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究竟是怎麼分類的?
個人一直比較喜歡喝鐵觀音。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茶 究竟是怎麼分類的?
這不是指綠茶、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分類。這麼來說吧,鐵觀音所獨有的那種香味是其他茶所沒有的。鐵觀音是一種茶樹的品種嗎?還是指特定的產區、或特殊的工藝、。。 等等?
同樣,西湖龍井、安徽毛尖 都屬於綠茶。這兩種茶是指產茶的地區不一樣,還是指茶樹的品種不一樣?另外,同樣是毛尖,安微黃山的毛尖 和 河南信陽的毛尖 是僅指產地不一樣,還是茶種不同呢?
--我們是怎麼劃分茶葉種類的
應該說,茶來自於大自然的饋贈,但一碗好味道,卻蘊含著人類無數的智慧。從樹上的葉子,到嘴裡的飲品,走過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旅程。
在人類還未將這種植物升華到品茗的高度之前,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和對待其它植物的態度一樣。不過是當棵味道怪怪的菜那樣煮著吃,添上柴米油鹽,還要配上飯來吞咽。
等到人們優雅地拿起杯子,已經是它的價值被肯定的時候了。哦,原來這是一種和酒一樣有內涵的玩意。歲月靜好,它就成熟得愈發醇厚甜美了。
中國人喝茶分為兩個時代,一是綠茶時代;二是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所以我慣常認為,如果說前者只不過是我們把樹上的葉子摘下來,稍加處置,就放在水裡而已。到了後者,人類卓絕的生活天賦已經不可避免地展露出來。
什麼是綠茶?綠茶就是樹上的新葉子摘了下來,然後殺青、揉擰、乾燥這幾步的工藝過後,就直接擺在了大人的庭前,書生的桌旁。在這個過程我們人類只不過是溫柔地將那葉子攪攪拌拌,佐以火候,為的是更好地將這茶的原味封裝打包,完美地運出去就萬事大吉了。
一千多年的陸羽貴為茶聖,《茶經》當中也只是就茶論茶,就器論器,雖提及采、蒸、搗、拍、焙、穿、藏這個常規過程,卻仍舊沒有發現,綠茶之外,一千年後,人類將茶的深度又拓展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花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相繼披著迷人的外表,被人類製造了出來。
從單一的綠茶到而今齊全的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得要感謝發酵這個萬能的工藝。
牛奶發酵有了酸奶;葡萄發酵有了葡萄酒;麵粉發酵有了麵包;茶葉發酵,有了今天的各種茗。
人類在享受美好的時候,也應當懷疑,面對時間,面對空氣,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只有腐爛變質這一條路可以走而已。
一顆永流傳固然好,但有些事物還必須在時間的作用下,變得更好。
好了,回歸正題。
什麼是白茶?就是輕微發酵茶。我們注意到,有了萎凋、烘焙、復光這幾步,就與綠茶大不同了。白牡丹、貢眉、白毫銀針都是白茶。注意,安吉白茶不是。
什麼是黃茶?就是輕發酵茶。在經過殺青揉捻之後,乾燥不足或是不及時,於是就輕微發酵了,葉色變黃了,湯色也變黃了。君山銀針、溫州黃湯、廣東大葉青都是黃茶。
什麼是青茶?就是半發酵茶。多了搖青這個步驟。青茶又叫烏龍茶。大紅袍、鐵觀音、鳳凰水仙、凍頂烏龍都是青茶。
什麼是紅茶?就是全發酵茶。代表品種有,正山小種、大吉嶺、斯里蘭卡等等。
什麼是黑茶?就是重度發酵茶。多了渥堆這個步驟。代表品種有,普洱、六堡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等。
那麼我們再來反過來推,什麼是綠茶?就是未發酵茶。龍井、碧螺春、雀舌等都是的。
這樣一看,想必大家就都明白了。茶類的基本劃分方法是按發酵程度來劃分的。至於這其中的工藝也不是一句話說得清的,只有那山上的老農能做我們的老師。
說完了有人還會有問題,既然那樹上的葉子炒一炒就能喝了,為什麼還要發酵,弄這麼多步驟?
顯然,最初的發酵可能就是個意外。但後來有意為之,發展成一種工藝,一方面是為了保存。因為說實話綠茶就是嫩葉,那春天過了,樹上還有的茶葉怎麼處理呢?只喝綠茶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古人明白了茶性。不同的處理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就好比一塊肉煮著吃,最簡單,但煎炸烹炒,出來的東西就各有千秋了。紅茶、黑茶這些茶類的發明,就是人類認識的進步,對茶性的通透理解。
我們今天的喝到的,吃到的,每一種味道,都是先輩們幾千年來知識經驗的累加。所以當你喝茶的時候,你也當感恩。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了。
我的微信公眾號chadangjia
首先,如上圖所示,2014年10月27日實施的國家標準,將茶葉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再加工茶七大類。
分類原則:以加工工藝、產品特性為主,結合茶樹品種、鮮葉原料、生產地域進行分類。
1、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
2、白茶:芽型、芽葉型、多葉型
3、黃茶:芽型、芽葉型、多葉型
4、紅茶:紅碎茶、工夫紅茶、小種紅茶
5、烏龍茶:閩南烏龍茶、閩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台式(灣)烏龍茶、其他烏龍茶
6、黑茶: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廣西黑茶、雲南黑茶、其他黑茶
7、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袋泡茶、粉茶
目前傳統的茶上分為六大類,主要依據茶葉的加工工藝和品質特徵來分類,具體來說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和烏龍茶!其他稱為茶的也有代用茶類,比方說玫瑰花茶,但是這些不是傳統茶類,也就是不屬於山茶科茶樹種的茶葉!
茶按照工藝分類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黑茶、白茶、花茶。
綠茶:從茶山採摘下來的青葉直接進入鍋內炒青製作而成。
紅茶:通過綠茶發展而來,其中有綠茶沒有的全發酵所以紅茶茶米是深褐透亮乃至黑色,其中比較著名的紅茶有: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等。
青茶:通過紅茶發展而來,其中不同於紅茶的是它的發酵過程,其是發酵半發酵的烏龍茶,條索主要通過揉捻而成,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樅等,
黑茶:是通過渥堆發酵而成。
白茶:輕度的萎淍以及輕度的發酵,沒有炒青的過程。
花茶:將綠茶和花窨制而成,讓綠茶充分吸收花朵的香味。
還有就是按照茶葉的外觀形狀、茶葉製成的形狀以及生長環境來命名。
不見天:武夷岩茶的名種,是生長在半山腰上面的太陽的直射時間一天只有幾分鐘到十幾分鐘。
雀舌:武夷岩茶的名種,因為其茶青的葉尖類似麻雀的舌頭。
肉桂:武夷岩茶的名種,其製成的岩茶具有桂皮香、奶油香以及水蜜桃香。
這些都是茶葉命名的一些參考。
http://weixin.qq.com/r/zHWKhSrEXhQhhzvmnyDo (二維碼自動識別)
茶葉分類依據:
茶葉分類就是根據各種茶葉品質、製法等不同,分門別類、合理排列,是混雜的茶名建立起有條理的系統,便於識別其品質和製法的差異。
茶葉分類應以制茶的方法為基礎,茶葉種類的發展是由製法演變的。茶葉分類應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再加工茶的分類應以品質來確定。
茶葉分類的方法:
茶葉分類方法較多,且尚不統一。
西方國家將茶葉分成3大類,即紅茶、綠茶和烏龍茶。
日本較普遍的是按茶葉「發酵」程度分為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四類。
我國茶類極其豐富,簡單的分類反映不出茶葉加工及茶葉品質的系統性。
因此,我國學者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我國著名的茶學專家陳椽從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的系統性提出「六大茶類分類」,程啟坤先生提出茶葉綜合分類法,
劉勤晉先生提出按照茶葉用途、製法和品質的三位一體分類法。
當然,現在最權威的國內茶葉分類,是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組織,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安徽農業大學等單位相關專家參加編寫的中華人名共和國國家標準《茶葉分類》(GB/T 30766-2014)。可參見。
——以上內容來自於《制茶學》第三版
是按照發酵程度和加工工藝來分的哦 分別是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前發酵)黃茶(輕後發酵)青茶(半發酵)紅茶(重前發酵)黑茶(重後發酵)一共是六大茶類的
茶葉按照地域分,西湖龍井茶,雲南普洱茶
按照發酵程度分,不發酵茶、半發酵茶、重發酵茶、全發酵茶以及後發酵茶
常規類的就是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和烏龍茶六大類。
一般都是第三種,這幾種茶在市面上是統稱,下面包括很多其他種類,每個種類下面也有不一樣的品牌,例如雲南普洱有叫九玖普洱的,還有大益茶葉,你也可以參考網路資料。河南茶網和中國茶網這些茶葉相關的都有很多資料。你可以了解一下
您好,茶葉的分類是按加工工藝來區分的,
六大茶類是以茶湯顏色分類,綠茶只是個總稱,用包子打個比方,韭菜雞蛋包子是素包子,藿香雞蛋包子也是素包子,下面區分黃山毛峰,信陽毛尖
1.地區分別,黃山毛峰產安徽黃山,信陽毛尖產河南信陽(大多數茶品都以產地命名)
2.外形區別,黃山毛峰一芽一葉形似雀舌,信陽毛尖形細如針
3.製作工藝,黃山毛峰殺青方式是烘青,信陽毛尖殺青方式是炒青
還有茶湯顏色,口感,香型等方面在此就不一一比較了,以上說明希望我的表達足夠清楚
上圖,簡單粗暴(^_-)……
通常是按發酵程度來區分的,但其實裡面還有很多工藝細節做區分,比如做青,殺青工藝等等。
不發酵:綠茶,白茶
輕微發酵:黃茶
半發酵:烏龍茶(青茶)
全發酵:紅茶,黑茶
後天發酵:年份的老茶
推薦閱讀:
※請懂茶葉的大神給深入淺出的講講茶葉都有哪些類別和功效?
※在茶葉的分類中,青茶(烏龍茶)和綠茶是怎麼區分的?
※日本昭和草內茶是what?為啥賣辣么貴啊~?
※如何選購茶具?
※怎麼判別添加色素的金駿眉?
TAG: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