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嗎?有實質的改變嗎?


1.互聯網金融到底是什麼?

金融這個領域發展的很成熟了,基本不會有實質性的創新。但互聯網的發展誰也看不到頭,對金融業有多大的顛覆性影響,誰都說不清。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人民銀行在13年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里給出了:

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
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眾籌融資以及其他網路金融服務平台等互聯網金融業迅速崛起。

2.難道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嗎?有實質性的改變嗎?

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但絕不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這麼簡單。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有了徹底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能力。人民銀行說,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逐一來看。

  • 透明度高

一大部分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者賺的是什麼錢?信息不對稱。金融的文化是精英化、神秘化;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共享。金融放到互聯網上,可以大大提高透明度,可讀信息也增加很多,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 參與廣泛

參與廣泛因為技術手段便捷,促使之前很多不參與金融、無需參與金融(小額資金)的人都參與進來,不僅大大增加了資金和參與人數,更會增進沉澱資金的流動,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 中間成本低

無需網點、無需櫃檯、無需大量的人力成本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進步、科技進步的優勢。

  • 支付便捷

現在,我們拿著手機已經可以進行很多支付轉賬了,你的現金和銀行卡用得越來越少了吧。未來,絕對會出現那種,只拿著手機、手錶、甚至指紋就可以進行一切支付行為的時代。這還不算顛覆性么。

  • 信用數據豐富、數據處理效率高

大數據時代,數據會大到什麼程度、數據挖掘可以到什麼程度,這都是無法預測的。就目前來說,通過數據分析,阿里小貸可以把利率做到18%、壞賬低於1%。如果未來大數據可以足夠大,就是新的「徵信系統」,對資金利用效率的提升絕對是顛覆性的,且不說餘額寶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做到T+0、期限錯配這種「小應用」了。

  • 另外還有一點,人民銀行的報告里沒敢說,就是互聯網貨幣。

互聯網貨幣對金融市場更是顛覆性的存在,比特幣的價值有待觀察,但至少這個價值已經得到了認可。Q幣這種沒有炒作空間的「貨幣」在網路幾乎等同於RMB。這就顛覆了「中央銀行統一發行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一管模式。很多「互聯網貨幣」已經在一定範圍內作為商品定價的基礎和交易的媒介了。


在2017年3月份的今天,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塵埃落定,但依舊並未完成一個完全形態的蛻變,但是相對最開始幾年的模糊、瘋長以及迷茫,互聯網金融經過了近7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已經是初具骨骼和羽翼了,傳統金融機構從最開始抵制互聯網金融,到今天不得不承認其地位,不得不使用其技術,不得不借用其理念,可謂是讓互聯網金融自身感到百感交集;

其實即便是到今天,一個已經經歷了近7年發展的事物,依然有好多人並不真正的明白互聯網金融是什麼,甚至很多金融從業者都不明白,其實大部分人不只是不明白什麼是互聯網金融,而是沒有從根本上明白什麼是金融業態;

金融是稀缺資源,市場經濟體制下,稀缺資源的流動具有馬太效應,即資源越多的人,會繼續獲得更多的資源,這一點在中國尤其明顯,中國經濟是3:7結構,即每年對國家GDP貢獻的30%是由國有、上市、大型民企所為,而70%是由中、小、微(包括個體工商)貢獻的,但是恰恰這些為中國國民經濟做出了70%貢獻的中小微企業,他們根本得不到金融資源的滋潤,他們也想擴大經營、也想擴大銷售、也想擴大規模,也想從一顆小樹苗成長為大樹,於是大家不得不發出這樣一個疑問:

為什麼金融資源的配置是不公平的?為什麼不能雨露均沾?為什麼那些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社會精英們已經是參天巨樹了,金融機構卻依然把成噸的肥料補貼給他們,而我們這些真正需要成長的小樹苗卻孤苦無依?甚至在風雨強勁時,我們要靠高利息的民間資本跪著活下去?

其實不光小樹苗們會思考這樣的不公平,政府也在思考這一問題:長此以往,如果積怨頗深,那麼社會結構如何穩定?有沒有誰能拿出一種方法敢挑起這一大梁?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真的是細思極恐!可謂國本!

如此一來,互聯網金融跳入國家的視野,且不管互聯網金融到底是曙光一線,還是未來的希望,總之難得有了一種模式來做解決方案,不能讓他夭折,於是政府擺明了自己的態度,讓他自由生長,聽之任之,姑且看之,緊要關頭,出手扶正,就像父母教孩子學走路一樣,態度曖昧但又不失嚴厲;

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天,期間醜聞不斷、業態瘋狂迷亂,但政府卻依然對互聯網金融有信心,依然支持他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業態發展,不管其從業者的初衷是怎樣的,有鼓吹泡沫的、有初心不良的、也有真正想幹事的,但互聯網金融讓高高在上的金融資源走下神壇,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讓更多的藍領低產階級獲得了金融資源的新途徑,在金融資源的持有者面前變得有尊嚴!這一結果已然成為事實。

如此可見互聯網金融本質是更有效的配置金融資源、更高效的配置金融資源,或者更粗暴一點,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讓那些坐在豪華辦公桌後,叼著雪茄對普通老百姓說「你不配獲得這筆貸款」的金融經理們變成微笑著對普通老百姓服務!

說了半天,就目前當下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做一個整理總結,請看圖:


大部分互聯網XX的產業都要植根於線下。
大部分互聯網XX的產業都要植根於線下。
大部分互聯網XX的產業都要植根於線下。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上面說的很多了,我再重複一遍: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即分類:

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金融機構,和金融門戶。


其他方向答主個人了解的並不多,所以從P2P金融行業來展開舉例。

這張圖較詳細地說明了P2P金融的具體流程。

從第三方支付平台開始到聯繫平台投資人進行充值和投標,這部分流程多發生在線上,也就是真正的 「互聯網の金融」。

關於互聯網金融P2P行業中,線上和線下的劃分,請大家看下面的截圖:

1、借款端

2、平台

3、投資端

以上是回答題主對於互聯網金融線上和線下劃分的疑問。

關於線上線下劃分的很清楚的案例這裡有一個,捷越和向上金服的結合(詳見下圖),這樣的模式更好地規避了風險,保全不同埠的正常業務往來。

——以上數據來源於零壹財經發布的《中國P2P借貸信息行業白皮書2014》

接下來,探討互聯網的P2P金融相對於傳統金融有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沒有 (*  ̄ー ̄)

恩,你沒看錯,真的沒有。

金融的本質都是對錢的操作和運轉,互聯網P2P金融只是將平台介質更換了一下,讓服務變得更為快捷罷了。因此,說是錦上添花倒還可以接受:

1、便捷。
對,我們就是為懶人服務的,坐在家裡面手指戳幾下,咦我的錢就去給我生錢了呢,好棒!【畢竟這個年代,懶,才是第一生產力】

2、人性化。
據目前市面上的產品比較來看,某些平台會主打願望的實現,甚至上線了買車買房的理財產品,啥時候出一個給媳婦買包的產品呢,剁手黨們,請看好你的錢包好嗎!【讓我感動的產品,我才會掏錢】

3、收益高(所以風險自然也呈正比遞增)。
寶寶類產品最大的成功就是讓互聯網金融產品走進大眾的視線,連我麻麻有時候也往裡面存點錢呢,但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年利率多集中在10%——15%之間,根據具體債權和平台的不同有所波動。【反正我要賺賺賺,要不然怎麼買買買】

如果你希望探討的是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發展會不會讓現金消失,以中國目前的複雜情況大膽推斷,30年內,現金(此處指實物紙幣、硬幣)並不會消失。

開腦洞文章:
丹麥明年將大幅取消現金支付 或成首個電子貨幣支付國家
沒有現金的國家會是怎樣的?
廣州「無現金支付」體驗 「沒錢」的日子裡不能不說的事


最近一直關注國內的線上貸款業務,斷斷續續有些雜感,借這個問題整理一下。

「互聯網金融」這詞已經處於大熱狀態,越是這般,越容易讓觀者迷失在這種標籤上,不達實質。最近仔細把玩了「51信用卡管家」這款App里的一個「瞬時貸」功能,有頗多感想,關於互聯網金融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個問題。

就貸款而言,骨子裡其實逃不掉兩件事,流量哪裡來,風控怎麼做。

先談談風控。拿個人小額信用貸來說,傳統線下流程的申請材料主要是人行徵信、近期水電煤或銀行紙質賬單或租房合同、銀行流水、工作證明、重要聯繫人這幾項。

線上來說,目前很多P2P也只是要求申請人上傳這些證明的電子版,和線下本質上沒有區別。

我們來看下這些材料背後的目的。水電煤銀行賬單、租房合同其實就是想了解申請人的住址,將來一旦進入催收環節,可以找到地方。重要聯繫人,也一樣,催收用得上,可以間接施壓,有些時候配偶或者父母還會幫忙還款。銀行流水、工作證明,可以了解收入的穩定性進而償債能力,工作證明還跟工作單位地址相關,也是線下催收團隊依賴的一個重要信息。

這些材料,背後有明確的目的,這些目的也恰恰對應貸款業務經常講的3C原則。銀行流水、工作證明,對應Capacity,還款能力;人行徵信報告,對應Creditworthiness,還款意願怎麼樣;還有一個Collateral,抵押物,重要聯繫人、工作地址、家庭住址,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抵押,好比申請人對貸款公司說,「我把我爸媽、我同事手機給你了,不還你就會騷擾他們,所以我是把我將來可以安心面對爸媽朋友的自由和權利抵押給你。」

3C的原則可能不會因「互聯網金融」而變化(其實我不太願意用互聯網金融這個詞,下文我還是用「變革」「創新」來指代一些新的嘗試吧),而會發生變革的是如何達成3C。

我們再回到那些申請所需材料上。傳統這些紙質材料,其實無論對申請人,還是對貸款公司,都比較痛苦。對申請人而言,準備起來麻煩,一個列表清單,一樣一樣去準備,痛苦;相信填過信用卡申請表的人都略有體會吧,這還算是最輕鬆的呢。對貸款公司來說,有另一種痛苦,得識別這些材料的真偽。徵信報告、銀行流水、水電煤賬單,中介圈裡造假都明碼標價了。於是糾結要不要派人陪同申請人一起去打人行報告,可即便這樣,又有內控/代理人的道德風險,挑戰巨大啊。於是要設計構思去驗證聯繫人的真偽,事前拿到申請人的結婚證,然後打給號稱是配偶的那個人,問「啥時結婚的啊?配偶屬相什麼啊?」,諸如此類,「機關算盡」,累,但還是留有破綻,而且依賴審核人員的經驗。

怎麼才能輕鬆了解到用戶的「真實」情況?51信用卡管家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他們的瞬時貸要求用戶提交淘寶賬號、密碼以及手機網上營業廳賬號、密碼。好,創新點來了,淘寶歷史交易的收貨地址是用戶過去自然的行為積累下來的信息,申請人提交方便,貸款公司也不用為判斷是否「真實」而大傷腦筋。同理,手機網上營業廳可以獲取通話詳單,這也是用戶過去關係圈最自然的呈現所在。51做法的核心在於:已經存在一些數據源,這些數據源是用戶在第三方平台上長期自然行為積累下來的、可以等同於「真實」的數據源,51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數據源。

那麼,通過一些好的數據源,可以幫貸款公司更有效地達成3C,同時申請人也更加方便。立刻可以想到的好數據源還有,銀聯的交易記錄、運營商掌握的用戶位置信息等等。這些數據都有一個共通點,用戶積累的無感知性(用戶只要自然地去生活,就會積累存儲下來的數據,而不是像簽到、記賬那樣需要用戶主動記錄才會有數據)。我覺得有必要單獨起個問題,討論下有哪些好的數據源。

關於數據源,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傳統眼光里並不會和信貸業務聯繫起來的那些數據。這點國外有家公司ZestFinance在做。舉個例子,用戶在線申請貸款,填寫表單時候的若干行為信息都會被拿來評估風險,填寫速度、修改行為等等。這個也是需要另闢一個問題討論的。國內融360貌似也有類似做法。另外,像百分點這家公司獲取到的用戶訪問網站軌跡等數據,也有機構在嘗試融入到信貸評分里(扯一句,網路訪問痕迹在識別高風險客戶時,還是有幫助的,比方說某個人經常在賭吧里活動)。

貌似還沒有說流量的事情。改天再寫吧,最近正在緊張研究中。


什麼是金融? What is finance?
金融就是銀行?證券?投資?保險?遠遠不是。金融是資源跨期跨地域分配。記住這句話。
金融是資源跨期跨地域分配
金融是資源跨期跨地域分配

總有人說,現在是欠債的比債主牛逼。其實這句話有問題,債主和欠債的都不牛逼,牛逼的乃是知道誰有錢、誰需要錢。
這就是金融的核心價值,信息的傳遞。從根上來說,金融賺的就是「你不知道」。到了互聯網時代,傳統關係在網路里崩潰,原本離散的信息被集中,信息本身被整合。大量原本被遮蔽的信息公開了,原本在該領域掙錢的金融機構也就灰飛煙滅。
所以互聯網本身就是「金融」。現在我們談論「互聯網金融」,很多時候是眼界太狹隘:互聯網基金算不算互聯網金融?P2P呢?都算,但他們從本質上還是傳統關係的延續。更廣義的互聯網金融,乃是通過互聯網本身湮滅信息壁壘。
應該這樣說,金融的價值在於信息,而互聯網金融的價值在於其能聚合人類歷史上最多的信息,信息溝通過程中創造的,就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錢途。
更應該這樣說,互聯網金融的終極目的就是消滅私有信息,最終破壞一切「金融體系」,包括消滅「互聯網金融」本身。
BT和PT哪個更代表未來?


以前我也有和題主一樣的困惑,這篇文章提出了「改良式的金融互聯網」概念,深以為然,與君共勉


傳統金融:

何為渠道為王呢?我佔了好的地點,我有更多的網點,我有更多的人均銷售產能。我單點、單片盈利更好、營收更高,單點單店單人的人均產能更好。再加上我的產品多,我產品特色好,這就是我傳統金融,過去持續了上百年,它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互聯網:

我們看看金融互聯網是什麼樣的,我認為還是傳統金融,只是利用了互聯網來提升遠程的服務,讓客戶的服務會更好一些。

互聯網金融:

把地面開商店的錢和人力成本,通過網上,把利益讓給了消費者,所以發展很好,而且它選擇很多,看看我們的電商,成功的電商選擇很多,價格很便宜,服務很好。但是,它必須基於流量的基礎上,流量為王,客戶體驗非常關鍵,最後還是價格

差異:

兩種不同的模式,一個是從右到左,一個是從左到右,金融互聯網首先是金融開始,然後到服務,到市場;而互聯網金融是從體驗和服務開始,再從產業和市場再到金融,它是一個邏輯上反過來的。

原文出處:
馬明哲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講話文字實錄


要理解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和聯繫,唯有脫離「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才能理解地更到位。

「互聯網金融」這個詞側重於互聯網這個渠道,實際上並未把握住精髓,相比之下,金融科技(FinTech)這個詞可能更到位。

理解了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的相生相殺關係,也基本了理解了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金融的顛覆意義。具體可參考本文的專欄文章。

剝下金融科技的神秘外衣,FinTech為何讓金融巨頭恐懼?
https://www.zhihu.com/people/xuehongyan

薛洪言 · 6 天前

不知從何時開始,金融科技這個詞突然變得時髦起來,成為了繼「互聯網金融」之後的有一個熱點辭彙。作為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和人聊天時如果不扯上幾句金融科技(最好是FinTech),簡直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混互聯網金融圈的。下面,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為大家扒一扒金融科技那些事兒!剝下其神秘的外衣,看看它們究竟有怎樣的秘密武器。

|概念與由來

金融科技這個詞何時火起來並不可考,但這個詞一出現,就快速點燃了圈內人的熱情,快的有點莫名其妙,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好吧,肉麻到此為止,下面細細開扒,大家小板凳坐好了。

先看看概念。百度百科中這麼講,「金融科技一般指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屬於產業金融的範疇,主要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好吧,也是醉了,生生地把高大上的金融科技描述成了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度娘,你的百科該更新了!

再看看維基百科的解釋,「金融科技,也稱FinTech,是指一群企業運用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種經濟產業。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在新創立時的目標就是想要瓦解眼前那些不夠科技化的大型金融企業和體系」。這裡講的科技手段,包括但不限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等領域。

這個解釋比較接近市場對金融科技的一般認知,同時,這個解釋將金融科技企業與「大型金融企業和體系」對立起來,是相對比較狹窄的概念。就先從這個概念說起吧。

|解密國際上著名的金融科技公司

2015年12月15日,澳大利亞知名金融科技風投機構H2 Ventures聯手KPMG(畢馬威)發布《全球金融科技100強》,共有40家美洲公司、20家歐非公司、18家英國公司和22家亞太公司上榜,其中,中國有6家公司上榜。

該榜單主要從籌集到的總資金額、融資率、地區和行業多樣性、消費者和市場吸引力、X因素(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評分)等五個角度進行評分,且偏重於創新創業型金融科技企業,國內上榜的六家企業分別為眾安保險、趣分期、陸金所、閃銀奇異、房多多、積木盒子、融360。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互聯網金融集團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蘇寧金服等並不在榜單覆蓋範圍內,不過,還好這並不影響我們對金融科技企業的認識。

洪言微語從榜單前8名企業著手,詳細為大家解析國際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都長什麼樣,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又會對傳統的金融巨頭帶來怎樣顛覆性的影響?

NO.1 眾安保險

中國企業,經營領域為互聯網保險,成立於2013年10月,註冊資本12.4億元,估值500億元人民幣,前五大股東分別為螞蟻金服(16%)、騰訊(12%)、平安保險(12%)、優孚控股(12%)和加德信投資(11%)。2015年5月,經保監會許可,公司業務範圍在互聯網交易直接相關的企業/家庭財產保險、貨運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短期健康/意外傷害保險以外,增加了「機動車保險和保險信息服務業務」兩塊內容。

截止2015年末,眾安保險公司營業收入25.28億元,同比增219%;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517%。原保費收入前4位的險種分別為保證保險(19.86%)、意外傷害保險(12.41%)、責任保險(3.56%)和信用保險(2.27%),收入結構已經實現充分多元化。

NO.2 Oscar Health

美國企業,經營領域為健康保險,成立於2013年10月,截止目前估值達到27億美元。與傳統健康險公司只參與病人醫療過程中的支付流程相比,Oscar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重新設計健康保險」,包攬了患者諮詢、問診、用藥、支付等一系列環節,主動介入醫療護理過程,立志於成為「為病人提供全天候醫療服務」的平台。

打著「快速移動、打破傳統」的口號,Oscar為病人提供24小時遠程醫療服務,病人可以隨時向醫生撥打免費電話(20分鐘內不花錢),讓複雜的醫療系統簡單化。

NO.3 Wealthfront

美國企業,財富管理公司,前身為Kaching,成立於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更名為Wealthfront,轉型為一家專業的在線財富管理公司,估值超過30億美元。Wealthfront是一個智能投顧平台,藉助計算機模型和技術,為客戶量身定製包括股票配置、期權操作、債權配置、房產投資等在內的資產投資組合建議,本質上,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把成熟市場的機構投資模式直接提供給個人投資者。人才是Wealthfront最大的依仗,投資團隊12名成員,基本都擁有世界一流高校的博士學歷,投資經驗豐富,且在商界、學界、政界均有豐富的資源。

Wealthfront按照每個賬戶扣除1萬美元後的餘額收取傭金,年費率為0.25%,遠低於美國傳統投資理財機構1-3%的費率水平,受到中等收入人群的青睞。截止2016年2月末,Wealthfront的資產管理規模近3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60%。

洪言微語:智能投顧的運轉邏輯,是通過量化投資模型,結合客戶的投資目標、收入和納稅情況,為客戶打造專業、理性的投資組合,將人為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它的誕生,受益於機構投資模式的創新,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投顧誕生後,高凈值客戶專屬的組合投資模式得以走入尋常百姓家,必將對傳統的財富管理模式尤其是私人銀行模式產生重大衝擊。就中國而言,這一衝擊只是剛剛開始……

當然,智能投顧給人提供的是分散化、穩定可持續的收益,而國人卻習慣了投機和快速暴富,所以智能投顧在國內的發展也許註定不會太順利吧。

NO.4 趣分期

中國企業,大學生消費分期領域,成立於2014年3月,兩年內完成六輪融資,估值約10億美元。趣分期為大學生電子產品消費提供分期服務,通過價格戰和龐大的地推團隊迅速站穩腳跟,2015年8月獲得螞蟻金服2億美元入股,持股比例32%左右。據透露,受限於大學生人群高度的流動性(畢業意味著客戶流失),趣分期正著力拓展非校園客戶。

洪言微語:隨著金融正規軍對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視,消費分期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大競爭壓力,當業務流程的互聯化成為標配,融資成本的高低將成為平台吸引客戶的核心競爭力。分期公司的年化利率平均在19%左右,高於銀行信用卡現金借款年化利率,也高於螞蟻花唄、蘇寧任性付、京東白條等電商系消費金融產品,高的融資利率將成為阻礙這些創業企業吸引優質客戶的根本性障礙。

NO.5 Funding Circle

英國最大的P2P平台,成立於2010年,定位於小型企業貸款業務,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立之初,正值歐洲金融危機持續發酵期,中小企業在正規金融機構申貸拒絕率顯著提高,為Funding Circle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於。Funding Circle主要從現金流(質量和數量)、資產(質量和數量)、替代數據(Yelp評分等)和穩定性(管理、業務、行業等方面)四個維度進行信貸准入,同時所有的貸款都需要提供抵質押或擔保。2013年,Funding Circle與美國Endurance Lending Network公司聯合,將業務拓展到美國市場;2015年10月,收購德國Zencap,進入德國、西班牙和荷蘭市場。

截至2015年11月末,Funding Circle累計成交量為9.48億英鎊,發放貸款15,000多筆,英國境內共有約4.5萬名投資人。

洪言微語:Funding Circle的企業理念是「幫助全球幾百萬家企業繞開過時並且效率低下的銀行系統,通過平台的投資者獲得資金」,一般來講,信用貸款才是高效率的代名詞,但同時我們看到,Funding Circle的所有貸款均要求抵質押擔保,也許這是對公授信風險管理省不掉的一道程序。同時,Funding Circle作為英國最大的P2P平台,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純信息中介,對國內正要求所有的P2P平台轉型為純信息中介。信息中介模式下,將風險把控能力交給投資者,但投資者哪有這個能力,轉型信息中介模式,真的會給P2P行業帶來持續發展的春天嗎?

NO.6 Kreditech

德國企業,在線借貸領域,成立於2012年3月,主要為在正規金融機構得不到授信的次級借貸者提供服務。Kreditech通過大數據對申請人進行信用評分,其演算法可以分析約20000個數據點(Facebook 主頁、eBay 主頁、電子商務購物行為、手機的使用情況、位置數據、填寫問卷時間、輸入出錯率、用大寫字母的頻率、按取消鍵的頻率、發出申請的設備是Ipad還是普通平板等等),一旦評估通過,15分鐘內即可完成放款。目前,Kreditech正在積極輸出其大數據服務,致力於為在線零售商等企業建立國際性、自我更新的資料庫,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進行精準營銷和客戶服務。

Kreditech已經對200萬人進行了信用評分,累計放出50萬筆貸款,按照平均貸款金額200歐元計算,累計放出貸款約1億歐元。截止目前,公司尚未盈利。

洪言微語:Kreditech屬於典型的手機微貸創業型企業,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還包括Affirm、LendUp、ZestFinance等。在洪言微語看來,手機微貸模式,對於傳統的信用評分模型是個很好的補充,但僅依靠這些數據,很難對借款人作出準確的評估,信用評分會偏低、信貸額度也會偏小,從而制約其適用範圍。這種模式要成功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次貸市場,而是應該回歸主流市場,與主流的評級機構、數據產生公司等進行合作,獲取更多地、有價值的主流信息,實現共贏才是出路。

NO.7 Avant

美國企業,在線借貸領域,創立於2012年,估值超過20億美元。Avant專註於為介於信用優級和次級之間的借款人提供服務,通過大數據以及機器習得創建更加精確的消費者信用資料。Avant放貸資金源於平台自身而非投資人,因此並非嚴格意義上的P2P企業。Avant的貸款額度平均為8000美元,最高可達到35000美元,其貸款利率最低為9%,最高可達36%,具體取決於風險核算結果。

洪言微語:國際上的在線網貸平台不計其數,Avant 的特色在於其獨特的客戶定位,這一點與Prosper和Lending Club專註於優質客戶形成了差異化。國內的P2P平台多達3000余家,又有幾家真正只專註於特定領域借款人呢?也許創業時的確專註於一個領域,當企業逐步做大時,基於規模、客戶基礎等因素考慮,大而全的發展模式幾乎是必選項。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而全往往是企業走下坡路的起點和根源。

NO.8 Atom

英國企業,線上(數字)銀行領域,創立於2014年5月,只能通過手機端應用訪問,已獲得英國銀行牌照。2015年11月,西班牙銀行集團BBVA收購Atom29.5%的股權,作價4500萬英鎊,估計達到1.5億英鎊,此時Atom的手機應用尚未投入使用。

Atom致力於挑戰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尚處於保密階段,據悉「手機應用中將加入生物計量,3D影像和遊戲技術等特色,並支持個性化定製」。Atom公司的願景是在4-5年的時間內,佔據英國市場4-5%的市場份額。

|金融科技就在我們身邊

經過對國際上排名前十的金融科技企業的介紹,我們發現裡面2家保險企業、1家財富公司企業、4家在線借貸平台(不完全是P2P)、1家手機銀行,而且裡面還有兩家中國企業。這些企業提供的服務都很簡單且容易理解,並不像Fintech這個詞看上去那麼神秘。金融科技只是利用大數據和科技的手段使得金融服務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僅此而已。

再舉幾個例子,以美國企業Simple為例,通過與傳統銀行合作,為客戶提供諸如自動記賬、自動打賬單、分析賬單和其他一些智能化服務,是典型的依附在傳統銀行上的金融科技企業。又如新加坡企業Tradehero,主要面向金融小白,每當小白關注的人做了一筆交易,他就會得到一個通知,然後決定是否跟隨做一樣的交易,模式賣點是在金融交易里,沒有什麼比信息和經驗更值錢。再比如以色列企業Bondit,開發了一款專註債券投資的機器人顧問SAAS軟體,基於領先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提供債券投資組合設計、優化、調整、監控及分析的一站式服務,使固定收益投資的從業人員能夠輕鬆的設計並銷售債券。

經過國內外綜合對比和分析,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發現為何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不僅有專註於垂直領域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更是出現了涵蓋支付、融資、眾籌、理財、保險等眾多領域的綜合化、一體化的互聯網金融集團,以螞蟻金服、蘇寧金服、京東金融等為典型代表,業務橫跨C端和B端、國內和國外,為中國金融企業在國際舞台上彎道超車提供了無限想像力和可能性。

不過,也有一點小憂慮,發展金融科技,中國不缺資本、人才和創新的模式,但相對缺乏「構築偉大企業、改變世界」的信仰和精神,還有就是缺乏對市場規律的敬畏。而這些,可能才是決定一國金融科技能夠持續發展併產生顛覆性創新的根本性原因,從這一點看,中國的金融科技其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最後,廣義上講,一切以科技和數據為核心驅動力,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業服務效率的企業均屬於金融科技的範疇。從這個意義上,不僅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屬於金融科技企業,傳統金融企業也算金融科技企業,只是相對而言體量太大且體系龐雜、效率低下,難以在細分領域上做到極致。未來,傳統巨頭與新興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共存可能成為常態,屆時,金融與科技完全融合,金融科技一詞也許會成為歷史。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 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原來沒有資格搞金融的,借著互聯網化這個政策春風擠進金融業。乾的都是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是個「政策綠色通道」。

至於創新,這幫人才搞了幾天金融?除了忽悠就是抄,要不就乾脆乾的就是違反國內金融法規的事情。


奉獻一下近期出版的新書(帶你裝逼帶你飛——《風口上的豬:一本書看懂互聯網金融》)的樣章。
原文刊載於36kr(九張圖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互聯網金融,最近一兩年最火爆的話題,作為一個新生的概念,目前還沒有權威定義。謝平教授,這個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曾在《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中提到:「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

而在實際見聞中,各大媒體只要逮著互聯網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或是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服務,都會把它們被歸為「互聯網金融」。很多媒體人或分析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謝平教授與鄒傳偉、劉海二在其後的著作《互聯網金融手冊》中也重新梳理了互聯網金融的構成。在我看來,它們大多未能覆蓋互聯網金融的全部。依託著 MECE 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不重不漏),本文將從最基本的金融需求出發,用簡潔明了的圖表,為讀者繪出互聯網金融的全貌。


1. 金融的需求

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問題。那麼我們不妨首先思考一下,用戶的金融需求是什麼?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其實沒什麼差,一樣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投資、融資、支付。

  • 投資:資金充裕的人想讓錢生錢(存款、保險也是投資的一種)。
  • 融資:缺乏資金的人需要錢,融資則要付出成本(如借貸的利息和手續費),其實是用錢買錢。
  • 支付:金錢的流動。

上述的語言定義也許有點簡單粗暴,下面的圖會給大家一個更直觀的解釋:

投資和融資則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投資是資金盈餘者想用錢賣錢,融資是資金短缺者想用錢買錢,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交易總是要有買賣雙方才能順利達成。

相對的,支付可以獨立於投融資活動,自立自強。舉個栗子,我們平時日用品網購的支付,整個過程並沒有涉及到投資或融資活動。

搞清楚這三個基本金融需求後,我們來發掘互聯網金融的全貌。整個投融資的流程如下圖所示。資金盈餘者將錢給予資金短缺者,資金短缺者之後返還本金及投資回報或虧損。(圖中箭頭僅表示投資資金流動方向)

傳統金融機構通常被稱為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tes),負責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比如銀行,資金盈餘者將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銀行將款項放予資金短缺者,融資者支付利息。

傳統金融機構雖然被叫作金融中介,其實也被包含在最簡單的模型中。
以銀行為例,在資金盈餘者存款的交易中,傳統金融機構是資金短缺者的角色。在資金短缺者融資貸款的交易中,傳統金融機構則是資金盈餘者的角色。

在最基本的投融資流程的基礎上,有時候由於信息不夠透明,需要投融資雙方以外的第三方介入,以促成供求信息配對,完成投融資活動。

此外,由於投融資活動承受著各種風險,且每個投融資的主體有著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以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為例,投融資本身受到很多市場因素的影響,如政治、經濟、社會、科技以及行業本身的影響。這些信息將更好地讓投資者了解不同項目的風險及回報,讓融資者清楚不同融資渠道的成本。它們將直接影響資金盈餘者的投資決策,以及資金短缺者的融資決策。

看到上圖可能有些讀者會疑問:傳統金融機構是不是屬於上圖中的第三方?針對這個問題,我進一步解釋一下第三方在投融資流程中的角色。

第三方並不吸收資金或出藉資金,而是僅作為媒人,撮合投融資雙方,投融資雙方是一一對應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資金池的所謂 P2P 借貸平台其實不是第三方,而是資金盈餘者或短缺者。

傳統機構也有可能是第三方:以銀行代銷基金產品為例,基金公司是資金短缺方,零售投資者是資金盈餘方,銀行則是第三方。用金融行內的術語來講,第三方只是一個「通道」。

弄清楚了投融資的流程,下面我們要介紹的是:


2. 投融資領域的三種業務模式

2.1 自有產品

在第三方缺席的投融資過程中,自有產品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玩法。

由於大部分投融資產品(包括存款、貸款、基金、信託、保險等)都需要傳統金融機構的牌照去設計、打包、生產。互聯網金融的自有產品主要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即媒體常說的「金融互聯網」。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電商企業殺入傳統金融業:阿里巴巴、蘇寧、百度、京東、歐浦紛紛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蘇寧註冊了「蘇寧銀行」打算進軍民營銀行業,阿里巴巴和騰訊參股的民營銀行也接連獲批。在這個領域裡,表現出眾的是互聯網 / 電商系小貸公司,而民營銀行因為剛剛起步,還沒有太大的成果。關於民營銀行我們會在後文進一步探討。

更有不少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密切合作、相互融合,共同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阿里巴巴收購天弘基金 51% 股權,以及 2013 年鬧得紅紅火火的「三馬賣保險」,賺足了大家的眼球。

稍作總結,自有產品這個領域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 金融機構互聯網化:金融機構所架設的在線平台,既提供投資產品也提供融資產品,如電子銀行、保險網銷。
  • 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化:要做金融產品的製造商,互聯網公司必須獲得相關牌照。在這個範疇下有兩個亮點:一是互聯網/電商系小貸公司,藉助電商平台收集交易數據,從而挖掘在線商戶的融資需求,並利用大數據控制信用風險,進行小貸業務,如阿里小貸。二是互聯網公司參股的民營銀行。
  • 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開發: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在股權層面進行合作,建立合資企業並獲得金融牌照,共同設計、打包、生產投融資產品,如眾安在線。

上述內容,我會在後面的章節一一詳細展開。

2.2 金融服務中介

金融服務中介,是投融資過程圖中「第三方」承擔的角色。

其實投融資的過程和實物交易的過程無異,需要有買家(出錢的投資者),有賣家(賣股權、債權或其他權益的融資者),有商品(股權、債權或其他權益)。

在研究金融服務中介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電子商務領域裡面都有哪些主要市場參與者:

上圖的這些概念其實已經被大部分人所熟知。我也不多廢話了。B 端是企業,C 端是個人。

在這裡還是需要稍微花點筆墨解釋一下圖中的 B2C——

B2C 在這裡指的是非自有品牌 B2C,主要有兩種:
一個是平台 B2C(B2B2C),即可以讓商家進駐、並向 C 端客戶出售產品的電商平台,比如天貓、轉型後的京東商城等;另一個是非平台的零售商 B2C,從別人那邊進貨然後向客戶銷售,自身不負責製造商品,比如轉型前的京東、一號店等。

我們只研究這兩種 B2C,像凡客等自有品牌的 B2C 網站在此就不討論了(前文我們提到的阿里小貸之類的自有產品其實就可以類比為自有品牌 B2C 網站)。

導購網站則從用戶需求出發,匹配適合用戶的商品,把流量引導至賣家處。

了解了電商的業務模式後,我們還必須意識到金融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有兩個很大的不同點:

  • 一是金融產品不是消耗品,且價格會發生波動,所以金融市場需要可以讓市場參與者進行交易的流通市場(也就是金融業界常說的「二級市場」)來滿足交易需求,這個角色通常由交易所(Exchange)來承擔。

  • 二是金融的二級市場通常需要有經紀(Brokers)的參與來提高市場效率或為交易方的信息進行保密。經紀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等額外服務。

順帶一提,除了經紀外,交易所還有一個角色——做市商(Dealers)。中國的 A 股市場暫時還沒有做市商機制,但新三板(試點中)和其他 OTC 市場(櫃檯交易市場)已經有做市商機制的存在。不過做市商並不是第三方,它需要自己將金融產品買下再賣出,低買高賣賺中間差價,它在交易過程中扮演的是資金盈餘者或資金短缺者的角色。

因此,我們便可以順利成章地把圖中的概念拓展到金融服務中介來。

F 指的是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s)。
N 指的是非金融組織或個人(Non-financial organizations/individuals)。

(要說明的是 F2F、F2N 這些亂七八糟的術語,只是作者隨口編出來的,在業界並沒有很高的辨識度,裝逼者請慎用。)

下面,我將進一步解釋上圖中的六種金融服務中介:

  • F2F: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大多一對一直接進行,但也有不少交易平台存在,比如銀行間交易市場。由於 F2F 模式大多都由監管機構所主導,或以交易所(如陸金所的 F2F 業務 Lfex)的形式存在,我在後文也不再詳細展開。

  • F2N:包括平台 F2N 以及非平台 F2N,零售用戶可以直接在 F2N 上購買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進行投資理財。平台式F2N是一個在線的金融產品市場(Market place),金融機構可以進駐該平台並直接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金融機構作為直接銷售方,如淘寶基金、淘寶保險等。最有名氣的餘額寶僅僅是其中的變種。此外還有微信公眾號,不少金融機構也進駐微信,以服務號的形式提供內容。非平台F2N銷售的產品不是自己生產的,它只是做代銷工作,一般以從金融產品的生產商(基金、保險公司等)收取傭金的方式賺錢,如天天基金網、銅板街等。用戶除了購買投資產品外,還可以申請貸款產品,如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電商平台與銀行合作,為電商平台的供應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eBay 等已經與銀行合作,開展了這項業務。原本打算在 2014 年 3 月由騰訊、阿里巴巴、中信銀行合作推出的網路信用卡,其本質也是信用卡產品銷售渠道的新拓展,只可惜這個計劃被央行叫停了。

  • N2N:以眾籌平台為代表,有融資需求的個人 / 機構可在眾籌平台發起項目,以股權、債權、或預售 / 團購等的方式向投資者募集項目資金。要注意的一點是,P2P借貸平台其本質是以債權為基礎的眾籌平台,這個我們也會在後文詳細解釋。國內的市場參與者有天使匯、大家投、人人貸、拍拍貸、陸金所、點名時間、眾籌網、追夢網等。

  • 導購網站:即金融流量分髮網站(也被稱為金融垂直搜索),根據用戶的金融需求,金融流量分髮網站會匹配適合客戶的金融產品(目前覆蓋貸款、信用卡、理財產品等),國內的市場參與者主要有融 360、好貸網、我愛卡、百度貸款搜索、24 財富等。

  • 交易所:供用戶交易金融產品或大宗商品的二級市場。除了兩大股票交易所,大部分讀者可能都不知道,國內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所在 2013 年多達近 100 家(2012 年高峰時候,國內交易所甚至超過 900 家,後來在商務部、央行和證監會的聯合整頓下,國內交易所的數量才被控制下來)。與此同時,在北京、重慶等地存在著近 20 家金融資產交易所。而互聯網交易所也在慢慢崛起,如各 P2P 平台的二級交易市場、陸金所旗下的 Lfex 等。讀者可能會注意到,在圖中交易所把前面的幾種交易類型都裹住了,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交易所也承擔了一級市場發行的功能。

  • 經紀:在股票交易市場中,經紀的角色是由券商來承擔的。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我將會探討互聯網券商的發展。

2.3 信息供應與分析

談完自有產品和金融服務中介這兩種主要業務模式,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投融資領域的最後一種業務模式——信息供應與分析。

這個領域的市場參與者通過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及分析以促成投融資活動,如挖財記賬、彭博、財經門戶、騰訊操盤手、雪球財經等。如果你懂得運用,它們並不比私人投資顧問差多少。


3. 滿足支付需求的業務模式

比投資融資更廣泛的金融需求是支付,線上線下的消費都需要支付,甚至線上線下未來的消費都可以通過線上支付。仔細想想我們平時付錢的過程,你會發現支付的流程其實很簡單:

支付方使用擁有支付手段功能的媒介(即貨幣¥),直接付款給收款方,或通過第三方間接付款給收款方。

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想要在支付領域下工夫,只有兩種手段:要麼成為第三方,要麼成為媒介。相對應的,互聯網金融在此領域有兩種可以實現的業務模式:

  • 電子支付:作為買家賣家以外的第三方,為用戶提供桌面端 / 移動端電子支付及轉賬、繳費等服務,如網上銀行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

  • 虛擬貨幣:以電子形式存在、於網路上流通、具有標價及消費等功能的非法定貨幣,如 Q 幣、比特幣、萬里通。
    我將在後文詳細探討上述兩種業務模式。

啰嗦了一大堆,最後九張圖合併在一起召喚出「神龍」:

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的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務模式是按實現的功能去劃分,現有的市場參與者也逐漸在往多個領域滲透。例如陸金所雖然是債權眾籌平台(P2P 借貸平台),但它也有交易所的功能為用戶提供二級市場交易的服務。


實質沒有改變。是互聯網讓金融服務變得更透明,便捷,簡單理解 就是讓金融信息更對稱


金融,可以說是資金融通,貨幣代表了資源的控制權,任何形式的金融(當然也包含互聯網金融),都是通過對資源的控制,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進行配置,提高社會整體的運行效率。

比如,大眾的錢存到銀行,銀行就擁有了這些貨幣的控制權,銀行也就因此有了將資源配置到最能使用這些資源的主體手中,例如通過貸款讓企業添置生產設備,併購產業鏈上下游,從而促進這家具備管理能力的企業更大程度低發揮它的優勢。

所以我認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三個變化,一是能夠以最快速度彙集貨幣,二是以最精準方式找到最佳的資源使用者,三是經營風險能夠最大程度分散。

以信託和P2P來做一下對比。信託對於資源的配置,一般需要通過前期盡職調查之後,設立信託計劃,然後再委託銀行等渠道去推銷這個信託計劃,最後資金募集到位後,再以信託貸款等方式交給資源使用者。而P2P對於資源的配置,一方面它可以以相對最全的數據和成熟的模型來判斷一個主體是否具備使用資源的能力,免去了線下調查的過程,另一方面它直接通過互聯網彙集大量小額資金,資金募集流程短,速度快,同樣節約了時間和成本,並且將風險分散至大量投資者上。

所以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資金募集速度加快,使得資源使用主體的識別更精確,還使得主體的經營風險分散到更多投資者身上。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最好的狀態,從微觀上看,最需要錢來發展的企業以最快速度拿到了錢;從宏觀上看,資源被最快地配置到了最有能力的人手上,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創造了最多社會財富。如今的問題是互聯網平台有了很大的流量和很快的資金彙集速度,但對於識別有能力支配資源的主體這方面的技術能力和專業能力都遠遠不夠,很有可能將資源交給不適合的人,成了資源浪費的幫凶和不良資產的退出渠道。


現在主要出現兩種形式:互聯網金融化 金融互聯網化
作為現在這個時代特有的產品:各種理財寶寶,各種網路支付,移動支付等概念是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體現。然而作為傳統銀行的金融互聯網化的反擊也實時推出各類網路理財產品、直銷銀行、社區銀行、咖啡銀行、直通銀行等各式各樣的產品,主要不想讓傳統銀行在金融領域大佬的位置被人侵犯。無形中也加速了樓主提出的互聯網金融是否就是以後的一個方向,銀行網點消失等疑問。
在這裡簡單的說幾點:
1、銀行會越來越簡單
這是時代給予的改變:舉個例子,當我們以後拿到工資時(基本都是打到卡上),我們想買點衣服,可以選擇網上直接買,或是直接到店面挑選購買衣服,看中了我直接拿出手機通過掃二維碼進行支付,銀行簡訊提示已經扣除多少錢,拿著衣服走人,通過手機叫車打的回去,路上又想看看卡里還有多少錢,到小區門口有個VTM(已基本上市的產品,比ATM更加聰明),直接跟銀行MM聊天查賬或是理財的諮詢,感覺需要考慮會理財,回家在網上就可以直接購買需要的理財產品,你甚至不需要只能購買本銀行的理財產品,你通過你所在的銀行購買全球任何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都行(現在有公司正在實現全國中小銀行的跨行理財),全部過程不需要銀行卡,你只需要有個虛擬賬戶就好(平安的直通銀行已經實現)。說了這麼多你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有期待。
2、理財年化率更高
勿容置疑,銀行網點建設和維護費都不需要了,銀行無用的員工也不需要那麼多(估計要遭噴了),在理財和貸款方面就更加能滿足我等屌絲的世界了。最直觀的你理財每天漲多少錢都看的清清楚楚。
3、互聯網的透明化讓金融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那麼神秘難懂。
--------------------------------------------------------------------------------------------------------------------------------------------
華麗的分割線

以上都是現在發展所能看到的未來互聯網金融,可能更多的牽涉到了移動金融的概念。僅根據個人平日的接觸所展開。


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但絕不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這麼簡單。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有了徹底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能力。人民銀行說,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逐一來看。

· 透明度高

一大部分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者賺的是什麼錢?信息不對稱。金融的文化是精英化、神秘化;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共享。金融放到互聯網上,可以大大提高透明度,可讀信息也增加很多,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 參與廣泛

參與廣泛因為技術手段便捷,促使之前很多不參與金融、無需參與金融(小額資金)的人都參與進來,不僅大大增加了資金和參與人數,更會增進沉澱資金的流動,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 中間成本低

無需網點、無需櫃檯、無需大量的人力成本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進步、科技進步的優勢。

· 支付便捷

現在,我們拿著手機已經可以進行很多支付轉賬了,你的現金和銀行卡用得越來越少了吧。未來,絕對會出現那種,只拿著手機、手錶、甚至指紋就可以進行一切支付行為的時代。這還不算顛覆性么。

· 信用數據豐富、數據處理效率高

大數據時代,數據會大到什麼程度、數據挖掘可以到什麼程度,這都是無法預測的。就目前來說,通過數據分析,阿里小貸可以把利率做到18%、壞賬低於1%,完爆各大銀行的負債業務。如果未來大數據可以足夠大,就是新的「徵信系統」,對資金利用效率的提升絕對是顛覆性的,且不說餘額寶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做到T+0、期限錯配這種「小應用」了。

· 另外還有一點,人民銀行的報告里沒敢說,就是互聯網貨幣。

互聯網貨幣對金融市場更是顛覆性的存在,比特幣的價值有待觀察,但至少這個價值已經得到了認可。Q幣這種沒有炒作空間的「貨幣」在網路幾乎等同於RMB。這就顛覆了「中央銀行統一發行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一管模式。很多「互聯網貨幣」已經在一定範圍內作為商品定價的基礎和交易的媒介了。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
先得理解什麼是金融:金融本義是資金融通,狹義的金融,一般僅指貨幣的融通,主要表現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式。
直接融資,說白了就是缺錢的人直接跟有錢的人借錢,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資方式,你買了股票相當於就是借錢給了企業,然後他每年給你分紅,債券也是,你買了一個企業的債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間接融資就是有錢的人或者企業不直接借錢給缺錢的人,而是通過中介機構進行,中介機構是誰呢?最典型就是銀行,我們大量的人把錢存到銀行,銀行統一對資金進行調度和安排,發放給缺錢的人或者企業。我們獲得了存款時候銀行給予的利息,而銀行獲得了放貸款時候,企業給予的利息,兩者差額就是銀行的盈利。(信用貨幣的流轉有兩個特徵的,一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二是這個分離的過程是有報酬的,一般體現為利息或者股息。)
而互聯網只不過是把人類底層的結構再往上重新實現了一遍而已。所以說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也是有放在網上的潛能的,無非是現在大家的操作習慣允不允許這件事產生而已。(這裡說下餘額寶,它只不過是對接了一個貨幣基金,使交易本身更加便捷了,並不算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金融創新)

國內最早提出互聯網金融概念的謝平教授,曾經提出過區別於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第三種融資方式,即「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人對這個模式的理解。他的定義是: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他把互聯網金融作為第三種融資方式來看待的,當然你也可以把任何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了這個融通的行為都看做互聯網金融。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為,都可以定義為互聯網金融。
其中最關鍵我認為是要明白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意義是實現去中介化,即所說的金融脫媒。希望能夠利用互聯網會讓信息不斷的透明化,讓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對稱所掌握的信息優勢,讓社會的各種參與主體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由於專業化分工所帶來的金融中介機構的專業化優勢讓大量金融機構的職能不斷的分化甚至消失。

【互聯網金融or金融互聯網?】
業內有種觀點認為:互聯網企業,介入了金融領域,才是互聯網金融。金融企業使用互聯網手段,則不是互聯網金融,而是金融互聯網。我認為這樣生生把他們倆割裂對立開來似乎不太可取,用金融的思維做互聯網,或者用互聯網的思維做金融,無非爭論的是誰服務誰的問題。
而我所認同的互聯網金融不僅僅是把原來線下的金融產品放到網上去販賣,更多的是用互聯網的「精神」來做傳統金融行業做的事,而傳統的互聯網精神是什麼?是開放,是平等,是協作,是分享,是去中心化,是客戶體驗至上!!

從短期來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核心點還是金融屬性,互聯網還只是工具而已,大體遵守的還是金融規則。你看在國外最具有互聯網金融屬性的P2P在中國卻因為沒有有效的風控被做成金融互聯網模式,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來應該是金融脫媒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了還是無法脫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本質上成擔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為了銀行,利用構建資金池,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沒有牌照的銀行,這種變形,其實是已經典型的背離了互聯網金融應該有的模式了。他們的本質其實就是金融機構。這兒就不舉例了。


http://weixin.qq.com/r/_jjA2PDEe60ErbS7923o (二維碼自動識別)


銀行那幫保守派在博鰲論壇上個個跟小丑一樣。本世紀中葉回首會發現,難以置信的是,互聯網創新的主陣地竟然在天朝而不是互聯網發達的美國

由於天朝民營銀行限制大起步艱難,再加上各大傳統銀行長期佔有市場,要通過傳統銀行市場化推動金融改革遙遙無期,進而讓天朝整體金融改革和軟妹幣市場化停滯不前

但是餘額寶卻撕開了一個小口子,讓太多人看到了希望。餘額寶直接威脅到活期定期存款的生存,要不了多久會上網的都不會去銀行存款,這就意味著銀行無法正常吸納社會資本。雖然餘額寶不是銀行,其吸納的資本還是要迴流到銀行中去,但是這部分利差銀行是賺不到了

餘額寶之所以會產生,不是阿里巴巴勇於創新,支付寶到餘額寶僅僅一步之遙,為什麼這麼多年不出餘額寶?因為市場上的融資成本已經高到有部分金融願意主動讓利給儲蓄用戶來獲取資本,有這樣迫切的需求才出現餘額寶這樣划算的產品


如果我們只看細節,似乎會覺得餘額寶將引領抬高金融業成本的浪潮,但是從宏觀看,這部分利差會給社會補充不少流動性,並且金融業受到刺激更加主動的競爭存款和放貸,必然會讓系統總體融資更加便利。從最簡單的角度看,促進行業內競爭必然給該行業外帶來福利,所以餘額寶不用說肯定是造福社會融資的好東西。不過,不能單純的說金融利差收益的高低決定融資成本,金融業收益過高過低都會不利於社會融資效率,就好像通脹率不簡單決定經濟發展一樣。在餘額寶出現前那幾年,天朝銀行的利差收益明顯是太肥了,所以市場才自動產生破壞潛規則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直接壓縮了銀行的盈利空間,這就是為什麼傳統銀行對金融互聯網很讚賞但是對互聯網金融各種負面情緒,不是叫罵就是強裝鎮定的鄙夷。金融互聯網讓銀行賺錢,互聯網金融讓銀行賺不到錢
如果固有的社會存款帶來的利差銀行賺不到,傳統金融業大刀闊斧的一系列改革就必須加速。銀行沒辦法輕鬆吃利差,就必須更積極的創新創收,被逼去做過去不屑於做的事,比如小微企業貸款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是民間信貸地下錢莊」非法集資「經營的買賣。同時存款沒有生存空間,意味著軟妹幣利率市場化成為順理成章的事,如果社會中絕大部分存款都流向互聯網金融,銀行們勢必不再固守固定利率而更加迫切的要求自主利率,於是在三年內我們將有可能看到軟妹幣利率市場化,因為只有利率市場化,銀行存款才可能和互聯網金融競爭,這就是所謂的倒逼銀行業改革
原先排著隊想搞民營銀行的資本以及包裝私募基金申請公募基金的資本,都看到了門檻更低的進入金融業的方法,只要通過和互聯網金融合作,能更加快捷的與金融業務掛鉤,而不必辛辛苦苦受限於各種傳統金融規範。這並不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缺乏監管風險高,這種口辭是騙外行的,因為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自己搞金融,而是互聯網將金融集資投資的形式變革,最終管理資本的仍然是傳統金融機構。所以如果說風險,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只可能低於傳統金融,因為理財方是傳統金融,而集資成本卻低於傳統金融。而傳統金融大佬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搶先和互聯網合作的金融服務商基本上都不是大佬,也就是說一些為了搶市場求生存的傳統金融小弟通過與互聯網商務合作挑戰大佬地位,讓大佬火冒三丈。於是民營資本一直想插手金融業卻一直遊走在合法性的邊緣,互聯網金融讓他們看到希望
說完小額集資與大額投資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盤活貸款,這裡不光是指已經開始的互聯網金融個人貸款業務。我們都知道長期以來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的貸款在天朝是遠遠不如發達國家那麼順溜的,銀行大爺們門檻太高,所以才會頻繁發生擦邊非法集資,社會資本有將近一半是遊走在銀行體系之外的民間借貸,不僅法制監管困難風險很高,而且造成很多社會問題。這都是傳統銀行不屑於干這種小活麻煩活風險活所致。互聯網金融帶來改變格局的一線希望,即便互聯網金融沒有直接做好做強小貸,也會逼著傳統金融為了彌補利差損失不得不更積極的去做小貸。資本市場將有希望更加明朗化,從而降低運行風險
以上三點是金融改革一直以來的三座大山,是最主要的,所以天朝不可能因為幾大行親兒子哭爹喊娘而扼制互聯網金融,而會抓住這個機遇漸進加速金融體制改革。這也充分顯示出市場經濟比起宏觀經濟來的強大,有形之手在搞變革創新上是不如無形之手的,天朝所要做的是觀其變、規其范
其實互聯網金融對整體社會面貌的改變會非常多,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主動脈,互聯網則是現代社會信息化變革的中樞,兩者充分的結合會很大程度改變世界運行的方式甚至影響國際政治推進全球一體化

————————評論引發的更多精彩————————

相比歐美我朝對創業者尤其低端創業的正規化支持是差很多的,具體我不比較了,模糊記得個例子,貌似有個犯了經濟罪抓進去老美,他原先是專門做高風險融資項目的,就是從一堆難看的資產負債表中篩慮出潛力股,垃圾里找金子,干這種活的在我朝金融業內估計暫時沒有,都是火了堆柴,高大上,社會風氣也都如此
前幾年日本有個老頭說大陸之所以經濟粗放(這個粗放包括了高風險、簡單粗暴、盲目上馬等等)是因為賺錢簡單,如果像日本這麼成熟的市場,粗放的玩法根本賺不到錢,所以必須精細,也只有競爭到了這地步,玩家才會謹小慎微,因為謹小慎微是提高成本,在粗放能賺錢的時候提高成本是不明智的
小微企業的問題的確是有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但總有一天要有一些相對規範的渠道來彌補一部分缺口,小老闆和創業者大部分不專業,需要專業的教導調教,VC、PE不就是做這些的么,有這樣的窗口才能引導小微創業學會控制風險。也有可能我朝互聯網上能創新出更優勢的方法,當然目前還看不到,如果有現成的,我就用不著意淫展望了。目前寶寶們不是和基金就是和保險公司合作,看來保險業在金融業中算比較沒娘養的,這麼積極活躍,但是保險公司怎麼做企業貸自控風險不清楚,八成也是個黑箱

另外我漏了一點,利差高的問題銀行業自己早意識到了,也企圖改革過,但貌似沒啥市場反應。各大銀行的寶寶類產品比如工行工銀瑞信基金|指數基金2009就開始了,也是網路銷售,利率不低,但是T+1,因為已經都有這樣的擦邊突破利率管制的產品,所以預感中的存款利率上升壓根沒有啊。只能說銀行業內的競爭性改革被市場忽略了,淘寶互聯網信息業優勢的營銷明顯比金融業更人性化(同理手機QQ明明比微信功能強大而且還是雙端的為毛微信會火啊不科學),想必如果是業內競爭引起的風暴,大佬們不會如此一致討伐的,結果肉給圈外的人搶了真是不爽啊。天天益被取消估計主要還是因為產品內容重複不利於統一管理吧,臆測
最後就是,最近寶寶利率都到4.2的谷底了,估計很難再低,可能是大環境在反腐嚴打壓縮經濟泡沫的關係,為了內需,利率還是低點好,也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既然利率優勢不明顯了,接下來就是拼服務了,金融業的信息服務不如互聯網公司,矛盾穩定後應該還是會有更多金融業的來合作,把營銷客服等面對客戶的東西交給互聯網

雖然噹噹京東淘寶用了不到十年讓線下供應鏈門店死傷大半,但是金融業畢竟更具專業性,即便以互聯網公司的智慧型創新要蛇吞象這麼水深的經濟命脈的確無法想像,或許幾十年也不夠吧,我猜還是以合作為成本最優,只不過如果近年就出爆炸性新聞我也不奇怪就是了
幾乎所有做大的互聯網企業都在比傳統行業更加積極的使用金融,既融資又投資,跟二房東似的,聯繫如此緊密,也許這個2房東有能力做得更細微一些,這裡面的核心應該還是做信息,農業》工業》商業》信息

小微當然比吃利息難做,但是如果吃利息變得艱難,就不顯得那麼難做了
高破產率的同時是存活者的高收益率,就是高風險高收益吸引了大批民間資本,而到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正規軍開始參與了,Zface提到了他們行的中關村模式。這一方面是發展環境越來越成熟,很多模式建立起來後大家沒有過去那麼盲目,風控也沒有過去那麼困難,另一方面就是成熟意味著某些簡單的渠道福利會有所改變比如吃利差,這是銀行業內也早就擔憂和認為不可持續的事情
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決定了銀行不是從自由市場中小微部分做起來的,同時國內的小微總體的淘汰率在高速發展中甚至高於發達國家的原始積累期,但是風投還是在小微中挖到了寶,沒讓銀行給所有小微提供服務啊?風險控制就是體現金融業技術水平的活,為啥風投能做銀行不能做?因為風投沒許可權吃利息,民間借貸沒法吃利息,所以他們只能做這類高風險。為啥長久以來,民間借貸那麼有活力?坊間估計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資本都在地下錢莊,這說明總體上小微的資本收益率並沒有那麼悲觀,否則資本會更多的選擇更加安穩的正規金融系統。當然這裡有個很自然的市場蹺蹺板效應,資本抽離小微會導致小微更加謹慎自我風控提升,相反銀根充裕的地方收益率會下降,所以這個熱錢分布比例雖然難以統計精確分布,但肯定是符合整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小微在整個市場中動態的存續比例基本等同於銀行管不著的資本分布比例。我相信這被估計有半壁江山的資本總體收益率應該是與正規軍的收益率持平的,依據的是市場有自主性,資本自動趨向價值低估規避高風險區域,所以系統內總體上應該是平衡的。而作為銀行,能坐收這個平衡的收益率的前提下,何必費勁去設立類似創投事業部攬風投的活?而且風投還算合法武裝,實際民間資本大戶的地下錢莊更加缺乏正規風控,可還是如火如荼那麼多年。說小微難做難道不是親兒子大爺們懶的借口?不過是我也會懶,風投沒那麼好做


(發了又刪,後來想了想還是留在這吧)

感覺(目前的)第一名的答案很有問題...

(知乎上牛x靠譜的互聯網金融從業者那麼多,這種600+人關注的問題,第一名第二名的答案那麼不靠譜真是反常...)

金融這個領域發展的很成熟了,基本不會有實質性的創新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進入 21 世紀以來,都有哪些新發明的重要金融工具?

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但絕不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這麼簡單。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有了徹底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能力。人民銀行說,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逐一來看。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沒事幹嘛打擊題主呢,無論是P2P,眾籌,第三方支付,網上賣基金,哪個不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呢?

我承認現在的p2p線下的工作做的更多(有些的擔保,有些跑遍全國找小貸公司)但是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從業者,關於P2P,眾籌本質必須是信息中介的看法都是一樣的。

吳曉靈:純信息平台應是P2P和眾籌監管底線|P2P|眾籌

你買的不是P2P,你買的是「擔保」。 - P2P從業筆記 - 知乎專欄

(知友們真想關注互聯網金融、P2P什麼的,還是多看看 王端端 的專欄和答案吧)

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有了徹底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能力。

這種模糊不清的話還是不要說了吧,顯得高大上其實一點內涵都沒有,要說互聯網徹底改變傳統金融行業,其實早就改變N多次了,要不銀行現在還要雇鏢師全國運銀子呢。

第一名答主評論下面的@ Aaron Lin 說得很對...

答主所列的幾點其實都是金融市場的幾個發展出來的特徵,在互聯網之前,有了電話的時候就已經有這些變革了,每一次的新技術帶來的革命都會是的金融市場的效率和成本降低,可是為什麼到了這裡就要產生個新名詞?

關於第一名答主下面列的幾點,重點說兩點吧。

1.大數據的應用

除了證監會,好像沒有哪一家金融機構做的特別好的...

就說說您提到的阿里小貸吧,利率18%不知道哪來的數據,違約低於1%那是真的

但是他們乾的是什麼活呢?

典型的淘寶小商戶是沒有庫存的——當前一晚上收齊訂單,向阿里小貸申請一筆訂單貸款,第二天就去批發市場拿貨、發送快遞。買家確認收貨後貨款到賬,系統自動扣取相應金額還貸,絲毫用不到小商戶的自有資本。

這種違約率當然低,但是銀行做的信貸,讓阿里來做行么?現在大點的企業還好,有些小企業財報上的數字你敢信么?就這樣敢放進你的模型么?

互聯網貨幣對金融市場更是顛覆性的存在,比特幣的價值有待觀察,但至少這個價值已經得到了認可。Q幣這種沒有炒作空間的「貨幣」在網路幾乎等同於RMB。這就顛覆了「中央銀行統一發行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一管模式。很多「互聯網貨幣」已經在一定範圍內作為商品定價的基礎和交易的媒介了。

槽點太多無處下口...

關於貨幣中性,凱恩斯和哈耶克都爭了100多年了,也沒爭出個誰對誰錯,比特幣其實就是哈耶克思想的體現。

q幣幾乎等於rmb...

好久不用騰訊服務了不清楚,但是初中的時候突然q幣就不能互轉了,當時央行就切斷了q幣成為貨幣的基礎,不能流通算什麼貨幣。

不知道現在你能把q幣轉給別人嗎?你能把q幣直接兌換成rmb或者美元嗎?


------吐槽完畢,回答問題------

互聯網金融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嗎?有實質的改變嗎?

互聯網金融 is like teenage sex: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too.

開個玩笑...

題主其實你說的很對,互聯網金融就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至於有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的確是有的。

2012年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做了一個p2p模式的研究,讀了國外很多研究(以為國內還沒研究什麼的...話說那時候看到篇論文,說根據lending club的數據發現長的漂亮/帥的人更容易拿到低息貸款...),花了倆周寫了份報告,拿去給老師看。老師看完之後說你們還是too young,然後給了我們一篇報告...

http://www.cf40.org.cn/uploads/PDF/2012828a.pdf

特別靠譜的一份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現在鍵盤分析師微信分析師那麼多,讀到一份靠譜的資料可難了...

互聯網金融有什麼實質性改變呢?

我一直認為能改變金融行業的只有P2P和眾籌,後來發現...

吳曉靈全面展望互聯網金融:「P2P和眾籌最有前途」

哈哈哈哈...

所以就重點說說p2p吧,貼上那時候我給研究小組組員寫的一封郵件好了。

(現在想想當時關於銀行的很多觀點都相當不成熟,還請知乎上銀行的好友們不要取關我....)

Subject:關於最近的想法
Time:Thursday, Feb 21, 2013 11:37 PM

&

是剛剛出版的一本介紹P2P借款的書籍。

這本書挺短的,寒假沒事我去Amazon上翻出來的,在回學校的火車上看完的,看完之後,我主要有兩個收穫。

1. P2P借款發展現狀的認識

2. P2P借款蘊含的能量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P2P借款發展現狀的認識

1)貸款類型
原先我覺得P2P借款可能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創業者,後來我發現LC平台上的借款80%都是為了還信用卡貸款。美國人習慣用信用卡消費,有時候他們一時資金周轉不開,還不起的時候,就辦張新卡借新債還舊債。(愛3里的唐悠悠也是= =#)

但是信用卡的利率太高了,書里的幾個人有的在富國借的,有的在大摩借的,貸款年利率高達20%-30%。於是很多人就選擇去P2P借款平台借10%左右,低得多的利率的貸款來還信用卡貸款。

其實現在的LC給我的印象與其說是P2P貸款平台,倒不如說是「大家幫幫忙幫我還下坑爹的信用卡貸款我快被華爾街坑死了等我有了錢就連本帶利的還給大家」平台。

2P2P借款的性質

大家去讀下書就知道,LC有一段靜默期,就是因為LC一直認為自己是「banking intermediary但是SEC認為這種投資實際上算是一種「Securities」

3P2P貸款甚至有二級市場

事實證明SEC說的也有道理,LC後來有了二級市場,這意味著大幅度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同時用書里原話說,」只要你付出一點點代價,就可以在三五天之內變現」

P2P借款蘊含的能量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其實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P2P真的如同書名所說,能改變金融。正如網購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方式一樣,P2P平台在未來10-30年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投資方式,融資方式。

1) 從成本收益上講
網購之所以便宜,除了信息公開透明,大家公平競爭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節省了一大部分人工成本,幾乎所有的水電,店租,裝修成本。
P2P貸款呢?必然也可以節省這些成本甚至更多。遍及全國各地的銀行大多是當地最好的建築之一,很少看到有四五層樓就開銀行的,大多數,就算是個信用社,也要有個十幾層,這些錢從哪來?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有銀行業的高福利,銀行辦公設備等等等等,包括你想得到貸款,要去和銀行人員拉關係扯交情吃飯應酬的成本,跑銀行的時間成本等。

比如說在美國,銀行向信用卡貸款人收取20%-30%的利率,給存款者的只是個零頭,怪不得書里說「存款人就像奶牛一樣」更不如說在中國了,固定利差制下銀行乾的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2) 從人際關係網上講
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摘錄兩段。

(Dan)

Dan said that he didn』t even consider other loan options. If he borrowed money on his credit card he knows his rate would be around 22% so that was just not an option to him. With Lending Club he gets a better rate and he has his money quickly. Despite his positive experience Dan thinks this might be his last Lending Club loan. His financial situation is improving after some setbacks several years ago and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one day becoming an investor.

(Zachary)

He doesn』t like giving his business to the big banks; he no longer has money with them. He liked the idea of paying interest back to his peers – people not that much different to himself.

這大概是P2P貸款最有魅力的地方了吧。

作為投資者。他們投資的不再是他們一點也不了解,冷冰冰的股票,債券,甚至更虛無縹緲的基金,理財產品,人們投資是看的見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真實的項目。

你可以直接和你投資的人交流,即便你投資的只是25美元(LC上25美元為一份投資)。

作為借款者。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需求寫到網上,即使你只需要10000美元,你面對的是成千上萬個投資者,會有數十甚至數百個投資者會投資在你的項目上,你面對的是比銀行低得多的,合理的利率。

借款者從此獲益後,他們可能也會投資在這個平台上,讓在銀行賬戶上冷冰冰的數字在資本市場活起來,獲取收益。

附上原版mobi和我製作的帶批註的PDF供參考:)
The Lending Club Story_ How the world"s - Renton, http://Peter.mobi
The Lending Club Story(批註版).pdf

這改變還不夠實質不夠大么...


先說明我不是專業人士,如果有問題歡迎支出,我立即改正。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這個還真不好定義,雖然央媽給了個定義,但是我總覺得隨著整體市場的發展和創新,這個定義也會不斷的被改變。

改變上我認為已經有企業做了挺多改變創新了,就說當下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所作的創新吧


1、說說「金融脫媒」
百科:「脫媒」一般是指在進行交易時跳過所有中間人而直接在供需雙方間進行。「金融脫媒」又稱「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語中被稱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所謂「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

比如現在很火的P2P貸款,將來會很火的眾籌

2、扯扯普惠金融
看看百科的概念:
普惠金融是一種理念,是一種能有效、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比如大媽都知道的餘額寶

3、扯扯O2O
因為很多業務需要面簽,這個是監管方為了安全約定所作的限制,所以互聯金融也有O2O,從線下導流量到線下的方式

比如91金融超市,線上完成貸款雙方的匹配和基本信息錄入等,但還是要去銀行完成整體業務。

這些算不算已經做了挺大得改變

4、扯一扯徵信
徵信一直以來都是挺難的,但是對於淘寶阿里以及騰訊來說,他們卻有大數據來支持做這一塊的業務,因為他們有大量的用戶或商家的信息和消費記錄等。
所以阿里和騰訊也想做虛擬信用卡的業務


另外如果你想說的是金融產品的創新

1、比如當年的CDO,CDS這種資產證券化和衍生品
目前看起來也有做的感覺,比如P2P這個領域。

也有債權打包的再次銷售,也有保險或者擔保公司做保證實現增信,分別有點類似CDO,CDS這種金融產品的創新,只不過沒有那麼的公開,或者說規範。

2、基金產品的創新
之前國外也有基金是虧損10%以內,基金公司掏錢,賺錢了呢就是你賺了,當初百度百賺也有類似的創新,不知道其中的做法可能是最簡單的賣了10億我也搭配買入10億,其中收益都給用戶,還是可能設計了A,B型基金的架構做的這個事情。

我覺得也會有公司設計到這塊去做創新

3、數字貨幣
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算不算一個重大的創新呢,我認為那必須是啊,他會顛覆現有的整個清算系統,不過我個人不太看好他會充當貨幣。


其他的我也暫時想不到啥,bankrate的模式我就不加進來了,比如啥金融領域的去哪兒這種,似乎並不太創新這裡就沒加進來,其他的想到了再加進來吧!


未來沒有互聯網金融,也沒有金融互聯網,而是所有金融機構都必須具備互聯網屬性,經過互聯網改造過的金融行業,將脫下他們現在高高在上的外衣,更平民化,更智能化


對於互聯網金融,百度百科有解: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凡是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

而互聯網金融最早的概念提出者謝平教授認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未來20年將成主流。

互聯網金融模式
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路金融服務平台。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外各大銀行簽約、並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

目前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累計已有223家 ,其中有我們熟知的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北京銀聯、快付通、匯付天下、拉卡拉、網銀在線、錢袋、盛大支付等。
P2P小額信貸是一種將互聯網、小額信貸等緊密聯繫的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目前國內的P2P融資平台有宜信網、人人貸、拍拍貸等。通過P2P網路融資平台,借款人直接發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

這種業務雛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個人互助借貸模式:北美華人社區的「標會」或「台會」,親戚、朋友及社會團體之間通過小額信貸來解決對資金的燃眉之急。

眾籌融資,是通過社交網路募集資金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眾籌,就是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眾籌的興起,源於美國的大眾籌資網站Kickstarter,該網站通過搭建網路平檯面對公眾籌資,讓有創造力的人可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資金,以便實現他們的夢想。這種模式的興起打破了傳統的融資模式,人人均能通過該種眾籌模式獲得從事某項創作或活動的資金,使得融資的來源者不再局限於風投等機構。

新型電子貨幣如今在網路盛行,如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無中央發行方的,基於網路運算產生的、開源的匿名新型電子貨幣。不同於早期電子貨幣形式(如虛擬貨幣,預售電子卡)。

它起源於2008年一位網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黑客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分散式的匿名數字貨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一次。支付完成後,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它更多代表的是未來一種貨幣發展趨勢。

互聯網金融運行方式
互聯網金融有三個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

支付方式方面,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個人和機構都可在中央銀行的支付中心(超級網銀)開賬戶(存款和證券登記),即不再完全是二級商業銀行賬戶體系;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通過移動網路進行;支付清算電子化以替代現鈔流通。

信息處理方面,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可以通過社交網路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機構)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

資源配置方面,在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交易成本極低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諸如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就容易解決。

總之,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經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及前景


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

二、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其發展背景是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額信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眾籌融資是最近兩年國外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這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

未來互聯網金融將與大金融相互融合,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簡化操作,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更關心一幫掌握用戶數據,比如消費習慣,收支趨勢,個人信息這些數據的企業,準備干出什麼來。

在你隨便看一個新聞的時候,看見文章旁邊的廣告位出現的都是你近期搜索過,查看過的相關信息,你不覺得怕么?????

互聯網對信息的採集,數據的收集,已經超過歷史任何時候,對待這些數據的態度,才是關鍵的。至於支付渠道,多點利息少點利息,那都是次要的了。

跨領域融合這麼和諧,這麼fusion的事,我愛死了~~

不懂fusion的編曲不是好吉他手!


是否會產生實質上的變化是相對的,這種變化不能說是創新,更加接近於邏輯走向發生變化,比方說互聯網能將金融需求集中,這樣就可以開闢細化市場,有了市場自然會出現針對性的機構或者說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我們要明白不是什麼問題都是有銀行等國家機構或者說現有的金融機構可以解決的,有互聯網基因的公司能更快更加準確的對新發掘出來的金融市場作出反映,推出產品,這就是最終如何做到市場利率化的方向,競爭上新型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細分市場上不會輸給傳統的金融機構的原因在於傳統金融機構原來擁有的在細分市場上反而變成了負資產,而且這個負資產理論上就算自己發現了不利競爭也無法改變,原因很簡單,不願意放棄即得利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6年11月30日魅族發布會以及發布的Flyme6?
為什麼很多IT男都會背「很舊很破」的背包?
新浪微博里有哪些宛如智障的用戶?
為什麼 ISP 要把上行流量設置得明顯低於下行流量?
小孩子都能看得懂《星際穿越》,對互聯網產品設計有何啟示?

TAG:互聯網 | 電子商務 | 銀行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