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為什麼不做分類或者頻道,背後有著怎麼樣的產品邏輯?

它的競品比如美拍、秒拍都有類似的推薦機制~為什麼快手不做這樣的功能?


只有內容數量少,你才可以做分類或者頻道,因為這類結構展示的內容有限,幾百條展示是上限,而根據這種內容結構,用戶能看到的內容量也很少,基本上只有200條以內的所謂頭部內容能夠分發到用戶。

所以你看到所有的分類或頻道結構的產品,都是首頁的內容點擊量巨大,稍微靠後的內容迅速點擊量到零,大部分長尾內容都是無人看到的。

類似快手這類的海量信息內容,只有做個性化分發,有精準匹配能力,才有可能讓所有內容都接觸到用戶,所以在快手上,哪怕你是最少粉絲的用戶,你發一條視頻,也至少有200個左右其他用戶看到你,而且還是快手判斷的最有可能對你感興趣的用戶,僅這一點,就是任何其他視頻產品都做不到的。


快手不做分類蠻好的啊,理由可以寫一篇長文了……
以最簡單的形式實現最好的效果,才是這類產品應該追求的吧。不是功能越多越好啊


別家都有的分類功能真的合理么?
短視頻不是優酷,樂視這種主動意願很強的場景。
很大程度上用戶的行為比較隨性。又不是追劇,就看點自己感興趣的就完了。

如果你能看到美拍的數據的話,
你猜非默認的欄目,會有多少點擊率呢?
除了把頁面搞得更複雜,一點益處都沒有,而且會給用戶一些心理壓力 「這麼多分類,我要看哪一個呢」

不給用戶壓力,不打擾用戶,就是快手的核心邏輯。


界面太複雜對部分用戶不友好,不好上手,針對於剛使用智能手機的用戶很方便
操作簡單,就能讓大部分農村人接受使用


為什麼要做分類?我能想到的幾點原因:

1.細分視頻類型,方便用戶查找自己喜歡的種類

2.反過來幫助優化演算法,在冷啟階段很快幫助用戶細分到一個喜好領域

3.當內容或類別較少時,分類可以顯得你的產品內容比較多

在分發能力極強、內容極多的情況下,這幾點看起來都不足以讓快手做分類。


因為一個視頻可能不止屬於一個分類,他可以有很多獨特的標籤


這個去中心化的平台要的就是這種簡單粗暴的展示方式。估計一個發現一個好友動態就是這個軟體所想要的極致體驗了,不得不說這個跟早期微信做減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足夠多的發聲空間,這是這個軟體發展到今天這麼紅火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一直覺得快手這個軟體不錯,裡面有很多東西很值得學習。

(樓上的官方可以給我打錢了


快手就是奇葩類 還需要分嗎


設計有缺失=設計人性化?
這波洗得牽強而可笑。


占坑。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快手內容單一,都是獵奇、美女內容,沒有必要做頻道分類。


推薦閱讀:

什麼是可視化數據?它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如何評價余佳文?
Google 最重要的 5 款產品是什麼?
什麼是知乎「機構號」?哪些機構可能進駐知乎?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豆瓣推出「豆瓣條目」目的是什麼?潛在用戶是哪些?潛力大嗎?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社交產品 | 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