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僥倖的成功?

卑鄙小人之詭計不必提。


感謝邀請。說一個暗殺海德里希的故事吧。搞暗殺其實挺卑鄙的,不過暗殺納粹豬的事,能叫卑鄙嗎 ( ???)???八八?\/ \

眾所周知,萊因哈特·海德里希是蓋世太保的頭子,行事狠辣,深得希特勒器重。 1939年,海德里希出任納粹國家安全總局局長,1941年成為黨衛軍的全國總指揮,一方面對反納粹分子展開殘酷的鎮壓,一方面積極破壞盟軍苦心經營的間諜網。 盟軍視其為眼中釘。

英國情報部門和捷克抵抗組織合作,策劃暗殺海德里希。接下這個重要任務的是捷克小伙詹·庫比斯(Jan Kubi?)和約瑟夫?加比希克 (Jozef Gab?ík)。庫比斯原先在法國外籍兵團服役,法國投降後跑去英國接受訓練;加比希克則是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就流亡到了英國。兩人被空投到捷克,在布拉格從1941年12月底一直潛伏到1942年5月,期間受當地抵抗組織的協助,打聽海德里希的相關情報、準備暗殺所用的裝備。

1942年5月27日早上,海德里希坐車去布拉格城堡辦公。庫比斯和加比希克埋伏在道路的轉彎處,只等車子為轉彎減速,就開槍把海德里希射死。海德里希乘坐的賓士320B型敞篷車越來越近,終於到了轉彎處。加比希克瞄準了海德里希,舉起斯登衝鋒槍就是一通掃射。

然而什麼都沒有發生,場面十分尷尬。

因為不能背著槍到處亂走,所以兩人是把槍拆零碎了,裝在包里拿過來的。組裝的時候混進去了什麼奇怪的東西,把槍搞卡殼了。

一般人碰上這事兒,多半會叫司機猛踩油門趕緊跑路。但是海德里希可不是一般人。海德里希一看有人從草叢裡蹦出來對著他裝逼,不禁勃然大怒。媽的智障,又不是玩英雄聯盟。海德里希叫司機停車,站起來掏出魯格手槍,對著加比希克就射。

然而並沒有打中,場面再度十分尷尬。

這時候一直掉線的庫比斯朝海德里希扔出了一顆反坦克地雷改造的炸彈。庫比斯有特別的扔炸彈技巧,精準度感人。炸彈直接打在了汽車右側擋泥板上爆炸了。海德里希和庫比斯都被碎片扎了一身血。

在場的所有人都沒見過扔炸彈能把自己也給卷進去的。場面三度十分尷尬。庫比斯和加比希克難以承受強大的尷尬氣氛,撒腿就跑。

一般人碰上這事兒,多半會叫司機猛踩油門趕緊跑路。但是海德里希可不是一般人。他捂著傷口跳下車去追加比希克,邊追邊開槍,一槍也沒打中,半路還摔倒了,成功地把尷尬氣氛又提升了一個等級。海德里希的司機去追庫比斯,海德里希說你他媽傻逼呀,給我去追加比希克啊啊啊啊。當然他不知道這倆人都叫啥,答主這麼寫只是為了方便。於是司機又去追加比希克。加比希克一看後面又有人追上來了,好氣呀,【有完沒完了,說好的裝完逼就跑呢?】掏出左輪手槍,結結實實地給了司機兩槍。

媽的原來你有手槍啊!那你剛才拿著卡殼的衝鋒槍pew pew pew了半天是在搞屁呀?所有人都被加比希克的機智打動,場面四度十分尷尬。

這時候尷尬的氣氛已經突破天際,海德里希也終於忍受不住,想要跑路了。正巧一輛運貨車經過,海德里希攔下運貨車。【老司機,帶帶我,帶我離開布拉格,帶我柏林見Führer。Sieg Heil, Sieg Heil, Sieg Sieg Heil】

成功脫離現場的庫比斯和加比希克受到捷克抵抗組織的協助,藏在一所東正教堂里。不料抵抗組織中出了一個叛徒,向黨衛軍泄露了秘密。黨衛軍隨後趕到,在一番惡戰後打進教堂,把裡面的人殺了個乾淨。庫比斯和加比希克英勇就義。

在某個不可以說出來的日期,海德里希傷重不治身亡。希特勒聽到海德里希的死訊,暴跳如雷,打算隨機殺1萬個捷克人,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捷克傻逼。但是捷克人大多都在工廠上班,給德軍生產武器,所以放棄了。不過黨衛軍還是摧毀了兩個和捷克抵抗組織有牽連的村莊,屠殺了1300多人,老弱婦孺都沒有放過。

順帶一提,那個出賣庫比斯和加比希克的叛徒從納粹那裡拿到了100萬帝國馬克的賞金。在戰後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抓獲,以叛國罪處以絞刑。


1969年,卡扎菲在部隊聯合中下級軍官,組建了「自由軍官組織」,9月1日凌晨進行了軍事政變。

27歲的卡扎菲命令助手米海什乘飛機前往首都的黎波里組織軍營的接管工作。當米海什到達班加西機場時,發現機票售罄 。幸虧有個機場官員是他的朋友,總算走了後門上了飛機。到了的黎波里機場,他攔了一輛計程車駛向軍營,下車時居然糊裡糊塗地把武器和子彈丟在了車上。

在班加西,卡扎菲親自出馬,將其吉普車裝滿子彈,一馬當先地率領軍隊去佔領班加西電台。當他走到半程回眸一望,卻驚訝地發現,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竟然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原來,在前一個岔路口,他的隨行車隊朝著貝卡軍營方向開去了。

負責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隊的領隊指揮著600名士兵,到行動時才發現只有1050發子彈可供使用,平均每名士兵1.5顆,好在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卡扎菲去電台宣布政變成功,卻發現連公報也沒預備,暫時寫個提綱,即席發揚: 「利比亞人民,為了履行你們的意志,實現你們衷心的願望,響應你們不斷提出的變革要求和你們為達到此目的而奮鬥的渴望,你們的軍隊已經採取了推翻這個反動和腐敗政權的行動……」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從頭到尾毫無章法,陰差陽錯」,卡扎菲就這樣蹩腳地政變成功,後來被形容為「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與成吉思汗掰腕子的男人——摩柯末的霸業啊。

俺以前黑過,這裡再黑一波。

經過他太爺阿即思和他爸爸塔哈失的經營,花剌子模到了摩訶末的時代,這個萬年臣屬國其實已經混得很不錯了,國土已經比較接近塞爾柱帝國了,而且還武裝朝見(欺負)過阿拉伯帝國哈里發,五路你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了。

塔哈失死的時候,留給摩訶末的是這樣一個國土和人口比西遼毫不遜色甚至還略有過之的廣袤大國。

然而,花剌子模作為東伊朗區域的活化石,歷代君王見慣了來自東方的游牧戰犯。更何況塔哈失的爸爸自詡強盛,曾和西遼叫過板,很快就被教做人。所以,塔哈失死的時候,還是千叮嚀萬囑咐摩柯末,說能臣服就臣服,繼續韜光養晦,別翹尾巴。

起初摩訶末也沒翹尾巴。

北印度的古爾王朝立摩柯末的侄子興都汗為傀儡花剌子模蘇丹,入侵花剌子模,摩訶末立即向爸爸國西遼求援,然後西遼擊敗了古爾王朝。由於伊斯蘭教的關係,古爾王朝不願臣服西遼,於是臣服了花剌子模……

所以,花剌子模沒費多大功夫,居然就這樣壓服了強大的古爾王朝。

接著,摩柯末就掃除了周圍的一些小國,作為西遼的頭號藩屬,西遼還時不時支援他。

到了摩訶末跟西遼矛盾激化,西喀喇汗領土上的穆斯林相應摩訶末號召,要趕走西遼異教徒的時候。花剌子模和西遼在費爾干納打成了膠著戰,還沒分個勝負呢,蒙古人來了。西遼不得不放棄撒馬爾罕,去抵擋蒙古。花剌子模就這樣,沒費多大功夫,就擺脫了騎在頭上多年的爸爸國。

然後,撒馬爾罕人想復辟喀喇汗的統治,被摩訶末鎮壓了。

接著,北印度的古爾王朝,被三哥們鬧騰得維持不下去了,退回阿富汗。摩訶末趁火打劫,征服了古爾王朝。這又撿了個大便宜。

所以眼看著,摩柯末這個能力並不出眾的人,已經幾乎快乾成了後來跛子帖木兒的基業了。

然而……

人不能總混一輩子的,蒙古人來了……


七年戰爭中的普魯士啊!要知道普魯士從一個小諸侯國一步步統一德意志的過程可是很艱辛,期間窮兵黷武而導致國家陷入險情的例子也是很多,我覺得尤其以七年戰爭為最危險,當時普魯士和奧地利為了爭奪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雙方分別在歐洲尋求盟友,奧地利聯合了法國俄國和瑞典等國家形成聯盟,而攪屎棍英國自然和一些小國家站在了普魯士一方,照理說普魯士也是有盟友的,自己也那麼猛,打起仗應該不會吃虧吧!可是你看看雙方聯盟的盟友:

。 (紅方和綠方)


看見問題沒有,除了一些戰鬥力為5 的盟友,在普魯士歐洲大陸基本上就是被敵人包圍的啊,英國雖然是個大國,可卻在遙遠的島上,陸戰基本幫不了什麼忙(陸軍在57年開戰被大敗),結果開戰以後普魯士軍隊雖然在前期取得了不少勝利,可是後來架不住四面受敵的環境,加上長時間和幾倍於自己的敵軍戰鬥,再加上國土狹小,支撐不住這麼長時間的窮兵黷武,最終陷入了一系列失敗,首都柏林一度被攻佔,英國也停止了對普魯士的資助,士兵沒有戰鬥意志,連國王腓特烈二世都產生了戰死沙場的想法了。而由於普魯士之前的表現太過亮眼,戰敗後的普魯士恐怕也是逃不掉被亡國的命運了。

:腓特烈二世發瘋的在戰場上去阻止他的軍隊後撤,他衝鋒三次,座騎三次戰死;放在他口袋裡的一個小金盒子,擋住了一顆可能結束他生命的子彈。他對自己能逃脫死亡厄運深為不滿。他大喊:「為什麼沒有一顆子彈射中我呢?」他的士兵要求他退到安全地帶;他們中有許多也立即中彈身亡。他懇求的叫喊道:「孩子們,現在,請不要離開你們的國王、你們的父親---我啊!」但是,再也沒有辦法叫他們前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烈日下打了15個小時,沒有喝一口水,他們逃走了,而他也跟著走了;留下死傷和被俘的士兵共有2萬多,而他的敵人損失不過1.57萬。

整個歐洲大陸苦不堪言,整個西歐的資源當時已經耗盡,其中尤以普魯士為甚,14歲以上的孩子統統都被徵調,農村荒蕪,而商人由於毫無交易而破產。

然而神奇的轉折出現了!俄國伊麗莎白女皇突然病逝,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當上了俄國沙皇(雖然只當了半年),而彼得父親是德國人,他自小也在德國長大,最幸運的是他對腓特烈二世無限崇拜,為了不讓自己的偶像腓特烈歐巴的英名受損,新上任的彼得三世宣布終止聯盟協議,單方面從普魯士撤軍了!還親切的歸還了之前佔領的所有領土。著急和俄國搞好關係的瑞典一看俄國都這樣了,趕緊也宣布停戰了。一時間除了俄國彼得三世,歐洲所有的王公貴族的嘴巴都張得可以放進一個鴨蛋。

法國和奧地利內心簡直崩潰啊!明明靠著人海戰術才讓普魯士陷入四面受敵的汪洋大海,現在你TM一聲不吭的就撤軍了,我們戰鬥力可沒那麼強啊親!


這時候英國也見風使舵的重新開始砸錢個普魯士了,雖然普魯士人民心裏面怕是對這位盟友窩著火,但便宜不能不撿嘛,於是兩國繼續朝著把事情鬧大而努力,最終把法國和奧地利這幾個國家按在地上摩擦,取得了七年戰爭的勝利。

這場十八世紀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最終以英國和普魯士一方聯盟的勝利而結束,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在戰爭結束後耀武揚威地騎馬凱旋柏林,普魯士作為一個歐洲強國的地位變得無可動搖。而這一切,作為史上最強腦殘粉的彼得三世功不可沒!

這就是腦殘粉追星的恐怖事件,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自己周圍的腦殘粉哦!


麻醉術的發明絕對算是僥倖的成功。

這裡說的是西方的麻醉術,東方的中國和日本在18世紀之前就已經是麻醉術的高玩了,但由於閉關鎖國的因素,麻醉術沒有傳到西方。

而18世紀的英國,醫生們也掌握了應對手術劇痛的「方法」,方法簡單易行:

1,把手術室設在其他病人聽不到的地方;

2,把病人捆牢放倒;

3,讓病人咬住醫生的拐杖;

4,下刀要迅速;

從醫生技術的角度說,主要是4提升的空間較大。當時醫界流行「開刀速度」的競賽,比如一位叫李斯頓的醫生,截一條腿只需28秒;在奮力打破自己紀錄的過程中,李斯頓不僅截掉了病人的腿,還順帶切下了病人的一個睾丸,以及助手的兩根手指。

麻醉?當時最好的麻醉就是用一根大木棍--把病人打暈。

一,笑氣麻醉

隨著化學的逐漸發展,尤其是發現了一系列新的氣體,歐洲的醫生開始嘗試各種化學氣體的實用價值。比如英國有個叫漢弗萊 戴維的開了一家氣體診療所,讓大家來體驗不同的氣體。這些氣體中也包含極其危險的,比如他自己在體驗一氧化碳的時候就是「用剩下的最後一點力氣把管子從嘴中拔開」。戴維的同事每天早上看到他都會鬆一口氣,「就好像他還有兩三條命備用以備不時之需」,他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這天,他把目光盯到了一氧化二氮上。當時的輿論認為,一氧化二氮是「接觸傳染之源」,動物接觸就會死掉,因此根本沒人敢去碰。但是戴維不一樣,他決定自己嘗嘗它的味道,很幸運,他嘗試之後並沒有死,反而發現有「十分愉悅的悸動」。於是,戴維將一氧化二氮也列入了他的「氣體診療所」的菜單。

戴維的發現很快擴散到了整個上層世界的圈子裡,很快,圍繞一氧化二氮的party在歐洲和美國變得十分流行。美國的牙醫考爾頓也是其中的愛好者之一,有一次他在家裡辦party時一位客人碰到了腿,傷勢很嚴重,但客人並沒有覺得怎麼疼,這給了考爾頓靈感。在接下來的一周中,考爾頓給15位病人做了無痛拔牙,「我還沒覺得比被釘子戳一下來得痛!」一位病人這樣評價道。

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緣巧合,「笑氣」一氧化二氮最終成為了牙醫止痛的專用氣體,解決了無數病人百年來「看到牙醫的器械之後牙疼都微不足道」的擔憂。不過笑氣的麻醉很難作用到口腔以外的地方,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手術,顯然還需要其他的麻藥。

二,氯仿麻醉

氯仿是粗心大意的美國人格里斯最早發現的。這傢伙是個痴迷於爆炸物的發明家,決心改進火藥:他實驗室的屋頂曾因為意外爆炸被掀掉,牆壁塌陷,而他自己的身上從來都是焦一塊糊一塊。

當時格里斯想要做出氯化醚,但是成品其實是氯仿的醇溶液--儘管他還不認識。用水一兌,這就成了極其香甜的烈酒,於是他在當地賣起來「格里斯甜威士忌」,據說連令人尊敬的老婦人也喝的醉倒在路邊(其實就是被麻藥放倒了……)。

儘管格里斯賣氯仿酒賺出了修屋頂的錢,真正把氯仿用於手術的卻是一位叫辛普森的愛丁堡醫生,而且這是在氯仿發現後的第十六年。他給一位之前懷孕待產三天還是沒有保住孩子的孕婦使用了氯仿,孕婦醒來後不敢相信生產已經完成,驚喜的她把新生兒起名叫「麻醉」。

辛普森在這次試驗成功之後便大肆吹噓氯仿神奇的麻醉效果,併到處宣傳,而與此同時他忽略了氯仿可怕的缺點。一個年輕的姑娘因為腳趾甲內生需要做手術,辛普森給她施用了氯仿,而她再也沒醒來。後來的醫學調查表明,氯仿的麻醉劑量和致死劑量幾乎相差無幾,而醫界在認清氯仿的危害後也就不再繼續使用氯仿作為手術的麻醉劑了。

三,可卡因麻醉

可卡因最早是作為戒除嗎啡上癮的藥劑出現的,並且被可口可樂公司添加到可樂里來實現可樂的「療效」(可樂最早是藥品)。著名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一生最大的謬誤恐怕就是在試過可卡因後讚歎道「就算重複用藥也不會產生對這種藥物的強迫性需求」,不過同時,他也把這種藥品可以麻醉舌頭的功能告訴了他的眼科醫生。於是眼科醫生和他的同事都往自己的眼睛裡滴了一點可卡因,然後用釘子戳了戳自己的角膜,除了壓力外其餘感覺一概沒有。就這樣,可卡因被稱作當時眼科麻醉的理想藥品。

在這個發現之後,紐約的一些外科醫生希望把這種局部麻醉的功能擴展到人體的其他地方:理查德 霍爾和威廉 霍爾斯特德互相給對方的牙齦和四肢注射可卡因,導致二人都染上可卡因癮。霍爾斯特德為了「治療」可卡因癮轉而依賴嗎啡,並在嗎啡癮中度過了餘生。

當然,現在可卡因既不會出現在可樂里,也不會用於醫療目的,更多的是出現在毒販的口袋裡以及交易毒品所用的鈔票上:據說90%的英鎊上都沾有可卡因或者海洛因。

四,箭毒麻醉

南美的箭毒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亞馬遜土著用它的毒液作出了見血封喉的毒箭。20世界初,歐洲的研究認為箭毒具有麻痹呼吸肌肉但是不會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功能。1944年,寶威藥物公司提煉出了箭毒的活性成分--筒箭毒鹼,當時的臨床研究主管弗雷德里克 普雷斯科特也是一位勇於嘗試的人物,他曾經實驗過同時服用嗎啡和甲基安非他命(冰毒)是否能像研究表明的那樣「有效調整血壓」。普雷斯科特勇於接下來這個實驗項目,再次充當人類小白鼠。

第一次實驗相當危險,他感覺自己像中了醫用的「毒箭」,劑量沒有很好地控制,他的臉、脖子和四肢統統癱瘓,一分鐘後,他的呼吸肌肉還是處於麻痹狀態,最重要的是,周圍沒人注意到了這點。「我感覺我要淹在自己的唾液當中了,我咽不下去也咳不出來。」儘管他的血壓和心跳已經不正常了,但是由於人工呼吸機已經上了,所以周圍人還在繼續記錄著實驗數據,直到他們認為數據收集夠了,才給他打了箭毒的解毒劑,據說劑量還沒打夠,以至於他又在病床上難受了好久。

由於心裡陰影面積過大,普雷斯科特在第二次實驗前猶豫了六周,最後還是決定參與實驗。正是這次實驗中用到的類似箭毒的化合物,今天被廣泛地用於手術中讓患者的肌肉麻痹。

從這些化合物的發現,到性質被注意到,再到實驗研究,再到臨床實用,每一步都是在僥倖中前進,尤其是在科學方法還未成熟的時代。自木棍敲腦袋起,麻醉走過了長長的路,至今仍然是個棘手的問題:美國現在依舊每年有100病人會在麻醉中醒來;在這上面,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僥倖。


桓大司馬滅成漢之戰

永和二年,割據蜀地的李勢微弱,鎮荊州的安西將軍桓溫上疏西伐,不待朝廷答覆,就孤軍深入,進攻成漢。

僥倖1:成漢自恃險固,割據一方,根本就沒有過被攻擊的心理準備,等桓溫已經入蜀過了天險才知道,而桓溫則是一陣後怕,覺得自己恐怕回不去了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乃嘆曰: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僥倖2:李勢派去抵抗桓溫的昝堅堅定拒絕了諸將在長江南岸伏擊桓溫的建議,率領大軍從江北走,等到昝堅知道與桓溫走岔路了的時候,桓溫已經到成都城外了

勢大發軍距守,又遣李福與昝堅等數千人從山陽趣合水距溫。謂溫從步道而上,諸將皆欲設伏於江南以待王師,昝堅不從,率諸軍從江北鴛鴦碕渡向犍為,而溫從山陽出江南,昝堅到犍為,方知與溫異道,乃回從沙頭津北渡。及堅至,溫已造成都之十里陌,昝堅眾自潰。

僥倖3:決戰時,桓溫軍戰鬥不利,流矢已經射到桓溫馬頭。晉軍已經有敗軍之勢,為避免全軍覆沒,桓溫準備鳴金收兵。結果鼓吏敲錯了鼓,把收兵的敲成了進軍的。已經被打懵的晉軍以為戰鬥很順利,對方將敗,於是力戰反攻,居然長驅直入,打贏了決戰。

勢悉眾出戰於成都之笮橋,溫前鋒不利,參軍龔護戰死,矢及溫馬首。眾懼,欲退,而鼓吏誤鳴進鼓;袁喬拔劍督士卒力戰,遂大破之。溫乘勝長驅至成都,縱火燒其城門。漢人惶懼,無復鬥志。勢夜開東門走,至葭萌,使散騎常侍王幼送降文於溫,自稱「略陽李勢叩頭死罪」,尋輿櫬面縛詣軍門。

然後,混進了十六國的成漢滅亡了。

=================

滅成漢在軍事上自然有諸多僥倖,但我想說的是,這更是桓大司馬性格的一次僥倖成為。因為桓大司馬雖然文武奇才,但一直不願冒大險。也就是桓溫這個時候還年輕,有一股無畏的精神,所以才有孤軍深入,破釜沉舟的勇氣,從而得以在上游迅速崛起,建立龍亢桓氏的門閥。

桓氏門閥建立後,雖然勛績冠時,威震天下,但終究還是缺了一絲最後的果決。

桓大司馬北伐至灞上而不敢攻長安,屯枋頭而不敢擊鄴城

基業越大,就越優柔寡斷,再也沒有當年孤軍入蜀滅成漢的氣勢了

入成漢的時候,身邊有陳郡袁氏的袁喬為他當機立斷,桓溫也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軍灞上的時候,身邊有國士無雙的王景略,結果桓溫不敢

屯枋頭的時候,身邊有高平郗氏的嘉賓出謀劃策,結果桓溫不從

所以還是從桓溫小時候就奇其才的名士劉惔對桓溫看的最准:以蒱博驗之,其不必得,則不為也。桓大司馬雖然是賭徒,但只賭贏面大的局,一旦局勢不明確,就不敢上了

曾弗知寶命不可以求得,神器不可以力征!


鄭成功收復台灣。

看到這個答案你一定會感覺很詫異,在傳統印象中,國姓爺率大軍從廈門出發,浩浩蕩蕩到達鹿兒門,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收拾幾個紅毛番賊,台灣便收復了。荷蘭距離中國那麼遠,能派多少兵?鄭軍就是一個個向上摞,也能壓死他們。

可真實的歷史還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其實收復台灣,用了整整一年,是一場難度極大的攻堅戰。為什麼說是僥倖,因為這場戰役,若不是天氣原因和荷蘭士兵的泄密,恐怕鄭成功還真難收復台灣。

先說結果,結果是,在堅守赤嵌城長達一年之後,荷蘭守軍和鄭成功簽了一個條約,然後才投降(荷蘭方面不叫投降,叫撤離,是的,幾個月後,他們又回來了。)注意,是投降,並不是鄭軍輕而易舉的幹掉他們。條約什麼內容呢?條約規定,荷蘭人的個人物品、公司檔案、軍事文書都可以帶離台灣,允許荷蘭人撤離時可以高舉旗幟,擊鼓吹號,士兵們可以不繳械,各個全副武裝的撤離台灣。

下面開始說說收復台灣有多僥倖,鄭軍沒到達台灣,印尼巴達維亞的荷蘭海軍便開始派出軍艦到台灣支援,結果受阻於風,晚了三個月才到,而這隻援軍到達時,鄭軍已經攻擊赤嵌城兩個月了。鄭軍打不下來,又沒有糧食,怎麼辦呢,只能圍困赤嵌城,然後分出一半兵力開始就地屯墾,種糧食。

聽到荷蘭援軍到達台灣,鄭成功緊張萬分,因為大部分兵馬都被分散到各地屯墾了。但是幸運的是,整支印尼艦隊居然被風吹到了澎湖,於是鄭成功才有時間調集出去屯墾的兵馬回來作戰。聽說援軍到達,淡水和基隆的荷蘭軍隊也開始南下,但是又幸運的遭遇暴風,聯合作戰沒搞成卻被吹到了福建。然後荷蘭援軍開始和清軍商量聯合進攻,結果,又是沒開戰,風就把船隊吹散了,援軍不得已轉舵經泰國回到了印尼(這風是有多強大,都到了泰國)。對了,提一句,援軍首領叫高雅各。

援軍雖然走了,但給赤嵌城卸下了大批軍需(鄭軍沒有制海權),守城完全不是問題,等天氣好了荷蘭援軍再回來殺個回馬槍不知鹿死誰手,因為荷蘭守軍在數十倍的鄭軍面前已經守了大半年,更何況物資還得到及時供應。但是赤嵌城的一個守軍撐不住了,可能是城內管的太嚴吧,逃到了鄭軍大營,關鍵是還獻出了最重要的一計,他告訴鄭成功,赤嵌城的弱點在旁邊高地的烏特勒支堡(鄭軍居然攻了大半年沒發現,也是厲害啊),然後當晚鄭軍便成功攻克,兩天後,荷蘭守軍開始議降,但是注意,條約明確載明所簽訂的是「和約」而非「降約」,又過了一星期,荷蘭人開始正大光明的撤退了。


看了目前最高贊 @PenguinKing 的答案,想起薩拉熱窩事件就是的啊。本來輪不到普林西普來改變歷史的。

首先呢,第一個刺客扔了炸彈,炸彈扔到第三輛車車篷上彈出去了,只炸傷了大公的侍衛和公主的女僕。斐迪南大公還專門下車怒斥了那個刺客,說你還是太年輕啊,不要想搞大新聞。

然後大公表示還要去醫院看看傷者,偏偏司機拐錯方向了

這個方向上正好埋伏著另一隊刺客,普林西普就在裡面,當看到大公的車隊過來的時候,他拔出手槍就射。

然而還沒到那個改變歷史的時刻呢,他拿槍的手被一個奧地利警察死死抓住了。

這時候另一個刺客雖然是刺客,但是手上並沒有任何武器,可是呢他送出了神助攻,給了那個警察一拳。

這一拳下去警察的手鬆了,這時候普林西普手上的槍響了。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手被死死抓住突然又被鬆開的時候肯定是不聽使喚的,所以斐迪南大公夫婦很可能是死於走火。


謝邀!說出來這個答案,也許又會惹爭議。李世民為什麼可以輕易打敗東突厥。

唐朝初期,東突厥是唐朝的強敵。

一、突厥與唐朝戰爭中的優勢地位

唐高祖武德時期,突厥不僅對唐朝勒索大量財物,而且經常擄掠人口牲畜,唐朝構成很大威脅。 武德三年至武德九年,《資治通鑒》記錄了突厥進犯有 58 次之多。每次襲擊,都會大批擄掠人口牲畜。進犯的地區不僅有涼州等邊遠地境,而且包括并州、定州、雁門、汾州、潞州,甚至進入關中騷擾擄掠。

額利可汗繼位以後,加緊了對唐朝的攻擊。 高祖曾派遣使者帶著數萬段帛向東突厥尋求和親,但遭頡利拒絕。突厥佔領五原(在今內蒙古五原縣一帶)、榆林(今陝西省榆林一帶)、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等大片地區。

武德七年時,突厥頡利可汗兵圍李世民的豳州,突厥數萬人馬兵臨豳州城下。李世民「器械不足以禦敵,城池不足以據守」,只能冒險出城,到突厥陣向與額利可汗喊話求和,突厥才暫時退去。

苦於突厥頻頻入寇,侵擾關中,高祖時有人甚至建議遷都,說:「若燒卻長安而不都,則胡寇自止。」高祖聽了建議,也動過遷都之念,曾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到山南地帶考察。只是因為當時的秦王李世民竭力反對,遷都之議才不再提起唐朝立國初期的軍事實力,明顯是遠遠不敵突厥的。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剛剛即位,突厥又入侵,頡利可汗的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京城兵力空虛,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

李世民設疑兵之計,隔渭水與頡利對話。兩天後,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立刻斬殺白馬立盟。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返回。一場大戰終於偃旗息鼓。

儘管這段史書記載 「為尊者諱」,對太宗多加掩飾,說額利可汗「由是大懼,遂請和」。但是,當敵國鐵騎兵臨國都,皇帝不得不親自出城談判,這種力量懸殊的城下之盟分明是一種無奈之舉。

實際上唐太宗本人也以此為恥。幾年之後,當李靖等在著名的定襄之役中取得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後,唐太宗曾這樣感嘆::「靖以騎三千,蹀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二、李世民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

短短四年之後,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貞觀三年(公元 629 年),突厥內部發生分裂,唐太宗趁機派遣兵部尚書李靖、并州都督李勣和代州都督張公謹等統領十萬大軍出擊突厥。

第二年農曆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銳輕騎成功突襲頡利可汗據點定襄(在今山西大同北)。不久又乘勝追擊,俘虜在逃的額利可汗。額利所屬突厥部落除逃往西域者外,尚有約十萬人歸降唐朝。

這一次決戰,唐軍聯合突厥內部的游牧部落武裝聯合作戰,對唐朝威脅大的東突厥汗國由此解體。東突厥亡國以後,所屬各部落大部分被唐朝安置,此後將近半個世紀,唐朝北部邊境局勢基本安定。

三、這個勝利來的太突然,太順利

太宗初聞靖破頡利,大悅,謂侍臣曰:『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雪乎!』於是大赦天下,酺五日。」

就在幾年前,唐高祖尚 「稱臣於突厥」。唐太宗也是「痛心疾首」,「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但是制過了四年,就取得出乎預料的戰爭勝利,把一個以前強大的突厥一下子打垮了。

三千輕騎就摧毀了一個強大的突厥,一扭乾坤。以後幾十年中漠北各部落也紛紛主動請求歸附唐朝,列其地為州縣,漠北十三府州歸燕然都護府為統領。

龐大的東突厥四年之前前還稱雄於整個北方草原,為何竟然在這麼短時間內突然瓦解?

四、天助李世民

從歷史表面來看,最關鍵的一點是突厥內部分裂動搖。

實際是氣候造成的。

唐朝前期溫暖濕潤適宜氣候,不僅為農耕區域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給周邊的游牧區域帶來了寬鬆的生態環境。這時候,游牧社會的生存環境壓力得到舒緩,其社會內部結構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游牧社會與農耕社會之間的衝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游牧社會聚散無常的「分枝性結構」特點。游牧生產的必要條件是以牧民家庭和牧團為單位的自由遷徙與遊動。游牧者 「逐水草而居」,充分利用分散的水草資源,應對異變的氣候環境,規避乾旱、風暴等可能發生的災害。社會結構比較鬆散。

當氣候條件好的時候,游牧民族可以安居樂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整個組織比較鬆散。

但是一旦遇到災害,不得不去與其他社會群體爭奪生存資源,游牧民族就會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

突厥興起於公元六世紀中期,這時候氣候發生轉折性變化,由冷期低谷逐步回暖,中國農業地區生產恢復、上升,社會由動亂走向整合,農耕區域向高緯度地區推移,形成對草原游牧人群的壓力。

突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壓力下,整合蒙古高原以及東北和西域部分地區的游牧部落形成了強大的游牧帝國,與中原農耕社會形成對抗。在生存環境競爭的壓力之下,草原內部成員在獲得生存資源方面有著一致的利益。團結起來侵略外族。

但是隨著氣候的進一步好轉,草原的氣候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草原民族因為具有遊動的優勢,可以在更大範圍內獲取水草資源,與農業社會的資源競爭就會相對緩和。

資源競爭緩和之後,草原內部的利益就會發生分化。 草原「國家」的上層統治者,需要通過對外掠奪或通過威脅壓榨索取進貢來獲得財富,然後再通過內部的逐層分配、賞賜來維持國家的運行,並維護統治者本身的特權和利益。

但對普通游牧者和小型部落成員來說,這種高度集中,是以犧牲或限制他們的游牧經濟為前提的。在游牧國家的組織之下,游牧成員不但要承擔戰爭風險,而且由於失去遊動自由,畜群得不到充分的水草資源,並且不能有效逃避災害,從而會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當環境壓力消退後,游牧國家內部的凝聚力也必然減弱,適應於游牧經濟本質特性的「逐水草而居」式自由移動的行為傾向就會強化。在這種情勢下,突厥等游牧軍事集團的分裂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這時候,唐朝軍隊的進擊,只是一個外在的助力。

已經失去了存在基礎的草原帝國,被唐朝三千輕騎一擊,頡利可汗最高層的統治一完結,底下部落當然就會分崩離析,整個政權便土崩瓦解了。

當然,這裡面僅僅是以李世民的這場戰役說事情,提出氣候對戰爭的及其中國歷史的影響這個角度。

本文中觀點對於歷史地理專業的人,恐怕是很熟悉了,。

像這類的著作有竺可楨的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

還有葛全勝的《中國歷史時期溫度變化特徵的新認識》。

馬德 的 《氣候顛覆歷史》 。

我也是把文中的觀點拿出來借花獻佛,拋磚引玉給歷史愛好者一個多的思路。以後會詳細的論述各朝代氣候對歷史的發展具體的影響。


朱棣靖難之役

中國歷史上的藩王叛亂成功率極低,真正算成功的大概就朱棣一個。(可以和37天被平的寧王朱宸濠對比一下)在整體實力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從北京出發直取南京,竟然成功了。原因當然包括朱元璋大殺功臣導致沒多少能打的對手和朱允炆「毋殺叔父」的護身符,但即使這樣也是個小概率事件了。另外按照明史記載,他自帶風系大魔導師屬性,一打不過就有風,還能把對面帥旗吹斷的。。。還有什麼同一條河,朱棣要過就「王禱於神,至則冰合」,等到對面要過就「冰忽解,溺死無算」。。。不過這些記載明顯是為了證明朱棣「得天命」而添油加醋,實際如何就難以得知了。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冷兵器時代,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定程度的僥倖成分,昆陽啊,赤壁啊,淝水啊,都是稍有閃失整個中國歷史都會被改寫的存在


高鐵規劃趕上了四萬億


2016ChinaJoy展JJ遊戲展台上,鬥地主遊戲-我當農民-地主出牌-隊友出牌-地主卒-發獎品,全程我就上了一下台,滑鼠都沒拿一下!主持人都尷尬了!

這麼抖機靈的回答都有人看,我回去了把獎品照片呈上來。


難道不是張寶華嗎?以前問這種問題都是用非常官方的語言回答。唯獨她,趕上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改革開放最重要的黃金時期 美國的911

不然剛起步的中國碰上巔峰美帝

想發展的這麼開心恐怕不可能


勃蘭登堡的奇蹟 腓特烈都準備自殺了 結果女帝暴死 上任的彼得三是腓特烈腦殘粉 停戰倒戈還屁顛屁顛跑來 獲頒中將制服一件

對照組多年後的老希 沒這運氣只好自殺了


辛亥革命,革命黨也沒想到,清朝就這麼完了。


伊凡建國之戰。

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微不足道,十五世紀的時候,他的前身還是一個匍匐在蒙古汗國底下的小小莫斯科公國。

幾個大公決定獨立。然後推舉伊凡當首領。然後伊凡臨陣脫逃。然後部下拉住他,告訴他因為天氣太冷蒙古人退兵了。


凡爾登戰役法軍新兵打出的那發流彈擊中德軍彈藥庫


九一八和「滿洲國」的建立。

雖然日本對滿洲(東北)的利益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但是具體到事變發生的時候:

1、事變雖然事後得到了日本本土的默許和承認,發生時卻並未得到日本本土的官方支持 (反而是持有反對意見)。

2、東北軍相比發動事變的日軍當時人數和裝備都還是佔優的(日軍當時不但人數遠處於劣勢,而且還很分散,即,能發動閃擊斬首行動,卻無法保證之後還可以佔領大片領土),並且事發前東北軍佔據絕對的地利和大義名分。

3、東北當時的發展程度相當高(尤其主要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北洋時代就有獨立的基礎,即便九一八當日國軍硬拼仍抵抗失敗,還是具備持久戰的條件。

然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蒙哥大汗於1259年8月11日被斃傷於釣魚城。

然後蒙古爭奪汗位內亂,西征軍東撤,西歐中東各國續命成功。

現在想起來簡直是運氣賊好,要是蒙古再去西歐浪一圈,文藝復興、大航海能不能出現還是個問題,說不定就輪到東方崛起了。

這就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了。


推薦閱讀:

中國為什麼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協約國為何沒有審判德皇威廉二世?
如何評價劇集 致命武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對德的高額索賠是不是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中國自1840年至今落後於世界的原因是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軍事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