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浮生一日》?


#多圖殺喵 輕微劇透#

為了寫這個回答,跑去重新看了一遍.

看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在感動的地方暫停,截了圖下來,記下當時的思緒.

回過頭再看時,發現真正打動自己的只有那麼三個瞬間.

-------------------------------------------------------------分割線---------------------------------------------------------------------

1.發生在生病的媽媽和孩子之間.

媽媽在與孩子商量一個家庭計劃,孩子因不太能接受媽媽要住院的事實而顯得有些愁眉苦臉,並將錯歸結到拿著攝像機的爸爸身上.

孩子不懂,為什麼今天要開心一點,爸爸是這麼回答他的:

Because this is a happy film.

And has a happy ending.

爸爸接受了拍攝自己家真實的一天的任務,可今天他們過的並不順,孩子的媽媽因為病痛睡到很晚,孩子也還沒到懂事的年齡,但這位爸爸,依然想把自己過的好的一面展示給外人,盡自己的所能讓這部電影變成一部快樂的電影.

這點深深的打動了我.

2.發生在7月24日晚上23點56分.一天的最後一幕.一個女孩.全篇的結尾.

和前面的孩子爸爸一樣,女孩也想把自己過的很有意思的一面展示給世界.

展示自己的願望顯得過於奢侈,女孩只想讓世界知道自己存在在這裡就好.

But I want to be!

看到這裡,我不自覺地對電腦屏幕說了句話.

Just because you took a normal day seriously.

說完後,女孩露出了微笑,很美.

3.發生在結尾的字幕.

看完,是我表達對一部好片子的尊重的方式.

結尾很有意思,一隻蝸牛在一個球狀物體上爬.

我以為只是很普通的設計.

可是.

表面乾乾淨淨的球上突然就出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

然後.

蝸牛把它吃掉了.

意味深長的一幕,導演用蝸牛表達了他自己的立場,人與人,就是要產生聯結,這樣的生活才有意思.

---------------------------------------------------------分割線-------------------------------------------------------------------------

正面回答一下問題,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4500個小時的素材,到底什麼樣的片段能進這部電影?

我心中的答案是:熱愛自己的生活,不去艷羨他人的生活.

坐在高檔餐廳吃迴轉壽司的人很開心.

搗米的三位非洲婦女,哼著歌,一樣很開心.

哪怕她們搗的米是用來做壽司的.

(我不是很清楚那個工具是什麼,所以用搗米代替了,說錯之處請見諒)

這部電影很好的詮釋了兩個詞.

寄託.

人的內心很脆弱的,需要有一根支柱,一份寄託.

就像那對只能通過視頻見面的異地情侶,在你面前,我很堅強.

關掉視頻,我會哭泣,但我依然很堅強.

如同電影最後的蝸牛,人和人是聯結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保護的東西,為了不讓它被奪走.

幸福.

一個開著蘭博基尼,一個要赤足行走,但他們都露出微笑.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就在干一件事,把在你看起來有巨大差距的兩件事剪輯在一起,用他們各自的笑容,讓你明白,幸福其實是每個人的own business.


再次深刻地提醒著我,人類的悲喜是不相通的。

就像魯迅說的那樣:

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一方小時空尚且如此,遑論這整個地球。

看到世界上有那麼多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不需要理解,不需要悲戚或者竊喜,不需要居高臨下、學生氣十足的憐憫。

因為存在本身不需要被解讀。

這個片子我看了好多好多遍,還是會在片尾女孩獨白的時候,感受到一種無言的震撼。

這般鐵面無情的世界,有人千姿百態,有人千瘡百孔。

雖然生而孤獨、無人問津。

而平庸如我,仍然不想放棄挑戰的權利。


Youtube號召全球網友上傳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的生活。由來自192個國家的4500個小時的視頻剪輯成了這部95分鐘長的電影。

簡單,而深刻。

同樣的凌晨。

幸福的媽媽抱著懷裡吮吸奶汁的孩子,問:他可愛嗎?

醉酒的青年在街邊長椅舉著手機和酒瓶,說:這是我這輩子最棒的一天。

嚴肅的信仰者拿著教鞭掛著圖騰項鏈,道:現在是人間和陰間距離最近的時候。

滿臉笑容的大媽穿上拖鞋走入她紛亂嘈雜的菜攤前,招呼:早上好。

面無表情的大叔認真梳洗騎上自行車到達禮拜堂,下跪磕頭。

帶著騎行鏡的男子展示了六層電梯外的風景再趕去上班,評價:有意思吧。

小船上的中東婦女和兒童或划船或勞作,都笑容燦爛。

房車裡的中東男子沮喪而又釋懷,嘆:這是我的最後一晚。

充滿美好的可怕的傳說的月亮依然安靜的掛在天上。

靜穆皚皚的北極依然籠罩著繽紛絢爛的極光。

雲海依然如過客一般呼嘯而過高山湖海。

同樣的清晨。

亘古的太陽依舊從地平線升起,或荒漠,或城市。

不同的臉龐依然沉睡在夢裡,或在父母懷裡的嬰兒,或在枕間的男女,或在橋下的流浪者。

不同的眼睛被叫醒,或被鬧鐘,或被小孩,或被父母,或被愛人,或被路邊的車鳴。

不同的身體開始洗漱,或在馬桶,或在洗漱間,或在草原上,或在馬路邊。

亦有不同的早餐,或是麵包機里的麵包,或是平板鍋里的培根,或是一杯烈酒,或是草原里現擠的羊奶,或是祭祀的精緻荷葉小盒。

生存,可能是集市上塞滿玫瑰的一個麻袋,也可能是病房裡塞滿儀器和吸管的身體。

生命,可能是超聲波里的小孩影像,可能是驗孕棒里那根紅線,可能是媽媽隆起肚子里的胎動,可能是長頸鹿產下的小長頸鹿,也可能是圍觀老婆分娩暈倒的爸爸。

童年,可能是指間的雛鳥,可能是趴在窗邊的眺望,可能是湖上鞦韆里的姐妹,可能是海潮向她而去的紙船,可能是沙漠里的黃裙,可能是串巷而過的推車,可能是廣場嬉鬧的噴泉,也可能是保育箱外母親的眼神。

口袋,可能是鑰匙眼鏡鈔票,可能是賴以為生的藥片,可能是蘭博基尼車鑰匙,可能是名牌錢包手機播放器,可能是擦鞋的器具,可能是刀槍毒品,也可能兩袋空空。

家人,可能是在堆砌的空蕩土房裡獨自扶養五個孩子的老人,卻笑著說:可是我們還活著。可能是在叢林深處捧水而飲搭葉而居的一家老小,面對鏡頭默默無言。可能是在富庶繚繞的迪拜背井離鄉十三年的園丁,就著報紙席地而餐,為將錢都寄給孩子。可能是為讀學位工作而三年未見的父子,久別的重逢是車上的漢堡餐。

工作,可能是衣著簡陋的婦女們盤坐田間,手持木具重複單調的敲打,卻用淳樸遠古的嗓音唱著空靈的歌。哪怕為此的配樂聲,是深海捕魚標槍,小船頭的魚躍,屠宰場的兩聲槍響。

這個世界,可怕嗎?

但,我們也有好多喜歡的東西。青草,烤雞,寵物,車,足球,冰箱。

我們也有好多喜歡的人。自己,家人,孩子,女人,愛人。

我們也喜歡過好多人。隔壁車廂的那個她,無所不談的那個她,牽手的那個她,擁抱的那個她,求婚的那個她,共舞的那個她,步入婚禮的那個她……亦或,希望爸媽奶奶都認可的那個同樣性別的他。

我們還經歷著這美麗世界。踩在家裡的地毯、樓梯間、斑馬線,抑或泳池的跳水板上;穿行在浪里的滑板、深海的光圈、湖面的七彩泡泡,抑或艙外天際的雲層里。

這個世界,美好嗎?

但,我們也有好多害怕的東西。怪物,鬼,巫婆,殭屍,蛇,狗,貓,老鼠,獅子,蜘蛛。

我們也有好多害怕的人。強盜,強姦犯,同性戀,巴基斯坦人,無神論者,政治家,我們自己。

我們還害怕這未知世界。長大,離婚,孤獨,病痛,死亡,失去所愛的人。

我們還經歷著這可怕世界。戰爭,踩踏,虐待,殺生,過山車,火災,籠罩城市的雷電。

這就是真實的,我們的世界。

所以在溫暖之後,還會有爭吵。

所以在為精心打扮無盡等待的男朋友視頻電話後,還會有掛斷後瞬間的落淚。

所以在全世界都在報道阿富汗的戰亂時,新聞記者只期望能用鏡頭告訴全世界,我們阿富汗也有普通人,我們阿富汗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所以在感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只能埋頭環球騎行整整九年後,還會默默眺望遠方,有可能統一韓國嗎?

所以在媽媽全身布滿手術的刀疤,掛滿透析的瓶子後,還會告訴鬧騰的孩子,我們在拍一部快樂的電影,它還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如影片結尾中女孩對著鏡頭無奈的感嘆。

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我想做個不一樣的人。

儘管今天什麼大事也發生,但我感覺到發生了些偉大的事情。

對,我們都是普通人

不需要對影片做任何多餘的補充說明,這些簡單而深刻的畫面,足以直擊心靈深處。

愛人還有什麼好失去的,儘力去愛吧。

生活還有什麼好難行的,用力去擁抱吧。

生命還有什麼好恐懼的,全力去做你自己吧。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浮生一日,浮生若夢。


《當我們討論生命究竟在討論什麼》

24小時一天的時間,從清早剛升起的晨曦到傍晚落日的餘暉。也許對於我們而言是無數漫長生命里微不足道的一天而已。但是真的如此嗎?看完這部電影也不盡然

這是一個寫實紀錄片,而且是很多人的很多國家,很多土地上每個人一天的紀錄片。但是卻不知為何就是這些真實的,沒有絲毫炫彩也沒有太多粉飾的電影卻讓我們看到了如同哲學直面心靈的感悟。

用最真實的鏡頭,用最平凡的人們,用沒有絲毫的所謂電影干預。這並不是電影的說教,也不是讓人乏味的語言襯托。這是生活,是生命,是我們,也可能是你我或者身邊的某某某每個人一天的生活,就像你我一樣起床刷牙,洗漱,給孩子穿衣,給逝去的親人上香,給嘆氣的孩子商量著如何說出口又不忍心的事,給家人準備早餐,或者自己獨自一人做著和昨天一樣的三明治和麵包,倒一杯牛奶,隨手拿出今天的報紙。或和身邊的親人互道早安,吃著起司啃著麵包。一切的一切在忙碌,在和昨天和前天,和明天,和未來一樣的每個人都在這樣周而復始的日子裡,做著看似各不一樣又完全類似的時。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每個人的清晨。這就是現實,會經歷分別,會開心或者愉悅也可能突然就會悲傷。但是生命啊,和所有的生命是一樣珍貴,無論貧富貴賤,或者年幼青春還是年老色衰都在勇敢面對著生活,用心去迎接陽光,這怎能不要人感動。沒有膚色,沒有時差,沒有語言,沒有信仰,沒有性別,也沒有職業任何方面的差別。

如同像新生的嬰兒開始的一天,經歷了生命的出生。那懷孕的麋鹿,那同樣腹部凸起的母親,還有那正在產房裡面檢測胎兒健康微笑的夫婦。又或者是那已經在母親手中咿呀咿呀叫著得小臉蛋。這也是生命,脆弱,渺小的生命。隨時會夭折的生物。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在這無力抗拒的大自然面前顯得神奇又弱小。禁不起風吹雨打的傷害,而最偉大的永遠是那忍住疼痛,忍受痛苦賦予我們生命的母親,和教會成長的父母。他們承受著很大太多我們無法感受的疼苦賦予和孕育著我們,神聖又脆弱的我們就這樣誕生了。我從來不信上帝或者佛祖。我想如果真的有也不過如此了。怎能要人不感慨萬千,怎能不讓人驚嘆生命力頑強和驚艷,而這普通的一天會誕生無數的生命,會有無數的奇蹟和新生進入這個世界。這一天我們無所謂的一天,浪費的一天,真的無所謂嗎,錯了,每天都是生命,每天都是誕生,每天都不可能重複和回頭。值得珍惜的是那一去不復返的每一天,也是從現在這一分鐘開始的時候。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攔住我們,除了我們自己再也沒有。

繁忙的一天,經歷了太多,早晨朝氣蓬勃,生命的幼小銜接。忙碌又活潑的成長歲月。到為了生活不斷努力的人,有那唱著歌坐在地上淘米的黑人婦女。有今天總於鼓起勇氣表白但被拒絕的男人。還有異地戀用視頻聊天互相開心訴說著愛的情侶,關掉電腦卻哭得一塌糊塗堅持著這份愛的女孩。有吃著迴轉壽司的日本婦女。也有從小生活在貧民窟肩負起生活里的重擔擦鞋的小男孩。開心得吃著超大西瓜的大叔。還有那青春活潑全程跑酷還去商店偷東西的少年。或者是給親人打電話說著自己是同性戀期待得到祝福的男孩。還有那在墓地說著生命真的很短暫的人。當夜色降臨,那騎著自行車環遊世界旅行的韓國人剪了個新頭繼續新的一天在路上。那忙碌後回家的人們,還有那失戀後哭著接媽媽電話的人,又或者是夜色降臨影片快要結束時一個從沒有出現的女孩說得話一樣,或者是旁白或許是結束語。說給所有人聽。

「我一直期待今天發生有趣好玩的事情,然後拍下來告訴全世界,可是沒有,我就是一個普通女孩,今天也是最普通的一天,但是我想做一個了不起的人,今天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但是我想今天好像什麼大事發生了,微笑著結束」對於無數的人,生活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的所有,無論何時何地,男女老少,黑人白人黃種人,非洲亞洲歐洲。7.24這個平凡的日子,平淡的生命里的一天卻,經歷了開心。痛苦。幸福,失望,磨難,生活,努力。幸福,青春。婚姻,家庭,愛情,同性,戰爭,生命從新生到死亡,從平淡到結束,從開始到最後,芸芸眾生無論各種信仰,這脆弱不堪的生命每天面對著這個無法抗拒的世界。在用盡自己力氣和充滿著愛的活著。這就是最美好的地方。無論生活給予我們任何人什麼磨難,痛苦,喜悅。有趣的人有開心的活法,有趣的靈魂有自我的樂趣。

「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只需要這樣的話語對所有的生活里的一切用感情,用真誠用愛去生活,浮生一日如同一生。浮生若夢也用盡所有感情和力氣去面對每一天。

那是不會倒退,不會停留,不會重複,也不會提前的時間,今天就是唯一的一天,你也是這萬千世界眾生里唯一的人。怎麼活,別浪費每一天,活出自己就是精彩。處處充滿愛。而唯一的遺憾我們這個國家好像不屬於世界。

轉載聯繫微信512054928


這部全球參與拍攝的影片,卻沒有中國的身影

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首發。

這一部以「愛和恐懼」為主題的電影,拍攝者來自全世界。

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凱文·麥克唐納邀請全世界網民用攝像機紀錄下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自己的生活瑣事,並將影片上傳至Youtube。他們在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收集了八萬多人,共4500小時的鏡頭。參與的人群來自世界各地,不過,由於某種眾所周知的原因,影片中並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最後,主創團隊從這數萬段的視頻短片中選取了1125部,經過導演巧妙的配樂和剪輯,成為了95分鐘的《浮生一日》。它見證著這時間囊里的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是每一個「演員」自己拍的紀錄片,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電影」。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都是奧斯卡金像級大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1991年執導的動作片《末路狂花》獲得最佳導演獎在內的六項奧斯卡提名。2000年執導史詩影片《角鬥士》,獲得第73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大獎。2001年執導戰爭片《黑鷹墜落》,該片再度摘得兩項奧斯卡獎。

凱文·麥克唐納是英國的一位著名紀錄片導演,2006年,麥克唐納執導自己的劇情片處女作《末代獨裁》,曾捧出了福里斯特·惠特克這位霸氣十足的奧斯卡影帝,之前在國內上映的紀錄片《天梯》也出自凱文·麥克唐納之手。

影片的初衷其實是為Youtube五周年慶獻禮。這是史上第一部由群策群力的方式完成的大銀幕電影,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獨有的信息和資源優勢。

2010年,web2.0時代發展正盛,UGC產品( User Generated Content)開始流行,每個人都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人們越來越容易與這個世界聯繫起來,youtube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讓每個人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這也是《浮生一日》能夠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導演凱文·麥克唐納所說:「這是一個時間膠囊,可以清楚地告訴下一代,我們人類在2010年7月24日生活的樣子。」

《浮生一日》是一部獨特的紀錄片,沒有戲劇化的故事主線,沒有旁白,每個人都是主角,誰都不是主角。

每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的一天,全世界的人,一起講那許多滿載悲喜,失落與幸褔的故事,關於人,關於生。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心中愛與怕,擁有與失去,全都展現在鏡頭下,其中的生死離合看上去那麼簡單,也那麼沉重,人這一生的全部畫面,也不過就是這短短95分鐘。

一天有多長?金庸借胡斐一日講了一個俠客一生的故事,黑澤明用一日投射過去,上演了一場羅生門,而凱文·麥克唐納用一天講述了人類的一生。

這一天內,你看見生命的伊始,看見生命的結束,看見人們迎來朝陽飲馬牧羊,看見夜幕中煙花乍亮。你看見哭泣的人不止一個,笑著的人也並不孤單;

你看見人們口袋裡有不同的東西,有硬幣,有鑰匙,有國旗,有匕首,有手槍,有人什麼都沒有;

你看見人們愛,愛自己,愛小黑貓,愛孩子,愛天主,愛足球,愛不會說話的冰箱;

你看見人們怕,怕鬼怪妖魂,怕蛇,怕長大,怕雪山消失,怕異教徒,怕同性戀,怕政治,怕戰爭,怕父母離婚,怕死亡……

然後你發現原來億萬個角落裡日以繼夜地滋生著渺小卻豐富、強烈的悲歡,你再也無法單純的做一個置身事外的觀眾旁觀著別人的故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幸或不幸,都是屏幕里這些人中的一分子,我們的喜樂與哀愁共同組成著這世界的悲歡,這也是為什麼電影介紹里主演部分只有一個字:「你」。

《浮生一日》是想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很平凡,但是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嗎?」並不是。它恰恰告訴我們,你的喜怒哀樂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東西。

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你經歷的苦難,體驗的悲歡,同樣有人經歷著。你笑的這一瞬間,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得到有人失去。然而我們是沒辦法感受到這個地球上有64億人正和我們分享著相同的情緒和感受的。

《浮生一日》帶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來自人類的認同感,感到自己並不孤獨,感到這道路上並不是獨自一人,即使不同的種族、膚色、信仰,都無法改變我們面對愛微笑面對恐懼流淚這一種本能的反應。

在以後短暫或漫長的人生中,我們遇到一切事情時,都會想到,這世界上有64億人跟我一起經歷著,再也不孤單。世間人們形上有一萬種不同,生活經歷千差萬別,內里卻又並無二致,懷著對未來的期望與憧憬,對自己與美的執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或安於此,或敏於行,度著這一日一日拼接起來的人生。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哭,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笑,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走,誰此刻在這世界上某處死,眼望著我。這所有的良辰美景,都一併獻給世間愛著、恐懼著、哭著、戰鬥著、留戀著、憧憬著……醒來又睡去、口袋裡裝著錢幣或匕首、守衛和經營日復一日庸常生活的人們。


凌晨,酗酒,午夜的傳說,生活的抱怨,早上,起床,洗臉刷牙上廁所,早餐,生病,祈禱與祭祀,工作,出生,結婚,中午,玩耍,河流,環遊世界,政治,思念,包裡面的東西,毒品,鋼琴,刀,手槍,貧困的人,叢林,傭人,牧民,海洋,農民,殺戮,親情,信仰,語言,愛情,求婚,不尊重與不平等,結婚,同性戀,動物,詩,老年,蘭博基尼,運動,偷盜,軍隊,戰爭,互聯網,格鬥,飛翔,恐懼,自然,音樂,狂歡,事故,夕陽,哭泣,希望,晚上,雷雨交加,平凡。

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


嘿你看這個世界 它沒什麼大道理

它說著 對不起沒關係謝謝我愛你

嘿你知道么我最後淚點低咯

不想放棄生活 想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嘿 謝謝你

世界的各個角落 無處躲藏的每個人的生活 讓我感受到別樣的感動

比如天還沒亮 男人喝醉了在公園 拿著酒瓶爽朗的大笑

活在當下 每天都是一生中最好的一天

比如日本老爸照顧他家小孩起床 房間東西多又亂 他們走到書房 書又舊又多又整齊 他們給往生的媽媽上香 敲鐘 說早上好 然後很平常的出門

比如貧民窟里的印度男人 有很多小孩需要照顧 日子繁重困苦 不過他說 我們還活著 上帝不會拋棄我們的

比如啃著巨大西瓜的歐洲大叔 比如打電話問媽媽怎麼表白最後失敗的理科生 比如去超市偷東西的跑酷少年

樂觀的靈魂會有樂觀的生活,有趣的靈魂會有有趣的生活。

   July 24th, 2010. It"s nearly midnight now, and I"m running out of time to make this.I worked all day long, It"s Sat., yeah, I know. The sad part is I"ve been working all day long, hoping for something amazing happens, something great, something to appreciate this day and be part of it, and to show the world that there"s something great that can happen in your life, in everyone"s life. But the truth is it"s not always happen. And for me today, all day long, nothing really happened. I want people to know I"m here, I don"t wanna this to exist. I"m not gonna sit here and tell you that I"m a great person, because I don"t think I am at all, I think I am just a normal girl, normal life, not interesting enough to know anything about, but I want to be. And today, even though nothing great really happened, tonight I feel as something great happened.


今天第一次看,可是冥冥中感覺有些場景曾經看過,就是那種你夢到過今天發生的事的那種感覺。

對於這個紀錄片我當下的感受是:

1.鏡頭下有各式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遭遇。其實我更想去探究一下鏡頭背後他們的生活狀態。鏡頭面前的開心、悲傷、驚訝、獨特、富有、貧窮,在鏡頭之外又是一番什麼場景。

2.大人、小孩、老人、窮人、富人、異地戀人、路人、騎行者、兒子、父親,這些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在面對鏡頭的反有什麼不同?你對鏡頭中的人感受到的是魅力、殘忍?真實、偽裝?感動、故作鎮定......?或許她就是五味雜陳的味道。

3.影片中沒有強行向觀眾輸入任何的價值觀,只是在認真表現著不同的人在鏡頭下的樣子。

4.10年至今已經進6年了,如果還能找到影片中的人,拍個續集,《6年後的浮生一日》,會是怎麼樣呢?

5.借用李安常用的一個句式: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浮生一日。


嚴重的時刻

作者:里爾克(奧地利)

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哭。

無端端在世界上哭,

在哭著我。

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笑,

無端端在世界上笑,

在笑著我。

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走。

無端端在世界上走,

向我走來。

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死。

無端端在世界上死,

眼望著我。

~~~~~~~~~~~~~~~~~~~

上面這首詩很能表達我看完這部片子後的心情。一直都很喜歡這種上帝視角拍出來的片子。

我們是如此不同,你口袋裡有鑰匙錢,他口袋裡是匕首注射器,她口袋裡是槍。

我們又是如此相同,我們都怕蛇怕鬼怕離婚怕謝頂怕長大怕死亡怕戰爭。

這一天有人出生,有人死亡(還是踩踏事件所致)。有人喜結連理,有人愛人已逝。有人健壯青春,有人病體羸弱。有人富足安詳,有人貧困窘迫。而最妙的事是結尾,晚上快到十二點的時候,一個女孩子面帶疲倦的說,我今天一直在上班,周六,對,什麼特殊的值得感恩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今天也是平淡的一天。我想,這才是大部分人的內心感受。

片子中有一個地方覺得很溫暖。那個擦鞋的小男孩給一位熟客擦好鞋,那位客人付錢,還給了他一把糖果,拍拍他的頭,走了。這個小男孩很開心的一邊吃糖果一邊說,我小時候有一次掙了20里索(不知道這個貨幣名字打的對不對,也不知道具體多少,但是他當天口袋裡有2.5里索,他說是「一大筆錢」)。這個男孩看起來6,7歲的樣子,真不知道他究竟多大就開始擦鞋了,真讓人痛心。而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多給那把糖果。


因知乎的推薦,看了紀錄片《浮生一日》,世界各地的平凡人,用數千個鏡頭再現了2010年7月24日一天里的點滴。

看罷,我努力回憶,四年前的這一天,我在做什麼?年歲越長,記性越差。工作生活瑣事,很大程度上仰仗鬧鐘的我,回答自己這個問題,費了老大勁。姑且拼湊一番,不夠精確,見諒。

當時應該在石家莊培訓oracle。酷暑中的一個月,每日來回於賓館、機房。

每天五點左右就會醒來。那段時間對財會很感興趣,自學注會會計與經濟法兩門教程,早起洗漱後即是看三門課的視頻——當然有主課oracle。到了早餐時間,去樓下自助。除了豐富的水果蔬菜,我最喜歡的是小米粥與香乾絲,尤其小米粥里加了很小顆的紅棗——還不如小拇指粗,讓人每天都念想。後來尋遍石家莊的超市,甚至萬能淘寶都找不到,甚為遺憾。

飯後即與同事前往上課的地方。一天的學習,內容雖枯燥,卻也有意思,當時學的是11g r2,grid計算很先進,可轉眼間便被谷歌套了大數據云計算的馬甲搶了風頭,未免冤大頭。

傍晚回賓館,晚飯自行解決。同行三人吃過燒烤,冷麵,驢肉火燒,羊湯,還奢侈過海鮮自助,至今想來口水長流。也奇怪,石家莊並不以美食聞名,為何我覺得連他們地下美食城的滷雞腿都那麼好吃啊?!

回到房間,此時窗外河北博物館門口規模宏大的廣場舞已經開始。不知為何,我雖自己不跳,但對此從未排斥過。甚至那些嘭擦擦的小調也覺得頗為入耳。回家後還專門搜過其中一首曲子。——我骨子裡還是下里巴人啊。

然後便是與家裡大小先生的通話,流水賬般彙報一通,猶如就在一起。後來有一天,他們倆坐了一晚上火車來看我。那時候家裡剛買了房子,經濟有些拮据,卧鋪票貴,大先生買了兩張硬座,半夜小先生熬不住睡了,大先生心疼兒子,讓他躺下,自己幾乎站了一夜…近十小時的車程,大先生怕小先生無聊,畫了張火車線路圖,一路記錄到站情況。說是到蚌埠(是不是這站,大先生?)上來一胖胖小姑娘,帶了一大包吃的,中途泡泡麵。小先生就對他爸說「爸,我很餓!」大先生拿出餅乾麵包,小的卻搖頭,後來才偷偷說想吃泡麵 …第二天我接到他們,去了趙縣看趙州橋,被周圍嚴重的污染倒了胃口。回到城裡,我請他們吃了自己覺得最好吃的驢肉火燒小米粥,當然還有海鮮自助!

扯開了,回來。通完電話,開始看會兒書,消化當天學習的內容。之後就是放鬆時間。那一個月里,看完了《士兵突擊》,對史今班長好感爆棚,只可惜這演員後來在別的戲裡演了反派,哎!另外還看了很多電影,怎麼突然一個名字都想不起來了,真懊惱!

然後就是洗洗睡啦!

回到《浮生一日》,借裡面一句話,希望看到這篇文字的人都有一個happy ending^_^


今天下午是我第二次看《浮生一日》,看完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個日本小男孩在早上和他的爸爸一起向媽媽問好。死亡在清晨的陽光下顯得冷靜又平常,我想那應該是生死最本質的狀態。

印象還比較深刻的是那個騎自行車環遊世界的朝鮮人,因為看見了一隻在湯里掙扎的蒼蠅之後開始懷念家鄉。當問到騎車環遊世界的動機時,他說他希望北朝鮮和南朝鮮有一天能夠重新成為一個國家,雖然他知道對於此事他無能為力。看到那個朝鮮人精瘦臉龐呈現出的複雜神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個世界上其他一些讓人無能為力的事情還有那些伴隨著無能為力而讓人們熱血沸騰的執念。

這部紀錄片的鏡頭下有太多太多不一樣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狀態和不同的遭遇。每一個人在鏡頭下都是特別的,然而把他們放進生活里,又感覺他們是那麼的普通尋常。可能生命是獨一無二或是千篇一律就取決於看客身處的環境和那一瞬間的心態吧。

這部紀錄片是美的,我想它的美在於不帶審判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美妙的、上帝的視野,讓我們能通過一個多小時來看看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在2010年7月24日在做些什麼。

這部紀錄片沒有重點,就像生活本身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重點。有些時候,普通的、表面的映射出來的才是最真實的吧。


《浮生一日》看完之後感覺木木的,但從頭到尾都沒有哭。因為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的,無聊、重複、平凡,周而復始。

但它真實,一天從始至終,如同一生。只是會有很多個人生節點,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稀鬆平常地日常,又記憶深刻。

快到結尾的那個鏡頭,車裡的女孩對著鏡頭說,她以為自己的「今天」會和「昨天」不同,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但是直到這一天過完,她意識到,生活本沒有什麼不同,每日都是一樣的平凡、重複。這也就是對「浮生一日」的最好解釋吧。


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民族,沒有在這個全世界參與的紀錄片里露臉。


只是存粹的觀後感而已,我才不會給文章提取出什麼中心,因為一旦以我的水平,提取出來的東東肯定是極其俗氣的,然後把這部很美很美的紀錄片變得和我一樣俗,讓你失去看它的興趣,那就罪過了。

這部由4500個小時來自全球的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們拍攝的於2010年7月24號的紀錄片,是我在2014年11月11日看完的。(啊哈,這是個好日子有沒有!)

這4500個小時,從早上到午夜,從嬰兒的降落,到病重的患者,從開始到結束,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普通,都是各自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天。即使是在墓地生活的喪妻同時又帶著14個人活著的他,這一天在他看來也是極其普通的,如果你被他生存的意志震撼,那也僅僅是你與他的差距太大。

4500個小時,展現的只是70億人口24小時裡面多麼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僅僅是這一部分,就讓我感覺到生命的存在,一個個的生命,讓我感覺像站在上帝的視角一般,俯視著這芸芸眾生——這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想法的人們,卻又湊成了一幅極其和諧的一幅畫面。

普通!

一個人放在70億人中,是多麼的普通,一天放在即使不長的一生中是多麼的普通!

四年前,我在幹什麼呢!

那是我還是個剛進入初三的普通的孩子,別說那一天了,就連那個暑假,我在做些什麼,我都已經忘記了。不過不難猜到,那是個為了中考做準備,整天忙於補習班的孩子,但是同時又那麼的懶,喜歡看看小說睡睡懶覺,偷偷地打開電腦玩一會魔獸,最後被雞賊的媽媽一摸主機箱,發現我的罪行時,乖乖地回到房間,假裝看書,實則掏出偷偷積攢的錢買的小手機,像偷嘗了禁果的所有初戀小男生一樣,和小女友發著信息。

對,就是這麼普通,普通到可以猜得出人生的軌跡,完全沒有絲毫的偏離。

但,普通,又那麼美好,不是嘛?

這部片子是漂亮的。因為它把本身就很漂亮的普通人們的一天都拿了出來,然後給擁有相似的愛、懼、擁有的人們來看,怎麼會不漂亮呢!?

人類所擁有的情感,就是那一種可以跨越人種,文化,地域,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的那種情感,就是對我們生命的一切的解釋,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之紐帶。

對結尾蝸牛吃掉 「mind your own business」的猜測理解:

在這個龐大的世界中,看過這麼多各個人的生活,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在生存的邊緣,他們也不一定需要我們自作聰明的打擾,他們喜歡著自己做的事,因此他們很幸福。而看過那麼多的人生之後,發現其實沒有什麼是最好的,沒有什麼是最爛的,因為根本不能比較,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證明,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向自己證明,也是向別人證明。

但最後卻又被蝸牛吃掉,我覺得會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人類,在自己的那一份天地之外,每個人都是緊緊連結的,不是嘛?

肯定,又否定,這是我的拙見。

醬,謝謝看完!


我的浮生一日

今天是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因為手機忘在家裡,安排好工作後返回家中取,發現樓下貼了張通知,暖氣打壓試水讓家中留人,打電話到單位請假後,白得的半日休息,打開電褥半靠在床上,書不想看,平板里老早下載好的電影,選了這部《浮生一日》,全景,我努力回想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我在哪在做什麼?回憶不起來,應該是在新疆吧。短短几年,我的生活全變了,好吧,再過五年,會變還是不變?在這裡以今天為念。

關於影片內容,我多說一句都是多餘。

試著回答片中的問題,我最愛什麼,當然是我的心肝寶貝女兒和我的貓咪。

最恐懼什麼,生病死亡,因為我希望我能活得越久越好,看到未來的一切。

片中的那首歌好聽極了,片中的翻譯也好,可惜沒找到

歌詞:

I wanna drink from the clearest water

我想喝最乾淨的水

I wanna eat the things I ought to

我想吃該吃的東西

I just want to know

我只是想知道

that I feel strong you know

我很強壯

I wanna reach the greatest mountain

我想爬上最宏偉的山峰

Climb if I want without all the shouting

想爬就爬,不需要別人為我歡呼

I"m just want to know

我只是想知道

That I feel strong you know

我很強壯

And clouds really should be white at least

雲朵至少應該是白的

And oceans should meet us at the beach

而海洋應該和我們在海灘相會

And I don"t want to overreach

當真愛降臨

When I know what"s in store,raw love

我會勇敢面對

Life a day at a time my love

生命一天天流逝,我的愛

Life a day at a time don"t know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未知的

Love

Love

I wanna drink from the clearest water

我想喝最乾淨的水

I wanna eat the things I ought to

我想吃該吃的東西

I just want to know

我只是想知道

that I feel strong you know

我很強壯

I wanna reach the greatest mountain

我想爬上最宏偉的山峰

Climb if I want without all the shouting

想爬就爬,不需要別人為我歡呼

I"m just want to know

我只是想知道

That I feel strong you know

我很強壯

And clouds really should be white at least

雲朵至少應該是白的

And oceans should meet us at the beach

而海洋應該和我們在海灘相會

And I don"t want to overreach

當真愛降臨

When I know what"s in store,raw love

我會勇敢面對


你最恐懼什麼?

我覺得我無所畏懼。之前我害怕你得癌症,然後你得了癌症。然後我害怕你複發,結果你複發了。我們都挨過去了,我覺得我已經無所畏懼了。

生活被命運推著走,幸而有你一路伴我左右。就算陪伴不能持續永久,愛意永遠在我心中。


個人覺得這算是一部低成本紀錄片,素材來源是全球的YouTube網友,值得一提的是時間軸剪輯得特別好,按時間順序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連在一起。

它展現的是很多個平行世界,每一刻都有人死去, 每一刻都有人出生,我們都不過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塵埃罷了。

它的亮點在於每個人的生活,由微觀轉宏觀,又有了一種世界的斑斕感。最讓我感觸的是歧視無處不在,我們不自覺的歧視別人,同時別人也在歧視我們。電影中有個問題叫:你最恐懼的是什麼,有人回答是同性戀,因為他們像疾病;有人回答是非猶太人居住在他的身邊。那對於我來說世界上最恐懼的事是什麼呢?想起管理學課上老師問過的:你覺得什麼最重要,有些忙於工作無暇睡覺的同學說是睡覺,有些說是吃飯,老師聽完這些答案,笑了笑,說,難道你們不覺得社會安定,生命安全都很重要嗎?這些基礎怎麼你們都忘了呢。是啊,當我們習慣了擁有這些東西,就會覺得這些都是應該的,是天地自然中亘古不變的一部分了,於是歧視、傲慢都出現了,理所當然時很多錯誤的根源啊。一方土地養一方人,不自覺的就帶有了種族中心主義,民族自豪感過度的表現。

電影的最後一個剪輯是一個女生在將近午夜時在雷雨中拍的,她說:I spend all day long hoping for something amazing to happen,something great,something to appreciate this day, and be a part of it,to show the world there is something great that can happen In every day of your life,in every one"s lie.but the truth is ,it doesn"t always happen.but for me today,all day long ,nothing really happen.i have nothing to show you,I don"t want to cease to exist,I am a normal girl,normal life,not interesting enough to know anything about,but I want to be,and today even though nothing great really happen,but tonight I feel as if something great happened。我覺得妹子這段話點亮了整個影片。

世界像萬花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有些人看起來很偉大,騎車環遊世界,但是芸芸眾生大多是平凡人。我們生存,生活,和與我們相似的人打交道,與生命的逆境作鬥爭。儘管我們平凡,但是我們不平庸。大可不必因為他人的耀眼而小覷自己的光芒,月亮很美,可是星星也並沒有因此暗淡,更何況,誰是星星誰是月亮,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客觀的標準。只要你願意,甚至可以成為太陽。


想到了一部電影:永恆與一日

如果說阿爾巴尼亞的孩子是空間上的逃亡者,那麼亞歷山大老人便是時間的逃亡者

  牆上的鐘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這似乎是對於時間隱喻的開始。

  他告訴阿爾巴尼亞孩子要嘗試「偉大的旅行」,最後卻又要他「留下來陪我」。

 一切逃亡的目的只是回歸.

如果說詩歌可以引發強烈的畫面感觀,那麼同樣,圖像也能夠構建成詩歌。用影像進行詩意的表達,希奧?安哲羅普洛斯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對於一部史詩作品而言一切言語的闡釋無疑都是多餘的。在安哲用電影構築的詩學世界裡,我只能斗膽嘗試著用不成熟的語句表達對於大師的景仰與致敬。

提及安哲的故鄉希臘——這歐洲文明的源頭,我們不得不重視自奧德修斯而下的流浪與漂泊的母題。安哲的作品必然是講述希臘的、關於流亡與找尋的個人旅途,《永恆與一日》這部影片自然也沿襲了這一主題。

影片的開頭便是一個長達2分32秒的變焦推拉鏡頭,從亞歷山大院子的後花園一直拉近到二樓他的房間窗口處。在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所譜那無限憂悒的巴爾幹悲歌中,詩歌般優雅的句子如水流層層鋪泄開來。這個海畔晨曦里昏暗的片斷在童年亞歷山大的夢中驚覺里嘎然而止,然而在以後的敘述中那座後花園卻成為了他記憶回溯與敘事的原點,銜接著亞歷山大的現實與全部過往。

主人公亞歷山大是一位絕症患者,一位放棄了寫作轉而找尋捕完前人永恆詩篇的作家,一位在世的孤獨者。他與這世界「唯一的聯繫」,便是對面的陌生人在以他的音樂應和著亞歷山大的思緒。他曾經試圖去拜會這位陌生人,卻終於放棄了見面。「認識不如想像。」「或許她只是一個沒有畢業的學生。」她「像我一樣孤獨嗎?」亞歷山大決定離開這座海邊的房子,離開那不斷增長的死一般的寂靜,「沒有任何東西會結束,一切都停留在雛形狀態。」進行一次關於時間的逃亡。

他來到女兒家,沒有忘記帶上心愛的狗——他要離開,它無所託付——然而女婿卻並不歡迎,同時告訴他已經賣掉老人所留戀海邊的房屋。安娜牆上的鐘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這似乎是對於時間隱喻的開始。在亡妻的信中亞歷山大頭腦中開始浮現那些久遠的話語,時間變得平坦起來,通過後院,老人跨越到孩子剛剛出生的從前。海邊的船隻來來往往,有風。在那裡,海平面、天空與白色的涼棚在畫面的正中央構成一個十字。(包括這張封面,也是一個藍底的白十字)

在希臘的國旗的左上角同樣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十字架,這代表著希臘東正國教。國旗的藍白兩色則是巴伐利亞的國旗的顏色,藍色代表藍天與自由,白色意味著宗教與信仰。這個畫面與希臘國旗的同構顯露出安哲在某種程度上所具有的潛意識——涼棚里的老人與孩子,共同構成了對於自由、宗教信仰以及生命過程的人文關懷。

這個白色的十字架在影片的最後八分鐘里再度出現,只是那座海畔的小屋卻已不在。

「送你蘋果會腐爛;送你玫瑰會枯萎;送你葡萄會壓壞;給你一滴我的淚水。」阿爾巴尼亞的少年哼唱著這樣的歌句。那是詩歌,是亞歷山大所要的句子。

他從人販子手中將孩子帶了出來,他要送孩子回到邊境。在鏡子中,孩子卻因為軍隊的出現而開始又一度的逃亡。(這個鏡子的表達也別有一番意味)亞歷山大追逐著孩子,他決定先把自己的遠行放在一旁,與孩子講起詩歌。那個孩子擁有著優美然而正在流失的語言。這樣,老人與孩子構成了一對奇異的客體。他們位在生命之軸的兩端,然而卻相互呼應。這樣醉心的場景讓我想起《尤利西斯》中斯蒂芬對於他學生的感受:「那麼像我,這個孩子:肩膀也這麼瘦削,也這麼不起眼。我的童年在我旁邊彎著腰。遙遠得我甚至無從用手去摸一下,即便是輕輕地。我的太遙遠了,而他的呢,就像我們的眼睛那樣深邃。我們兩人心靈的黑暗宮殿里,都一動不動地盤踞著沉默不語的一樁樁秘密。這些秘密對自己的專橫已感到厭倦,是情願被廢黜的暴君。」

老人牽著孩子的手穿過重霧,到達邊境。孩子蹲下來講述他們是怎樣的穿越雷區——撿起石頭,扔出去,再撿起一塊,再扔出去。這樣的話語之後音樂與圖案的背景都是灰暗的,遠處是高壓電網和掛在其上一具具企圖掙扎著脫離的屍體。在這裡有一個鏡頭其中一具屍體爬了下來,有人認為是對亞歷山大分不清虛幻與現實的敘述,或者簡單因為電網並不是時時刻刻都通著電。在這一點上個人更傾向於認為可能只是一位群眾演員一時穿幫。

於是亞歷山大重新帶著阿爾巴尼亞的孩子回到了希臘。行走在河邊的道路,老人講起了一百年前的詩人,他為什麼要將那未完成的詩篇《被困的自由者》繼續。這時候鏡頭順著河水推了過去,是一個180度跟隨——向溝口健二致敬的經典長鏡頭——他們順著鏡頭走入了詩人當時的世界,一百年的時間在一個鏡頭的旋轉中被填充、聯接起來。在安哲的影片中,180度+的鏡頭隨處可見,在亞歷山大看見一個希臘婚禮的場景中甚至用到了4分半鐘270度迴旋的鏡頭。有人說:「安哲羅普洛斯的每部作品至少有一個360度的全景鏡頭」,在他那平靜、緩慢推移的長鏡背後你可以感受到自身內心一波一波難以克制的洶湧澎湃。而正是堅持這種360度全景鏡頭而不屈從於老師「正/反切」的基本要求,安哲曾經在法國電影高等學院(IDHEC),與教授鬧翻,被逐離學校,導演者本身已構成了某種意義的流亡者。然而正是這種流亡讓他重新回歸希臘,回歸到偉大的文明之源泉。很多年以後,當安哲重新遇見IDHEC的舊時同窗,他們大多已離開了電影事業,除了在看到快餐電影中大量「正/反切」拍攝鏡頭的時候會想到曾經自己也受過如此的基礎訓練之外,又有誰能像大師這樣將他的人物行走於風景之中,以全景的鏡頭作為由現實推入臆想的橋樑,時間通過鏡頭的推移交聯起來,人物自由地穿梭於不同時代的風景,以空間位移的形式遊走於時間之中,形成讓人震撼與感嘆的時空質感。

在向偉大的先驅者希臘詩人迪奧尼修斯?索羅莫斯致敬的過程中,亞歷山大帶領著孩子走過了詩人遍歷的田園、農莊、白色的石牆與斷壁。一直認為白色與岩石的並構便是希臘的象徵,安哲自己也說過:「希臘人是在撫摸和親吻那些石頭中長大的」。在這裡,影片終於正式切入到流亡的主題。

如果說阿爾巴尼亞的孩子是空間上的逃亡者,那麼亞歷山大老人便是時間的逃亡者。在接下來的畫面中,老人不斷地與過往對話。在船上,在海邊,在母親床前,有時候是妻子,或者女兒,還有母親。一方面海邊他所眷戀的舊房子已經被女婿賣掉,意味著過往的結束;而另一方面母親的話又提到關於父親「你仍然在旅途中」,「你從來都不和他在親近」,母親曾經試圖「從書本中奪回你」,卻終「知道有一天你會離開」。亞歷山大處在兩代的夾縫之間,孤獨而無助。他放棄寫作,為的是完成詩人未完詩篇的計劃,然而卻因言語的流逝而遭擱淺。一個民族言語的凋亡往往是民族凋亡的前兆。詩人回歸希臘,回歸故鄉語言的土壤,向人們如饑似渴的吸收那些失散了的母語,重新發現了消逝的言語魅力。亞歷山大的自我流放,也正是向著過往的回溯,這是關於時間的雙重逃亡,個人生活以及背負著言語使命的雙重逃亡。他追問過母親:「為什麼我要過著流亡的生活,為何我不認得歸途,在這個講著自己語言的地方卻感覺不到信心。」他始終在尋找丟失的被遺忘的詞語,他不知道如何去愛。

「流浪的小鳥在異鄉悲鳴/幸運的異鄉,我思念著你/蔻芙拉,我的小花。」阿爾巴尼亞的孩子瑟縮在牆角,輕輕地哼唱。「蔻芙拉」,亞歷山大發現這就是他所要的語言,是他願意花錢去買的詞語。他告訴阿爾巴尼亞孩子要嘗試「偉大的旅行」,最後卻又要他「留下來陪我」。亞歷山大在逃亡中找尋到了生命之軸源頭的孩子,同時也是語言的原初狀態,二人相擁而泣。

在兩人回歸的途中,全片除了邊境電網之外最為超現實的一段在公交車上上演。嘈雜的遊行隊伍,扛紅旗的人在車上睡著,爭執的情侶,即興演奏的樂隊究竟是虛幻還是真實?窗外三名騎車人黃色的雨衣顏色鮮明而怪誕。然而售票員對這一切漠然視之,正如本雅明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中所說,地鐵出現之前的歐洲絕不會有這樣的景象——人們不得已一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地長久相望,卻沒有任何言語。

這一段無非是亞歷山大內心的隱喻,對於生活與孤寂的一種反思。然後在這裡,詩人出現了,他吟誦了最後的詩篇:「黎明前最後的星辰,昭示了朝陽的來臨。濃霧和陰影都無法玷污,那萬里無雲的天際。清風撫慰萬物眾生,猶如內心深處的緒語。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如此甜美。」

「告訴我,明天會有多久?告訴我,明天有多遠?」亞歷山大向詩人、向安娜詢問著答案。永恆或只是一天。也許,答案他自己已經知道。

「我不去醫院了。」……「陌生人總在用音樂回應我,會有人把話賣給我」……「我的道路在另一條河上」……「伴隨這些話,我伴隨你而去」「你在那裡 這一切都是真的 可以等待的」……一切逃亡的目的只是回歸,亞歷山大吟誦著丟失的詞語,他面朝大海,一如片頭那時計划去島上探險的三個孩子。

「亞歷山大,我們要去島上,你來嗎?」

「哪兒?」

「島上。」

「我們要游過水去就看看那古老的城市,跟著我們要登上礁石,向那些經過的船隻問候。」「你知道那古城的事嗎?祖父說這座幸運之城已被海水淹沒。」

「她沉睡在海底已有數個世紀,只在滿月時浮出過水麵一次,而且時間很短。當晨曦的星光不舍地離開大地,停留駐足欣賞,一切都停住了,時間也靜止了。」

「你來嗎?」


我等了90分鐘,始終沒有等到來自中國的片段。


胎兒、嬰幼兒、少兒、青年、中年、老者、垂死之人

黑人、白人、黃種人

富人、窮人

男人、女人

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印度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跳舞、唱歌、游泳、潛泳、登山、衝浪、滑翔……

商人、醫生、僕人、學生、流浪者……

千萬種習俗,千萬種生活方式,千萬種信仰,千萬種人生。

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以千姿百態,多姿多彩。

如果不努力地生活,還對自己當下平庸枯燥乏味閉塞的生活一無所知甚至自認為多姿多彩!

這怎麼行


推薦閱讀:

真正能實現「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窮人」和「富人」誰會更快樂一些呢?
天花板上為什麼有鋼珠掉落的聲音?
POS代理商是不是賣了POS機以後,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
為什麼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商科?

TAG:電影 | 紀錄片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