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外各種限制版權?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音樂版權白皮書」,更多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國內很多音樂軟體,視頻軟體,視頻網站各種版許可權制,為啥啊。
版權是有地域範圍的。一首歌的版權合同一般都會嚴格清晰地規定效力適用的地區,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市場環境是不一樣的,帶來的利益和風險也不同。
其實早在數字/流媒體音樂和網路視頻服務時代以前,這種現象我們就已經很熟悉了。比如,如果你去過KTV,那些台灣歌曲的盜版卡拉OK視頻會經常出現諸如「僅限台澎金馬」的字樣;再比如,唱片時代大陸引進版的CD或者磁帶封底,經常出現「限銷中國大陸」等字樣。同樣的作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內容呈現都有可能不一樣。比如前幾年林宥嘉的專輯《大小說家》,內地版被刪了三首歌;再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進口電影,進入院線前經常會被刪減鏡頭。連內容都不一樣,版權適用的地域範圍怎麼可能一樣呢?
個人認為,限制海外版權最重要的驅動力,還是不同市場環境導致的收益不同。比如網易雲音樂、qq音樂這些國內的音樂服務,年費基本是88元人民幣/年左右。而Spotify美國高級會員價格是9.99刀/月,英國是9.99英鎊。這些內容服務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定價都不同,當然會限制版權的範圍。假設購買Taylor Swift 的一張數字音樂專輯在美國要花20美元,而在中國qq音樂的售價是20人名幣。這時候你作為一個長期在美居住的中國人,同時又是qq音樂會員,比你周圍的美國朋友買得便宜那麼多,這種現象一旦普遍起來,權利人怎麼可能願意呢?同理,一部劇在中國大陸可能50塊人民幣就能看,在北美市場人家可能要賣到50美元。於是你在國外旅遊時發現被屏蔽了,這不是很好理解么。
主要是平台方或利用人未取得該地區的授權。
由於授權費高低受到授權區域大小、授權期間長短、使用範圍多寡等等因素影響。某些音樂平台因為擴大區域需要負擔更高的版權成本,因此就只願申請僅有且必要的區域,比如消費者離開中國境內到了新加坡,他是不能以連上當地網路的方式使用國內的QQ音樂、蝦米音樂等等音樂平台的在線收聽,但若是直接用漫遊上線或是之前下載或以離線緩存未清空過音樂檔案的方式,就還是可以使用音樂平台的服務! 或是, 如果這個音樂平台已經像版權方取得新加坡當地的音樂用戶許可證的話,當然就可以跨區提供服務了!
另外,也可以分享一個版權管理用上常用的觀念,尤其是在詞曲著作權管理上,就是屬地觀念! 除了方便當地的利用人在當地尋找到授權申請的窗口,也可以達到約束使用人避免使用人濫用受權損害權利人權益! 比如國內部分音樂歌唱節目,在相關的音樂版權申請是必須向權利人申請授權的,節目方向權利人申請後製作成節目帶,交由電視台播出(電視台播出像音著協MCSC繳交廣播費), 但節目方又把節目帶版權授予網路平台(包含音頻音樂平台和視頻收視平台)也需要取得權利人的授權(這部分牽涉較廣, 不一定是音著協MCSC可以授權的,尤其涉及改編時,更是!) 節目方一開始只申請中國地區,一旦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功能, 就更需要以鎖定IP的方式來保障著作權利人的權益, 避免發生未經授權而遭到任意使用了!
因為這才是赤裸裸的資本主義。
瀉藥。
不是別人限制了版權,而是在正確使用和播放的之前,要做好維權的措施。找到合理為自己維權的公司,避免後期的版權糾紛。
這是維權的提現,說明被人版權意識強,這一點國內很需要學習!
謝邀!
不是別人限制版權,而且版權保護制度很全面版權保護意識很強烈。
辛苦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是要付費才能獲得的。
咱們做慣了伸手黨以及抄襲黨,自然在遇到正規軍的時候總以為對方在耍流氓。
謝邀。
不是海外限制,而是他們尊重。
只有對知識產權予以最大化的保護,才是對創作者、發明者最好的尊重,也才能促進更多好作品好發明的誕生。別人辛辛苦苦創作出、發明出的東西憑什麼給你免費使用。
以及,從小習慣了看盜版碟,看盜版書的我們是時候用另一種方式尊重他們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近來電影市場的 Intellectual Property 熱潮?
※知乎請問您這麼不在意版權真的好?
※中國引進動畫的版權保護是怎樣發展的?買正版版權的視頻網站為什麼會被罵?
※如何看待「18if」第二話應版權方要求停更?
※周二珂翻唱了《告白氣球》,歌的版權是歸周杰倫和他的唱片公司所有,這是否牽扯版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