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起強大的學習能力?


這種事情總是說說很簡單,行動時無比困難的:

明確你的目標,減少關注方向,把你的計劃變成習慣,每天堅持刻意練習,每次只做一件事,別想著取巧,有耐心。多思考,定期總結,反覆實踐。

1、目標明確一些,確認具體能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想付出多大精力和時間。這樣才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制訂計劃。

2、把你的計劃分解為習慣,每天早晨或晚前堅持半小時或1小時,堅持1年能看到非常不錯的收益。

3、了解刻意練習(出自《哪來的天才》)和1萬小時(出自《異類》 )

刻意練習:

  • 專家和普通人的不同反映出:通過長時間的刻意努力,在特定領域內可顯著提升表現水平。關鍵是提高績效,刻意練習是為了提高績效而被設計出來的。
  • 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和我們平常的練習的區別在於兩點:要在學習區選擇合理的高強度活動;重複的數量要高到單調乏味的程度。高度重複是刻意練習和實戰最大的不同。
  • 刻意練習需要反饋,刻意練習對結果的反饋是可持續得到的。沒有反饋的練習只會發生兩件事情:你將不再進步,或者你不在乎了。
  • 刻意練習是費神的,刻意練習要求專註和集中,工作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似乎無人能長時間堅持下去,一天練習4-5小時似乎是刻意練習的上限。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認為,思想高度集中地練習,1個半小時足夠,因為你不可能整整一天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練習狀態。
  • 刻意練習缺乏樂趣,做我們得心應手的事情會讓人渾身舒暢,但這恰恰是刻意練習的反面。從本質上說,刻意練習是不令人愉快的
  • 要避免自動狀態,偉大的成功者從來不允許自己進入自動狀態,這就是刻意練習的效果,避免自動性,或者說,避開慣性。

ps:Blog上提供了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可以去看看:

http://www.read.org.cn/html/1057-how-to-practice-ten-thousand-hours.html

http://www.read.org.cn/html/1090-u0026quotten-thousand-hours-a-genius-theoryu0026quot-to-the-success-of-reading-notes-password.html

http://www.read.org.cn/html/1092-u0026quotwhereu002639s-the-talent-u0026quotstudy-notes-cattle-practice-that.html

4、要做事或培養習慣過程,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心多用,不用多任務

5、學習或做事過程要有耐心,不要想著取巧,除了少數特別情況,很多時間專業就是時間的積累(參考前面的刻意練習)

6、不管你學什麼東西,定期的總結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7、反覆嘗試:你知道嗎,嘗試五次之後,成功率能提高60%以上。

ps:說得有些簡單,如果看不明白再問我,我在具體解釋。以前在Blog上針對每一點都寫過文章的,根據你的問題我在增加一些鏈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推薦把Blog上學習方法上的文章全部閱讀一遍,很多文章都會對你有所幫助。


@陳然今天的這個答案題可以算回答這種如何提高/培養……力的普遍性答案:

這是個好問題,但是又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問題」。

  • 如果你想起床,你要做的並不是想「如何提高起床能力」,而是直接坐起來就可以了。一點都不難。

  • 如果你想看書,你要做的並是不研究「如何克制自己,坐下來看書」,而是端開書,去想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開始看它、想他。一點都不難。

  • 如果你想學習,你要做的並不是研究「如何克服惰性」,而是直接開始研究知識的框架,開始想自己到底哪裡會、哪裡不會,如何把不會的變成會的。一點都不難。

  • 如果你想發現自己的興趣,你要做的不是只問「我到底該做些什麼」,而是安心下來做一件事,就想著它,做著它,感受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感受自己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就知道自己的興趣了。世上本來沒有那麼多需要「控制能力」才能做得事情,你開始做了,一心想著如何做好這件事,就做下去了。就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天天琢磨「自控能力」,從思路上就走錯了,反而往往沒有「自控能力」了。

link: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8447/answer/14203068


前面有說刻意重複的啦,有說集中注意力的啦等等等等。這些都對,但是問題在於沒有給出尺子。沒有尺子就沒法落地是吧,沒法落地就只能看看而已是吧。

你是不是看到過學神天天睡大覺,結果考出逆天的分數?是不是明明大家都毫無基礎,隔壁的小明學新的東西總是比你掌握得更快?為什麼大家一起進公司,人家嗖嗖嗖往上爬?那一定是潛規則!!!不不不。人家有特別的朗誦技巧~~~沒錯,就是題主所說的強大的學習能力,也就是俗稱的天賦~~~

要知道如何培養強大的學習能力,就要先知道強大的學習能力是怎樣的。

先給出小目錄:

什麼是天賦:天才和10000小時的天才

(1) 天賦?不,是人賦

(2) 知識不獨立

(3) 領域獨立

(4) (2)和(3)的矛盾

(5) 領域的劃分

===========================開始的分割線========================

今天我來說說內功怎麼練,買一送一,送根尺子。走火入魔了可別怪我哦~~~不過要是練成了什麼獨孤九尺也別說認識我,拿尺子沒有美感啊有木有!!!

==========================好了不瞎扯了=========================

那就進入正題吧:什麼是天賦?

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的討論範圍:天生天才只是極少一部分人(而且只是具有先發優勢,很容易就傷仲永了)這種天才其實就像,恩,玩過金庸群俠傳吧,每個主角的初始數值有不一樣吧,這種天才就是某個數值特別高的那種。在我們的語境下,通常指的是10000小時類型的天才。什麼是10000小時類型的天才?十六個字: 刻意練習、微小改進、找出反饋、高水平重複。哦,是十七個字,別在意那些細節啦~~~

既然這樣定義,那就會引出一個問題:很多天才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練習的過程啊,你怎麼能說他是10000小時類型的天才呢?

首先你應該要知道,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是互相聯繫的:一個小提琴天才不一定要練習過小提琴才會有小提琴的天賦。

舉個例子:有一個經常玩紅警和帝國時代的小孩A,讓他和一個沒玩過即時戰略遊戲的大人B,在魔獸爭霸中對戰,旁觀者如果獲知這個人從來沒有玩過魔獸爭霸,腦海里的反應一定是:「哇,這小子是遊戲天才啊!」

哈哈哈哈,我知道,你要說我混淆概念是吧,他玩的都是即時戰略的遊戲,稍微熟悉他一點的人都知道他是常常玩即時戰略遊戲的,他已經暴露了他的練習過程,這條不算!!!

不算就不算,我還有別的例子嘛~~~

小孩A就不天天玩紅警和帝國時代了,多傷眼睛啊是吧。我們讓他愛看書吧,看什麼書呢?比如說看兵書啦,看管理學的書啦,小孩天生好這口大人也不會反對的是吧。後來他們又玩遊戲,小孩A又贏了(假設啦,不要在意那些細節)。這時候又有人要說了,這回藏得夠深的哈,不過還是露出馬腳了,兵書講戰略,管理學講效率講整合資源是吧,即時戰略和戰略還是有很大關係滴。

好吧你厲害,但是程咬金三板斧我怎麼就會就此停下呢?(PS:我怎麼感覺這小孩在玩潛伏啊,非得隱藏自己的練習方法哈。 )

作為小孩的父母,就是強迫症,就是想方設法要讓別人叫小孩A天才。哼哼,小孩A被送去學畫畫了,你看這多好,不傷眼睛又不傷腦。然後有一天,A和B又比上了,然後A又贏了。這時候大伙兒七嘴八舌的討論,肯定是畫室里那幾個抽煙的男生天天帶他打遊戲才這麼厲害的……肯定是不好好畫畫偷偷跑去網吧才這麼厲害的……後來他們覺得上面的猜測都不靠譜,於是乎得出一個結論,這小孩是天才。這回猜不透了吧,學畫畫學到的是什麼樣的能力,是一種對複雜情況的處理能力(不是我講的,羅胖講的,不對找他去)。

當然啦,前邊都是瞎扯,主要就是說這麼一個理,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你所關注的點a並不一定是通過苦學a而得來的,可能是b和c和d相輔相成的結果

為什麼看不出來呢,有一個原因:領域獨立。這種現象很普遍(《反脆弱》寫的,錯了找納西姆),就像你開車,懂得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但是這種警惕性,在另外一個領域,比如說股票市場,很可能就喪失了。而我們習慣了這種現象之後,很容易就會由於眼界和認知的原因認為b、c、d是獨立於a之外的。

那麼知識的不獨立和領域的獨立是不是互相矛盾呢,我那麼雞賊的一人,當然會引入一個概念啦:強聯繫和弱聯繫。領域和領域之間是弱聯繫,領域之內是強聯繫

那麼領域如何劃分呢,這我還沒想通,反正不是按我們日常的劃分方法:語文是語文,數學是數學,英語是英語,這樣太弱智了就沒思考的意義了是吧。

好吧先總結一下:天才之所以被叫做天才,就是因為其他人甚至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持續不斷的練習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進入重點的分割線======================

知道強大學習能力是怎樣的,接下來講強大的學習能力的是怎麼形成的:

天賦的形成過程(10000萬小時當中發生了什麼)

(1) 整體性學習的三個維度

(2) 怎麼刻意練習——主題學習

(3) 興趣對天賦的影響

(4) 怎麼找到興趣——興趣的尺子

好啦重點來了~~~先點個贊吧,處女答嘛,10個贊我再繼續講咯~~~10個贊也沒有就證明我說得不好咯?也可能我說得好沒什麼人聽到嘛~~~反正沒有贊很沒有成就感好不好!?上廁所去。。。

==================啊哈,我回來鳥,超過10個了好開心==================

讓我醞釀一下下,一小下下(以前的目錄寫得好醜啊)。


Answer by James Altucher to What"s the best way to learn something? http://qr.ae/Eev4t

在Quora上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翻譯分享。作者:James Altucher

10步學習新事物的技巧

有人從我所在的公司里貪走了9000萬美元,但我卻不能公正得評判和譴責他們。因為我總是想對別人很友好,所以不管我怎麼努力,我也學不會該怎麼去審判別人。

我開始請教身邊能公正得審判別人的朋友,我想讓他們教我應該怎麼去審判一個人。

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果你不喜歡一件事情或者你本來就對這件事情沒有天分的話,不要強迫你自己去學習這件事情。

那「天分」的角色又有多重要呢?很小很小。但是你也許需要它,因為很多技巧和本領也許就來自於天分。

你怎麼知道你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資呢?如果你從10歲開始就很喜歡這件事情,如果你常常夢想著這件事情,如果你常常閱讀關於這方面的書籍。看看下文,然後你就會知道你在什麼方面有天分。

請相信這句話:每一個人都在很多事情上有天分。

在過去的二十年,我總是想學習怎麼樣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例如寫作,編程序,經商(領導能力,銷售,商議合同,做決定),喜劇,和遊戲。

所以我總結出了10步學習新事物的技巧:

1)Love it 喜歡這件事

如果你不愛這件事情,就開始學習了。那麼喜歡這件事情並在學習的人就會打敗你,喜歡並在學習的人總會打敗那些厭惡這件事情的人。

This is the rule of the universe. The first humans who crossed the arctic tundra from Siberia to Alaska in -60 degree temperatures had to love it. The rest stay in the East Africa Savannah.

我記得我在編程序的第一天寫完「Hello,World」,第二天我早上4點鐘就起床了,然後回到電腦教室去學習編更複雜一些的程序。

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常常天天寫,並且一整天都寫。我不能停下筆來,那時候我只想和別人談論許多不同的作者。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I wrote a gossip column about all my fellow 5th graders. I read every Judy Blume book. I read everything I could. I loved it. Most of my friends got bored with me and soon I was very lonely. Except when I was writing.

2) Read it 閱讀關於這件事的書籍

Bobby Fischer一開始對國際象棋並不太懂。他有天分但從來沒有什麼人關注他。他在十二至十三歲的時候消失了一年。當他十三歲時,他回到平常生活中。但在那時,他已經成為了全美國下棋下得最好的人了,他贏得了全美冠軍,並成為了世界上最小的下棋高手。

他是怎麼做到的?在消失的一年,他幾乎沒有怎麼下過棋。

但他做了兩件事:

a)他研究了在十八世紀的每一次下棋比賽中的對策。

當他回到平常生活中時,他記得,運用並自己改進了每一個被用過的下棋技巧。當他運用這些技巧時,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去贏他。實際上,在很多年以後,1972年,他運用了Spassky的技巧,贏得了世界下棋冠軍。

在下棋比賽中,Spassky需要贏得比賽,但Fischer只需要得到平局,就能得到冠軍稱號。

Spassky用一個比較現代化的開局(The Sicilian)開始,但是大概13步以後,所有賭他贏的人都開始嘆氣。Fischer巧妙得將現代化的開局換到了一個比較古老的方式(The Scotch Game)。在那之後,Spassky便再沒機會贏了。

b)Fischer學習了許多俄語,並開始閱讀俄語的下棋雜誌。

在那時,全世界最厲害的20名下棋高手幾乎全部來自俄羅斯(也許蘇聯)。美國人幾乎沒有機會贏得世界級的下棋比賽。

所以當很多美國人在練習下棋,運用俄羅斯人已經熟知的技巧時,Fischer已經開始研究俄羅斯的下棋技巧了。

在早期的六十年代,Fischer贏得了全美下棋冠軍,並贏得了所有分數。他當時比賽中的對手沒有辦法贏他甚至一分。

即使你一開始只有普通人的水平:請研究下棋歷史和研究最好的下棋高手,因為這是通往成功的路上很關鍵的一點。

3)Try it. But not too hard 嘗試去做,但是不要過於努力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作家,一個商人,或一個程序員,你必須寫很多文章,做許多生意,編很多程序。

數量要比質量更重要!

我們進步與成長的道路不是由我們的技巧建立起來的,而是由大量的練習。

如果你看一件東西1000次,你會比那些只看了10次的人領悟到更多。

請不要忘記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快樂的秘密並不在於「偉大」,而是在於「成長」。

如果你只是嘗試著去達到你自然的水平,你就會不斷成長。而如果你嘗試得過於努力,成長就會停止,你也許就不會變得開心了。

4)Get a teacher (plus the10x rule) 請一個老師(會有10倍的效率)

如果我試著自學西班牙語,我也許很難進步。但是如果我走向社會(現在結婚)一個來自阿根廷的人,我能學到更多西班牙語。

對於下棋,寫作,編程序和做商人,我總能找到比我做得更好的人。然後我可以跟他們每個星期約定一個時間,問他們很多問題,讓他們給我相關的作業並讓他們糾正我的錯誤。

對於你愛做的每一件事,請找一個老師,然後你會提高10倍的效率。

實際上,我放在這篇文章里的每一步,都會讓你提高10倍的效率。所以如果你能做到這個清單里的每一件事,你會比別人更有效率。你就會在你所愛的領域裡成功。

5)Study the history. Study the present. 研究歷史,細觀當下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很好的程序員(不只是一點點好,也不只是寫一個軟體,而是很成功很成功),研究機器語言(machine language)。研究1s和os,研究電腦的歷史,學習怎麼去做操作系統,學習Fortran, COBOL, Pascal, Lisp, C和C++,一直學到現代語言例如Python等。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很好的作家,閱讀一些80年代或者古老的經典書籍。閱讀海明威的書,Virgina Woolf的書,the Beats的書和一些經歷得起時間考驗的書。因為這些書經歷過了時間的考驗,超越了其他幾百萬本書。這些書的出類拔萃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他們也幾乎是世界上最好的書籍。

接下來研究現代人對這些書籍的點評和見解,看看你在讀這些書時忽略了什麼。研究這些點評和見解是跟閱讀原本的書一樣重要的。

如果你想經商,讀一些洛克菲勒,卡內基的傳記,讀有關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書籍,還有金融時報,每一次的經濟蕭條,the junk-bond boon, 和the 90s。閱讀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觀看CNBC里放的金融節目「The Profit」。閱讀關於史蒂夫喬布斯的書籍。了解「The End of Power」中柯達的衰敗。

不要去讀一些快速自學經商的書,他們不會幫到你什麼。你馬上要進入到一個偉大的領域,這個領域裡有許多改革和創新,而這些創新改變並創造著現代社會。所以不要去閱讀一些去年剛出版的一些普普通通的書。

提高你自己,去了解一下真正改變了現代社會的一些人和一些創新。

了解Henry Ford(福特公司創建者)是怎麼創建了一開始只有三輛車的公司,並且了解為什麼「3」這個數字對他這麼重要。

了解Ray Kroc(麥當勞之父)創建世界上最大連鎖餐廳的經營技巧。了解為什麼Coca-Cola(可口可樂)雖然沒做什麼,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飲料公司。

當你在閱讀並了解時,請寫下你從中學到的東西。

6)Do easy projects first 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

a)Tony Robbins(演說家)曾經告訴我當他一開始正式教書時,他非常非常害怕。當時他幫助一些水手提高他們的射槍技巧(sharpshooting). "I had never shot a gun in my life." "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使用槍過「,他說。他從一下專業射槍手中學到了一些技巧,然後他創造出了當時射槍班中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在授教射槍技巧時,Robbins最先將目標放近了一些,他將它們放在5英尺(1609米)以外。水兵們都射進了圓心。然後Robbins把目標慢慢得慢慢得放遠,直到放到了目標所應該在的標準位置。但儘管目標在慢慢遠離,大家也都射進了圓心。

b)Richard Branson(維珍航空創始人)在他創建航空公司之前,先出版了一些雜誌。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和他的團隊寫Windows系統之前,也先寫了基本的系統。

EL James(BBC一檔娛樂節目創始人)在她寫「50 Shades of Grey」之前,也先寫了Twilight fan色情三部曲小說。Earnest Hemingway(海明威) 一直都覺得他自己沒法寫出小說,所以他寫了很多很多小故事。

程序員在做複雜的工程之前,總會從寫「Hello,World」這些簡單的語言開始。許多下棋高手都會先建議你從最後階段(只剩下幾顆棋子的時候)開始學習。

做這些簡單的事情會讓你感到自信。他們從細節很微妙並很敏銳得開始教你,他們會讓你感覺到成長和提高的快樂,一步步腳踏實地得走向成功。

7)Study what you did 深知和研究你曾經做過的

有一天我扔掉了幾乎我所有的東西。我捐贈了所有的書籍,扔掉了所有衣服,扔掉了舊電腦,扔掉了我用過的碟子,扔掉了一些床單,扔掉了一些傢具(四個書架,一個電視),扔掉了我以前寫過的一些文章等。

我想要清理得很乾凈,我也做到了。

我找到了我在1991年寫過的一本小說,那時我22歲,小說真的寫得很不好。這之後的24年以來,我第一次,重新閱讀了這本書。我注意到了一些錯誤(許多語法錯誤)。

有一個人告訴了我Amy Schumer的一個故事,Amy Schumer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喜劇演員。她會錄製把她所有的演出錄製下來。然後當她回家時,她會反覆研究她的表演。在研究時,她可能會說「我應該在這個地方多停四分之一秒」。她想要成為最好的喜劇演員,她深知並研究過她所有的演出。

當我下棋時,如果我輸了,我會將這次下棋比賽的每一步都輸到電腦里。我會觀看每一個步驟,研究電腦建議我做的,我會回想當我在下棋時我在思考什麼,等。

我最近投資的一個項目虧本了,我很難過。但是我必須去回看一遍這個項目,看看我哪裡做錯了。


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是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也只是生活中萬千生活中的一種,而如何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是從小家庭教育,個人性格等等綜合因素造成的。但是那些硬體條件我們無從選擇沒法把控,後天自我意識和刻意趨向就很重要。

要培養強大的學習能力,首先得有一個學習的意識,在生活中碰到的任何方面都會帶著好奇和鑽研的習慣,所有好的、有用的、用流行話說,正能量的東西,就都會對你有吸引力,有了這個意識之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像一個磁鐵,帶著強大的磁場要把這些有用的東西吸到自己腦子裡。

有了這個學習意識之後,就要有行動了。

行動。

生活中從小的方面就要培養,首先就是執行力。想到,即做到。在需要執行的時候,要頭腦簡單,只是去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親身體驗,當你做的少的時候,就會很煩惱、很擔心、想很多種可能、需要很多種方法支持、對於目標是否能實現持懷疑等等一系列焦慮狀況,實際上,當你行動起來的時候,焦慮會降低很多甚至沒有。相信我,想像力也是很大的殺傷性武器。

專註。

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專註,這樣可以增加很大的效率,其實這個原則在生活中除學習之外都適用。增加效率,減少在學習上的時間,休息娛樂時間增長,對學習不容易厭倦。

鼓勵自己。

放大學習效果,讓自己看到學習的成效,這種鼓勵作用能起到很大的積極效應。這也是為什麼學習越好的人越愛學習,在某一方面越擅長的人,越喜愛那一方面。因為有成就感,有成績,就越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應用。

盡量把學習的東西放到生活中去,這樣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比如經濟學,放到日常自己家理財上去。比如生物,看看爸媽的顯性隱形基因如何遺傳到自己身上的,即使枯燥的數學(這幾乎是公認的最脫離現實生活的學科)也可以在生活中應用和見到。這些例子只是學生身份碰到的,商務人士的學習同理。

順從。

這個也是一個心理因素。不要覺得強迫自己便委屈。比如不想看書,但是要強迫自己去看,同時不要總去詢問自己的內心,你願意嗎?沒有商量的餘地。自己不委屈。我沒有那麼嬌氣。一句話,對自己狠一點,我不需要嬌慣。

好像以上都是理論學習,在生活中,職場上,就是要多看、多做,年輕多做沒有壞處。

先寫這麼多。想起來再補充。


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嗎?我不這麼認為,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習慣可以培養,但能力只能「訓練」。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經驗,但相同的是父母教給我們更多的是如何正確的管理自己,包括行為、情緒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的價值判斷。而不是對每一件事、每一句話反覆教練,因為我們並不需要這樣教仍然可以自然的成長。在我們小的時候當聽到長輩們日常的談話、當我們看到眼前的繽紛的世界、當我們面對小朋友感受到的快樂或友誼,我們都會無師自通,掌握語言、記住色彩以及感受到氣氛,因為我們具備最基礎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我們的眼睛、耳朵和感覺,它們會將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傳遞給大腦,而形成我們對環境信息的歸納、模仿、判斷、思考和組織、輸出。我們從小就擁有並保留了這種能力。

我們開始討論這種能力是如何組成的、它和學習成績、學習障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以及你的孩子如何才能獲得、提高這種能力。(我的意思是你已經沒戲了)

學習需要哪些能力:人類通過聽和看以及感受去構建自己的大腦,使大腦具備聽覺記憶力、判斷力、歸納總結能力、邏輯能力、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空間能力、注意力以及控制能力等九大能力。這些能力是否均衡發展會影響孩子說、寫、讀、算的發展水平,是我們學習一切的基礎,並決定著我們從幼兒到成年將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從這裡開始——

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社會對孩子的價值評判也基於此。但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並不怎麼刻苦用功,被允許有更多的課外時間,但學習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用功,補習,成績卻總是上不去,甚至墊底。人們對此事通常的看法是這與孩子是否天資聰穎有關,其實將「天資」的具體化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九大能力。儘管影響學習的要素有很多,但是否刻苦用功、老師是否教的好,以及學習環境是否適宜等都是外因,不佔主導因素,真正的問題是孩子是否具備強大學習能力。

影響學習成績的三個因素:(表玩的不熟,您湊合看)

「學習能力「、「學習障礙」、「學習成績」的因果關係。

如果孩子學習的九大能力有任一方面能力不足,對應的某方面的學習接受能力即會削弱,相應某科的學習成績也隨之影響。例如我們聽覺記憶能力不好,背誦課文就會困難,如果邏輯能力弱,學習數學就很困難,到了初中會因解不開應用題而喪失對數學的興趣,甚至厭惡、害怕數學。

當然還有

空間能力對應的是立體幾何的能力,而寫作文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它對應的是程序和條理、空間能力以及記憶力。
我們的九大能力越強,我們學會並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就越強,學習成績就會名列前茅,就是我們所說的優秀、聰明的孩子。

人類的學習接受能力如兒童的年齡一樣,是逐年遞增的,直到青春期。所以我們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分不同的年級,學習難度也相應增加。這也同樣是大腦發育的規律。當孩子的學習能力均衡發展到與其年齡同步時,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是正常的;當某一能力出現阻滯,沒有隨著年齡成長而增長時,就會出現某一科學習困難的問題;當某幾項能力超出其實際年齡時,某些學科就會非常優秀,同時他的短板就會很差,就這是我們常說的偏科的學生。當通過訓練讓普通孩子的某項能力或九大能力提高到高於其實際年齡時,這個孩子即成為一個單科或各方面都優秀的學生。簡單的說就是學習優秀或者學習天才就是九大能力高於正常水平;而如果低於正常水平就會產生學習障礙。所以九大能力是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

以上僅僅是一個開始。。。。。。

如果有多人點贊,即繼續


我認為你的這個問題是教育心理學裡的元認知策略的學習。學習策略分為三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認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如告知目標、提示重點)、複述策略(如記憶術、做筆記和提問)、精細加工策略(如劃線和各種形式的複習)以及編碼和組織策略(如列提綱、畫結構圖和製表格),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如建立時間表)、努力管理策略(如自我強化)和學業求助策略(如小組學習和個別指導)。

元認知是指人對於自己認知過程本身的一種認知。而元認知策略是指調控信息加工過程的策略,也就是監控學習過程的策略。它包括計劃策略和監視策略。

計劃策略是學習活動之前根據設定的目標來預計學習過程、方法和結果的策略,如設定目標、瀏覽材料和分析如何完成任務等;監視策略是學習過程中及時反饋學習結果以調整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學習的策略,如領會策略、集中注意力以及跟蹤和調整閱讀或考試的速度和時間。

希望從這個角度來回答你的問題對你能起一定的參考作用。


上面說的都對, 開始學習,看書就行了。強大都是慢慢從弱小開始的。


排名第一的戰隼,我看過他的豆瓣書單。各種暢銷書快餐書。

他的書評,一般就一句話,從書名就可以總結出來的一句話。

題主問的是學習能力,這位戰隼,可說是恰好的反面教材。

你書讀得再多,可能也是沒用。


第一、持續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第二、隨時學習。向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晚輩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網路學習,向實踐學習。

第三、整合學習。用一個框架或者一個任務來表達或者整合學習的結果。


首先,要訓練自己的時間管理的能力。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時間規則,「自己做得來」的內在意識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我們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設定目標和計劃。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一周看一本書。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確定每日和每周計劃表,並且定期檢視計劃有沒有用?需不需要修正?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自然不斷的進步。

有效的閱讀以及理解。有效閱讀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所以最基本的要先「學會閱讀」。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免費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最基本的是檢視學習成果,其次是總結經驗和教訓。定期做紀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學習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這些自我評價的過程,會使我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到出現具體問題的具體原因原因。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先干再說,過程中反饋糾偏。


相信早年玩cs(反恐精英)的都知道,有個選手叫spawn(黑哥),對於強大的學習能力,他說過一句話:「買個好滑鼠,然後拚命地練習吧!」


專心致致,勤動腦。


想學的時候直接去學,不要多想。然後做總結 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 缺陷 以及該如何進步


每周都嘗試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不管怎麼說,貴在堅持。


送你兩個字,堅持。


基本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我認為核心仍然是興趣和好奇心,這本是人的天性。但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很難做到,所以非智力因素成為關鍵,動機、意志力、態度等。在學習的過程,我們學習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先人已經總結歸納出來的,有其內在的體系和邏輯性,所以在學習中要按照科目的內在邏輯尋找聯繫,這是理解和記憶的關鍵。當然難點在於應於,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需要不斷練習將已知和未知聯繫。好在學校的學習中這種所謂的題型和模型畢竟有限,只要善於總結歸納,並輔助一定量的學習,都會有不錯的結果。對於工作中的學習,難度比較大。因為學習的資料、要學習的知識本身不是很確定,應用就更是一個大問題。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沒有對照的依據,自學就非常困難,這就需要從下到上,從上到下,混合式學習。同時不斷將其應用到實際中,不斷反思糾錯,逐漸建立起較系統的知識網路。說易行難,唯有應用才是正道,所以只要始終牢記如何把它用起來,學習絕對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大多數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再掌握一些好的工具和方法,並內化成自己的習慣,學習力就基本形成了。

我正在學習和研究有關學習的問題,非常高興和大家探討。


在我看來,提升學習能力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告訴自己:

不學則已,學則必精。

凡人讀書或學藝,每自謂不能者,乃自誤其身也。《中庸》有云:「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實為學最有益之言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無論讀書,還是學習什麼技藝,都會感覺到,自己不能學會,這其實是自己耽誤了自己。《中庸》中說:「不學也就算了,如果學了學不會,就不要半途而廢。別人學一次能會的,自己就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能會的,自己就要學一千次。如果自己當真能夠做到這樣,即使愚笨也可以變得聰明,即使柔弱也能剛強起來。」

在人生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自己學習研究,還是教育孩子,都必須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博中取精;絕不能心猿意馬,朝三暮四。應該如北宋詩人林逋所說:「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學則已,學則必精」,取得較大成績。


贊同樓上的答案。多學習,無論學什麼。都是有相關的。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讀書的興緻?
大學是否應該加入學生會/社團/班委呢?加入哪個能在保證學習的情況下鍛煉組織、人際交往能力呢?
年收入達到20萬的都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具備怎樣的能力和知識?
從事管理諮詢工作,如何選擇並培養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縱向能力?
在大學為社團奔波值得么?

TAG:學習 | 能力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