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我感覺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惡果有中國人唯利是圖和應試教育。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還有什麼補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大家的答案之後想到的一點是,在實行市場經濟改革的同時法律沒有跟上,約束力不夠導致其惡果膨脹了,可以這樣理解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這是現在一個普遍爭論的問題。
對比起78年之前,現在應該說還是好太多了,我記得有一個情節,就是60S未上山下鄉運動的時候,許多學生,特別是北京的學生到鄉下的時候,看到當時的一戶人家,吃飯沒有油,為了招待學生青年,拿出一滴油。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推動改革開放,八四年確定商品經濟在經濟中的地位,九四年確定市場經濟的地位。中國的生產效率,財富已經翻了很多倍,而更重要的不僅於此,而在於市場經濟呼籲對個人的解放,人權,創新,平等等普世價值。然而市場經濟不總是對大家都有利的,因為制度的改革必然會有人受損,於是這些人創辦了烏有之鄉,還有其他人組織唱紅歌。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因為許多歷史的原因,中央的政治角力,使改革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導致現在存在於許多體制的滯後,這些體制的滯後造成了經濟的問題,譬如通脹、資產泡沫、腐敗。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開始出現煩躁的情緒,這種情緒的長期壓抑,讓群眾希望通過一種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的方法,去解決它,就像100年前鬥地主一樣,面對種種困境,群眾似乎更原因相信一些直接的承諾,可惜通往奴役之路,常由善意鋪成。這樣的群眾基礎下,2003年,馬賓發表了一篇《北戴河休養雜記》,全面否定市場經濟,論證文化大革命的合理性。被認為是當前左翼勢力鼓動民粹主義的起源;但是並非僅僅有左翼勢力的危害,因為經過了改革開放的春天,大多數人已經能體會生活環境的改變,這個時候,順應「改革」的大潮,卻又有另外一股力量在以「改革」的名義,行反市場之事,因此近年來說的「國進民退」,與許小年說的「一項監管,就是一隻手向民營經濟要錢」,出現了更多反市場化行為,走向官僚資本主義。時至今日,市場經濟已經為我們這些年來創造了許多價值,今天能再知乎碼字,能用IP,都是市場經濟的成果,而今天群眾所面臨的困惑,並非是市場經濟的錯誤,而是市場經濟改革尚不夠徹底,因此已經有許多學者表達過「市場改革進入深水區」,觸及的利益越來越多,用吳敬璉的話說,現在改革攻堅階段,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與「法制的市場經濟」
正面效果:使一部分人掌控了生產資料,獲得了安排生產的權力,頻繁的交換刺激了生產活動,生活用品的獲取更加方便,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負面效果:一部分人失去生產資料,被迫按照他人的意志勞動,破產和失業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加重的剝削導致貧富分化
自由。如果你追問為何自由那麼可貴,沒辦法解答。。。
曼昆經濟學原理對於經濟學的定義: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之所以說了上面兩句大白話,是想說明,在中國,真正的社會稀缺資源的管理者是政府,我們隔市場經濟還有段距離,更談不上完全的市場經濟。
所以,題主將唯利是圖和應試教育歸功於市場經濟的惡之花,可能有所偏頗。
在這裡,不談道德和教育問題,只需要想想咱們的房地產調控問題,土地產權問題,戶籍制度問題,金融市場的監管及准入問題,以及因此引發的諸多社會性問題,真的是市場經濟的無能?還是違背市場規律的惡果?要知道經濟的運行是所有參與者整體博弈的結果,任何所謂的針對性調控,在這裡按下一個葫蘆的同時,可能在不遠的未來會起來一個更大的瓢。看看當下中國發展比較好的一些地區或者企業,無論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無論是聯想還是阿里巴巴,是咱們政府精心呵護起來的?還是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摸著石頭過河趟出來的?所以,之所以我們有了一些進步和一些改變,正是因為我們尊重了市場經濟的規律,「家長」沒有多伸手,「無形」的手多數情況下會做得更好。
帶來了財富和開放。改革開放也許不是完美的,它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因素,但他帶來的好處值得我們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去換取。這個時候還否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絕對是別有用心。不要覺得十八大報告什麼的都是空話,我覺得含金量比空話滿篇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強多了。中國目前的問題還是如何做大餡餅,並且分好餡餅的問題。完成這個目標需要政治、經濟、法制等多個領悟的改革。什麼回到計劃經濟的簡單粗暴方法,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智商捉雞。
一種新的分配製度,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影響。
今天我們有而朝鮮沒有的那些東西。
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計劃經濟是萬萬不行的。
讓我們有機會參與比較正常的國際貿易,接受比較正常的外資。
就像寫程序一樣,開始的時候對一個大項目,貪圖快速,架構不嚴謹。最後的縫縫補補對程序員就是折磨。於是有很多人打算重寫架構,當然就有一堆人爭吵。國家治理,一樣的過程
我覺得,市場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
僅以價值觀為例,沒有市場經濟,一個人的價值,由另外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說了算。
有了市場經濟,說句好聽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說句難聽的,市場讓我們看到:
鴻鵠真的就是鴻鵠,螻蟻畢竟還是螻蟻。
貧富分化一切朝錢看道德缺失對於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鄉村民鄧鋼明和妻子董從蓉來說,過去的一周,他們經歷了的喪子之痛。11月30日下午,兒子鄧樹超跳入金沙江,自殺身亡。12月3日,在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鄧樹超遺體被漁民發現。鄧鋼明說,他和妻子前去認屍,漁民要收1.8萬元的撈屍費,後經協商仍需8000元,而他家中經濟困難,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只能讓兒子遺體繼續浸泡在江中。來源:華西都市報
市場經濟本來沒有錯,錯的是跟他配套的程序沒有跟上..
還有就是...福利本來就是不勞而獲的東西,問題是很多人認為他應該得到這些東西一個小例子……當時正負責新華社香港公關公司的馬運生開始思考互聯網可能是實實在在賺點錢的一種方式。他聯合了兩名在美國接受教育的香港企業家。朱伯倫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專業,他從事房地產銷售和郵購市場業務。葉克勇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持有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在美國時曾在畢馬威資訊公司的戰略規劃部門工作過。三人小組為新華社設想了一個計劃,利用其政治背景獲得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其計劃是建立國中網(China Wide Web),它是一個與全球的國際互聯網(World Wide Web)相隔離的網路。國中網是一個封閉的用戶組,必須在一家新華社的下屬公司的控制下才能有償訪問,這家公司就是中國國際網路傳訊有限公司(CIC, China Internet Corporation)。CIC將過濾從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境內的所有信息,刪除不想要的政治和社會新聞,並把內容翻譯成中文。由於中國對經濟建設的關注,CIC的主要內容將是商業信息。CIC將在深圳建立一個佔地兩萬平方英尺的設施,聘用大量的中文翻譯人員在其中工作。項目計劃中羅列了極其荒誕的財務預測,預計幾年內將擁有一百萬名用戶,營業額將達到數億美元。對收入如饑似渴的新華社接受了這個方案。1994年,新華社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國際網路傳訊有限公司(CIC),作為新華社的全資子公司。
……朱伯倫為了讓CIC控制互聯網名正言順而準備了一份「白皮書」。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的展望」中,他把信息比作「病毒」。一個不受控制的互聯網將傳播危險的病毒,危害到中國的國家主權。「當新觀念被帶到其它文化中時,它(原文如此)將有時候摧毀舊的現有文化,引發社會動蕩,」朱伯倫寫道。報告最後下結論說「有一些觀念……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予以阻止。」……中國的宣傳沙皇、DXP的牌友丁關根非常喜歡這個阻止中國接受外界信息和觀念的想法。但是在當局想出如何實施控制之前,年輕的中國企業家們已經創立了互聯網服務提供企業,以及和雅虎類似的中文網站,國內的大學也建立了通向互聯網的國際鏈接網路。要控制互聯網已經太晚了。
帶來了自由的經濟、思想以及可以期望的自由的政治制度
續命大招
就思想解放角度看,市場經濟促進了中國人的文藝復興。
人狄更斯咋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兒面前應有盡有,大伙兒面前一無所有;大伙兒正在直登天堂;大伙兒正在直落地獄。
如果說因為市場經濟導致了中國人的唯利是圖和應試教育,那麼為什麼沒有導致美國人的應試教育呢?唯利是圖這哪都存在,難道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就沒有利益至上的人存在了么?
只要對人民有利就好
推薦閱讀:
※古代星辰的名字都有哪些?
※如何評價「中國人若喜歡和服,就是賣國賊、漢奸」這種極端的說法?
※適合普通人讀的中國史書,要通俗的,從三皇五帝到民國時期的,有什麼好推薦的嗎?
※如何評價韓國 KBS 的紀錄片《超級中國》?
※中國最強大是在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