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幾種茶葉從外形到茶香口感等方面都有哪些特徵? 這些茶葉最好的產區又是在哪裡?

大紅袍、閩北水仙、肉桂、軟枝矮腳烏龍、金駿眉、正山小種這幾種茶葉從外形到茶香口感等方面都有哪些特徵? 這些茶葉最好的產區又是在哪裡?


關於這個問題,說實話,要讓我準確說明各品種茶葉的香氣口感特徵,還真無法說得上來,當然,也是自己水平還有限。任何香氣滋味口感的描述詞都避免不了主觀。若想要客觀介紹,就不能使用那些讓人聽了雲里霧裡的辭彙,所以要用文字來描述茶葉個人覺得是非常無力的一件事,說上百句也比不上喝一口。

看到已經有幾位同道都說了自己的觀點,我也就順著他們的回答做個補充,供各位參考。

大紅袍,這裡講的是拼配大紅袍,也稱商品大紅袍,商品大紅袍的出現,為的是可以推動岩茶市場,大紅袍因拼配而實現商品化,拼配工藝才應運而生。而不是其他回答者所說的「降低成本」,這個說法未免有些草率。商品大紅袍拼的是什麼原料,以什麼原料為主導,每個茶廠都有自己風格,目前來看,僅我知道的,多數廠里都喜歡以水仙為主導,其次肉桂,其他小品種不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湯水的厚度,其他品種也許很香,但水薄。拿半岩和正岩原料拼配的大紅袍有,不說別人,我自己曾經就有拿慧苑的肉桂去拼配,成本上當然會高些,但有時候為了平衡或者說提升一泡大紅袍的滋味口感,就必須得拼這樣的原料進去才能達到要求。拼配茶絕對不是隨便拿幾個不同品種往裡一混就算拼配了,最基本的,原料火功要一致,香要融合,水要兼容,按一定比例調和,拼一泡茶,需要不斷調和比例不斷試,要是覺得某個品種火不夠,還得繼續焙。拼出來的茶喝起來要讓人覺得自然,拼配水平不夠的,為了凸顯香,喜歡把肉桂這類香氣高的茶拼多進去,喝起來特徵明顯,一下就辨別出來拼了什麼茶進去,算是失敗的拼配。

拼配有兩種,一種是多品種拼配,也就是上面說的拼配大紅袍。另一種是單一品種拼配。不論哪種,目的都不是為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只是一個結果,最終目的是取長補短,各取所需,達到一個品質最大化的過程。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拿鐵觀音原料來與岩茶進行拼配,但還是少數,以低檔茶為主,不足以擺上檯面說事。

水仙與肉桂是岩茶兩大當家品種,水仙茶屬喬木型,所以我個人把水仙的味道形容為「喬木本味」,這是水仙這個品種天生帶來的香味。用「鮮」來形容水仙過於籠統,至於蘭花香,並不是水仙的特點,茶香與花、果香是兩回事,很多人沒搞清楚這個,茶香是茶葉本身的特徵香,而花、果香是做青做出來的,而且沒有哪個師傅可以給保證一定能做出蘭香,果香出來,還需要點運氣。一款水仙,品種特徵香明顯,再加上蘭香,是可以加分的茶。水仙的滋味給人感覺平和,而肉桂就顯得鋒芒,所以兩種茶的特點鮮明,很有對比性。肉桂是罐木,肉桂的香氣大家都把它形容為「桂皮香」,並不是說就跟現實中桂皮香氣一模一樣,只是近似,並且在肉桂這個品種比較集中。不明白為什麼聊岩茶都喜歡拿正岩,三坑兩澗來說事,這些茶畢竟還是少數,以此來作為標杆,個人覺得並不適合。當然我一點也不否認正岩茶的好,但不至於被抬上高處。喝岩茶若總把正岩掛在嘴邊,必定無茶可喝(我是認真的)

矮腳烏龍如果非要用一個香氣來形容,有點神似蜜桃味。原產是武夷山周邊的建甌東峰,武夷山這幾年種矮腳烏龍的也多了起來,不可否認,武夷山的矮腳烏龍不錯,但東峰那邊的矮腳烏龍也不差,並無泥土味。建甌茶有泥土味在那些比較低山的鄉鎮,而玉山,龍村,川石這些鎮的茶泥土味不多,做出的茶品質是可以的,不能因為在外山就排斥外山茶。去年建甌的小橋鎮舉辦茶王賽,最終評出來的茶王和金銀獎茶,也都很好喝!

正山小種,「正山」是地域標記,也就是說在茶青原料上已經做了特定區域界定,據《武夷茶經》記載,產於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高海拔環境下所產的紅茶為正山,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面積約600平方公里,這些產區的小種紅茶都能稱為正山。 傳統的正山小種是有經過熏焙工藝的,但許多人對這種「煙熏口味」喝不慣,制茶師就開始漸漸放棄這種煙熏工藝,所以才有了現在比較容易入口,滋味鮮爽的正山小種。金駿眉則是用正山野菜茶的芽頭採制,算是正山小種的延伸,只是採摘標準不一樣。

二者滋味方面,個人認為以甜度來判斷茶不準確,紅茶的滋味基本都是甜的,而老樅紅茶不是以甜度取勝,這樣你就不能說該茶就不是好紅茶。紅茶是深發酵工藝,所以比較醇厚,因為茶青對產地有要求,所以這裡面就有特有的山場氣息,是其他地方的茶不可複製的,這也就是正山和外山最直接的區別。

紅茶湯色不是評判一泡紅茶的標準,從湯色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發酵程度,還有你泡得濃淡程度。

以上只是簡單的講講各品種茶葉的基本情況,至於最好的產區在哪裡,沒有標準答案。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樓魏兄觀點值得商榷,以下是魏兄觀點。

大紅袍商品茶會給你拼肉桂水仙?肉桂水仙的價格比奇丹、北斗高多了。就算是半岩產區的肉桂、水仙,價格也是不低的。市面上的商品大紅袍,拼的大多都是閩南產區的茶青,也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鐵觀音,以及其它閩南烏龍品種。而且岩茶的拼配只有一個目的:降低成本。這四個字,請自行重複三遍,不要再說什麼拼配是為了滋味變化更多。

岩茶中的水仙品種,完全沒有「鮮」的特點。正岩水仙必須做到至少中足火的火功,才成完美呈現湯水醇厚、香氣過喉、花香幽微的特徵。都焙到中足火了,可能「鮮」嗎?

矮腳烏龍如今在正岩產區的產量也不算很小了,並且品質相當棒,既沒有土腥味,也沒有什麼葯香,香氣幽遠、茶湯細膩,可以算是正岩岩茶中的後起之秀。

正岩肉桂的特徵是花果香,不是什麼桂皮香、辛辣感。這句話請自行重複三百遍。正岩肉桂的價格水準在岩茶的大類中一直是最高的。價格高,是因為好喝。好喝,就不能有什麼辛辣感,桂皮香,你以為這是喝胡辣湯呢。正岩肉桂的花果香,在岩茶中,幾乎是最為細膩悠長的。這才是正岩肉桂最迷人的特徵。香氣最為細膩、喝不出半點桂皮香的牛欄坑肉桂,價格一直在五位數以上。

正山小種湯色不是紅濃。不是紅濃。不是紅濃。如果你的正山小種湯色紅濃,那恭喜,你被坑了。

====================================

第一條,品種只是影響價格的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而已。產區,樹齡,工藝對價格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拼配大紅袍也並不只是為了降低成本。這論斷實在太武斷。誠然市場上有大部分商家抱有這個目的,但也不能排除有全部用正岩好山場茶拼配的大紅袍存在。好的大紅袍圓融細膩,渾然一體,香水韻俱佳。由於不能有易分辨的典型品種香,一般需要多種茶拼成,還不能有奇蘭,105這種老鼠屎存在。拼配大紅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和高級香水的調製類似。不能因為市面上劣質香水太多,就否認有沙龍香水的存在。

鮮味確實不是水仙的典型特徵。但說中足火的茶都沒鮮味就武斷了。呈鮮味物質有很多種,且並不是都是低沸點物質。否則雞湯也沒法鮮了。個人有喝到過鮮味很顯的足火鐵羅漢。

吳兄說的泥土味應該是指建甌產區的茶有泥土味,並不是指這個品種有泥土味。烏龍特徵香是蜜桃香。

桂皮香,辛辣感確實是肉桂的品種特徵…花果香反而不是,只是肉桂經工藝內質轉化後體現出的繁多香氣類型中的一種。比如有肉桂能出奶香,有能出蘭香,有能出蜜桃香。但把這些當肉桂的品種特徵就謬之千里了。

正山小種湯色和工藝製程關係較大,正山茶發酵往往偏輕,和茶水比例,悶泡時間也有關係。用湯色判斷是否正山容易出問題。比如重發酵加足火的小種多投慢出,顏色也會發紅。而輕發外山小種少投快出,顏色也是金黃。


一個一個來:

1大紅袍,這裡我只能以大紅袍的商品茶來定義,不然真的大紅袍你也喝不到。一般拼配大紅袍商品茶是以北斗或者奇丹為茶的基底,拼配以肉桂、水仙、雀舌,銀鳳等等,不同的岩茶配製而成。這樣的話茶的滋味會比較多變,口感也相對圓潤。但是大紅袍茶由於是奇丹,北斗的底,所以這兩種茶特徵是最明顯的,甜潤滋味悠長。拼其他的茶是讓滋味變化更多,茶香更濃郁持久。當然也有人喜歡純料的北斗,奇丹,視之為純種的大紅袍也無不可,只是一般意義純種為岩壁上的母枝直接繁育品種的茶,而這樣的茶還是產量有限的,估計平時能喝到的也就是孫子的孫子級別的茶了。呵呵。至於產地,武夷山的岩茶即是一個系列,大紅袍是岩茶中的品種,所以自然以岩茶產地武夷山岩區為上,叫做正岩,降一層為半岩,再降為洲茶,再降就是9.9的外山茶。

2.閩北水仙即是岩茶水仙品種,特點除了甜意外,「鮮」和特有的蘭花香是它的特點。一般,大紅袍茶里也會拼入水仙,讓茶湯優點鮮口的滋味,似雞湯又不是雞湯。產區同大紅袍。

3.軟枝矮腳烏龍。我熟悉矮腳烏龍,但是對你所說的軟枝不太了解。我查了下,其實定義是接近的,軟枝為台灣引入後繁育的矮腳烏龍品種,即是矮腳烏龍。矮腳烏龍原產於建甌地區,也是閩北烏龍的一個品種,但我知道建甌的矮腳烏龍產區品質較好的十分有限,多半地區的茶會帶土腥味,所以真的了解岩茶的人也不太喜歡那裡的茶,當然也不是說那裡沒好茶,只是非常少。矮腳烏龍的特點,成茶泡出顯葯香。

4.肉桂。肉桂仍然是閩北岩茶的當家茶。特徵為桂皮香、花果香和辛辣感。所謂肉桂喝霸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肉桂茶的茶氣和辛辣味,如果你有機會去走一下武夷山慧苑坑和牛欄坑的茶區,嚼一下肉桂鮮葉的滋味就知道為什麼這茶會呈現出這麼有特點的滋味了。口中茶香與茶湯的張力,容易挑動味蕾,上了年紀的老茶客和很多口感要求較高的的人都喜歡。它的產區仍以武夷山岩區為最好。

以上你問的屬於烏龍茶(青茶)關於烏龍茶的分支,武夷山的岩茶只是四大類烏龍茶品種之一,其他類別另作解釋。

---------------------

金駿眉和正山小種為武夷山桐木關特有的紅茶。紅茶和烏龍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烏龍茶的發酵度低於紅茶,為半發酵茶,而紅茶為全發酵茶。所以喝紅茶,很多人都會覺得甜潤感覺最明顯,其實是紅茶加工發酵果糖析出較多的原因。

1.正山小種。所謂正山是指武夷山桐木關的關里茶,無論是海拔高度還是氣候條件,桐木關最適宜區域紅茶樹種的生長。產出的茶甜度高,耐泡,高香。但是桐木關地區產量有限,所以很多其他的青料湧入市場,形成了很多所謂的正山小種茶。再說小種。小種原為紅茶一種不單單是武夷山地區。福建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茶。它是紅茶的鼻祖,也是最早進入國外市場的紅茶。最早的小種為煙熏小種,沖泡是會帶松煙香,陳化後有些茶會顯出桂圓味,深得茶有的喜歡。現代工藝做的正山小種去除了松煙味,還給了紅茶本色。很多人都不太適應煙熏茶的味道,所以才進行改良。正山小種紅茶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紅濃,香氣高香,為經久不衰的紅茶品種。

2.金駿眉。金駿眉為紅茶中的晚生後輩。因使用了茶樹芽頭,纖細,顯金毫而得名。在小種的工藝上進行了改良。烏龍是茶形,口感都精於極致。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金駿眉應該是全金毫的,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金毫不是金駿眉必然的特徵,還是當以花香,桂圓香,口感鮮潤度,甜度來判斷茶。上好的金駿眉能把人喝通,在你無精打採的時候讓你瞬間精神百倍。這點我身有體會。產地同正山小種。

好的正山茶難找,價格高。就算是茶商,為了找些好的正山茶也不得不在茶季入桐木找好茶。晚幾個星期估計好的茶都讓人搶了。呵呵。

打字不易,不知回答可否。歡迎指正。


反對 @吳文嶠 的回答。這位知友的回答中,硬傷極多,既然原回答是「一個一個來」,我也「一個一個來」地指出硬傷。

原回答硬傷如下:

一般拼配大紅袍商品茶是以北斗或者奇丹為茶的基底,拼配以肉桂、水仙、雀舌,銀鳳等等,不同的岩茶配製而成。這樣的話茶的滋味會比較多變,口感也相對圓潤。但是大紅袍茶由於是奇丹,北斗的底,所以這兩種茶特徵是最明顯的,甜潤滋味悠長。拼其他的茶是讓滋味變化更多,茶香更濃郁持久。

閩北水仙即是岩茶水仙品種,特點除了甜意外,「鮮」和特有的蘭花香是它的特點。

矮腳烏龍原產於建甌地區,也是閩北烏龍的一個品種,但我知道建甌的矮腳烏龍產區品質較好的十分有限,多半地區的茶會帶土腥味,所以真的了解岩茶的人也不太喜歡那裡的茶,當然也不是說那裡沒好茶,只是非常少。矮腳烏龍的特點,成茶泡出顯葯香。

肉桂仍然是閩北岩茶的當家茶。特徵為桂皮香、花果香和辛辣感。所謂肉桂喝霸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肉桂茶的茶氣和辛辣味,如果你有機會去走一下武夷山慧苑坑和牛欄坑的茶區,嚼一下肉桂鮮葉的滋味就知道為什麼這茶會呈現出這麼有特點的滋味了。

正山小種紅茶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紅濃,香氣高香,為經久不衰的紅茶品種。

————————————————分割一下————————————————————

大紅袍商品茶會給你拼肉桂水仙?肉桂水仙的價格比奇丹、北斗高多了。就算是半岩產區的肉桂、水仙,價格也是不低的。市面上的商品大紅袍,拼的大多都是閩南產區的茶青,也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鐵觀音,以及其它閩南烏龍品種。而且岩茶的拼配只有一個目的:降低成本。這四個字,請自行重複三遍,不要再說什麼拼配是為了滋味變化更多。

岩茶中的水仙品種,完全沒有「鮮」的特點。正岩水仙必須做到至少中足火的火功,才成完美呈現湯水醇厚、香氣過喉、花香幽微的特徵。都焙到中足火了,可能「鮮」嗎?

矮腳烏龍如今在正岩產區的產量也不算很小了,並且品質相當棒,既沒有土腥味,也沒有什麼葯香,香氣幽遠、茶湯細膩,可以算是正岩岩茶中的後起之秀。

正岩肉桂的特徵是花果香,不是什麼桂皮香、辛辣感。這句話請自行重複三百遍。正岩肉桂的價格水準在岩茶的大類中一直是最高的。價格高,是因為好喝。好喝,就不能有什麼辛辣感,桂皮香,你以為這是喝胡辣湯呢。正岩肉桂的花果香,在岩茶中,幾乎是最為細膩悠長的。這才是正岩肉桂最迷人的特徵。香氣最為細膩、喝不出半點桂皮香的牛欄坑肉桂,價格一直在五位數以上。

正山小種湯色不是紅濃。不是紅濃。不是紅濃。如果你的正山小種湯色紅濃,那恭喜,你被坑了。


現在市面上的大紅袍大多是北斗或者奇丹。這2種茶是大紅袍無性繁殖而來的。

現在真正能喝到大紅袍的幾率小之又小了吧。。。


我就想問問平民到底能不能買到金駿眉。


三坑兩澗~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澗~悟源澗~小種的話~得去桐木關~


金駿眉、正山小種最好的產區又是在武夷山桐木關。


但你喝茶的時候,你會發現人類的語言是蒼白的,特別用來描述茶湯給你帶來的感受的時候。所以還得自己嘗嘗。以上第二位的回答有乾貨。其他不過說的是普通常識而已。1,很少人用水仙來拼大紅袍!大紅袍的基本底款是北斗和奇丹,至於肉桂,更不用說了,價格最貴。有誰用價格高的來拼價格低的?2,很多人賣水仙是因為水仙產量最高。


推薦閱讀:

哪種茶葉養胃?
茶膏是茶還是葯?
正宗的西湖龍井,難道就這樣了嗎,出路在哪?
如何區分茶葉是涼性的、溫性的和熱性的?
武夷岩茶有幾種,該怎麼喝?

TAG: | 茶葉 | 武夷茶 | 茶道 | 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