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一家獨立書店?
麻煩告訴我都需要什麼 請從申請營業執照 書店選址 書店具體經營 等方面講一講 希望專業人士回答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吧,因為你的很多問題幾年前我也有過,我當時花了三四年時間採訪各個書店總結的,希望對你有用。
需要什麼?首先我想打擊你一下,我覺得最起碼你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十足的準備。事情不會像你想的那樣順利,開了書店會有很多文青來光顧,生意很好,光顧的人絡繹不絕。。你要知道,這個時代大家都很忙,而且噹噹亞馬遜很火。
書店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成本算比較低的,拿我自己了解的情況來說,在二三線城市,如果不是開單向街那種連鎖的比較大的書店,只是開個五六十平米自娛自樂的書店,成本十萬足夠,(但我不保證能運營多久),這部分錢一部分是進貨,一部分是裝修。還有一部分是租房子和準備好一年左右的租金。第一次進書,不要太多,如果五十平米的話,不要超過一萬本最好。
你問得申請營業執照這個事,這個很容易辦,具體百度,總之不必擔心這個。書店選址方面,我個人建議在大學高中附近,不可否認,相對於其他群體,學生看書還是比較多的,不要選特別偏僻或者特別繁華的地兒,既然開書店,你對書店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個定位。
接著是經營,開書店難,開獨立書店更難,因為你的定位決定了你賺錢的難度更大(當然你可能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我的建議是,弄成休閑書吧的模式,最好能分上下樓或者兩間屋,一個是看書,借書,換書的地兒,順帶賣些點心飲品,另一間可以花點錢弄個投影機幕布,用來放電影,只有晚上放。比如在你店裡消費多少,到了晚上就可以免費看電影這樣,促進一些消費,裝飾以淡雅為主,不要太花哨。多做一些換書啊,看電影之類的小活動來積累人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弄點小飾品小古董老唱片什麼的。你甚至可以自己開個淘寶,順帶在網上也賣書。
當然如果你很有錢,你可以把店開的大一些,請些作家,小樂隊,或者其他的文化工作者來幫你的店提升知名度。
一切似乎挺美的對吧?而且我和你說,書的利潤其實很高,如果你真的做得好,賺錢自然不用愁。但問題是,很多時候一件事不是你想就可以。。(我真是不想打擊你)
另外給你個建議,如果真的有心長時間經營,最好不要全部精力都撲在這個書店上來,你可以繼續上著班來養這個店(怎麼感覺我好壞),書店有時候也像咖啡店,剛起步的時候不能想賺錢,它圖的就是一個人氣和口碑,還有人們對於它的一種習慣。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真的考慮好了,著手去做吧。我摒住呼吸全力祝你好運。
我們一起加油
無論如何也算參與了一家小"書店"的誕生,我也來回答一下吧。圖片都是朋友圈挖墳,質量不高求輕拍。
前言
坐標北京,14年夏天研究生畢業,進入一家國企工作,剛剛入職正在輪崗基本還沒有具體的工作職責,比較有時間。
弟弟朴先生即將升入大二,大一下學期他和女朋友怡小姐一起運營了一家O2O賣水果的微店,主要就是做水果酸奶網上下單線下送貨,生意還算不錯。因為這個事情他倆得到了校內諸多媒體的關注,見圖。
於是他倆就想能不能也在學校門口的「小香港」繁華鬧市區開一家實體店呢,因為新鮮水果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解過櫥窗的房租之後覺得壓力太大,不了了之。
後來他們一個之前在電視台工作的師兄要在學校附近開一家咖啡廳,找他們的產品合作,後來因為分配模式等原因未能成行。但這時他倆都購買了各種用具和設備,心理和物質上都迫不及待的想開店。
正好是暑假,他倆在附近溜達,發現了一處破房子出租,覺得可以做桌游店,晚上我下班便拉我入伙一起干,搞得我也躍躍欲試。結果第二天下班,計劃就變了,學校附近一家書店搬走了,房子轉讓。他倆一起很激動,覺得比桌游店靠譜很多。
過程:
- 資金:說干就干,三個完全不懂財務的工科生簡單核(cai)算(ce)出需要的啟動資金、測(xiang)算(xiang)出利潤空間之後,覺得可行,便聯繫家人借錢準備把房子租下來。而當時,三個人對能不能盈利其實完全沒有概念,我想的也只是瘋狂一把玩玩,並且投入的金額不算太多,就算賠了也能忍受。
- 至於啟動資金來源,他倆是跟家裡借的,朴先生說你剛好滿25歲在平安銀行很容易辦信用貸 款,我就去辦了,然後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害羞捂臉)。這是題外話啦。
- 租房:於是聯繫二房東付押金簽合同,三個人膽子也小,把合同給學法律的朋友認真看過才放心。至於「倚小賣小」跟二房東關於轉讓費和租金的討價還價就不細說了。
- 裝修:押金付了,每天就有那麼多租金在流走,三個人急得不行,說干就開始幹了。首當其衝是裝修,三個人財務雖然一竅不通,圖畫得還可以。對,就是類似於下面這種(鬼)。
- 店面門口有一個小小的區域,主要是圖書展示和明信片等一些小東西。之後有三個大約十幾 平不等的房間,最後一個用來做配套的小咖啡店,前兩個是銷售圖書和禮品的主要區域。
- 為了省錢,裝修公司當然不會找,下著雨在四惠建材城門口找的小工,因為太省整個過程被裝 修師傅各種罵。裝修師傅最後把建築垃圾在門口扔了一大片,三個人大半夜騎著電動車打 掃然 後偷偷丟棄到一個自然垃圾場。
- 說是裝修,其實就最簡單的刷牆吊頂走線裝燈,難度最大的一個工程是敲掉正門右側的一面玻 璃,改成櫥窗,為的是租出去分擔一些租金。
- 櫥窗招租:諮詢的人很多,一方面合同里不能使用明火,另一方面也不想犧牲太多書店的氣氛,就拒絕了買襪子、內衣、烤魷魚等等。其他人也多是處在衝動一下,反正開業時櫥窗也沒有租出去。
- 招牌起名:起名字時有兩個考慮,一是能看出來不僅只賣書(書的利潤不可思議地低,只賣書真的完全活不下去呀),二是好聽但又不想太裝逼。起了店名才能做招牌,有招牌才能開業,而起名的過程簡直太!艱!難!想了很多基本上選不出一個三人都覺得OK得名字,最後每個人把每個名字打分——好(1)、一般(0)、不好(-1),然後算出加權成績才定下來。
- 傢具:淘寶選選選,宜家逛逛逛,在哪裡買結果都一樣:組裝組裝組裝!快一半的沙發柜子桌子都是我!裝!的!後來朴同學就更厲害了,直接牆上的架子板子都自己鑽孔自己裝。
- 貨品採購:一類是店面需要,包括但不限於收銀機、價簽機、鍋碗瓢盆、布置店面的復古海報黑膠唱片等等。二是書,圖書的風格跟單向街這種類似,這裡還是要說,書的利潤真的是低到塵埃里了!三是精品,先網上尋找進貨渠道,再實地逛了解風格,然後買買買!真的是買買買!買買買!買買買!因為緊挨著藝術高校,第四類就是學校周邊產品,明信片撲克牌等等,這個需要跟設計者單獨聯繫。五是咖啡店相關,製作咖啡、茶飲、甜品的設備和材料。
- 思考可以開發的附屬活動:當時考慮可以開發提高收(bi)入(ge)的活動有:
老電影沙龍(get√)以及之後的影評在公眾號發布;
吉他/小語種課程(get√);
書友會、換書活動等;
拍照投稿掛在店面牆上;
自閉症兒童明信片代賣等公益活動;
以公眾號為平台做出名學生的訪談;
租場地拍攝(get√);
朋友圈挖來一些照片:
基礎咖啡課
葛布來店裡
我們店裡買的
遇見書的作者
公眾號上關於課程的推送
課程海報找不到,找到補上
- 微信公眾號
努力運行過一段時間,發課程、觀影信息,玩猜數字遊戲送代金券等,各種雜七雜八的內容,最後限於精力和能力,荒廢已久,不提也罷。
- 員工
最開始招募過店小二,但都幹不了太長時間,也不太盡心,所以最後一直的員工是……
……
……
我剛剛退休的母后
簡直是經濟學上不可能存在的完美職工,全心全意為老闆付出,不需要擔心偷拿卡要,也不需要擔心激勵措施……
簡直是書店成功的半壁江山
近況及其他:
一家店面臨著各種想不到的事情,今天門口地攤擋到你跟城管和派出所打交道,明天來檢查滅火器發現還沒有,再一天POS機壞掉……
但總之還在盈利,尤其是冬天。就算理想再美好,現實還是需要你犧牲很多東西去賺錢。
因為理念、時間、合作等很多原因,啟動後我沒有參與他們兩人的經營,但我想對他們兩人而言,說收穫,肯定很多,說付出,那一定更多了。
最後曬一曬鎮店喵星人
喵星人也可以用電腦
門口鎮店
游泳
代溝
batman
霸道總裁
先這樣吧,拜了個拜
對比照紀念
門裡面那位就是老闆朴同學啦 @王小源 。而最右邊那個黑白亮閃閃的東西……是我們旁邊美髮店的。
我也弱弱地爆個照,在店裡收銀台。
沒有賣半島鐵盒,就醬。
不要開獨立書店。
這不是情懷或者理想這麼簡單的事。
一家書店需要太多的學識、太多的精力以及太多的金錢。
挑選圖書、分類、擺放需要太多的學識。好不容易來一個志趣相投的 讀者,興奮地與你談及博爾赫斯、談 霍布斯鮑姆、談阿倫特,但是你突然發現,對這些人好像不甚了解;
想靠賣書生存的書店早在十年前就可以說死透了,於是你必須要用太多的精力去做活動,做讀書會、做沙龍、做各種符合你書店定位的活動,只為了能積攢起一批書店的死忠;你可能還會做許多的創意產品,做咖啡、做格調,所有這些都需要太多的精力,你能堅持嗎?
最後,房租、水電、人工這些費用將會壓得你喘不過氣,書的成本又居高不下(只有垃圾的書進價才能壓的很低,可是那些書有什麼存在的意義?)營業額半死不活,自負盈虧已經是足以讓人喜上眉梢的事了。
這樣,你還打算開書店嗎?
如果你還想,希望你能成功,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利益相關:朋友經營管理著一家十年以上的獨立書店"一座城市與一個書店"之三一書店
前言:
如果「指示物種」是評判一個生態環境變化的關鍵指標,一個獨立書店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也可以說是一個文化「指示物種」。從獨立書店的興衰、變化,折射出一座城市與其中生活的人們的文化追求與思想潮流。21世紀初的成都,三一書店的建立,創造了一個「文化主持人+實體書店」 的運營新模式。每周定期舉辦文化沙龍,藝術展覽,「文化主持人」引導讀者和大眾在一種幽默詼諧中嚴肅地討論許多公共問題。三一書店,也成了成都媒體人關注的焦點。許多話題、許多現象,在三一書店引爆,成為當時媒體喜歡做文章的現象級事件。雖然三一書店只存活了不到兩年,但是它給這個城市帶來的影響,卻讓許多當年受益的藝術家、評論家和媒體人難於忘懷。本文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採訪了書店的學術主持人査常平,揭示了一個獨立書店給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
查常平:三一書店的成立是這樣的。1999年的一天,羅堅來找我,說想做一家書店。我們不知怎麼就走到了柵子街上。當時柵子街還是一個死胡同,一個不起眼的小巷,但是按照冉雲飛的話說,吳虞[1]就住在這條街上。我們發現了柵子街有一棵大樹,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我相信當年吳虞也曾經站在這棵樹下。
羅堅提到他在劍橋的時候,看過「三一學院」並很受啟發,由於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兩個一拍即合,決定創立一個書店,取名三一書店。羅堅是一個做事情很快的人,所以書店很快就建立起來。之前也有人給我提過很多想法,百分之九十九都做不起來,(比如我曾經給華西都市報提出建立「中國都市報博物館」的方案,但是也都落實不了)。羅堅卻有這樣的執行力,很快就找到了鋪面,簽了合同,於是三一書店正式開始了。
我們當初的想法就是要搞講座。我還記得我們的第一場講座是請林和生老師來做的,在1999年的聖誕節。這場講座做下來效果非常好,由於是在世紀末,大家都有一點「群情激奮」,決定以後在三一書店,每周星期六都要做講座。
一一路徑:羅堅當時是做什麼工作的?為什麼你們看到柵子街的梧桐樹會聯想起三一學院,會有這個動力來做一個書店?當時1990年代末的文化氣氛很強烈嗎?為什麼書店能夠給你們這樣的動力?
查常平:羅堅是三一書店的創辦人,用當時的話來說是「總經理」。他當時成立了一個文化傳播公司,專門做出版。我當時定位自己是「文化主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策劃」。我的動機當然同我的信仰有關。我們當時有一個口號「智慧的開端、真愛的管道」。每次做講座都要念一下,算是我們的宗旨,大概意思是我們不能直接做政治批判,但是委婉地還是可以。成都的九十年代末,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還是有一個文化理想。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文化啟蒙運動」的情結在裡面。因此做講座,可以開啟民眾,或者啟蒙自我,開啟我們自己的智慧、或者覺醒。
一一路徑:當時民眾接受你們的「啟蒙」嗎?在這個過程中,你印象比較深的故事是什麼?
查常平: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天我們為王鷗(她也是基督徒)做一個攝影展。開幕那天剛好下暴雨,我還很擔心大家不會來。結果當天大概有兩百人來,書店門口放了一大堆傘。我當時對我的員工說:「看到了這堆傘,就看到了中國的希望」。當時是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雨,沒有來的反而是媒體人。從此,我對成都的媒體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媒體人很多都是湊熱鬧的(對文化本身並不敢興趣)。不過,我當時也要感謝媒體,因此三一書店的知名度也是有了媒體的傳播才迅速被人知道的。
一一路徑:當時成都的媒體還特別有影響力。那個時候,正好是成都報業的黃金時代。我的印象中許多文化人、記者都對文化比較關注,因此也有許多媒體人喜歡在三一書店聚集。
查常平:三一書店當時成了四群人喜歡聚集的地方。第一群人是熱愛文化,想在這個地方了解文化、看一些書籍;第二群人是不僅熱愛文化,同時還喜歡創作。所以,媒體人喜歡在三一書店來找話題、或者自己策劃話題。我當時還給他們不少建議,這也是媒體人喜歡報道三一書店的原因。(我後來去人民大學讀書,我的一位同學告訴我說。他知道三一書店。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妹妹當時在成都讀書,他父親在美國之音聽到成都有一個三一書店經常搞講座,就建議她來聽。)我們當時有一個口號是把三一書店開到紐約、開到巴黎。我們當時有這樣的雄心,所以也為當時的媒體創造了這樣一個氛圍。
第三群人,我覺得三一書店當時本身是一個媒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公眾號」。而我們三一書店是一個實體店的形式出現的,每次講座後,都有公眾自由發言的機會。關於三一書店作為一個媒體渠道,我覺得我們還有理想,就是想營造一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就像巴黎的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對面,全是書店。第四群人,就是一般的作家、學者、思想者。
一一路徑:是左岸吧?這個是你的文化情懷嗎?
查常平:是的,我們是想在成都營造出一種熱愛文化的氛圍。我2005年去巴黎,專門去看了巴黎聖母院對面的塞納河畔,一條街全是書店,而且書也特別好。我一直有這樣一個設想,就是府南河也應該拿一邊專門開書店,不準開茶館。
一一路徑:當時你感覺在九十年代末世紀交接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懷讓你們覺得要做文化啟蒙的推動者呢?到底是啟蒙什麼呢?
查常平: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把國民分成幾個階層,從上面來講可以說有思想界、學術界,下面是知識界、文化界,再下來才是普通市民。在中國的情況下,在這些之外我們還有一個特殊的階層,就是官員。那麼,咱們的官員階層裡面,又有思想界、文化界的人士,但是官員階層同我們的這幾個階層又不太搭調,就是聯繫很少。因此,我當時做三一書店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把這些階層聯繫起來。我自己也在做學術研究,我就清楚我們有的學者是非常有思想的,但是思想界的思想需要在知識界來傳播,知識界需要在文化界傳播,所以說。我們當時的情況是你到三一書店來喝一杯茶,就可以聽一個講座,認識思想界、知識界的人士。我們的定位就是在文化界傳播,普通市民都可以來參加我們的「文化盛宴」。
一一路徑:你是怎麼把這些界聯繫起來的呢?
查常平:嗯,比如當時我邀請了西南財大的趙熙教授來做關於「西部大開發」的講座。那個教授非常有名,當年朱鎔基總理訪問四川,他負責解說。他對中國的國民經濟,特別是西南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他不是一般的權威啊。對於經濟指標方面的數字,比如說,四川哪個縣哪個地區生產的煤的產量,他是不看稿子,全部都可以脫口而出。
當時四川省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要打好五張牌。他當時講打好兩張牌就可以了,一個是攀枝花的稀有金屬礦,一張就是四川的旅遊。我覺得他說得很對,從此以後,我對四川的經濟開發有了一個全局的理解。像這種講座都是水平很高的。
一一路徑:那麼,像這樣的專家學者,你是以什麼樣的身份邀請的呢?你之前就認識他們嗎?他們理解你的角色嗎?
查常平:我就是以三一書店學術主持人的身份做的邀請。像剛才我提到這位西南財大的教授是專註於做自己的學術研究。他寫的東西其實很多人是不看的。所以,我第一次打電話邀請他做講座的時候,他就拒絕了,他說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我還是堅持說明了我邀請他的目的,還是想追求真相,並問他什麼時間有空,後來他說要出差,一個月以後才回來。
一個月以後,我又給他打電話。他當時非常吃驚,覺得我還記得這個時間,並為我的精神所打動,就答應了。當時我們給講座嘉賓是沒有酬勞的,補貼好像是一兩百塊錢的書。但是,教授的講座後來聽眾反饋說非常受益。這也鼓勵了我,要將這個講座持續辦下去。
一一路徑:當時我也經常參加三一書店的講座和展覽,可以說是盛況空前。現在想起來,好像三一書店可以說是開創了一種「學術主持+書店載體」的一種模式。那麼,作為學術主持,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你會邀請什麼樣的人物來做講座或者辦展覽,才能把你說的這幾個階層聯繫起來呢?
查常平:我們做書店,肯定有自己清晰的目標。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每次做講座,國保的人也都會來。他們也都很好奇,我們到底想做什麼?有的時候,我也大膽地會給他們講,有的時候,我會感到(聖靈)提醒,叫我說話應該謹慎小心。但是,我們每次講座都有書面的東西,他們也都能夠看到,所以他們也都很放心。我記得2000年的六月四號,剛好我們搞講座,有許多所謂的「革命者」來了,(國保)的人也很關注事情的發展也來了,甚至穿著制服坐在門口。我當時就同我的員工說,要好好對待。給他們倒一杯茶,再送他們一本書《愛的五種語言》、還有《相愛的秘密》。
我覺得我做學術主持的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我個人的性格是喜歡一個人做事情,不太喜歡聯絡別人,或者同別人一起做事。因為我覺得效率很低,而且往往沒有什麼效果。但是,你做學術主持人就是要同許多專家學者打交道,這樣就必須要學會謙卑,不懂的東西一定要說自己不懂。如果你裝著,很懂,學者們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還有對這個領域有許多背景知識的了解,你才能邀請別人,才能真正地溝通。
另外,作為學術主持,你必須具備控場的能力。不是那種強勢的控制,而是你要學會用自己的幽默和智慧,引導現場有一個活躍的氣氛。因為你是一個公共平台,理論上什麼樣的人來你都要歡迎,哪怕是你的「階級敵人」來,你也不能拒絕。當時提的什麼「反華勢力」,我們的公眾平台應該有把「反華勢力」轉變成「愛國勢力」的能力。所以,我們當時的原則就是什麼人都歡迎來聽講座。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2000年夏天,有一個中年婦女穿著超短裙來聽講座,她在講座期間打瞌睡,但是講座過後,她就提了幾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我當時就能做判斷,她就是我們說的所謂的「卧底」。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要有能力引導話題,不能失控。
經過三一書店的這樣的實驗,現在我也深深體會到,我們的政府沒有我們想想得那樣保守,有些事情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些邊界和局限。
一一路徑:那麼,你當年是怎麼選擇話題的呢?你覺得那些話題能夠吸引到公眾的興趣?
查常平:作為學術主持人,我覺得設定話題非常重要,既要結合公眾的興趣點,又要有思想、傳達一些知識。所以,經常我們在三一書店會同朋友們討論話題,他們也會給很多建議。我覺得一個學術主持人是非常考驗能力的,就像現在藝術界非常火的一個職業——策展人一樣。他既要懂藝術,又要有準確傳達藝術的語言和思想,不僅僅是掛幾張畫在牆上那麼簡單。那麼,學術主持人也要懂幽默,把嚴肅的話題輕鬆化,在輕鬆的話題中帶出它們背後的思想和意義。這是學術主持人的定位和角色。
一一路徑:我們之前做的一次關於獨立書店的採訪,受訪者盧棗就曾經描述了一個他記憶比較深刻的場景。當時《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非常火,三一書店就這個話題做了一次討論,你們好像是邀請了作者來做講座,現場有一個學者林和生起來說《窮爸爸富爸爸》是垃圾,三一怎麼宣傳這樣的書呢?那麼,三一書店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會在三一書店來碰撞,你當時是怎麼處理這樣的局面呢?
查常平:首先,我們非常明確三一書店作為一個公眾平台,必須保證參與者有絕對的言論自由。什麼是絕對的言論自由呢?他可以煽動暴力,但是他只要不打人就可以。我覺得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因為當時同我主持的還有一個詩人——孫文。孫文他本身的家庭背景是一個回族,他有的時候是有一些極端的。那麼,在講座現場,我會支持他(表達極端的觀點),但是下來我也同他交流,就是說我們作為一個公眾平台來講,必須允許有反對的聲音。
因為作為一個公眾平台,大家都有指責你的權利。在這一點上,也特別考驗主持人胸懷和能力。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做啟蒙是特別困難的。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比較接受批評別人,而不能接受別人批評自己,尤其是水平很差的人批評的時候,往往很難接受。但是,我們三一書店做學術主持的原則,就是要給予人絕對的言論自由。
一一路徑:在一年半你做主持的時間裡,除了暴雨的事情你印象比較深刻,還有哪些事情是你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
查常平:當然比較多。因為三一書店不僅做講座,也做一些讀書的推薦。我們也做一些藝術展覽。其中,在2000年,我們知道在中國有一個《人與動物》的展覽,在全國各地巡展。當時那個策展人叫做顧振清。他就在成都三一書店實施那個展覽本身,我是不在現場。應該是零零年的下半年的時候。但這個展覽的影響特別大。怎麼大呢?我記得當時《四川青年報》,還有《成都晚報》,還有《商務早報》,他們就用大版、整版做了報道。這個展覽裡面,有一個余極的作品,他就是在(三一)書店做的。他做了一個玻璃框,四面都是透明的。玻璃框有一面有一個小孔。他就裸體地坐在玻璃框裡面。然後,他買了上千隻的小雞,一隻一隻吻小雞。這樣一個行為,他叫做《尤物之吻》。
一一路徑:有點像行為藝術的感覺。
查常平:就是行為藝術嘛!這個作品爭議特別大。有的人覺得他折磨動物。(類似的也包括戴光郁當時做過一個行為藝術《拍賣》,也是在三一書店。他當時是把一隻貓拿放入盛有水墨的花瓶打碎拍賣,最後那個貓跑掉。)現場包括一個外國人,覺得這是在虐待動物,簡直受不了。所以,我們就圍繞展覽做了一次討論,爭論特別激烈。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成都的行為藝術達到了高峰。因為這個《人與動物》的展覽,在成都這邊的這種爭議,被媒體大量報道,以至於後來有一個階段,成都被稱為行為藝術的重災區。文化部有一個文件是點名批評了成都的。我自己認為,我雖然不贊同這種做法,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要允許藝術做實驗探索。這是我的一個基本的觀點。
一一路徑:當時在三一書店,你還有一個搭檔,孫文老師。但孫文老師的背景,包括信仰、風格,和你很不一樣。現在回過去看,你是怎麼看這種不一樣呢?
查常平:為什麼我邀請到孫文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需要培養一個,用今天的話來說,要有一個接班人。因為這個事情要延續嘛。因為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做事的時候呢,雖然我更多的是願意獨立地做事情,另一個方面,我還有一個理念,就是一個人做十件事情,不如是十個人做一件事情。就是說要有一個團隊,只有團隊才能夠走得更遠。因為如果你沒有這種團隊,我有時候有可能不在了(雖然那個時候我身體很好,但是你也有可能生病),就沒有辦法。所以我跟孫文做搭檔,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另一個方面,作為一個人來講,你畢竟絕對有限,正因為有限,你就需要不同的人來豐富自己。我一般把文學性的主持交給他。聯絡方面,因為我也比較了解他:孫文有時候,他比我要拘謹得多,我還是容易跟別人交流。一個月,最少他會主持一次。他也參加書店的管理,他本身是坐班的,我是不坐班的。
一一路徑:三一書店畢竟還是書店,你們在選書籍方面有沒有什麼思考或原則呢?
查常平:當然有原則了。三一書店一方面是和劍橋的三一學院有關係,另外一個方面,我們認為它的根基還是信仰性的,就是我們是以信仰的根基來服務讀書人。因為這個信仰根基,我們主要進的書都是基督教的。
我們當時有個目標是要做成「西部最好的人文學術書店」,做成成都的一張文化名片。如果是文化名片,你就是賣文化。那麼,賣文化就是很廣的,你賣川劇也是文化,你賣五糧液也是文化,那麼你書店肯定就是賣書了。但是,作為書店來講,你只是一個中小規模,你不能跟那種新華書店相比,那麼你只有在特色方面定位。我們的焦點就是基督教的書。那麼還有其他,就是人文社科類的。基督教加上人文社科,基本上這個就是最核心的特色。至於說其他宗教的書,我們也進,但是進得很少了。有人文社科類的書是因為它畢竟還是一個學術書店。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定位。
一一路徑:當時管理層是怎麼構成的呢?
查常平:我的另外一個朋友羅堅,負責具體的管理,比如進書、銷售。這些我是不參與的。我會給他們提很多意見,比如怎麼賣,怎麼接待顧客,我都會去給他們講。因為,當時還有一個想法是要開到巴黎去。在這個地方你就要接受訓練。這個過程裡面,其實員工也很努力,但是它有一個問題,是我後來發現的:成都人總體上讀書量是很大的,即使如此,還是不夠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基數不夠。這個是我很深的體會。
為什麼呢?2009年我在倫敦的西南部住了三個月,它的一個區就有幾個圖書館。我到其中的一個圖書館專門調查過,那裡每天基本上就有1500人在看書。而且有些老太婆,她就拉著菜籃子去菜市場買了菜,回來在這看看報紙、看兩本書。而且任何人,你只要在倫敦,比如我在那住三個月,我就可以在那裡借書。你填一個資料,也不要押金。這種讀書的熱情,在我們這裡是沒有的。
今天的中國,離現代社會還很遠。在我看來,差不多也要五千年過後。現代社會是什麼意思呢?第一點,我們講文化的自律、自覺。
什麼叫做文化的自覺?比如說我們這裡是一個公共空間,從法律層面來講,是不準抽煙的,是不是?從個人道德層面來講,它其實應該有一種自律。但是,在我們這裡,沒有辦法形成自律。為什麼呢?因為普通人覺得什麼叫做公共?公共就是「我家」,他是公私不分的。公私不分在中國,不僅是今天的問題,在先秦就是這樣。所以,你看,它是2500年前延續下來的。另一個方面,什麼叫自律呢?不能因為警察說你們不能在這裡抽煙,這叫做「他律」。你要自己有一種道德的自覺。這個不是一兩天能夠達到的。再有,道德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這一點上,它如果沒有信仰作為根基,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比如拿三一書店來講,如果我沒有信仰,根本做不下去。每周在那裡擔任學術主持,真的是很緊張的,基本上沒有報酬。在我的印象裡面,他們就給我報銷了一些打車費,因為我要去邀請嘉賓。
一一路徑:三一書店在成都有這麼好的影響力,同時也樹立了學術沙龍的氣候和環境,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經營下去呢?現在開起來,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查常平:經營書店,其實是一件需要信念推動和堅持的事情。當時因為我要去北京讀書,羅堅也有離開成都的計劃,最後關門了。三一書店的成功是在文化傳播上、是在社會效應上,但從經濟效應上來說是非常小的。後來有一些書店,比如滿天星書吧、星期六書吧,想要恢復三一書店的模式,但是都沒有經營下去,很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經濟效益非常低,不足以維持。我現在也認為,書店應該做專賣店,術業有專攻。只有專業店才能夠顯現你的專業程度,才可以同其它的連鎖書店區別出來。
當然,當時大的環境也不太好,學術書店紛紛倒閉。在現代社會,文化實體一般都是國家扶持的對象,但是在中國就沒有這種基於政策與基金會的支持,光靠獨立書店還是有相當的困難。在其他國家,獨立書店往往可能有基金會、出版機構的支持,不僅僅靠銷售書籍的利潤來維持。
一一路徑:那麼,就你多年的經驗,你認為在中國現代城市中,獨立書店能不能經營、維持呢?它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查常平:我認為中國目前是一個「混現代社會」。一般我們將社會可以分成幾種形式:前現代,現代,後現代和另現代。我認為中國在政治上是屬於前現代的社會,經濟上是屬於現代的,文化上屬於後現代,消費方式上則是屬於另現代。那麼,中國的大社會就是一個「混現代性」,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當年三一書店的理念,是通過做公開的文化傳播,希望帶動文化風氣。在中國這個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希望給不同的共同體提供一個交流、傳播的平台。而這個平台需要有三個原則:第一就是絕對自由的空間;第二點就是允許人有不同的表達;第三點是有一些基本的邊界。我認為只要社會需要這樣的空間和平台,那麼,所謂獨立書店就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當然,我們這個社會也要為這樣的平台創造各種條件,否則它也是成長不起來的,更何況說維繫。
一一路徑:那你對以後的獨立書店有什麼展望嗎?他們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查常平:我自己有一個理想,就是有一天我可以開放我的「家庭書店」,我很歡迎喜歡讀書的朋友到我家裡的書房來讀書。當然需要申請,你們還可以成為臨時圖書管理員。我們可以是預約式開放。這樣正真喜歡書、喜歡讀書和交流的朋友們,可以相聚在一起。讓書能夠在我們的人生中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通過參訪錄音整理完成,後面的部分有一定的刪減)
太高逼格的有什麼意義嗎,我只想賣小說、遊記、傳記、畫本、漫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