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場的因素是不是被過分誇大了?

岩茶必須某個坑某個澗的幾畝地,碧螺春必須是蘇洞庭山產區,要說武夷山好歹還算個山頭,蘇州的山全部加起來沒有屁股大塊地方吧。這屁股大的地方裡邊跟外邊生長的茶青質量有天壤之別嗎?價錢卻是因為山場不同而天壤之別。各種茶都在強調自身的稀缺性,只有幾十畝地云云,只能供給北京某場所云云,這我是不信的,比如濟寧大蒜有名,會是有濟寧下轄的某個鄉村的大蒜口感能秒殺全濟寧的蒜?除非品種不同。。再說最裝逼的金駿眉必須是桐木關野生,我是不信當今社會還有野生茶供得上商用的,清明前後各家大茶企都去野山頭薅羊毛可能嗎?最終還不得是都靠茶園種植,同地域同一氣候條件下的茶青有很大差別嗎?不可能。工藝很神奇嗎?門檻很高嗎?也不至於。只要是同一品種的真材實料,有些經驗的師傅也能做出很好喝的茶。誰說必須桐木關的茶,誰說必須是某人的手工才地道。有時候喝到一些雜牌子的茶也不遜於很貴的品牌茶。


1.山場因素並沒有被誇大,而是很多人把山場的因素理解錯了。山場並非是造成茶作產品的質量必然因素,卻是茶作為商品的參考條件。有些茶,不同的山場可以做出不同山場的特徵,不同的環境可以改變甚至於創造出無法替代的口感。這就是山場條件決定。當然,這個山場概念局限於對於茶的香氣滋味敏感,對於茶的品質和茶勁有領悟的人,大眾對於山場的理解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於,粗曠到,大紅袍可以代表所有岩茶的味道,分不出水仙、肉桂、五大名樅。因此,山場對這類人的並沒有多少實際價值可言。就以武夷山為例,能產好茶的未必是「三坑兩澗」,甚至於要找到口感優於「三坑兩澗」的茶也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卻是坑澗中的茶賣得最貴,如此心理,你以為是什麼呢?沒錯,對商家來說是炒作,對買家來說就是虛榮。

2.此外是所謂的屁股大點的綠茶產區,好的山場條件與一般的茶的山場條件是不一樣的,這倒真不是在亂說,我記得「小罐茶」的那個廣告里,黃山毛峰的非遺傳承人謝四十所說就算只差個幾百米山路,所產的茶品質也有著明顯的差別。這還真是如此,所以不管什麼茶,就算是最小的一片山場,區別總是有的,只是最終的消費是誰而已。至於茶的稀缺性,雖然碧螺春、君山銀針之類的茶山場再小,但是你的選擇面廣呀,試想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的茶,類似於碧螺春、西湖龍井之類的高品質綠茶的產地並不少,只是會不會找,找不找得到,有沒有本事找而已。

3.種菜和種茶本質上是類似的,大家都是農產品,只是菜的品質你較容易感受得到,比如你就是會發現,種在一些特殊土地上的土豆比一般的土豆好吃,種在南方為桔,種在北方為枳,一樣都是土地和生長環境的問題。茶,只是對你來說不敏感,或者你還沒學會如何去分辯茶品質層次的方法,你要是多吃幾種土豆,你就知道哪個土豆好吃,茶你多喝幾種,自然也就喝明白茶的品質了。

4.野生茶、荒野茶是有的,但是肯定沒這麼多,而且出現在茶企手中的野生茶更是十分有限,茶企大家都是懂的,別說是野生的,就是茶園裡的茶,也不會全是一個山場的。正山小種、金駿眉為例,正山堂再牛即使收遍了整個桐木關的茶也未必夠賣給全國人民,外來茶青加工拼配才是技術核心。正山堂是如此,其他的茶,其他的茶企也是如此。

5.我強調過很多次品牌和雜牌意義,兩者是沒有對比度的。你指望在品牌茶上找性價比或者找極致體驗幾乎是不可能的,企業的意圖是穩定產銷量,然而真真很好很好的茶,產量都是十分有限的。鳳凰山上的那幾株百年老樅,都是單株成茶,產量少得可憐,而且茶都是還沒採下來,就已經被土豪包走了,企業能用它的,只是說我有這麼一棵老茶樹,形象代言,真要喝,那東西真不是大家都喝得起的。企業只能穩定產量,滿足多數人相對較低的需求。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品牌,既然是品牌就必須有品牌包裝的營銷成本,所以雜牌賣200,品牌就得賣400,這叫品牌附加值,不然品牌就變得沒有意義。哪怕是再垃圾的茶,只要是有品牌的,品牌就得為茶的品質負責。這就是品牌茶。所以在品牌茶里,你能喝的是茶,沒有性價比,也沒有極致體驗,極致體驗要麼你不差茶,真的不差錢,你也不會去找茶企,你會自己買茶園,自己買茶樹,不是么?

6.雜牌茶存在的意義就是提供給低端的人低端的體驗,提供給高端的人極致的私密的享受,所做的是市場的兩端,道理是低端便宜走,高端限量供應。沒辦法市場經濟就是多元化的,誰都有需求,誰都可以從市場中找到可需求的部分。話又說回來,也有一部分高端極致體驗屬於一些大品牌呀,沒錯,是有,那得有人消費呀。現在土豪也越來越精明了,他也會跑來跑去尋找像樣的茶,品牌附加值未必是他願意買單的,所以走自己的渠道能省下來的,為什麼不省呢?


下面回答的都是專業達人,講的都非常好。但可能沒觸到題主的問題。
題主認為「山場被誇大」和我們說的「山場被誇大」不是一回事。
客觀上來說(粗淺的說),一個茶6成在種(品種、種植),3成在製作,1成在保存和沖泡。實際上少了哪一個環節,茶都不好喝。
所以好茶主要是靠種出來的,特殊的優質山場、土質、氣候,是很難以低成本模擬的。所謂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陸羽說,茶好像人蔘,換了地方種完全不是那回事。從這個角度來說:

山場的因素只是被說小了,沒被誇大。


以上其他答案都說了,不贅述。我們只是分析一下題主遇見的困惑。題主在茶體驗中哪一環出現狀況,導致他感覺「山場因素被誇大」?

我先說結論:在題主遇見的場景里,不僅山場因素被誇大了,而且製作、品牌等所有因素都被誇大了。全方位誇大是為了體現銷售者產品的稀缺性,並高價而沽。

題主遇見的情況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常遇見的情況,他去某茶店,喝一下他家普通的紅茶,確實不滿意。又挑了一個好些的紅茶,覺得勉強過關。於是問了一下,這個還可以的茶居然兩千多一斤。題主很鬱悶,問為啥這貴?店員說,這是桐木關的野生紅茶,產量稀缺自然貴云云。
題主不服氣,又去網上網下找了一些紅茶來喝。經過對比,他發現一個情況:有些並沒有標稱桐木關的紅茶,不一定比那些聲稱是桐木關的茶難喝。

他得出結論,山場不過是噱頭,其實並沒多重要。

為了驗證這個結論,他還特意去了某家大品牌的茶葉專賣店,買了一些「桐木關」的紅茶回來對比。
喝的結果,更應證了以上的結論……大品牌家的桐木關並不比某些小店的非桐木關好喝多多少。

—————-場景還原以上————

大家發現這其中出現的問題在哪?相信明眼人看出來了,就是有人誇大或誇張了某些茶葉信息。使得山場水平、加工品質等信息,不能和品質信息一一對應。

很可能第一個小店裡,那倆紅茶都是普通的寧德、星村紅茶,只是不說是正山小種,你不會購買(這也是消費者的局限)。其中一個發酵有誤,比較難喝;另一個各方面做的不錯還有點海拔,老闆沒有進更高端的紅茶,那麼這個茶就在他處扮演「桐木關紅茶」這個角色。實現高毛利。因為很多老闆的底層信念就是「反正你們喝不太懂」。而這個茶哪裡是桐木關的?

我就不說大品牌了,淘寶上聲稱自己是桐木關的金駿眉,有多少是真桐木關?大家心裡清楚,我不多說。

如果題主得到的都是準確的山場信息,他也不會說「山場被誇大」這個結論。

就好像很多人喝幾十年岩茶,沒喝過正岩茶,都喝的是高火的景區外茶。有些上面標「正岩」,有些沒有標正岩。他自然得出一個結論:正岩什麼的就是噱頭。

以上。


這個問題我想講三點:
第一、山場因素並沒有被誇大,市場決定價格,市場好價格就高,如果說山場有被誇大那麼相對價格也是虛高的。價格虛高消費者就相對較少,那麼正岩的茶應該都是賣不出去才對。現實卻是正岩的茶都不夠賣。
第二、山頭,在武夷山講究小氣候,每個山頭的晝夜溫差都不一樣,所以茶葉的生長周期與茶葉的內質肯定有區別,同理每個山頭做出來的茶就會有區別。再舉個例子,比如說果樹,同一顆果樹上面結的果子味道都有差別,向陽的那一面結的果子就相對偏甜,背陰的那面相對就沒向陽的那面甜。那麼同一顆樹結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更何況不同的山頭呢?
第三,桐木關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野生茶。在這裡茶可以分為三種,野茶,荒茶,人工管理的茶。請您特別注意野茶跟荒茶是不一樣的哦。野茶我們通常是指群體種菜茶,它是有性繁殖的,就是通過蜜蜂之類受粉繁殖。這類稱為野茶。荒茶指人工種植後面荒廢的茶稱為荒茶。人工管理的大家都知道。
第四、我想對您在 @米斯托吳 回答下的評論做個解釋。茶跟蘋果基本屬性不一樣。茶經上說,茶性淫。意思就是說茶本性是很淫蕩的,只有有什麼味道去招惹它它都會吸收,禁不住誘惑。所以如果茶園的周邊種的都是竹子,那麼這裡的茶就會有竹林的氣息,就像吳三地的老叢水仙,因為吳三地屬高山,又比較潮濕,茶樹上長滿了青苔。所以那邊有一部分茶做出來就是青苔味。而蘋果它不淫蕩,你扔冰箱它不會吸味道,茶葉扔冰箱就會吸收味道了。
在關於男人女人如茶如花的閑聊時
女說:「男人如花,更如花........痴」
此話出處概因本群是茶痴型同花痴
為正本清源以視正聽特輯如下之說


因系生長著的茶樹葉子
會吸附周邊的植物花粉
故有茶之香如花的說法

你說男人如花有如說男人如茶
男人如茶,若此茶吸附了花粉
說他花痴那你就是懂茶的人了

這種男人有一種大野芬芳的氣息,可以提神


在當前,山場的因素顯然是被誇大了,而且被誇大得極其過分。岩茶炒作山場,普洱炒作山頭,這風氣在茶圈至少流行了十年了。我作為一個天天喝茶的茶商,可以很坦蕩的承認,雖然武夷山比較知名的山場的茶我都喝過,但是你拿三泡出自三個山場的同一品種岩茶,然後讓我去對號入座,我是對不準的。我做普洱也有些年了,說到普洱山頭,我就更丟人,我完全分不清所有的山頭。對於那些喝一口就知道是易武賀開攸樂還是冰島昔歸邦東的人,我特別佩服,就是不愛和他們一起喝茶。因為和他們喝茶喝得耳朵鼓膜疼。

山場(「山場」主要是岩茶門類里的概念,如果把範圍擴大到六大茶類,可以把山場理解為特定的小產區)是否重要?當然重要。因為好的山場,是出產好茶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也有較高的出產好茶的概率。所以,如果是不好的「山場」,只能說是出產好茶的概率低很多,但不是絕對出不了好茶。但是山場重要,不代表山場就一定要被追捧,更不能說A山場一定比B山場好。如今山場的因素被過分地誇大、追捧,是純商業的運作與炒作,背後一方是茶企茶商的賣力吆喝,另一方是土豪茶友的緊追不捨。雙方你追我趕,難解難分,最后土豪長了臉,茶商賺了錢,雙方整得恩恩愛愛,如膠似膝。

這種誇大山場因素的做法有很多惡果。比如,武夷山正岩產區的一些茶園,茶樹都給刨掉了,改種肉桂。這些茶園裡頭,本來種的是一些別的品種的茶樹,但是因為肉桂價高,所以就改種肉桂。有人也許會說,你不是講誇大山場的事么?這怎麼成了誇大茶樹品種了?對啊。誇大茶樹品種首先就是因為誇大山場。武夷岩茶裡頭,就肉桂這種茶誇大山場的風氣最惡劣,別的茶例如水仙還好些,至於一些小品種,根本沒有人去吹噓山場。也許又有人說,改種肉桂有什麼不好的?當然不好了,岩茶品類這麼豐富,香氣這麼花樣百出,光追著肉桂一種喝,多無聊。

題主在問題中所有的疑問,都是有道理的。岩茶的正岩茶,不是一定就比半岩茶好,而且「正岩」這個概念也一直在變;碧螺春,太湖東西山上所產,就不一定比周邊地區比如宜興所產的好。但是,正岩茶一定是比「洲茶」好,這是沒有疑問的,太湖碧螺春再差,也比雲貴一帶出產的「碧螺春」對味兒。所以,特定的小產區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不能把這個重要性絕對化了。正岩茶是一定比洲茶好,但是洲茶裡頭有沒有好喝的茶?那是肯定有的,而且還便宜。又好喝又便宜,就因為「出身」不夠好,所以就要對這個出身遮遮掩掩的,甚至張冠李戴,明明是洲茶,非得冠以正岩的名分才能示人,簡直是笑話。再比如,每年都有大量的雲貴一帶的碧螺春運到蘇南,冒充太湖碧螺春。就大大方言地承認自己是雲貴所產,多好啊——但是偏不,因為那樣就不夠好賣,至少價格得打點折扣。龍井就不肖說了,全世界的龍井都是西湖龍井,而且其中一大半,出自獅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茶國,我非常期盼,中國的茶業也能有大國氣象。大國氣象首先就要包羅萬象,大家喝茶,既不拘限於品種,也不拘限於產地,更不拘限於名氣。顯然,目前這個行業離大國氣象遠得很。現在我去包裝廠挑個包裝,所有的紅茶包裝上都印著「正山小種」、「金駿眉」,敢情我們中國就這麼兩種紅茶?


從理化的角度分,既然只是談山場的重要性,那假定其他因素(種植栽培條件,制茶工藝,茶樹品種等)不變。山場帶來的變化,是茶葉生長環境的改變,這包含土壤,水分,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和時間,雨水量,共生植物,甚至環境中的其他動植物(自然肥等)。
這些因素又將決定茶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含量,比如氨基酸,咖啡鹼的含量!
你說山場不重要,那我問你,同樣是100平米的精裝房,在北京學區內的價格跟在雲南某縣上的價格,他能一樣?
山場就像是一個人的先天條件,固然後天培養很重要,但是一出生就手指有缺陷的孩子去當鋼琴家,需要後期付出多少才有可能成?


說山場被誇大的人,低估了經濟學的力量。要求普通人非常理性,才是最荒謬的想法。


謝邀。非常贊同米斯托吳的回答。這裡,我稍微做一點補充——

山場對茶的影響並沒有誇大。

所謂的山場,主要表現在土壤和微域小氣候兩個方面,事實上任何一種茶都受山場或者更確切地說受地域環境的影響,只是武夷岩茶因岩而得名,因此山場這個概念在岩茶上用的就比較多了。大多數茶葉都是說原產地核心產區。

山場/地域環境不同對茶的影響是很大的。即使同一棵茶樹,同樣的制茶師傅,採用同樣的工藝,因生長在不同的地方,茶的味道就會不同。黃山毛峰的非遺傳承人謝四十,一輩子都在和茶打交道,他曾說過:「不要講50公里了,就是10公里都有區別的。」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變成了枳,又酸又小,為什麼呢?因為土壤不同。)同樣一棵樹,向陽的一面更加茂盛,背陽的一面則較為稀疏,道理亦如此。

山場/地域環境對茶葉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土壤水文: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茶山/茶園,土壤里含有的礦物質和水質是不一樣的,那以此為搖籃孕育的茶葉又怎麼會一樣呢?

2、氣候:同樣是一座山,山頂和山腳,溫度、濕度、降水量也會不一樣,微域小氣候的差異性直接影響茶葉生長。再加上不同茶山、茶園的管理方式的不同,最後就導致茶樹的內含物質產生差異性,茶的滋味也就不一樣了。

至於滋味不一樣,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

對於經驗豐富的茶客來說,茶湯細微的變化都能分辨出來,敏感程度絕不亞於豌豆公主,隔了幾十床被子還能感受到那顆小豌豆的存在;而對於不懂茶或者剛接觸茶的小白來說,他們對茶的品質及口感滋味的敏感程度相對沒那麼高,單叢茶有N種香型,能分得清蜜蘭香、杏仁香、芝蘭香、鴨屎香、姜花香 、桂花香、 黃枝香那麼多香氣的人,始終是少數。大家喝茶嘛,最重要還是開心,不要再糾結細節。

最後,簡單說下茶的價格

在不考慮品牌、包裝等外部因素的情況,茶的價格除了與滋味(原產地、制茶工藝)有關外,還與茶的產量有關係。以金駿眉為例,只產自武夷山桐木關的,才叫做真正的金駿眉,可想而知,產量能有多少?再加上其「天生底子好」,口感滋味佳,所以金駿眉價格會比紅茶貴得多。物以稀為貴嘛~而市面上幾十塊、一百來塊就能買到一斤金駿眉的,它的品質去到哪裡,你們心裡要有數。

以上。

如果你覺得回答對你有幫助點個贊支持一下哈~如果你對茶感興趣,歡迎關注茶香庄CEO TEA 我們可以一起多多交流。


首先,山場的因素並沒有被誇大。茶葉的品質來源於山場的「底子」,只要後期工藝不是很糟,好山場出來的茶,都是會有很強的特點。
每一個產茶地,其核心產區,無不是有海拔高、水汽豐沛、群山環抱、地勢險峻、峰谷連綿等特點。在這種自然地理環境下,每一片山場都有著自己的小氣候和土壤,而這些客觀條件都是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及其表現。如你所提舉的例子,無論是岩茶三坑兩澗或者洞庭山,都跟它周圍其他山場的地理及環境有很大區別。當然岩茶正岩山場比較大,三坑兩澗是個代表,也有很多其他的小區域能跟其媲美,這是從古至今炒作來的。
第二點,你提到工藝的問題。確實工藝對茶的影響很大,但是茶葉沒有好的底子,再好的工藝也做不出來頂級的口感。有很多東西是人工做不出來的,比如自然氣息,茶葉的內涵物質等等。
第三,你這個想法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意願,在大品牌里很難買到好茶,只能說買到可靠的茶。因為大品牌要做符合大眾口味的茶,而且還要保持這個口味的連續性,不能一款茶今年大熱了之後明年就沒有了。所以他們的制茶師傅都是在研究怎麼拼配才能滿足這一點。同時,品牌茶企的運營成本很高,所以沒什麼性價比。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企業已經很難再收到質量上乘的茶青了。因為茶農都不願意賣而是留著自己做,能賣的上價錢。無論什麼好茶,每年也就是那麼多量,大企業在做自己高端產品或者標準茶葉時,為了生產規模,無一例外的會拼配其他茶青進去,而且是很高的比例拼配,同時不會把工藝做到極致。要維持這樣的生產很不容易,大企業的茶能做到85分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小作坊做到90分我們還是認為偏低,做的太差了。所以茶客選擇這些名牌更容易買到假貨,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裡面到底拼了多少東西進去 。好茶每年就這麼多,絕對是限量的。


個人認為沒有誇大
不然國家為何有「地理標誌性產品」?
有些地方,由於自然生態等因素,在某種農副產品方面表現更加出色,也許是口感,也許是營養價值,這是很正常的。

試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信陽毛尖即使按照全套龍井(都是炒青)工藝製作,也不可能比得上龍井。後者做毛尖也沒有優勢。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綠茶的價格普遍偏高?
茶是從好的往一般的開始喝,還是一般往好的喝?幫人選茶應該怎樣選?怎樣才能使自己更懂茶、不被人忽悠~?
茶葉有什麼著名品牌或著名茶莊?
如何評價Dilmah(迪爾瑪)茶?
祁門紅茶哪個牌子的好?

TAG: | 品茶 | 茶葉選購 | 烏龍茶 | 十大名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