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種說法叫看A片會減少福報,真的嗎?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種言論,這真的是現世報嗎


若能自持不做邪淫之事,那看A片好像也沒什麼——我只看,我又不做,我能堅持住!

大謬矣!

因果說通俗點就是善惡有報,大到命運走勢小到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此「前」,從當下這一刻開始計算,之前的都應包括在內。

那我之前都做了什麼會種下果報的種子,也就是「因」呢? 簡言之,身口意三業。

身業,殺盜淫。

口業,兩舌,惡口,妄語,綺語。

意業,貪嗔痴。

佛家的皈依儀式中有如下發願:(師父說一句,皈依者跟著說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痴三毒,凈化身口意三業。"

《大乘義章》七卷中開示,

此三種中,身輕,口中,意為最重。

然一切眾生,迷出法性真如之都,入妄想顛倒之里以來,身口意三業之所為,少善根,多惡業。故經文中「一人一日中,八億四千念。念念之所為,皆是三途業。」

看到了嗎,題主?每日不看A片,人尚且造作了無邊的意業,更何況看A片本身。

人的意識就像一個硬碟,每日感官接觸到的信息都會一絲不落的存儲。碰到成熟的緣境,就會生長成為果報。

人腦子裡存入各種邪淫的聲音,印象,視頻,就會生出淫念,淫念未實施,只是當下沒有緣境。假如你此時在賓館,有小姐打電話問你需不需要特殊服務,你就很有可能會同意。為什麼?這是個極具誘惑力的緣境。就跟種子的陽光土壤水源一樣,一下子就會激活腦子裡的淫念。

這個硬碟叫做阿賴耶識。

至於是不是現世報,這個我真的不清楚。

即使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也要適度控制,不能過於貪愛,過分沉迷於情色性慾,否則於修行必然難有進步。而最最重要的是,不能有不正常的性關係,邪淫一犯,千劫萬劫,永墮惡道。這就相當於知法犯法一樣,一個修鍊程度越高的人,越不能心有染污,一個越明亮的鏡子,就越不能沾一點灰塵,一個修鍊者做一點善事容易得到更大的福報,而作一點壞事,則更容易得到更重的果報,而且報應非常迅速,這都是相輔相成相應的。

說點題外話,每天看A片可能會影響氣質的。假如你看到女人,滿腦子都是淫念,你會好受么?而且外表很可能會熏習出猥瑣的氣質。俗話說,臭味相投,滿腦子淫念能感召什麼善報呢?


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十一二歲,便有慾念。慾念既起,無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義,遂用手淫。如草木方生芽,而即去其甲,必致乾枯。聰明子弟,由此送命者,不知凡幾。

即不至死,而身體孱弱,無所成立。及長而娶妻,父母師長絕不與說保身節慾之道。故多半病死,皆是由手淫及貪房事所致。

故孔子答孟武伯問孝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乃令戒房事。不戒房事,則百病叢生。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古人重民生。禮月令,仲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鐸巡於道路曰,雷將發聲。其有不戒其容止者,(即房事)生子不備,必有凶災。(或肢體不全,或生怪物。其夫婦或死亡,或得惡疾,故曰必有凶災。)此國家政令也。

今則父母師長,絕不與兒女談及此事。及至得病,醫生亦不令戒房事。蓋不以人命為重,而冀病日重,而屢為醫療也。醫如是用心,其罪浮於截道劫財之強盜矣。(《印光文鈔三編》.卷二.復真凈居士書)

色慾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乾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

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復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

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

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屏蔽內容鴆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

不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髮,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花瓶盛糞,人不把玩。

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花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戰兢乾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

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

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纏綿,終被淫慾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每日除了己職分外,專心念佛名號。

朝暮佛前,竭誠盡敬,懇到懺悔無始宿業,如是久之,當有不思議利益,得於不知不覺中。

&<&<法華經雲&>&>,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瞋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號者,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印光文鈔增廣》.卷二.復甬江某居士書)

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星蒞止,鬼神誅戮。

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世人苟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於俄頃之歡娛也,哀哉。(《印光文鈔增廣》.卷三.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絕無涵蓄。其人非坎坷終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當極力培植,庶可有成。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慾,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

人前尚不敢為非,況於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印光文鈔續編.卷上.復徐書鏞居士書)


卧槽,每天 愛唯,SIS,草榴,X吧,每晚120G-150G左右的量

我電腦還新裝了 陣列,希捷的1.5K的SAS硬碟,主要是下載費硬碟

這是其中的一個盤

之前都是500G的盤,有20多個吧,

後來有時候找片子比較難,現在在換2TB和3TB的盤了,在分類

上面的AV剪輯的這個,就是我目前一直在做的事情,呵呵,無聊

把喜歡的女優相類似的都剪輯成4個小時左右的片子,這樣查找觀看比較好

大概看了多少我不記得了,我迅雷下載數據是3PB左右,包括正規影視劇

使用的是40-100M的光纖,現在是40M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網速是1M的,下個片經常是一通宵,而且還經常電腦中毒

遮遮掩掩的

工作以後,公司網速很好,發現下載很快,慢慢地形成習慣,

每天都要下載一些,貌似是為了彌補什麼似得,

第二天都拖一遍,大概一個小時左右能看完吧,30多部,一般都是1-4G左右的片子

我現在收藏的都是這樣的清晰度的

目前也沒有說出現什麼事情,我覺得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和我老婆解釋

她也能理解,但是她不看,也不允許我在她面前看,她不能接受

現在一大堆硬碟,有時候又打算都刪除了

下面的這些都是最近一年左右收藏的幾T的 藍光原盤的,單個在20-25G左右

現在有時候也不知道這個是為了什麼,但是看了這麼多

我三觀正常,什麼都好,呵呵

不過內心總覺得多少有點BT一樣,唉,有沒有知友,我出幾個硬碟算了,哈哈

不匿了,讓某人看看,勞資看的時候你一臉鄙夷的目光,

大半夜的時候你被子一動一動的,我都看見了,余某某


會減少福報。


看A片所使用的時間,就是實實在在當下消耗掉了。

如果看一輩子A片,就是A片消耗了一生。

所有衣食滋生,也都耗在這個上面了。

這不明顯嗎?


楞嚴經-------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盻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看A片如果不是為了行淫,比如公安里的鑒黃師等,那是一種職業,與福報關係不大。有些人看A片會起正常的反應卻不上癮。

看A片如果是為了滿足慾望,還要看程度,如果僅是開始學習某種知識為了傳宗接代,只為正常的夫妻生活,問題不大。如果重度,可能就是世尊說的行淫,世尊說行淫從水,水重下沉,墜落,實際是往地獄道墜落。即使不說轉世時走哪道,現世中,腎精流的多了,無法帶動營養上升補腦,除了腰酸腿痛,人也漸漸昏聵,自然不會有什麼好事找上來。某些人先天精魄足,流的時間長。縱慾過度的人,是乾癟的、陰鬱的、暗淡的,有時從外表都看的出來.......


你自己體會吧,成天擼管,真給你個妹子讓你擺弄的時候力不從心,就知道了


AV穿心過,佛祖心中留


哈里路亞~


推薦閱讀:

佛教說人有前世和今生,那為何我感受不到前世?
學習能力差是業障重嗎?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那我這輩子修行還有意義嗎?
如何看待上海玉佛寺短期出家體驗活動??
華人如何在日本出家?

TAG: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