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 2017 年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長 6.9%?
這反映了什麼信號?如何從這一季度窺看全年走勢?
https://view.inews.qq.com/a/NEW2017041702050906
先說說我所觀察到的幾點問題。
一,一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名義的同比增長率為8.5%,剔除通脹因素(按可比價計算)後是7%。而同期收入中位數是6067元,同比的名義增長率才6.7%。
收入中位數名義增長率只有6.7%,明顯低於全國人均的8.5%,這說明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率相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是高得比較多了。
二,一季度固定投資(不含農戶)93777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國有控股的33087億元,同比增長13.6%,民間投資57313億元,同比增7.7%。
國有控股企業固投大明顯高於民間,這說明我國目前自主性增長還不強,經濟增長仍是國家方面主導與帶動。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固投2335億元,同比增19.8%;第二產業35094億元,同比增4.2%,其中製造業29325億元,同比增5.8%;第三產業56349億元,同比增12.2%。
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三產業的固投增長率都如過去數年一樣大大高於第二產業與製造業,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內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的增速都會高於第二產業。
第一產業增加值8654億元,同比增3%,第二產業增加值70005億元,同比增6.4%,第三產業增加值102024億,同比增7.7%。
把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與它們各自的固投增長率比較可以發現,第一與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增長率明顯低於其固投增長率,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反而高於其固投增長率,這同大家普遍認為的是工業的企業加槓桿致我國槓桿率高不同,第三、第一產業的投入產出率更低(投入高產出低),是當前我國槓桿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季度施工計劃總投資724758億元,同比增21.7%,新開工項目總投資62015億元,同比減少6.5%。
這說明當前固投的增主要靠過去兩年的高增長基數,假如未來新開工項目未能回升的話,我國目前的短期回升就告終結!2017417.15.05
—————————————————————————
就數據而言是不錯,不過,由於統計局公布的是初步核算的GDP是由生產法得到的,就是各行各業、各產業增加值的匯總;而最終核實的GDP是釆用支出法得到的,這可能導致由不同方法產生的GDP增長率略有差異。
當企業效益相對好或回升而商品零售一般時,由生產法得到的GDP就相對好看;當商品零售相對較好而企業效益一般時,由支出法得到的GDP就相對好看。
就今次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而言,企業無論生產與效益都相對好或不錯。如1-2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0157億元,同比增長31.5%,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6.8%,如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7.4%,如高技術企業和裝備制度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是13.4%、12%,如生產者出廠價同比增7.4%,還有產能利用率、產銷率、每百元營收的成本等也得到一定的改善或提高,這些都能在以生產法得到的GDP中一一體現。
然而,社會零售總額不那麼好看(85823億元),名義同比10%,比上年全年還低了0.4個百分點。而這相對不那麼好看的零售數據會更多地在以支出法計算的GDP中得到更好的反映(因為近年來最終消費支出在支出法計算的GDP的比重中占絕大多數,而社會零售在最終消費中占統治地位)。
所以,分析經濟數據時也需要考慮數據的統計方法對數據的影響。
由於現在公布的由生產法計算所得的GDP未能全面反映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的放緩,所以現在公布的GDP稍顯好於實際!
—————————————————————————
談談基於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的年內的經濟走勢。
消費、投資、出口是傳統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今天就從這方面談起。
出口。今年一季度進出口61986億元,同比增21.8%;其中出口33268億元,同比增14.8%,進口28718億元,增31.1%,順差4549億元。
由於當今反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泛起的今天,出口能持續高增長難度很大;況且,正如劉煜輝所言的,中美元首會後,我國貿易與匯率都讓了(應與其它方面交換了),在種種不非正面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出口高開低走成大概率事件。
投資。一季度的投資數據如舊,高增長的是國有控股的企業(13.6%),民間固投只有7.7%,整體9.2% 的固投增長主要是國家發力來拉經濟增長,經濟自主性或內生性增長不強。
況且,民間投資回升好大部分是因為最近兩年各級政府大搞ppp,ppp增長快且將ppp計入民間投資所致!
ppp就是各級政府來替代前些年的融資平台,政府出資5%,政府引導基金出15%-20%,政府引導基金的優先順序全是銀行的,整個交昜結構安排就是15-20倍的高槓桿。
2015、2016年共成立901隻政府引導基金,總規模達2.4萬億元,財政部ppp示範項目計劃總投資1.95萬億元,2016年10月入庫的項目計劃總投資12.7萬億元(國研中心陳道富)。
這些規模龐大的ppp投資,槓桿率極高,是近年我國槓桿率上行的重要原因,且與當前去槓桿有衝突。
而且,這些ppp基本是用來替代前面年的各級政府融資平台的,而政府融資平台的投資是計入政府或國有控股方面,現在變身ppp後計入民間投資,導致在統計上(也僅僅在統計上)國家方面的投資高增長降了部分,民間投資回升了部分。
換個角度,我國固投主要就是製造業、基建與房地產三大塊,一季度基建投資是18997億元,同比大增23.5%,房地產同比9.1%,比上年全年高2.2個百分點,製造業29325億元,同比5.8%,比去年全年高1.6個百分點。
從產業分類來看,基建仍是增的主力,增長遠高於房地產,更遠高於製造業,而基建是由國資主導,所以固投的增長主要還是由國家主導與帶動。
現在國家正進行去槓桿、金融整頓或加強監管(尤其是ppp15-20倍的高槓桿,遠遠超過上次a股槓桿牛市時普遍運用的1-2倍槓桿),錢緊大概率成常態,實際的貸款利率將繼續上行,這些都將將對年內餘下時間的固投帶來負面的影響。
至於消費,一季度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才10%,比上年全年還低0.4個百分點,為2003年6月以來最低。
對於近十多年來最低的零售增長率,主要還是民眾收入降低了,而且降速還不慢,一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義增長率是8.5%,剔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增長率是7%,但,收入中位數6067元,名義增長率才6.7%,農民工每人月均收入3443元,同比的名義增長率才6.4%,所以跑贏能明顯跑贏GDP的(6.9%)的是高收入群體,其它大多數人明顯跑輸GDP,在這種背景下,才容易發生近十多年來的最低的零售增長率。
出口,由於基數比入世時高很多了,且全球瀰漫反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進出口增速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固投,高增長的基本仍是國資主導的領域與項目,民間投資回升更多的是依賴那些前期由各級政府融資平台投資的項目變身成ppp後計入民間投資的投資。而去槓桿與金融加強監管無可避免地給固投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消費,由於絕大部分民眾的收入增長明顯低於GDP增長,故消費極可能繼續成了三駕馬車中最弱的一駕,甚至可能拖累經濟增長(可能性相對不大)。
一句話,保增長還是有望,但展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在目前看不出……
注,1,關於一季度的經濟亮點,請移步到統計局的公告。2,礙於時間與篇幅,分析難免有粗疏之處,有許多地方與問題尚未論及,有些更宜在別的題目下討論!2017.4.19.19.36。
—————————————————————————
2016一季度、2017年一季度不含農戶的全國固投分別是85843億元、9377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是10.7%、9.2%,今年一季度比上年一季度多增加了7934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同期的固投分別是33664億元、35094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7.3%、4.2%,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增1430億元;第三產業同期的固投分別是50230億元、5634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12.6%、12.2%,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6119億元;基建同期固投分別是15384億元、1899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19.6%和23.5%,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了3613億元;房地產同期分別是17677億元、19292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9.1%、9.1%,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少1615億元;製造業的同期固投分別是27716億元、29325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6.4%、5.8%,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多了1609億元。
今年一季度全國固投同比才增加了7934億元,而基建就貢獻了3613億元,貢獻率達45.5%;若加上房地產方面的1615億元,兩者之和就是5228億元,占第三產業固投增加金額6119億元的85.4%(基建與房地產計入第三產業內),佔全國固投的65.9%。
從以上數據說明,基建等是推升固投增長乃至是推升整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是第三產業對經濟貢獻率持續上升的主因(而不是像一些觀點認為的是經濟結構優化帶來的)。
國有控股投資同期分別是29120億元,3308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23.3%、13.6%,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增3967億元;民間投資同期分別是53197億元、5731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5.7%、7.7%,多增金額是4116億元。
今年多個研究報告指今年我國新增的ppp投資金額約1.3萬到1.5萬間;而去年就開工的ppp今年繼續投資約1萬億元,兩者合計2.3萬億元;假定這2.3萬億元中的8成是原本屬於政府融資平台的,要計入國有投資的,按一年11個月、今年一季度只有2個月計算(1、2月合計為一個月),一季度就約有3300億元的ppp投資,假如按原有的統計口徑繼續劃入國資,國資一季度的投資增長率就是24.5%,與去年的23.3%接近況且今年ppp等基建本身就比去年猛(去年19.6%、今年23.5%),所以國資的投資增長率按舊有口徑來看是比去年更猛,民間投資更弱(調整後就僅增長1.53%)。
所以,就當前情況來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國家,經濟自主性與內生性不足,經濟結構有優化,但明顯低於一些人士的判斷!
—————————————————————————
對於仲夏對本文存在傾向性的質疑,個人想再多說幾句。
對於一季度經濟增長,學界業界的主要焦點是:中國經濟是否由此或正展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像任澤平任教主等人士人認為是,如我等更多的人認為不是。
所以本文是圍繞「為什麼說不是展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一般而言,若經濟展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是因為經濟增長主要由其自主性內生性所帶動,如民間投資持續增長或持續復甦,如經濟結構得到持續的相對有力度的改善,如經濟效率得到持續改善等。
然而,釆用原有統計口徑、即將ppp項目的投資納入國資而不是民資科目後(這些ppp項目在未有ppp之前或不曾有ppp時就是各級政府的融資平台項目,那時就是歸類國資的)發現,民間投資增速將由統計局公布的增長7.7%變成1.53%,國資的增長也由原來的13.6%變成24.5%。
今年一季度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是23.5%,高於去年的19.6%。今年新增的基礎設施金額是3613億元(指比上年同期金額多3613億元),佔到全國新增固投7934億元的45.5%,若加上房地產新增的投資1615億元,就佔到第三產業新增投資6119億元的85.4%,佔全國新增固投的65.9%。
再者,零售名義增長10%、實際8.1%,創2003年6月以來新低。背後是名義的中位數的人均可收入分配增速僅6.7%,農民工的名義收入增速僅6.4%。大部分國人的名義收入增速明顯低於GDP的名義增速11.8%,這很可能進一步推低零售增長,進而拉低經濟增長。
而且,我還遺忙說整體經濟效率並沒有提高呢(一些人士還認為效率還是下降了)。
我重點提以上數據是想證明一季度增長超預期主要是因為國家加大投資所致,而國家加大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行為並不具持續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季度的超預期增長並不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開始。
對於這方面的爭論,面對4月份的中、高頻數據,任教主的立場正在軟化(由原來的說正展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變為「我對中期的中國經濟是樂觀的」)。也許,任教主原有的觀點更合仲夏的心意,至於傾向性嘛,就……
剛剛仔細看了各項公布的數據,算了一下,GDP名義增速居然達到11.8%!!!就是說平減指數4.9!看來PPI狂漲的確威力巨大,如果CPI達到2.5%,可能還會加快1%。話說回來,一季度經濟好於預期的6.8%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前期各項宏觀數據都已經表明經濟向好了,一是進出口同比增長21.8%,二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三是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社會消費增速則保持10%的增長。這麼好的數據結果絕大部分預測都是6.8%,的確有點太謹慎,我都懷疑6.9%是不是6.99%啊哈哈哈。。。
接下來的二三季度,大概率會保持相對景氣,因為3月份數據比前兩個月好很多,前兩個月畢竟受春節影響比較大。再加上去年前三個季度都不景氣,基數較低,所以增速比6.7%高應該可以期待。
四季度不好說,因為去年四季度PPI已經上來了,國際大宗商品漲價集中在此期間,各項指標都相對處於高位,而且全國範圍的限購政策對房地產投資增速的負面效應也會凸顯,所以今年四季度增速有可能會低一些。
今年全年預計會比去年好一點,畢竟全球都在弱復甦中,不利的因素主要還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進程,另外是歐洲政壇更迭,當然朝鮮可能的戰爭也能算吧,雖然我認為打不起來。
整篇通稿我最喜歡的看的是這段:製造業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9%。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2.0%。製造業是我們的經濟之本,保持住這個態勢,經濟就不會太差。
令人最痛心的應該是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067元,增長6.7%(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4.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700元,增長6.7%,是平均數的8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060元,增長7.1%,是平均數的78.9%。我們的問題有兩點,一是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還是太低了,特別是農村,一個月才1000塊錢,只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了;二是城市農村差距太大,城鎮是農村的2.8倍,貧富不均可見一斑。當然,我們總體收入低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力水平不高,不能指望人均GDP才8000美金就能拿到10000美金。所以,未來道路還是很艱辛的,希望各位加油。
連續兩個季度經濟增長率回升,去年第四季度為6.8,今年第一季度為6.9,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未來怎麼樣,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也不做預測,最讓我高興是這幾個數據:
1: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2.0%,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6和5.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個百分點
2: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157億元,同比增長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0個百分點
這說明什麼呢,我國產業升級的動能非常強勁,而且速度在增快,尤其是利潤,去年全年工業利潤增長是很快的,全年增長8.5%,今年的增長還能保持這個速度,非常了不起,這也說明,我們正在把2015年經濟最差這一年的課補回來。
第一季度讓我高興的,是幾件小事情,這幾件小事情反應了中國產業升級的速度,可以和前面的一季度宏觀數據相互印證。
第一件事,2017年3月,蘋果公司公布了其一年一度的供應商評估報告,其中的TOP200供應商,美國品牌供應商最多,總共46家;日本排第二,總共41家;台灣排第三,總共39家,總部在中國大陸的大陸公司28家,香港公司7家,共計35家。
其他還有韓國,新加坡和歐洲諸國企業
http://digi.163.com/17/0406/06/CHAMJJ9L001680NE.html
https://images.apple.com/cn/supplier-responsibility/pdf/Apple-Progress-Report-2017.pdf
中國公司在給蘋果提供石英振蕩器,無線通訊模塊,曲面玻璃,印刷線路板,線性馬達,連接器,聲學元件,天線在內的一系列精密手機零部件。
很好奇的搜了下蘋果2016年的TOP200供應商名錄
http://mt.sohu.com/20161014/n470305533.shtml
2016年,TOP200供應商來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僅僅有21家,到2017年一年之內多了七家。來自香港的還是七家,和2017年沒有變化。
那麼誰變少了呢?2016年美國是50家,日本41家,台灣是43家,美國和台灣的少了。美國少了4家,台灣少了4家,最值得稱道的是台灣的面板廠家集體退出了蘋果供應鏈,這說明台灣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加油台灣!
上面2016和2017年的名單我數了幾遍,還是有可能數錯數量(誤差一兩家左右),不過大趨勢已經很明顯了,中國在精密電子元件的份額在不斷上升,不要說在國產手機裡面早已大規模應用國產元件,現在還在不斷挖蘋果供應商的牆角。
第二個是好消息是,國產顯示面板的春天終於要來了。
2017年一季度,京東方預計凈利潤會達到23-25億人民幣,增長20-22倍。有分析機構認為,京東方今年凈利潤預計回到80-100億人民幣。
可能大家會對23-25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沒有概念,我們看下京東方2016年的年報就知道了,2016年,京東方營收收入688億,增長41.5%,凈利潤18.2億,增長10.12%。也就是今年一個季度的凈利潤會超過去年全年。
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推移,京東方歷史上年度凈利潤最高紀錄是在2014年,當年凈利潤為25.6億人民幣,也就是今年的凈利潤預計會是京東方歷史最高紀錄的三到四倍。我們再統計下京東方成立以來的2001-2016年,16年的累計凈利潤僅僅為44.5億,也就是2017年的凈利潤超過之前16年的總和。
我們拿京東方和日本面板產業獨苗JDI(JOLED沒有量產)比較下,2016年京東方營業收入688億人民幣,凈利18.2億JDI 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財年,根據JDI 2016年5月發布的預期,營業收入為591.5億人民幣,虧損19億人民幣。
JDI 2016年-2017年財年的數據還未發布,不過預期收入是下降的,因為JDI在2016年4月-9月,營業收入雪崩式下滑了24.7%,這和京東方去年超過40%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http://www.fpdisplay.com/news/info/content-179578.aspx
而2015年京東方的收入是486.2億,也就是說,
2016年京東方憑藉688億人民幣的收入在歷史首次在收入上超過了日本顯示面板行業的唯一企業JDI,京東方不管是收入規模還是盈利都已經遠遠超過JDI。
由於JDI是日本顯示面板行業僅有的一家大規模量產的企業,日本的另外一家OLED生產企業JOLED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而夏普已經被鴻海收購。
所以也可以這樣說,京東方顯示面板的收入和利潤均超過全日本顯示面板行業之和。
我在之前的文章寫過,液晶面板是中國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僅次於半導體,汽車及其零部件。伴隨著中國手機和家電企業品牌的高速發展,中國進口液晶面板的金額在日益擴大,2005年進口超過270億美元,2006年達到大約320億美元,之後一路上升,2012年進口金額更是達到了頂點,當年進口高達500億美元左右,主要從日本,韓國,台灣進口。
從2003年京東方收購了韓國現代集團海力士旗下的一條低世代落後技術的面板產線開始,中國開始真正進入液晶面板行業,努力自主研發技術,到2016年,中國政府,銀行,股民以及各路資本注入京東方的產業資金累計高達1200億人民幣,就是為了把中國人自己的面板產業建起來。
中國人發展自己的產業,也受到了各路競爭對手的干擾,我們一度也犯了想和台灣進行產業合作的戰略錯誤,2003年-2007年,四年時間京東方只在北京開工建設了一條產業,2008年中國政府組織大陸家電企業到台灣大肆採購面板,結果反而被台灣韓國聯合大漲價,這起事件徹底打醒了中國的政界和產業界,
京東方立即2008年在成都投資了一條線,2009年在北京和合肥各投資了一條線,投資大大加快。台灣人可能是被日本殖民的原因,只看得到眼前的戰術利益,看不到長遠的戰略利益。為了一點漲價的蠅頭小利,告訴大陸我台灣靠不住,你大陸必須自己來,如果當年台灣各界是抱著和大陸進行產業合作分工的態度,那麼今天的市場格局絕對會不一樣。
在中國舉國上下扶持液晶面板產業的情況下,2012年液晶面板進口達到500億美元的頂峰後,2013年開始緩慢下降到500億美元以下,2014年下降到440億美元,2013年下降到400億美元以下,2016年,液晶面板進口額已經下降到了318.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高端的LTPS液晶面板,我國國產品牌的份額達到了39%,而在2015年的份額僅僅為20%多,說明在高端領域我國品牌增速非常驚人。
預計今年還會繼續下降,液晶面板將會很快不再是我國進口規模前三的工業品了。
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競爭的殘酷性,三星已經在OLED取得了壓倒性領先地位,我國還要迅速追趕,具體可以看我專欄的文章。
第三個好消息是自主品牌汽車份額在繼續上升。
從2014年到2016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經歷了兩年的暴漲,從626.5萬輛增長到1052.9萬輛,2年增長了68%,市場份額更是暴漲到43.2%,增長不可謂不瘋狂。
進入到2017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繼續保持了份額上升的石頭,其中幾個龍頭企業增速驚人,
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到接近12萬輛,同比增長112%
一季度吉利汽車完成銷量27.85萬輛,同比增長94%
一季度廣汽傳祺完成銷量12.17萬輛,增長68%
一季度長城汽車完成銷量25.4萬輛,增長8.8%
……….
值得一提,增速最快的廣汽,上汽,吉利的自主品牌,平均售價在自主品牌中卻是算高的。自主品牌前十名唯一銷量下滑的是比亞迪,基本上全盤轉向電動汽車,燃油車銷量直線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7年1-3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272.03萬輛,同比增長6.54%,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5.74%,佔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82個百分點。
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117.54萬輛、96.10萬輛、68.07萬輛、27.34萬輛和10.25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76%、16.16%、11.44%、4.60%和1.72%。
日系竟然還能佔到16.16%,韓系是徹底的大幅下降了,明顯受到薩德的影響。韓國要好好反省反省啊,暫時搞不了你的OLED面板,和存儲器,搞搞你的汽車還是可以的,畢竟韓系汽車可替代性最大。
謝邀,
首先給出結論:前三月超預期增長有理可循但難以持續。2017年全年GDP增速還應該在6.5%左右。
之所以在一季度GDP增速超預期時仍然給出比較中性偏悲觀的看法,是因為一季度超預期其實在2月底就有了苗頭。一個例證是,去年年底當大家預測房地產投資增速時,大部分專家給出的預測值都是0%,有些甚至喊出了負增長。考慮到當時大家情緒都偏悲觀,所以沒有想到這麼多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很難這麼低。然後2月底市場情緒好轉,有些專家又重新把預測值調高了4-5%,有些當時喊負增長的那群人把自己的目標調整到5%以上。這說明2017年前三個月的經濟是出乎大家預料之外的好。
可問題在於:這個出乎意料的好是從哪裡來的?
一個來源是超預期的PPI,PPI幾乎與所有投資都正相關,高PPI會帶來高投資額。這是最明顯的價格因素。
一個來源是不如預期的去槓桿,在進入3月份之前,由於春節和一些其他因素,去槓桿並沒有正式發力。導致在高PPI情況下仍然有充沛的資金來支撐價格因素髮力。
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出乎意料的好是我們在2017年想要的東西么?
從國內監管的態度來看,2017年穩中求進還是穩字當先,去槓桿的力度還在加大,金融行業的自檢自查也在繼續進行。可以感覺到監管層對於未來兩年國際經濟形勢仍然是悲觀看法,正在努力地拆自身的炸彈。而高PPI低CPI造成所有與民生相關的行業必須開始轉嫁原材料價格壓力。這也不是各方願意看到的場景。
從國際形勢來看,避險情緒正在一個一個的地緣政治危機中醞釀,每逢7.8年防經濟危機並不是說著玩的。地緣政治帶來的不僅是資產價格的重新估值,也有外貿的壓力。
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在全球經濟風險高但泡沫還沒破的時候,擼起袖子放手干應該值得是夯實基礎提高資產運營效率,而非大肆投資擴充產業規模。在泡沫快破的時候吹泡泡並不是聰明的做法。
綜上所述,一個合理的猜測是,一季度經濟超預期是由於投資和監管的時間差造成的,隨著PPI的下滑和監管的趨嚴,二季度的經濟增速將會放緩,在2017年-2018年,我們有大幾率看到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或者經濟泡沫破裂,在這些事件發生之前,經濟增速將難以出現大的突破。
謝邀。
這個答案估計不符合很多人的胃口,他們盼望的是形勢喜人。一般來說,不符合他們的胃口,他們會偷偷舉報。
春節之後,先後去了浙江和華北一些地區。
浙江完全看不出蕭條的樣子。我當時說,如果房價下跌的話,北上廣深杭,是最抗跌的。一群人罵。大多數是買不起房的人。
從華北一些地區,完全看不出回暖的樣子。支柱產業沒有,農業不賺錢,工業污染大,不讓搞,準備搞旅遊。旅遊能養活幾個人啊?當地人要麼去北京打工,要麼托關係進入國企或者公務員隊伍。
房地產依然不錯,限購令出來以後,首付比例提高,有些人用8-10%的貸款交首付。
除了房地產,和高利貸,其他都不賺錢。華北一些地區,準備再干一批房地產項目。還有一些地區高利貸遍地。因為高利貸糾紛捅死人,那是遲早的事。
借著去庫存,地方政府賣了不少地,負債情況有所好轉,準備再上一些旅遊項目。房地產商去了庫存,買了地,準備再蓋一片。
如果這樣考慮的話,地方政府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上上馬新項目。增加對勞動力和設備的需求,訂單增加,那就是必然的了。
一直懷疑有一個升級版的4萬億計劃,目前看,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的行為,基本吻合這個思路。
這是內需的部分,這種解釋是否與事實吻合,還需要進一步調研。
但是,這次小陽春與民間中下層負債率暴漲有關,許多人已經把多年積蓄變成了房子,還有很多人負債纍纍。如此考慮,下次還能搞去庫存嗎?
另一方面,這些人還有多少消費能力?
這麼多房奴和債奴,一旦加息,他們都完蛋。會發生什麼?看過次貸危機和佔領華爾街運動嗎?
出口改善很可能與美元走軟有關。美元走軟,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走軟,是否是這樣呢?
也需要進一步調研。
****************************************************************
第一,江浙工業區訂單增加,這樣的消息很重要。
第二,江浙只是產業鏈之中的一環。訂單增加,支付能力哪裡來的?出口,還是內需?如果是出口,出口到那些國家?如果是內需,內需哪裡來的。
第三,我一直懷疑有一個四萬億升級版在實施中,去年說45萬億,後來闢謠,欲蓋彌彰。但是,給人的感覺是各地又開始鐵公基了。這個升級版是否在實施,需要有人去驗證。
第四,現在藏債於民,民間許多普通人在靠借貸購買房產,限購以後,用高利貸交首付。這種狀態並不正常。如果是復甦,顯然不應該這樣。
第五,高利貸獲利頗豐,放高利貸的消費增加。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我懷疑一部分銀行貸款輾轉進入高利貸市場。這種情況是否存在,需要有人驗證。銀行一旦收縮貸款,高利貸就可能出問題。因為高利貸捅死人,將來不是新聞。
第六,現在的情況是民間的債務在持續增加,而且看不到緩解的跡象。
第七,原材料價格上漲,什麼時候傳導到消費端,目前這種情況什麼時候破滅。具體傳導過程如何,需要調查。
如果有人對這些內容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請在後面評論。
**********************************************************
周末去趟白洋淀。周五走,自駕去,周日晚上回來。把自己一路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評論在這個答案的後面。
如何?
************************************************************
關於中小企業,我說點自己的看法。
中小企業是躺著也中彈的類型。它們遇到資金緊張,利潤下降比大企業早得多。對經濟周期的最敏感。這是第一。
中小企業 如同韭菜,春風吹又生。一旦經濟回暖,很容易遍地開花。這是第二。
接觸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的機會相比大型企業的管理層多得多。這是第三。
************************************************************
我多次說過,了解經濟現狀最好的方法,是去基層,了解生產、經營現狀,而絕不是看人工製造出來的數字,然後挖空心思為這些數字找解釋證明其合理性。
泛泛的數據往往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何況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往往經過精心修改。
看看《大空頭》中空方做的調研,就知道,他們獲得這樣的收益,不是沒有道理的。
https://pic2.zhimg.com/v2-7d5e0ba544b0f2720e790164b57bd6cd_b.jpghttps://pic2.zhimg.com/v2-fe07f0875997420c995e87c366372ed5_b.jpghttps://pic3.zhimg.com/v2-ff146e0c7823ce3e13bdee9c78d04a8a_b.jpghttps://pic3.zhimg.com/v2-86008792a0ba75251acbaeddc837b9de_b.jpghttps://pic3.zhimg.com/v2-7efaa6324fb7d97ab512a09493b47cfa_b.jpghttps://pic2.zhimg.com/v2-354deb167d6931cd4b1b8efbde6c780d_b.jpghttps://pic3.zhimg.com/v2-3a0bd4676ef6e8212f8eb51187cc5086_b.jpghttps://pic3.zhimg.com/v2-14f7526968e325ba9e69f34f89c0708a_b.jpghttps://pic3.zhimg.com/v2-0f4ae205f172e9e718ad449f78a709e6_b.jpg
歪個題,某前統計局人士開玩笑說:「去年6.7%的時候,你們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後來漲到6.8%,又有人說『全年6.7%統計局都不好意思了』,現在6.9%,我看你們還能說什麼。」引得台下一片大笑。
............2017/04/22............
第一季度數據不能說明全年趨勢,但確實為中國經濟開了個好頭。第一,民間投資上升。去年,我國投資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歸結為民間投資疲軟。民間投資大概佔總投資的六成,是投資的中流砥柱,去年民間投資增速下滑令不少人憂心忡忡,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57313億元,增長7.7%,鼓舞了不少人對經濟的信心。第二,進出口總額上升。去年,我國外貿雖然保持順差,但進出口卻均出現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進出口總額61986億元,同比增長21.8%,實屬難得。
但是問題仍在。相比於民間投資,國有企業與房地產投資仍佔大頭,增速超過民間投資。第一季度房地產同比增長9.1%,國有控股投資增長13.6%。房地產投資容易誘發資產泡沫(中央才強調要警惕泡沫),而國有企業投資是一種政府財政擴張,不能真正反映投資環境是否改善。
總之,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出現了一些好兆頭,但下行壓力仍在。據估算,去年我國潛在產出存在負缺口,這意味著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我國去年GDP增速會更慘。
問題多多,及時行樂~
偉大的供給側改革使得大宗商品暴漲,如果沒有這個增速才會令人感到奇怪,那麼問題來了,下游不接受,老百姓手裡的錢可沒有暴漲,正循環暫時還沒有形成,再過幾個季度,看看正循環能否形成
gdp增長數字就是狗屎,日本在七十年代後每年增長也就是5%左右,韓國新世紀也如此
真正向上升級器,gdp不需要多大增長,工業升級了,自然貨幣升值了,然後就發達國家了
停止所謂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搞法。提升經濟質量,突破核心技術是根本。我只知道我家門前那條路又開始翻修了......
算是個好消息吧。。
比較關心是不是因為房地產的拉動而起來的。之前密集限購政策出台,估計之後的增速沒這麼好了。
去掉了房地產的拉動還有政府投資的因素才知道到底穿沒穿褲衩。既然是經濟結構轉型,那gdp的質量還是要比數字更有意義。。
但願一切都好
這估計是2017最高的一季度了。
一季度經濟增長6.9%,高於預期。從產業角度來看,一是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好於預期,甚至增速7.8%高於去年四季度(7.7%),較上年同期有回落,但低於預期;二是製造業中的汽車好於預期,一季度汽車產銷都好於上年同期。從需求角度看,主要是外貿出口好於預期,特朗普對外貿帶來的不確定性沒有預料中的那麼大。
因此,一季度經濟增長6.9%是比較合乎情理的!
判斷二季度經濟形勢是延續向好,還是見頂回落,核心是判斷房地產和外貿出口形勢。在上年10月份和今年3月份兩度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後,房地產市場將明顯降溫,不可低估政策變動對市場的打壓作用。世界經濟仍處在緩慢復甦階段,儘管復甦略好於預期,但其主要動因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帶動和自身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修復。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將隨著房地產市場降溫而逐漸變小,在缺乏真正技術創新的情況下,資產負債表修復帶來的消費、投資擴張也不可持續。
綜合判斷,我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6.9%是局部頂點,該增速已經高出潛在增長率,向上走不具備可持續性。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製造業領域產能過剩仍然存在、政府債務壓力高企、資金脫實向虛、國企和事業單位改革還沒有實質性進展。綜合判斷,二季度GDP增速將小幅回落至6.8%左右。
最近五個季度的進出口增速: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進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增長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2017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其中出口3.33萬億元,增長14.8%;進口2.87萬億元,增長31%。
大家感受一下!再看前2年: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
201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完成43030.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總值23427.48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口總值19602.90億美元,同比增長0.4%。
到2020年人均GDP12000+$
為什麼GDP翻一番可以不需要6.5%
2016-12-26 00:00 來源: 和訊網
市場很多觀點認為6.5%會是未來幾年經濟增速必須死守的底線,核心依據是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際GDP比2010年翻一番。但如果單從GDP翻一番的目標來看,大可不必固守6.5%的底線思維,未來四年(2017-2020)的年均GDP增速即使大幅低於6.5%,GDP翻一番的目標也可以完成:
(1)從數字上看,GDP翻一番並非一定需要6.5%。提出6.5%增速底線的邏輯是,截至2015年底實際GDP相比2010年累計增長了46%(即1.46倍),翻一番意味著2020年GDP是2010年2.0倍,那麼用2除以1.46再開五次方得到的正好是6.5%。
但實際上,假設2016年全年GDP增速是6.7%,即使未來四年(2017-2020)的年均GDP增速下降至6.0%,2020年實際GDP是2010年1.97倍,統計局保留一位小數也是2.0倍。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四年的GDP增速底線可以到5.8%,對應2020年實際GDP是2010年1.95倍。也就是說,完成GDP翻一番的目標對於後面幾年的GDP增速其實並沒有那麼敏感。
中國經濟復甦強勁,已實現經濟轉型完美升級,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給統計局的同志們記一功
統計局的數字,看看就好了,真要找數據,還是看看稅務部門、海關這些職能部門的。
北京將於今年5月14日至15日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推薦閱讀:
※大數據華而不實么?大數據的本質是什麼?
※12345654332?
※Cpk和ppk的本質差別是什麼?
※R的作圖能力相比tableau如何?
※相對於直接操作資料庫進行分析,hadoop和SPSS等數據分析軟體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