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歐美和日本以外的國家,很少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


說「美國和日本」倒不一定錯,因為美國和日本的確在「發行」(Publishing)這一方面幾乎壟斷了世界主機遊戲市場,如果你要說遊戲「出現」的意思是由發行商公布、發售,那這說法確實沒有錯。

(這個表比較舊,King已經被動視收購,騰訊現在是第一)

再往下,還有美國的Take-two Interactive、Zenimax(Bethesda)、Warner Bros. Games,日本的Square Enix、Sega、Capcom等等,這幾個肯定是能入前20的(Koei、Konami不一定)。美日之外能在這題目限定的「主機遊戲」的發行商里有一定話語權的,還真就只有育碧這一家。

中國這種遊戲市場體系裡面,確實很難理解「發行」(Publishing)到底是個什麼概念。簡單地說,如果一個遊戲要在11月11日時在美國全國發售,那麼我得在11日0時之前,把一款做好的遊戲,壓制好上百萬張光碟,然後將它們運輸到全美國上萬家零售商的倉庫內,讓它們統一在11日一開業就把遊戲光碟擺到關鍵位置銷售,這是發行商最本職的工作。而這還只是美國一個國家,如果範圍是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呢?

除此之外,一個遊戲要做本地化,要投放廣告,要獲取授權,要跟出版商、玩具商合作出攻略、畫集、周邊,這些都是發行商的任務。

如果一個遊戲製作組做出來成品後,完全依靠自身資源來將其投放市場,而不藉助另一方之力,這種模式稱為「In-house」。一步步靠In-house模式做大的,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暴雪了。而steam平台發達後,In-house模式變得更為普遍,所以中國玩家可能就更難以理解「發行」到底是怎樣一碼事,把製作跟發行混為一談,以發行商代表製作組,這些都是很普遍的錯誤認識。

現在的遊戲業採取的比較多的一種形式是:遊戲發行商利用旗下資源,將某個製作組收購為自身的子公司,使之只為自己製作遊戲。這種情況下,製作/發行二者聯繫緊密,所以也更有可能讓人混淆。

舉個例子,《巫師3》是波蘭的CDPR做的,他們做好的成品在PC平台上很容易就可以通過自己的GOG加上steam發布,這是所謂「In-house」。但CDPR這個公司之前沒有太多在歐美市場投放實體遊戲的經驗,《巫師3》在北美的實體發行,實際是由華納(WB Games)承擔的,於是北美《巫師3》的光碟封面上,就有華納的標,而歐洲區又是由Bandai承擔的,所以歐洲版上的標就變成了Bandai。

所以必須得承認,美國和日本的巨頭遊戲發行商手頭掌握的發行資源,確實是其他地方,尤其是歐洲沒法比擬的。二十多年前那時候,世界遊戲市場用的是日本的遊戲機,講的是美國的英語,這兩點就足以造就日美兩國七八家寡頭髮行商,因為他們通過早期多年的經營,掌握著授權、物流、宣發、零售等的第一手資源。要知道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網購、電子版都還不存在,實體發行很容易為巨頭公司控制。經過後來發展,逐漸壟斷了全世界的遊戲發行資源。歐洲這種語言複雜,政策又混亂的地方,確實很難形成全球性的遊戲發行巨頭。育碧早期能夠做起來,靠的其實就是在歐洲掌握的發行資源,將美日遊戲代理投放到歐洲市場的業務。

於是,儘管歐洲的遊戲製作組是百花齊放,但負責賣遊戲的一直不是歐洲人自己。英國的遊戲製作水平很強,但發行幾乎就是全盤依賴英語圈裡美國的便利(或者靠日本巨頭),最後基本都成了美日巨頭的附庸(加拿大的情況也基本類似)。英國以前有個有一定實力的發行商Eidos,倒了後也就歸日本的Square Enix了。歐洲大陸發行實力最強的是法國,其次是德國和義大利,但除了育碧做起來(育碧做大後基本是In-house了),法德的發行商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很難打進美國的實體遊戲市場。就說育碧,他們能做起來,位於加拿大的根據地對於北美市場的把控也是功不可沒,要知道育碧十年前剛起步做發行的時候,乾的就是在歐洲一點點代理賣光碟的活,慢慢積累起來資源才得以在現在打通北美市場。所以造成人們將遊戲業的地理布局全盤等同於美日也不難理解了,歐洲沒那麼多掌握話語權的寡頭髮行商而已。

小測試:請說出Focus Home Interactive、Bigben Interactive、Micro?ds(這三者在法國)、Kalypso(德國)各自的發行的代表遊戲(發行不是製作)。

最後,歐洲人就只能老老實實在自己的領域耕耘了,歐洲製作組從20年前起就不斷在製作大量依託於發行成本低的PC平台的精品遊戲,依靠自己的幾個小型發行商投放,或者大量依靠In-house,定位要麼在歐洲自己的零售市場,要麼簡單通過在線平台來賣。但某些話語體系裡面,3A沙文主義,巨頭公司、寡頭髮行商霸權主義統治下,歐洲發行商旗下那堆只能混跡於0~2.5A種姓的作品,就被寡頭霸權主義極其擁躉自動排斥成賤民了,然後再通過媒體和輿論進一步灌輸到普通玩家心目中,造成這種「世界即美日」的思想也就再正常不過。


主機遊戲的開發主力是北美、歐洲和日本。基本上歐美和日本可以劃分成為兩個大的陣營,從開發者到技術到產品風格都有明顯的區隔。從上個世代開始,日本開發能力明顯下降,幾大傳統日廠現在已經淪落到二線。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式主機遊戲時不時還會有一流產品出現。另外還有任天堂鎮守底線,依然保有一般般的技術力和謎一般的設計實力。

除了日本廠商外,剩下的歐美遊戲都不能直接用國家來區分,因為在業界內早就實現了天下(歐美)大同。你說育碧是法國公司,但是看家IP都是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發的。核心技術和核心人才全在加拿大。但你又不能說刺客孤島彩虹6號是加拿大遊戲,因為開發者實在是各色人等,而且還有眾多內包工作室來自世界各地。其中還包括上海工作室。你說EA美國公司,但它也是擁有世界(歐美)各地的工作室。EA為了省成本,遊戲全線使用Frostbite引擎。這是由瑞典的DICE開發的,這幾年項目做下來,肯定是被改成了各個不同的變種用於不同類型的遊戲。這國家標籤沒法貼了吧。基本上稍微有點規模的開發廠商都擁有遍布世界(歐美)的工作室,開發者也是在世界(歐美)各地流動,遊戲技術也是在世界(歐美)範圍內交流。甚至現在連日本人也慢慢放棄自己做輪子,都用UE或者Unity 3D了(3A還不多)。即使幾個日本廠商,在歐美也有工作室進行底層或者引擎技術的開發,只不過不怎麼拿到檯面上來說罷了。不過日本開發者在日本以外工作的確不多,我認為主要障礙還是英語不行……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改成「歐美和日本以外,少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就對了,不會被噴的這麼厲害了。其實他不也說對了一半了么……

針對修改過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歐美和日本以外的國家,主機幾乎沒有市場。沒有市場,怎麼會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設想沒有智能手機的普及,怎麼會有陰陽師王者的出現?沒有家用寬頻,怎麼會有盛大巨人網易和WOW?沒市場,就沒產品。


最高票回答說的很好,我補充一下,還有德國的CRYTEK(顯卡危機),土耳其的taleworlds(騎砍),此外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有無數的工作室,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育碧蒙特利爾(世界上最大的開發商之一,有三千名僱員),羅馬尼亞應該也算上,育碧布加勒斯特製作了鷹擊長空(PC版由育碧基輔製作),製作全境的massive,製作戰地的DICE(瑞典蠢驢),製作防衛過當系列的Avalanche,製作MC的mojang,製作德軍總部新秩序的machinegames,還有製作歐陸風雲和鋼鐵雄心等遊戲的paradox則位於瑞典,除了cdpr和techland,波蘭還有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bit,著名的軍事模擬遊戲武裝突襲的製作商波西米亞工作室來自捷克,同在捷克的還有太空工程師的keen software house和製作歐卡的SCS,大名鼎鼎的EVE是由冰島的CCP開發,蝙蝠俠阿卡姆系列的開發商rocksteady則位於英國,開發城市天際線的colossal order和開發馬克思佩恩前兩作的remedy位於芬蘭,製作地平線黎明時分的guerrilla位於荷蘭,製作殺手系列的IO位於丹麥。

有的可能不太恰當,一些工作室應該沒有開發過主機遊戲。


因為您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波蘭有《巫師3》開發商CDPR和《消逝的光芒》開發商TechLand,烏克蘭有4A工作室(地鐵系列遊戲),白俄羅斯有wargaming(wot等),俄羅斯有蝸牛(war thunder)。

然後法國有一家大家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無比愛戴的遊戲大廠:


你們連歐美的歐和美都分不出來還有閑心嘰歪老外掰扯不清通縣是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這條龍幾個爪兒是日本龍中國龍涉嫌不涉嫌辱誰…


呃,抖了個激靈沒想到那麼多人贊,於是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以下是原答案:

育碧:╭(°A°`)╮???

波蘭蠢驢:╭(°A°`)╮???

搖滾舞:╭(°A°`)╮???

4A:╭(°A°`)╮???

蝸牛:╭(°A°`)╮???

Crytek:╭(°A°`)╮???

B社:╭(°A°`)╮!!!

這是新補充(並沒有長文):

題主提到的「除了美國和日本以外的國家,很少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我是不認同的,因為一款遊戲的「歸屬」其實是一個很錯綜複雜的問題,既然題主提到了「B社」(評論里很多人在討論題主的「B社」究竟指的是哪個公司,我個人認為題主指的是Betheseda,因為Blizzard主攻的是PC,Bioware在加拿大,Bandai是日本集團),那我就舉個有趣的例子——

去年的E3大展上,Bethesda公布了《恥辱2》的消息,那麼這部《恥辱2》到底算不算是Bethesda的遊戲呢?

事實上Bethesda是《恥辱2》的發行商,而《恥辱2》的開發商是Arkane Studios,人們提到《恥辱2》的時候或許會想到Bethesda,但遊戲圈內對遊戲行業稍微了解一些的朋友可能立即就想到了充滿傳奇色彩的Arkane Studios,然而無論是Bethesda還是Arkane Studios都是ZeniMax Media旗下的公司。

可是又有多少人會聊到ZeniMax Media呢?我也是想起了這回事,百度了一下才能打出「ZeniMax Media」這個名字。

所以我認為判斷一個遊戲的「地域歸屬」,還是要看它的開發商,而不是發行商或者發行商背後的「母公司」,否則《英雄聯盟》不就成騰訊出品的國產遊戲了嘛(笑。

那麼在這裡提一下開發商和發行商的區別:其實很簡單,類似於一部小說的作者和出版社的區別,開發商負責做遊戲,發行商負責賣遊戲,一個遊戲只有一個開發商,而針對不同市場可能會有多個發行商。

至於具體的哪些遊戲開發商和其所屬的國籍,前面幾個高票答案已經提到很多了,我這裡也就不獻醜了……

我想……稍稍微微地偏一下題,悄悄咪咪地聊一聊為什麼題主會產生「了美國和日本以外的國家,很少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的想法?

我的觀點是:題主認為的美國和日本的遊戲發行商跟開發商在整個主機遊戲市場中佔比較大,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既然是「主機遊戲」那麼自然離不開「主機」,而我們常見的「優質主機」,毫無疑問就是三巨頭:任天堂、索尼和微軟。

這三家巨頭公司分別就是日本、日本和美國的公司,而無論是PS、XBOX還是SWitch、Wii等等主流的遊戲主機,其主要受眾都是以日本和歐美為主,那麼製作這些遊戲的,自然也會是以日本和歐美的公司較多。

這裡引用一下@Avatar Ye的答案:

歐美和日本以外的國家,主機幾乎沒有市場。

沒有市場,怎麼會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

沒有智能手機的普及,怎麼會有陰陽師王者的出現?

沒有家用寬頻,怎麼會有盛大巨人網易和WOW?

沒市場,就沒產品。

而最大、最著名的幾個遊戲發行商幾乎都是在美國、日本,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EA、任天堂、動視暴雪、索尼、微軟、萬代、科樂美、史克威爾、世嘉、卡普空、2K、R星、THQ……大展以及LOGO(包括遊戲開場LOGO)的出場率比其他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高太多(我當然知道育碧、老懞等……可日美公司始終占著大比重不是么),耳濡目染自然會讓人產生「除了美國和日本以外的國家,很少有優質的主機遊戲出現」的錯覺,所以我覺得這裡沒必要責怪題主,講清楚就行。

至於題主所說的「好像全世界的遊戲都被任天堂跟B社包攬製作了」……

……

……

抱歉,這句話我還真圓不了了……╭(°A°`)╮

強答了一波,請見諒。


加拿大人、英國人、瑞典人、法國人、德國人、波蘭人、荷蘭人、烏克蘭人、土耳其人:「看來我們是被開除地球球籍了...」


打臉了!仔細看一下,發現現今很多大作都是歐洲廠商生產的!

EA旗下:

鏡之邊緣、戰地系列:DICE工作室,總部瑞典斯德哥爾摩

極品飛車系列:Ghost Games,總部瑞典哥特堡

當然更不用說育碧了,法國的。

大名鼎鼎GTA系列,Rockstar North工作室,前身DMA Software。總部英國愛丁堡。沒錯!歐洲的!英國的!!當然發行商take-two是美國的。這裡要注意一下,R星工作室是分旗下工作室的,R星總部在紐約,gta系列是這個英國工作室負責的,荒野大鏢客系列是R星聖地亞哥工作室負責的。

古墓麗影、殺手系列:Eidos工作室,總部英國,被SE收購。

波蘭蠢驢巫師系列:CDPR工作室,總部波蘭。

地平線、殺戮地帶系列:Guerrilla工作室,總部荷蘭阿姆斯特丹。

孤島危機系列:Crytek工作室,總部德國法蘭克福。

這麼多在玩家耳中如雷貫耳的IP都是歐洲g?z不過這些工作室大多是按照美式遊戲公司的運營方式運營,發行商也大多是美國公司,所以給人造成是美國工作室做的感覺。


是問題又被修改了么……

歐美和日本算「兩個地方」?

歐美本身這個詞就算兩個地方吧,歐洲現在有48個國家(只算歐盟也有20+個)

美的話是美國還是北美?只算美國的話一些加拿大製作團隊如bioware都被無視了?算加拿大的話這個問題其實就是

為什麼南美洲、亞洲(除日本)、大洋洲、非洲國家和南極洲沒有主機大廠


有一家瑞典的公司叫MOJANG。

然後他們做出了Minecraft。


我們來統計一下,銷量最大的遊戲們,開發者的國家

數據來源:List of best-selling video games

前五十裡面

日本(Wii Sports,超級馬里奧兄弟,馬里奧賽車Wii,Wii Sports Resort,口袋妖怪第一世代不算黃,新超級馬里奧兄弟,新超級馬里奧兄弟Wii,獵鴨,Wii Play,任天狗,馬里奧賽車DS,口袋妖怪第二世代,Wii Fit,Wii Fit+,超級馬里奧世界,DS腦力鍛煉,超級馬里奧大陸,口袋妖怪第四世代,超級馬里奧兄弟3,口袋妖怪第三世代,口袋妖怪第六世代,口袋妖怪第七世代,口袋妖怪第五世代,馬里奧賽車7,刺蝟索尼克,腦力鍛煉2,GT賽車3,口袋妖怪黃)

美國(上古捲軸5天際,暗黑破壞神3,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體感大冒險,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旅鼠總動員,泰拉瑞亞,使命召喚幽靈,模擬人生,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使命召喚戰爭世界,荒野大鏢客救贖)

蘇聯(俄羅斯方塊)

加拿大(生死時速最高通緝)

瑞典(MC,戰地3)

英國(GTA5,GTA聖安地列斯,GTA4,GTA罪惡都市)

只找到top50的數據可能並沒有什麼代表性,但是一個一個舉例子其他國家舉一個美日同樣能舉一個,65億人口打不到5億人口不佔上風,用很少不算過分吧?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算不算貝賽斯達白?


b社包攬製作了所有的遊戲???我活在平行宇宙???難怪我splatoon2連不上去!!!

(ノ?`?′?)ノ︵?


原題是美國和日本。

那八成因為你遊戲打得太少。

題目改了,變歐美和日本了。

那....八成是因為你把所有有能力做主機遊戲同時有能力輸出文化產業的國家都排除了。歐美排除掉,日本排除掉,就剩下亞非拉了。(習慣上澳洲諸國與歐美同源,也排除掉了)

你難道指望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出口主機遊戲嗎。拉美國家大部分沒啥文化輸出實力,中國印度也是,韓國人的主場是pc端。


不如問問為什麼英國一個國家,人口比日本,美國都少,然而過去的50年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樂隊至少一半是英國的


雖然美日優質遊戲特別多,但是這問題問的很成問題啊


討論前提錯誤、片面或未證實。

題主是不是忘了為何全美最垃圾的遊戲公司是EA這個笑話……


主機開始流行的80年代,發達國家除了歐美和日本還有誰嗎?

除了中道崩殂的雅達利,現在活著的主機遊戲平台,他們的開發商基本都是那個年代的了……

而誰控制了平台,誰也就控制了主機遊戲的發行,少量的新開發商或者默默無聞,或者打響招牌後迅速被這些巨頭收購。


推薦閱讀:

目前網路或單機遊戲中的 AI 能達到怎樣的水平,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怎麼看最終幻想15的結局?你是怎麼理解的?
任天堂遊戲為何能夠經久不衰?
微軟是不是三大主機廠商中對中國玩家最差的一家?
如何評論陰陽師雨女副本?

TAG:遊戲 | 單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