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應歸功於誰?
是領導人的前瞻性,還是即使沒有各種政策,也會靠著人民的勞動使經濟快速發展?
我個人認為領導人的決策有更大的作用,就好像一個研究團體,雖然沒有實驗室搬磚的,研究也做不成,但是決定方向的boss才更重要。換句話說,勞動人民各國都是,畢竟沒有勞動就得餓死,但領導人的決策卻更有特異性。但是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客觀條件(比如廉價勞動力)使得即使沒有政策,也可以有快速的經濟發展。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中國的經濟發展並不算快……
註:不局限於歷史時期,可以任選一個時期
如果是近年來的話
我認為是世界技術的進步和擴散,這個時候西方帶來的不僅僅只有技術,而且有一套技術管理社會組織的方式,這種方式由於西方本來人口少所以不重要,但是老毛卻發現了它可以利用於更大的組織上(工業化)。
從而中國的組織和社會控制能力得到了一次飛躍,這個時候中國就能更多的把問題從組織術的層面上抽出來也能控制社會和獲利了,這個時候就有能力發展更多更好的先進技術,然後對組織進行反哺,而由於中國人口多資源也比較豐富,地理位置也相對比較好,所以說就出現了一種飛速發展的狀態。
所謂的整體飛速發展,我認為大體上是因為大型組織對內控制方式由於某些因素被大大提高,使得一個時間內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從而有更多的精力被投入到擴大先進生產力方面去,然後就出現了對於所有個體而言都是黃金時代的現象了。
待黃金時代結束,組織術又會成為最優先目標,因為維持當前環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要進入下一個黃金階段,只能等待新的一輪工程技術實現了理論技術所預測的突破了。
如果不能,那麼大家就只能高吼」為了皇帝!「拿著手電筒照混沌和綠皮了。
人民
我覺得主要歸功於起點低
歸功於政治家的領導和人民的努力工作。缺一不可。
中國共產黨
後發優勢,就是參照西方的技術和管理路線,利用自己勞動力便宜的優勢,參與全球經濟循環,賺中低端的錢。不過這條路快到頭了,以後還是要進入實質創新的競爭。另外,心態上,不要重覆二戰前德日的老路,不可信心膨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
分散開來還有人口紅利,措施得體,實驗型經濟,蘇聯很慘,美國很忙等等,但都不如全球化來得直接。這是信心的來源,經濟發展的前提就是信心。
有這麼吃苦耐勞的人民不富很難
應該是西方的技術,以及技術之上與之匹配的管理。勤勞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上層決策水平其實並沒有提高。但是技術的傳入,降低了管理成本,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了生產水平。據一個例子,由於網路的作用,比如公開課之類的,讓我們可以以相當低的成本獲得高質量的知識,而不是求之於教師,要知道老師的水平可是參差不齊的。最近,尤其是最近,各種開源項目,很多工具都免費了,而且複雜的工具都通過共享庫,讓人更方便的獲得;可以預見,未來的高學歷人才還有一段時間無法像上一輩學者那樣獲得高收入,因為普通人也可以以相當低的成本使用最先進的技術。技術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且沒有派系之爭,不會自封為救世主。
低成本的技術和知識,相當於融資成本極大降低,是會產生本質性影響的。低融資成本會改變各種經營主體的策略選擇,一個例子就是不突破巴塞爾協議,中國就會被灌水而死。知識傳播的成本低,會搞死一批人,也會造就一批人,這不馬可波羅老闆都開始罵馬雲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晚清名臣錫良?
※民主集中制是什麼樣的制度?
※武昌起義為什麼會導致清朝統治的崩潰?
※民主與社會穩定哪個更重要?
※如何評價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的《馬向陽下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