以列為《史記》必讀讀物。
05、袁珂:《中國神話傳說》
袁珂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神話學、《山海經》研究的泰斗,儘管被人批評為「述而不作」,但就算其整理工作,同樣也是令人矚目的。雖然他的研究法更多建立在顧頡剛先生的理論上,不過也算是開創了一門系統的中國神話學科,顧老影響力之強大又見一斑。《中國神話傳說》從原始社會一直講到秦始皇統一,可以說是唯一一部非主流的先秦史。全書整體通俗好讀,每篇附的原文注釋也有學術價值。感謝後浪公司將袁老許多斷版著作一部部重印,期待早日出完。
06、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版)
說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國寶,除了各種文物古董,大家也不能忘記文物考古學家,年近90歲的孫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名列2014年好書榜,於是近幾年又重印了不少書。我認為其中最有價值的還是這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這部書共分一百多個小專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漢朝各種物質文化,每一篇文章都參考了大量的一手考古資料,秦漢史和社會史愛好者應該人手一部,這是孫老近一個世紀的結晶啊。
07、晁福林:《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全二冊)
晁福林先生是我認為當今先秦史領域最有實力的學者,若干年前就讀過他的《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慚愧的是,這部《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居然今年才完全讀完。這兩部書加上之前的《天玄地黃:中國上古文化溯源》,可以說是晁老的先秦史三部曲,把先秦歷史系統講解了一遍。有志於治先秦史的朋友,晁老這三部曲書不可不讀;晁福林先生也是「無奴派」集大成者,另外一部重要作品是《先秦社會形態研究》。
08、閻步克編著:《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
如果說晁福林先生是我心中的上古史第一人,閻步克先生可以說是中古史第一人了。這部書本來是《中華文明史普及讀本》中的一本,卻能脫穎而出再版收入《博雅擷英》書系,可見其非同凡響。《普及讀本》中秦漢魏晉的另外兩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也都讀過,感覺確實也無多少圈點之處。政治制度史有兩種寫法:一是從一個朝代的不同方面橫向闡述,二是從不同朝代的發展變遷縱向闡述,閻步克先生這部書可謂是是第一種寫法的代表作了,讀之暢快淋漓。
09、 盧中陽:《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
先秦史研究方向是多學科的統一,20世紀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大陸數徐中舒教授、台灣數張光直教授,他們對民族學這塊應用於先秦史這塊特別重視。所謂指定服役制度,是徐中舒先生結合民族學提出的一個三代國家剝削制度的概念。儘管徐先生是「有奴派」,但其認識到家長對個人的剝削,比「無奴派」對宗法的溫情認識更深。之後經過其弟子唐嘉弘、趙世超先生的闡述,到趙世超弟子盧中陽先生這篇博士論文可謂到了新的高峰。目前只有台版,期待大陸版早日上市。
10、《周思源新解〈水滸傳〉》
這部書應該有個系列,另外還有《劉世德話三國》《沈伯俊說三國》《劉蔭柏說西遊》《馬瑞芳說聊齋》《周思源看紅樓》,但這個系列的名稱不詳。除了《聊齋》《紅樓》沒看過,其他幾本本都看過。這套書深入淺出,其實都還不錯。不過最值得推薦的還是這本,對我們今天探討的一些熱門問題都能找到較好的解答;能結合版本流傳、時代背景,對流傳甚廣的宋江投降主義、宋江架空晁蓋等暗黑觀點進行了有力回擊,絕對值得一讀。
一些書單的相關回答:
2016 年讀過的書推薦十種: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62223/answer/280106967
2017年新出文史好書推薦: 林屋公子:雙十一期間有哪些值得收藏的書可以考慮入手?
2016年已出文史好書推薦:林屋公子:2016書單推薦?
藏書心得與2017年所購書目(不限今年出版): 林屋公子:擁有超過 1000 本個人藏書,是種怎樣的體驗?
西遊六種+水滸六種:林屋公子:吳閑雲對名著的解讀尤其是水滸和西遊記的解讀是否正確?的確發現了被隱藏的暗線,還是過度解讀?學術界是怎麼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春秋戰國史十種:林屋公子:春秋和戰國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學者通俗國史若干種:林屋公子:推薦一些非專業人士看的好看的歷史書籍吧?
大家小書若干種簡評: 林屋公子: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書》系列叢書怎麼樣?
春秋史十種:林屋公子:精讀《左傳》,有哪些好的參考書可以看?
三代史十種: 林屋公子: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夏商西周三代歷史的專業著作?
通識教育若干種: 林屋公子:給大學生擬一份通識教育書單,哪些書可入圍?
2017年我主要還是看職場、自我提升和心理諮詢類的書籍,有些是新看的,有些是一直翻的舊書。今天先推薦關於職場的8本書吧。
職場篇:
俗話說得好,職場如戰場。一個人要根據自己在職場的不同階段和位置,去做出相應的調整。因為每個階段,它所需要的技能、處理和負責的工作內容都不一樣。以下8本書,分別從寫作、溝通、自我提升和思維方式等四個方面助你從職場小白走向組織的金字塔尖,從潛龍變飛龍,讓你在職場上「如魚得水」。
一、新人階段
1、《如何有效提問》
作者:齋騰孝推薦理由:幫助你在實際的談話中做出精彩而有價值的提問,讓你在職場上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和誰都能聊得來。
(一)為什麼需要有效提問?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的狀態都是「別人問什麼,我就答什麼」。所以,你必須要認真思考,你到底想從別人的身上知道些什麼,用什麼方式去問,才可能得到答案。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問題問得好,才會激發對方想要回答的慾望,就算無法正確解答問題,也能讓人心服口服。
而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和優秀的人交談。而優秀的人願意跟你交談,無非就兩種情況。一是心裡認同你,想與你切磋交流。二是雖不認同你,但覺得你孺子可教。和有能力或初次見面的人在三分鐘內深入討論話題,清楚地引導對方說出專業知識並掌握該話題,是決定你人生是否多姿多彩的關鍵。而和什麼樣的人邂逅,則是決定人生是否豐富的根本。
你的每一個問題,都透露著你的事物的認知水平,局限著你最大化去獲取資源,所以懂得如何去提問,很重要。我們經常被要求回答,但其實最重要的卻應該是提問。一個簡單的提問可以暴露你的個人愛好、說話動機、態度,你的知識儲備、你對事對人的認知水平。懂得提問,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影響你的社交印象、可以獲取的資源、人脈和圈子。
所以說,一個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提問對你的人際甚至整個人生的發展都是意義非凡的。劣質的提問只會讓你過多地自我暴露,從而失去獲取資源的機會。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問題呢?我們應該怎麼去提問,才能讓對方給於我們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呢?
(二)什麼才是好問題?
有效的提問讓我們得到想要的答案,而高效的提問除了讓我們能收穫到想要的答案,還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每一個有意義的提問都應該是包含動機的。為了得到答案,在提問前你必須思考,甚至設計、篩選一個最優的問題來幫助你達到你的目的。
作者齋藤孝用象限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篩選最優問題的方式。
- 建立「具體且本質」的提問意識。
- 幫助整理思緒的問題。
- 提出問題要先揣測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後配合自己的興趣或關心程度才行。
- 現在與過去交集提問。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問題必須是有意義的(清楚為何而問)和有見地的(反映自身水平)。
(三)如何培養你的提問能力
1、 利用三色圓珠筆將問題分類。
講對方的話用藍色畫起來,重點標紅,自己的問題標綠,以括弧括之。用不同的標記來劃分等級。提問時按照優先順序來選擇。
2、 提問遊戲和超級討論。
收集所有的問題,讓發言者來選擇他最想回答的問題。這個最想回答的問題,可視為最佳問題。
一個好問題可以產生有趣的內容,劣質的問題智慧讓談話停滯。真正有視力的並不是口若懸河,而是能在各種場合中掌控提出的問題的人。
(四)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齋藤孝再這一個部分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方法和具體事例,我概括以下,大致有以下幾種:
1、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融入對方的世界,並巧妙地萃取精華,在延伸至自己表達的內容里。
2、由側面切入對方的過去來提出問題才是重點。這些問題若能挖掘對方的辛勞或累計的經驗,多少會讓對方留下深入對談的印象。
3、和對方溝通時,先用肢體空間貼近對方來說話。比方說,通過點頭來附和。一邊附和,一邊深入探尋。刺激對方談話的慾望。
4、找出對方和自己的共通點,並在談話中尋找大量的重點,尋找關鍵詞。
5、用自己的語言換成新的說法,隨機應變,根據對方的變化來發問。
在這一個部分,齋藤孝給我們最大的提醒是,如果你真的想通過提問讓自己在一個陌生的領域中受益良多。除了掌握以上所提及的提問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具備尊重對方專業性的提問能力。這需要你在提問之前要事先了解該方面的知識,再根據這些資料來提出問題,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本來想要得到的,和意料之外的有效信息。比方說文章剛開始說到的向中醫提問的例子。如果我本來就不清楚一些基本的中醫理論,不懂得五色相對應的臟腑,不曉得黑豆的種類,不知道一個東西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炮製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療效。我就算徒有一顆好奇的心,卻也無法從中醫專業的角度那裡獲取更多有效的養生資訊。所以說,只有充分的知識再加上精準的問題,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優質的提問,才能幫助你最大限度的獲取你想得到的資源。
懂得提問,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影響你在職場上的專業形象以及所能獲取到的資源。優秀的提問能力對新人而言尤為重要,因為你問什麼,別人就答什麼。不一樣的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而不一樣的答案,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穫。提問,不僅只是讓對方開口說話那麼簡單,而是要讓對方說出對你有價值的信息。
2、《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
作者:齋藤孝推薦理由:助你打造獨特而有價值的觀點,每次開口都驚艷全場。
這本書教人如何去形成個人的想法,讓自己對任何事情都能言之有物,擁有個人深刻、獨到的見解。如果說齋藤孝的《如何有效提問》是教我們怎行去問問題,那這本《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去回答問題。提問是為了更好的獲取有效資訊,而回答則需要為對方提供有價值的諮詢。
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在於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形成自己想法」的方法,同時給我們介紹了訓練的兩個階段:
(1)初級訓練:學習寫評論
- 怎樣寫:提取自己體會深刻得部分。重要的式對於評論得對象又著怎樣的追求,要用怎樣得態度講述。這種獨特得「執著」和「偏愛」,就是吸引他人之處。
- 無論評論電影、書或是音樂,都應該先輸入,再經過變化再輸出。先描述關於對象得內容,然後對此闡述自己得意見和看法。
- 避免批評,多讚揚。最好避免消極負面的評論。(舉例)
- 只對一部分進行「限定評論」
- 說明你的立場。
- 從製作者的絕度得出的評論也很有趣。
- 注意事項:避免精神論和抽象表達。
- 通過引用,提高價值。將引用的內容完美地嵌入自己的主張中,文章的價值就會立刻提高。
(2)中級訓練:獲取觀點的方向。
- 比較法,與同類型作品進行比較,考慮「有何不同」
- 比較法,在同一文本的不同段落中比較每個部分的功能。
- 求同。從毫不相似的事物中尋找共同點。
- 運用比喻、聯想比喻形象。
- 辯證法。逆向思考,在這裡出現了對立和矛盾,但是對此卻表示歡迎或鼓勵則是辯證法的基本態度。吧日常中經常出現的麻煩和不滿理解為反對命題會怎麼樣呢?敢於提出反對的命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觀點,但不是每個觀點都有價值的。而在職場上,你所需要提供的,都是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一個新人之所以活不過三集是因為他總是「沒想法」,具體來說,是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想法。只有真正擁有「自己想法」的人在職場中會更有優勢,獲得更多的機會。
3、《完全寫作指南》
作者:勞拉·布朗推薦理由:成功駕馭工作中的各種文體,優秀的寫作能力將使你在眾多新人中脫穎而出。
當你需要寫作的時候你需要準備一個屬於你專屬的寫作流程。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掌握它呢?因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套路。寫作也一樣。按套路走,是為了使你的文章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面被你更多的目標讀者接受,並且獲取做大量的有效信息。找到你理想的寫作流程並且加以練習,會讓你的寫作更有效率。
一個完整的寫作流程大概分為三個時期和六個步驟。三個時期為:準備期、執行期和檢查期。而六個步驟則分別為:明確目標、了解讀者、頭腦風暴、組織文章、寫初稿和修改。
(1)準備期
A、明確你的目標:明確知道自己的寫作目的,可以幫助你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說什麼,要說什麼,以及該如何去說。思考寫作目的既是一個寫作的起點,也是一個檢查的過程。
B、了解讀者:了解讀者需求和潛在態度是寫作成功的關鍵。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選擇有效信息,把信息和態度納入考慮的範圍中去,既能預測讀者的問題,也能提前把預測問題的答案納入寫作中去,解除讀者的疑惑,為您的讀者節省時間。
C、頭腦風暴:頭腦風暴是一個編排在寫作中所有可能內容的流程,它既能幫你組織內容,也能幫你定製寫作計劃。它需要多多益善、自由發散的點子,同時接受不同尋常的想法,並對重合的點子加以合併改進。
(2)執行期
A:組織文章:如何組織文章很大程度取決於文章本身的類型,以及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把組織文章的步驟提前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進行頭腦。
B:寫初稿:初稿是將所有東西第一次寫出來的過程。當你無法繼續下筆的時候你需要回頭檢查你初稿裡面的內容是否目標明確,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是否將所有的內容都已表達。標識出初稿中的薄弱部分,以便修改。
(3)檢查期
A:修改只是寫作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並非意味著你寫得不好。修改能幫你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提高文章的質量。
其實每個步驟在不同的次序中都將對你有著不一樣的啟發和檢查效果。你只需要根據你的個人喜好多次重複使用,知道你對自己寫的東西完全滿意為止。
不管是簡單的電子郵件溝通、安排協調事項,還是與客戶溝通,寫作技巧都十分重要。《完全寫作指南》從確定寫作目標、深度了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主旨結構、打初稿等六個步驟深入講解,讓你輕易掌握如何進行清晰、簡潔、得體的寫作技巧。同時,書中還準備了多個易於使用的寫作模版,方便你隨查隨用,讓你真正擁有「從提筆就怕到無所畏懼」的寫作能力,從而在工作中脫穎而出,推動你的職業生涯向前邁進。
二、資深階段
4、《馭上之道》
作者:(美)杜福爾(Dufour, G.) 推薦理由:在與上下級的互動中,為你提供有針對性的溝通和策略,使你能應對上司的正面和負面,同時交付令上司滿意的績效。
俗話說得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無論是說人話還是說鬼話,其實都不難。難只難在於你該如何判斷對方是人是鬼,是哪一類的人,哪一類的鬼。因為你的上司對權力的理解和使用都不一樣,所以,當你有機會接觸你的上司的時候,請花點心思去了解你的上司。
在這本書里你將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上司。每一位上司都有一個秘密的弱點,這本書將為你提供一個手段,讓你們的關係得以維持和發展。比方說,專橫型上司無法招架那些有自制力善變通靈敏的人。有些上司需要你謹遵自己的諾言,有些則希望你扮演一個難以預測或前後不一致的角色。有些需要你從旁指點,有些則要求你選擇性戰略性地展示出你的影響力。有些人不喜歡聽你指出他們想法中的錯誤之處,而希望知道他們的項目在哪裡處理錯。
不是每一位上司都能跟下屬打成一片,也不是每一位上司都對你漠視他的權威而耿耿於懷。為了你的工作能順利開展,你有需要了解哪些行為對你的上司起作用,哪些行為不起作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當你想要升職時,或者當你想幫助你的上司適應一次公司巨變時,對付上司和應變危機的最好方法是什麼。你該如何配合你的上司才能使你的團隊為公司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身在職場,做工作,要資源,爭項目,都離不開上司的支持。所以如何使自己變得跟上司「登對」,非常重要。當你的上司工作愉悅順利的時候,你也同時為自己贏得了精彩的職業生涯。除了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和人格魅力,你可能需要掌握一些相處的技巧。請將你的上司當做是你的朋友去認識了解,當你在被管理時請相信你的上司也可以被管理。《馭上之道》
將會在與上下級的互動中,為你提供有針對性的溝通和策略,使你能應對上司的正負面並交付令上司滿意的績效。
三、晉陞階段
5、《權謀:如何贏得權力》
作者:[美] 克里斯?馬修斯推薦理由:了解職場潛規則,贏得升職機會,讓你在職場上平步青雲。
這不是一本勵志的書,這只是一本告訴你人性和職場運作規律的書。不要相信所有的成功人士的每一項成就都歸因於天命或是無法阻擋的好運。我們在他們履歷上看到的成就遠沒有平步青雲的晉陞那麼簡單。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身上,必定有些共同的特質去促使他們成功。或者是魄力,或者是思維方式。
書里舉的大部分例子都是源於政客。作者抽取這個群體來研究,是很有價值的。你會發現,他們當中某些人,只是比我們更通曉人性,更懂得職場的運作規律。所以總能在不同的場合,把事做得體面,把話說得妥當。而踏入職場的你,正需要去了解職場上的這些事件,都是怎麼去運作的。從而贏得升職機會,讓你在職場上平步青雲。
四、身居要職
6、《深度影響》
作者:[新加坡] 凱倫?梁推薦理由:發揮個人強大的影響力,讓自己和團隊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中的計劃和目標。
荀子曾說,「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意思就是說,當君子有了極高的德行,就算他沉默不語,人們也能理解他的意思。雖然沒有對人過度施捨,但人們卻依然喜歡親近他。他不需要發脾氣,也會讓人覺得很有威嚴。「親」意味著他人對你的喜歡,「威」則代表別人對你的尊敬。這裡講的「未施而親」和「不怒而威」其實就是一種影響力的表現。而「被喜愛」和「被尊敬」便是影響力的兩個核心。
"未施「和」不怒「說的就是:不向對方施加壓力或者負面的情緒,來迫使對方妥協、關心、喜愛又或是尊敬自己。我們都知道,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習慣通過「施」和「怒」來獲取別人的喜愛和尊敬。比方說,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為了讓自己被他人接受,喜歡,習慣千方百計地恭維、討好他人,從而獲取別人的喜愛。有些領導為了讓下屬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執行工作,卻又苦無良方,只好用命令來強制對方聽從自己的指示,來顯示自己的權威。
所以」施「與」怒「更像是心理學所說的情感控制,就是以情感為武器,來操控別人行為而達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它是」控制「而不是」影響「。雖然控制和影響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兩者不同的是,「被影響」的一方是自願發生改變,去促成某一件事情的。而「被控制」的一方則是被迫發生改變,去完成一件事情。所以說,影響與控制的區別,在於被影響和被控制的那一方是否出於自願。而《深度影響》所要探討的,就是如何讓自己通過實施影響,來讓他人幫助我們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它所介紹的,是「未施而親」「不怒而威」的方法和能力。
一、什麼是深度影響?
Karen認為,如果要對他人實施深度影響,就必須對它的核心、類型和目的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
1、影響力的核心
我們在剛開始講荀子的時候,曾說過「未施而親」和「不怒而威」這兩種都是影響力的表現。「親」意味著他人對你的喜歡,而「威」則代表別人對你的尊敬。而「被喜愛」和「被尊敬」便是影響力的兩個核心。
通過長期的研究Karen發現,有影響力的人一般具備「被喜愛」和「被尊敬」這兩種基本特質。而你喜愛和尊敬一個人的程度,決定了我們允許這個人影響我們的程度。所以,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爭取的人的喜愛或尊敬,來儘可能對他們施加更多的影響力。
2、影響力的類型
根據個人的被喜愛和被尊敬程度,影響力大致分為四個類型:休眠型、權威型、親和型和信服型。在這四種類型中,權威型缺乏人情味,親和型缺乏專業性,休眠型人際關係一般,所以,信服型是最理想的類型,因為它同時獲得了別人的喜愛和尊重,能把個人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的程度,了解影響力的類型有助於讓我們更好地識別他人所運用的方式。
3、影響的目的
在實施影響前,你需要明確兩個問題:你想要去影響誰,以及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只有以目的為導向來對他人進行影響,你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輕鬆贏得他人的心。
二、如何讓自己擁有深度影響力?
那麼,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們如何做到「未施而親」「和「不怒而威」,讓自己對他人有深度的影響力呢?Karen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新穎的觀點,他建議,我們可以參照GPS的四步工作方法,來使自己擁有影響力。
比如,首先根據直覺,來評估自己現階段在對方心目中的分量有多少?他是否喜歡你?尊重你?程度到哪裡?這些都是需要進行自我評估的內容。
其次,評估結束後,你需要根據你的評估結果,來決定要重點加強和對方的哪一部分關係。比方說,對於一個新來的員工,你需要在他面前建立好良好的第一印象,要讓他更願意喜歡你、親近你。而對於一個憤怒中的老員工,你需要增強他對你的信任和尊重。你的評估決定你與對方的相處方式,甚至談話內容,並最終決定你的影響力實現的結果。
接著,通過微笑、關心、交流等積極的互動,增加他人對你的喜愛或者尊敬程度,從而建立有力的情感連接。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提到的積極互動,是指在一定時間段內的重複行動,目的是為了加強別人對你的良好印象。
最後,和你想要影響的人溝通,通過改變談話的質量,來改變你們關係的質量。並相應地通過採取增加喜愛或尊敬的行動來自動修正你們的交往模式,直到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Karen的GPS四步工作法告訴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對方的交談方式,而不是與他相處的時間。一起工作或認識很長時間的人,可能非常疏遠。初次見面的人,也有可能一見如故。如果雙方沒有建立起情感連接,那你就無法對對方時間影響的力量。而如果你們彼此關係惡劣,雙方也不可能成功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
三、如何贏得他人的心?
也許你會問,除了參照GPS的四步工作方法,來使自己擁有深度影響力,還有什麼別的秘訣么?Karen的答案是,有的。他告訴我們,那些一般能自然而然地贏得別人的心的人,都擁有一些相同的特質。這些特質會讓自己更有人格魅力,被更多的人喜愛和尊敬。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書中的內容整理,製成了以下的圖示:
《深度影響》著重講的就是個人在不同情景下,如何讓自己變得被更多人喜愛和尊敬,從而使得自己變得對他人擁有深度影響力。深度影響力不僅是一種個人魅力、認識能力,同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技巧。要使自己擁有「未施而親」「不怒而威」的影響力其實不難,只要學會以目的為導向,努力爭取影響目標的喜愛和尊敬,並按照GPS四步工作法來實施影響。你也可以發揮出強大的影響力,從而幫助自己和團隊更有效地完成計劃和目標。
7、《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麼管?》
作者:趙偉推薦理由:不懂帶對隊的領導不是好領導。管理跟所有生意都一樣,要從最基本的做起。你要了解對方需要些什麼,而你又能給他提供些什麼。
如果我是一個管理者,我會要求我的下屬去閱讀這本書,原因如下:
(1)參考並告訴他們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暗示他們均有升職的前景)
(2)如何獲得管理者的賞識(因為得不到賞識便沒有升職的可能)
(3)理解管理者在想什麼(了解我的底線和原則)
如果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如果我的覺悟足夠高,在我的老闆藏起這本書之前,我也會主動去看這本書。原因如下:
(1)了解你在老闆心裏面的位置
(2)思考你的職業發展路線
我總是在安慰自己,在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之前,先做一個優秀的被管理者。這個年代有太多人喜歡去管人了,不是么?所以才會有一堆人跑去讀MBA。以為讀完後三言兩語便能忽悠擺平他的員工們。很少人會去問一下自己。帶一個團隊,我夠斤兩么。從人性的角度去分析,沒有人會喜歡被管理,而沒有被管理過的人,大部分無法得知管理中究竟有哪些手段會讓人方難以接受甚至反感。其實管理,跟所有生意都一樣,要從最基本的做起。你要了解對方需要些什麼,而你又能給他提供些什麼。
但這本書給予我的啟示不僅限於管理和被管理這種相互制約依存的關係中,也許你會覺得,作為部門的主管,儘管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但為了公平起見,某種決定也應強勢做出,說一不二,不容置疑。所以,有許多老闆,儘管為自己的公司鋪設了最優越的工作環境,卻依然用粗獷的思維建設自己的團隊。
我想說,只靠眼睛和嘴巴,就算你能在辦公室里表現得比誰都有統治力,但沒有制度的跟進,缺乏具體的行之有據的可信的獎懲措施,除了你的脾氣污染了空氣,什麼都不會發生。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個人魅力出眾的管理者,他們即使與你只是偶然相識,一面之交,也能引起你的注意。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時刻,他的出現,都會使你感到喜悅,並想傾聽他的觀點。比方說我的上司,她是一位年輕的留洋歸國的fair lady。為人很nice而且相當的open-mind。捉狂時她會直接跟我說,Scare時會表現得跟little girl一樣。這種既幹練又親民的形象讓大部分同事都很buy她那套,我推測一是她總能為我們帶來些很正面的信息,二是她總是很真誠地為我們分析團隊及自身的優缺點,告訴我們如果基礎工作不夠牢固,對客戶的擺放思路不夠清晰,就很難再業務上做到預期的效果。她提醒我們做事要注重細節,形成工作日記,更好地監督自己的工作。在部門,她亦師亦友,似乎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她的眷顧,我們在合適的位置上心應手,自然能為公司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作為管理者,必須了解團隊是什麼。你手下的人有能為你貢獻什麼。準確無誤地活用他們的優勢,為你的團隊創造出最大的利益。這才是團隊真正奇特的地方之一,能使2+2=5,也能使2+2=3。
其實文化和信念都需要「量身定製」,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懂得為他們的下屬去設定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目標就像迷人的鴉片。給予他們一個合理的前途並與回報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才是最聰明的做法。畢竟預期控制員工的具體行為,不如去控制他們的頭腦和意識。預期控制他們的短期行為,不如去掌控他們的價值觀和長期工作目標。你要明白,職位的不同,只能代表你決定的事情不同,而公司每個人的意見,都會在這裡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視。你應該幫助你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在同一團隊「臉譜」下平等交流,制定和建設使每一類成員收益的團隊文化,才是合格管理者的人物。要記得,就算有9個人同意,只有一個人反對,也並不意味著多數就要戰勝少數。這才是團隊思維在溝通中的體現。
8、《溝通的藝術》
作者:羅納德·阿德勒奈爾·道恩推薦理由:職場中真正的挑戰,不在於你的工作,而在於你該如何和各式各樣的人和關係打交道。
人在職場,良好的溝通能力最重要。當你從一個新人到資深,從入門到專業,再轉型為一個管理者的時候,你會發現,真正的挑戰,不在於你的工作,而在於你該如何和各式各樣的人和關係打交道。比方說,你應該怎樣去提高你所在小組的工作效率,怎樣去協調和客戶的關係,怎樣給負責工作分配的合伙人留下良好的影響,還有自己應該怎麼樣去管理自己的小組。
《溝通的藝術》一書的作者羅納德·阿德勒是溝通類著作的著名作家,奈爾·道恩則是北肯塔大學的教授。多年來,兩位作者在溝通主題方面一起撰寫了很多教科書和譯者的文章。而國內的三位譯者均在人際關係及心理學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所以,在翻譯方面,無論是概念的描述,還是例子的羅列,都非常的本土化。毫不艱澀,既生動,又貼切。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幫助我們在維持現有關係的前提下,從他人身上獲取你所尋求的信息和支持,增加我們職業生涯成功的可能性。
小結:
一入職場深似海。每個人都是通過在工作中長時間的磨練、學習,從錯誤中,從觀察有能力的領導者的做法中進一步完善和充實個人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開拓自己的視野,並不斷打破自己的局限性,從懵懵懂懂的職場小白到技術精湛的大神再到足以撐起半壁江山的管理者。職場路慢慢,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今天所推薦的8本書能夠幫助到你。
今年沒少買書,買了有二十本左右,然而真正讀完的沒幾本,我偏重中古史,讀書除專業書外,以中古史書為主。
《能夏則大與漸慕風華》胡鴻著,以政治視角解讀華夏及華夏化,華夏就是秦漢帝國憑藉其霸權而創造的一系列秩序,一種是現實的,如軍事、外交、貿易;一種是符號化的,禮樂制度、天文地理想像、史書書寫方面。在華夏秩序外的人群被稱為蠻夷,帝國通過戰爭內附等手段將南方山地的人們納入國家的管轄控制下,從而實現華夏化。北方蠻夷在中原建立政權後,利用史書的書寫證明其合法性和正統性,最讓人驚訝的是十六國君主也利用天文星象一系列符號塑造自身的華夏化。同時正統史書對夷狄傳記的編寫次序反映了華夏對異族的認識構建。但是對於十六國時期活動的歷史主體為何是政治體而不是以文化意義上的族群為單位進行的論證稍微薄弱。
《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方誠峰著(仇鹿鳴傾情推薦過)【建議:不專攻宋史的筒子只讀前三章就可以了】,好的政治史鳳毛菱角,儘管我對北宋不是很懂,但是讀起來還是很暢快淋漓的。作者跳出傳統的新黨舊黨之爭,抽絲剝繭分析從元祐路線的確立到哲宗親政這段時間的政治形勢,高太后、司馬光等人真實態度與我們傳統認知也有很大差異。新法是神宗年間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整個官僚系統必須面對的正常事物,多數官員是政令的執政者,無所謂新黨舊黨。高太后信任司馬光也只是因為司馬光在英宗繼承大統的過程中出力甚多,並非天然反對舊黨。太后垂簾聽政後期,貶斥不少在元祐初年排擠熙豐舊臣的御史。以蘇軾、程頤為主導的蜀黨、朔黨其實是政治觀念和政治訴求導致的,其實並不存在如此多的黨爭。元祐年間,蘇軾被彈劾攻擊主要是出於對流行政治情緒的反映,主流政治情緒認為以蘇軾王安石這樣在士人中有高度的號召力學術上有強烈的吸引力、性格有鮮明的特點的人物介入高層政治,就有可能導致巨大的政治危險。
《品位與職位: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著:以品位和職位入手,闡釋了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的演變,考證挺詳細的。兩漢官階制度簡單明了,以祿秩為階,魏晉始有九品官品誕生,到孝文帝從九品析正從上下並與考課制度相結合,北魏末年,軍號推動文散官的階化和序列化,北周將軍和文散官雙授,至唐而形成整齊成熟的官階序列。閻步克老師的吐槽好可愛,也增加了本書的趣味性。
《官品的起源》陳長琦著,主要講述中古時期九品官品的起源。作者認為官人法不具有官階辨別職位貴賤的特點;官品和資品是辯證統一的,官品相同秩祿待遇並不一定相同。士人的資品除了中正品評外,還有察舉、賜爵、軍功、賜位等途徑。北魏孝文帝時期,將官分為品、從,細化了官品的等級,實現了從官品到官階的轉化。然而閻步克認為官品來自於漢代具體的朝位秩序,二者相輔相成確定官職尊卑。官員的禮遇待遇既和官品有關,又和祿秩有關。魏晉南北朝是以官品和祿秩雙軌並行的,在北朝後期,官員俸祿逐漸與官品並軌。建議此書和閻步克的《品位與職位》一起參看。《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徐沖著,歷史書寫與歷史建構的研究很熱,從皇帝權力來源來研究中古紀傳體史書的體例視角點新穎,漢魏史書從外戚傳到后妃傳就是重大的變化,體現了皇帝權力的一元化進程和為構建皇權合法性所做的努力。在父系宗族意識沒有完全成長的兩漢,人們重視母族,親舅家,外戚在權力秩序中也是合理的存在,魏晉以後外戚失去了正當性。開國禪讓前起元因為史料太少,無法贊同。對南北朝開國群群傳的缺失有精闢的見解,認為君主的權力起源從前朝的功臣變為創業之主的創業本身的行為。
《唐代傳奇小說論》小南一郎著,雖然是文學作品分析,但是日本學者在此方面還是很出色的。從唐傳奇也可以透視中古門閥士族最後不可避免的衰落命運。《古鏡記》唱響了中古士族門閥之輓歌。在太原王氏全體衰亡的過程中,王通子孫命運的沒落給了王通家族危機感;安史之亂後,原本在封閉的家族內部傳唱的交織著虛構的祖先敘述,面向了廣大社會。
《中國中古社會史》毛漢光著,引用計量學和歷史研究相結合,詳細統計了兩晉南北朝隋唐重要官員的出身及其比例,價值較大。隨著隋唐統一國家的建立,家族主義和地域主義的衰落,地方官僚佐任免權力收歸中央。為了便利仕途,士族弟子多活躍在兩京附近。從墓誌記載的士族弟子歸葬地多在兩京及其附近地區證明唐士族官僚化、中央化程度比較高,已經和鄉里無多大聯繫。儘管唐代已經恢復官僚政治,然而唐朝大臣出身仍然有濃厚的貴族色彩。單純的科舉制度並不能為寒門士子開闢途徑,還需要政治社會其他條件的配合。
《正統與華夷: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劉浦江著,王朝出於自身立場對前朝的歷史書寫與建構,唐朝正式確立了北朝在華夏王朝傳承序列的正統地位。宋代,傳統的五德學說走向終結。對王朝正統的構建更看重「道德」等因素,不再藉助於傳國玉璽等外物和帶有迷信色彩五德學說樹立本朝的合法性,政治文化趨向於理性化。元明嬗代,想像出來的民族主義革命,本質上還是以反階級壓迫的王朝更迭。在明中後期,因為蒙古邊患日益嚴重,士人在書寫明朝開國歷史時不自覺帶入自我觀感,塑造了所謂明初「民族主義革命」的史相。
《治亂興亡:軍權與南朝政權更迭》張金龍著,講述以軍權為中心的南朝政治史。
《中古太原士族群體研究》范兆飛著,書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對墓誌的統計分析也是中規中矩,綜述和書評比較好,然而作者和仇鹿鳴本是同學,書評略顯刻薄。魏晉士族對追溯祖先興趣不大,更標榜士族自身的榮耀和顯赫。反倒是隋唐後期,士族逐漸中央化、官僚化,在沒落的過程中,士族越來越熱衷於構建虛擬的祖先和偽造詳細的先世譜系(也是豆瓣吐槽的越窮越修家譜)。《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呂春盛著:關隴集團實際包括了北鎮勢力、河東河南勢力、關中本地豪強等成分,對北周政治史的分析算是爐火純青,尤其是對宇文護變魏為周的功績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世家大族與北朝政治》陳爽著:太和年間的改降五等與定族姓確立了糅合北魏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新的門閥士族政治局面。但是歷史現象的重複從不意味本質的相似。正如作者所說「分定族姓是北朝世家大族的一次新生,北朝社會的門閥化開啟了世家大族的官僚化的先聲。」士族在中央政治舞台的活躍同時,也在不斷削弱自身的鄉黨宗族勢力,走向新生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走向滅亡。
《服周之冕》閻步克著,由於涉及到禮制,讀起來很枯燥。然而閻步克老師的吐槽是我讀下去的不(唯)懈(一)動力。此書以周禮六冕的興衰變革,反映學術與王朝權力複雜的糾葛。
2017即將走向終點,翻出閱讀書目記錄表,這一年讀了共120部書,還有一部《病隙碎筆》讀了一半,也許能抓住年末的尾巴讀完,又或者偷懶了讀不完,全憑自律。
是啊,全憑自律。讀書也好,生活也好,很高興這一份閱讀書目,記載了2017年的成長。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雖然還比不上讀書大佬們的閱讀進度,不過也很為自己高興,真好呀。
這一年,養成了讀完了一本書便在豆瓣上標記的習慣,不過隱約記得有幾本沒在豆瓣讀書里搜到,就沒寫。及時摘記,隨時記載,時時成長。
年度最愛大概這時候可以寫出來了,是年中旬在支教途中讀完的《斯通納》。當時寫在廣播里說,「 太喜歡了,幾乎可以進入年度最愛小說之一。」如今真正成為年度第一。
寧靜憂傷的筆觸,誠實悲憫的內核,在語聲喧囂的塵世顯得遺世而獨立。而斯通納永遠不可能脫離俗世,愛與美以及信仰,即使生命存在諸多妥協,仍舊熠熠閃光,匯成大氣磅礴的一支。一個人如何誠實面對自己,過有尊嚴的生活,可以在這裡找到完美圓滿的答案。排下來第二本是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
地域小說如今漸漸衰微,可無論是阿來的《塵埃落定》還是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地域獨有的蒼涼與變換,蒙昧的信仰與固執,遠方真的是蒙著光亮的。那種陌生感尤其動人,原來「隔」有「隔」的好處。自然的敬畏之心、生的喜悅與死的靜美,宏大敘事下的精緻書寫,宛如史詩般壯闊。很多人不喜歡,可我喜歡。同為第二的是夏目漱石的《心》。
略顯寡淡和絮絮叨叨的日本小說敘述筆法,難以名狀的感傷氣氛,夏目漱石善於描繪的知識分子掙扎與人性的暗面,人直面靈魂的苦楚與深沉的個人主義式的落寞。夏目漱石和三島川端又頹又美的那類來說,更喜歡夏目,更正派,更清淡,也更親近。三島太頹了,頹得令人害怕,人性中還有那般脆弱的美。夏目則是自剖,也誠懇。第三,狄更斯《雙城記》。迷人的隱喻、暗喻。平淡的口吻中不乏諷刺與人道主義光芒。人物性格在宏大的歷史敘述面前扁平而單一。然而鍾愛卡屯。史詩般的戲劇化場景行雲流水。亞里士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因為…當權力變為強權,當罪惡假借自由之名,我們是否還能區分善與惡的邊界?
小說這塊仍有,排名不分先後。
毛姆《葉之震顫》。
短篇小說集。尖酸刻薄的毛姆讀起來特別解氣,但仍舊有悲憫同情的一面,喜歡其中《雨》一篇,戲劇感極強,充滿張力。卡夫卡《城堡》。現代派不得不說的一部,荒誕感與悲涼同存,人被異化的孤獨,卻又在逆境中不得不為的勇氣。卡夫卡生前未完成的遺作。表達的主題深邃而廣大,除去政治性隱喻之外,最喜歡的是「被異化的孤獨」。人性的邊界之外還有什麼,以及我們最終要架構什麼,雖然他想講的,還沒講完。沈從文《蕭蕭集》《龍朱集》。沈從文的多種面目里,這是溫柔和緩迷幻的一類,極美,生命的理想姿態。更喜歡《龍朱集》一點,是一本很雜的集子,既有傳奇,有《蕭蕭》一樣的日常,也有生活瑣記。三篇傳奇極暢快,都是俊男美女一見鍾情的設定,最喜《媚金,豹子與那羊》的執念與血氣。沈從文總是形容美男子「美麗」,《神巫之愛》形容男子美麗到誇張的地步,有點像自我願望投射。《主婦》那篇有幾個段落極深情。沈從文真是非常有才氣的文人啊,字裡行間寧靜的升華。蕭紅《呼蘭河傳》。重讀,還是喜歡得很。茨威格《恐懼》。茨威格是那種完全掌握敘事技巧的那種人。隱喻性的心理描寫堪稱細緻入微。人心如海,將其深挖。另:痛苦、猶豫、掙扎與矛盾才最吸引人,這也是尼采說的悲劇快感吧。阿來《塵埃落定》。藏地風貌。那個「傻子」像是唯一的局外人,看所有人在慾望里沉淪。八九十年代的作者特別會選敘述角度,阿來,方方,那種置身事外無欲的快感。生死無執,一空依傍。大歷史敘述,卻比想像得淡定和從容。好像真能應和那句「從前時光過得慢」了,一瞬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但人活著那種追求慾望的姿態,真美好。金宇澄《繁花》。行走的上海風俗人物誌。語言是古典式美,略帶幾分蒼涼。難得的是融合古典與現代不顯突兀,卻終究描寫瑣碎和日常。市井生活民生,難怪都說上海人精明。萬籟俱靜,「不響」的與之密密有關。但囫圇吞棗一幅人物眾生相,讀罷卻無一躍過紙面而出之人。吉米·哈利《萬物既偉大又渺小》。和《萬物有靈且美》一樣輕鬆又閑適,睡前恩物。散文大類
里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詩化的雋永。探討人如何忍耐,如何與孤獨與寂寞自處。
魯迅《而已集》。才氣不掩,雜文裡頭見真性情。翻江倒海的諷刺,挖苦,段子,卻不令人討厭。一個時代會有林語堂周作人,也會有魯迅。嬉笑怒罵間卻有一股子寒氣。余懷《板橋雜記》。 喜歡序言。遺民知識分子悲哀無奈的輓歌,一曲盛世輓歌。寫風月場所風月之事卻不見輕佻,只有憐惜,雖然免不了知識分子的自傷之情。序言說語言質樸,未必,平實之間見才情。史鐵生《我與地壇》。深邃與廣闊。朱天文《淡江記》。可與朱天心《擊壤歌》一起讀,朱氏姐妹才情太盛,妙不可言。朱家兩姐妹語言是一樣的穠麗,化不開來的少女情懷與壯志凌雲。天文的女生氣、逞強和好面子,天心活脫脫迷戀閨情和女孩。那時候的台灣啊,以及張胡傳統。吉爾伯特·懷特《塞爾伯恩博物志》。自然博物志,廣博深遠。細細淡淡的筆觸寫塞爾伯恩種種,最愛各類燕子與鳥類。其實更愛看寫人,吉普賽女郎那一段翻來看了好幾遍。人類如此有趣。李健吾李健吾《咀華二集》。個人化的美學批評,才情極好。汪曾祺《人間草木》。尤愛西南聯大的諸篇。汪先生的散文不艱澀,不掉書袋,真正是平淡中見真情。斯人已去,憾哉。龍應台《野火集》。人文社科作者應有的理性思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語言不乏生動幽默之語,諷刺意味油然而生,在三十年前尤為可貴。知識分子的自省與批判意識,應成為一生的恪守。社科類
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相對客觀冷靜包容的筆觸。人類文化學範疇,便於追溯日本人集體的文化心理:亦菊亦刀,溫婉背後是冷酷。雖然觀點表達有冗雜之嫌,但是整體結構順承得很舒服。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清詞研究老師推薦的,這一年好像這本極火,但的確是寫得很好看,人性剖析得挺深的歷史著作。富紮實的史料,嚴謹的態度,相對客觀但絕對「悲情」的歷史觀。張居正的影子在明朝歷史上橫亘多年,最終成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比較好讀的歷史政治的學術著作,高遠的歷史視角,以及悲哀的歷史。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後悔沒有早些遇見的歷史小書。前半部分極好,邏輯簡明,層層推進,兼具一部分有深淵影響的數學、物理、哲學的觀點,後半部分沒那麼好,但總體梳理了歐洲古典時期到中世紀的歷史,順便用探討的方式研究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著眼於邏輯推進與問題闡發,在思想架構上極愛。亞里士多德《詩學》。戲劇理論基礎性奠基之作。以古希臘戲劇多方面完全論證「如何寫好一部戲劇」。詩人即史詩作者。亞里士多德說,「荷馬是唯一知道自己應該在詩歌中扮演什麼角色的詩人,他應該盡量少說話」。可是荷馬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穿梭的敘述視角及代入感的影響一直綿延到了20世紀意識流小說。詩歌與戲劇大類
辛波斯卡《萬物靜默如謎》。文字乾淨、洗鍊、單純。讓人想起蕭紅和里爾克,和里爾克一樣對於寂寞的書寫,蕭紅那樣單純的視角。最喜歡《種種可能》和《一見鍾情》,恨不得全篇背誦。喜歡她的排比和類比。萬物靜默如謎,萬事舉重若輕,只有生命和寂寞是永恆。莎士比亞《溫莎的風流娘兒們》。雖然悲劇廣袤而深邃,可還是喜劇痛快。惡人被狠狠戲謔報復,相愛的人瞞天過海上教堂結成姻緣,偶爾嘴下留情見好就收。老大爺老大媽鬧哄哄的喜劇,甚至愛情都面目模糊。莎士比亞《李爾王》。隱喻、暗喻,個人如何在悲劇的毀滅中洞見自己。莫里哀著,李健吾譯《莫里哀喜劇六種》。李健吾先生的翻譯棒呆!入鄉隨俗,鄉野俚語再混點南方方言,像在說相聲(逃~)!六部喜劇設定大多雷同,但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反轉結局誰都愛呀!荷馬《奧德賽》。恢宏的史詩,英雄主義的崇拜,流浪者的生涯,以及對人性自始至終的懷疑和試探。2017自然年讀書報告如上。擇取其中喜歡的幾十本,短評摘錄如上。書不孤,必有鄰。萬分幸運。2017年,因為腫瘤住院的緣故,讀書數量沒有2016年的多,精讀了20多本,翻讀了130+本。
把對我影響特別大的8本書,推薦給你。
01《躍遷》
第一本是古典老師的《躍遷》。
這本書讓我不再沉迷於讀書這種學習方式。
作者古典是國內知名職業諮詢公司新精英的創始人,過去的一本書《你的人生有什麼可能》銷量300+萬冊,是得到專欄超級個體的主理人。
市面上關於個人成長的書,幾乎都是圍繞術這個層面來談,如層出不窮的學習方法,甚至是器這個層面,推薦各種工具。
不是術和器不重要,而是比戰術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戰略方向,是道,是這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我們究竟要做什麼。
而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從成長的取勢、明道、優術三個維度,來幫助每個渴望想快速改變的人提供一些思路上的捷徑。
取勢:學知識的目的不是記憶,而是提取;學會使用工具,外包大腦,很多知識不需要我們去記憶,想用的時候從工具里提取就好。
明道:站位比努力更重要;找到能發揮自己優勢的高價值區,然後完全專註、快速迭代,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優術:不埋頭苦學,學會人事網書的聯機學習法;不局限在系統之內,跳出來解決問題。
過去的一年,我埋頭苦幹做培訓,路越走越窄;而身邊的內容創業者影響力越來越大。
這使我痛定思痛,開始用《躍遷》這本書的策略,走出去學習、鏈接、放大。
02 《上癮》
第二本是《上癮》
因為這本書,我戒掉了頻繁刷微博朋友圈的習慣,也學會了讓一群人對我的課程上癮。
這本書核心東西只有一個,上癮機制:觸發-行動-酬賞-投入。
觸發:分外部和內部觸發兩種。
行動:行動的能力和意願,讓人開始一個行為。
酬賞:分三種,社交酬賞、金錢酬賞和成就感酬賞。
投入:越投入越帶勁,有宜家效應和認知失調兩個原因。
無論是改掉壞習慣培養新習慣,還是想改變別人,又或者是讓別人對你對你的產品愛的不可自拔,都可以用這個機制。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對這個機制深信不疑。
毒品上癮,很多明星對毒品上癮,往往是因為無聊空虛或壓力巨大,看到朋友在用,自己也想試一試(這是觸發),普通人沒這個消費能力,而明星有,有錢使得他開始(行動),去購買毒品,用了之後,毒品中的某些成分給他帶來了大腦的愉悅迴路(這是酬賞中的成就酬賞),後來越吃越想吃,不可自拔。
但這個機制不是萬能的,觸發的前提是你得會吸引注意力,酬賞需要資源條件。
當然國外書籍讓人很噁心的一個地方是,本來一篇長文可以說清楚的東西,非得整成一本書,除了這本,還有《影響力》《引爆點》等超級暢銷書。
03 《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第三本是《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碎片化的知識沒什麼大的意義,體系化的知識才有價值。
我們學知識無非三個用途:解釋事情、解決問題、預測未來,但是我們的短時記憶(工作記憶)空間是極其有限的,最多只能記憶5-7個不相關的元素,如果你的知識都是碎片的,當你想用的時候根本無法提取。
知識體系和知識管理,就像一塊磁鐵,把我們學到的碎片化知識有效的吸附在一起。
這本書是被國內讀者大大低估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市面上各種知識管理課程。
記得2016年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在出租屋裡做一個分享的時候,分享中途,頓時感覺有一種比生理高潮更快樂的暢快感。
後來,我給這種感覺,命名為打通學習的任督二脈。
打通以後,你看別人在信息汪洋里不可自拔,你會心裡想一句:卧槽,幸虧我學會了知識管理,不然和他一樣廢了。
這本書我從2015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拿出來重讀一遍,雖然書里的案例和工具已經落伍了,但是知識管理的六大心法常讀常新。
好的內容是能和讀者一起成長,你每次重讀都有新收穫;劣質的內容是你回頭讀它的時候,覺得TM當初的自己就是SB。
04 《故事思維》
第四本是《故事思維》
這本書手把手地教我們怎麼去講好故事去影響別人,而不是講道理,而且羅列了6種故事類型,供我們在不同場景下靈活運用,遠比市面上很多不知所云的故事訓練營更系統更實用。
做知識服務的新榜,在2017年12月,關於微信公眾號受歡迎內容做了個調查,從60+篇點贊10W+(注意,點贊10W+)的文章里發現了一些規律。
他們發現,除了重大新聞,其餘都是表達情緒的故事類文章。
我們常說小孩子喜歡聽故事,但是成年人也是喜歡看和聽故事,而不是乾貨。
讀過《思考,快與慢》的我才大徹大悟,人的大腦雖然有兩個系統:感性系統和理性系統,但是理性系統常常是不作為的,喜歡偷懶的。
這點在寫作分享上的應用,我的朋友彭小六說的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把難度和深度留給自己,把輕鬆和愉悅留給用戶(讀者)。
基於這本書帶給我的轉變,我徹底轉變了自己的寫作策略,一篇文章如果做不到故事化、可視化,我不會發出來。
如果你的文章寫的又難又晦澀,讀者為什麼不去看書而把寶貴的注意力留給你?
05 《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
第五本是《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
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抑鬱症的認識,誰再說抑鬱症是心理有病,我跟他急。
抑鬱症的病因是大腦出現病變,導致很多感覺系統發揮不了作用,如感受不到痛苦,感受不到快樂。
現在的抑鬱症患者似乎越來越多了,中韓明星抑鬱自殺等等,但其實所有的自殺,都是他殺,有的是有形,有的是無形。
我們常常把抑鬱症說成帶語言歧視的精神病,我們對抑鬱症的誤解,不知道在無形中殺了多少人。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抑鬱症在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案,值得所有抑鬱症患者和親友看。
06 《獎勵的惡果》
第六本是《獎勵的惡果》
這本書對很多一遇到說服場景就用獎懲手段的人,是當頭棒喝。
這個說服場景,也許是教育孩子,也許是課堂教學,也許是團隊管理、營銷等等。
因為你我都會發現,確實獎懲手段在激勵的時候正在不斷失效,比如給錢,孩子也不聽話,給禮品,用戶也不轉發你的廣告等等。
但是這本書,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把獎懲手段全面否定。
是否使用獎懲手段,要看三個維度:
WHO,這個人處於需求層次的什麼階段,比如轉發樊登的讀書會給50元,窮人願意,而中產以上的人就不願意。
WHAT,什麼勞動,體力勞動,就要多給獎懲,創意勞動,獎懲反而損害了他做這個事兒都內在動機,因為創意本身是他的目的,但你愣是用外在獎勵,把創意變成了手段,獎勵成了目的(一切損害自主感的激勵行為,都會損害內在動機,這點本書論述的非常嚴謹)
WHEN,在一個人的不同需求層次階段,對獎懲的敏感度不同。
07 《不乖的哲學家》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哲學教授,知道了妻子在亞馬遜叢林被當作祭品殺了後,他踏上了復仇之路,但是他選擇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復仇之路,他把現代的理念引入原始印第安人的生活中,讓他們不快樂,以此來報復他們。
這是一本沒有殺戮沒有任何恐怖畫面的哲學小說,但是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越讀越驚恐,因為我此前的世界觀在作者的筆下,開始一個個的崩塌。
本來印第安人是專註於當下的,但他和他的團隊在部落里設置「森林日報」,把這個世界各種壞消息引入到這裡,讓他們充滿焦慮,做不到吃飯時吃飯,做愛時做愛。
如果你有自己的小孩,或者觀察過小孩子,你會發現,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快樂,他們玩個沙子能開心的玩一個上午。
原因在於我們做不到專註於當下的事情。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卡爾·榮格為了讓自己免受其他人的干擾,深度工作,專門在一個村子裡,建了一座石頭房子,他一個人住在那裡,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工作,按時散步,按時入睡,沒有任何人的打擾。在這個隱居期間,他撰寫了一些列非常重要的作品,從而奠定了他的學術和思想地位。
卡爾·榮格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也沒有智能手機,所以他能這麼專註地工作還可以理解,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在有了各種分散注意力的東西的誘惑下,還能像他這樣深度工作,那就更了不起了。
而伍迪·艾倫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伍迪艾倫是著名的編劇和導演,他一生中導演了四十多部電影,獲得了二十多次的奧斯卡獎的提名。但是他在寫作的時候,堅持不使用電腦,也不使用任何電子設備,而只是用一台老式的打字機來進行寫作。他這麼做就是為了儘可能地減少外界地干擾,全神貫注地進行深度工作。
本來印第安人是無欲無求的,專註自我,但是他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大家的慾望,比如本來所有人都是上半身赤裸的,他讓其中一位女生穿上衣服,從此男人開始盯著與眾不同的這個女生看,其他女人開始效仿,很顯然,他用這種方式成功撩撥起了大家的性慾望。
今天商家推出了一款iphone,我們丟下老iphone去追新款;今天京東買書200減100,買了一大推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去看的書;今天某個知識IP的飯糰限時超低價,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了再說......。
本來印第安人對這個世界和對身邊的人是不帶任何評判去看的,都是一視同仁的,但是他給他們引入帶好壞的語言系統,如從阿茨海默症到老年痴呆症,如誰是最漂亮的女人等,他們開始相互比較,開始爭奪好評,開始過分注重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的語言系統中有多少是帶有評判的。
今天下雨了,是個「壞」天氣,不開心;今天馬桶的這個味道好「臭」,不開心;被上司「罵」,不開心;沒找到工作,不開心;大姨媽不來,不開心,大姨媽來了,不開心......
我們人類創造了語言,但也成為了語言的奴隸,讓自己陷入了各種不自知的前提假設中。
本來印第安人與自然是融為一體的,他們認為生是自然的恩賜,死是回到自然的懷抱,但是他開始煽動他們離開自然,搭建自己的房子,從此離自然越來越遠,他們開始恐懼生死。
看完這本書,正如前面所說,我的世界觀開始在崩塌,現在的我們不就是被報復後的印第安人?做不到專註、有太多的慾望、以評判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和周遭的人、覺得自己是自然的主宰。
人類小夥伴,我們過得其實並不是越來越好。
08 《分答》
從2015年開始,知識付費熱潮開始席捲中華大,而分答無疑是國內知識付費的開啟者。
作者秋葉,人稱秋葉大叔,秋葉PPT的創始人、知識IP營的創始人、多本暢銷書作家,國內玩PPT、玩知識付費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
秋葉老師在《分答》這本書里,從產品經理、答主、普通參與者三個角度,為我們全面復盤了分答這款知識服務產品是怎麼火起來的。
在《引爆點》這本書,一個東西的流行風靡,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關鍵人物法則、附著力法則、環境威力法則。
關鍵人物法則,一些關鍵的人在傳播一個東西上有天然的號召力,而一般人不行。
關鍵人物有三種:產品人、運營人、媒體人,產品人是指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運營人,雖沒有一技之長但善於整合資源,媒體人是善於做推銷的人。
第二個法則是附著力法則,東西或事物本身具備天然的傳播屬性,要麼能給人帶來直接的錢的好處,簡稱貨幣,要麼能給人帶來形象上的提升,簡稱社交貨幣。
社交貨幣,分五種:提供談資、表達想法、幫助別人、形象展示、社會比較。
第三個法則是環境威力法則,分自然環境(技術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如西瓜在夏天顯然賣得更好,社會環境是指人的決策會跟風,哪裡人多就往哪裡去。
接下來,按照這三個法則,我們來捋一捋這本書關於分答怎麼火起來的知識。
A 關鍵人物法則
創始人姬十三的人脈資源,在行積累的行業資源,吸引了一批知識提供者
B 附著力法則
可掙錢,提問者可掙錢,回答者可掙錢。
用數字化,今天又掙了多少,提供了社交貨幣。
通過生命最後60s這個有意思的活動,拉到了名人,提供了幾輪傳播。
C 環境威力法則
技術環境,它搭乘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支付便捷的快車。
社會環境,一群人都在用的社會環境其實是關鍵人物和附著力帶來的。
推薦閱讀:
※王鳳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台灣媒體老覺得大陸窮?
※為什麼台灣也沒有穿漢服的傳統?
※拜占庭帝國在歐洲文明的發展史中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
※文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