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一直沒有產生出民主、平等的思想?
你所提得問題表明你已經首先接受了西方主流對於民主和平等的解釋,也就是說在立場上你接受的是即成的定義。
中國古代的確沒有出現平等這個詞,直到佛教被引入後才有。而事實上這個概念則應該實然存在於古代歷史中,平等之於孔子——有教無類之說,民主之於孟子——民貴君輕說。謝邀。並不能說沒有產生,只是沒有成為主流社會思潮。其原因深植於我們的自然地理環境及由其衍生出的社會經濟結構。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是定居的農業社會。中國早期要解決的兩大問題是水患和北方少數民族在寒冷時期的南下侵擾。
第一個問題的對策是治水,第二個問題的對策是修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治水無法進行有效的全流域治理,長城也是各修各的,無法連貫,發揮不出初衷的作用。這是大一統中國的內在動力。這個國家問題的解決有賴於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央政府將社會資源有效的組織起來,而非各行其是。於是,組織架構,社會等級成為有效的手段。相比之下,西方商業文明則必須在契約基礎上倡導平等,一個東西賣2元,貴族和平民買就都是2元,如果沒了這樣的基礎,商業活動也就沒辦法進行了。制度和思想都不是憑空出現,一定有合理原因可溯。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用來寫書的,我就簡單說一點見解而已吧。以上。民主不知道,但是平等!
我敢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平等思想,而且平等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請問樓主,不患寡患不均是什麼意思?有教無類?唯才是舉是什麼意思?「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是什麼意思?還有那一句響徹天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體現的也是平等的思想。中國在平等思想方面領先西方起碼一千年。不信嗎?我給你講講歐洲中世紀的事情。歐洲中世紀社會分為四個階層第一層是宗教貴族,富得流油。第二層是世俗貴族,王公候伯之類。第三層是平民,包括手工業者市民等等。最下是農奴。歐洲的農民起義少的可憐,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王侯將相就有種」所謂君權神受。舉個栗子,這是西歐中世紀最大農民起義的資料
此段文字來自百度百科瓦特泰勒起義詞條——————————————————————————————————
英國的封建化過程開始於公元7世紀,至11世紀末,英國的封建制度才最後確立起來。在封建制度下,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都掌握在以英國國王為首的大小封建領主手中。這些大小封建領主支配著英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和居民的全部生活。由於封建領主的殘酷剝削,英國農民的處境十分悲慘。到14世紀,貨幣地租在英國農村逐步佔了優勢。多數農民為了交納貨幣地租,不僅受封建領主的剝削,而且還受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勒索。貨幣地租的推行,把英國農村的廣大農民推向更加貧困的深淵。1348~1349年黑死病席捲全國,人口大減,農村凋敝,勞動力缺乏,一時各地工資高漲。封建政府從1349年起多次頒布勞工法令,企圖把工資限制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上,以保障封建主利益。另外,長期對法戰爭,政治腐敗,司法弊端叢生,稅收不斷增加,都給廣大城鄉勞動人民帶來許多苦難。為了反抗封建剝削壓迫,各地農民不斷開展拒服勞役、怠工、抗稅等多種形式的鬥爭。以約翰·保爾為代表的窮教士在起義前長期在群眾中佈道,用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論證農民應當和封建貴族平等。封建主曾數次把他逮捕入獄。他們的宣傳活動反映並促進了廣大農民的不滿和反抗情緒。——————————————————————————————我特別提醒注意最後一段,為何起義還需要有人宣傳平等思想?因為歐洲人此時沒有平等思想,所以需要有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給你舉一個例子
以下文字來自馮驥才《富人區》-——————————————————————————————在洛杉磯,一位美國朋友開車帶我去看富人區。富人區就是有錢人聚居的地方。美國人最愛陪客人看富人區,好似觀光。到那兒一瞧,千姿百態的房子和庭院,優雅,寧靜,舒適,真如人間天堂。我忽然有個問題問他:
「你們看到富人們住在這麼漂亮的房子里,會不會嫉妒?」
我這美國朋友驚訝地看著我,說:「嫉妒他們?為什麼?他們能住在這裡,說明他們遇上了一個好機會。如果將來我也遇上好機會,我會比他們住得還好!」
這便是標準的「老美」式的回答。他們很看重機會。
後來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說要陪我去看看不遠的一處富人區。原來日本人也有這種愛好。日本的富人區,小巧、幽靜、精緻,沒座房子都象一個首飾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問過美國朋友的那個問題,便問日本朋友:
「你們看到富人們住著這麼漂亮的房子,會嫉妒嗎?」
這個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搖搖頭說:「不會的。」繼而他解釋道:「如果一個日本人見到別人比自己強,通常會主動接近,以便把他的長處學到手,再設法超過他。」
噢,日本人真厲害。我想。
前不久,一位南方的朋友來看我,閑談中說到他們的城市發展得很快,已經出現國外那種「富人區」了。我饒有興趣地打聽其中的情形,據說有的院子里還有噴水池、車庫,門口有保安,還養了大狼狗。我無意中再次想到問過美國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個問題,便拿來問他:
「有沒有去富人區參觀?」
「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進去,在門口扒一扒頭而已。」這位南方朋友說。
「心理反應怎麼樣?會不會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揚,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給宰了!」
——————————————————————————————————————————————————————————————————為何中國人會想把富人宰了,這是來自中國傳統宗教儒教的理論「不患寡患不均」。由於這種平等思想的影響,雖然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階級,但是中國人依舊擔心眼裡對不平等的現象帶有很大的意見,雖然這是合理的不平等。你覺得這不是平等的思想嗎?我們再來看個印度的例子。以下截圖來自知乎印度人即使遭遇到這樣的境遇為何不想宰人???恰恰是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有人說王侯將相是可流動階級,這種說法在古代只會在中國才有
我想做個對比請看中國人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印度人卻是「王侯將相就有種也」
印度教中將人的階級歸根於神的創造,請看圖 此圖的意思是神用不同的部位創造了不同的種姓,換句話說都是天生的,王侯將相皆有種也。謝邀
首先要看西方為何誕生出了民主平等思想的。
西方和中國的古代作對比我們很明顯可以發現,西方中世紀相比中國封建時代,更加黑暗和壓迫。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統治的方式是比較平和寬容的儒釋道,屬於多神論,並且講求包容兼并,以及科舉制度可以讓被統治階級有一定的渠道進入統治階級,階級矛盾比西方要緩和的多。而西方統治階級統治的方式是一神論宗教,講求極權和神權,說白了就是不服也得服,一神論也比較沒有包容性,上下都容易走極端,所以階級矛盾比較激烈。
在這個環境下才出現了文藝復興思想,內容其實就是反神權,講人性,這個是西方人自然產生的一次文化大革命,整個西方所有人都受到這樣的思想的溫和洗禮,把神權的權威性慢慢洗除了,剩下的就是人權,平等,自由的人性思想了。
而中國,因為階級矛盾並不激烈,改朝換代都是統治階級換姓而已,階級之間的架構一直都很穩固不變,根本沒有產生什麼階級革命或者思想革命,所以在中國人思想里就沒有經歷西方文藝復興這次文化革命,中國人的思想里還存在著封建思想殘餘,這也是魯迅,毛主席等人都想嘗試改變的地方。既然中國人根本沒有自然產生的這次文化洗禮,也就沒有對人權平等自由的骨子裡的訴求,所以中國人沒有產生民主平等思想。因為中國沒有遮天的神權。
在遮天的神權之下,一切都是神的「東西」,
當被「(神)審判」的時候,人(在論理上)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此前提下,人屠殺人沒有任何論理上的壓力,因此階級茅盾非常激烈;
在此同時,世俗權力和神權也是衝突不斷,
世俗權力為了和「神許給的未來」競爭,於是就把「現在」許給他人(即政治分權),
最後世俗權力獲得了勝利,並且留下「政治分權」這個基礎;
因為每一層級的權力都是來自於下級,故此每一層次都需要下級力量的支持,
經過歷代人們的鬥爭,「政治分權」便越分越細,最終分到個人的政治權利就是「平等」;
民主,那是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領先歐洲上千年。科舉制這種選官制度我認為其理念到今天依然是先進的,只不過明清把這個制度走歪了。而西方的所謂民主,因為極其鮮明的金錢屬性,我認為其本質上依然是一種基於門第的選官制度,考察的主要是站在錢堆上的人的政見和口才,而非能力。
而科舉制是最接近不問門第又唯才是舉理念的制度。
民主制是雅典的特產,特殊時代、特殊地區、特殊情況才產生的獨特的制度。
民主制在雅典滅亡之後名聲很不好,一般被認為是暴民政治。孟德斯鳩等都對民主制批判的很厲害。西方文明繁榮富強的根本原因不是民主,也不是平等,而是自由。謝邀,只是古代的中國人不習慣把民主掛在嘴上,特別是不具備實行民主、平等的條件時。
首先你提的問題就是很有問題的。
我同意余行的答案
古有民貴君輕。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你說的民主、平等是指西方那套整天拿出來吹牛逼的制度
我這麼說,中國古代是百姓決定誰當統治者,統治者決定下一個統治者,統治者有很大的權力,百姓不爽了就把他推翻,決定下一個統治者是誰。
古希臘是所有人都有份參與統治(其實是所有成年男人吧),沒有推翻政府的權利,只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
現代很多西方國家的做法就是財團決定誰參加選舉,百姓從參選人裡面選,對政府不滿意?那就下次選舉時再說啊!於是經常會出現某些國家每次都是總統剛上台還好,越做民意越差,最後下台——一開始就沒有哪個候選人符合民意。這導致了人民被忽悠,他們並不會想到改變政府,改變國家,而會選擇繼續使用政府賦予他們的選舉權選舉從被圈定的人里選擇政府的領導。
中國不說了吧
有什麼區別?
在美國,政府做的不好,總統把鍋全部背走,下台。然後民眾再選下一個總統。如果是政府本身就問題多多,而如果候選人沒有哪個強人,那麼每次選出來都是背鍋俠,政府做錯的根本不負責。
在中國如果政府做的不好?呵呵呵,先不說國內民眾,四面八方的公知、美狗、日雜蜂擁而上狂噴一頓,直接就造成輿論壓力了,如果沒能立即改正,國內民眾必然會相信公知的話,短時間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長時間造成公知勢力擴大,逢中必反沒人管,日雜美狗橫行霸道,就像現在的網路這樣。
政府怎麼辦?拚命改變自己啊,不然會怎麼樣?被推翻。
因此,政府內部而言,中國政府改變的壓力比美國大多了。這些壓力就來自民眾。
那麼,你覺得,中國一直不民主嗎?不,我認為只是不同表達形式的民主罷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是民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是平等?
因為中國過早的結束了封建制度,進入了中央集權制度中。相比之下,歐洲的封建制度維持的時間更久。在封建制度中,貴族們擁有自己的封地,自己掌握收入和政治班底,甚至軍隊。這些貴族的存在連國王也要忌憚三分,所以他們與國王的地位相對平等。春秋戰國時的中國也差不多,比如曹劌覺得肉食者不行,就可以自己去教君王打仗,以後的王朝可能出現這種事嗎?當歐洲的貴族們發現君王常常搞事的時候,他們就會聯合起來限制君王的權利,直到強迫國王承認君主立憲制度,一步一步限制君權。至於以後全民民主,不過是沿著這種思路繼續發展的結果。
對比之下,中國早早的發展出了完善的文官制度,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較強,不必過分在乎地方的情緒,皇帝才可以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長期處於這種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氛圍中,中國人對於帝制的認可程度較高,即使王朝覆滅,接替的也是下一個王朝,而不會自發形成民主。說白了,如果不是近代被西方打垮了民族自信心,全面向西方學習,現在我國是什麼制度還不一定呢。
至於美國的民主,和以上又略有不同。美國建國之初,沒有貴族,有的只是一個一個拿著槍的老百姓。這種情況下誰敢自稱皇帝?據說當年有人建議華盛頓稱帝,估計當時華盛頓心裡想的是:mmp,你說這話前,問過其他十二州代表和他們手裡的槍了嗎?美國到今天都沒禁了槍,仍然是合眾國,可以想像,在這樣的國家裡想要稱帝是多麼困難的事。平等是普世價值,民主不是普世價值。平等也可能產生專治。王子犯法於民同罪,這就是平等,儘管不是民主政體。
所以我們討論平等。平等說到深處,是終極平等,就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蘭是,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而我國的歷史上,實在發展的太快了。竟然壟斷了人神關係。天,天子。天子壟斷了對天的溝通權。
天壇是祭天的,那天啥樣?不知道,百姓不知道,天子可能知道一些,但是他不會說出去的。說出去別人當天子了,他咋辦呢?
歷史記載是在五帝的顓頊時期,就絕了天地通。開始壟斷人神溝通。民眾沒有通天的資格,若有人試圖溝通天,必定被滅九族。
「太史令觀察天文,稽定曆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令色之異,卒其屬而占候焉。其屬有司歷,靈台郎,挈壺正。凡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苟非所任,不得與焉。觀生不得讀占書,所見征詳災異,密封聞奏,漏泄有刑。」
「(詔欽天監)人員永不許遷動,子孫只習學天文歷算,不許西他業;其不習學者發南海充軍。」(《大明會典》卷二二三)
不許泄露出去,世襲罔替不許改行。這樣的結果就是,誰壟斷了神,誰就是王。人神不通,就沒有終極平等一說。所以中國自五帝以來,就沒有平等過。
西方也是一樣,中世紀之前,天主教壟斷神。文藝復興之後,誓反教掙脫了天主教,打破壟斷,讓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和神溝通,西方的平等就由此產生。
至於佛教說的眾生平等,那是未來成佛了,才在未來平等,而此生是由業力決定的,所以此生是不平等的,要平等得死後去極樂世界平等去,所以是一個假平等。所以現世就產生不了平等,西藏那些農奴哪有什麼平等。
嚴格說,西方平等思想起源於阿拉伯,做禮拜,誰先到誰站在前面。奴隸先到,奴隸就站前面,國王后到,國王就只能站在後面。為什麼呢?因為真主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伊斯蘭興起之後迅速擴張。
基督教也認識到了,文藝復興打破壟斷,也是人人平等,比伊斯蘭平等的更徹底。所以西方文明迅速傳播全世界。
青海有一個牧民,把所有的牛羊賣了十萬塊錢,這些錢全是佛的了,所以他靠乞討磕長頭,磕了五年到布達拉宮,把錢給廟裡之後,他就沒有錢買門票,就進不去布達拉宮拜佛,因為他前世造惡,業力太大。於是他只好去雪山繞山消業,一天就凍死了,喇嘛就說他去了極樂世界,終於平等了。人的認知,大體是這麼個過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西方哲學稱此為「揚棄」,發展的本質是揚棄。
中國人說"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西方把這叫作"為了公理與正義",中國人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西方稱之為"民主",中國人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西方稱之為"人權",中國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方稱之為"博愛"","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西方稱為"獨立精神"!這就是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揚棄。是高度統一兼容的。
你覺的沒有,是因為無論是教育還是媒體從來不宣揚這些,享樂與逐利再加一個「中國夢」,構建了一個讓你們感動自己的平台,但這些感動不了世界!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古代那種一夫一妻多妾制合理嗎?
估計就是再徹頭徹尾的直男癌都得承認不合理,因為這個制度完全不把女性當人看嘛,是一種物化女性的表現,
可如果是在古代,會有人覺得不合理嗎?
肯定不會,在古人心目中,這恐怕再正常不過了「勞資這麼有錢有勢,多娶幾個老婆怎麼了,像我這樣優秀的男人,如果多連多娶幾個老婆的權力都沒有,特么的還有天理嗎!」在咱們現代看起來的平常之事,在古代可能就是大逆不道,妖言惑眾!
因此如果說你到了古代,和別人宣傳什麼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才是合理的,估計早讓人給噴成傻逼了,搞不好還得被別人給抓起來,為什麼現代人和古人的思想差距那麼大?難道說是現代人變聰明了?
環境的變化才會產生思想的變化,環境決定人的意識,之所以現在一夫一妻多妾制退出歷史舞台了,並不是因為人們突然變得開竅了,而是因為客觀環境已經變了,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這種制度和思想已經不可能繼續下去了
如果說沒這個客觀環境,那麼思想的產生也就無從談起了,就算某人有了這個思想,也會很快的被別人給抹殺掉
題主問為什麼古代沒有產生民主平等的思想?
很簡單,因為這種思想並沒有運行的土壤,
民主平等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很高深的思想,如果說古人連這個都想不到,那你也就太小看咱們的老祖宗了,可重點在於,古人們敢提出來嗎?
如果說古代有個人在大街上說世襲制是非常不合理的,我們應該投票選舉我們的皇帝,如果皇帝不稱職,我們有權力換了他,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反抗獨裁,相信我,這個人應該會死的非常難看的,這特么的就是宣傳反動思想,這是要造反啊!
西方之所以能搞什麼民主平等,絕對不是因為西方人的思想比咱們中國人要優越,也絕不是西方統治者道德水平更高,更不是因為什麼西方人智商高,而是在於客觀環境的不同,
平心而論,在這個世界上,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希望自己高高在上,俯視眾人吧
,可是你要想高高在上,那得看別人答不答應吧,如果你非常牛逼,能夠使別人不敢反抗,承認這個事實,那你自然能搞獨裁,如果你不夠牛逼,卻想著俯視眾生,恐怕你就會被打的鼻青臉腫,死於非命了在中國古代,之所以皇權思想一直能夠佔據統治地位,並不是因為古人愚昧無知,而是如果你不信這種思想,你恐怕早就被人給整死了,所以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歐洲各國領土普遍較小,因此國內的老百姓非常容易形成聯合,對上層政權形成制衡,這就是所謂民主平等的來源,而中國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
樓主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只能說你書讀少了。如果懶得翻書的話,百度一下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因為革命家變成了皇帝,而做皇帝就必須維護階級等級(皇帝是階級產物)。
這是皇帝的統治基礎,除非自己革自己的命。
起義造反和革命,換的是皇帝,不是制度。
皇帝不好,大臣不好,,但2000年沒人說制度不好。
中國2000年也岀現過《孟子》、《呂氏春秋》這些閃爍著普世價值光輝的思想著作。
但這些思想從來沒佔據過主流,從來沒被統治階級所接受。ps土地兼并的危害不只現代人知道,古代社會也有人知道,但知道又如何?無可奈何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社會生產力沒跟上,宣傳普世價值就是在找死(20世紀的共產主義實驗,二千年前的王莽)。樓上的答案大多沒弄清楚中央集權的概念。
首先中央集權和民主、平等沒有必然關聯。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即大部分決策權在中央政府手裡還是在地方政府手裡。當今世界實行的政體中,有中央集權的國家譬如中國,也有聯邦制的國家譬如美國。中央集權的國家也可以實行民主,聯邦制的國家也可以實行獨裁。舉個例子,法國是中央集權國家,但它同時也是著名的共和制民主國家;古代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是聯邦制國家,各邦有諸侯,最高有皇帝,這可扯不上什麼民主、平等。中國應該明面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了(俄羅斯是聯邦制,但我覺得有普京大帝在,它永遠是中央集權的),這確實和歷史上的陸權爭霸、治水需要有密切的關係。
其次集權和極權又是兩個概念。如上所述,集權通常是指把權力集中在某個團體,如中央政府;而極權則往往是一種狂熱的政治運動推動下,權力集中於少數人乃至一個人手中,譬如希特勒以及蘇聯的某些時代。
下面回答題主的問題。中國古代產生過民主或平等思想,但只是一直未曾成為主流。
中國古代三個思想繁榮時期分別是春秋戰國、魏晉時期以及明末清初。其中春秋戰國和明末清初產生的政治思想最多,魏晉時期的名士則多流連於玄學了。
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思想嚴格意義上不能與現代的民主平等觀念劃等號。先秦的學者大多假託堯舜之口來闡述自己的理論,講的往往是極其樸素的以民為本、大同社會之類的烏托邦幻想。他們對此也往往只局限於「有教無類」等等初步的設想,而沒有系統的論據支撐。到了秦朝,陳勝吳廣更是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這般話在兩千多年前的貴族社會簡直就是奇蹟。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約是最早把皇帝、貴族這樣的概念給虛無化的文明。在其他文明裡,君權神授的觀念根深蒂固,貴族的世系除非遇到天災人禍,也許一兩千年都不會斷絕,尤其是日本,天皇竟然能萬世一系。而在中國,皇帝剛建立起威權,就被打趴下了。「皇帝輪番做,今天到我家」,也許只有中國的起義敢這麼說。從隋唐以後,中國更是徹底進入了平民社會,再無一絲貴族氣質。
明末清初是中國產生類民主思想最多的時期,這大約和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有很強的關聯。個人覺得這跟歐洲人開始從美洲運白銀到中國買商品有關。多年的國際貿易出超地位使得明朝民間的商品經濟異常活躍,江南、東部沿海地區甚至出現了發達的城市手工業、市民階層,一場場市民抗議運動有種穿越到了近代歐洲的感覺。如此情境下,文化必然會發生一些變革。題主可以去讀讀李贄、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唐甄等等人的著作。儘管受時代所限(那可是16~17世紀,即便是歐洲,除了英國發生了光榮革命,其他大部分國家還籠罩在封建制度的陰影下呢),他們還沒辦法提出更超前的思想,但比如反對君主專制、公其是非於學校、以眾治代獨治、工商皆本等等理念已經足夠中國人細細品味許久了。可惜這股思潮還沒成熟,就被清朝前期的恐怖思想專制給扼殺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說得多好。得民心者得天下。獨裁口吻,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沒有成為主流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吧。就我而言,我認為主要是,海洋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差別。就像樓上所說的,歐洲臨海,可耕地面積少,這些地理環境上的限制促進了歐洲工商業的發展,而工商業具有利益關係,促進了公平,平等意識的產生與發展。這種海洋文明(工商業的發達)也使得歐洲從一開始就具有平民,貴族,工商業主三股勢力相制衡。這種制衡.就減少了專權的可能性,為民主意識的產生奠定了可能。所以你看,在軸心時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偏向於自我,獨立(理性)思考,思想自由,反叛權威。中國地大物博,不需要發展工商業,也可自給自足。因此農耕作為中國古代的基本經濟形式,支撐中國古代生產生活。這種農耕,不利於遷徙因而具有保守性。也不存在於權利的平衡,所以統治勢力獨大,且不易於反叛。我們說,當我們回顧歷史上,常會返回到軸心時代。而此時,中國的思想雖然百家爭鳴,但大多著點於政治,群體,與西歐相比過於僵化,缺少對自我的關注。無論之後歷史如何演變,當我們回望時,才發現從中西思想基調從一開始就已經奠定。我覺得中國思想偏向於社會整體,所以很容易壓制對自我的慾望,從而也就壓制了民主與平等的需求,也並不是說它不好,或者輸於西方思想,只是目前還沒有發揮它的功效而已。
中國古代是有與西方不同的定義的,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國古代並不像西歐很森嚴的等級制,在平行間是有自由的,而有了科舉制度後,上下也有了自由,到了雍正時連乞丐都可以科舉之後,這個上線的自由便徹底打通,而民主則通過自治體現,鄉紳自治,中國古代真正能掌控到的就是縣,而全國大部分人口都在村子裡,這些村子誰來管?所謂長老鄉紳村民的自治,這也是中國古代的識字率蠻高的原因,因為鄉紳會在自己在的地方修建私塾,給小孩子上課
推薦閱讀:
※《簡愛》中說「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怎麼理解?
※腦洞中的理想社會,這種社會能否存在?
※為什麼人人平等?
※作為個人有沒有歧視黑人的自由?
※長得美的人就應該接受所謂的「歧視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