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漢服中的「漢」指的是漢族還是漢朝?

補充一下,應該是我問的不夠明白。
是這個樣子的,在和外國人聊天的時候,大家對Chinese的說法都不一樣,有人叫漢語、有人叫中文、中國話,還有人叫「北京語」。中文中國話什麼的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涉及到「漢語」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解釋,為什麼叫「漢語」。
進而聯繫到漢字、漢服什麼的。
------/--------英語一個Chinese可以代表漢語,漢字,中文,中國話…為什麼中國的國語可以有這麼多表達方式?平時說話時我們會說「我會說漢語/你說的是中國話嗎」;大學裡有「中文」系、同時又有「漢語言」文學系;是因為「中文」和「漢語」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么?「漢」到底來源於哪裡?漢語、漢字、漢服、漢方的「漢」都是同一個來源嗎?


漢是一條河,叫漢水。

漢水旁邊有座城市,叫做漢中,是魅力之都。

劉邦曾受項羽的分封,掌管此地,稱為漢王。

劉邦後來逼死項羽,成為全國首領,國號為漢。

從此,華夏人被稱為漢人。

狹義上的中文單指漢語,廣義上的中文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簡稱,包含中國境內所有民族的語言,例如俄羅斯語、朝鮮語等。有些大學有兩個專業,一個是外文系的朝鮮語專業,一個是中文系的朝鮮語專業。


題主這個問題很好!
說到漢的來源,不得不提華夏和漢朝!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就是大家說的炎黃子孫。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族。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其文明傳承脈絡是: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仰韶文明——龍山文明——二里頭文明-夏-商-周............。漢朝以後該族又稱為漢人,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既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古代漢族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漸由當初單指漢族,擴展到中華大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少數民族,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

《左傳》中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漢服又稱為華夏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也稱為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淆。漢服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華夏衣冠。清兵入關「剃髮易服」後,漢服幾乎消亡殆盡,現代漢服略有復興,但經歷幾百年消磨若沒有政府支持乃是任重道遠。

漢的由來

銀河古稱天漢,星漢,雲漢。中國有漢水,古人認為漢水和天上的銀河是相通的。漢水,又稱漢江,漢江河,為長江最大的支流。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秦國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因在漢水中部西城縣設郡而得名漢中郡,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設西城縣(陝西省安康市)。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

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諸侯並起。劉邦依附楚國,在伐秦前,楚懷王與諸侯商議先定關中者王之。最後大家都知道的,劉邦先入咸陽,約法三章;後來是項羽擺鴻門宴。鴻門宴後,項羽入屠咸陽,殺秦宗室,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再後來,項羽未按先前約定封劉邦為關中王。
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乃陰謀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又將關中地區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合稱「三秦」,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中,將劉邦困鎖在漢中巴蜀地區。
後來,楚漢之爭,劉邦獲勝,建立漢朝!
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族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鮮(衛滿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遂被他族稱呼為華夏民族之名。從而使漢人這個辭彙又成為華夏族區分自己與其他民族的稱呼。
華夏民族也曾因秦王朝而又得名「秦人」,西域各國及周邊國家也有稱華夏民族為「秦人」的習慣。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國運,使「秦人」的稱呼後來被人們遺忘了,但是「秦」(Chin)作為中國的名稱卻流傳下來,成為印度及歐洲多種語言中中國的語源,如英語「China"。

漢語、漢字、漢服、漢方的「漢」都是同一個來源!

評論區有知友說看到文章裡面太多「漢」字,看完後我完全認不得「漢」字了。
一些學者用「語義飽和」(Semantic satiation)來解釋這個現象,其他語言,如英語中也有此現象。這是神經系統一個固有特點:如果短時間發生多次重複的刺激,就會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象點說,神經活動也是會「疲倦」的。比如嗅覺上的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當然了,這個特點也可以利用,比如游泳時,剛下泳池感覺水很涼;泡溫泉時感覺水有些燙。這時候,一跺腳,一咬牙,鑽進水裡,過一會兒就適應了。再比如第一次參加演講或表演時緊張,多參加幾次後就能夠從容應對了。


我是來漲知識的,覺得這個問題真的提的超級好,順便點個贊!


1.顯然是民族的嘛。民族,指在文化、語言、歷史或宗教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文化包括服飾(漢服),語言包括書面語言(漢語),那麼這個問題討論民族也許會有結果。
民族是會變得,會融的,也可能會分,智人就分了嘛畢竟。首先,周代的人是漢族人嗎?我認為是的,他們有著相同文化(尚書、詩),歷史(三皇五帝),語言我吃不準。

問題來了,漢代遷居的匈奴人是漢族人嗎?五胡十六國的匈奴、鮮卑、羯、氐、羌是漢族人嗎?答案還算確定,起碼現在姓元的、姓袁的,可能就是漢化了的五胡的後裔。那麼結論是,五胡漢化完的部分,接受了語言、文化,就是漢族人了。
真正麻煩的是隋代唐代和後來的五代,這段時間裡是沒有華夷之防的,天下一家的。這些沙陀人,吐蕃人語言學了,能對話了,能叫爸爸了(見乾兒子兒安祿山,兒皇帝石晉塘),但文化上不接受,自然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了,就安史之亂了,就割燕雲十六州了。這期間太亂,且不論。
到了宋代,還留下的胡人,沒死絕的漢人,共同形成了當時的漢族。
後來的元明和唐宋類似,到了清代、漢化得賊好,文化語言全盤接受。
漢語一直在變,自然就包括時間線上所有漢語,漢服也一樣。

2.語境上嘛,漢族人自己應該不怎麼用,不用就用進廢退了,就不會有太多太細的表達。那估計是外族人用的更多。
要讓外族人主要到你呀,國家就要國力狗,光大家,都沒機會和他族的活人坐下來聊天,那肯定也要有文化交流。那就是為什麼叫漢語,不叫秦語吧。
拿唐末東北的渤海國來舉個栗子,當時那邊呀,又是朝鮮人、又是避難的漢人、又是搬來的匈奴人契丹人,這些人當年就是用漢語做中間語言,互相翻譯的。想然,那時候的人可能暫時不會怎麼說中文這個詞,畢竟中國這詞本來也只在極其官方的文字中用的多吧,像尚書詩經什麼的,來區分四夷的。


樓主的第一個問題 。其實我就是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包含在中文系裡。它們不是兩個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中文系包括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等很多專業門類。


樓主的第二個問題。根據許慎的 說文解字 可考 ,漢 這個字最初應該是指水名,即漢水。


樓主的第三個問題 。漢語、漢字、漢服的「漢」都是同一個來源。個人認為漢語,漢字,漢服的 漢 最初應該是指漢朝。但是現在主要還是作為漢民族的簡稱。

我覺得要討論這個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首先要明確漢族,漢語,漢服的定義。

以下材料來自百度百科

1。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1]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1]「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2。漢語是 漢民族統一語言 的簡稱。與漢人一詞類似,漢語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漢語屬漢藏語系,約15億使用者,現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新加坡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及海外華人社區。

3。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1]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里的冠服體系[2];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那麼答案顯而易見,無論是漢族,漢字,還是漢服中的 漢 字的詞義外延都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所以追根溯源,這個 漢 字,最初應該在漢朝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實力的綜合作用下而被廣泛應用於這些辭彙中的,但是現在由這些辭彙而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即 漢民族 的簡稱。


的確感覺這個字應該是樓上所說的,漢民族發源,漢朝發揚深化,到現在的文化習俗,所以現在的漢語漢字還是感覺是民族的意思吧


漢字,漢語可能是普遍意義的代表中國的文字語言。漢服,確實是與其他民族一樣,是屬於漢民族的服飾。


md,我已經不認識漢這個字了


推薦閱讀:

散文類作品允許虛構情節嗎?
詩歌能翻譯嗎?
山僧掃雨是誰?
有哪些越讀越美好的墓志銘?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到底是歷史還是架空?

TAG:中國歷史 | 語言 | 文化 | 文學 | 漢語 |